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完美版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6
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如“字句意思完整”“语法结构合理”等。
(2)常见的断句标志,如“曰”“云”“乎”“矣”“哉”等虚词。
2、难点(1)对于复杂句子结构的分析和判断。
(2)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准确断句。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断句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句子的断句,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没有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并理解,从而引出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例如:“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让学生谈谈阅读这段文字的感受,从而引出断句对于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文言文断句的定义简单介绍文言文断句就是给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加上标点,使其能够清晰地表达意思。
2、断句的基本原则(1)字句意思完整断句后每个部分都应该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不能把一个完整的词语或句子断开。
例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能断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这样“传不习”就不完整了。
(2)语法结构合理要符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要清晰。
比如:“夫战勇气也”,不能断成“夫战勇气也”,这样语法结构就不正确了。
(3)符合行文逻辑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和逻辑关系进行断句。
像“其一犬坐于前”,如果断成“其一犬坐于前”,就不符合常理和逻辑了。
3、断句的标志(1)虚词常见的虚词如“之”“乎”“者”“也”“矣”“焉”“哉”等,往往可以作为断句的标志。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和“乎”可以作为断句的参考。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第一章:文言文断句基本概念1.1 文言文断句的定义1.2 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1.3 文言文断句与现代文断句的异同第二章:文言文断句的原则与方法2.1 断句原则2.1.1 保持语句的完整性2.1.2 遵循语法结构2.1.3 符合逻辑关系2.2 断句方法2.2.1 语义单位划分法2.2.2 标点符号辅助法2.2.3 历史背景了解法第三章:文言文断句技巧与实践3.1 常见断句标志词3.1.1 语气词3.1.2 连词3.1.3 句首词3.2 特殊句式断句3.2.1 省略句3.2.2 倒装句3.2.3 被动句3.3 断句实践练习第四章:文言文断句策略与误区4.1 文言文断句策略4.1.1 抓住关键词4.1.2 分析句子成分4.1.3 推理句子关系4.2 文言文断句误区4.2.1 过度断句4.2.2 忽略标点符号4.2.3 受现代汉语习惯影响第五章: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解析5.1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示例5.2 解析断句方法与思路5.3 断句答案与解析第六章:文言文断句中的特殊现象6.1 名词前置6.2 动词宾语前置6.3 形容词后置6.4 定语后置6.5 补语后置第七章:诗词中的断句技巧7.1 诗词断句的特点7.2 诗词断句的原则7.3 诗词断句的实践案例7.4 高考诗词断句真题解析第八章:文言文断句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8.1 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8.2 文言文断句在阅读中的重要性8.3 断句在文言文翻译中的应用8.4 断句在文言文写作中的作用第九章:文言文断句的练习与提高9.1 断句练习的方法9.2 断句练习的资源9.3 如何评估断句练习的效果9.4 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的策略第十章: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策略10.1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型分析10.2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要点10.3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策略10.4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误区与规避第十一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化知识11.1 古代文化知识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11.2 常见古代文化知识举例11.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古代文化知识11.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分析第十二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学常识12.1 古代文学常识在文言文断句中的重要性12.2 古代文学流派及其特点12.3 著名古代文学家及其作品12.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文学常识分析第十三章:文言文断句与历史事件13.1 历史事件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13.2 重大历史事件举例13.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历史知识13.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历史事件分析第十四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人物14.1 古代人物在文言文断句中的重要性14.2 著名古代人物及其事迹14.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古代人物知识14.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人物分析第十五章: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与复习策略15.1 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的重要性15.2 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的方法15.3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策略15.4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应试技巧与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围绕高考文言文断句展开,涵盖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方法、技巧与实践、策略与误区、真题解析、特殊现象、诗词中的断句技巧、实际阅读中的应用、练习与提高以及备考策略等内容。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断句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运用断句规则,提高断句的准确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文言文材料。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a. 按照句子成分进行断句。
b. 遵循句子结构规律,主谓宾、定状补。
c. 注意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等。
2. 示范讲解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a. 以具体的文言文句子为例,展示断句的过程。
b. 分析句子中的停顿和语气词,如“也”、“乎”等。
c.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语境和逻辑关系进行断句。
3. 学生练习断句,教师点评和指导。
a. 提供一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
b.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断句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c. 针对学生的断句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五、教学反思与拓展: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断句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2. 教师总结文言文断句的要点和技巧,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3. 推荐一些文言文断句的练习材料,让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4. 鼓励学生多阅读文言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目标:1. 深化学生对文言文断句规则的理解。
2. 提高学生准确识别和应用文言文特殊断句现象的能力。
3. 通过断句实践,增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特殊文言文断句现象的识别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对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的断句处理。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文言文案例、讨论手册。
九、教学内容与步骤:1.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断句现象。
a. 列举常见的特殊断句现象,如对仗、排比、设问等。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广州市第64中学康缘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断句的分值稳中有升。
在复习中,我们要充分重视这种题型。
【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汉语》第四单元《文言文断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断句的基本原则、断句的方法和技巧、断句练习及常见句式断句实例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掌握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够准确、快速地对文言文进行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文言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句子成分的分析和识别。
教学重点:断句的基本原则,以及常见句式的断句实例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辅助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段无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体会断句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断句的基本原则:保持原意、符合语法、便于理解。
(2)断句方法和技巧: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对称分析法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结合断句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断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断句的基本原则:保持原意、符合语法、便于理解。
2. 断句方法和技巧: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对称分析法等。
3. 常见句式断句实例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古代汉语》辅助练习册上的断句练习题。
(2)翻译一段无标点的文言文,并对其进行断句。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断句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2. 拓展延伸:(1)研究古代文化,了解文言文断句的历史背景。
(2)阅读更多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探讨文言文断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古文鉴赏、古籍整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断句的基本原则2. 断句方法和技巧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一、断句的基本原则1. 保持原意:在断句时,要确保句子的原意不被改变,遵循原文的语义和逻辑关系。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断句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断句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意义单位、语气词、虚词等。
2.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语法分析、标点符号、语感判断等。
3. 实践练习:对给定的文言文进行断句练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断句练习来提高断句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文言文断句教材或教辅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例句和讲解。
3.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讲解: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举例说明。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讨论: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难点和疑问,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断句技巧,提醒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断句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断句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让他们进行阅读和断句练习。
2. 比赛活动:组织文言文断句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文化讲解:讲解一些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和词汇含义,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断句教材或教辅资料。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文言文断句练习和相关信息。
3.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文言文断句的参考书籍。
九、教学建议:1. 循序渐进:从简单的文言文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逐步掌握断句技巧。
2. 反复练习:断句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鼓励学生多做练习。
文言文断句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文言字词知识,对句子或文段进行断句。
2.通过题训练,总结断句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按照标志去做题断句。
3.通过正确的断句,使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从而感受文言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感受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总结出一般常用的文言断句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使用断句方法对文言语段进行正确断句。
教学安排:1.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分析归纳,合作探究。
2.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揣测富翁和教书先生的表情,说明断句的位置不同,产生的语义也不同。
2.展示古书图片,让学生发现竖排版和无标点的特点,引导他们思考古人是如何读书的,然后展示“句读”这个概念,引用XXX《师说》中的话“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明考点:介绍文言断句的晓分值为2分。
范本导航寻规律:1.展示五个文言语段,让学生思考其中的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常用的断句方法,如语意连词、句首句末语气词、特殊句式和对话标志等。
真题求证获技巧:1.小组合作,让学生对四个文言语段进行断句,并总结出方法。
2.展示江中有小孤山的文言短文,让学生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改写:1.导入部分可以改写为:“通过一个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揣测富翁和教书先生的表情,以此说明断句的位置不同,产生的语义也不同。
接着,展示古书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人是如何读书的,并介绍‘句读’这个概念。
”2.明考点部分可以改写为:“在此部分,介绍文言断句的晓分值为2分。
”3.范本导航寻规律部分可以改写为:“让学生思考五个文言语段中的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常用的断句方法,如语意连词、句首句末语气词、特殊句式和对话标志等。
”4.真题求证获技巧部分可以改写为:“小组合作,让学生对四个文言语段进行断句,并总结出方法。
同时,展示江中有小孤山的文言短文,让学生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做练习与讨论,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古代的优秀文化,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情分析】14年的高考(新课标卷),文言文断句成为了一个考点。
然而,学生对于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不懂得断句的一些基本的规律。
加上12级学生的文言基础本来就不扎实,比较难读懂文言文,断句就更加成了一个难点。
如果能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断句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对于学生的断句水平的提高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教学步骤】一、故事引入,了解断句的重要性1.据说旧时代有一个老头儿,有一女一婿。
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
老头儿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
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
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
因为照他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
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
原来照老头的后妻和县官的读法,那个遗嘱却是这样分句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请看,遗嘱的断句不同,意义竟是这样的天差地别!2.又有一个故事,讲了同样的道理,还扯到明末著名画家徐渭(文长)身上去。
据说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
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
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
那行字是这样的:“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只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下雨天,留客天。
文言文断句教案(1)主备人:金修传用案时间年“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二、考点解析20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2005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2005、2006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文言文断句。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三、高考试题1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5分)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原文】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
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
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物,何能遍知乎!”(《通鉴·唐纪八》)第一:通文意,分层次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对每一段落或层文言文断句教案(2)主备人:金修传用案时间年。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章“文言文阅读”,具体内容为《史记·淮阴侯列传》选段。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理解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划分句子成分,准确理解句子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演练,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确划分文言文句子成分,理解句子结构。
2.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的学习状态。
步骤一:介绍淮阴侯韩信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
步骤二:展示《史记·淮阴侯列传》选段,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魅力。
2. 新课内容学习步骤一:教师示范朗读选段,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步骤二:学生自主阅读选段,尝试进行断句。
步骤三:教师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如找名词、看虚词、明语法等。
步骤四:学生根据方法,尝试划分选段的句子成分,理解句子结构。
3. 随堂练习步骤一:教师提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步骤二:教师讲解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步骤三: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提高。
4. 小组合作步骤一: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共同完成一篇文言文断句练习。
步骤二:各小组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2. 句子成分划分示例3. 句子结构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阅读《史记·淮阴侯列传》选段,完成断句练习。
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共含13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文言文断句的常用方法二、教学课时:4课时第1课时(一)找虚词,定句读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分析: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0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总结:文言文中,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二)找名词(代词),定句读例如: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
‘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分析:句中的名词有“道、俗、天下”等,找出了这几个名词,句子就断开了。
总结: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文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主要内容为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子贡市的兽皮币与孔子,孔子了解子贡市之币的意图,以及子贡与子路、子贡与颜回的对话。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2. 能够分析文言文的句子结构,掌握文言文的断句技巧。
3. 能够理解孔子、子贡、颜回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2.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朗读,文言文的断句技巧,人物性格特点和思想观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孔子世家》的背景音乐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朗读:让学生朗读选文,注意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如停顿、语气等。
3. 断句:让学生尝试对文言文进行断句,教师进行指导,讲解文言文的断句规则和技巧。
4. 讲解:对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进行讲解,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5. 分析:分析孔子、子贡、颜回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观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6.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练习文言文的断句和理解。
7. 小结: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文言文的断句技巧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史记·孔子世家》2. 板书内容: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
子贡市的兽皮币与孔子,孔子了解子贡市之币的意图。
子贡与子路、子贡与颜回的对话。
七、作业设计a. 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
b. 子贡市的兽皮币与孔子,孔子了解子贡市之币的意图。
c. 子贡与子路、子贡与颜回的对话。
2. 作业答案:a. 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
b. 子贡/市的兽皮币/与孔子,孔子/了解子贡市之币/的意图。
c. 子贡/与子路、子贡/与颜回的对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技巧掌握较好,但在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思想观念方面还有待提高。
文言文断句教案
教案:
一、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训练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断句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
1.提供大量文言文语料,让学生自主断句,然后与同学讨论对比,互相学习。
2.给学生展示一些断句常用的规则和技巧,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断句。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供一段文言文原文,要求学生自主断句,并与同学讨论对比。
2.展示: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断句常用的规则和技巧,如“对称断句法”、“逻辑断句法”等。
3.实践:教师提供更多的文言文语料,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断句规则和技巧进行断句,并与同学一起讨论。
4.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到的断句规则和技巧,并强调它们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阅读一篇文言文文章,并将其中的长句子进行断句,然后给出自己的断句理由。
文言文断句教案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例析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2、能力目标: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言文断句能力。
三、导入同学们知道纸没有发明前,古人用什么写书的不?对,是竹简和布帛,那是很不容易的,写一字的成本很高,所以古人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我们学习文言文要学会断句。
四、教学过程。
(一)、断句前提断句的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一两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懂文本的能力。
题型为“3错1对”型选择题。
一般在语意和句法结构上设错,主要类型有:①混淆句子成分,混淆上句的宾语和下句的主语;②误解词语意思;③误拆连动成分;④错拆修饰限定语和中心词;⑤忽略倒装句。
(二)、断句技巧1名词断句法借用名词、代词等为所用。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常用做主语、宾语。
主语前和宾语后一般要断开。
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难点:少数情况下做定语不用断,时间、地点名词,和介词一起构成状语位于主语前一般要断(极其极其少),时间词单独状语,位于主语前一般也断开,特别是有年号的时间词。
稍微了解一下的知识(不是很重要):主谓+主谓的或者动宾+动宾的少数四字句中间一般也不断(极其少见,9成不会考)示例1:小鸟(主语)时来啄食(宾语)∕人(主语)至不去∕三五之夜(宾语)∕明月(主语)半墙(宾语)∕桂影(主语)斑驳∕风(主语)移影(主语)动∕珊珊可爱∕然予(主语)居于此(宾语)∕多可喜(宾语)∕亦多可悲(宾语)当堂练习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授课时间】12月8日【授课班级】高三A20班【授课教师】宋全龙【组长签字】【教学目标】一、明确文言文断句步骤,熟悉文言文断句方法。
二、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锻炼文言文断句能力。
三、通过对文言断句方法与步骤的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
【教学重点】明确文言文断句的步骤。
【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归纳—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解题文言文断句的概念三、方法指津1. 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2. 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3. 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4. 检验全文,通顺合理。
学以致用:(2016全国2卷)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
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四、合作探究:1.找名词2.找虚词3.找对话标志4.找句式5、找修辞五、课堂练习六、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第四步检验全文,通顺合理。
【高中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说课稿【高中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说课稿阅读文言文句子+课堂讲稿的教学计划I.三维目标1.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利用文言文单词的知识将句子分段;(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总结句子突破的方法,使学生有规律可循阅读-段举教学计划+说课稿一、三维目标1.教学目标⑴知识和能力:运用文言文知识,在段落中断句;⑵过程与方法:通过习题训练,总结破句方法,使学生遵循规律,根据符号进行提问和破句;⑶情感与价值:通过正确的断句,学生可以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从而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进而喜欢文言文阅读,最终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教学重点:通过对文言句型的指导和训练,总结常用句型句方法。
三教学难点:会用断句方法对文言语段进行正确断句。
二、教学安排1.教学方法: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分析归纳;合作调查。
2.课程安排:一节课3.教学设备:ppt、图影仪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它是从韩愈的“教师论”中引入的“句子是未知的、混乱的”。
(二)具体过程一考纲简介近年来,文言文断句能力的考试越来越受到重视。
全国有八套试题考查了断句,其中包含全国课标卷两套试题,都出现了文言断句。
(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二问题(学生思考)学习文言文句子时,你通常使用什么方法?要求:一、各小组充分交流,将得出的方法写在小卡片上;二、各组派出一名发言人公布;三、限时2一分钟。
学生在公布时,教师:(黑板上写着“破句法”)3.解释几种断句方法:一、对话标记语法二、重要名词连字三、重要虚词的断字四、特殊句型五、修辞手法与句子中断(同时,穿插采用识记、诵读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听课学知识的积极性)四习题训练:(运用以上断句方法解决习题)选择课堂上的短文,让学生熟悉并激发兴趣:(一)(1)时不时地学习不仅仅是说有朋自远方来很有趣。
人们不知道,但不要生气。
他不也是个绅士吗?⑵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二)⑴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教案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方法、规律和步骤。
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规律和步骤。
3.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将本节所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考试实践中,最大程度地获得高分。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答题规范、一般技巧,以及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规律和步骤。
2.让学生能够将文言文翻译和断句类题目的答题知识运用于自己的考试实践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教学难点:通过本节教学,掌握文言文翻译和断句类题目的基本原则、一般技巧和规律。
教学方式:归纳整理法。
析练结合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正如将中文翻译成英文一样,所谓的文言翻译其实就是将一种语言符号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符号。
它是语言学习的最高级别。
而断句其实就是考纲所规定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一个变式。
它是我们阅读文言文的障碍之一,一个连句子都断不开的学生,要想正确理解文言文是有很大难度的。
所以,翻译和断句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面。
那么,如何来正解翻译和精准断句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言文学习的最高境界——翻译和断句吧。
二、文言翻译和断句的解读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最高级别,它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等综1 合能力,属理解类题目,能力层级为B级。
一般赋分为8分,有时多达11分。
文言断句也是一个重要考点,在新课程改革后,自主命题的新课标卷都将这个题目列为必考内容。
它也理解类题目,能力层级也同样为B级。
一般赋分为3分。
这两类型的题目均为主观题型,相比其他文言题目,难度似乎更大一些,但是我们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这两类题目其实更容易得分。
三、通过高考真题解读此类题目走近高考,展示PPT中的高考真题,理解文言翻译题和断句类题目一般的解题思路和规律。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如虚词法、实词法、句式法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准确断句的能力。
2、难点(1)理解一些特殊句式和文言词汇对断句的影响。
(2)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断句方法,准确把握文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因为断句错误而产生歧义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想请一位先生教他儿子读书。
他与先生商定:“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
”先生理解为“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
”欣然答应。
但到了吃饭时,财主却只给先生一盘青菜。
先生很生气,财主却振振有词地说:“我写的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
’”可见,断句不同,意思大不相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2、知识讲解(1)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a 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在断句之前,要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题,这是正确断句的基础。
b 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
可以先从容易判断的地方入手,如标志性的虚词、句式等,然后再逐步解决较难的部分。
c 结合上下文,尊重原文语境。
断句时要考虑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言环境,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句。
(2)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a 虚词法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其固定的用法和位置,如“夫、盖、唯、若夫、且夫”等常用于句首;“也、矣、乎、哉、焉、耳”等常用于句尾;“以、于、为、而、则”等常用于句中。
根据这些虚词的位置,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例如:“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句首的“夫”字是发语词,应在此断句。
高三文言文断句教案【篇一:高三文言复习之断句教学设计】高三文言复习之断句教学设计【故事导入】一个在外地打工的儿子,给父母写了封信,结果,读过之后,母亲嚎啕大哭,其父则是笑了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封独特的信。
(多媒体展示信的内容)如下:儿的生活好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对此故事,由学生断出自己的理解,老师点评并得出结论:生活是一门艺术,言谈是一种技术,而在彼此交流中,断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文言断句(板书)。
(时间控制在2到3分钟)断句历史传承中扮演的角色,从《三字经》中的“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就已经体现了它的启蒙作用,而在生活中,它有必不可少,因而,高考断句成了一种趋势,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考动向。
(幻灯片展示“考点解析”以及“基本题型”,为了强调它的重点性,由老师读出来)(大约1分钟)【考点解析】2015年,断句首次加入山东高考范围,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分值3分;全国卷-新课标Ⅰ从2014年起,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句读能力,分值3分。
至2015年,山东卷、新课标Ⅰ、新课标Ⅱ、浙江卷、四川卷、重庆卷、广东卷、湖北卷、湖南卷、江苏附加题均已出现断句题型,分值为3到6分不等。
【基本题型】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x处)对于基本题型,有两点形式上需要学生注意,其一是,划线统一向右倾斜,不能左右参差不齐;其二,注意后面要求的限断几处,力求最佳得分。
(这一环节,普通班强调一下,特色班可以忽略)【学习目标】1.熟悉课本文言文基本断句模式。
2.归纳、探究、总结断句方法。
【预习过程】浏览知识链接并依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对山东的考题断句。
【学习过程】检查预习情况,通过山东高考题来检验学生的断句水平,而后,由学生陈述自己的断句依据,以此引出我们断句先从课本做起。
明确:学习断句,课本是最好的依托与凭借。
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如虚词法、实词法、句式法等。
能够准确断句,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2、难点如何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语法结构进行合理断句。
应对一些特殊句式和复杂的语言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咱们来玩一个小游戏。
我这里有一段没有标点的文言文,看看谁能最快读通顺。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大家是不是读得磕磕绊绊,甚至不知道从哪里断句呀?这就是因为没有标点,咱们读起来就很困难。
其实在古代呀,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得靠咱们自己去断句。
今天咱们就来学学这神奇的文言文断句技巧!(二)知识讲解1、虚词法咱们先来说说虚词法。
就像咱们平时说话会用“啊”“呀”“呢”这些词一样,文言文中也有一些常见的虚词,比如“之”“乎”“者”“也”等等。
这些虚词通常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说“夫环而攻之而不胜”,这里的“夫”就是一个发语词,一般在它前面断句。
再比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也”字后面通常要断句。
2、实词法实词就是有实际意义的词,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
通过找这些实词,我们也能断句。
举个例子,“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咱们可以先找到“君子”“食”“居”“事”“言”这些实词,然后根据它们来断句。
3、句式法文言文中有很多固定的句式,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等。
掌握这些句式的特点,也能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为……所……”是被动句,“何……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三)练习巩固好啦,咱们学了这么多方法,现在来练练手。
给大家一段文言文:“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大家先用刚刚学的方法试着断句,然后咱们一起交流。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广州市第64中学康缘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断句的分值稳中有升。
在复习中,我们要充分重视这种题型。
【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2、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3、(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4、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韩非子·说林下》译文: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得小一点。
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
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了。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5、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二、虚词断句法。
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例子】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3、惠子..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谓庄子曰:“魏王剖.之以为瓢,则瓠落..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无所容。
非不枵然用大矣!”4、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三、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
”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
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
’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
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
’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4、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四、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例: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例】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2、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食帛。
五、修辞方法断句法。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比如:①顶真: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例】具告沛公沛公大惊【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②对称: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③反复: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练】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3、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7、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8、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9、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臧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另外】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
了解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也会有帮助。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六、总分关系断句法。
依据总分关系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断句。
【例】1、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2、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