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断句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
- 格式:docx
- 大小:19.46 KB
- 文档页数:8
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如“字句意思完整”“语法结构合理”等。
(2)常见的断句标志,如“曰”“云”“乎”“矣”“哉”等虚词。
2、难点(1)对于复杂句子结构的分析和判断。
(2)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准确断句。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断句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句子的断句,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没有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并理解,从而引出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例如:“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让学生谈谈阅读这段文字的感受,从而引出断句对于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文言文断句的定义简单介绍文言文断句就是给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加上标点,使其能够清晰地表达意思。
2、断句的基本原则(1)字句意思完整断句后每个部分都应该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不能把一个完整的词语或句子断开。
例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能断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这样“传不习”就不完整了。
(2)语法结构合理要符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要清晰。
比如:“夫战勇气也”,不能断成“夫战勇气也”,这样语法结构就不正确了。
(3)符合行文逻辑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和逻辑关系进行断句。
像“其一犬坐于前”,如果断成“其一犬坐于前”,就不符合常理和逻辑了。
3、断句的标志(1)虚词常见的虚词如“之”“乎”“者”“也”“矣”“焉”“哉”等,往往可以作为断句的标志。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和“乎”可以作为断句的参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语境进行断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2.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语境进行断句。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词义。
2. 正确把握断句的节奏和语气。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文言文选段。
3. 古文断句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激发学生对古文断句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古文断句有什么作用?如何进行古文断句?”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a. 根据句首发语词断句。
b. 根据句末语气词断句。
c. 根据文言文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断句。
d. 根据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断句。
e. 根据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断句。
2. 结合具体例子,讲解断句方法的应用。
3. 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如:虚词的使用、句式结构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古文选段,学生尝试进行断句。
2. 学生展示断句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3. 学生分组进行古文断句比赛,提高断句能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古文断句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古文断句练习题。
2. 选择一篇喜欢的文言文,进行断句练习。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通过练习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教学效果。
《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教学设计陈扬汉一、设计思想:文言断句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对文言句子能够正确地断句,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新课标要求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而学生应了解文言文断句的一般方法,多阅读课内外文言经典,并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由于是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材的来源一般是《语文辅导》的“拓展延伸”、《世说新语》中短小精悍的经典、目标测试卷中的练习等,由于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困难,因而在传授此部分知识时,我首先教会学生如何断句,在读中不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其前提需要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并在此基础上,我再寻找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辅助学生断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我们就以初中阶段的“文本为范”,在细品文章的基础上掌握方法巧断句,并运用这些方法准确地给课外文言文的断句。
三、学情分析: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他就像是夜空中的点点星光,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学习文言文,使学生从中吸纳传统文化的营养,提高文言素养和鉴赏能力。
但是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却有着恐惧的心理,避而远之,甚至“谈文色变”。
为此在教学中除注重让古文的学习走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消除古文学习的恐惧心理外,特别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准确为课内外文言文断句,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让他们爱学、乐学古文。
四、学习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叫断句及断句的作用;2、能力目标:以课文为载体,并通过练习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3、情感目标:诵读课外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重点难点: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策略和手段:1、教法(1)、读古文经典语句,品古文经典句意;(2)、据文意,找寻句读的一般方法;(3)、拓展延伸,实现知识迁移。
《文言文断句》优课教学设计长安实验中学汪静1学习并掌握课外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律和断句技巧。
2、培养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材料的大意,能正确给文言文语句断句。
3、通过有梯度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积累一些阅读课外文言文的技巧。
初三的学生虽然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文阅读的经验,会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断句,但是还没有弄清文言文断句的规律,缺乏断句的技巧。
本节课从一个趣味断句的小故事引入到主题,接着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断句及其意义。
从学过的课文和浅显的文言文入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例子中总结出文言断句的几个规律。
然后再依据规律进行断句练习。
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的断句技巧。
一、趣味断句(导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个句子相信有很多学生知道,谁能说说和这个句子相关的故事?相传有个书生,入山遇雨,又值黄昏,便投宿一人家。
但主人却有意拒绝,并写了一行字给书生:“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意思是说,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书生看了后,却赶忙拜谢,并大声朗读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人见此无可奈何,只好留宿了。
小结:这虽是一个小故事,但我们可以看出断句的作用真的很大,由于断句不同,这意义也就迥然不同,相差甚远了。
所以,我们真的不能小看断句。
那么,什么是断句呢?二、关于文言文断句。
1、什么是断句?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我国古典书籍上本无标点符号,古人诵读时根据文义停顿,在一句话末了用“。
”断开,叫“句”,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2 、断句的基本方法。
(1)先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2)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3)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三、分析例句,总结规律(一)例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河中石兽》)例2、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凿壁偷光》)【注释】圮[p J:塌坏,倒塌1、小组内自读,例1、例2文段中各有哪些人、物?请找出来•明确:上面的语段1我们只要找出沧州南、寺、山门、石兽、僧,语段2我们只要找出匡衡、邻舍等就很容易把这段话读通了。
文言文断句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能够正确进行文言文的断句和文段编排。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断句基本概念。
2.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方法。
3.文言文的段落编排和排比技巧。
三、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可以引入句子的长度和长句子的阅读难度,从而引出文言文的断句教学。
通过展示一段复杂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到长句子的繁琐和阅读难度,并引出断句的必要性。
2.呈现将一段文言文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辨别其中的句子和段落。
教师可以进行点拨和提示,让学生逐渐意识到文言文中断句的重要性。
3.讲解(1)文言文断句的概念文言文断句是指对文言文中的长句子进行合理的分割和排版,使其便于阅读和理解。
文言文断句的目的是让读者明了文言文的意思,能够顺畅地阅读。
(2)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方法1)依据语法和上下文,进行意义的分隔。
2)避免将句子断成无法理解的词组,或将一个完整的句子断成两个以上的子句。
3)依据语气和情感,进行断句。
例如:停顿、抑扬顿挫等。
4)减少断句的数量,保证整个句子的表达逻辑顺畅。
5)不同的文体和文种,断句方式也不同。
(3)文言文的段落编排和排比技巧进行文言文的段落编排时,一般要保证每个段落的主题清晰明确,分别安排不同的话题,或者以时间、因果、对比等方式进行排比,以突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和意义。
4.练习将几段文言文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断句,并说明断句依据。
可以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断句练习。
教师可以检查并进行点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5.总结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关注文言文的断句和排版。
并告诉学生,断句不仅是阅读理解的必备技能,也是写作和翻译的关键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文言文的断句原则和方法,以及文段编排和排比技巧。
2.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需要大量实践练习,需要教师进行误导分析和点评。
五、课后作业1.设计一篇文言文,并进行断句练习。
2.整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一、问题导学
1.请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
③恐前后受其敌 ④求石兽于水中。
⑤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⑥择其善者而从之。
⑦人不知而不愠。
⑧盖石性坚重。
二、方法指导
时间总领词(俄而、今、时、已而)之后要停顿
古今异义词之间要停顿
有省略成分或倒装的地方要停顿
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处应停顿
三、二次练习
划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
1、元方入门不顾。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是非木杮。
4、不知其二者多矣。
文言文朗读停顿指导(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也是常见的中考题型。
学生应该准掌握。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子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一、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已使语意明显。
如:(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宋无罪/而攻之二、句首语气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引领全句乃至全段,如“夫”、“若夫”、“至”、“盖”、“故”、“惟”等,诵读时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三、“也”、“乎”等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1)余闻之也/久矣(2)洋洋乎/与灝气俱。
四、转折连词之后应有停顿。
如: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五、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如:可/以一战六、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朗读时不要分读。
彼此之间要恰当断句。
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七、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部分。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八、停顿应体现句子的原貌。
如:望晚/日照/城郭。
句中“望晚”是“向晚”之意,即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所以要这样停顿。
总之,句子停顿最重要的是相对完整的意义结构就需要作相应的停顿。
九年级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技巧和规律。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断句练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结构和意义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判断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和断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断句练习,提高断句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断句过程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九年级阶段文言文断句的相关素材。
2. 准备断句练习题和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等。
3. 示例:给出一个文言文句子,示范如何进行断句。
4. 练习:让学生独立进行断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讨论:分组讨论断句练习中的难点和困惑,共同解决问题。
6. 反馈:展示练习答案,让学生对照答案检查自己的断句是否准确。
8. 作业:布置断句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经典断句案例,让学生体会断句在文学作品中的韵律美。
2. 对比现代汉语的断句习惯,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特殊性。
3. 引导学生关注断句在古代学术交流和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断句准确性,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后作业:审阅学生提交的断句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2.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断句能力。
3. 对于掌握较快的学生,提供更深入的教学内容和挑战。
《如何给文言文的句子断句》(第1课时)班级姓名日期执笔人:张晡审核人:李桂红马艳检查人:陈菲总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总结出给文言文句子断句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难点:文言文语感的训练。
课程类型:文言文专题。
学法指导: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达到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凭借语感和掌握的断句方法,进而正确断句。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古书一般没有句读,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
《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辨志”的说法。
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
”也就是给古书断句。
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也。
”足见古人高度重视古书的句读。
那么如何来给古文断句呢?下面我们以2008年中考沈阳市第11(2)题为例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11.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
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
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⑦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这里指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通“饰”,修饰⑦论:评定(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1、思考问题:你做这类题是分哪几个步骤做出来的?请你把步骤写出来好吗?二、学习•研讨:那么,文言文的句子断句有没有一些规律和方法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一)基本原则:读文段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九年级文言文断句教案瞻岐中学范红杰【学生分析】:学生的文言基础本来就不扎实,比较难读懂文言文,断句就更加成了一个难点.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做练习,然后对练习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力求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整理出断句的基本方法.【整体分析】: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引导总结文言断句的几种技巧,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通过练习断句,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学目标】: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主要方法】:讲练结合【教学流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二.教学设想:最近几年的中考,文言文断句成为了一个考点.学生对于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不懂得断句的一些基本的规律.加上学生的文言基础本来就不扎实,比较难读懂文言文,断句就更加成了一个难点.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边做练习,边对练习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力求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整理出断句的基本方法.三.课前预习:【读资料】(一).什么叫断句?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或句子标出停顿因为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近几年这个考点在中考中呈上升态势.(二).断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通读全句,弄懂大意.第二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第四步检验全句,通顺合理.注意:(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小练习】一.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尽量断仔细哦.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4.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归纳方法】一.有几个方法就归纳几个,多多益善哦.我的方法:【疑问阁】:预习了以上内容,你还有那些疑惑呢?请写出一二.我的疑惑:四.教学过程;(一)⒈趣味断句导入故事:《阔少爷断错句娶错妻》从前,有一位阔少爷,总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由此可见,断句在现实生活中是多么重要.(二)基本方法:读全文,通文意,确定文体.1.叙述性文章,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跟谁对话,讲的什么话.2.说理性文章,就要弄明白讲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探究一】:有老妪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老师支招一】:找名词(或代词),标主宾,定句读.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广故数言欲亡〞,有时还会承前省略主语.我来试试: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做六尺簟(竹席)diàn找出句中几个名词.代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探究二】.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老师支招二】:看虚词,找位置,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我来试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找出虚词,就基本可以断句了【探究三】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老师支招三】:看对话,找标志,定句读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我来试试: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翻译:沛公说:〝他和你谁年长?〞良说:〝比我年长.〞沛公说:〝你帮我喊他进来,我得以兄弟之礼对待他.)找到人物对话的标志,可以断句【探究四】: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2.陈胜者阳城人也如……何〞是反问句式,〝……者……也〞是判断句式【老师支招四】:看语法,找句式,定句读常用典型句式有:判断句式:〝…者…也〞,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之有.安…哉(也).孰与……乎.岂…哉.奈何……乎等. 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我来试试: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买鸭捉兔》(翻译: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找出语气词.代词.反问句式即可【探究五】:1.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有有孙(顶真)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对偶)3.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排比\反复)【老师支招五】:明修辞,定句读排比.对偶.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我来试试: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翻译〝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此题可根据修辞知识和古汉语语法知识来断句(三).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2.看虚词,定句读.3.标对话.定句读.4.看语法,定句读5.明修辞,定句读在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运用.五.练习.。
初中文言文断句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3. 通过断句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韵味。
教学重点:1.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
2. 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韵味。
教学准备:1. 文言文断句的教材或资料。
2.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断句方法和例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文言文的感受。
2. 提问:你们觉得阅读文言文有什么困难?3. 引出本课主题:文言文断句。
二、讲解断句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根据标点符号、根据语义、根据句子结构等进行断句。
2. 介绍一些断句的技巧,如:注意虚词、掌握常见的句式结构、根据修辞手法等。
3. 通过例句,演示断句的过程和方法。
三、断句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资料,要求学生对给定的文言文进行断句。
2. 学生在纸上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共同讨论断句的正确与否。
四、阅读理解(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已断句的文言文,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文意。
2. 学生阅读文言文,教师巡回指导。
3.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共同讨论文言文的意义和韵味。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对本节课的断句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对一篇文言文进行断句,并写下一段关于文言文阅读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阅读理解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断句练习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韵味。
在课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指导和反馈,以确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教学目标】1、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导入】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学习文言文,把字音读准,把文章读顺是最为重要的。
但是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汉语,它的字词语法都有所不同,所以,教会你们文言文的节奏划分,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教学过程】一、有以下七种情况注意停顿(一)主谓宾之间要停顿1、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可爱者/甚蕃2、主谓宾(动宾)之间要停顿。
如:衔/远山,吞/长江居/庙堂之高(二)两个单音节之间要停顿如:可/以一战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三)句首虚词、总领性词语之后要停顿如:至于/负者歌于途盖/大苏泛赤壁(四)关联词之后,转折连词之前要停顿如:故/君子有不战人不知/而不愠已而/夕阳在山(五)较复杂的定语、状语、补语,无论是前置还是后置都应该停顿如:苟全性命/于乱世躬耕/于南阳告之/于帝(六)并列短语之间要停顿如:山肴/野蔌斗折/蛇行(七)承接前文的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如“是”“此”如:是/地利不如人和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小结】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几种方法,而这几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作业】(一)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衔远山,吞长江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7、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8 、而乡邻之生日蹙9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0 、学而不思则罔1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1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3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15、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16、乃重修岳阳楼17、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1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19、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20、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二)选择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而/乡邻之生/日蹙D、自吾氏三世/居是乡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今其/室十无一焉B、永之人∕争奔∕走焉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D、前人之述/备矣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虞山∕王毅叔远甫∕刻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D、南阳/ 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非死/ 则徙尔B、苔痕上/ 阶绿,草色/ 入帘/青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B、苟全∕性命∕于乱世C、人恒 / 过,然后 / 能改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率,三∕而竭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且∕壮士不死即已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永州之∕野产∕异蛇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D、彼竭∕我盈,故∕克之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公∕与之乘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D、而∕乡邻之∕生日∕蹙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 恒亡D、贤者∕能勿丧耳10、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是∕进/亦忧,退∕亦忧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入则∕无法家拂士1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同舍生皆∕被绮绣B、其一∕犬坐于前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生,亦我∕所欲也1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C、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D、俄而∕百千人大呼1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往来∕而不绝者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D、上使∕外将兵1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属予作文∕以记之D、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1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珠∕可历历数也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文言文断句教案
教案:
一、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训练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断句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
1.提供大量文言文语料,让学生自主断句,然后与同学讨论对比,互相学习。
2.给学生展示一些断句常用的规则和技巧,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断句。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供一段文言文原文,要求学生自主断句,并与同学讨论对比。
2.展示: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断句常用的规则和技巧,如“对称断句法”、“逻辑断句法”等。
3.实践:教师提供更多的文言文语料,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断句规则和技巧进行断句,并与同学一起讨论。
4.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到的断句规则和技巧,并强调它们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阅读一篇文言文文章,并将其中的长句子进行断句,然后给出自己的断句理由。
九年级文言文断句教案第一章:文言文断句简介1.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断句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的定义和作用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1.3 教学活动:引入文言文断句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示例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生练习断句,教师指导反馈第二章: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2.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2.2 教学内容:音节停顿原则意义单位原则语法结构原则2.3 教学活动:讲解音节停顿原则,举例说明讲解意义单位原则,举例说明讲解语法结构原则,举例说明第三章: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3.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3.2 教学内容:语义分析法语法分析法标点符号法3.3 教学活动:讲解语义分析法,举例说明讲解语法分析法,举例说明讲解标点符号法,举例说明第四章:文言文断句的实践应用4.1 学习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文言文断句4.2 教学内容:练习题设计学生自主断句练习教师点评和指导4.3 教学活动:设计练习题,供学生自主练习断句学生进行自主断句练习教师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学习目标:总结文言文断句的要点和技巧拓展文言文断句的应用领域5.2 教学内容:总结文言文断句的要点和技巧介绍文言文断句在研究和解读古代文献中的应用5.3 教学活动:学生总结文言文断句的要点和技巧介绍文言文断句在研究和解读古代文献中的应用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练习第六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化理解6.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断句与文化理解的关系学会通过断句深入理解古代文献的文化内涵6.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揭示古代文化现象中的应用古代文化词汇的断句解析方法断句与古代文化背景的关联6.3 教学活动:分析实例,说明文言文断句在理解古代文化中的作用学生练习断句,分析古代文献中的文化现象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化第七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学鉴赏7.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学鉴赏中的作用学会通过断句领会古代文学的美感7.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的应用断句与古代文学修辞、韵律的关联断句在领会古代文学意境中的作用7.3 教学活动: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断句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美感学生自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实践断句技巧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之美第八章:文言文断句与学术研究8.1 学习目标:理解文言文断句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断句技巧分析古代文献8.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古籍整理、校订工作中的应用断句在古代语言、文学、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断句分析与现代学术研究方法的结合8.3 教学活动:介绍断句在古籍整理等学术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学生尝试对古代文献进行断句分析,模拟学术研究过程教师点评,指导学生进行准确、深入的分析第九章:文言文断句与现代汉语关系9.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断句对现代汉语学习和应用的影响学会运用断句知识提高现代汉语阅读能力9.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与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的关系断句在提高现代汉语阅读理解能力中的应用断句对现代汉语写作的启示和影响9.3 教学活动:分析文言文断句对现代汉语学习的影响学生练习将文言文断句技巧应用于现代汉语阅读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在现代汉语环境中应用断句知识第十章:文言文断句的综合练习与评估10.1 学习目标:综合运用所学断句知识和技巧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进行自我评估10.2 教学内容:设计综合断句练习题,涵盖本单元所有知识点学生独立完成断句练习,进行自我评估教师点评,总结学习成果10.3 教学活动:发放综合断句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反思学习过程教师点评,总结单元学习成果,提出改进建议第十一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献解读11.1 学习目标:理解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献解读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断句技巧准确解读古代文献11.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献解读中的应用断句与古代文献意义的关联断句在揭示古代文献深层含义中的作用11.3 教学活动:分析古代文献实例,展示断句在文献解读中的作用学生练习解读古代文献,运用断句技巧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古代文献第十二章:文言文断句与学术研究案例分析12.1 学习目标:理解文言文断句在学术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学会分析学术研究中断句的案例12.2 教学内容:分析实际学术研究中断句的应用案例讨论断句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作用断句在学术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12.3 教学活动:介绍学术研究中断句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生尝试分析学术研究中的断句案例教师点评,指导学生理解断句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第十三章:文言文断句与现代语言学关系13.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断句与现代语言学的关系学会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分析文言文断句13.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与现代语言学的关联现代语言学理论在文言文断句中的应用断句与现代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结合13.3 教学活动:分析文言文断句与现代语言学的关系学生练习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进行文言文断句教师点评,指导学生结合现代语言学研究方法进行断句第十四章:文言文断句与跨文化交流14.1 学习目标:理解文言文断句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学会运用断句技巧传播和理解古代文化14.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断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和理解断句在促进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14.3 教学活动:分析文言文断句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实际案例学生练习运用断句技巧传播和理解古代文化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运用断句促进跨文化交流第十五章:总结与拓展15.1 学习目标:总结文言文断句的主要内容和技巧拓展文言文断句的应用领域和视野15.2 教学内容:总结文言文断句的主要内容和技巧介绍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献研究、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应用15.3 教学活动:学生总结文言文断句的主要内容和技巧介绍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献研究、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应用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练习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九年级文言文断句的教案,包括文言文断句的定义、重要性、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以及其在古代文化理解、文学鉴赏、学术研究和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应用。
九年级文言文专题复习——断句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
2.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提升断句能力,从而树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文言文断句方法的掌握与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播放用文言文歌词改编的英文歌曲《Let it go》,让学生感受文言的简约典雅之美,激趣导入。
二、试题分析
通过对2015年中考与2016年元月调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其变化,明确本课学习目标:集体来探讨如何应对文言文断句这一新题型。
三、经典例题(元调回放),感悟断句
请学生重做元调考题,试着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
四、断句妙计: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再进行归纳。
文言文断句步骤: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断句的前提与基础)
2、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攻破难点)
3、借助“特征”,巧妙断句(寻找下列相应标志,辅助完成断句)
①抓住说话的标志词“曰”、“云”、“言”等来断句
②借虚词,定句读
③依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④据修辞,定句读
⑤找动词,定句读
⑥辨句式,定句读
五、课堂小结
六、反馈练习
附板书设计:
断句标志
说虚名修动句。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中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中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解释什么叫句读因为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句读的重要性断句的位置不同,产生的语义也不同。
(1)趣味断句据说从前有个老头子,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又生了个儿子,老头子于是就立下这样的遗嘱:“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后来老头儿一死,家里就像炸开锅了,女婿和后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争执不下,请县老爷给判判。
(请学生思考)女婿: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后妻: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总结,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
同时可以看出断句的作用很奇妙,你看由于断句不同,这意义也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具有一双慧眼,把这纷扰的古文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2)《吝啬的财主》: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萝卜不可少(3)《机智的客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三、经典例题,感悟断句,总结方法。
1、借助名词(或代词)、介宾短语断句。
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常作主语、宾语。
主语前与宾语后一般要断开。
介宾短语一般在句末。
例1:吾欲发兵/ 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吾欲发兵/ 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例2:1.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例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文言散文断句方法教学设计【培养目标】1、明确文言文断句有助于理解文言文内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翻译及解词能力;2、熟悉中考文言文断句考题类型和特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把握文章的结构特色,了解侧面烘托的巧妙运用;【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对句子进行准确停顿;2、把握文章的结构特色,了解侧面烘托的巧妙运用;【教学难点】了解句子的结构特色,以句法分析,词性特点进行断句。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案例导学】“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角度一:角度二:【案例分析】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③,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注释:1、欧阳公:指欧阳修。
2、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3、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4、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5、气索:气短。
不韵:不雅。
【变式训练】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2、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在其后面画“√”。
(1)士大夫不能/诵坡诗()(2)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是一项是()A.一日/与棐论/文及坡B.汝/记吾言C.禁愈严/而传愈多D.海外/诗盛行4、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5、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案例总结】本文重心讲述了苏东坡诗文造诣高超,作者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从欧阳修对东坡诗文之爱不释手、后生对之关注以及士大夫阶层不能读苏轼诗的自惭形秽,三个角度阐明了文章的核心问题。
【断句技巧】断句解题技巧:首先理解意思.然后根据意思来分就很简单了.其次掌握方法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 主-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和补语之间(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如: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课外文言文断句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 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
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由一个故事引出“句读”的概念。
从前,有一位阔少爷,总希望找个漂亮妻子。
某天,他
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
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
好头发,没有麻子。
”的美人,非常高兴。
拜堂之日,阔少
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
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
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什么是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
读者”。
“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
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
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
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
用“、”断开,叫“读”(dòu)。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断句的方法:
基本方法:读全文,通文意,确定文体。
1、叙述性文章,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跟谁对话,讲的什么话。
2、说理性文章,就要弄明白讲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示例一:
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
阴影字都是什么词?(名词或代词)
老师支招一:找名词(或代词),标主宾,定句读。
1、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广故数言欲亡”,有时还会承前省略主语。
常用名词和代词:
名词有: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
代词有:
吾、余、予(表示“我”)
予、尔、汝(女)
公、卿、君、若(表示“你”)
彼、此、其、之(表示“他”、他们)
我来试试:学生练习。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做六尺簟
(指导:找出句中几个名词、代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做六尺簟
示例二:
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影阴部分是都是些什么词?(虚词)
老师支招二:看虚词,找位置,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
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
断句的地方。
常用虚词:
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等常用于一句话的
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句中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
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奚、焉、孰等词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少顷”“未几”“已
而”“既而”“俄而”等前面可以断句。
我来试试:学生练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教师指导:找出虚词,就基本可以断句了)
示例三:
曰/我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老师支招三:看对话,找标志,定句读
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我来试试:学生练习版
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教师指导:找到人物对话的标志,可以断句)
示例四: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2、陈胜者/阳城人也
阴影部分的字是什么词:“如……何”是反问句式,“……者……也”是判断句式
老师支招四:看语法,找句式,定句读。
常用典型句式有:
判断句式:“…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之有、安…哉(也)、孰与……乎、岂…哉、奈何……乎等。
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我来试试:
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
--《买鸭捉兔》
(教师指导:找出语气词、代词、反问句式即可)
示例五:学生齐读
1、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有有孙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思考:以上句子都有什么共同之处?答:运用了修辞。
分别运用哪种修辞?答:1、顶针、2、对偶、3、排比)
老师支招五:明修辞,定句读。
排比、对偶、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我来试试:学生练习
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教师指导:此题可根据修辞知识和古汉语语法知识来断句
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PPT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2、看虚词,定句读。
3、标对话、定句读。
4、看语法,定句读。
5、明修辞,定句读。
(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运用)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或“句”或“逗”看情形
三、我能行--断句专题练习(一)
请用“/”给划线句子标出停顿的地方。
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
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贤圣
不若彼者乎?
--《勤训》
2、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
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
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
行乎?”公曰:“善哉!”(选自《说苑》)
【注释】①炳烛:点燃蜡烛照亮。
3、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
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
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
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教师总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积累文言词语,多读文言范文,多练文言断句。
布置练习:做《古诗文考点通》课外文言文(一----五)彭修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