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与输血好
- 格式:ppt
- 大小:2.85 MB
- 文档页数:136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重点静脉输液和输血是医学上常用的治疗方法。
静脉输液是通过将药物或液体注入静脉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要,而输血是将供体血液输入患者体内以帮助其恢复健康。
本文将重点讨论静脉输液和输血的相关知识。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药物治疗、补充体液等目的。
静脉输液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起到迅速救治的作用。
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医护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注意输液速度和剂量,避免发生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静脉输液的常见途径包括外周静脉、深静脉、中心静脉等。
外周静脉输液适用于一般情况下需要补充体液、输送药物的患者。
深静脉输液适用于需要持续输液或对药物浓度有严格要求的患者。
中心静脉输液适用于需要大量快速输液或化疗等特殊治疗的患者。
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维持通道通畅、输液速度适中、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求进行合理的输液方案设计,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与静脉输液相比,输血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治疗方法。
输血适用于贫血、失血性休克、器官移植术后等情况下,可以迅速恢复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合功能。
在进行输血时,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配对、输血速度和剂量、输液过程中的监测等问题。
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因此,在进行输血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输血指征准确,避免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总的来说,静脉输液和输血是医学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只有保证操作规范、用药准确,才能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成功率。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静脉输液和输血的相关知识,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和健康。
第十七章静脉输液与输血教学目标熟悉:1.静脉输液的原理。
2.常见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反应的原因。
掌握:1.静脉输液、静脉输血的概念、目的和原则。
2.静脉输液、静脉输血方法。
3.准确识别常见的静脉输液及静脉输血的反应,并能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预防和处理各种反应。
第一节静脉输液法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
对于静脉输液,护士的主要职责是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监测输液过程以及输液完毕的处理。
同时,还要了解治疗目的、输入药物的种类和作用、预期效果、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一、静脉输液的原理及目的(一)静脉输液的原理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输入静脉内。
(二)静脉输液的目的1. 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2. 补充水和电解质,调节或维持人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 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维持正氮平衡。
4. 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如输入抗生素控制感染;输入解毒药物达到解毒作用;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等。
二、静脉输液的常用溶液及作用(一)晶体溶液(crystalloid solution)1. 葡萄糖溶液用于补充水分和热量,临床上常用的有5%葡萄糖、10%葡萄糖等。
2. 等渗电解质溶液用于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临床上常用的有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0.9%氯化钠溶液等。
3. 碱性溶液用于调节酸碱平衡失调,临床上常用的有4%碳酸氢钠、1.4%碳酸氢钠、11.2%乳酸钠、1.84%乳酸钠等。
4. 高渗溶液用于脱水利尿,临床上常用的有20%甘露醇、25%山梨醇和25%~50%葡萄糖溶液等。
(二)胶体溶液(colloidal solution)1. 右旋糖酐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2. 羟乙基淀粉增加循环血量及心输出量。
3. 5%白蛋白和血浆蛋白补充蛋白质以纠正低蛋白血症。
4. 水解蛋白注射液补充蛋白以纠正低蛋白症。
输液与输血输液输液是指以静脉滴注的方式向体内输入大剂量的注射液,一般一次输入量在100ml以上,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
注射液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稳定持续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氨基酸等物质。
一、输液的起源英国生理学家William Harvey于1628年公开发表的《心血运动论》提出了血液循环的理论,不仅挑战了当时的权威,震惊了医学界,还为静脉输液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1656年,英国医师ChristopherWren以羽毛管作为针头将药物成功注入到动物的静脉,是可追溯的最早一例经脉输液治疗。
1831年,苏格兰医师ThomasLatta为霍乱病人静脉输注煮沸后的食盐水以补充其大量丢失的体液。
由此,静脉输液开始应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
William Harvey 二、输液的规范由于注射液直接进入患者的血液,输液用品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输液操作也要遵守无菌原则。
为了避免出错,每次输液前都要多次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药名、计量、浓度、时间、用法等相关信息。
输血一、输血的起源目前公认的是英国Lower开创了动物输血的先河,法国Denys首次成功将输血技术运用于人体。
1665年,英国医生Lower用鹅毛管将一条濒死的狗的静脉与一条健康的狗的动脉连接起来,奇迹般挽救了受血狗的生命。
1667年,法国医生Denys用银管将羊的颈动脉与人的肘动脉连接,把羊血输入了人体,成功救治了一名患病的男孩。
但当他把小牛动脉血输给一名梅毒患者时却发生了意外,输血后患者出现发热、腰痛,并出现黑色尿,不久后死亡。
死者家属以杀人罪将Denys告上了法庭。
法庭判决自1668年4月17日起,未经巴黎医学部批准不得输血。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输血被官方下令禁止,曾在医学界轰动一时的输血技术百年间止步不前。
英国医生Blundel l首先二、血型的发现1900年,奥地利学者Landsteiner在维也纳大学病理研究所工作时发现,甲的血清有时会与乙的红血球凝结的现象。
第十五章静脉输液和输血技术一、考试重点1.静脉输液和输血是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2.静脉输液法常用于补充血容量、补充水和电解质、供给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能量、解毒、控制感染、利尿消肿等。
3.常用的输液溶液有晶体溶液、胶体溶液和静脉高价营养液等。
晶体溶液常用来纠正体内电解质失衡,胶体溶液常用来增加血容量、提高血压。
常用的晶体溶液有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甘露醇等。
常用的胶体溶液有右旋糖苷、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5%白蛋白和血浆蛋白等。
常用的静脉高价营养液有氨基酸、脂肪乳等。
4.静脉输液的方法包括周围静脉输液法、头皮静脉输液法和颈外静脉输液法。
周围静脉输液法包括密闭式输液法(常用)和开放式输液法(不常用)。
5.选择静脉的原则是:选择粗直、光滑的周围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长期输液者,要注意保护和合理选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6.三松包括:松止血带、松调节器、松拳(嘱病人)。
7.滴速调节的原则:一般成人约40~60滴/min,小儿20~40滴/min。
但亦需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对患有心、肺、肾疾病的病人,老年患者,幼儿及输入高渗盐水、含钾或升压药的病人,务必谨慎,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适当加快。
8.输液速度计算方法:滴速/min=输入液量×每毫升相当系数(常用1ml=15滴)÷输液时间(min);输液时间(min)=输入液量×每ml相当系数(常用1ml=15滴)÷滴速/min。
9.头皮静脉输液常选择颞浅静脉、额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
10.颈外静脉输液法适用于需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周围静脉衰竭需测量中心静脉压的危重病人;静脉高价营养输液者。
颈外静脉的穿刺点即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联线上1/3处,颈外静脉外侧缘为进针点。
第十七章静脉输液与输血法一、名词解释1.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2.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3.静脉输血法:将全血或成分血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一、名词解释1.静脉输液:是利用和静压的物理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2.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液体中的颗粒杂质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的过程。
3.静脉输血法:将或血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一、名词解释4.间接输血法:是将血液制品按静脉输液的方式输给病人的方法。
5.直接输血法:是将供血者的血液抽出后,立即按静脉注射的方式直接输给病人的方法。
6.溶血反应:是指输入血中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一、名词解释4.间接输血法:是将血液制品按静脉()的方式输给病人的方法。
5.直接输血法:是将供血者的血液抽出后,立即按静脉的方式直接输给病人的方法。
6.溶血反应:是指输入血中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二、简答题1.简述静脉输液的目的。
答:静脉输液的目的有:①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②补充营养,供给热能。
③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④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⑤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二、简答题1.简述静脉输液的目的。
答:静脉输液的目的有:①补充水分和,维持平衡。
②补充营养,供给能。
③补充血,改善循环,维持。
④输入物,治疗。
⑤输入剂,降低内压,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二、简答题2.如何调节静脉输液的点滴速度?答:静脉输液点滴速度的调节方法:根据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①一般成人40~60滴/min,儿童20~40滴/min。
②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功能不良者输入速度宜慢;脱水严重、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可适当加快。
第十四章静脉输液与输血静脉输液和输血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快速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第一节静脉输液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一、静脉输液的目的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3.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4.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
5.利尿消肿二、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一)晶体溶液晶体溶液分子小,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有重要的作用,可有效纠正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临床常用的晶体溶液有:1.葡萄糖溶液临床上常用溶液为5%、10%葡萄糖溶液。
用于补充水分和热量。
2.等渗电解质溶液 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溶液等,用于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高渗溶液常用溶液有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溶液。
用于利尿脱水。
4.碱性溶液 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等,用于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
(二)胶体溶液胶体溶液分子大,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升血压,常用的胶体溶液有1.右旋糖酐,分两种(1)中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为7万~8万。
可扩容并且维持时间较长。
(2)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为2万~3万,可改善微循环,减低血液粘稠度,回升血压。
2.羟乙基淀粉又名706代血浆,可增加胶体渗透压及微循环血量,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
3. 浓缩白蛋白注射液维持机体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质,减轻组织水肿。
4. 水解蛋白注射液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促进组织修复。
(三)其它一般指静脉高营养液,高营养液能供给病人热能,维持正氮平衡,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改善营养状况。
常用溶液有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三、补液原则(一)先盐后糖、先晶后胶(二)先快后慢“快—较快—慢”三个输液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