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_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_吴兆苏
- 格式:pdf
- 大小:868.24 KB
- 文档页数:4
最新:中国脑卒中变化趋势和特点(全文)在过去的近30年中,我国脑卒中患病率明显上升,目前我国脑卒中现患人数高居世界首位;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与发达国家降低趋势相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控制欠佳等问题持续存在,脑卒中导致的疾病负担在我国呈现日益加重的趋势。
相关研究估计,2030年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将比2010年增加约50%。
为了应对沉重的脑卒中疾病负担,我国各级政府、医疗单位、科研院校和各类学术组织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脑卒中防治研究。
本文对近15年我国脑卒中流行病学趋势和疾病特点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旨在为我国脑卒中防治提供参考数据。
1、我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现状和趋势1.1 发病率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显示,2005年—2019年15年间,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由117/10万上升至145/10万,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由93/10万下降至45/10万(图1a);尽管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但总体而言,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持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和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图1b)。
1.2 患病率GBD数据显示2005年—2019年15年间我国脑卒中患病率与美国和日本接近,远高于英国同期水平(图1c);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由1044/10万上升至1256/10万,而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时间趋势较为平稳,由2005年的253/10万下降至2019年的215/10万。
1.3 死亡率GBD数据显示2005年—2019年全球脑卒中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中国脑卒中死亡率远高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图2a)。
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自2005年的71/10万下降到2019年的62/10万;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自111/10万下降到60/10万(图2b)。
1.4 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DALY是衡量疾病整体负担的综合指标,包含疾病导致死亡损失的健康生命年和导致伤残损失的健康生命年。
·297·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机制探讨郑丽娟 张丹峰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0摘 要: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炎症反应是一个复杂的细胞和分子反应,炎症细胞的活化、炎症介质介导以及炎症信号通路激活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级联反应的基础。
炎症过程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无细胞成分,指的是脑细胞、外周白细胞分泌各种炎性细胞因子、化学趋化因子和类花生酸类物质;二是细胞成分,指的是外周炎性细胞浸润至损伤的脑组织内。
只有充分理解脑梗死的炎症反应和炎症因子时空特点,才能有效的确立治疗时间和治疗的方法。
关键词: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 炎症因子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卒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了沉重的负担[1]。
脑缺血后脑神经细胞内的各种神经因子发生瀑布式的级联反应,启动了对神经细胞的损害过程。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进程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受到诸多细胞内外理化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自由基的生成增加,钙超载、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等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
本文将以炎症细胞与炎症因子为基点分析炎症反应对脑卒中的损害机制。
1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细胞和分子反应,主要由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介导。
炎症细胞浸润,炎症信号通路激活及大量炎症介质产生引发炎症级联反应是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的基础[3]。
脑缺血后的白细胞浸润所致的炎症反应在缺血性脑损害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被相关的研究所证实。
受损的脑细胞产生大量的白介素-1(IL-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诱导内皮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因子,这些粘附因子使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中性粒细胞得以穿过血管壁进入脑实质。
5~7天后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进入脑组织。
血液中的炎症细胞也会向靶目标移动。
炎症反应所致的缺血性脑损害机制可能与①中性粒细胞浸润所致的微血管堵塞使缺血进一步加深;②激活的炎性细胞和受损的神经元产生大量调节因子加重了损害;③浸润的中性粒细胞产生诱导型NOS;④缺血的神经元表达COX2;⑤缺血的神经元产生TNF;⑥小胶质细胞也可以产生神经毒素人NO、活性氧及前列腺素等[4]。
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了解脑卒中患者经过社区康复的治疗究竟有什么效果。
方法:在我院的住院病历中抽取98例曾经住院治疗并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的患者,坚持3个月或者半年的时间后检查患者的康复能力以及患者家属对社区康复治疗的满意程度。
结果:脑卒中患者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社区康复治疗之后,行为能力和活动能力显著增强,病情逐渐好转,患者家属对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十分满意。
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是十分有效的,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还能使其家属满意,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社区服务【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42-02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病人群也在不断增加。
许多脑卒中患者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长期住院治疗,影响了治疗和恢复的效果。
这时就需要发挥社区服务在便民方面的作用,让脑卒中患者在社区接受康复治疗。
这一次,我们抽取了98例接受过社区康复治疗的患者,他们和其家属对社区康复治疗是非常满意的。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在这次抽取的98例脑卒中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4例,其中,年龄介于32-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岁。
根据住院时的诊断证明我们可以知道,在这98例脑卒中患者中有14例患者患有脑出血,其余84例患者患有脑梗死。
他们的住院时间普遍不长,平均住院时间为15天左右。
出院后不久又都参加了各自所在社区的社区康复治疗。
1.2 方法。
1.2.1 建立了社区康复治疗的团队。
由于社区康复治疗的需要,社区建立了一支带有义工性质的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富有爱心的人士组成的康复团队,通常被称之为“社区医生”,他们主要是负责收集整理脑卒中患者的相关资料并负责帮助、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日常看护和康复治疗。
1.2.2 心理上的帮助。
回眸二十年脑卒中流行和预后趋势:鉴古而知今,彰往而察来今年年初,Lancet Neur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关于缺血性脑卒中(IS)和出血性脑卒中(ICH)的严重程度和预后20年间变化的研究成果,数据来源于日本卒中数据库(JSDB)。
报告分析了2000年至2019年间发生急性卒中不同性别患者的初始神经系统严重程度和短期功能预后的长期变化。
在过去的20年间,科技的力量不断推动着脑卒中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和血管内介入再通治疗(包括动脉溶栓、机械取栓、导管吸栓、支架置入等)工作同样得到蓬勃发展。
然而,我国卒中现患人数仍高居世界首位,发病率、患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高居不下,我国卒中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就让我们从这篇研究中汲取脑卒中治疗发展的20年来,人口统计学特征和治疗技术的改变对卒中预后的长期影响所带来的经验。
二十年变迁,卒中预后有何变化趋势?本研究是以医院为基础、多中心的前瞻性注册队列研究,纳入了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发生急性卒中的患者。
研究记录发病后7天内登记的所有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数据,并在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其进行评估。
在日本的卒中领域,过去每5年就推出了值得关注的技术,2005年正式批准静脉溶栓,2010年正式批准第一台机械取栓装置,2015年支架取栓器广泛推广。
恰好,本研究组别划分为2000-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2016 - 2019年四组,分别评估患者就诊时的疾病严重程度[IS和ICH的严重程度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严重程度根据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分级评估]、出院时预后良好的患者比例(mRS评分0~2)、出院时预后不良的患者比例(mRS评分5 ~ 6)、住院病死率等。
经过长达20年的数据收集及分析,研究共纳入183,080例患者,其中IS患者135,266例,ICH 36,014例,SAH 11,800例。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概要《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是一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发布的权威报告。
本报告主要针对中国脑卒中防治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防治建议。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
报告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脑卒中高发地区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中,4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更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报告进一步指出,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家族遗传等。
同时,还提出了一些防治建议。
预防是控制脑卒中的关键。
人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饮食,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尤其是要戒烟限酒。
同时,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相关疾病,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加强脑卒中的识别和早期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当发现有人出现类似脑卒中的症状时,应该尽快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病情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报告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例如,建立脑卒中防治网络和数据库,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提高医疗质量和可及性等。
还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脑卒中的认识和意识。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是一份具有重要意义的报告,对于加强脑卒中的防治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积极贯彻执行报告提出的建议和措施,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卒中学会联合发布的《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指出,尽管近年来我国在脑卒中防治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血管堵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血管破裂导致脑部出血所致。
根据报告,脑卒中是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每年有近三百万患者发病。
尽管近年来医疗技术的进步和防治工作的加强使得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脑卒中流行概况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流行,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本文将对中国脑卒中的流行概况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加强防控措施。
流行现状1、男女比例:男性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脑卒中患者约占60%。
2、年龄分布:脑卒中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45-65岁为高发年龄段。
3、地区差异:不同地区脑卒中发病率存在差异,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
影响因素1、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患脑卒中的风险增加。
2、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医疗资源丰富,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脑卒中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文化背景:饮食结构、生活方式、慢性病管理等与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或长期精神压力等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预防与控制1、推广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和健康讲座等形式,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加强疾病早期诊断:建立健全脑卒中筛查与早期诊断机制,提高脑卒中早期发现和干预能力。
3、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城乡医疗资源统筹,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脑卒中诊疗水平,实现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救治和康复。
4、鼓励科研创新:加大对脑卒中防治研究的投入,推动科研创新,研发更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5、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积极参与国际脑卒中防治合作项目,提高中国脑卒中防控的整体水平。
结论中国脑卒中流行概况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5-65岁为高发年龄段,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老龄化、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文化背景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脑卒中流行,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加强疾病早期诊断和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等。
中国脑卒中流行概况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2008年公布的中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显示,脑血管病是中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1]。
世界卫生组织MONICA研究表明,中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2]。
脑卒中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就脑卒中流行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标签:脑卒中;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中国卒中协会2015年首次发布的中国卒中流行报告显示[3],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70万,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约130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是中国居民第一位死因。
脑卒中给中国造成的经济负担每年高达400亿元,且呈上升趋势。
研究证据表明,80%以上的脑卒中是可以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来实现早期预防的[3]。
掌握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进行脑卒中疾病负担研究,了解脑卒中分布规律,可以为进行优先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探索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分级管理,提高公众对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是实现脑卒中三级预防的重要手段。
1 脑卒中流行情况1.1 脑卒中患病率:中国卫生服务调查四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脑血管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城市地区脑血管病患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但城乡差异近年来基本消除[4](图1)。
2015中国脑卒中大会上中国工程院王陇德院士等公布了中国31省市60余万居民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中国40岁以上居民的脑卒中患病率为2.37%。
随着年龄增长脑卒中患病率大幅上升(图2)。
研究还发现,男性比女性脑卒中患病率更高(1.23:1.00),郊区居民脑卒中患病率高于城市居民(2.5% vs 2.2%)。
1.2 脑卒中发病率:据统计[6],2010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为240.58/10万(95%CI 178.00~310.63),出血性脑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59.81/10万(95%CI 117.90~211.92)。
[4] S O U T E R C ,K I N N E A R A ,K I N N E A R M ,e ta l .O pt i m i s a t i o no f s e c o n d a r y p r e v e n t i o n o fs t r o k e :a q u a l i t a t i v e s t u d y o f s t r o k e pa t i e n t s 'b e l i e f s ,c o n c e r n s a nd d i f f i c u l t ie sw i t h t h e i rm e d i c i n e s [J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f P h a r m a c y Pr a c t i c e ,2014,22(6):424-432.[5] 吴兆苏,姚崇华,赵冬.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㊁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71-74.[6]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7] S M I T HJD ,C O L E M A N E A ,M I N SJ .An e wt o o l f o r i d e n t i f y i n g d i s c r e p a n c i e s i n p o s t a c u t e m e d i c a t i o n sf o rc o m m u n i t y -d w e l l i n g ol d e r a d u l t s [J ].T h eA m e r i c a n J o u r n a l o f G e r i a t r i c P h a r m a c o t h e r a p y,2004,2(2):141-148.[8] 王秀英,李英华,肖锟婷,等.改良版用药差异评估工具的信度与效度评价[J ].中国药房,2015,26(31):4460-4462.[9] 吴志娟,杨梅.院后回访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5265-5266.[10] 孟雅,孙敏,王娅,等.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药安全㊁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19):2738-2741.[11] 熊锋,邓树强,廖晗,等.在医联体药学协作建设中基于慢性病患者用药特点予以针对性药学服务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9):171-173.[12] 俞桃英.护士对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的体会[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46-247.[13] 刘彤云,胡松,贾黎,等.老年脑卒中病人的多重用药调查[J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7(5):708-711.[14] 杨希,张河川,李莹,等.慢病老年人用药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22,40(9):133-135.[15] V A R G A S -MU R C I AJD ,I S A Z A -J A R AM I L L OSP ,V A L L E J O -M E S A D M ,e t a l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i n y o u n g pa t i e n t s i nM e d e l l ín ,C o l o mb i a [J ].B M CN e u r o l o g y,2022,22(1):363.[16] 高鹏,范君晖,李红艳.医保付费制度改革中的逆向效果与对策研究[J ].医学争鸣,2019,10(3):60-63.[17] 敖博,智喜荷,王玉,等.国外A P N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我国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启示[J ].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3):93-96.[18] 兰博,胡才友,杨泽,等.老年人心血管用药现状调查研究[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1,19(4):5-8.[19] R U S S E L L A M ,S M I T H S G ,B A I L E Y S C ,e ta l .O l d e ra d u l tp r e f e r e n c e s o fm o b i l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 a l i t y s u p p o r t i n g me d i c a t i o n s e lf -m a n ag e m e n t [J ].J o u r n a lo f H e a l th C o m m u ni c a t i o n ,2018,23(12):1064-1071.(收稿日期:2023-04-11;修回日期:2024-03-01)(本文编辑贾小越)基于循证理论构建治疗焦虑症的情志调理五音曲库谢小芬1,许佳丽1,路 遥1,涂 瑾2,刘汉娇2*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401121;2.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C o n s t r u c t i n g a ne m o t i o n a l r e g u l a t i o nf i v e t o n em u s i c l i b r a r y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a n x i e t y b a s e do n e v i d e n c e -b a s e d t h e o r yX I EX i a o f e n ,X UJ i a l i ,L UY a o ,T UJ i n ,L I U H a n ji a o F u j i 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F u ji a n 401121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L I U H a n j i a o ,E -m a i l :375161865@q q.c o m K e yw o r d s a n x i e t y d i s o r d e r s ;e v i d e n c e -b a s e d ;a f f e c t i v e ;p e n t a t o n i c ;t u n e l i b r a r y ;n u r s i n g 摘要 目的:基于循证理论构建治疗焦虑症的情志调理五音曲目库,为五行音乐治疗焦虑症提供规范方案㊂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并对检索到的证据进行质量评价,根据澳大利亚J o a n n aB r i g g s I n s t i t u t e (J B I )证据级别推荐系统进行证据分级㊁推荐和汇总,初步构建治疗焦虑症的情志调理五音曲库㊂再采用专家会议法对其进行完善㊂结果:最终形成了按喜㊁怒㊁忧㊁悲㊁思㊁恐㊁惊情志及证型㊁曲调对应的五音曲目㊂结论:构建的焦虑症五音曲库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强,能为焦虑症病人提供全面规范的应用选择,并为五行音乐在其他疾病治疗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㊂关键词 焦虑症;循证;情志;五音;曲库;护理d o i :10.12102/j.i s s n .2095-8668.2024.06.015 基金项目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编号:20211339作者简介 谢小芬,主管护师,硕士*通讯作者 刘汉娇,E -m a i l :375161865@q q.c o m 引用信息 谢小芬,许佳丽,路遥,等.基于循证理论构建治疗焦虑症的情志调理五音曲库[J ].循证护理,2024,10(6):1049-1054.㊃9401㊃循证护理2024年3月第10卷第6期(总第122期)焦虑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包括社交恐惧症㊁广泛性焦虑症和特定恐惧症等[1]㊂2021年的全国性心理调查显示,35%的受访者经历过焦虑和抑郁等困扰[2]㊂医护人员的焦虑患病率为12.2%[3]㊂而全球大学生焦虑症状的患病率为39.0%[4]㊂90%的肿瘤病人存在负面情绪,可能会导致抑郁[5]㊂研究证实,焦虑症病人会出现睡眠障碍㊁精神紧张,严重者出现自杀等精神失常行为[6],严重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㊂临床上多以巴比妥类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但药物治疗存在长期风险和依赖性等副作用㊂研究表明,五行音乐疗法基于中医五行理论,通过辨证施乐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焦虑症状,提升睡眠质量和认知水平[7]㊂相比其他方法具有远期疗效佳㊁安全经济㊁不受环境限制㊁病人易于接受等优势[8]㊂音乐疗法作为一种系统㊁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将音乐元素作为一种干预手段来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和情绪状态[9-10]㊂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以五音对应五行五脏的 五音疗疾 疗法,借由音乐的能量,对身心起到疗养作用[11]㊂中医五音是由宫㊁商㊁角㊁徵㊁羽5个音阶构成的不同调式[12]㊂宫调悠扬,通脾合胃㊂商调铿锵,可调和肺气㊂角调轻快,疏肝解郁㊂徵调热烈,调心静神㊂羽调柔婉通肾[13]㊂目前,五行音乐用于焦虑症的临床研究较多,但是尚未制定五音治疗的相关指南,施乐曲目㊁频次㊁时长㊁辨证施乐理论均未形成统一标准㊂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证据检索㊁文献质量评价㊁专家小组会议等方法,以期在 辨证施乐 理论指导下,归纳不同证型焦虑症对应可聆听的五行音乐曲目,从而构建治疗焦虑症的情志调理五音曲库,为五行音乐规范化治疗奠定基础㊂1研究方法1.1成立研究小组本课题组由5人组成,包括1名主任护师㊁1名副主任医师㊁1名主管护师和2名护师;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本科1人㊂所有人员均接受过循证课程培训㊂1.2文献检索策略2名研究者分别检索t h eC o c h r a n eL i b r a r y㊁W e b o fS c i e n c e㊁P u b M e d㊁C I N AH L㊁E M b a s e㊁中国知网(C N K I)㊁万方数据库(W a n F a n g D a t a b a s e)㊁维普数据库㊁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 B M)有关五行音乐疗法治疗焦虑抑郁症的文献,语言为英文或中文㊂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㊂中文检索词为音乐㊁五行音乐㊁五音㊁五行㊁古音㊁古乐㊁古琴㊁中医音乐㊁古琴音乐㊁宫调㊁商调㊁角调㊁羽调㊁徵调;焦虑㊁焦虑症㊁抑郁症㊁郁病㊁抑郁㊁焦虑抑郁㊁负性情绪㊁情绪㊁七情㊁情志㊂英文检索词为m u s i c㊁m u s i c t h e r a p y㊁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f i v e-e l e m e n t m u s i c㊁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f i v e-e l e m e n t m u s i ct h e r a p y㊁a n x i e t y㊁s o c i a la n x i e t i e s㊁a n g s t㊁h y p e r v i g i l a n c e㊁a n x i o u s n e s s㊁n e r v o u s n e s s㊁d e p r e s s i o n㊁d e p r e s s i v e d i s o r d e r㊁e m o t i o n s㊁r e g r e t㊁f e e l i n g㊁a f f e c t㊁m o o d s㊂以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进行检索㊂1.3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1.3.1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的病人,疾病种类不限,涉及或不涉及中医辨证分型;2)研究类型:指南㊁系统评价㊁随机对照研究;3)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五行音乐治疗;4)其他:对五行音乐的代表曲目有明确地论述,疗效可靠㊂1.3.2排除标准1)信息不全或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2)重复文献;3)对五行音乐曲目缺乏具体描述的文献㊂1.4文献质量评价对纳入的文献采用C o c h r a n e评价手册5.1.0推荐的C o c h r a n e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该工具将文献质量等级划分为A级(完全满足标准),B级(部分满足标准),C级(完全不满足标准),排除文献质量等级为C级的文献㊂然后根据澳大利亚J o a n n a B r i g g s I n s t i t u t e(J B 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进行证据分级[14]㊂根据证据的F AM E结构(合理性㊁适宜性㊁临床意义及有效性)将证据分为A级㊁B级㊁C级3个推荐级别㊂本研究将A 级(强推荐)和B级(弱推荐)推荐的证据纳入到五行音乐曲目证据库㊂若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过程中出现意见分歧,由第3名研究者介入并达成共识㊂1.5证据汇总与曲库初稿构建从纳入文献中提取疾病名㊁证型㊁五行音乐治疗方案㊁对应五音曲目㊁治疗时间等,输入到E x c e l表格中整理归类初步形成治疗焦虑症的情志调理五音曲目证据库初稿㊂1.6专家会议法成立专家会议小组㊂专家纳入标准:1)从事精神类疾病和音乐研究相关的临床医生㊁护理专家和音乐治疗师㊂2)医生和护理专家为本科及以上学历㊁中级及以上职称㊁10年以上工作经验㊂3)音乐治疗师为本科及以上学历㊁中级及以上职称㊁5年以上工作经验㊂4)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㊂由于疫情原因专家会议采用线上腾讯会议方式进行㊂在会议前通过电话或邮件,㊃0501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 M a r c h,2024V o l.10N o.6向专家简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㊁研究目的,并提供研究相关资料㊂各位专家对初稿内容在会中展开讨论,交换意见,制作专家意见收集表收集意见,会后将各位专家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对初稿进行修订,令其更具适宜性㊁可行性及有效性,从而最终形成治疗焦虑症的五音情志调理曲库方案㊂1.7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定性资料采用频数㊁百分比(%)表示㊂专家的积极性用参会人数㊁调查问卷回收率及填写完整性表示㊂专家权威程度表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㊂采用专家权威系数(C r)代表专家的权威程度,为专家对研究熟悉程度系数(C s)与判断依据系数(C a)的算术平均数,即C r=(C s+C a)/2,将C r>0.7视为可接受权威,>0.8表明权威程度高[5]㊂专家对讨论内容的熟悉程度被评定为很熟悉㊁较熟悉㊁一般熟悉㊁不太熟悉㊁不熟悉㊂专家判断依据程度根据实践经验㊁理论分析㊁参考资料㊁主观判断4个方面的权重予以不同赋值[6]㊂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采用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K e n d a l l's W)表示,检验水准α= 0.05㊂2结果2.1文献检索结果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共获得文献37560篇,经过查重㊁阅读题目和摘要后获得文献773篇,然后仔细阅读全文复筛并排除文献质量较差的文献后最终纳入文献35篇㊂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㊂图1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2.2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本研究未检索到主题相关的指南和含可用信息的系统评价,纳入文献均为随机对照研究㊂其中,16篇的推荐级别为A级;19篇为B级;提取内容包括作者㊁疾病名㊁证型㊁五音治疗方案㊁对应五音曲目等㊂2.3专家一般资料根据遴选条件,本研究共选取了11名专家参加会议,专家年龄32~61(47.0ʃ10.5)岁;男6人,女5人;学历:博士3人,硕士8人;工作时间为5~44(23.6ʃ14.9)年㊂2.4专家积极程度及C r1)积极程度:本研究2轮专家会议在线率均为100%㊂第1轮11位专家共提出建议76条,第2轮11位专家共提出建议20条,说明专家的积极性较高㊂2) C r:本研究第1轮专家函询的C a为0.88,C s为0.84, C r为0.86㊂第2轮专家函询的C a为0.83,C s为0.87,C r为0.85㊂2.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第1轮专家K e n d a l l's W系数为0.11,第2轮为0.182,均P<0.05,表明专家协调程度好,专家会议结果可靠㊂2.6专家会议结果第1轮专家会议针对初稿内容合理性㊁逻辑性㊁语言表达㊁适用性㊁可行性等方面征集专家意见㊂专家认为病种太多,建议从中医情志切入,对初稿中的疾病进行精简合并,证型更精准,虽有对应曲目,但还是建议尊重病人的音乐喜好㊂第2轮专家会议是根据第1轮会议结果进行调整优化后的方案进行讨论,从而达成专家共识㊂第2轮会议共提出建议28条㊂按专家意见,运用标准化原理,开展分类框架的设计,形成标准体系表㊂最终形成了按喜㊁怒㊁忧㊁悲㊁思㊁恐㊁惊情志及证型㊁曲调对应的五音曲目,见表1㊂㊃1501㊃循证护理2024年3月第10卷第6期(总第122期)表1 焦虑症的五音情志调理曲目库情志证型曲调 曲目A 级推荐B 级推荐推荐时段喜心气虚徵调‘紫竹调“‘狂欢“‘步步高“‘雨后彩虹“‘良宵“‘秋湖月夜“‘草原之夜“‘月儿高“‘卡门序曲“‘花好月圆“‘渔歌“‘平沙落雁“‘溜冰圆舞曲“‘采茶舞曲“‘平湖秋月“‘茉莉花“‘渔舟唱晚“‘百鸟朝凤“‘汉宫秋月“‘喜洋洋“‘梁祝“‘喜相逢“‘塞上曲“‘浏阳河“‘金蛇狂舞“‘新疆之春“‘纺棉花“‘红军哥哥回来了“‘解放军进行曲“‘军港之夜“‘苏武牧羊“‘山居吟“‘文王操“‘雨后彩虹“‘荷花映日“‘春节序曲“‘马兰花开“09:00~11:00或11:00~13:00怒肝气郁结角调‘春风得意“‘胡笳十八拍“‘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牧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汉宫秋月“‘木发新枝“‘东风涤翠“‘平沙落雁“‘姑苏行“‘广陵散“‘江河水“‘鹤鸽飞“‘高山流水“‘溪山秋月“‘鹧鸪飞“‘庄周“‘梦蝶“‘江南好“‘渔舟唱晚“‘梅花三弄“‘步步高“‘春之声圆舞曲“‘江南丝竹乐“‘草木清新“‘春三月“‘春回大地“‘霓裳曲“‘庄周梦蝶“‘列子御风“‘蓝色多瑙河“‘绿叶迎风“‘松下观涛“‘溪山秋月“‘草木青春“‘春江花月夜“‘行街“‘鹤鸽珊“‘流水行云“‘彩云追月“‘阳关三叠“07:00~11:00忧㊁悲肺气亏虚商调‘阳春白雪“‘阳关三叠“‘潇湘水云“‘黄河大合唱“‘三㊁五㊁九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西林萧飒“‘金钟回响“‘春风得意“‘夕阳箫鼓“‘黄河“‘闲居吟“‘月儿高“‘寒江残雪“‘晚霞钟鼓“‘江河水“‘春江花月夜“‘广陵散“‘平湖秋月“‘将军令“‘闲居“‘鸟投林“‘高山流水“‘广陵散“‘喜洋洋“‘小苹果“‘胡笳十八拍“‘嘎达梅林“‘第三交响曲“‘二泉映月“‘威风堂堂“‘洞天春晓“‘秋湖月色“‘慨古今“‘金蛇狂舞“‘跑月歌“‘悲怆“07:00~09:00思脾虚脾郁宫调‘十面埋伏“‘秋湖月夜“‘花好月圆“‘光明行“‘百鸟朝凤“‘汉宫秋月“‘新疆之春“‘浏阳河“‘渔樵唱晚“‘草原之夜“‘祝酒歌“‘姑苏行“‘黄庭骄阳“‘高山流水“‘空山鸟语“‘良宵“‘春江花月夜“‘月儿高“‘平湖秋月“‘塞上曲“‘月光奏鸣曲“‘马兰开花“‘闲居吟“‘军港之夜“‘彩云追月“‘鸟投林“‘花好月圆“‘春节序曲“‘高山“‘梅花三弄“‘春之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良宵“‘玉液还丹“‘秋湖月夜“‘二泉映月“‘红军哥哥回来了“09:00~11:00恐㊁惊肾虚羽调‘渔舟唱晚“‘寒江残月“‘龙船“‘小河淌水“‘寒鸦戏水“‘渔樵晚唱“‘雨后彩虹“‘流水行云“‘牧歌“‘紫竹调“‘嘎达梅林“‘月光奏鸣曲“‘潇湘水云“‘昭君怨“‘平沙落雁“‘小夜曲“‘江河水“‘二泉映月“‘船歌“‘梁祝“‘梅花三弄“‘塞上曲“‘玉树临风“‘乌夜啼“‘伏阳朗照“‘百鸟朝凤“‘汉宫秋月“‘花好月圆“09:00~11:00,17:00~19:003 讨论3.1 构建治疗焦虑症的五行音乐曲库的临床意义焦虑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㊂研究表明,慢性病㊁未婚㊁不规律饮食㊁少运动㊁睡眠差㊁失业的人更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15]㊂来自204个国家的全球疾病负担数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发生和相关防控增加了全球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患病率[16]㊂焦虑症会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㊁身体功能和生产力,不仅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还普遍存在未被发现和治疗不足等问题,并导致严重的健康损害和经济损失[17]㊂而音乐也许是心理应对的一种稳妥而有效的策略㊂研究表明,音乐干预是减少癌症化疗病人焦虑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益工具[18]㊂如术中焦虑是接受手术病人的普遍感受㊂A gi u s [19]建议,如果病人同意在接受手术的同时接受音乐治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㊂五音疗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音乐疗法与中医学相结合的产物㊂五行音乐由宫㊁商㊁角㊁徵㊁羽5个音阶组成,它们代表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基本要素㊂另外,乐曲的5个音阶也与中医五行(土㊁金㊁木㊁火㊁水)相对应㊂而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又对应于五脏(肝㊁心㊁脾㊁肺㊁肾)和5种情绪(怒㊁喜㊁思㊁悲㊁恐)[20]㊂研究表明,五行音乐在稳定病人情绪,提高疾病意识和治疗依从性方面反应良好,可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21]㊂H a o 等[22]研究表明,五行音乐的不同旋律㊃2501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 -B A S E D N U R S I N G M a r c h ,2024V o l .10N o .6对大鼠纹状体的氨基酸神经递质水平㊁E/I平衡产生不同的影响㊂一项荟萃分析显示,五行音乐可改善围产期妇女的抑郁㊁焦虑及血清强啡肽水平[23]㊂近年来,中医五行音乐疗法被广泛应用于病人心理问题治疗中,其具有简便㊁安全㊁经济㊁有效等独特优势,能有效缓解病人焦虑㊁抑郁的情绪[24]㊂但五行音乐治疗欠规范,缺乏循证支撑㊂因此,本研究基于循证构建治疗焦虑症的五行音乐处方曲库是非常有必要的㊂该曲库能给医护人员和病人提供可参考的针对焦虑症的五行音乐规范治疗方案,为五行音乐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积极的推动作用㊂3.2基于循证构建的焦虑症情志调理五音曲库的科学性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结果可靠性的保证㊂本研究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循证方法,制定全面的检索策略,对文献进行规范的质量评价,对各推荐条目进行分析㊁筛选㊁汇总,最后整理出同种疾病及证型的五行音乐曲目,并构建曲库,形成方案的初稿㊂然后进行2轮专家会议,本研究严格设置了专家遴选条件,高标准选择专家,各专家拥有丰富的专科经验和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代表性,能为本方案提供权威可行的意见和建议㊂这为最终方案的确立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㊂课题团队结合专家意见讨论修改,直到专家达成一致,确保最终方案的有效性㊂综上所述,本研究应用的循证方法和专家会议方法过程严谨,将专家经验与理论相结合,有科学依据㊂因此,最终构建的五行音乐情志调理曲库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科学性㊂3.3基于循证构建治疗焦虑症的五行音乐曲库的适用性本研究采用了专家会议法,考虑到各成员的临床实践经验,涵盖了各个利益相关人群㊂因此,本研究观点代表性较好,为方案的临床适用性和可行性提供了保障㊂本研究将纳入的35篇文献按照文献发表时间㊁疾病㊁证型㊁症状㊁五音治疗的代表曲目以及实施要点㊁干预时间进行分析,发现同病同证的疾病较多,按不同情志和疾病证型进行汇总,构建出五行音乐治疗焦虑的情志调理曲库㊂同时,本研究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实践流程,使其更具有实用性,便于护理人员或病人参照使用㊂当前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得音乐治疗能适用于绝大多数的人群㊂专家建议病人或医护人员使用时选择舒适安静的环境㊂本研究团队还将制作五音疗愈移动端A P P,以便病人操作㊂本研究构建的方案与临床实际情况相符合,适用性较好㊂4小结本研究基于循证构建治疗焦虑症的情志调理五音曲库,然后通过专家会议法初步验证了该内容的合理性和可靠性㊂但文献的纳入和评价可能存在主观因素,部分证据的等级不高㊂下一步本研究团队将根据构建的五音曲库内容开发手机端五音疗愈A P P,并开展临床实践研究以验证其在临床的适用性及有效性,了解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以促进其不断优化㊂参考文献:[1] S Z UH A N Y K L,S I MO N N M.A n x i e t y d i s o r d e r s:ar e v i e w[J].J AMA,2022,328(24):2431-2445.[2] T H EL A N C E T.M e n t a l h e a l t ha f t e rC h i n a's p r o l o n g e d l o c k d o w n s[J].L a n c e t,2022,399(10342):2167.[3] N A I R R,B U L G I B A A.P r e v a l e n c e a n d a s s o c i a t e d f a c t o r s o fd e p r e s s i o n a n d a n x i e t y a m o n g h e a l t h c a r e w o r k e r s d u r i n g t h eC O V I D-19p a n d e m i c[J].A s i a-P a c i f i cJ o u r n a lo fP u b l i c H e a l t h,2022,34(5):561-564.[4] N G U Y E N K T,X I A OJN,C HA N D NS,e t a l.E f f e c t so fm u s i ci n t e r v e n t i o no na n x i e t y,d e p r e s s i o n,a n d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o fc a n c e r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i n g c h e m o t h e r a p y:a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S u p p o r t i v e C a r ei n C a n c e r:O f f i c i a lJ o u r n a lo ft h eM u l t i n a t i o n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o fS u p p o r t i v eC a r e i nC a n c e r,2022,30(7):5615-5626.[5]A N Y Q,L I U Z L,WA N G S Y,e ta l.E f f e c to fC h a i h u p l u sL o n g g u M u l id e c o c t i o n p l u sf i v e-e l e m e n t m u s i ct h e r a p y i nt h e t r e a t m e n to fc a n c e r-r e l a t e d d e p r e s s i o n[J].S u p p o r t i v e C a r ei nC a n c e r,2022,30(10):7955-7962.[6] G A R A K A N IA,F R E I R E R C,B U O N O F D,e ta l.A nu m b r e l l ar e v i e w o n t h e u s e o f a n t i p s y c h o t i c s i n a n x i e t y d i s o r d e r s:a r e g i s t e r e d r e p o r t p r o t o c o l[J].P L o SO n e,2022,17(6):e0269772.[7]刘利丹,杨肇熙,万爱兰,等.五行音乐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2):1201-1204.[8]王婷,高云.五行音乐在抑郁症病人中的应用进展[J].循证护理,2022,8(20):2767-2770.[9] G R A U-SÁN C H E ZJ,MÜN T E T F,A L T E NMÜL L E R E,e ta l.P o t e n t i a l b e n e f i t so f m u s i c p l a y i n g i ns t r o k eu p p e rl i m b m o t o r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J].N e u r o s c i e n c ea n dB i o b e h a v i o r a lR e v i e w s,2020, 112:585-599.[10] L O E WY J.M u s i ct h e r a p y a sa p o t e n t i a l i n t e r v e n t i o nf o rs l e e pi m p r o v e m e n t[J].N a t u r e a n dS c i e n c e o f S l e e p,2020,12:1-9.[11]孟昕,汪卫东.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的理论和应用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7,10(10):1218-1221.[12]李晨,林法财.基于太虚原象理论探讨五行音乐疗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10):6115-6119.[13]樊蕾,石倩玮.五行音乐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与影响因素[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2,31(17):115-118.[14]王春青,胡雁.J B 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J].㊃3501㊃循证护理2024年3月第10卷第6期(总第122期)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1):964-967.[15] X U W Q,T A N W Y,L IX L,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 a n dc o r r e l a t e so fd e p r e s s i v ea n da n x i e t y s y m p t o m sa m o n g a d u l t si n G u a n g d o n gp r o v i n c eo f C h i n a:a 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 s t u d y[J].J o u r n a l o fA f f e c t i v eD i s o r d e r s,2022,308:535-544.[16] L O KMA NJC,B O C K T I N G C L.P a t h w a y st od e p r e s s i v ea n da n x i e t y d i s o r d e r sd u r i n g a n da f t e r t h eC O V I D-19p a n d e m i c[J].T h eL a n c e t P s y c h i a t r y,2022,9(7):531-533.[17] MA N J U N A T HA N,J A Y A S A N K A R P,S UH A S S,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a n di t sc o r r e l a t e so fa n x i e t y d i s o r d e r sf r o m I n d i a'sn a t i o n a l m e n t a l h e a l t h s u r v e y2016[J].I n d i a n J o u r n a l o fP s y c h i a t r y,2022,64(2):138-142.[18] L I MA T U,MO U R AECR,O L I V E I R AC M B,e t a l.I m p a c t o fam u s i c i n t e r v e n t i o no n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i nb r e a s t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 g o i n g c h e m o t h e r a p y:ar a n d o m i z e d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J].I n t e g rC a n c e rT h e r,2020,19:1534735420938430.[19] A G I U S M.A n x i o l y t i ce f f e c t so f 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m u s i c t h e r a p y i na d u l t s u n d e r g o i n g l o c a l a n a e s t h e t i c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J].P s y c h i a t r i aD a n u b i n a,2021,33(S u p p l11):100-115.[20]陈宇坤,耿少辉,李江波,等.五行音乐曲目及其治疗抑郁症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9):4234-4237.[21] L I A OJ,WU Y,Z H A O Y,e ta l.P r o g r e s s i v e m u s c l er e l a x a t i o nc o m b i n ed w i t h C h i ne s e m e d i c i n ef i v e-e l e m e n t m u s i c o nd e p r e s s i o n f o r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a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i v eM e d i c i n e,2018,24(5):343-347.[22] H A OJ J,J I A N GKY,WU M,e t a l.T h e e f f e c t s o fm u s i c t h e r a p yo na m i n oa c i dn e u r o t r a n s m i t t e r s:i n s i g h t s f r o m a na n i m a l s t u d y[J].P h y s i o l o g y&B e h a v i o r,2020,224:113024.[23] WU Q,L I UZ J,P A N GXL,e t a l.E f f i c a c y o f f i v e-e l e m e n tm u s i c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i n p e r i n a t a lm e n t a lh e a l t ha n dl a b o r p a i n:a M e t a-a n a l y s i s[J].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 T h e r a p i e s i n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2020,40:101217.[24]杨玉兴,权元文,郭建魁,等.中医五行音乐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6):2787-2790.(收稿日期:2023-07-16;修回日期:2024-03-11)(本文编辑贾小越)注意力训练结合奥塔戈运动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中的应用孙垚,张茹,付宁宁,李玉伶,张巧梅,马宏文*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300121A p p l i c a t i o no fa t t e n t i o nt r a i n i n g c o m b i n e dw i t h O t a g o m o t o r t r a i n i n g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p o s t-s t r o k e 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S U NY a o,Z H A N GR u,F UN i n g n i n g,L IY u l i n g,Z H A N G Q i a o m e i,M A H o n g w e nT i a n j i nU n i o n M e d i c a l C e n t e r,T i a n j i n300121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M A H o n g w e n,E-m a i l:g e i l i v a b l e_m h w@126.c o mK e y w o r d s s t r o k e;O t a g om o v e m e n t;a t t e n t i o n t r a i n i n g;p o s t s t r o k e 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n u r s i n g摘要目的:探讨注意力训练结合奥塔戈运动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 S C I)病人认知功能㊁步行能力㊁步态及移动功能的影响㊂方法:选取2022年9月 2023年4月67例住院的P S C 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㊂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注意力训练结合奥塔戈运动,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㊁连线测试A-B㊁10m步行速度测试及计时-起立行走试验对两组干预前后结果进行评价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连线测试A-B时间㊁10m步行速度测试及计时-起立行走试验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注意力训练结合奥塔戈运动可改善认知功能,提高P S C I病人的步行能力㊁步态及移动功能,可促进P S C I病人康复㊂关键词脑卒中;奥塔戈运动;注意力训练;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护理d o i:10.12102/j.i s s n.2095-8668.2024.06.016基金项目天津市卫生健康科研项目,编号:T J W J2022Q N036;天津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2Y G21作者简介孙垚,主管护师,硕士*通讯作者马宏文,E-m a i l:g e i l i v a b l e_m h w@126.c o m引用信息孙垚,张茹,付宁宁,等.注意力训练结合奥塔戈运动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24,10(6):1054-1058.㊃4501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 M a r c h,2024V o l.10N o.6。
中国60万人群脑血管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概述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息加深,脑血管病已成为影响中国公共卫生的重要疾病之一。
为了解中国60万人群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状况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我们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抽样调查。
本报告旨在介绍该调查的主要发现,并为防控脑血管病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中国不同地区的15个省市作为调查对象,分别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通过多级分层抽样的方法,我们共选取了60万名参与者进行调查。
我们接受个人面访的方式,包括病史询问、生活方式调查、体格检查和试验室测试。
参与者的年龄范围在40岁以上,性别比例大致相等。
调查结果1.患病率通过调查结果统计,我们发此刻中国60万人群中,脑血管病的患病率为10%。
其中卒中患病率为7%,脑出血患病率为3%。
不同地区之间的患病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通过年龄分层分析发现,60岁及以上人群的脑血管病患病率显著高于40至59岁人群。
2.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的脑血管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
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高血脂、吸烟、饮酒过量、糖尿病和肥胖等。
此外,高龄、男性和家族史也与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3.预防措施建议鉴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给出以下预防措施建议:(1)加强对高血压的管理:重视血压监测,尽早发现高血压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2)改善生活方式:乐观推广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等健康生活方式,缩减危险因素的存在。
(3)普及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众对脑血管病的认知,增强预防意识。
(4)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提高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水平,加大对脑血管病的探究和投入。
结论本次中国60万人群脑血管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信息,揭示了脑血管病在中国的流行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脑血管病患病率高,高血压是主要影响因素。
基于这些发现,我们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建议,期望能够引起各级政府和大众的重视,共同努力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依据中国60万人群脑血管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脑血管病在中国的患病率较高,其中高血压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概要一、概述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严峻挑战。
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脑卒中已经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状况、防治现状和存在问题,推动脑卒中防治工作的科学开展,我国卫生健康部门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
本报告基于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系统地梳理了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预防策略、治疗方法和康复护理等方面的信息。
报告不仅展示了我国在脑卒中防治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1. 脑卒中定义及其在中国的重要性脑卒中,亦称为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进而引发脑组织损伤。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前者更为常见,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80。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部缺氧和营养不足,而出血性脑卒中则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引起脑压升高和脑组织损伤。
在中国,脑卒中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据统计,脑卒中是中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患者因为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
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0岁以上人群发病风险急剧上升。
脑卒中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加强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已经成为中国卫生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旨在全面分析中国脑卒中防治的现状和挑战,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和建议,以期为中国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通过本报告的推广和实施,我们期待能够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推动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40岁以后,年龄每增长5岁,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平均增加一倍,出血性脑卒中平均增加50%。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比美国高出一倍。
我国第三次国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脑卒中已经升为中国第一位死因。
近二十年监测结果显示,脑卒中年死亡人数逾200万,年增长速率达8.7%。
脑卒中除了高致死率外,还具有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国民生命和健康生活质量。
据全国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的调查,全国存活的脑卒中患者有3/4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这些正值盛年的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
据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报告,脑卒中给我国每年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达400亿元。
脑卒中是可预防疾病,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简称HCY)是引起脑卒中发生最重要的两个可控因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的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约75%(约占人口数的2%)伴有HCY增高(即H型高血压),而两因素同时存在时可使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12倍以上。
由于当前医学界对脑卒中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因此,专家的观点是,无论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上考虑还是从国家财政投入的考虑,对脑卒中防胜于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高润霖教授引了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称,通过改善高危因素,可使全球卒中率发生率降低85%。
高院士坚定地认为,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只是要强化预防的力度。
如何加强脑卒中的预防,各位医学专家一致的建议是:第一,明确将高血压及HCY作为健康体检项目,在重点医院心内科开展HCY检测,以此筛选脑卒中高危人群。
第二,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可先行选择高危人群趋于年轻化而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如深圳、上海等进行试点。
第三,将目前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的全球第一个批准用于治疗HCY升高和治疗伴有HCY 升高高血压的I类新药依那普利叶酸片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者):第1步:登录中国心血管病防治信息网(网址:帆healthyheart—chin&com)o第2步:从该网站首贞最左侧总栏目中选择“危险评估”并点击,弹出“危险评估”页面。
将个人有关信息填人相应空格中后,点击下面“确定”,此时会弹出“危险评估结论与建议”页面。
在该页面中可查到lO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此年龄段平均危险和此年龄段最低危险。
第3圉3综合血压水平、危险因素、器官损害和疾病的危险分层步:将该个体的绝对危险与所在年龄组的素的前瞻队列研究。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我国成人(35岁以上)缺血性心血管病lO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案及三种工具。
以下简要介绍三种工具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1.评分表法(查表法):按以下四步进行:第1步:根据个体7个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收缩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吸烟和糖尿病)的水平给予评分(从表7中查得)。
第2步:将所有评分相加(求和),得出总分。
第3步:根据总分,在“绝对危险”栏中查到相应的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
第4步:将绝对危险与该个体所在年龄组的平均危险和最低危险比较从而得出发病相对危险。
2.(网络)直接计算法(适用于能使用电脑和互联网平均危险和最低危险比较从而得出发病相对危险。
3.发病危险:根据上:述评分方法编制成6维的发病危险彩图(图4)。
彩网由彩格构成,每一小彩格的颜色代表发病危险水平,格中的数字为lO年发病绝对危险(概率)。
根据个体的7种危险因素水平用“对号入座”的方法很容易查到该个体的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
此图的最大优点是使用方便迅速,但使用时须注意:(1)年龄组“40”表示年龄范围为“35~44岁”,“50”表示年龄范围为“45~54岁”,以此类推。
同一年龄组中年龄低者危险估计会偏高,年龄高者危险估计会偏低。
(2)由于平面坐标数目的限制,体质指数(BMI)未包括在彩图中。
因此须根据6项危险因素查到发病危险后,再根据BMI水平判断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