锉削长方体步骤[1]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6
摘要:锉削长方体练习是钳工工艺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课题针对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锉削的基本知识,要求他们把锉削姿势和锉削的技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与此同时,掌握相关量具的使用,掌握长方体的锉削加工方法。
本文主要从备课、教学策略、教学流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简要介绍教学过程中的教法、学法,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锉削教学策略教学流程锉削是钳工实训中一项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操作技能。
本课题针对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锉削的基本知识。
本课题要求他们把锉削姿势和锉削的技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与此同时,掌握相关量具的使用,掌握长方体的锉削加工方法。
本课程属于承上启下的内容,是分析锉削加工的基础,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本课程的重要章节之一。
一、备课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题的教学要求是学生能够达到一定的锉削精度并提高平面锉削的实训技能;学会应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掌握应用游标卡尺的外卡钳对尺寸公差的测量技能;能够熟练应用刀口尺;掌握用250mm(10英寸)细板锉锉削加工,表面粗糙度达到ra ≤3.2μm。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实训课题内容,确定本次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知识目标:巩固锉削姿势,提高锉削熟练程度;正确使用相关量具,掌握相关量具测量方法;掌握长方体加工方法及加工精度。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判断长方体的加工方法;提高动手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观察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结构特点,确定了本次课程的教学重难点。
相关量具的测量方法及测量使用和提高锉削的熟练程度为重点内容。
要掌握长方体的精加工方法并对测量尺寸进行准确性分析,需要学生对相关加工方法等知识比较熟悉,所以把这部分知识点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策略为了使本课程的教学真正服务于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及维修钳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将教学内容重新组织整理。
课题四锉削长方体(一)课前指导1.长方体工件各表面的锉削顺序1)选择最大的平面作基准面锉平(达到规定的平面度要求)。
2)先锉大平面后锉小平面。
以大面控制小面,能使测量准确,修整方便。
3)先锉平行面后锉垂直面,即在达到规定的平行度要求后,再加工相关面的垂直度。
一方面便于控制尺寸,另一方面平行度比垂直度的测量方便,同时在保证垂直度时,可以进行平行、垂直两项误差的测量比较,减少积累误差。
2.用外卡钳测量工件尺寸的方法1)测量方法2)a.当工件误差较大作粗测量时,可用透光法来断尺寸的大小。
b.当工件误差较小作精测量时,要用感觉法比较测量时的松紧感觉,来判断尺寸差值的大小,此时,最好利用卡钳的自重由上而下垂直测量,以便于控制测量力。
其控制方法是使卡脚处于测量时感觉最松的位置。
2)外卡钳两测量面间的尺寸调节外卡钳应调节到使卡钳在稍有摩擦感觉的情况下通过。
调节卡钳开度大小的方法:a.要调小时,可在台虎钳上或其他金属上敲击卡钳外侧,使其逐步缩小。
b.要调大时,可在棒料上敲击卡钳的内侧,使其逐步张大。
卡钳量取好尺寸后,要方好,不要碰撞,以防尺寸发生变动。
3.用90°角尺检查工件垂直度的方法垂直度检查前,应先用锉刀将工件的锐边倒钝,检查时,要掌握以下几点:1)先将角尺尺座的测量面紧贴工件基准面,然后从上逐步轻轻向下移动,眼睛平视观查其透光情况。
2)在同一平面上改变不同的检查位置时,角尺不可在工件表面上拖动,以免摩损影响角尺本身精度。
3)使用活动角尺时,应做到测量精确,使用时要小心,以防角度变动。
4.工件的倒角与倒钝锐边1)一般对工件的各锐边需倒角,如图样上注有0.5×45°倒角,表示倒角深0.5mm且与平面成45°角。
2)如图样上没有注倒角时,一般可对锐边进行倒钝,即倒出0.1~0.2mm的棱边。
3)如图样上注明不准倒角或倒钝边,则去毛刺即可。
得大于0.20mm。
3)各锐边倒角0.5×。
描述正确的锉削姿势和要领。
正确的锉削姿势和要领如下:
1. 坐姿:要坐直身体,以保证姿势的稳定性和舒适度。
2. 手持锉:要握紧锉柄,手指包裹在锉柄周围,保证手指与锉柄的接触面积充足,这样可以让锉削更稳定,并且减轻手臂的疲劳。
3. 锉削方向:锉削的方向应该始终保持一致,不要来回乱动。
通常,锉削应该沿着工作表面的纹理方向进行。
4. 填锉:填锉指的是用锉打磨一个面或角。
要使用浅色的填锉粉末,把锉板沾满,轻轻地打磨需要变平或变直的部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填锉时只要轻轻刮过锉板表面,不要过度用力。
5. 清洁:锉削结束后,要用清洁布轻轻地去除锉板上的锉屑和填锉粉末。
然后,要在油里浸泡锉板,以保持锉板的锋利度和防止锈蚀。
6. 相应的锉要选择:不同的工件需要不同种类的锉,所以在锉削前需要选择相应的锉文件来完成工作。
锉削操作法前言锉削加工是钳工最基本的操作技能,是钳工运用最多的一项切削操作。
笔者在锉削加工和实训教学实践中,对锉削操作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总结,形成了一套较系统的操作方法。
在此介绍基本锉削工艺、锉刀握法、平面锉法、曲面锉法。
1. 基本锉削工艺1.1 粗加工锉削(粗锉)当加工余量大于0.5mm时,一般选用16″~12″的粗齿、中齿锉刀进行大切削量加工,以快速去掉工件大部分余量,接近工件的形状和尺寸。
1.2 半精加工锉削(半精锉)当加工余量介于0.5mm~0.1mm 时,一般选用12″~8″的中齿、细齿锉刀对工件进行小切削量加工,留下精加工余量0.1mm左右,并达到一定精度。
1.3 精加工锉削(精锉)当加工余量为0.1mm左右时,一般选用8″~4″的细齿、双细齿锉刀以及整形锉对工件进行修整性加工,达到尺寸和形位精度要求以及一定的表面粗糙度。
1.4 光整锉削对精锉后的工件表面进行理顺和细化锉纹以及打光加工,一般选用8″~4″的双细齿、油光锉刀以及整形锉进行光整锉削;或用砂布、砂纸垫在锉刀下面进行光整打磨加工,以达到表面粗糙度要求。
1.5 全程锉削锉刀在推进时,其行程的长度基本接近锉刀面长度。
一般用于粗锉和半精锉加工(图1所示)。
1.6 短程锉削锉刀在推进时,其行程的长度只是锉刀面长度的1/2左右。
一般用于半精锉和精锉加工(图2所示)。
图 1图 2— 1 —2. 锉刀握法(以右手为例)2.1 锉柄握法2.1.1 拇指压柄法右手拇指向下压住锉柄,其余四指环握锉柄(图3所示),是最基本的一种锉柄握法。
图 4图 32.1.2 食指压柄法右手食指向下压住锉柄(或刀体),拇指伸直贴住锉柄(或刀体),其余三指环握锉柄(图4所示),是用于整形锉刀以及8″及以下规格锉刀的一种单手锉削握法。
2.1.3 抱柄法双手拇指向下压住锉柄,双手其余四指抱拳环握锉柄(图5所示),是用于整形锉刀以及8″及以下规格锉刀进行孔、槽加工时的一种握法。
使用锉刀时双手应始终将锉刀端平。
开始锉削时,身体与锉刀一起向前。
右腿伸直并稍向前倾,左膝略弯曲,重心落在左脚上。
当锉削到接近行程终了时,身体停止前进;两臂继续推进锉刀到头并立即回程。
同时左腿自然伸直,并随锉削时的作用力将身体重心后移,顺势将锉刀收回,恢复原位,以备连续锉削,整个锉削动作过程所图所示。
锉刀向前推进锉削时速度稍慢,收回锉刀时则稍快。
使用大平锉时的锉削频率,每次来回一般控制在1.5-2s(S一秒);使用中型锉时,锉刀时每次来回一般控制在1-1.5s。
锉削是使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加工的一种切削方法,它可以锉平面、锉圆弧面和孔类等。
锉削的基本方式有顺锉法、交叉锉法和推锉法等。
以下为锉刀使用和基本方法:
(1)顺向锉削法:
用于较长平面的锉削,一般使用中齿或细齿锉刀。
(2)交叉锉削法:交叉锉削时,锉刀与工件一般交叉成30°-60°,这样,锉刀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大,容易掌握平稳,它常用于粗加工或修整表面。
交叉锉削常使用粗齿、中齿锉刀。
(3)推锉锉削法:推锉时,将锉刀横向,锉刀放平稳,顺差上工件平行均匀地向前推进,这种方法常用于锉削窄而长的平面,一般选用细齿锉刀。
(4)弧形锉削法:锉外弧面和内弧面。
由于工件表面呈外凸或内凹形,所以在锉削时锉刀不能直线移动,而是顺应被锉削面的需要,使锉刀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同时协调地做适当地摆动和弧形运动,这样才能锉成合乎要求的曲面。
文章来源:锉刀/。
锉削的方法
锉削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加工方法,旨在通过对物体表面的细微撞击,使其去除不必要的材料,从而达到平滑和形状的目的。
首先,准备好需要锉削的物体和合适的锉刀。
锉刀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形状和大小,以确保正确的工作效果。
然后,将物体稳定地固定在工作台上,以便进行操作。
接下来,将锉刀以一定的角度和压力紧贴物体表面,并沿着需要修整和调整的位置缓慢地进行推拉。
在进行这个过程时,应该注意锉刀的方向和压力,以避免损坏物体或切削不足。
在完成锉削后,可以使用刷子或干净的布将物体表面清洁干净,并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果需要更改或修复,请重新执行锉削步骤。
总之,锉削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方法,可以确保物体表面的平滑和准确形状。
在进行锉削时,注意正确的锉刀选择和正确的技术,以达到最佳效果。
挫削的基本操作方法挫削是一种手工操作方法,常用于雕刻、木工等领域。
通过利用挫削刀具对材料进行切削、刮拭等操作,从而达到修整、加工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挫削的基本操作方法。
挫削操作的基本工具主要有挫削刀具、木材和木锉等。
而挫削刀具则包括了各种形状的刨刀、圆形刨刀、薄刨刀等。
在选择刀具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操作需求进行选择。
首先,在进行挫削操作之前,需要事先准备好所需的木材。
通常选用较为坚实、未经过加工的木材,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挫削的效果。
同时,还要确保工作区域安全整洁,以免发生意外。
在操作之前,先对刀具进行检查,确保刀具的锋利度和整体状况良好。
如有需要,进行磨刀等修整工作。
然后,确定要进行挫削的部位,并规划好要进行的形状和轮廓。
开始操作时,将刀具与木材接触的部位对准,并以适当的角度施力。
开始时,可以用较轻的力度进行切削,随着熟练度的提高,逐渐增加力度。
同时,要注意保持手部和刀具的稳定性,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在进行挫削操作时,要特别注意木材纹理的方向。
由于木材的纤维有方向性,如果与木材纹理方向垂直操作,容易导致切削困难,甚至损坏刀具。
因此,需要根据纹理的方向来进行操作,以减少切削的困难。
在进行挫削操作时,也要注意力量的控制。
过大的力量会导致材料断裂或下刀过深,而过小的力量则无法达到预期的切削效果。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力量的大小,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除了切削操作外,还可以通过倾斜刨削、刮削、滑削等方式进行加工。
这些操作可以用来调整木材的形状、圆润边角和增加细节等。
不同的操作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以达到所需的效果。
在进行挫削操作之后,还需要进行后续的修整和打磨。
可以使用木锉、砂纸等工具对挫削的部位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更加光滑、平整的效果。
这一步也非常重要,可以提升作品的质量和观赏性。
最后,要及时清理工作区域和保持工具的干净和整洁。
同时,还要定期对工具进行保养和维护,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这样才能保证挫削操作的效果和安全性。
《锉削长方体》任务书
板锉(粗、中、细)
手锯手锤
高
度
尺千分尺
二、锉削工具的正确使用
刀口尺检查平面度
刀口角尺检查垂直度
卡尺(0~25
、25~50
)
R 规 方箱
游标卡尺使用
千分尺使用
三、锉削长方体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1、操作步骤:
①、备料:80×80(±0.1),打标记;
②、加工基准面①,同时保证平面度0.03mm,垂直大平面B 0.03mm。
③、加工面②,同时保证平面度0.03mm,垂直①面0.05mm,垂直大平面0.03mm。
④、高度尺划线65、75(以①、②面为基准)
⑤、锯削③面,留0.5mm—1mm余量,然后锉削③面同时保证平面度 0.03mm,垂直度0.03mm,与①面的平行度0.08mm,尺寸65±0.05mm。
⑥、锯削④面,留0.5mm—1mm的余量,然后锉削④面,同时保证平面度、垂直度0.03mm,尺寸75±0.05mm。
⑦、去毛刺,检查
⑧、交件。
2、注意事项:。
课题四锉削长方体(一)
课前指导
1.长方体工件各表面的锉削顺序
1)选择最大的平面作基准面锉平(达到规定的平面度要求)。
2)先锉大平面后锉小平面。
以大面控制小面,能使测量准确,修整方便。
3)先锉平行面后锉垂直面,即在达到规定的平行度要求后,再加工相关面的垂直度。
一方面便于控制尺寸,另一方面平行度比垂直度的测量方便,同时在保证垂直度时,可以进行平行、垂直两项误差的测量比较,减少积累误差。
2.用外卡钳测量工件尺寸的方法
1)测量方法
2)a.当工件误差较大作粗测量时,可用透光法来
断尺寸的大小。
b.当工件误差较小作精测量时,要用感觉法比较测量时的松紧感觉,来判断尺寸差值的大小,此时,最好利用卡钳的自重由上而下垂直测量,以便于控制测量力。
其控制方法是使卡脚处于测量时感觉最松的位置。
2)外卡钳两测量面间的尺寸调节
外卡钳应调节到使卡钳在稍有摩擦感觉的情况下通过。
调节卡钳开度大小的方法:
a.要调小时,可在台虎钳上或其他金属上敲击卡钳外侧,
使其逐步缩小。
b.要调大时,可在棒料上敲击卡钳的内侧,使其逐步张大。
卡钳量取好尺寸后,要方好,不要碰撞,以防尺寸发生变动。
3.用90°角尺检查工件垂直度的方法
垂直度检查前,应先用锉刀将工件的锐边倒钝,检查时,要掌握以下几点:
1)先将角尺尺座的测量面紧贴工件基准面,然后从上逐步轻轻向下移动,眼睛平视观查其透光情况。
2)在同一平面上改变不同的检查位置时,角尺不可在工件表面上拖动,以免摩损影响角尺本身精度。
3)使用活动角尺时,应做到测量精确,使用时要小心,以防角度变动。
4.工件的倒角与倒钝锐边
1)一般对工件的各锐边需倒角,如图样上注有0.5×45°倒角,表示倒角深0.5mm且与平面成45°角。
2)如图样上没有注倒角时,一般可对锐边进行倒钝,即倒出0.1~0.2mm的棱边。
3)如图样上注明不准倒角或倒钝边,则去毛刺即可。
得大于0.20mm。
3)各锐边倒角0.5×。
45°
7:工件的测量及结束指导
(2). 示范加工测量方法,指导安全文明生产。
8.结束指导
(1).加工前应检查备料件尺寸,了解误差及加工余量情况,然后进行加工。
(2).锉削时注意正确姿势动作的养成训练。
(3).加工平行面,必须在基准面达到要求后进行;加工垂直面,必须在平行面加工好后进行。
(4).在检查垂直度时,要注意角尺从上向下移动的速度、压力不要太大,否则易造成尺座的测量面离开工件基准面,导致测量不准。
(5).在接近加工要求时,锉削要全面考虑逐步进行,以免造成塌角、不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