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感受责任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3
感受责任1教学目标导学目标1.了解责任及其产生,明确人必有责,人各有责,多重角色,多种责任。
2.理解对社会负责是责任感的最高体现,关心社会,关爱社会,完善自我。
2学情分析一般3重点难点导学重点1.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2.理解对社会负责是责任感的最高体现,关心社会,关爱社会,完善自我。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 提问检査上节课的复习內容一.提问检査上节课的复习內容引入活动2【导入】二.明确目标,板书复习课题二.明确目标,板书复习课题活动3【活动】三、自主学习三.自主学习(仔细阅读教材有关内容,要求将所学知识与考标联系起来)(一)链接中考1.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识记)2.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理解)3.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理解)(二)基础知识再现(教师提出线索,学生回答具体內容)1.什么是责任?责任是怎样产生的?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事的要求,他是对每一个人在人生各阶段承担的多重角色的共同道德要求,它贯穿每一个人的一生。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责任是我们成长的内在需要。
责任往往产生于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帮助和彼此的承诺。
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每个人的成长、发展以及各种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社会和他人。
每个人在受惠社会和他人的同时,也必然要为社会和他人服务。
2.怎样才算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增强责任意识有什么重要意义?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对人对事不淡漠。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一个执着的人,任凭风吹浪打,都不会放弃自己的信念、忘掉自己的职责。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的情怀往往同奉献你、乃至牺牲联系在一起,紧要关头、危急时候,敢于挺身而出。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一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的人。
一个国家的人民有了责任感,国家就会强大;一个社会的成员有了责任感,社会就会和谐;家庭成员有了责任感,这个家庭就会幸福;一个人有了责任感,就能尽职尽责,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得到社会的尊重与承认。
湘师大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1《感受责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责任》是湘师大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责任,知道责任是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是个人行为的准则。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是,他们对于责任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对于如何正确承担责任还缺乏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出发,理解责任的内涵,学会承担责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责任的含义,知道责任是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是个人行为的准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责任的含义,知道责任是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是个人行为的准则。
2.难点: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责任。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相互学习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责任的重要性和如何承担责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生活实例和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和呈现。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和展示相关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小心摔倒,周围的人是否应该扶起他,来引发学生对责任的思考。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责任的定义和含义,让学生了解责任是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是个人行为的准则。
一、教材分析
第一节“感受责任”,包括三个内容,人必有责,人各有责和多重角色多种责任。
教材主要讲解了责任的产生、人应各负其责以及不同社会角色有着不同的社会责任。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要学生明白作为一名中学生应担负的责任,懂得责任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享受着特殊的关怀和保护,许多事情都由他人包办代替。
他们缺乏的是对他人的关心爱护,不懂得去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这一节的学习让要学生明白作为一名中学生应担负的责任,懂得责任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先进人物的模范事变以及一些因不承担责任而受到惩处的情形,使学生懂得责任是人们成长过程中的内在需要,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从而能够自觉地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经常进行反思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对人必有责与人各有责的认识。
3、知识目标:什么是责任;认识到责任是人们成长过程中的内在需要,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责任是人们成长的需要
难点:责任产生于人们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帮助和彼此承诺。
把责任意识切实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使他们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负责的公民。
五、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板书设计:
责任是我们成长的内在需要
人人有责
责任产生于人们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帮助和彼此承诺感受责任
人各有责-----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最美”洗脚妹——刘丽
感动中国事迹:
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
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
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
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
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据厦门同安区妇联透露,从2006年起,刘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到现在固定的37个。
她把赚来的钱几乎都资助了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
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孙炎明,男,1962年10月出生,浙江省东阳市看守所任监管**。
从警28年来,孙炎明同志立足本职,恪尽职守,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员。
2004年被查出患脑癌,6年来三次作手术,与死神擦肩而过。
但是他始终保持快乐向上的心态,与病魔抗争,并坚持战斗在公安基层一线。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