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世人物名画鉴赏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名画赏析:《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赏析此图描绘的是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
画面描写了一个在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
全画共九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
其中四人(包括女孩)穿襦裙、披帛,另外五人都穿男式圆领袍衫。
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左侧,她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着描有金花的红裙,裙下露出绣鞋上面的红色绚履。
秦国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诉说什么。
画家简介1 / 7张萱,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开元天宝间享有盛名的杰出画家。
在当时“唐尚新题”风气的影响下,画家采取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题材,创作出主题如此突出的杰作,与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史诗交相辉映,有其深远历史意义。
公元723年(玄宗开元十一年),与杨畀、杨宁同任史馆画直。
工画人物,擅绘贵族妇女、婴儿、鞍马,名冠当时,与周昉不相上下。
所画妇女,惯用朱色晕染耳根,为其特色;又善以点簇笔法构写亭台、树木、花鸟等宫苑景物。
传世作品有《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创作背景早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元盛世”,但玄宗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过起了侈糜艳逸的生活,并分封杨贵妃的三位姐姐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
天宝年间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为“安史之乱”的前几年,唐玄宗及朝内上下都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这幅游春图描写的就是2 / 7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两姐妹三月三游春的场面,与杜甫的《丽人行》相对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杨氏一家势倾天下的奢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盛唐是唐朝人物画的高潮期,宫廷和京、洛两地的画家、壁画家和民间艺匠等尽显其才并相互影响。
张萱的绘画题材以表现宫廷生活为主,这是由于他的宫廷生活所决定了的,其中也包括皇室的命意。
十二幅中国传世名画,你认识几个?中国画,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数千年来,中华大地上诞生了无数杰出画家,也留下了无数精美绝伦的画作,在中国及世界艺术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务员的常识考试当中也没有忽视对中国画的考查。
今天,就让小粉笔带着大家一起按时间顺序来欣赏中国的传世名画,领略千百年前古代中国的风采!一、洛神赋图【画家】东晋顾恺之【简介】《洛神赋图》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但是原卷现在已经遗失,其传世作品主要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所作,全卷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局部图)二、步辇图【画家】唐朝阎立本【简介】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三、虢国夫人游春图【画家】唐朝张萱【简介】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
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
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
画家不著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漠清新。
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宋代摹本, 绢本设色,因金章宗完颜璟判断失误而题为宋徽宗摹本,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四、五牛图【画家】唐朝韩滉【简介】黄麻纸本设色画,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又名《唐韩滉五牛图》,该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的五头牛从右至左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
一俯首吃草荆棵蹭痒L翘首前仰缓步前行,一纵峙而鸣,一回首舐舌, 一络首而立。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五、韩熙载夜宴图【画家】五代十国顾阂中【简介】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作者:林子涵来源:《考试·高考文科版》2012年第02期一、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诗”,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后来,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洛神赋》,画了流传千古的名画《洛神赋图》,此画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
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
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
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念,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
此《洛神赋图》是宋代摹本,保留着魏晋六朝的画风,最接近原作。
(本文图为局部)二、唐朝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
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
由于当时大唐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
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
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
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
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
《步辇图》图卷右边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的体态映衬了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为反衬;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为正衬。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每一幅都震撼人心你看过几幅绘画这门艺术,是画师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以及对世界的洞察,给人们带来艺术上的熏陶和精神上的升华,让片刻成为永恒。
河大卫与您分享我国的十大传世名画,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幅都震撼人心!1、洛神赋图创作背景:东汉末年份三国,曹植和随从在归途中经过长途跋涉,极度疲惫的情况下,在黄昏的时候停歇在洛水边,恍惚中邂逅美丽的洛神仙女,两人一见倾心。
主要内容: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才子曹植和洛水女神的爱情故事。
意义:洛神赋图是人类绘画艺术史上第一部连环画;曹植的文,顾恺之的画;诗、画结合的典范。
河南卫视根据《洛神赋图》创作的节目《洛神水赋》剧照2、五牛图藏馆:北京故宫博物院。
主要内容:这5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神态各异,昂首、独立、嘶鸣、回首、擦痒等动作,着重表现牛的健壮和既倔强又温顺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了五牛的不同神态。
仔细看它们的眼睛,会发现这五头牛拥有人的性格和情感,典型的以物寄情。
意义:唐代政治家韩滉唯一存世的作品,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质绘画,也是代表唐代花鸟畜兽画最高成就之一。
3、富春山居图藏馆:前半段,浙江省博物馆;后半段,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创作背景:原本是天之骄子的元代画家黄公望,却生不逢时,命运多舛,在历经被诬陷入狱等事件后,开始领悟了什么是“无为”。
后来从事山水画,与王蒙、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
晚年因酷爱富春山水,在青茗筲箕泉(今新民乡庙山坞)结庐定居。
意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首,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元代写意画风的典型代表作。
4、百骏图藏馆: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创作背景:来自意大利米兰的传教士郎世宁,却一不小心成了清代宫廷绘画领袖。
在他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影响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代宫廷画风。
这幅画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了4年时间完成的。
主要内容:其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控制着整个马群,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间的和谐关系。
公共艺术课程论文
关于顾恺之《洛神赋图》的再认识
课程名称:中国传世人物名画鉴赏
上课时间: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方向)
任课教师:*** 职称:助教
关于顾恺之洛神赋图的再认识
摘要:东晋著名大画家顾恺之的传世名作——洛神赋图是依据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诗人曹植一《洛神赋》之内容,以中国水墨画的形式展现其神奇魅力故事。
描绘了曹植与美丽的洛神在湖边奇遇游玩,最终分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
顾恺之以长卷的形式,构思精巧,设色古艳,浓墨重彩的画笔显现了这一奇特的爱情。
关键字:顾恺之;洛神赋。
一、顾恺之简介
顾恺之是江苏无锡人,东晋著名的画家。
他多才学,工诗赋,善书法,有“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之称,他尤其擅长人物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顾恺之本人清瘦俊秀,即所谓的“秀骨清像,线条流畅”,因此他的画风犹如“春蚕吐丝”。
顾恺之所作人物画,善用淡墨晕染增强质感,运用“铁线描”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线条,人物五官描写细致入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
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感情:衣服线条流畅飘逸,优美生动,充满艺术魅力。
因此他的画风犹如“春蚕吐丝”。
顾恺之著有《画论》和《画云台山记》等三本绘画理论著书。
他在绘画实践中创立了“以形写神”等传世理论。
现今传世的顾恺之作品摹本有歌颂曹植与甑氏爱情的《洛神赋图》,和劝诫妇女德行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洛神赋图》则是顾恺之根据三国曹植的《洛神赋》诗篇名著有感而作,是他的一幅卓越的代表作。
二、作品介绍与赏析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根据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名赋《洛神赋》的内容创作而成。
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花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烁若芙蕖出渌波….”这是传诵不已的千古绝唱,是流芳万世的人神之恋。
优美的文辞掩饰不住内心的伤痛,动人的旋律宣扬着悲婉凄切的故事。
顾恺之针对这篇优美文创作的千古名画,意境缠绵,画风古朴,可以说是艺术和文学珠联璧合,是中国美术史上绘画与文学完美结合的早期典范。
现存的《洛神赋图》画卷虽为宋代摹本,但它较为完整地保留了顾恺之的若干艺术特点和魏晋六朝时期的画风,被称为最接近原作的画卷。
《洛神赋》是以曹植与嫂子洛神甄氏之
间缠绵而凄凉的爱情为原型而创作出的神人之恋的缠绵凄婉的爱情故事。
赋文通篇言辞美丽,人物描写细腻传神,动人心魄,令读者感动。
顾恺之有感于此,于是便依赋文而作出传世名作《洛神赋图》。
画作一出,便成为千百年来历史上最有影响力和最为世人传颂的名画。
《洛神赋图》,为绢本设色,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成长卷,长572.8厘米,宽27.1厘米。
画面通过曹植和宓妃(洛神)形象的反复出现,描绘两人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
这幅人物画的线描如"春蚕吐丝",后人称这种技法为"高古游丝描"。
被列为人物画技法十八描之一,对后世的中国画线造型产生了很大影响。
画卷从曹子建初见洛神宓妃起,以一系列极其鲜明的形象,画出了一副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
曹植在原诗赋中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形容洛神在水上飘忽往来的情景。
仿佛见到思念已久的洛神,远处凌波而来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出关切、迟疑的神情。
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动。
在“日既西倾,车怠马烦。
尔乃税驾蘅皋,容与乎阳林,流恺乎洛川”之际,忽然遥遥望见一个丽人,疏忽出于岩石之畔。
画家以生动的笔资,将这位使曹植寝食不安.朝思慕想的恋人,画的丰神绝世,含情脉脉,回眸顾盼,飘若仙,表现出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画家着力刻划了3匹疲惫的马,呈现出不同的特性,体态动静不一。
一卸套之马暂获自由,猛然就地滚尘,惊的驭手慌忙侧身躲让,一马引颈回,一马俯首吃草。
其后画到“冯夷鸣鼓”.“女娲清歌”以及诸神游戏的几段,也都十分细致生动。
与洛神的满腹心事不相同,与曹植的惊疑不定更形成鲜明对照。
用’铁线描”的手法画出曹植与美丽的妃子在洛河游玩的快乐景象。
仙乐飘飘,歌舞升平,悠然自在,一幅浪漫的的爱情跃然而上。
不知不觉,已到了夕阳西下时。
再后画洛神架六龙乘云车,“文鱼警乘”,“玉鸾偕逝”,“水禽翔卫”,旌旗飞扬,形成画卷的最高潮,这场诗人的梦幻,经过画家的妙笔,把人们引进了神话世界。
最后画曹植回到岸上,坐于洛水之畔,目痴口呆,茫然若失,这时天已破晓,渐渐离去的洛神回过头来,凝神幽思地望着曹植,表情是那么地万般无奈,似带有深重的哀怨和叹息;而曹植则静静地坐在那里,他的侍从也都默默地站着,连同周围的草木也一动不动,似乎曹植是无动于衷,然而透过他那平视的眼神,分明表现出一种“相见争如不见,多情还似无情”的落寞心态,周围的寂静烘托出他的孤独和无奈。
画中借以神话题材,通过梦幻境界,先描写洛神的面貌,姿态和装束,而后写诗人的爱慕之情和洛神的感动,把洛神多情的性格刻画的十分突出。
最后写到由于“人神子道殊”,洛神含恨赠珰而去,给人留下失意追恋的心情,有容厚的悲剧色彩,艺术魅力很强。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
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此图卷
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
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顾恺之洛神赋一图之艺术成就,堪称绝世之佳作。
它在一方面充分展现了东晋时期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对当时和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
它无论在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环境以及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都体现出独具一格的艺术特点,堪称画中一宝!
中国绘画史犹如一部中国的历史剧,用传奇的文房四宝,绚丽的色彩,优美的线条,描绘一幅幅神奇的历史。
中国的绘画艺术,在世界绘画史上独树一帜。
独特的技法,独特的画笔,独特的意境,独特的中国元素,是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学习。
[参考书目]
[1]《顾恺之》《洛神赋图》百度百科
[2]陈龙海《中国古代艺术精品鉴赏丛书》岳麓书社 CNKI文库
[3]周宗亚故宫藏《洛神赋图》之图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题目:《关于顾恺之<洛神赋图>的再认识》
课程名称:中国传世人物名画鉴赏
上课时间: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
学生姓名:何冉冉学号:201103020045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方向)
任课教师:庞先超职称:助教
题目:《关于顾恺之洛神赋图的再认识》
课程名称:中国传世人物名画鉴赏
上课时间: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
学生姓名:何冉冉学号:201103020045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方向)
任课教师:庞先超职称: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