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大学物理波动光学(13、14、15章)题解
- 格式:doc
- 大小:785.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十四章波动14-1 一横波再沿绳子传播时得波动方程为。
(1)求波得振幅、波速、频率及波长;(2)求绳上质点振动时得最大速度;(3)分别画出t=1s 和t=2s时得波形,并指出波峰和波谷。
画出x=1.0m处质点得振动曲线并讨论其与波形图得不同。
14-1分析(1)已知波动方程(又称波函数)求波动的特征量(波速、频率、振幅A及彼长 等),通常采用比较法。
将已知的波动方程按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书写,然后通过比较确定各特征量(式中前“-”、“+”的选取分别对应波沿x轴正向和负向传播)。
比较法思路清晰、求解简便,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2)讨论波动问题,要理解振动物理量与波动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例如区分质点的振动速度与波速的不同,振动速度是质点的运动速度,即;而波速是波线上质点运动状态的传播速度(也称相位的传播速度、波形的传播速度或能量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介质的性质决定。
介质不变,彼速保持恒定。
(3)将不同时刻的t值代人已知波动方程,便可以得到不同时刻的波形方程,从而作出波形图。
而将确定的x值代入波动方程,便可以得到该位置处质点的运动方程,从而作出振动图。
解(1)将已知波动方程表示为与一般表达式比较,可得则(2)绳上质点的振动速度则(3) t=1s和 t=2s时的波形方程分别为波形图如图14-1(a)所示。
x=1.0m处质点的运动方程为振动图线如图14-1(b)所示。
波形图与振动图虽在图形上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表示某确定时刻波线上所有质点的位移情况,而后者则表示某确定位置的时间变化的情况。
14-2 波源作简谐运动,其运动方程为,它所形成得波形以30m/s的速度沿一直线传播。
(1)求波的周期及波长;(2)写出波的方程。
14-2分析 已知彼源运动方程求波动物理量及波动方程,可先将运动方程与其一般形式进行比较,求出振幅地角频率及初相,而这三个物理量与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相应的三个物理量是相同的。
一、选择题:(每题3分)1、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 (A) 1.5 λ. (B) 1.5 λ/ n .(C) 1.5 n λ. (D) 3 λ. [ ]2、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 ]3、如图,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 (A) )()(111222t n r t n r +-+(B) ])1([])1([211222t n r t n r -+--+ (C) )()(111222t n r t n r ---(D) 1122t n t n - [ ]4、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媒质中,从A 点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点,路径的长度为l .A 、B 两点光振动相位差记为∆φ,则 (A) l =3 λ / 2,∆φ=3π. (B) l =3 λ / (2n ),∆φ=3n π. (C) l =3 λ / (2n ),∆φ=3π. (D) l =3n λ / 2,∆φ=3n π. [ ]5、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折射率为n 2的薄膜上,经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厚度为e ,而且n 1>n 2>n 3,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A) 4πn 2 e / λ. (B) 2πn 2 e / λ.(C) (4πn 2 e / λ) +π. (D) (2πn 2 e / λ) -π. [ ]6、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n 2<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①与②的光程差是(A) 2n 2 e . (B) 2n 2 e -λ / 2 .(C) 2n 2 e -λ. (D) 2n 2 e -λ / (2n 2).[ ]7、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 n 2> 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用①与②示意)的光程差是(A) 2n 2 e . (B) 2n 2 e -λ / 2.(C) 2n 2 e -λ . (D) 2n 2 e -λ / (2n 2). PS 1S 2 r 1n 1n 2t 2r 2t 1n 13λn 3n 3[ ]8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为d ,双缝与屏幕的距离为D (D>>d ),单色光波 长为λ,屏幕上相邻明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A) λ D/d . (B) λd /D .(C) λD /(2d ). (D) λd/(2D ). [ ]9、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A) 使屏靠近双缝.(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 ]1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为600 nm (1 nm =10-9 m ),双缝间距为2 mm ,双缝与屏的间距为300 cm .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明条纹间距为 (A) 0.45 mm . (B) 0.9 mm .(C) 1.2 mm (D) 3.1 mm . [ ]1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A)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 ]1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设缝是水平的.若双缝所在的平板稍微向上平移,其它条件不变,则屏上的干涉条纹(A) 向下平移,且间距不变. (B) 向上平移,且间距不变.(C) 不移动,但间距改变. (D) 向上平移,且间距改变. [ ]1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离为d ,双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D (D >>d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屏幕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是 (A) 2λD / d . (B) λ d / D .(C) dD / λ. (D) λD /d . [ ]14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 的水中,两缝间距离为d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D (D >>d ),所用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的明纹之间的距离是 (A) λD / (nd ) (B) n λD /d .(C) λd / (nD ). (D) λD / (2nd ). [ ]15、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A) λ / 4 . (B) λ / (4n ).(C) λ / 2 . (D) λ / (2n ). [ ]16、在牛顿环实验装置中,曲率半径为R 的平凸透镜与平玻璃扳在中心恰好接触,它 SS '们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垂直入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的平行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中暗环半径r k 的表达式为 (A) r k =R k λ. (B) r k =n R k /λ.(C) r k =R kn λ. (D) r k =()nR k /λ. [ ]17、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A) 2 ( n -1 ) d . (B) 2nd . (C) 2 ( n -1 ) d +λ / 2.(D) nd .(E) ( n -1 ) d . [ ]18、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放入一片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λ,则薄膜的厚度是 (A) λ / 2. (B) λ / (2n ).(C) λ / n . (D)()12-n λ. [ ]19、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a =4 λ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单缝处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 (A) 2 个. (B) 4 个.(C) 6 个. (D) 8 个. [ ]20、一束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单缝AB 上,装置如图.在屏幕D 上形成衍射图样,如果P 是中央亮纹一侧第一个暗纹所在的位置,则BC 的长度为(A) λ / 2.(B) λ. (C) 3λ / 2 . (D) 2λ . [ ]21、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 ,则S 的前方某点P 的光强度决定于波阵面S 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 点的 (A) 振动振幅之和. (B) 光强之和.(C) 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 (D) 振动的相干叠加. [ ]22、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一狭缝上,若第一级暗纹的位置对应的衍射角为θ=±π / 6,则缝宽的大小为(A) λ / 2. (B) λ.(C) 2λ. (D) 3 λ . [ ]23、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对于给定的入射单色光,当缝宽度变小时,除中央亮纹的中心位置不变外,各级衍射条纹(A) 对应的衍射角变小. (B) 对应的衍射角变大.(C) 对应的衍射角也不变. (D) 光强也不变. [ ]24、如果单缝夫琅禾费衍射的第一级暗纹发生在衍射角为ϕ=30°的方位上.所用单色光波长为λ=500 nm ,则单缝宽度为(A) 2.5×10-5 m . (B) 1.0×10-5 m .(C) 1.0×10-6 m . (D) 2.5×10-7 . [ ]25、一单色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在宽度为1.0 mm 的单缝上,在缝后放一焦距为2.0 m 的会聚透镜.已知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的中央明条纹宽度为2.0 mm ,则入射光波长约为 (1nm=10−9m)(A)(C)(D) [ ]26、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增大缝宽,其他条件不变,则中央明条纹 (A) 宽度变小. (B) 宽度变大. (C) 宽度不变,且中心强度也不变.(D) 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增大. [ ]27、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减小缝宽,其他条件不变,则中央明条纹 (A) 宽度变小; (B) 宽度变大; (C) 宽度不变,且中心强度也不变;(D) 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变小. [ ]28、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面可分成 3个半波带,则缝宽度a 等于 (A) λ. (B) 1.5 λ.(C) 2 λ. (D) 3 λ. [ ]29、在如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装置中,设中央明纹的衍射角范围很小.若使单缝宽度a 变为原来的23,同时使入射的单色光的波长λ变为原来的3 / 4,则屏幕C 上单缝衍射条纹中央明纹的宽度∆x 将变为原来的(A) 3 / 4倍. (B) 2 / 3倍. (C) 9 / 8倍. (D) 1 / 2倍.(E) 2倍. [ ]30、测量单色光的波长时,下列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为准确? (A) 双缝干涉. (B) 牛顿环 .(C) 单缝衍射. (D) 光栅衍射. [ ]31、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光栅上,当光栅常数(a + b )为下列哪种情况时(a 代表每条缝的宽度),k =3、6、9 等级次的主极大均不出现? (A) a +b =2 a . (B) a +b =3 a .(C) a +b =4 a . (A) a +b =6 a . [ ]32、一束白光垂直照射在一光栅上,在形成的同一级光栅光谱中,偏离中央明纹最远的是(A) 紫光. (B) 绿光. (C) 黄光. (D) 红光. [ ]33、对某一定波长的垂直入射光,衍射光栅的屏幕上只能出现零级和一级主极大,欲 λ使屏幕上出现更高级次的主极大,应该(A) 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小的光栅. (B) 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大的光栅. (C) 将光栅向靠近屏幕的方向移动.(D) 将光栅向远离屏幕的方向移动. [ ]34、若用衍射光栅准确测定一单色可见光的波长,在下列各种光栅常数的光栅中选用哪一种最好?(A) 5.0×10-1 mm . (B) 1.0×10-1 mm .(C) 1.0×10-2 mm . (D) 1.0×10-3mm . [ ]35、在光栅光谱中,假如所有偶数级次的主极大都恰好在单缝衍射的暗纹方向上,因而实际上不出现,那么此光栅每个透光缝宽度a 和相邻两缝间不透光部分宽度b 的关系为 (A) a=21b . (B) a=b . (C) a=2b . (D) a=3 b . [ ]3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放一个偏振片,则(A)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加强. (B)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减弱. (C)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且明纹的亮度减弱.(D) 无干涉条纹. [ ]37、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60°,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 (A) I 0 / 8. (B) I 0 / 4.(C) 3 I 0 / 8. (D) 3 I 0 / 4. [ ]38、一束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且此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45°角,则穿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I 为 (A) 4/0I 2 . (B) I 0 / 4.(C) I 0 / 2. (D) 2I 0 / 2. [ ]39、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60°,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 (A) I 0 / 8. (B) I 0 / 4.(C) 3 I 0 / 8. (D) 3 I 0 / 4. [ ]40、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反射光是 (A) 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 (B) 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C) 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D) 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 ] 二、填空题:(每题4分)41、若一双缝装置的两个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n 2的两块厚度均为e 的透明介 质所遮盖,此时由双缝分别到屏上原中央极大所在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所示的透明薄膜.膜厚度为e ,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置于空气中的厚度为e 折射率为1.5的透明薄膜,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如图所示的透明薄膜上,膜厚为e ,折射率为n ,透明薄膜放在折射率为n 1的媒质中,n 1<n ,则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反射光在相遇处的相位差 ∆φ=__________________.45、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双缝上.观察屏上P 点到两缝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设双缝和屏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 的媒质, 则P 点处二相干光线的光程差为________________. 4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n 2的透明薄膜遮盖,二者的厚度均为e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φ=_______________________.47、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斜入射到距离为d 的双缝上,入射角为θ.在图中的屏中央O 处(O S O S 21=),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为________________.48、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欲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一双缝干涉装置,在空气中观察时干涉条纹间距为1.0 mm .若整个装置放 在水中,干涉条纹的间距将为____________________mm .(设水的折射率为4/3)n 11λ p d r 1 r 22S 1 n5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单色光波长为λ=562.5 nm (1nm =10-9 m),双缝与观察屏的距离D =1.2 m ,若测得屏上相邻明条纹间距为∆x =1.5 mm ,则双缝的 间距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增大,则屏幕上干涉条纹间距 ___________;若使单色光波长减小,则干涉条纹间距_________________.52、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 的媒质中,双缝到观察屏的距离为D ,两缝之间的距离为d (d <<D ),入射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 邻明纹的间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为d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D (D >>d ),测得中央 零级明纹与第五级明之间的距离为x ,则入射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_______.5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两缝的间距为所用光波波长的N 倍,观察屏到双缝 的距离为D ,则屏上相邻明纹的间距为_______________ .55、用λ=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牛顿环装置时,从中央向外数第4个(不计中央暗斑)暗环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μm .(1 nm=10-9 m)56、在空气中有一劈形透明膜,其劈尖角θ=1.0×10-4rad ,在波长λ=7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下,测得两相邻干涉明条纹间距l =0.25 cm ,由此可知此透明材料的折射率n =______________________.(1 nm=10-9 m)57、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折射率为n 2的劈形膜(如图)图中各部分折射率的关系是n 1<n 2<n 3.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从劈形膜顶开始向右数第5条暗条纹中心所对 应的厚度e =____________________.58、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所示的、折射率为n 2的劈形膜(n 1>n 2 ,n 3>n 2),观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形膜顶开始,第2条明条纹对应的膜厚度e =___________________.59、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折射率为n 的劈形膜形成等厚干涉条纹,若测 得相邻明条纹的间距为l ,则劈尖角θ=_______________.60、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示的劈形膜(n 1>n 2>n 3),观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形膜尖顶开始算起,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已知在迈克耳孙干涉仪中使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 动距离d 的过程中,干涉条纹将移动________________条. n 1n 2n 3n 1n 2n 3n 1n 2n 362、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插入一块折射率为n,厚度为d的透明薄片.插入这块薄片使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_______________.63、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了距离d的过程中,若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N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λ =______________.64、波长为600 nm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缝宽为a=0.60 mm的单缝上,缝后有一焦距f'=60 cm的透镜,在透镜焦平面上观察衍射图样.则:中央明纹的宽度为__________,两个第三级暗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1 nm=10﹣9 m)65、He-Ne激光器发出λ=632.8 nm (1nm=10-9 m)的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到一单缝上,在距单缝3 m远的屏上观察夫琅禾费衍射图样,测得两个第二级暗纹间的距离是10 cm,则单缝的宽度a=________.66、在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屏上第三级暗纹对应于单缝处波面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 个半波带,若将缝宽缩小一半,原来第三级暗纹处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纹.67、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单缝上,观察夫琅禾费衍射.若屏上P点处为第二级暗纹,则单缝处波面相应地可划分为___________ 个半波带.若将单缝宽度缩小一半,P点处将是______________级__________________纹.68、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缝宽a=4 λ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ϕ=30°,单缝处的波面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个半波带.69、惠更斯引入__________________的概念提出了惠更斯原理,菲涅耳再用______________的思想补充了惠更斯原理,发展成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70、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基本内容是:波阵面上各面积元所发出的子波在观察点P的_________________,决定了P点的合振动及光强.71、如果单缝夫琅禾费衍射的第一级暗纹发生在衍射角为30°的方位上,所用单色光波长λ=500 nm (1 nm = 10-9 m),则单缝宽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m.72、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如果缝宽等于单色入射光波长的2倍,则中央明条纹边缘对应的衍射角ϕ =______________________.73、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a=2λ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方向,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________个.74、如图所示在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若对应于会聚在P 点的衍射光线在缝宽a 处的波阵面恰好分成3个半波带,图中DB CD AC ==,则光线 1和2在P 点的 相位差为______________.75、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a =5 λ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ϕ 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面恰好可分成 5个半波带,则衍射角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6、在如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装置示意图中,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若P 点是衍射条纹中的中央明纹旁第二个暗条纹的中心,则由单缝边缘的A 、B 两点分别到达P 点的衍射光线光程差是__________.77、测量未知单缝宽度a 的一种方法是:用已知波长λ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在距单缝的距离为D 处测出衍射花样的中央亮纹宽度为l (实验上应保证D ≈103a ,或D 为几米),则由单缝衍射的原理可标出a 与λ,D ,l 的关系为a =______________________.78、某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个每毫米有800 条刻线的光栅上,如果第一级谱线的 衍射角为30°,则入射光的波长应为_________________.79、在光学各向异性晶体内部有一确定的方向,沿这一方向寻常光和非常光的 ____________相等,这一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只具有一个光轴方向的晶体称 为______________晶体.80、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反映了光的________性质.光的偏振现像说明光波是 __________波.三、计算题:(每题10分)8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单色光的波长为600 nm ,双缝间距为1.2 mm 双缝与屏相距500 mm ,求相邻干涉明条纹的间距.8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与屏间的距离D =1.2 m ,双缝间距d =0.45 mm ,若测得屏上干涉条纹相邻明条纹间距为1.5 mm ,求光源发出的单色光的波长λ.83、用波长为500 nm (1 nm=10-9 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由两块光学平玻璃构成的空气劈形膜上.在观察反射光的干涉现象中,距劈形膜棱边l = 1.56 cm 的A 处是从棱边算起的第四条暗条纹中心.(1) 求此空气劈形膜的劈尖角θ;(2) 改用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此劈尖上仍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A 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3) 在第(2)问的情形从棱边到A 处的范围内共有几条明纹?几条暗纹?a λλP84、图示一牛顿环装置,设平凸透镜中心恰好和平玻璃接触,透镜凸表面的曲率半径是R =400 cm .用某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观察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测得第5个明环的半径是0.30 cm . (1) 求入射光的波长.(2) 设图中OA =1.00 cm ,求在半径为OA 的范围内可观察到的明环数目.85、用白光垂直照射置于空气中的厚度为0.50 μm 的玻璃片.玻璃片的折射率为1.50.在可见光范围内(400 nm ~ 760 nm)哪些波长的反射光有最大限度的增强? (1 nm=10-9 m)86、两块长度10 cm 的平玻璃片,一端互相接触,另一端用厚度为0.004 mm 的纸片隔开,形成空气劈形膜.以波长为500 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观察反射光的等厚干涉条纹,在全部10 cm 的长度内呈现多少条明纹?(1 nm=10-9 m)87、一平面衍射光栅宽2 cm ,共有8000条缝,用钠黄光(589.3 nm)垂直入射,试求出可能出现的各个主极大对应的衍射角.(1nm=109m) 88、如图,P 1、P 2为偏振化方向相互平行的两个偏振片.光强为I 0的平行自然光垂直入射在P 1上.(1) 求通过P 2后的光强I .(2) 如果在P 1、P 2之间插入第三个偏振片P 3,(如图中虚线所示)并测得最后光强I =I 0 / 32,求:P 3的偏振化方向与P 1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α (设α为锐角).89、三个偏振片P 1、P 2、P 3顺序叠在一起,P 1、P 3的偏振化方向保持相互垂直,P 1与P 2的偏振化方向的夹角为α,P 2可以入射光线为轴转动.今以强度为I 0的单色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不考虑偏振片对可透射分量的反射和吸收.(1) 求穿过三个偏振片后的透射光强度I 与α角的函数关系式;(2) 试定性画出在P 2转动一周的过程中透射光强I 随α角变化的函数曲线.90、两个偏振片P 1、P 2叠在一起,一束单色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P 1上,其光矢量振动方向与P 1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固定为30°.当连续穿过P 1、P 2后的出射光强为最大出射光强的1 / 4时,P 1、P 2的偏振化方向夹角α是多大?91、将两个偏振片叠放在一起,此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o60,一束光强为I 0的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偏振片上,该光束的光矢量振动方向与二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皆成30°角.(1) 求透过每个偏振片后的光束强度;(2) 若将原入射光束换为强度相同的自然光,求透过每个偏振片后的光束强度.92、将三个偏振片叠放在一起,第二个与第三个的偏振化方向分别与第一个的偏振化方向成45︒和90︒角.(1) 强度为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到这一堆偏振片上,试求经每一偏振片后的光强和偏振状态.(2) 如果将第二个偏振片抽走,情况又如何?93、如图所示,媒质Ⅰ为空气(n 1=1.00),Ⅱ为玻璃(n 2=1.60),两个交界面相互平行.一束自然光由媒质Ⅰ中以i角入射.若使Ⅰ、Ⅱ交界面上的反射光为线偏振光, (1) 入射角i 是多大?(2) 图中玻璃上表面处折射角是多大? (3) 在图中玻璃板下表面处的反射光是否也是线偏振光?94、在水(折射率n 1=1.33)和一种玻璃(折射率n 2=1.56的交界面上,自然光从水中射向玻璃,求起偏角i 0.若自然光从玻璃中射向水,再求此时的起偏角0i .95、一束自然光由空气入射到某种不透明介质的表面上.今测得此不透明介质的起偏角为56°,求这种介质的折射率.若把此种介质片放入水(折射率为1.33)中,使自然光束自水中入射到该介质片表面上,求此时的起偏角.96、一束自然光以起偏角i 0=48.09°自某透明液体入射到玻璃表面上,若玻璃的折射率为1.56 ,求:(1) 该液体的折射率.(2) 折射角.97、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入射到水(折射率为1.33)表面上,若反射光是线偏振光,(1) 此入射光的入射角为多大?(2) 折射角为多大?98、一束自然光自水(折射率为1.33)中入射到玻璃表面上(如图).当入射角为49.5°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求玻璃的折射率.99、一束自然光自水中入射到空气界面上,若水的折射率为1.33,空气的折射率为1.00,求布儒斯特角.100、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入射到水面上,若水相对空气的折射率为 1.33,求布儒斯特角.水玻璃大学物理------波动光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01-05 ACBCA 06-10 ABABB 11-15 BBDAB 16-20 BADBB21-25 DCBCC 26-30 ABD D D 31-35 BD B DB 36-40 BABAC二、填空题41. e n n )(21- or e n n )(12-; 42. e 60.2; 43.3.0e +λ/2 or 3.0e -λ/2; 44. πλ)14(+e n or πλ)14(-e n; 45. )(12r r n -; 46. λπen n )(212-;47. λθπ/sin 2d ; 48. (1) 使两缝间距变小,(2)使屏与两缝间距变大; 49. 75.0; 50. mm 45.0; 51. 变小, 变小; 52.dn D λ; 53. D dx 5; 54. N D ; 55. m μ2.1; 56. 40.1; 57. 249n λ; 58. 243n λ; 59. rad nl2λ; 60. 22n λ; 61. λ/2d ; 62. d n )1(2-; 63. N d /2; 64. mm 2.1,mm 6.3;65. mm 21060.7-⨯; 66. 6,第一级明纹; 67. 4,第一, 暗; 68. 4;69. 子波, 子波相干叠加; 70. 相干叠加; 71. m 610-; 72. 030±; 73. 2; 74. π; 75. 030; 76. λ2; 77. l D /2λ; 78. nm 625;79. 传播速度, 单轴; 80. 波动, 横波。
波动光学试题及答案1. 光波的波长为600nm,其频率是多少?答案:根据光速公式c = λν,其中c为光速(约为3×10^8m/s),λ为波长(600×10^-9 m),可得ν = c/λ = (3×10^8m/s) / (600×10^-9 m) = 5×10^14 Hz。
2. 一束光在折射率为1.5的介质中传播,其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多少?答案:在折射率为1.5的介质中,光的速度v = c/n,其中c为真空中的光速(3×10^8 m/s),n为折射率。
因此,v = (3×10^8 m/s) / 1.5 = 2×10^8 m/s。
3.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了什么?答案: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即光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4. 何为布儒斯特角?答案:布儒斯特角是指当光从一种介质(如空气)入射到另一种介质(如玻璃)时,反射光完全偏振时的入射角。
5. 干涉现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答案:干涉现象产生的条件是两束光波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且具有相同的振动方向。
6. 描述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基本原理。
答案: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两个相干光源(如激光)通过两个相邻的狭缝产生两束相干光波,这两束光波在屏幕上相互叠加,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7. 光的衍射现象说明了什么?答案:光的衍射现象说明光在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形成明暗相间的衍射图样。
8. 单缝衍射的中央亮条纹宽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单缝衍射的中央亮条纹宽度与光的波长、缝宽以及观察距离有关。
9. 光的色散现象是如何产生的?答案: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折射率不同,从而在介质界面处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
10. 描述光的全反射现象。
答案:光的全反射现象是指当光从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大)向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小)传播时,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则光线不会折射,而是全部反射回光密介质中。
第十四章 波 动 光 学14-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 、S 2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 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图中的S ′位置,则( )(A )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B )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C )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D )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分析与解 由S 发出的光到达S 1 、S 2 的光程相同,它们传到屏上中央O 处,光程差Δ=0,形成明纹.当光源由S 移到S ′时,由S ′到达狭缝S 1 和S 2 的两束光产生了光程差.为了保持原中央明纹处的光程差为0,它会向上移到图中O ′处.使得由S ′沿S 1 、S 2 狭缝传到O ′处的光程差仍为0.而屏上各级条纹位置只是向上平移,因此条纹间距不变.故选(B ).题14-1 图14-2 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 ,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 和n 3,且n 1 <n 2 ,n 2 >n 3 ,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的光程差是( )()()()()2222222D 2C 22B 2A n e n e n e n e n λλλ---题14-2 图 分析与解 由于n 1 <n 2 ,n 2 >n 3 ,因此在上表面的反射光有半波损失,下表面的反射光没有半波损失,故它们的光程差222λ±=∆e n ,这里λ是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因此正确答案为(B ).14-3 如图(a )所示,两个直径有微小差别的彼此平行的滚柱之间的距离为L ,夹在两块平面晶体的中间,形成空气劈形膜,当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如果滚柱之间的距离L 变小,则在L 范围内干涉条纹的( )(A ) 数目减小,间距变大 (B ) 数目减小,间距不变(C ) 数目不变,间距变小 (D ) 数目增加,间距变小题14-3图 分析与解 图(a )装置形成的劈尖等效图如图(b )所示.图中 d 为两滚柱的直径差,b 为两相邻明(或暗)条纹间距.因为d 不变,当L 变小时,θ 变大,L ′、b 均变小.由图可得L d b n '==//2sin λθ,因此条纹总数n d b L N λ//2='=,因为d 和λn 不变,所以N 不变.正确答案为(C )14-4 用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单缝上时,可观察夫琅禾费衍射.若屏上点P 处为第二级暗纹,则相应的单缝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 )(A ) 3 个 (B ) 4 个 (C ) 5 个 (D ) 6 个分析与解 根据单缝衍射公式()()(),...2,1 212 22sin =⎪⎪⎩⎪⎪⎨⎧+±±=k λk λk θb 明条纹暗条纹因此第k 级暗纹对应的单缝处波阵面被分成2k 个半波带,第k 级明纹对应的单缝波阵面被分成2k +1 个半波带.则对应第二级暗纹,单缝处波阵面被分成4个半波带.故选(B ).14-5 波长λ=55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d =='+b b ×10-4cm 的光栅上,可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大级次为( )(A ) 4 (B ) 3 (C ) 2 (D ) 1分析与解 由光栅方程(),...1,0dsin =±=k k λθ,可能观察到的最大级次为()82.1/2dsin max =≤λπk 即只能看到第1 级明纹,正确答案为(D ).14-6 三个偏振片P 1 、P 2 与P 3 堆叠在一起,P 1 与P 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P 2与P 1 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为30°,强度为I 0 的自然光入射于偏振片P 1 ,并依次透过偏振片P 1 、P 2与P 3 ,则通过三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 )(A ) 3I 0/16 (B ) 3I 0/8 (C ) 3I 0/32 (D ) 0分析与解 自然光透过偏振片后光强为I 1 =I 0/2.由于P 1 和P 2 的偏振化方向成30°,所以偏振光透过P 2 后光强由马吕斯定律得8/330cos 0o 212I I I ==.而P 2和P 3 的偏振化方向也成60°,则透过P 3 后光强变为32/360cos 0o 223I I I ==.故答案为(C ).14-7 自然光以60°的入射角照射到两介质交界面时,反射光为完全线偏振光,则折射光为( )(A ) 完全线偏振光,且折射角是30°(B ) 部分偏振光且只是在该光由真空入射到折射率为3的介质时,折射角是30°(C ) 部分偏振光,但须知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才能确定折射角(D ) 部分偏振光且折射角是30°分析与解 根据布儒斯特定律,当入射角为布儒斯特角时,反射光是线偏振光,相应的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此时,反射光与折射光垂直.因为入射角为60°,反射角也为60°,所以折射角为30°.故选(D ).14-8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为0.30 mm ,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在离缝1.20m 的屏上测得中央明纹一侧第5条暗纹与另一侧第5条暗纹间的距离为22.78 mm .问所用光的波长为多少,是什么颜色的光分析与解 在双缝干涉中,屏上暗纹位置由()212λ+'=k d d x 决定,式中d ′为双缝到屏的距离,d 为双缝间距.所谓第5条暗纹是指对应k =4 的那一级暗纹.由于条纹对称,该暗纹到中央明纹中心的距离mm 27822.=x ,那么由暗纹公式即可求得波长λ. 此外,因双缝干涉是等间距的,故也可用条纹间距公式λdd x '=∆求入射光波长.应注意两个第 5 条暗纹之间所包含的相邻条纹间隔数为9(不是10,为什么),故mm 97822.=∆x . 解1 屏上暗纹的位置()212λ+'=k d d x ,把m 102782243-⨯==.,x k 以及d 、d ′值代入,可得λ= nm ,为红光.解2 屏上相邻暗纹(或明纹)间距'd x d λ∆=,把322.7810m 9x -∆=⨯,以及d 、d ′值代入,可得λ= nm .14-9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波长λ= nm 的单色光照射,双缝与屏的距离d ′=300mm .测得中央明纹两侧的两个第五级明条纹的间距为12.2 mm ,求双缝间的距离.分析 双缝干涉在屏上形成的条纹是上下对称且等间隔的.如果设两明纹间隔为Δx ,则由中央明纹两侧第五级明纹间距x 5 -x -5 =10Δx 可求出Δx .再由公式Δx =d ′λ/d 即可求出双缝间距d .解 根据分析:Δx =(x 5 -x -5)/10 =×10-3m双缝间距: d =d ′λ/Δx = ×10-4 m14-10 一个微波发射器置于岸上,离水面高度为d ,对岸在离水面h 高度处放置一接收器,水面宽度为D ,且,D d D h ??,如图所示.发射器向对面发射波长为λ的微波,且λ>d ,求接收器测到极大值时,至少离地多高分析 由发射器直接发射的微波与经水面反射后的微波相遇可互相干涉,这种干涉与劳埃德镜实验完全相同.形成的干涉结果与缝距为2d ,缝屏间距为D 的双缝干涉相似,如图(b )所示,但要注意的是和劳埃德镜实验一样,由于从水面上反射的光存在半波损失,使得两束光在屏上相遇产生的光程差为2/sin 2λθd +,而不是θd sin 2.题14-10 图 解 由分析可知,接收到的信号为极大值时,应满足(),...2,12/sin 2==+k λk λθd()d k D D D h 412sin tan -=≈≈λθθ取k =1 时,得dD h 4min λ=. 14-11 如图所示,将一折射率为的云母片覆盖于杨氏双缝上的一条缝上,使得屏上原中央极大的所在点O 改变为第五级明纹.假定λ=550 nm ,求:(1)条纹如何移动(2) 云母片的厚度t.题14-11图分析 (1)本题是干涉现象在工程测量中的一个具体应用,它可以用来测量透明介质薄片的微小厚度或折射率.在不加介质片之前,两相干光均在空气中传播,它们到达屏上任一点P 的光程差由其几何路程差决定,对于点O ,光程差Δ=0,故点O 处为中央明纹,其余条纹相对点O 对称分布.而在插入介质片后,虽然两相干光在两介质薄片中的几何路程相同,但光程却不同,对于点O ,Δ≠0,故点O 不再是中央明纹,整个条纹发生平移.原来中央明纹将出现在两束光到达屏上光程差Δ=0的位置.(2) 干涉条纹空间分布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光程差的变化.因此,对于屏上某点P (明纹或暗纹位置),只要计算出插入介质片前后光程差的变化,即可知道其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 插入介质前的光程差Δ1 =r 1 -r 2 =k 1 λ(对应k 1 级明纹),插入介质后的光程差Δ2 =(n -1)d +r 1 -r 2 =k 1 λ(对应k 1 级明纹).光程差的变化量为Δ2 -Δ1 =(n -1)d =(k 2 -k 1 )λ式中(k 2 -k 1 )可以理解为移过点P 的条纹数(本题为5).因此,对于这类问题,求解光程差的变化量是解题的关键.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两介质片插入前后,对于原中央明纹所在点O ,有()λ51212=-=∆-∆d n将有关数据代入可得m 1074.4156-⨯=-=n d λ 14-12 白光垂直照射到空气中一厚度为380 nm 的肥皂膜上.设肥皂的折射率为.试问该膜的正面呈现什么颜色分析 这是薄膜干涉问题,求正面呈现的颜色就是在反射光中求因干涉增强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解 根据分析对反射光加强,有(),...2,122==+k k ne λλ124-=k ne λ 在可见光范围,k =2 时,nm 8668.=λ(红光)k =3 时,nm 3401.=λ(紫光)故正面呈红紫色.14-13 利用空气劈尖测细丝直径.如图所示,已知λ= nm ,L = ×10-2m ,测得30 条条纹的总宽度为 ×10-3 m ,求细丝直径d .分析 在应用劈尖干涉公式L nb d 2λ= 时,应注意相邻条纹的间距b 是N 条条纹的宽度Δx 除以(N -1).对空气劈尖n =1.解 由分析知,相邻条纹间距1-∆=N x b ,则细丝直径为 ()m 107552125-⨯=∆-==.xn N L nb d λλ题14-13 图14-14 集成光学中的楔形薄膜耦合器原理如图所示.沉积在玻璃衬底上的是氧化钽(52O Ta )薄膜,其楔形端从A 到B 厚度逐渐减小为零.为测定薄膜的厚度,用波长λ= 的He Ne - 激光垂直照射,观察到薄膜楔形端共出现11 条暗纹,且A 处对应一条暗纹,试求氧化钽薄膜的厚度.(52O Ta 对 nm 激光的折射率为)题14-14 图分析 置于玻璃上的薄膜AB 段形成劈尖,求薄膜厚度就是求该劈尖在A 点处的厚度.由于25Ta O 对激光的折射率大于玻璃,故从该劈尖上表面反射的光有半波损失,而下表面没有,因而两反射光光程差为Δ=2ne +λ/2.由反射光暗纹公式2ne k +λ/2 =(2k +1)λ/2,k =0,1,2,3,…,可以求厚度e k .又因为AB 中共有11 条暗纹(因半波损失B 端也为暗纹),则k 取10即得薄膜厚度.解 根据分析,有2ne k +2λ=(2k +1)λ/2 (k =0,1,2,3,…)取k =10,得薄膜厚度e 10 =n210λ= ×10-6m . 14-15 折射率为的两块标准平面玻璃板之间形成一个劈形膜(劈尖角θ 很小).用波长λ=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假如在劈形膜内充满n = 的液体时的相邻明纹间距比劈形膜内是空气时的间距缩小Δl =0.5 mm ,那么劈尖角θ 应是多少分析 劈尖干涉中相邻条纹的间距l ≈θλn 2,其中θ 为劈尖角,n 是劈尖内介质折射率.由于前后两次劈形膜内介质不同,因而l 不同.则利用l ≈θλn 2和题给条件可求出θ.解 劈形膜内为空气时,θλ2=空l 劈形膜内为液体时,θλn l 2=液 则由θλθλn l l l 22-=-=∆液空,得 ()rad 107112114-⨯=∆-=./l n λθ14-16 如图(a)所示的干涉膨胀仪,已知样品的平均高度为 ×10-2m ,用λ=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当温度由17 ℃上升至30 ℃时,看到有20 条条纹移过,问样品的热膨胀系数为多少题14-16 图分析 温度升高ΔT =T 2 -T 1 后,样品因受热膨胀,其高度l 的增加量Δl =lαΔT .由于样品表面上移,使在倾角θ 不变的情况下,样品与平板玻璃间的空气劈的整体厚度减小.根据等厚干涉原理,干涉条纹将整体向棱边平移,则原k 级条纹从a 移至a′处,如图(b )所示,移过某一固定观察点的条纹数目N 与Δl 的关系为2λN l =∆,由上述关系可得出热膨胀系数α.解 由题意知,移动的条纹数N =20,从分析可得 T l N ∆=αλ2则热膨胀系数 5105112-⨯=∆=.Tl Nλα K 1- 14-17 在利用牛顿环测未知单色光波长的实验中,当用已知波长为 nm 的钠黄光垂直照射时,测得第一和第四暗环的距离为Δr = ×10-3 m ;当用波长未知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时,测得第一和第四暗环的距离为Δr ′= ×10-3 m ,求该单色光的波长.分析 牛顿环装置产生的干涉暗环半径λkR r =,其中k =0,1,2…,k =0,对应牛顿环中心的暗斑,k =1 和k =4 则对应第一和第四暗环,由它们之间的间距λR r r r =-=∆14,可知λ∝∆r ,据此可按题中的测量方法求出未知波长λ′.解 根据分析有λλ'=∆'∆r r 故未知光波长 λ′=546 nm14 -18 如图所示,折射率n 2 = 的油滴落在n 3 = 的平板玻璃上,形成一上表面近似于球面的油膜,测得油膜中心最高处的高度d m = μm,用λ=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油膜,求(1) 油膜周边是暗环还是明环 (2) 整个油膜可看到几个完整的暗环题14-18 图分析 本题也是一种牛顿环干涉现象,由于n 1 <n 2 <n 3 ,故油膜上任一点处两反射相干光的光程差Δ=2n 2d .(1) 令d =0,由干涉加强或减弱条件即可判断油膜周边是明环.(2) 由2n 2d =(2k +1)λ/2,且令d =d m 可求得油膜上暗环的最高级次(取整),从而判断油膜上完整暗环的数目.解 (1) 根据分析,由()()(),...2,1,0 212 22=⎪⎩⎪⎨⎧+=k k k d n 暗条纹明条纹λλ 油膜周边处d =0,即Δ=0 符合干涉加强条件,故油膜周边是明环.(2) 油膜上任一暗环处满足()(),...,,/21021222=+==∆k k d n λ令d =d m ,解得k =,可知油膜上暗环的最高级次为3,故油膜上出现的完整暗环共有4 个,即k =0,1,2,3.14-19 把折射率n = 的薄膜放入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臂,如果由此产生了 条条纹的移动,求膜厚.设入射光的波长为589 nm .分析 迈克耳孙干涉仪中的干涉现象可以等效为薄膜干涉(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和劈尖干涉(两平面镜不垂直)两种情况,本题属于后一种情况.在干涉仪一臂中插入介质片后,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改变了,相当于在观察者视野内的空气劈尖的厚度改变了,从而引起干涉条纹的移动.解 插入厚度为d 的介质片后,两相干光光程差的改变量为2(n -1)d ,从而引起N 条条纹的移动,根据劈尖干涉加强的条件,有2(n -1)d =Nλ,得()m 101545126-⨯=-=.n N d λ 14-20 如图所示,狭缝的宽度b =0.60 mm ,透镜焦距f =0.40m ,有一与狭缝平行的屏放置在透镜焦平面处.若以波长为600 nm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狭缝,则在屏上离点O 为x =1.4 mm 处的点P 看到的是衍射明条纹.试求:(1) 点P 条纹的级数;(2) 从点P 看来对该光波而言,狭缝的波阵面可作半波带的数目.分析 单缝衍射中的明纹条件为()212sin λϕ+±=k b ,在观察点P 位置确定(即衍射角φ确定)以及波长λ确定后,条纹的级数k 也就确定了.而狭缝处的波阵面对明条纹可以划分的半波带数目为(2k +1)条.解 (1) 设透镜到屏的距离为d ,由于d >>b ,对点P 而言,有dx =≈ϕϕtan sin .根据分析中的条纹公式,有 ()212λ+±=k d bx 将b 、d (d ≈f )、x , λ的值代入,可得k =3(2) 由分析可知,半波带数目为7.题14-20 图14-21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于一单缝,若其第三条明纹位置正好和波长为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的第二级明纹的位置一样,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分析 采用比较法来确定波长.对应于同一观察点,两次衍射的光程差相同,由于衍射明纹条件()212sin λϕ+=k b ,故有()()22111212λλ+=+k k ,在两明纹级次和其中一种波长已知的情况下,即可求出另一种未知波长.解 根据分析,将32nm 600122===k k ,,λ代入()()22111212λλ+=+k k ,得()nm 642812121221.=++=k k λλ 14-22 已知单缝宽度b = ×10-4 m ,透镜焦距f =0.50 m ,用λ1 =400 nm 和λ2 =760 nm 的单色平行光分别垂直照射,求这两种光的第一级明纹离屏中心的距离,以及这两条明纹之间的距离.若用每厘米刻有1000条刻线的光栅代替这个单缝,则这两种单色光的第一级明纹分别距屏中心多远 这两条明纹之间的距离又是多少分析 用含有两种不同波长的混合光照射单缝或光栅,每种波长可在屏上独立地产生自己的一组衍射条纹,屏上最终显示出两组衍射条纹的混合图样.因而本题可根据单缝(或光栅)衍射公式分别计算两种波长的k 级条纹的位置x 1和x 2 ,并算出其条纹间距Δx =x 2 -x 1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使用光栅后,条纹将远离屏中心,条纹间距也变大,这是光栅的特点之一.解 (1) 当光垂直照射单缝时,屏上第k 级明纹的位置()f b k x 212λ+= 当λ1 =400 nm 和k =1 时, x 1 = ×10-3m 当λ2 =760 nm 和k =1 时, x 2 = ×10-3 m其条纹间距 Δx =x 2 -x 1 = ×10-3m(2) 当光垂直照射光栅时,屏上第k 级明纹的位置为 f dk x λ=' 而光栅常数 m 10m 1010532--==d 当λ1 =400 nm 和k =1 时, x 1 = ×10-2m当λ2 =760 nm 和k =1 时, x 2 = ×10-2 m 其条纹间距 m 1081212-⨯='-'='∆.x x x14-23 老鹰眼睛的瞳孔直径约为6 mm ,问其最多飞翔多高时可看清地面上身长为5cm 的小鼠 设光在空气中的波长为600 nm .分析 两物体能否被分辨,取决于两物对光学仪器通光孔(包括鹰眼)的张角θ 和光学仪器的最小分辨角θ0 的关系.当θ≥θ0 时能分辨,其中θ=θ0 为恰能分辨.在本题中D λθ2210.=为一定值,这里D 是鹰的瞳孔直径.而h L /=θ,其中L 为小鼠的身长,h 为老鹰飞翔的高度.恰好看清时θ=θ0.解 由分析可知 L /h =λ/D ,得飞翔高度h =LD /(λ) =409.8 m .14-24 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到某个光栅上,该光束中包含有两种波长的光:λ1 =440 nm 和λ2 =660 nm .实验发现,两种波长的谱线(不计中央明纹)第二次重合于衍射角φ=60°的方向上,求此光栅的光栅常数.分析 根据光栅衍射方程λϕk d ±=sin ,两种不同波长的谱线,除k =0 中央明纹外,同级明纹在屏上位置是不同的,如果重合,应是它们对应不同级次的明纹在相同衍射角方向上重合.故由d sin φ=k λ =k ′λ2 可求解本题.解 由分析可知21sin λλϕk k d '==, 得得 2312///=='λλk k上式表明第一次重合是λ1 的第3 级明纹与λ2 的第2级明纹重合,第二次重合是λ1 的第6 级明纹与λ2 的第4级明纹重合.此时,k =6,k ′=4,φ=60°,则光栅常数μm 05.3m 1005.3/sin 61=⨯==-ϕλk d*14-25 波长为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一光栅上,其透光和不透光部分的宽度比为1:3,第二级主极大出现在200sin .=ϕ处.试问(1) 光栅上相邻两缝的间距是多少(2) 光栅上狭缝的宽度有多大 (3) 在-90°<φ<90°范围内,呈现全部明条纹的级数为哪些.分析 (1) 利用光栅方程()λϕϕk b b d ±='+=sin sin ,即可由题给条件求出光栅常数b b d '+=(即两相邻缝的间距).这里b 和b '是光栅上相邻两缝透光(狭缝)和不透光部分的宽度,在已知两者之比时可求得狭缝的宽度(2) 要求屏上呈现的全部级数,除了要求最大级次k 以外,还必须知道光栅缺级情况.光栅衍射是多缝干涉的结果,也同时可看成是光透过许多平行的单缝衍射的结果.缺级就是按光栅方程计算屏上某些应出现明纹的位置,按各个单缝衍射计算恰是出现暗纹的位置.因此可以利用光栅方程()λϕϕk b b d ='+=sin sin 和单缝衍射暗纹公式'sin b k ϕλ=可以计算屏上缺级的情况,从而求出屏上条纹总数.解 (1)光栅常数 μm 6m 106sin 6=⨯==-ϕk λd (2) 由 ⎪⎩⎪⎨⎧='='+=31μm 6b b b b d 得狭缝的宽度b = μm .(3) 利用缺级条件()()()⎩⎨⎧±=''=±=='+,...1,0sin ,...1,0sin k k b k k b b λϕλϕ 则(b +b ′)/b =k /k ′=4,则在k =4k ′,即±4, ±8, ±12,…级缺级.又由光栅方程()λϕk b b ±='+sin ,可知屏上呈现条纹最高级次应满足()10='+<λ/b b k ,即k =9,考虑到缺级,实际屏上呈现的级数为:0, ±1, ±2, ±3,±5, ±6, ±7, ±9,共15 条.*14-26 以波长为 nm 的X 射线照射岩盐晶体,实验测得X 射线与晶面夹角为°时获得第一级反射极大.(1) 岩盐晶体原子平面之间的间距d 为多大 (2) 如以另一束待测X 射线照射,测得X 射线与晶面夹角为°时获得第一级反射光极大,求该X 射线的波长.分析 X 射线入射到晶体上时,干涉加强条件为2d sin θ =k λ(k =0,1,2,…)式中d 为晶格常数,即晶体内原子平面之间的间距(如图).解 (1) 由布拉格公式(),...,,210sin 2==k k d λθ第一级反射极大,即k =1.因此,得 nm 276.0sin 211==θλd(2) 同理,由2d sin θ2 =kλ2 ,取k =1,得nm 166.0sin 222==θλd题14-26图14-27 测得一池静水的表面反射出来的太阳光是线偏振光,求此时太阳处在地平线的多大仰角处 (水的折射率为)题14-27 图分析 设太阳光(自然光)以入射角i 入射到水面,则所求仰角i θ-=2π.当反射光起偏时,根据布儒斯特定律,有120arctann n i i ==(其中n 1 为空气的折射率,n 2 为水的折射率).解 根据以上分析,有 120arctan 2πn n θi i =-== 则 o 129.36arctan 2π=-=n n θ 14-28 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混合,当它通过一偏振片时,发现透射光的强度取决于偏振片的取向,其强度可以变化5 倍,求入射光中两种光的强度各占总入射光强度的几分之几.分析 偏振片的旋转,仅对入射的混合光中的线偏振光部分有影响,在偏振片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时,透射光强最大;而相互垂直时,透射光强最小.分别计算最大透射光强I max 和最小透射光强I min ,按题意用相比的方法即能求解.解 设入射混合光强为I ,其中线偏振光强为xI ,自然光强为(1-x )I .按题意旋转偏振片,则有最大透射光强 ()I x x I ⎥⎦⎤⎢⎣⎡+-=121max 最小透射光强 ()I x I ⎥⎦⎤⎢⎣⎡-=121min 按题意5min max =I I /,则有 ()()x x x -⨯=+-1215121 解得 x =2/3即线偏振光占总入射光强的2/3,自然光占1/3.。
习题1313.1选择题(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A) 使屏靠近双缝.(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答案:C](2)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 ] (A) 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 (B) 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C) 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D) 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答案:A](3)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 (A) λ / 4 . (B) λ / (4n ).(C) λ / 2 . (D) λ / (2n ). [答案:B](4)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 ](A) 2 ( n -1 ) d . (B) 2nd . (C) 2 ( n -1 ) d +λ / 2. (D) nd .(E) ( n -1 ) d . [答案:A](5)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λ,则薄膜的厚度是 [ ](A) λ / 2 . (B) λ / (2n ). (C) λ / n . (D) λ / [2(n-1)]. [答案:D]13.2 填空题 (1)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斜入射到距离为d 的双缝上,入射角为θ.在图中的屏中央O 处(O S O S 21=),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2sin /d πθλ](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单色光波长为λ=562.5 nm (1nm =10-9 m),双缝与观察屏的距离D =1.2 m ,若测得屏上相邻明条纹间距为∆x =1.5 mm ,则双缝的间距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0.45mm](3)波长λ=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第二个明环与第五个明环所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之差为____________nm .(1 nm=10-9 m)[答案:900nm ](4)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整个装置的结构不变,全部由空气中浸入水中,则干涉条纹的间距将变 。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在真空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3,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A) 1.5. (B) 1.5 n .(C) 1.5 n . (D) 3. [ ]2、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 ]3、如图,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A) )()(111222t n r t n r +-+(B) ])1([])1([211222t n r t n r -+--+ (C) )()(111222t n r t n r ---(D) 1122t n t n - [ ]4、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媒质中,从A 点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点,路径的长度为l .A 、B 两点光振动相位差记为,则 (A) l =3 / 2,=3. (B) l =3 / (2n ),=3n .(C) l =3/ (2n ),=3. (D) l =3n/ 2,=3n. [ ]PS 1S 2 r 1n 1n 2t 2r 2t 15、如图所示,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折射率为n 2的薄膜上,经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厚度为e ,而且n 1>n 2>n 3,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A) 4n 2 e / . (B) 2n 2 e / .(C) (4n 2 e /. (D) (2n 2 e / . [ ]6、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n 2<n 3.若用波长为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①与②的光程差是 (A) 2n 2 e . (B) 2n 2 e -/ 2 . (C) 2n 2 e -. (D) 2n 2 e -/ (2n 2).[ ]7、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 n 2>n 3.若用波长为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用①与②示意)的光程差是 (A) 2n 2 e . (B) 2n 2 e -/ 2. (C) 2n 2 e -. (D) 2n 2 e -/ (2n 2).[ ]8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为d ,双缝与屏幕的距离为D (D>>d ),单色光波 长为λ,屏幕上相邻明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A) λ D/d . (B) λd /D .(C) λD /(2d ). (D) λd/(2D ). [ ]9、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A) 使屏靠近双缝.(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n 1n 2n 3eλn 2n 1n 3e①②n 2n 1n 3e①②(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 ]1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为600 nm (1 nm =10-9 m),双缝间距为2 mm ,双缝与屏的间距为300 cm .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明条纹间距为 (A) 0.45 mm . (B) 0.9 mm .(C) 1.2 mm (D) 3.1 mm . [ ]1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A)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 ]1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设缝是水平的.若双缝所在的平板稍微向上平移,其它条件不变,则屏上的干涉条纹(A) 向下平移,且间距不变. (B) 向上平移,且间距不变.(C) 不移动,但间距改变. (D) 向上平移,且间距改变. [ ]1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离为d ,双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D (D >>d ).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屏幕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是(A) 2D / d . (B)d / D .(C) dD / . (D)D /d . [ ]14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 的水中,两缝间距离为d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D (D >>d ),所用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的明纹之间的距离是 (A)D / (nd ) (B) n D /d .(C) d / (nD ). (D)D / (2nd ). [ ]15、一束波长为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S 1S 2S S '(A). (B) / (4n ).(C) . (D)/ (2n ). [ ]16、在牛顿环实验装置中,曲率半径为R 的平凸透镜与平玻璃扳在中心恰好接触,它们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垂直入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的平行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则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中暗环半径r k 的表达式为(A) r k =R k λ. (B) r k =n R k /λ.(C) r k =R kn λ. (D) r k =()nR k /λ. [ ]17、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A) 2 ( n -1 ) d . (B) 2nd . (C) 2 ( n -1 ) d +/ 2. (D) nd .(E) ( n -1 ) d . [ ]18、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放入一片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则薄膜的厚度是(A)/ 2. (B) / (2n ).(C) / n . (D)()12-n λ. [ ]19、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a =4λ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单缝处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 (A) 2 个. (B) 4 个.(C) 6 个. (D) 8 个. [ ]20、一束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单缝AB 上,装置如图.在屏幕D 上形成衍射图样,如果P 是中央亮纹一侧第一个暗纹所在的位置,则BC 的长度为(A). (B). CfD LABλ(C) 3/ 2 .(D) 2.[]21、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则S的前方某点P 的光强度决定于波阵面S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点的(A) 振动振幅之和.(B) 光强之和.(C) 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D) 振动的相干叠加.[]22、波长为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一狭缝上,若第一级暗纹的位置对应的衍射角为=±/ 6,则缝宽的大小为(A) .(B) .(C) 2.(D) 3.[]23、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对于给定的入射单色光,当缝宽度变小时,除中央亮纹的中心位置不变外,各级衍射条纹(A) 对应的衍射角变小.(B) 对应的衍射角变大.(C) 对应的衍射角也不变.(D) 光强也不变.[]24、如果单缝夫琅禾费衍射的第一级暗纹发生在衍射角为 30°的方位上.所用单色光波长为=500 nm,则单缝宽度为(A) 2.5×10-5 m.(B) 1.0×10-m.(C) 1.0×10-6 m.(D) 2.5×10-7.[]25、一单色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在宽度为1.0 mm的单缝上,在缝后放一焦距为2.0 m 的会聚透镜.已知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的中央明条纹宽度为2.0 mm,则入射光波长约为(1nm=10−9m)(A) 100 nm(B) 400 nm(C) 500 nm(D) 600 nm[]26、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增大缝宽,其他条件不变,则中央明条纹(A) 宽度变小.(B) 宽度变大.(C) 宽度不变,且中心强度也不变.(D) 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增大.[]27、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减小缝宽,其他条件不变,则中央明条纹(A) 宽度变小; (B) 宽度变大; (C) 宽度不变,且中心强度也不变;(D) 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变小. [ ]28、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面可分成 3个半波带,则缝宽度a 等于(A). (B) 1.5.(C) 2. (D) 3. [ ]29、在如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装置中,设中央明纹的衍射角范围很小.若使单缝宽度a 变为原来的23,同时使入射的单色光的波长变为原来的3 / 4,则屏幕C 上单缝衍射条纹中央明纹的宽度x将变为原来的(A) 3 / 4倍. (B) 2 / 3倍.(C) 9 / 8倍. (D) 1 / 2倍.(E) 2倍. [ ]30、测量单色光的波长时,下列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为准确? (A) 双缝干涉. (B) 牛顿环 .(C) 单缝衍射. (D) 光栅衍射. [ ]31、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光栅上,当光栅常数(a + b )为下列哪种情况时(a 代表每条缝的宽度),k =3、6、9 等级次的主极大均不出现? (A) a +b =2 a . (B) a +b =3 a .(C) a +b =4 a . (A) a +b =6 a . [ ]32、一束白光垂直照射在一光栅上,在形成的同一级光栅光谱中,偏离中央明纹最远Oy xLCfa的是(A) 紫光.(B) 绿光.(C) 黄光.(D) 红光.[]33、对某一定波长的垂直入射光,衍射光栅的屏幕上只能出现零级和一级主极大,欲使屏幕上出现更高级次的主极大,应该(A) 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小的光栅.(B) 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大的光栅.(C) 将光栅向靠近屏幕的方向移动.(D) 将光栅向远离屏幕的方向移动.[]34、若用衍射光栅准确测定一单色可见光的波长,在下列各种光栅常数的光栅中选用哪一种最好?(A) 5.0×10-1 mm.(B) 1.0×10-1 mm.(C) 1.0×10-2 mm.(D) 1.0×10-3 mm.[]35、在光栅光谱中,假如所有偶数级次的主极大都恰好在单缝衍射的暗纹方向上,因而实际上不出现,那么此光栅每个透光缝宽度a和相邻两缝间不透光部分宽度b的关系为1b.(B) a=b.(A) a=2(C) a=2b.(D)a=3b.[]3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放一个偏振片,则(A)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加强.(B)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减弱.(C)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且明纹的亮度减弱.(D) 无干涉条纹.[]37、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60°,光强为I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A) I0 / 8.(B) I0 / 4.(C) 3 I0 / 8.(D) 3 I0 / 4.[]38、一束光强为I0的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且此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45°角,则穿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I为(A) 4/0I2.(B) I0 / 4.(C) I0 / 2.(D) 2I0 / 2.[]39、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60°,光强为I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A) I0 / 8.(B) I0 / 4.(C) 3 I0 / 8.(D) 3 I0 / 4.[]40、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反射光是(A) 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B) 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C) 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D) 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二、填空题:(每题4分)41、若一双缝装置的两个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1和n2的两块厚度均为e的透明介质所遮盖,此时由双缝分别到屏上原中央极大所在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所示的透明薄膜.膜厚度为e ,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置于空气中的厚度为e 折射率为1.5的透明薄膜,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如图所示的透明薄膜上,膜厚为e ,折射率为n ,透明薄膜放在折射率为n 1的媒质中,n 1<n ,则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反射光在相遇处的相位差 =__________________.45、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双缝上.观察屏上P 点到两缝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设双缝和屏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 的媒质,则P 点处二相干光线的光程差为________________. 4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n 2的透明薄膜遮盖,二者的厚度均为e .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 光的相位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47、如图所示,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斜入射到距离为d 的双缝上,入射角为.在图中的屏中央O 处(O S O S 21=),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为________________.48、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欲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采n 1 = 1.00 n 2 = 1.30 n 3 = 1.50λen 1n n 1eλpd r 1 r 2S 2S 1 nOθ λS 1 S 2d用的方法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一双缝干涉装置,在空气中观察时干涉条纹间距为1.0 mm.若整个装置放在水中,干涉条纹的间距将为____________________mm.(设水的折射率为4/3)5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单色光波长为=562.5 nm (1nm=10-9 m),双缝与观察屏的距离D=1.2 m,若测得屏上相邻明条纹间距为x=1.5 mm,则双缝的间距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增大,则屏幕上干涉条纹间距___________;若使单色光波长减小,则干涉条纹间距_________________.52、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的媒质中,双缝到观察屏的距离为D,两缝之间的距离为d (d<<D),入射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明纹的间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为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D (D>>d),测得中央零级明纹与第五级明之间的距离为x,则入射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_______.5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两缝的间距为所用光波波长的N倍,观察屏到双缝的距离为D,则屏上相邻明纹的间距为_______________ .55、用=600 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牛顿环装置时,从中央向外数第4个(不计中央暗斑)暗环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m.(1 nm=10-9 m)56、在空气中有一劈形透明膜,其劈尖角=1.0×10-4rad,在波长=700 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下,测得两相邻干涉明条纹间距l=0.25 cm,由此可知此透明材料的折射率n=______________________.(1 nm=10-9 m)57、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折射率为n 2的劈形膜(如图)图中各部分折射率的关系是n 1<n 2<n 3.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从劈形膜顶开始向右数第5条暗条纹中心所对 应的厚度e =____________________.58、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所示的、折射率为n 2的劈形膜(n 1>n 2 ,n 3>n 2),观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形膜顶开始,第2条明条纹对应的膜厚度e =___________________.59、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折射率为n 的劈形膜形成等厚干涉条纹,若测得相邻明条纹的间距为l ,则劈尖角=_______________.60、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示的劈形膜(n 1>n 2>n 3),观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形膜尖顶开始算起,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已知在迈克耳孙干涉仪中使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在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距离d 的过程中,干涉条纹将移动________________条.n 1n 2n 3n 1n 2n 3n 1n 2n 362、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插入一块折射率为n,厚度为d的透明薄片.插入这块薄片使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_______________.63、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了距离d的过程中,若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N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______________.64、波长为600 nm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缝宽为a=0.60 mm的单缝上,缝后有一焦距f'=60 cm的透镜,在透镜焦平面上观察衍射图样.则:中央明纹的宽度为__________,两个第三级暗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1 nm=10﹣9 m)65、He-Ne激光器发出=632.8 nm (1nm=10-9 m)的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到一单缝上,在距单缝3 m远的屏上观察夫琅禾费衍射图样,测得两个第二级暗纹间的距离是10 cm,则单缝的宽度a=________.66、在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屏上第三级暗纹对应于单缝处波面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 个半波带,若将缝宽缩小一半,原来第三级暗纹处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纹.67、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单缝上,观察夫琅禾费衍射.若屏上P点处为第二级暗纹,则单缝处波面相应地可划分为___________ 个半波带.若将单缝宽度缩小一半,P点处将是______________级__________________纹.68、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缝宽a=4 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ϕ=30°,单缝处的波面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个半波带.69、惠更斯引入__________________的概念提出了惠更斯原理,菲涅耳再用______________的思想补充了惠更斯原理,发展成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70、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基本内容是:波阵面上各面积元所发出的子波在观察点P的_________________,决定了P点的合振动及光强.71、如果单缝夫琅禾费衍射的第一级暗纹发生在衍射角为30°的方位上,所用单色光波长500 nm (1 nm = 109 m),则单缝宽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m .72、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如果缝宽等于单色入射光波长的2倍,则中央 明条纹边缘对应的衍射角ϕ =______________________.73、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a =2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方向,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________个.74、如图所示在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若对应于会聚在P 点的衍射光线在缝宽a 处的波阵面恰好分成3个半波带,图中DB CD AC ==,则光线 1和2在P 点的相位差为______________.75、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a =5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ϕ 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面恰好可分成 5个半波带,则衍射角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6、在如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装置示意图中,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若P 点是衍射条纹中的中央明纹旁第二个暗条纹的中心,则由单缝边缘的A 、B 两点分别到达P 点的衍射光线光程差是__________.77、测量未知单缝宽度a 的一种方法是:用已知波长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AC D B1.5λaλ1234λLC fPABa在距单缝的距离为D处测出衍射花样的中央亮纹宽度为l(实验上应保证D≈103a,或D 为几米),则由单缝衍射的原理可标出a与,D,l的关系为a =______________________.78、某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个每毫米有800 条刻线的光栅上,如果第一级谱线的衍射角为30°,则入射光的波长应为_________________.79、在光学各向异性晶体内部有一确定的方向,沿这一方向寻常光和非常光的____________相等,这一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只具有一个光轴方向的晶体称为______________晶体.80、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反映了光的________性质.光的偏振现像说明光波是__________波.三、计算题:(每题10分)8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单色光的波长为600 nm,双缝间距为1.2 mm双缝与屏相距500 mm,求相邻干涉明条纹的间距.8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与屏间的距离D=1.2 m,双缝间距d=0.45 mm,若测得屏上干涉条纹相邻明条纹间距为1.5 mm,求光源发出的单色光的波长.83、用波长为500 nm (1 nm=10-9 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由两块光学平玻璃构成的空气劈形膜上.在观察反射光的干涉现象中,距劈形膜棱边l = 1.56 cm的A处是从棱边算起的第四条暗条纹中心.(1) 求此空气劈形膜的劈尖角;(2) 改用600 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此劈尖上仍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A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3) 在第(2)问的情形从棱边到A处的范围内共有几条明纹?几条暗纹?84、图示一牛顿环装置,设平凸透镜中心恰好和平玻璃接触,透镜凸表面的曲率半径是R=400 cm.用某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观察反射O A 光形成的牛顿环,测得第5个明环的半径是0.30 cm.(1) 求入射光的波长.(2) 设图中OA =1.00 cm ,求在半径为OA 的范围内可观察到的明环数目. 85、用白光垂直照射置于空气中的厚度为0.50m 的玻璃片.玻璃片的折射率为1.50.在可见光范围内(400 nm ~ 760 nm)哪些波长的反射光有最大限度的增强? (1 nm=10-9 m)86、两块长度10 cm 的平玻璃片,一端互相接触,另一端用厚度为0.004 mm 的纸片隔开,形成空气劈形膜.以波长为500 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观察反射光的等厚干涉条纹,在全部10 cm 的长度内呈现多少条明纹?(1 nm=10-9 m)87、一平面衍射光栅宽2 cm ,共有8000条缝,用钠黄光(589.3 nm)垂直入射,试求出可能出现的各个主极大对应的衍射角.(1nm=109m) 88、如图,P 1、P 2为偏振化方向相互平行的两个偏振片.光强为I 0的平行自然光垂直入射在P 1上. (1) 求通过P 2后的光强I .(2) 如果在P 1、P 2之间插入第三个偏振片P 3,(如图中虚线所示)并测得最后光强I =I 0/ 32,求:P 3的偏振化方向与P 1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设为锐角).89、三个偏振片P 1、P 2、P 3顺序叠在一起,P 1、P 3的偏振化方向保持相互垂直,P 1与P 2的偏振化方向的夹角为,P 2可以入射光线为轴转动.今以强度为I 0的单色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不考虑偏振片对可透射分量的反射和吸收. (1) 求穿过三个偏振片后的透射光强度I 与角的函数关系式;(2) 试定性画出在P 2转动一周的过程中透射光强I 随角变化的函数曲线.90、两个偏振片P 1、P 2叠在一起,一束单色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P 1上,其光矢量振动方向与P 1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固定为30°.当连续穿过P 1、P 2后的出射光强为最大出射光强的1 / 4时,P 1、P 2的偏振化方向夹角是多大?91、将两个偏振片叠放在一起,此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o60,一束光I 0IP P P强为I0的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偏振片上,该光束的光矢量振动方向与二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皆成30°角.(1) 求透过每个偏振片后的光束强度;(2) 若将原入射光束换为强度相同的自然光,求透过每个偏振片后的光束强度.92、将三个偏振片叠放在一起,第二个与第三个的偏振化方向分别与第一个的偏振化方向成45︒和90︒角.(1) 强度为I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到这一堆偏振片上,试求经每一偏振片后的光强和偏振状态.(2) 如果将第二个偏振片抽走,情况又如何?93、如图所示,媒质Ⅰ为空气(n1=1.00),Ⅱ为玻璃(n2角入射.若使Ⅰ、Ⅱ交界面上的反射光为线偏振光,(1) 入射角i是多大?(2) 图中玻璃上表面处折射角是多大?(3) 在图中玻璃板下表面处的反射光是否也是线偏振光?94、在水(折射率n1=1.33)和一种玻璃(折射率n2=1.56的交界面上,自然光从水中射向玻璃,求起偏角i0.若自然光从玻璃中射向水,再求此时的起偏角i'.95、一束自然光由空气入射到某种不透明介质的表面上.今测得此不透明介质的起偏角为56°,求这种介质的折射率.若把此种介质片放入水(折射率为1.33)中,使自然光束自水中入射到该介质片表面上,求此时的起偏角.96、一束自然光以起偏角i0=48.09°自某透明液体入射到玻璃表面上,若玻璃的折射率为1.56 ,求:(1) 该液体的折射率.(2) 折射角.97、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入射到水(折射率为1.33)表面上,若反射光是线偏振光, (1) 此入射光的入射角为多大?(2) 折射角为多大?98、一束自然光自水(折射率为1.33)中入射到玻璃表面上(如图).当入射角为49.5°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求玻璃的折射率.99、一束自然光自水中入射到空气界面上,若水的折射率为1.33,空气的折射率为1.00,求布儒斯特角.100、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入射到水面上,若水相对空气的折射率为1.33,求布儒斯特角.水玻璃大学物理------波动光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01-05 ACBCA 06-10 ABABB 11-15 BBDAB 16-20 BADBB 21-25 DCBCC 26-30 ABD D D 31-35 BD B DB 36-40 BABAC二、填空题41. e n n )(21- or e n n )(12-; 42. e 60.2; 43. 3.0e +λ/2 or 3.0e -λ/2; 44. πλ)14(+e nor πλ)14(-e n; 45. )(12r r n -; 46. λπen n )(212-;47. λθπ/sin 2d ; 48. (1) 使两缝间距变小,(2)使屏与两缝间距变大; 49. 75.0; 50. mm 45.0; 51. 变小, 变小; 52. dn D λ; 53. D dx 5; 54. ND; 55. m μ2.1; 56. 40.1; 57.249n λ; 58. 243n λ; 59. rad nl2λ; 60. 22n λ; 61. λ/2d ; 62. d n )1(2-; 63. N d /2; 64. mm 2.1,mm 6.3; 65. mm 21060.7-⨯; 66. 6,第一级明纹; 67. 4,第一, 暗; 68. 4; 69. 子波, 子波相干叠加; 70. 相干叠加; 71. m 610-; 72. 030±; 73.2; 74. π; 75. 030; 76. λ2; 77. l D /2λ; 78. nm 625; 79. 传播速度, 单轴; 80. 波动, 横波。
习题十三13-1 衍射的本质是什么?衍射和干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波的衍射现象是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障碍物边缘或孔隙时所发生的展衍现象• 其实质是 由被障碍物或孔隙的边缘限制的波阵面上各点发出的无数子波相互叠加而产生. 而干涉则是 由同频率、同方向及位相差恒定的两列波的叠加形成.13-2 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如果把单缝沿透镜光轴方向平移时,衍射图样是否会 跟着移动?若把单缝沿垂直于光轴方向平移时,衍射图样是否会跟着移动 ?答:把单缝沿透镜光轴方向平移时, 衍射图样不会跟着移动. 单缝沿垂直于光轴方向平移时, 衍射图样不会跟着移动.13-3 什么叫半波带?单缝衍射中怎样划分半波带 ?对应于单缝衍射第 3级明条纹和第4级暗条纹,单缝处波面各可分成几个半波带?λ答:半波带由单缝 A 、B 首尾两点向'方向发出的衍射线的光程差用2来划分•对应于第3级明纹和第4级暗纹,单缝处波面可分成 7个和8个半波带. a Sin =(2k • 1) “ =(2 3 ■ 1) “ =7∙.∙由 22 2a Sin -4 ' - 8—213-4 在单缝衍射中,为什么衍射角 ,愈大(级数愈大)的那些明条纹的亮度愈小 ? 答:因为衍射角「愈大则asin「值愈大,分成的半波带数愈多,每个半波带透过的光通量 就愈小,而明条纹的亮度是由一个半波带的光能量决定的,所以亮度减小.13-5 若把单缝衍射实验装置全部浸入水中时,衍射图样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此时用公mλasin =(2k 1) (k =1,2,)式 2来测定光的波长,问测出的波长是光在空气中的还是在水中的波长?k ■解:当全部装置浸入水中时,由于水中波长变短,对应asin 「= k ∙ = n ,而空气中为asi n「= k ∙,∙. Si n 「=n Sin ",即「=n :,水中同级衍射角变小,条纹变密.λ如用asin(2k ■ I)2 (k=1,2,…)来测光的波长,则应是光在水中的波长.(因asin‘ 只代表光在水中的波程差)•13-6 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中,改变下列条件,衍射条纹有何变化 ?(1)缝宽变窄;(2)入射光波长变长;(3)入射平行光由正入射变为斜入射. 解:(1)缝宽变窄,由asin ' =k'知,衍射角「变大,条纹变稀;(2) ,变大,保持a, k不变,则衍射角 「亦变大,条纹变稀; (3) 由正入射变为斜入射时, 因正入射时asin即=k ∙;斜入射时,a(Sin「-Sin^)^k-,保持a ,'不变,则应有 ^ k或k二::k •即原来的k 级条纹现为k级.13-7 单缝衍射暗条纹条件与双缝干涉明条纹的条件在形式上类似,两者是否矛盾 ?怎样说明?λ答:不矛盾•单缝衍射暗纹条件为.asin=k' =2k 2 ,是用半波带法分析(子波叠加问 题)•相邻两半波带上对应点向'方向发出的光波在屏上会聚点一一相消, 而半波带为偶数,故形成暗纹;而双缝干涉明纹条件为dsin a ,描述的是两路相干波叠加问题,其波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相干加强为明纹.13-8 光栅衍射与单缝衍射有何区别 ?为何光栅衍射的明条纹特别明亮而暗区很宽 ?答:光栅衍射是多光束干涉和单缝衍射的总效果. 其明条纹主要取决于多光束干涉.光强与缝数N 2成正比,所以明纹很亮;又因为在相邻明纹间有 (N -1)个暗纹,而一般很大,故 实际上在两相邻明纹间形成一片黑暗背景.13-9 试指出当衍射光栅的光栅常数为下述三种情况时,哪些级次的衍射明条纹缺级 ?(1) a+b=2a;(2)a+b=3a;(3)a+b=4a.解:由光栅明纹条件和单缝衍射暗纹条件同时满足时,出现缺级.即"(a +b)si n d =±k ?* (k =0,1,2,…) a sin W = ±k 九 (^ = 1,2∙…)a +b * k = k H可知,当 a 时明纹缺级.(1)a∙b =2a 时,k = 2,4,6,•…偶数级缺级;(2) a b =3a 时,k=3,6,9,•…级次缺级;⑶ a ∙b =4a , k=4,8,12,∙∙级次缺级.13-10 若以白光垂直入射光栅,不同波长的光将会有不同的衍射角.问 (1)零级明条纹能 否分开不同波长的光?(2)在可见光中哪种颜色的光衍射角最大 ?不同波长的光分开程度与什 么因素有关?解:(1)零级明纹不会分开不同波长的光. 因为各种波长的光在零级明纹处均各自相干加强. ⑵可见光中红光的衍射角最大,因为由(a' b) sin :护=k ‘,对同一 k 值,衍射角 -'.ο13-11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单缝, 若其第三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 6000 A的单色平行光的第二级明条纹位置重合,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的明纹公式为a sin = (2 k 1)2o当人=6000 A 时 k = 2,='X 时,k = 3 重合时'角相同,所以有5 ■ X6000 =4286 o7Ao13-12 单缝宽0.10mm,透镜焦距为50Cm 用^ =5000 A 的绿光垂直照射单缝•求:(1) 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中央明条纹的宽度和半角宽度各为多少 ?(2)若把此装置浸入水中(n=1.33),中央明条纹的半角宽度又为多少 ?AλL X = 2 f解:中央明纹的宽度为na-Sin —半角宽度为 na(1)空气中,n=1,所以A5000 汇 10 “J:x =2 0.5厂=5.0 100.10 汉 10ma sin 即=(22 1)-6000=(2 3 ■ 1)1015000 X 10 一 3V - Sin厂=5.0 10 一0.10x10 一rad(2)浸入水中,n=1.33 ,所以有105000 x10一3:^=2 0.50- 3.76 10 _1.33x0.10x10—mI5000 00」° 3V - Sin 3 : 3.7610 一 1.33 X 0.1 X10 一 rad13-13 用橙黄色的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宽为 a=0.60mm 的单缝,缝后凸透镜的焦距 f=40.0cm ,观察屏幕上形成的衍射条纹•若屏上离中央明条纹中心 1.40mm 处的P 点为一明条纹;求:(1)入射光的波长;(2)P 点处条纹的级数;(3)从P 点看,对该光波而言,狭缝处的波面可分成几个半波带?X 1.4 J3.5 10 tan f 4002 0.6 3.5 10 2k 1k = 4 得)-4 = 4700o若-3 = 6000 A ,则P 点是第3级明纹;o若-4 =4700 A ,贝U P 点是第4级明纹.a Sin = (2k 亠 1)-⑶由2可知,当k=3时,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2k 1当k=4时,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2kTo13-14用‘氛=5900A 的钠黄光垂直入射到每毫米有500条刻痕的光栅上,问最多能看到第几级明条纹? 1 a+b = J二o解:500 mm =2.010 mm = 2.010 A由(a ' b )sin ' = k '知,最多见到的条纹级数ka +b 2.0 汇104k max ==fc3.39∣Z-Qkmax^3所以有5900,即实际见到的最高级次为o 13-15 波长为5000A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每毫米有200条刻痕的光栅上,光栅后的透解:(1)由于P 点是明纹,故有a sin ' = (2k 1)—2 , k =1,2,3 - ■ 2a sin 2k 1X4.2 X10 °2k 1k =3,得 K =6000 mmoA=7个半波带;=9个半波带.<Pmax 对应的max镜焦距为60cm. 求:(1)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与第一级明条纹的间距;(2)当光线与光栅法线成30°斜入射时,中央明条纹的位移为多少?1a +b = ------ =5.0x10~6解: 200 mm 5.0 10 - m(1)由光栅衍射明纹公式X Sin Φ = tan W =— (a +b) sin 申=k k ,因k =1 ,又fX 1(a +b)所以有f这就是中央明条纹的位移值•o13-16 波长九=6000A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光栅上,第二、第三级明条纹分别出现在 Sin=0∙20与Sin =0∙30处,第四级缺级.求:(1)光栅常数;(2)光栅上狭缝的宽度;⑶ 在90°> ’ > -90 °范围内,实际呈现的全部级数.解:(1)由(a b) Sin= k,式对应于Sin :1=0∙2° 与Sin ;:2=0∙30 处满足:-Lo0.20 (a b) =2 6000 10 I. 100.30 (a b) =3 600010得 a ∙ b =6.0 10 * m(2)因第四级缺级,故此须同时满足(a ■ b) Sin = k ■a sin = k ,= 1.5 10 "βk解得取=1 ,得光栅狭缝的最小宽度为 1.5 10 m⑶由(a b) Sin = k ■k 土(a ■ b) Sin λπW =—当 2,对应 k = k m aXa +b .66.0 10 k10λ6000 10500010 210 恥 60 10 一X l5.0 10 -⑵对应中央明纹, 2= 6.0 10 一k = 0 =6 Cm正入射时, (a -b) Sin 斜入射时, (a -b)(sin=0二Sin所以 Sin=0日)=0 即Sin 申±sin 日=0Sinl : tanXCP二 30=1 60 10 2 2=3010m = 30Cm因_4 , _ 8缺级,所以在-9°:::「::: 9°范围内实际呈现的全部级数为k = 0, 一1, _2, _3, _5, _6, 一7, _9 共 15 条明条纹(k= 1° 在 k= 9° 处看不到).o13-17 一双缝,两缝间距为 0.1mm ,每缝宽为0.02mm ,用波长为4800A 的平行单色光垂 直入射双缝,双缝后放一焦距为 50cm 的透镜.试求:(1)透镜焦平面上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 的宽度;(2)单缝衍射的中央明条纹包迹内有多少条双缝衍射明条纹 ? 解:(1)中央明纹宽度为 (2)由缺级条件a sin = k '■(a - b) sin = k ■0.1k " = 5k ' 0.02 k =1,2,即k=5,10,15,…缺级V -1.221 .22 5000= 30.5 10 D0.2d4f tan v : f v - 50030 .5 10 一 =1.5.∙.爱里斑半径2mm13-19已知天空中两颗星相对于一望远镜的角距离为 4.84 × 10-6rad ,它们都发出波长为o5500A 的光,试问望远镜的口径至少要多大,才能分辨出这两颗星 ?解:由最小分辨角公式J -1.22 —D5λ5.5j<10D =1.22 — =1 .22- = 13.864.84 10 Cmo13-20已知入射的X 射线束含有从0.95〜1.30A 范围内的各种波长,晶体的晶格常数为 o2.75 A ,当X 射线以45°角入射到晶体时,问对哪些波长的 X 射线能产生强反射? 解:由布喇格公式2d Sin=k'_ 2d Sin 申λ = --------得k时满足干涉相长Qo当 k =1 时,& = m 、s in 45=3.89 A2 2.75 sin 45Λ --1.91 ok =2 时,2AI 。
第十三章 光的干涉13–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n 2的透明薄膜遮盖,二者的厚度均为e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位相差 。
解:加入透明薄膜后,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为n 1e –n 2e ,则位相差为e n n e n e n )(2)(22121-=-=∆λλλλφ13–2 如图13-1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两个劈尖上,两劈尖角分别为21θθ和,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2,若二者分别形成的干涉条纹的明条纹间距相等,则21,θθ,n 1和n 2之间的关系是 。
解:劈尖薄膜干涉明条纹间距为θλθλn n L 2sin 2≈=( 很小)两劈尖干涉明条纹间距相等221122θλθλn n =,所以 2211θθn n =或1221n n =θθ13–3 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欲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
解:因为干涉条纹的间距与两缝间距成反比,与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故填“使两缝间距变小;使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变大。
”13–4 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13-2示的劈尖膜(n 1>n 2>n 3),观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尖顶开始算起,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e = 。
解:劈尖干涉(n 1>n 2>n 3)从n 1射向n 2时无半波损失,产生明条纹的条件为 2n 2e = k ,k = 0,1,2,3…在e = 0时,两相干光相差为0,形成明纹。
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为k = 1,即2n 2e =,则22n e λ=。
13–5 若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0.620mm 的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2300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为 。
解:设迈克耳孙干涉仪空气膜厚度变化为e ,对应于可动反射镜的移动,干涉条纹每移动一条,厚度变化2λ,现移动2300条,厚度变化mm 620.022300=⨯=λ∆e ,则 = 。
第十四章波动光学一、基本要求1. 掌握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和相位差的关系。
2. 理解获得相干光的方法,能分析确定杨氏双缝干涉条纹及薄膜等厚干涉条纹的位置,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3. 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掌握用半波带法分析单缝夫琅和费衍射条纹的产生及其明暗纹位置的计算,会分析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
4. 掌握光栅衍射公式。
会确定光栅衍射谱线的位置。
会分析光栅常数及波长对光栅衍射谱线分布的影响。
5. 了解自然光和线偏振光。
理解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斯定律。
理解线偏振光的获得方法和检验方法。
6. 了解双折射现象。
二、基本内容1. 相干光及其获得方法只有两列光波的振动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振动相位差恒定时才会发生干涉加强或减弱的现象,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两束光称为相干光。
相应的光源称为相干光源。
获得相干光的基本方法有两种:(1)分波振面法(如杨氏双缝干涉、洛埃镜、菲涅耳双面镜和菲涅耳双棱镜等);(2)分振幅法(如薄膜干涉、劈尖干涉、牛顿环干涉和迈克耳逊干涉仪等)。
2. 光程和光程差(1)光程把光在折射率为n的媒质中通过的几何路程r折合成光在真空x中传播的几何路程x,称x为光程。
nr(2)光程差在处处采用了光程概念以后就可以把由相位差决定的干涉加强,减弱等情况用光程差来表示,为计算带来方便。
即当两光源的振动相位相同时,两列光波在相遇点引起的振动的位相差πλδϕ2⨯=∆ (其中λ为真空中波长,δ为两列光波光程差) 3. 半波损失光由光疏媒质(即折射率相对小的媒质)射到光密媒质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的相位较之入射光的相位发生了π的突变,这一变化导致了反射光的光程在反射过程中附加了半个波长,通常称为“半波损失”。
4. 杨氏双缝干涉经杨氏双缝的两束相干光在某点产生干涉时有两种极端情况:(1)位相差为0或2π的整数倍,合成振动最强;(2)位相差π的奇数倍,合成振动最弱或为0。
其对应的光程差()⎪⎩⎪⎨⎧-±±=212λλδk k ()()最弱最强 ,2,1,2,1,0==k k 杨氏的双缝干涉明、暗条纹中心位置:dD k x λ±= ),2,1,0( =k 亮条纹 d D k x 2)12(λ-±= ),2,1( =k 暗条纹 相邻明纹或相邻暗纹间距:λd D x =∆ (D 是双缝到屏的距离,d 为双缝间距) 5. 薄膜干涉以21n n <为例,此时反射光要计“半波损失”, 透射光不计“半波损失”。
实用标准文案一、选择题:(每题3 分)1、在真空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 A 沿某路径传播到B,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 3,则此路径 AB 的光程为(A) 1.5.(B) 1.5n.(C) 1.5 n.(D) 3.[]2、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A)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B)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C)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D)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3、如图, S1、S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 r 12111和 r.路径 S 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折射率为 n的介质板,路径S2P 垂直穿过厚度为 t2,折射率为n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A)(r2n2t 2 ) (r1 n1t1 )S1S2[]t1r1t2Pn1r2n2(B)[ r2( n21)t2 ][ r1 (n1 1)t2 ](C)(r2n2t 2 )(r1n1 t1 )(D)n2 t2n1t1[]4、真空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媒质中,从 A 点沿某一路径传播到 B 点,路径的长度为l. A、 B 两点光振动相位差记为,则(A) l = 3 / 2,=3.(B) l= 3 / (2n),=3n.(C) l = 3 / (2 n),=3.(D) l= 3n / 2,=3n.5、如图所示,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折射率为n2的薄膜上,经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厚度为 e,而且 n1> n2> n3,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A) 4n e /.(B) 2n e /.22(C) (4n2 e /.(D) (2n2 e /.[]6、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厚度为 e 的透明介质薄膜2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1和 n3,已知 n1<n2< n3.若用波长为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①与②的光程差是(A) 2 n2 e.(B) 2 n2 e-/ 2 .(C) 2 n2 e-.(D) 2 n2 e-/ (2n2).7、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厚度为 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2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1和 n3,已知 n1< n2>n .若用波长为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3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用①与②示意 )的光程差是(A) 2 n e.(B) 2 n e- / 2.22[]n1n2e n3① ②n1n2en3[]① ②n1n2e实用标准文案[]8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为d,双缝与屏幕的距离为 D (D>>d ) ,单色光波长为,屏幕上相邻明条纹之间的距离为(A) D/d .(B)d/D .(C) D/(2 d).(D) d/(2D ).[]9、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A)使屏靠近双缝.(B)使两缝的间距变小.(C)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1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为600 nm ( 1 nm= 10-9 m) ,双缝间距为 2 mm ,双缝与屏的间距为300 cm .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明条纹间距为(A) 0.45 mm .(B) 0.9 mm .(C) 1.2 mm(D) 3.1 mm .[]1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12距离相等,若单色光源 S 到两缝 S、S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 S 向下移动到示意S1图中的S 位置,则S O(A)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S S2(B)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D)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1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设缝是水平的.若双缝所在的平板稍微向上平移,其它条件不变,则屏上的干涉条纹(A)向下平移,且间距不变.(B) 向上平移,且间距不变.(C) 不移动,但间距改变.(D)向上平移,且间距改变.[]1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离为d,双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 D (D >> d).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屏幕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是(A) 2 D / d.(B) d / D.(C) dD /.(D) D /d.[]14 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 的水中,两缝间距离为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D (D >> d) ,所用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的明纹之间的距离是(A) D / (nd)(B) n D /d.(C) d / (nD ).(D) D / (2 nd).[]15、一束波长为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A).(B)/ (4 n).(C).(D) / (2n) .[]实用标准文案们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垂直入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的平行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则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中暗环半径r k的表达式为(A) r k =k R .(B) r k =k R / n .(C) r k =kn R .(D) r k =k / nR .[]17、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厚度为 d 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A) 2 ( n- 1 ) d.(B) 2 nd.(C) 2 ( n- 1 ) d+ / 2 .(D) nd.(E) ( n- 1 ) d.[]18、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放入一片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则薄膜的厚度是(A) / 2.(B)/ (2 n).(C) / n.(D).[]2 n119、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a= 4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单缝处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A) 2个.(B) 4个.(C) 6 个.(D) 8个.20、一束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单缝 AB 上,装置如图.在屏幕 D 上形成衍射图样,如果 P 是中央亮纹一侧第一个暗纹所在的位置,则[]L DAPBC 的长度为(A).(B).(C) 3 / 2 .(D) 2.[]BCf屏21、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则 S 的前方某点P 的光强度决定于波阵面S 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 点的(A)振动振幅之和.(B)光强之和.(C) 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D)振动的相干叠加.[]22、波长为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一狭缝上,若第一级暗纹的位置对应的衍射角为 =± / 6,则缝宽的大小为(A).(B).(C) 2 .(D) 3.[]23、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对于给定的入射单色光,当缝宽度变小时,除中央亮纹的中心位置不变外,各级衍射条纹(A)对应的衍射角变小.(B)对应的衍射角变大.(C)对应的衍射角也不变.(D)光强也不变.[]24、如果单缝夫琅禾费衍射的第一级暗纹发生在衍射角为30°的方位上.所用单色光波长为=500 nm ,则单缝宽度为(A) 2.5 × 10-m.(B) 1.0 × 10m.实用标准文案25、一单色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在宽度为 1.0 mm 的单缝上, 在缝后放一焦距为 2.0 m 的会聚透镜. 已知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的中央明条纹宽度为 2.0 mm ,则入射光波长约 为 (1nm=10 - 9m)(A) 100 nm (B) 400 nm(C) 500 nm(D) 600 nm[ ]26、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增大缝宽,其他条件不变,则中央明条纹(A) 宽度变小. (B) 宽度变大.(C) 宽度不变,且中心强度也不变. (D) 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增大.[ ]27、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减小缝宽,其他条件不变,则中央明条纹(A) 宽度变小; (B) 宽度变大;(C) 宽度不变,且中心强度也不变;(D) 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变小.[ ]28、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 30°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面可分成 3 个半波带,则缝宽度 a 等于(A) .(B) 1.5 .(C) 2 .(D) 3 .[ ]29、在如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装置中,设LC中央明纹的衍射角范围很小.若使单缝宽度a 变为原来的 3,同时使入射的单色光的波长变为原来的 3 /a24,则屏幕 C 上单缝衍射条纹中央明纹的宽度x 将变为原来的f(A) 3 / 4 倍.(B) 2 / 3 倍. y(C) 9 / 8 倍. (D) 1 / 2 倍.Ox(E) 2 倍.[]30、测量单色光的波长时,下列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为准确? (A) 双缝干涉.(B) 牛顿环 .(C) 单缝衍射.(D) 光栅衍射.[]31、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光栅上,当光栅常数(a + b)为下列哪种情况时(a 代表每条缝的宽度 ), k=3、 6、 9 等级次的主极大均不出现?(A) a + b=2 a .(C) a + b=4 a .(B) a +b=3 a . (A) a + b=6 a .[]32、一束白光垂直照射在一光栅上,在形成的同一级光栅光谱中,偏离中央明纹最远的是(A) 紫光.(B) 绿光.(C) 黄光.(D) 红光.[]实用标准文案使屏幕上出现更高级次的主极大,应该(A)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小的光栅.(B)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大的光栅.(C)将光栅向靠近屏幕的方向移动.(D) 将光栅向远离屏幕的方向移动.[]34、若用衍射光栅准确测定一单色可见光的波长,在下列各种光栅常数的光栅中选用哪一种最好?(A) 5.0 × 10- 1 mm.(B) 1.0 × 10- 1 mm.(C) 1.0 × 10- 2 mm.(D) 1.0 × 10-3mm .[]35、在光栅光谱中,假如所有偶数级次的主极大都恰好在单缝衍射的暗纹方向上,因而实际上不出现,那么此光栅每个透光缝宽度 a 和相邻两缝间不透光部分宽度 b 的关系为1(B) a=b .(A) a= b.2(C) a= 2b.(D) a= 3 b.[]3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放一个偏振片,则(A)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加强.(B)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减弱.(C)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且明纹的亮度减弱.(D) 无干涉条纹.[]37、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60°,光强为 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A) I 0 / 8.(B) I 0/ 4.(C) 3 I0 / 8.(D) 3I 0 / 4 .[]38、一束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且此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45°角,则穿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I为(A) I0/ 4 2.(B)I0 / 4.(C) I 0 / 2.(D) 2 I0/ 2.[]39、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60°,光强为 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A) I 0 / 8.(B) I 0 / 4.(C) 3 I 0 / 8.(D) 3 I 0/ 4.[]40、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反射光是(A)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B) 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C) 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D) 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二、填空题:(每题 4 分)实用标准文案41、若一双缝装置的两个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 n2的两块厚度均为 e 的透明介质所遮盖,此时由双缝分别到屏上原中央极大所在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所示的透明薄膜.膜厚度为 e,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n1= 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2= 1.30en3= 1.5043、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置于空气中的厚度为 e 折射率为 1.5的透明薄膜,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如图所示的透明薄膜上,膜厚为 e,折射率为 n,透明薄膜放在折射率为n1的媒质中, n1< n,则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反射光在相遇处的相位差= __________________ .45、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双缝上.观察屏上 P 点到两缝的距离分别为 r1和 r 2.设双缝和屏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 的媒质,则 P 点处二相干光线的光程差为________________ .n1ne n1S1r1pdr 2S24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12的透明nn和 n薄膜遮盖,二者的厚度均为e.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如图所示,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斜入射到S1距离为 d 的双缝上,入射角为.在图中的屏中央 O 处( S1O S2 O ),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为dO ________________ .S248、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欲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 、一双缝干涉装置,在空气中观察时干涉条纹间距为 1.0 mm .若整个装置放在水中,干涉条纹的间距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mm. ( 设水的折射率为4/3 )实用标准文案屏的距离 D =1.2 m,若测得屏上相邻明条纹间距为x= 1.5 mm ,则双缝的间距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增大,则屏幕上干涉条纹间距___________ ;若使单色光波长减小,则干涉条纹间距_________________ .52、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 的媒质中,双缝到观察屏的距离为D,两缝之间的距离为 d (d<<D ),入射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明纹的间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为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 D (D >>d),测得中央零级明纹与第五级明之间的距离为x,则入射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_______ .54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两缝的间距为所用光波波长的N 倍,观察屏到双缝的距离为 D ,则屏上相邻明纹的间距为 _______________.55、用= 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牛顿环装置时,从中央向外数第4个(不计中央暗斑 )暗环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1 nm=10 -9 m)56、在空气中有一劈形透明膜,其劈尖角= 1.0×10- 4nm 的单色rad,在波长= 700光垂直照射下,测得两相邻干涉明条纹间距l = 0.25cm,由此可知此透明材料的折射率n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nm=10 -9 m)57、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折射率为n2的劈形膜 (如图 )图中各部分折射率的关系是n1< n2< n3.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n1n2从劈形膜顶开始向右数第 5 条暗条纹中心所对n3应的厚度 e= ____________________ .58、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所示的、折射率为n的n12劈形膜 (n1> n2, n3> n2 ),观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形膜顶n2n3开始,第 2 条明条纹对应的膜厚度e= ___________________ .59、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折射率为n 的劈形膜形成等厚干涉条纹,若测得相邻明条纹的间距为l,则劈尖角= _______________ .60、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示的劈形膜(n > n > n),观n1123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形膜尖顶开始算起,第 2 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n2厚度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361 、已知在迈克耳孙干涉仪中使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在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距离 d 的过程中,干涉条纹将移动________________ 条.实用标准文案62、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插入一块折射率为n,厚度为 d 的透明薄片.插入这块薄片使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_______________ .63 、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了距离 d 的过程中,若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 N 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______________ .64、波长为 600 nm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缝宽为a= 0.60 mm 的单缝上,缝后有一焦距 f = 60 cm的透镜,在透镜焦平面上观察衍射图样.则:中央明纹的宽度为 __________ ,两个第三级暗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 (1 nm= 10﹣9m)65、 He -Ne 激光器发出=632.8 nm (1nm=10 -9m)的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到一单缝上,在距单缝 3 m 远的屏上观察夫琅禾费衍射图样,测得两个第二级暗纹间的距离是 10 cm,则单缝的宽度 a=________ .66、在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屏上第三级暗纹对应于单缝处波面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 个半波带,若将缝宽缩小一半,原来第三级暗纹处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纹.67、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单缝上,观察夫琅禾费衍射.若屏上P 点处为第二级暗纹,则单缝处波面相应地可划分为___________ 个半波带.若将单缝宽度缩小一半, P 点处将是 ______________ 级 __________________ 纹.68、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缝宽a=4 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30 °,单缝处的波面可划分为 ______________ 个半波带.69、惠更斯引入__________________ 的概念提出了惠更斯原理,菲涅耳再用______________ 的思想补充了惠更斯原理,发展成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70、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基本内容是:波阵面上各面积元所发出的子波在观察点P 的 _________________ ,决定了 P 点的合振动及光强.71、如果单缝夫琅禾费衍射的第一级暗纹发生在衍射角为30°的方位上,所用单色光波长500 nm (1 nm = 10 9 m),则单缝宽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m .72、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如果缝宽等于单色入射光波长的 2 倍,则中央明条纹边缘对应的衍射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a=2 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 30方向,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________ 个.实用标准文案74、如图所示在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中波1.5长为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若对应于 A会聚在 P 点的衍射光线在缝宽 a 处的波阵面恰1C 好分成 3 个半波带,图中 AC CD DB ,a2D 则光线 1 和 2 在 P 点的B3 4P相位差为 ______________ .75、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 波长为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 a=5 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 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面恰好可分成 5 个半波带,则衍射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6、在如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装置示意图LC中,用波长为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若P 点是衍射条纹中的中央明纹旁第二个暗条纹的中心,则 A由单缝边缘的 A 、 B 两点分别到Pa达 P 点的衍射光线光程差是__________ .Bf77、测量未知单缝宽度 a 的一种方法是:用已知波长 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在距单缝的距离为D 处测出衍射花样的中央亮纹宽度为 l ( 实验上应保证 D ≈ 103a ,或 D 为几米 ),则由单缝衍射的原理可标出 a 与 ,D ,l 的关系为a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某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个每毫米有 800 条刻线的光栅上,如果第一级谱线的 衍射角为 30°,则入射光的波长应为 _________________ .79、在光学各向异性晶体内部有一确定的方向,沿这一方向寻常光和非常光的____________ 相等,这一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只具有一个光轴方向的晶体称 为 ______________ 晶体.80、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反映了光的________性质.光的偏振现像说明光波是__________ 波.三、计算题: (每题 10 分)8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单色光的波长为600 nm ,双缝间距为 1.2 mm 双缝与屏相距 500 mm ,求相邻干涉明条纹的间距.8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与屏间的距离 D = 1.2 m ,双缝间距 d = 0.45 mm ,若测得屏上干涉条纹相邻明条纹间距为 1.5 mm ,求光源发出的单色光的波长 .83、用波长为 500 nm (1 nm=10 - 9 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由两块光学平玻璃构成的空气劈形膜上.在观察反射光的干涉现象中,距劈形膜棱边 l = 1.56 cm 的 A 处是从棱边算起的第四条暗条纹中心.(1) 求此空气劈形膜的劈尖角 ;(2) 改用 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此劈尖上仍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A 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实用标准文案84、图示一牛顿环装置,设平凸透镜中心恰好和平玻璃接触,透镜凸表面的曲率半径是R= 400 cm.用某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观察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测得第 5 个明环的半径是 0.30 cm .A(1)求入射光的波长.O(2)设图中 OA= 1.00 cm ,求在半径为 OA 的范围内可观察到的明环数目.85、用白光垂直照射置于空气中的厚度为0.50 m 的玻璃片.玻璃片的折射率为 1.50.在可见光范围内(400 nm ~ 760 nm) 哪些波长的反射光有最大限度的增强?(1 nm=10 -9 m)86、两块长度 10cm 的平玻璃片,一端互相接触,另一端用厚度为0.004 mm 的纸片隔开,形成空气劈形膜.以波长为500 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观察反射光的等厚干涉条纹,在全部10 cm 的长度内呈现多少条明纹?(1 nm=10 -9 m)87、一平面衍射光栅宽 2 cm,共有 8000条缝,用钠黄光 (589.3 nm) 垂直入射,试求出可能出现的各个主极大对应的衍射角.(1nm=10 -9m)88、如图,P1、P2为偏振化方向相互平行的两个偏振片.光I强为 I 0的平行自然光垂直入射在P1上.I2P 1 P3 P 2(1) 求通过 P 后的光强 I .(2) 如果在 P1、P2之间插入第三个偏振片P3,(如图中虚线所示)并测得最后光强I= I 03的偏振化方向与1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设为锐角 )./ 32 ,求: P P89、三个偏振片123顺序叠在一起,13的偏振化方向保持相互垂直,P1P、 P 、 P P 、 P与 P2的偏振化方向的夹角为,P2可以入射光线为轴转动.今以强度为I0的单色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不考虑偏振片对可透射分量的反射和吸收.(1)求穿过三个偏振片后的透射光强度I与角的函数关系式;(2)试定性画出在P2转动一周的过程中透射光强I 随角变化的函数曲线.90、两个偏振片P1、 P2叠在一起,一束单色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P1上,其光矢量振动方向与 P1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固定为30°.当连续穿过 P1、 P2后的出射光强为最大出射光强的 1 / 4 时, P1、P2的偏振化方向夹角是多大?91、将两个偏振片叠放在一起,此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 o,一束光强为 I 0的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偏振片上,该光束的光矢量振动方向与二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皆成 30°角.(1)求透过每个偏振片后的光束强度;(2)若将原入射光束换为强度相同的自然光,求透过每个偏振片后的光束强度.92、将三个偏振片叠放在一起,第二个与第三个的偏振化方向分别与第一个的偏振化方向成 45 和 90 角.(1)强度为 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到这一堆偏振片上,试求经每一偏振片后的光强和偏振状态.(2)如果将第二个偏振片抽走,情况又如何?实用标准文案93、如图所示,媒质Ⅰ为空气(n1= 1.00) ,Ⅱ为玻璃 (n2= 1.60),两个交界面相互平行.一束自然光由媒质Ⅰ中以ii角入射.若使Ⅰ、Ⅱ交界面上的反射光为线偏振光,Ⅰ(1)入射角 i 是多大?r(2)图中玻璃上表面处折射角是多大?Ⅱ(3)在图中玻璃板下表面处的反射光是否也是线偏振I光?94、在水 (折射率 n1= 1.33) 和一种玻璃 ( 折射率 n2= 1.56 的交界面上,自然光从水中射向玻璃,求起偏角 i 0.若自然光从玻璃中射向水,再求此时的起偏角i0.95、一束自然光由空气入射到某种不透明介质的表面上.今测得此不透明介质的起偏角为 56°,求这种介质的折射率.若把此种介质片放入水 (折射率为 1.33)中,使自然光束自水中入射到该介质片表面上,求此时的起偏角.96、一束自然光以起偏角 i0= 48.09°自某透明液体入射到玻璃表面上,若玻璃的折射率为 1.56 ,求:(1)该液体的折射率.(2)折射角.97、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入射到水(折射率为 1.33)表面上,若反射光是线偏振光,(1)此入射光的入射角为多大?(2)折射角为多大?98、一束自然光自水(折射率为 1.33) 中入射到玻璃表面上(如图 ).水当入射角为 49.5°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求玻璃的折射率.玻璃99、一束自然光自水中入射到空气界面上,若水的折射率为1.33,空气的折射率为 1.00,求布儒斯特角.100、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入射到水面上,若水相对空气的折射率为 1.33 ,求布儒斯特角.实用标准文案大学物理------波动光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01-05 ACBCA06-10 ABABB11-15 BBDAB16-20 BADBB 21-25 DCBCC26-30 ABD DD31-35 BDBDB36-40 BABAC二、填空题41.( n1n2 )e or(n2n1 )e ;42. 2.60e ;43. 3.0e+λ/2or 3.0e-λ/2;44.( 4ne1)or(4ne1); 45. n( r2r1 ) ;46. 2 (n2n1 )e;47. 2 d sin/;48. (1)使两缝间距变小,(2)使屏与两缝间距变大;49.0.75 ; 50.0.45mm;51.变小,变小; 52.D; 53.dx; 54. D ;dn5D N55. 1.2 m ;56. 1.40 ;57.9; 58.3;59.rad ;60.;4n24n22nl2n2 61.2d /; 62. 2(n1)d ;63.2d / N ; 64. 1.2mm , 3.6mm;65.7.6010 2 mm ;66.6,第一级明纹;67.4,第一,暗;68. 4 ;69.子波,子波相干叠加;70.相干叠加;71.106 m ;72.30 0;73.2 ;74.;75.300;76. 2 ; 77. 2 D / l ;78.625nm;79.传播速度,单轴; 80. 波动,横波。
波动光学一章习题解答习题15—1 用白光光源进行双缝实验,若用一个纯红色的滤光片遮盖一条缝,用另一纯蓝色的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则:[ ] (A) 干涉条纹的宽度将发生改变。
(B) 产生红光和蓝光的两套彩色条纹。
(C) 干涉条纹的亮度将发生改变。
(D) 不产生干涉条纹。
解:因为这时两缝发出的光频率不同,已不满足相干条件,所以将不产生干涉条纹,应选择答案(D)。
习题15—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E 上的P 点处是明条纹。
若将S 2盖住,并在S 1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一反射镜M ,如图所示,则此时:[ ](A) P 点处仍为明条纹。
(B) P 点处为暗条纹。
(C) 不能确定P 点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D) 无干涉条纹。
解:原来正常情况下P 点处是明纹,当把S 2盖住并在S 1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一反射镜后,就成为“洛埃镜”了,由于存在半波损失,这时干涉明暗条件与原来情况刚好相反,因此,原来情况下是明纹的P 点处现在刚好变成暗纹。
所以,应当选择(B)。
习题15─3 如图所示,假设有两个相同的相干光源S 1和S 2,发出波长为λ的光,A 是它们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
若在S 1与A 之间插入厚度为e 、折射率为n 的薄玻璃片,则两光源发出的光在A 点的位相差=∆ϕ ;若已知A 5000=λ,n =1.5,A 点恰为第四级明条纹中心,则e = 。
解:(1) []λπλπδλπϕe n r ne e r )1(222-=-+-=⋅=∆ (2) 由题设条件 λδk e n ±=-=)1( k =0,1,2,3,… 令k =4可得A 40000)15.1(50004)1(4=-⨯=-=n e λ习题15―2图S 习题15―3图习题15—4 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S 1=SS 2。
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双缝S 1和S 2,通过空气后在屏幕E 上形成干涉条纹。
已知P 点处为第三级明条纹,则S 1和S 2到P 点的光程差为 ;若将整个装置放于种透明液体中,P 点处为第四级明纹,则该液体的折射率n = 。
习题1313.1选择题(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A) 使屏靠近双缝.(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答案:C](2)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 ] (A) 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 (B) 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C) 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D) 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答案:A](3)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 (A) λ / 4 . (B) λ / (4n ).(C) λ / 2 . (D) λ / (2n ). [答案:B](4)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 ](A) 2 ( n -1 ) d . (B) 2nd . (C) 2 ( n -1 ) d +λ / 2. (D) nd .(E) ( n -1 ) d . [答案:A](5)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λ,则薄膜的厚度是 [ ](A) λ / 2 . (B) λ / (2n ). (C) λ / n . (D) λ / [2(n-1)]. [答案:D]13.2 填空题 (1)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斜入射到距离为d 的双缝上,入射角为θ.在图中的屏中央O 处(O S O S 21=),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2sin /d πθλ](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单色光波长为λ=562.5 nm (1nm =10-9 m),双缝与观察屏的距离D =1.2 m ,若测得屏上相邻明条纹间距为∆x =1.5 mm ,则双缝的间距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0.45mm](3)波长λ=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第二个明环与第五个明环所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之差为____________nm .(1 nm=10-9 m)[答案:900nm ](4)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整个装置的结构不变,全部由空气中浸入水中,则干涉条纹的间距将变 。
第十四章动摇之阳早格格创做14-1 一横波再沿绳子传播时得动摇圆程为[]x m t s m y )()5.2(cos )20.0(11---=ππ.(1)供波得振幅、波速、频次及波少;(2)供绳上量面振荡时得最大速度;(3)分别绘出t=1s 战t=2s 时得波形,并指出波峰战波谷.绘出x=处量面得振荡直线并计划其与波形图得分歧.14-1 ()[]x m t s m y )(5.2cos )20.0(11---=ππ 分解(1)已知动摇圆程(又称波函数)供动摇的特性量(波速u 、频次ν、振幅A 及彼少 等),常常采与比较法.将已知的动摇圆程按动摇圆程的普遍形式⎥⎦⎤⎢⎣⎡+⎪⎭⎫ ⎝⎛=0cos ϕωu x t A y 书籍写,而后通过比较决定各特性量(式中前“-”、“+”的采用分别对付应波沿x 轴正背战背背传播).比较法思路浑晰、供解烦琐,是一种常常使用的解题要领.(2)计划动摇问题,要明白振荡物理量与动摇物理量之间的内正在通联与辨别.比圆区别量面的振荡速度与波速的分歧,振荡速度是量面的疏通速度,即dt dy v =;而波速是波线上量面疏通状态的传播速度(也称相位的传播速度、波形的传播速度或者能量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介量的本量决断.介量稳定,彼速脆持恒定.(3)将分歧时刻的t 值代人已知动摇圆程,即不妨得到分歧时刻的波形圆程)(x y y =,进而做出波形图.而将决定的x 值代进动摇圆程,即不妨得到该位子处量面的疏通圆程)(t y y =,进而做出振荡图.解(1)将已知动摇圆程表示为 与普遍表白式()[]0cos ϕω+-=u x t A y 比较,可得 则 m v u Hz v 0.2,25.12====λπω(2)绳上量面的振荡速度则1max 57.1-⋅=s m v(3) t=1s 战 t =2s 时的波形圆程分别为波形图如图14-1(a )所示.x =处量面的疏通圆程为振荡图线如图14-1(b )所示.波形图与振荡图虽正在图形上相似,但是却有着真量的辨别前者表示某决定时刻波线上所有量面的位移情况,而后者则表示某决定位子的时间变更的情况.14-2 波源做简谐疏通,其疏通圆程为t s m y )240cos()100.4(13--⨯=π,它所产死得波形以30m/s 的速度沿背去线传播.(1)供波的周期及波少;(2)写出波的圆程.14-2 t s m y )240cos()100.4(13--⨯=π分解 已知彼源疏通圆程供动摇物理量及动摇圆程,可先将疏通圆程与其普遍形式()0cos ϕω+=t A y 举止比较,供出振幅天角频次ω及初相0ϕ,而那三个物理量与动摇圆程的普遍形式()[]0cos ϕω+-=u x t A y 中相映的三个物理量是相共的.再利用题中已知的波速U 及公式T /22ππνω==战uT =λ即可供解.解(1)由已知的疏通圆程可知,量面振荡的角频次1240-=s πω.根据分解中所述,波的周期便是振荡的周期,故有 波少为(2)将已知的波源疏通圆程与简谐疏通圆程的普遍形式比较后可得故以波源为本面,沿X 轴正背传播的波的动摇圆程为 14-3 以知以动摇圆程为])2()10sin[()05.0(11x m t s m y ---=π.(1)供波少、频次、波速战周期;(2)道明x=0时圆程的意思,并做图表示.14-3])2()10sin[()05.0(11x m t s m y ---=π分解采与比较法.将题给的动摇圆程改写成动摇圆程的余弦函数形式,比较可得角频次.、波速U ,进而供出波少、频次等.当x 决定时动摇圆程即为量面的疏通圆程)(t y y =. 解(1)将题给的动摇圆程改写为与()[]0cos ϕω+-=u x t A y 比较后可得波速 角频次110-=s πω,故有 (2)由分解知x=0时,圆程表示位于坐标本面的量面的疏通圆程(图13—4).14-4 波源做简谐振荡,周期为0.02s ,若该振荡以100m/s 的速度传播,设t=0时,波源处的量面经仄稳位子背正目标疏通,供:(1)距离波源战二处量面的疏通圆程战初相;(2)距离波源战二处量面的相位好.14-4分解(1)根据题意先设法写出动摇圆程,而后代人决定面处的坐标,即得到量面的疏通圆程.并可供得振荡的初相.(2)波的传播也不妨瞅成是相位的传播.由波少A 的物理含意,可知波线上任二面间的相位好为λπϕ/2x ∆=∆.解(1)由题给条件 T =0.02 s ,u =100 m ·s -l ,可得 当t =0时,波源量面经仄稳位子背正目标疏通,果而由转动矢量法可得该量面的初相为)或2/3(2/0ππϕ-=.若以波源为坐标本面,则动摇圆程为距波源为 x 1=15.0m 战 x 2它们的初相分别为πϕπϕ5.55.152010-=-=和(若波源初相与2/30πϕ=,则初相πλπϕϕϕ=-=-=∆/)(21221x x ,.)(2)距波源 16.0 m 战 17.0 m 二面间的相位好×10-2s ,以它经仄稳位子背正目标疏通时为时间起面,若此振荡以u=400m/s 的速度沿直线传播.供:(1)距离波源处量面P 的疏通圆程战初相;(2)距离波源战处二面的相位好.14-5解分解共上题.正在确知角频次1200/2-==s T ππω、波速1400-⋅=s m u 战初相)或2/(2/30ππϕ-=的条件下,动摇圆程 位于 x P =8.0 m 处,量面 P 的疏通圆程为该量面振荡的初相2/50πϕ-=P .而距波源9.0 m 战 10.0 m 二面的相位好为如果波源初相与2/0πϕ-=,则动摇圆程为量面P 振荡的初相也形成2/90πϕ-=P ,但是波线上任二面间的相位好本去不改变. 14-6 有一仄里简谐波正在介量中传播,波速u=100m/s ,波线上左侧距波源O (坐标本面)为处的一面P 的疏通圆程为]2/)2cos[()30.0(1ππ+=-t s m y p .供(1)波背x 轴正目标传播时的动摇圆程;(2)波背x 轴背目标传播时的动摇圆程. 14-6]2/)2cos[()30.0(1ππ+=-t s m y p分解正在已知波线上某面疏通圆程的条件下,修坐动摇圆程常常采与底下二种要领:(1)先写出以波源O 为本面的动摇圆程的普遍形式,而后利用已知面P 的疏通圆程去决定该动摇圆程中各量,进而修坐所供动摇圆程.(2)修坐以面P 为本面的动摇圆程,由它去决定波源面O 的疏通圆程,进而可得出以波源面O 为本面的动摇圆程.解1(1)设以波源为本面O ,沿X 轴正背传播的动摇圆程为将 u =100 m ·s -‘代人,且与x 二75 m 得面 P 的疏通圆程为与题意中面 P 的疏通圆程比较可得 A =0.30m 、12-=s πω、πϕ20=.则所供动摇圆程为(2)当沿X 轴背背传播时,动摇圆程为将 x =75 m 、1100-=ms u 代人后,与题给面 P 的疏通圆程比较得A = 0.30m 、12-=s πω、πϕ-=0,则所供动摇圆程为解2(1)如图14一6(a )所示,与面P 为坐标本面O ’,沿O ’x 轴背左的圆背为正目标.根据分解,当波沿该正目标传播时,由面P 的疏通圆程,可得出以O ’(即面P )为本面的动摇圆程为将 x=-75 m 代进上式,可得面 O 的疏通圆程为由此可写出以面O 为坐标本面的动摇圆程为(2)当波沿河X 轴背目标传播时.如图14-6(b )所示,仍先写出以O ’(即面P )为本面的动摇圆程将 x=-75 m 代人上式,可得面 O 的疏通圆程为则以面O 为本面的动摇圆程为计划对付于仄里简谐波去道,如果已知波线上一面的疏通圆程,供其余一面的疏通圆程,也可用下述要领去处理:波的传播是振荡状态的传播,波线上各面(包罗本面)皆是沉复波源量面的振荡状态,不过初相位分歧而已.正在已知某面初相仄0的前提下,根据二面间的相位好λπϕϕϕ/2'00x ∆=-=∆,即可决定已知面的初相中小14-7 图14-7为仄里简谐波正在t=0时的波形图,设此简谐波的频次为250Hz ,且此时图中量面P 的疏通目标进与.供:(1)该波的动摇圆程;(2)正在距本面O 为处量面的疏通圆程与t=0时该面的振荡速度.14-7'λ、振幅A 战波速λν=u ;2.根据面P 的疏通趋势去推断波的传播目标,进而可决定本面处量面的疏通趋背,并利用转动闭量法决定其初相0ϕ.(2)正在动摇圆程决定后,即可得到波线上距本面O 为X 处的疏通圆程y =y (t ),及该量面的振荡速度v =dy /d t.解(1)从图 15- 8中得知,波的振幅 A = 0.10 m ,波少m 0.20=λ,则波速13100.5-⋅⨯==s m u λν.根据t =0时面P 进与疏通,可知彼沿Ox 轴背背传播,并判决此时位于本面处的量面将沿Oy 轴背目标疏通.利用转动矢量法可得其初相3/0πϕ=.故动摇圆程为(2)距本面 O 为x=7.5 m 处量面的疏通圆程为t=0时该面的振荡速度为 14-8 仄里简谐波以波速u=/s 沿Ox 轴背目标传播,正在t=2s 时的波形图如图14-8(a )所示.供本面的疏通圆程. 14-8分解上题已经指出,从波形图中可知振幅A 、波少λ战频次ν.由于图14-8(a )是t =2s 时刻的波形直线,果此决定 t = 0时本面处量面的初相便成为本题供解的易面.供t =0时的初相有多种要领.底下介绍波形仄移法、波的传播不妨局里天形貌为波形的传播.由于波是沿 Ox 轴背背传播的,所以可将 t =2 s 时的波形沿Ox 轴正背仄移m s s m uT x 0.12)50.0(1=⨯⋅==∆-,即得到t=0时的波形图14-8(b ),再根据此时面O 的状态,用转动闭量法决定其初相位.解由图 15- 9(a )得知彼少m 0.2=λ,振幅 A = 0.5 m.角频次15.0/2-==s u πλπω. 按分解中所述,从图15—9(b )可知t=0时,本面处的量面位于仄稳位子.并由转动矢量图14-8(C )得到2/0πϕ=,则所供疏通圆程为14-9 一仄里简谐波,波少为12m ,沿Ox 轴背目标传播,图14-9(a )所示为x=处量面的振荡直线,供此波的动摇圆程.14-9分解该题可利用振荡直线去获与动摇的特性量,进而修坐动摇圆程.供解的闭键是怎么样根据图14-9(a )写出它所对付应的疏通圆程.较烦琐的要领是转动矢量法(拜睹题13-10).解 由图14-9(b )可知量面振荡的振幅A =0.40 m ,t =0时位于 x =的量面正在A /2处并背Oy 轴正背移动.据此做出相映的转动矢量图14-9(b ),从图中可知30πϕ-='.又由图 14-9(a )可知,t =5 s 时,量面第一次回到仄稳位子,由图14-9(b )可瞅出65πω=t ,果而得角频次16-=s πω. 采与题14-6中的要领,将波速10.12-⋅===s m T u πλωλ代人动摇圆程的普遍形式])(cos[0ϕω++=u x t A y 中,并与上述x =处的疏通圆程做比较,可得20πϕ-=,则动摇圆程为14-10 图14-10中(I )是t=0时的波形图,(II )是t=0.1s 时的波形图,已知T>0.1s ,写出动摇圆程的表白式. 14-10分解 已知动摇圆程的形式为从如图15—11所示的t =0时的波形直线Ⅰ,可知彼的振幅A 战波少λ,利用转动矢量法可决定本面处量面的初相0ϕ.果此,决定波的周期便成为相识题的闭键.从题给条件去瞅,周期T 只可从二个分歧时刻的波形直线之间的通联去得到.为此,不妨从底下二个分歧的角度去分解.(l )由直线(Ⅰ)可知,正在 tzo 时,本面处的量面处正在仄稳位子且背 Oy 轴背背疏通,而直线(Ⅱ)则标明,通过0.1s 后,该量面已疏通到 Oy 轴上的一A 处.果此,可列圆程s T kT 1.04=+,正在普遍情形下,k= 0, 1,2,…那便是道,量面正在 0.1 s 内,不妨经历 k 个周期振荡后再回到A 处,故有)25.0()1.0(+=k s T .(2)从波形的移动去分解.果波沿Ox 轴正目标传播,波形直线(Ⅱ)可视为直线(Ⅰ)背左脚移了T t t u x ∆=∆=∆λ.由图可知,4λλ+=∆k x ,故有t k ∆=+λλλ4,共样也得)25.0)1.0(+=k s T .应当注意,k 的与值由题给条件 T >0.1s 所决断.解 从图中可知波少m 0.2=λ,振幅A =0.10 m.由波形直线(Ⅰ)得知正在t=0时,本面处量面位于仄稳位子且背 Oy 轴背背疏通,利用转动矢量法可得2/0πϕ=.根据上头的分解,周期为由题意知 T >0.1s ,故上式创造的条件为,可得 T =0.4s.那样,动摇圆程可写成14-11 仄里简谐波的动摇圆程为])2()4cos[()08.0(11x m t sm y ---=ππ二处的相位;(2)离波源处及二处的相位.14-11()[]x m t s m y 112)4(cos )08.0(---=ππ 解(1)将t =2.1s 战x=0代人题给动摇圆程,可得波源处的相位将t =2.1s 战x =0.10 m 代人题给动摇圆程,得 0.10 m 处的相位为从动摇圆程可知波少.那样, m 与 m 二面间的相位好14-12 为了脆持波源的振荡稳定,需要消耗4.0W 的功率.若波源收出的是球里波(设介量不吸支波的能量).供距离波源战处的能流稀度.14-12分解波的传播伴伴着能量的传播.由于波源正在单位时间内提供的能量恒定,且介量不吸支能量,敌对付于球里波而止,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性半径的球里的能量(即仄稳能流)相共,皆等于波源消耗的功率户.而正在共一个球里上各处的能流稀度相共,果此,可供出分歧位子的能流稀度 S P I =.解由分解可知,半径户处的能疏稀度为当 r 1=5.0 m 、r 2=10.0 m 时,分别有×103m ×10-4m ,频次ν×103Hz.若介量的稀度为ρ×102kg/m 3×10-4m 2的总能量.14-1313100.1-⋅⨯=s m u解(1)由能流稀度I 的表白式得2)正在时间隔断s t 60=∆内笔直通过里积 S 的能量为14-14 如图14-14所示,二振荡目标相共的仄里简谐波波源分别位于A 、B 二面.设它们的相位相共,且频次均为ν=30Hz ,波速u=/s ,供正在面P 处二列波的相位好. 14-14 v=30Hz分解正在匀称介量中,二列波相逢时的相位好ϕ∆,普遍由二部分组成,即它们的初出进B A ϕϕ-战由它们的波程好而引起的相位好λπr ∆2.本题果B =ϕϕA ,故它们的相位好只与决于波程好.解正在图14-14的APB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二列波正在面P 处的波程好为BP AP r -=∆,则相位好为14-15 二波正在共一细绳上传播,它们的圆程分别为])4[()cos()06.0(111t s x m m y ---=ππ战])4[()cos()06.0(112t s x m m y --+=ππ.(1)道明那细绳是做驻波式振荡,并供节面战波背的位子;(2)波背处的振幅有多大?正在x=处,振幅多大?14-15分解只需道明那二列波会成后具备驻波圆程 的形式即可.由驻波圆程可决定波背、波节的位子战任性位子处的 振幅.解(l )将已知二动摇圆程分别改写为可睹它们的振幅 A 二0.06 m ,周期 T 二0.5 s (频次.二2 Hi ),波少八二2 m.正在波线上任与一面P ,它距本面为P.则该面的合疏通圆程为k 式与驻波圆程具备相共形式,果此,那便是驻波的疏通圆程由得波节位子的坐标为由得波背位子的坐标为门)驻波振幅,正在波背处A ’二ZA 二0.12 m ;正在x 二 0.12 m 处,振幅为14-16 一弦上的驻波圆程式为t s x m m y )550cos()6.1cos()100.3(112---⨯=ππ×10-3s 时位于x=处量面的振荡速度.14-16分解(1)采与比较法.将本题所给的驻波圆程,与驻波圆程的普遍形式相比较即可供得振幅、波速等.(2)由波节位子的表白式可得相邻波节的距离.(3)量面的振荡速度可按速度定义V一如Nz供得.解(1)将已知驻波圆程 y=(3. 0 X 10-2 m) cos(. 6. ml)-coos(550.s一小与驻波圆程的普遍形式 y= ZAcos (2.x/八).(2.yi)做比较,可得二列波的振幅 A= 1. 5 X 10-‘ m,波少八二 1. 25 m,频次 v二 275 Hi,则波速 u 一如 2343.8 in·SI(2)相邻波节间的距离为(3)正在 t二 3. 0 X 10-3 s时,位于 x= 0. 625 m 处量面的振荡速度为14-17 一仄里简谐波的频次为500Hz,正在气氛中(ρ=/m3)以u=340m×10-6m.试供波正在耳中的仄稳能量稀度战声强.14-17解波正在耳中的仄稳能量稀度声强便是声波的能疏稀度,即那个声强略大于繁闲街讲上的噪声,使人耳已感触不符合.普遍仄常道话的声强约为 1. 0 X 10-6 W·m-2安排*14-18 里积为2的窗户启背街讲,街中噪声正在窗户的声强级为80dB.问有几声功率传进窗内?14-18分解最先要明白声强、声强级、声功率的物理意思,并相识它们之间的相互闭系.声强是声波的能流稀度I,而声强级L是形貌介量中分歧声波强强的物理量.它们之间的闭系为 L一体I/IO),其中 IO二 1. 0 X 10-’2 W·0-‘为确定声强.L的单位是贝我(B),但是常常使用的单位是分贝(dB),且IB=10 dB.声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某里积传播的能量,由于窗户上各处的I相共,故有P=IS.解根据分解,由L=ig(I/ IO)可得声强为则传进窗户的声功率为14-19 若正在共一介量中传播的、频次分别为1200Hz战400Hz的二声波有相共的振幅.供:(1)它们的强度之比;(2)二声波的声强级好.14-19解(1)果声强I=puA‘.‘/2,则二声波声强之比(2)果声强级L一回对付几),则二声波声强级好为14-20 一警车以25m/s的速度正在停止的气氛中止驶,假设车上警笛的频次为800Hz.供:(1)停止站正在路边的人听到警车驶近战拜别时的警笛声波频次;(2)如果警车逃赶一辆速度为15m/s的客车,则客车上的人听到的警笛声波的频次是几?(设气氛中的声速u=330m/s)14-20分解由于声源与瞅察者之间的相对付疏通而爆收声多普勒效力,由多普勒频次公式可解得截止.正在处理那类问题时,不但是要分浑瞅察者相对付介量(气氛)是停止仍旧疏通,共时也要分浑声源的疏通状态.解(1)根据多普勒频次公式,当声源(警车)以速度 vs =25 m·s-‘疏通时,停止于路边的瞅察者所交支到的频次为警车驶近瞅察者时,式中Vs前与“-”号,故有警车驶离瞅察者时,式中Vs前与“+”号,故有2)声源(警车)与客车上的瞅察者做共背疏通时,瞅察者支到的频次为14-21 如图14-21所示.一振荡频次为ν=510Hz的振源正在S面以速度v背墙壁交近,瞅察者正在面P处测得拍音频次ν′=3Hz,供振源移动得速度.(声速为330m/s)14-21分解位于面P的瞅察者测得的拍音是振源S直交传递战经墙壁反射后传播的二列波相逢叠加而产死的.由于振源疏通,交支频次.l、12均与振源速度.有闭.根据多普勒效力频次公式战拍频的定义,可解得振源的速度.解根据多普勒效力,位于面P的人直交交支到声源的频次. l战经墙反射后支到的频次分别为由拍额的定义有将数据代进上式并整治,可解得14-22 暂时遍及型晶体管支音机的中波敏捷度(指仄稳电场强度E×10-3×103km近处某电台的广播,该台的收射是各背共性的(以球里形式收射),而且电磁波正在传播时不耗费,问该台的收射功率起码有多大?14-22×1018W/m2,估计其对付应的电场强度战磁场强度的振幅. 14-23。
第十三章 光的干涉13–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n 2的透明薄膜遮盖,二者的厚度均为e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位相差 。
解:加入透明薄膜后,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为n 1e –n 2e ,则位相差为e n n e n e n )(2)(22121-=-=∆λλλλφ13–2 如图13-1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两个劈尖上,两劈尖角分别为21θθ和,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2,若二者分别形成的干涉条纹的明条纹间距相等,则21,θθ,n 1和n 2之间的关系是 。
解:劈尖薄膜干涉明条纹间距为θλθλn n L 2sin 2≈=( 很小) 两劈尖干涉明条纹间距相等221122θλθλn n =,所以 2211θθn n =或1221n n =θθ13–3 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欲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
解:因为干涉条纹的间距与两缝间距成反比,与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故填“使两缝间距变小;使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变大。
”13–4 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13-2示的劈尖膜(n 1>n 2>n 3),观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尖顶开始算起,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e = 。
解:劈尖干涉(n 1>n 2>n 3)从n 1射向n 2时无半波损失,产生明条纹的条件为2n 2e = k ,k = 0,1,2,3…在e = 0时,两相干光相差为0,形成明纹。
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为k = 1,即2n 2e = ,则22n e λ=。
13–5 若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0.620mm 的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2300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为 。
解:设迈克耳孙干涉仪空气膜厚度变化为e ,对应于可动反射镜的移动,干涉条纹每移动一条,厚度变化2λ,现移动2300条,厚度变化mm 620.022300=⨯=λ∆e ,则 = 。
13–6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解:设玻璃的折射率为n (n >1),单色光在真空中波长为,速度为c ,路程r ,光程λθnθn图13-1n n n图13-2为r ,单色光在玻璃中波长为nλλ=',速度为nc=v ,路程r ',光程为n r '。
在相同时间t 内,走过的路程r = ct ,t r v =',所以r r '≠,r ct t n r n ==='v ,光程相等。
所以选(C )。
13–7 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图13-3所示,若薄膜的厚度为e ,且n 1<n 2>n 3,λ1为入射光在n 1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A .2n 2eB .2n 2e –)112n λC .2n 2e –1121λn D .2n 2e –1221λn解:反射光2与反射光1的光程差应为2n 2e –1121λn ,其中反射光2在薄膜中经过2e 的路程,其光程为2n 2e 。
另据n 1<n 2>n 3,薄膜(n 2)相对于n 1为光密媒质,反射光1会产生附加的光程差(半波损失)1121λn 。
所以选(C )。
13–8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条缝的宽度原来是相等的,若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变窄,则[ ]A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
B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
C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原极小处的强度不再为零。
D .不再发生干涉现象。
解:杨氏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为λ∆dDx =与缝宽无关,将其中一缝略变窄时,干涉条纹间跨不变,但光强会有点变化,相消干涉强度不为零。
所以选(C )。
13–9 把一平凸透镜放在平玻璃上,构成牛顿环装置,当平凸透镜慢慢地向上平移时,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 ]A .向中心收缩,条纹间隔变小。
B .向中心收缩,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C .向外扩张,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D .向外扩张,条纹间隔变大。
解: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形成明环的条件为,3,2,1 22==+k k e λλ形成暗环的条件为,3,2,1 2)12(22=+=+k k e λλ在中心处e = 0,由于半波损失,光程差为2λ,形成一暗斑。
现将平凸透镜慢慢向上平移时,e 增加,中心处0≠e ,根据满足明、暗环条件,交替出现明环和暗环,另外e 增加,明暗环级次增加,故牛顿环会向中心收缩。
所以选(B )。
13–10 如图13-4(a )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A 与待测工件B 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用波长λ=500nm (1nm =10-9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看到的反射光的干涉条纹如图13-4(b )图13-3n所示,有些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右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切线相切,则工件的上表面缺陷是[ ]A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500nmB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250nmC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500 nmD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250 nm解:若工件表面是平的,它与光学平板玻璃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的等厚条纹应为平行于棱边的直条纹。
现观察到条纹发生弯曲偏离棱边,在同一条纹上,对应的膜厚度相等。
因靠近棱边厚度越小,现条纹弯离棱边,可见工件表面为凸起纹。
有些条纹弯曲部分顶点与其右边条纹直线部分相切,即最大高度为相邻两条纹厚度nm 2502nm5002===∆λe 所以选(B )。
13–11 在杨氏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为0.6mm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5m ,实验测得条纹间距为1.5mm 求光波波长。
解:已知:d =0.6mm ,D =1.5m , 1.5mm x ∆=,由杨氏双缝干涉,可得330.610 1.510600nm 1.5d x D λ--⨯=∆=⨯⨯=13–12 折射率为的两块标准平面玻璃板之间形成一个劈尖(劈尖角θ很小)。
用波长=600nm (1nm =10-9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产生等厚干涉条纹。
假如在劈尖内充满n =的液体时的相邻明纹间距比劈尖内是空气时的间距缩小Δl =0.5mm ,那么劈尖角θ应是多少解:空气劈尖时,间距为θλθλ2sin 21≈=n l 液体劈尖时,间距为θλθλn l 2sin 22≈=所以()()θλ21121n l l l -=-=∆故()rad 101.7)2(11 -4⨯=∆-=l n λθ13–13 在牛顿环装置的平凸透镜和平玻璃板之间充满折射率n =的透明液体(设平凸透镜和平玻璃板的折射率都大于)。
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300cm ,波长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凸透镜顶部刚好与平玻璃板接触,求:(1)从中心向外数第十个明环所在处的液体厚度e 10. (2)第十个明环的半径r 10.解:(1)设第十个明环处液体厚度为e 10,则A B(a )(b ) 图13-4λλ1021210=+necm10 2.32 419221104-10⨯==⎪⎭⎫ ⎝⎛-=nn e λλλ (2)牛顿环实验装置图如图13-5所示,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222k k e R r R -+=2222k k k e e R R r +-+=因R e k <<,略去2k e ,由上式得k k e R r 2=则cm 373.021010==e R r13–14 白光照射到折射率为的肥皂膜上,若从45角方向观察薄膜呈现绿色(500nm ),试求薄膜最小厚度。
若从垂直方向观察,肥皂膜正面呈现什么颜色解:斜入射时。
由膜的上下表面反射的光干涉加强的条件是,3,2,1 ,2/sin 222==+-k k i n e λλk = 1给出m 1011.145sin 33.1410500sin 4722922min --⨯=-⨯=-=in e λ从垂直方向观察,反射光加强的条件是2/2λ=ne 。
于是。
nm 590m 109.5101.133.14477=⨯=⨯⨯⨯==--ne λ肥皂膜正面呈黄色。
第十四章 光的衍射13–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n 2的透明薄膜遮盖,二者的厚度均为e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位相差 。
解:加入透明薄膜后,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为n 1e –n 2e ,则位相差为e n n e n e n )(2)(22121-=-=∆λλλλφ13–2 如图13-1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两个劈尖上,两劈尖角分别为21θθ和,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2,若二者分别形成的干涉条纹的明条纹间距相等,则21,θθ,n 1和n 2之间的关系是 。
解:劈尖薄膜干涉明条纹间距为θλθλn n L 2sin 2≈=( 很小) 两劈尖干涉明条纹间距相等221122θλθλn n =,所以 RrdO入射图13–5λθnθn图13-12211θθn n =或1221n n =θθ13–3 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欲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
解:因为干涉条纹的间距与两缝间距成反比,与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故填“使两缝间距变小;使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变大。
”13–4 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13-2示的劈尖膜(n 1>n 2>n 3),观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尖顶开始算起,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e = 。
解:劈尖干涉(n 1>n 2>n 3)从n 1射向n 2时无半波损失,产生明条纹的条件为2n 2e = k ,k = 0,1,2,3…在e = 0时,两相干光相差为0,形成明纹。
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为k = 1,即2n 2e = ,则22n e λ=。
13–5 若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0.620mm 的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2300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为 。
解:设迈克耳孙干涉仪空气膜厚度变化为e ,对应于可动反射镜的移动,干涉条纹每移动一条,厚度变化2λ,现移动2300条,厚度变化mm 620.022300=⨯=λ∆e ,则 = 。
13–6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解:设玻璃的折射率为n (n >1),单色光在真空中波长为,速度为c ,路程r ,光程为r ,单色光在玻璃中波长为nλλ=',速度为nc=v ,路程r ',光程为n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