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工程建设导则
- 格式:doc
- 大小:333.50 KB
- 文档页数:31
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项目摘要:不断提升的认知水平使越来越多人关注起城市环境,基于此所展开研究的内容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文章以上海市为例,围绕合杆整治、架空线入地等工程,展开了系统的讨论,首先,简单介绍了此项目的情况,其次,分析了施工难点和解决方法,最后,概括性地叙述了此项目所带来的实际收益,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合杆整治;架空线入地;基础开挖前言现阶段,国内许多城市仍然存在着设施分散的情况,监控杆、路灯杆等基础设施,未得到有效规划,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主要是管理难度居高不下,要想使杆塔林立等情况得到有效缓解,最有效的措施便是多杆合一,这便是合杆整治、架空线入地等项目被提出的背景,本文所探究课题的现实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1项目概况上海市出于使道路杆件等设施更加规范的考虑,组织有关部门对合杆整治等项目进行了开展,事实证明,此工程对城市景观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使所创造环境更有温度。
近几年,市区始终是合杆整治、架空线落地等项目开展的主要区域。
合杆整治强调的是对道路杆体进行整合,目前,城市道路的常见杆体,主要有监控杆、路灯杆、指示杆等。
在实际施工时,有关部门应以不同杆体所对应布设要求为依据,对施工方案进行编制,其中,以下内容应尤为注意:其一,若综合杆所配套机箱表现出使用功能满足预期,有关人员可遵循多箱合一的原则,对机箱进行整合,确保所获得综合机箱拥有更突出的价值。
其二,综合杆所搭载设备以监控设备为主,例如,负责人脸识别、违章监控的摄像头,在对其进行整合时,有关人员应做到减量化和小型化。
其三,警告、指令等标牌也可被搭载于综合杆之上,标牌所适用优化策略,同样是减量化同小型化,这点应引起重视。
2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法2.1特殊情况在施工状态下,项目出现突发事件的情况无法避免,例如,所开挖基坑拥有不符合设计的尺寸或大小;对管道进行开挖的深度难以达到预期。
此时,设计、监理等参与施工的人员,便应视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避免突发事件所带来影响进一步加深,为施工环节的落实奠定基础。
上海中、低压配电网技术导则(试行)上海市电力公司2012年01月目录前言 (1)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4)4 一般技术原则 (6)4.1 概述 (6)4.2 供电可靠性 (6)4.3 供电质量要求 (8)4.4 接地要求 (12)4.5 短路水平的要求 (14)4.6 操作及运行要求 (14)4.7 环境要求 (15)5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原则 (15)6 中低压配电网配置原则 (19)6.1 标准化配置要求 (19)6.2 配电网及配电站设置的要求 (21)6.3 架空线路及设施配置要求 (23)6.4 电缆线路配置要求 (32)6.5配电站设备配置要求 (38)6.6 10kV配电站土建配置要求 (39)6.7 配电继电保护及配电自动化配置要求 (45)7 中低压配电网典型设计 (47)7.1 10kV配电站典型设计 (47)7.2 10kV配电网架典型设计 (52)8 用户管理 (61)8.1 供电电压 (61)8.2 居民户的负荷容量 (62)8.3 负荷管理 (63)8.4 进户点的设置 (63)8.5 电能量采集 (64)8.6 用户计量装置的配置和安装方式 (64)8.7 能源综合利用 (65)8.8 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 (65)8.9用户侧的各类备用电源 (67)8.10住宅及配套公建负荷计算标准与原则 (67)9 中低压配电网设备技术规范 (69)9.1 编订设备技术规范的原则 (70)9.2 编订范围 (70)9.3 具体内容(具体的技术规范见附件3) (70)10 附录 (73)前言为把上海市电力公司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符合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要求的供电企业,在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的基础上,结合原有《上海电网若干技术原则的规定(第四版)》和《上海中、低压电网配置原则及典型设计(2010版)》,吸取国内相关省市供电企业的先进经验,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角度,规范上海中、低压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及改造工作,全面提高配电网设备装备水平,特制定本导则。
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导则(试行稿)二OO六年四月目录1 总则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名词解释 (5)4 技术要求 (6)4.1 固定电话网络 (6)4.2 移动通信网络 (7)4.3 数据通信网络 (8)4.4 有线电视网络 (9)4.5 数字集群通信及卫星通信 (10)4.6 传输网络 (10)4.7 光/电缆网络 (12)4.8 管道建设 (13)4.9 局房(站)建设 (14)4.10 功能性服务设施建设 (16)5 用词用语说明 (18)6 格式范本 (19)7 附件 (21)1 总则1.0.1为指导、规范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对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编制的内容、技术指标、格式提出规范性要求,参照国家、部(市)颁的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上海市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中心村等级区域的信息基础设施专业规划编制。
1.0.3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规划区域概要、现状分析、业务预测、信息设备用房设置、信息网络设施、公共基础设施、功能型基础设施等内容。
1.0.4本导则中涉及移动通信、数据通信业务的规划指标建议宜以满足近期(3~5年内)需求为目标,涉及固定电话、传输网络、局房、管道、光/电缆等规划指标建议宜以满足远期(10年内)需求为目标。
1.0.5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除应参照实施本导则技术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
1.0.6本导则是基于现阶段的信息技术状况与应用需求所编制的导向性文件,在执行过程中需结合实际发展状况逐步加以提升与修正。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文件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导则中引用而构成为本导则的条文。
在本导则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使用本导则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文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国信息产业“十五”发展规划》《中国电信业发展指导(2003)》、《中国电信业发展指导(2004)》《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市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上海电信业发展(2002)》以及《上海市电信业三年发展规划(2002-2005)》《上海市城市道路架空线管理办法》《上海市管线工程规划管理办法》《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信息工程部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GB6650-86《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5003-94《本地电话网用户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5006-2003《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YD5007-2003《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YD/T754-95《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YD5002-94《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工程技术规范》DG/TJ08-606-2004《防静电工程技术规程》DGJ08-83-20003 名词解释3.0.1 中心城中心城是指外环线以内的区域,面积约660平方公里。
上海市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管理实施细则正文:---------------------------------------------------------------------------------------------------------------------------------------------------- 上海市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管理实施细则(沪公发[2001]121号)各公安分局、县公安局,市局有关单位,各公安处(局):现将市局制定的《上海市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管理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地区和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有问题,请及时与市局技防办联系。
二00一年三月三十日上海市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工程(以下简称技防工程)的管理,确保技防工程质量,保障公私财产和公民人身安全,根据《上海市社会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第93号令,以下简称《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技防工程是指: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预防、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目的,综合运用技术防范产品和其他相关产品所组成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技防工程包括报警、电视监控、通讯、出入口控制、防爆、安全检查等系统。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四条上海市公安局是本市技术防范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公安局技术防范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局技防办)是本市技术防范管理工作的日常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市技防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1、参与制定技防工程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定技防工程管理规范;2、颁发《上海市公共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施工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上海市公共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施工临时资格证书》(以下简称《临时资格证书》);3、组织实施对本市一、二级技防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论证和竣工验收工作;4、签发一、二级《上海市公共安全防范工程开工登记表》(以下简称《开工表》)、《上海市公共安全防范工程竣工登记表》(以下简称《竣工表》)、《上海市公共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施工资质证明函》(以下简称《证明函》);5、办理技防工程从业单位《资格证书》登记内容的变更手续;6、负责对取得《资格证书》的本市技防工程从业单位实行年度审验工作;7、组织技防工程从业单位的设计、施工、维修人员及技防工程使用单位的相关人员的技防业务安全培训、考核,颁发有关培训证书;8、对本市已建技防工程开展日常监督管理;9、对各公安分局、县公安局技防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嘉定区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进一步推进具有嘉定特色的新型兽出设施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新经济,根据《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主要目标到2026年底,围绕打造数字城市新基座、数字技术新引擎、科学研究新范式、城市智理新图景,我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级迈上新台阶,人工智能、5G (第五代移动通信)、数字挛生等新技术更加广泛融入和改变城市生产生活,建成具有影响力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
—建成更高水平的网络基础设施,打造数字城市新基座。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惹盖广度和应用深度力争全市前列,进一步推动5G 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通信网络布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着力构建本区“3+1”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保障。
—建成更足动力的算力和数据基础设施,打造数字技术新引擎。
统筹谋划、科学布局算力中心、区块链等设施,为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算力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的共享开放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逐步实现跨行业、跨层级、跨系统数据互联互通. 域,提供高质量的算力支撑。
持续完善大 资源平台,推动实现各 类公共—建成更强支撑力的创新基础设施,打造科学研究新范式。
立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目标定位,力争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建成若干重点产业创新平台,为应对科技产业变革和探索科学研究新范式提供设施支撑。
—建成更为多元的城市智能终端应用,打造城市智理新图景。
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深度融入经济、生活、治理各领域,建成若干个数字化应用示范场景,智茎交通、智慧医疗等揄出设施智能化水平处于全市领先地位.二、主要任务(一)构建泛在互联的高水平网络基础设施1.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提高5G网络覆盖率。
不断完善信息兽出设施体系,合理规划通信基站、通信机房、通信管道等传统升级类信息基础设施,试点部署5G-A网络,支撑车联网的应用。
上海市道路合杆整治技术导则(试行)2018年3月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规范道路杆件及相关设施设置,切实改善市容市貌,创造有温度、可感知的城市环境,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了《上海市道路合杆整治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
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规范,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8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布设要求、综合杆、综合机箱、附属设施设计、城市家具布设要求。
本导则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城市综合管理事务中心(地址:上海市徐家汇路579号,邮政编码:200023),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管单位: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主编单位:上海市城市综合管理事务中心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电科(上海)公共设施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上海勤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参编人员:袁文平唐海雯董茂强吴军盛勇李攀王秀玲张敏王文彪唐术熙张胜王天华林涛汤峰金益桓朱圣庆周齐亮杨衍瑞倪锦华刘阳范敏佶宋树德刘博林澄昀杨凤菊徐爱峰李晨源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3)3.1 总体要求 (3)3.2 杆件整合 (3)3.3 机箱整合 (4)3.4 设备整合 (5)3.5 城市家具整合 (5)4 布设要求 (6)4.1 一般要求 (6)4.2 杆件布设要求 (7)4.3 机箱布设要求 (7)4.4 城市家具布设要求 (8)5 综合杆 (10)5.1 一般要求 (10)5.2 工程设计要求 (10)5.3 杆件设计要求 (10)6 综合机箱 (13)6.1 一般要求 (13)6.2 工程设计要求 (13)6.3 综合机箱设计要求 (13)7 附属设施设计 (15)7.1 供电设计要求 (15)7.2 管线设计要求 (15)7.3 接地设计要求 (16)8 城市家具布设要求 (18)8.1 一般要求 (18)8.2 人行道设施 (18)8.3 交通管理设施 (19)8.4 公交服务设施 (20)8.5 公共服务设施 (21)附录A 杆件布设场景示意图 (23)A.1 典型路口布设区域杆件布设示例 (23)A.2 典型路段布设区域杆件布设示例 (29)A.3 典型横断面杆件布设示例 (30)附录B 杆件样式 (32)附录C 城市家具布设平面示意图 (40)1 总则1.0.1 为推进道路杆件及相关设施的集约化建设和规范化设置,构建和谐有序的道路空间,塑造城市景观风貌,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编制本导则。
上海市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工程建设导则(试行)2018年5月前言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推进架空线入地整治工作,逐步消除“黑色污染”,并提升本市信息基础设施的能级水平,从而提高城市的信息化、智慧化水平,特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容为: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规划;5.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设计;6.施工验收;7.工程监理。
本导则为试行版本,针对本市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中所涉及的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工程。
本导则由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和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联合发布,试行过程中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地址:世博村路300号5号楼;邮政编码:200125)。
主编单位: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健夏渊贾明许江冯智伟目次1.总则22.术语33.基本规定34.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路由规划54.1 一般规定54.2 架空线缆入地路由规划64.3 地下信息通信管道规划75.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设计95.1 一般规定95.2 信息通信光缆105.3光配纤设施115.4地下管线126.施工验收136.1一般规定136.2信息通信管道146.3 信息通信线缆敷设及割接156.4架空线路拆除167.工程监理177.1 一般规定177.2 施工准备阶段187.3 施工阶段监理工作19附录A 光缆标识牌要求20附录B缆线型管廊方案20本文件用词说明21相关规文件22条文说明231.总则263.基本规定264.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路由规划285.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设计296.施工验收301.总则1.0.1 为推进本市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工作,逐步消除“黑色污染”,合理利用城市空间,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加强共建共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而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本市市政道路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监理。
1.0.3 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工程应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城市空间资源、土地资源和材料消耗,重视城市景观的保护。
1.0.4 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应结合成片区域开发、城市道路的新改扩和大修工程同步实施,整治围涉及的住宅小区宜结合美丽家园等建设同步实施施小区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
1.0.5 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过程中,应充分统筹考虑多方需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集约共建、资源共享,满足政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
1.0.6 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过程中应充分保证现网安全,最大限度降低对在用业务的影响程度。
1.0.7市政道路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工程除应符合本文规定外,还应符合、行业和上海市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2.术语2.0.1 信息通信架空线信息通信架空线是指架设在城市道路上空,用来进行信息通信传输的线缆,包括光缆、同轴电缆、通信电缆等。
2.0.2牵头建设单位超过一家权属单位同期建设时,由参与建设的权属单位自行推选的负责统筹协调的权属单位。
2.0.3信息通信管道本导则中又称为信息通信主线管道,系由城市规划部门指定管位,供各电信业务经营者、信息通信使用单位敷设光、电缆的地下通信管道。
2.0.4过路架空线缆通过该路段时没有分支,没有设置任何分线设施的信息通信架空线缆。
2.0.5缆线型综合管廊采用浅埋沟道或集中排管方式建设,浅埋沟道设有可开启盖板、集中排管设有工作井供管线出入和便于管线敷设,但其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缆的管廊。
3.基本规定3.0.1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的建设分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信息通信管道由上海市信息管线公司负责,综合杆配套管道由合杆建设单位负责;2新建光缆及线缆割接由各线缆权属单位负责;3 新设置的光缆交接箱由牵头建设单位负责;4信息通信架空线路的拆除由线缆权属单位和信息通信杆路权属单位负责。
3.0.2 架空线入地整治围按下列规定:1 重点区域架空线入地应成片整治;2 重要路段架空线整治围除该道路本身还应包括与之交叉的道路,围宜根据相关道路的管道及架空杆路条件自路口向相关交叉道路延伸30m-60m围;3 与整治路段架空线路由关联度高的其他道路架空线应同步实施入地。
3.0.3纳入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围的架空线应包括以下几类:1 为国防和安全需要由相关军事或保密单位自建自用的信息通信线缆;2 根据需要由公安、教育、卫生等各级政府部门等自建自用的信息通信线缆;3 具有基础及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资质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建设的信息通信线缆;4具有广电业务经营资质的广电企业建设的信息通信线缆。
3.0.4承担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具备或行业颁发的相应资质。
3.0.5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应面向城市信息化、智慧化发展需要,面向架空线权属单位的中远期网络发展及业务需求,通过整治提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
3.0.6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应因地制宜采取综合管廊或通信管道的方式建设,管线综合规划方案由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负责编制。
3.0.7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过程中,有条件的线缆应优化、合并后入地。
3.0.8有条件时,新建光缆交接箱应整合多家运营商需求合并设置,经论证不具备合箱条件的可独立设置。
3.0.9 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工程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及新工艺,并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3.0.10整治过程中应同步拆除废弃的线缆、配线设施和架空杆路,并按相关规定由各区政府负责完成对施工中破坏的路面、绿化和其他公共设施的修复。
4.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路由规划4.1 一般规定4.1.1规划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分区规划、相关专业规划及权属单位网络建设、业务发展需求,在充分调研现状的基础上编制。
4.1.2 规划应本着“因地制宜、以线带面、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规划方案应具有前瞻性。
4.1.3 架空线入地应优先利用已有管孔资源入地,现有管孔资源在不影响权属单位网络发展的前提下应开放共享。
4.1.4相关路段无管道资源或已有管孔资源不足且有条件新建或扩容管道时,应新建或扩容信息通信管道,管孔容量应为今后各类需求接入以及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合理预留余量。
4.1.5地下空间不足且无条件新建地下管线设施时应充分利用现有地下管线冗余管孔,通过线路方案优化、腾缆并孔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架空线入地。
4.1.6 除为国防和安全需要建设的铜缆专线以及有线电视网以外,其他信息通信架空电缆本着“光进铜退”的原则不再入地,相关业务应割接至光网承载。
4.2 架空线缆入地路由规划4.2.1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应根据本市确定的重点区域、重要路段以及各区划定的道路围进行现有信息通信管孔资源、架空线路、配线设施的排摸。
4.2.2信息通信管孔资源排摸容应包含权属单位、管材规格、管孔容量总、冗余管孔数等信息。
4.2.3信息通信架空线路排摸容应包含权属单位、路由、杆高、架空及落地配线设施、线缆容量等信息。
4.2.4排摸时发现有权属不明的架空线缆、架空杆路的,应根据《上海市城市道路架空线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理。
4.2.5 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路由规划应按以下要求进行:1 现有信息通信冗余管孔数满足本次架空线入地及远期信息通信发展需求时,利用冗余管孔直接入地;2 冗余管孔数不能满足本次架空线入地及远期信息通信发展需求,且道路具备管道扩容条件的,应在原路由扩建管道后仍按原路由入地;3 本路段权属单位冗余管孔数少于2孔且周边道路冗余管孔资源较为丰富的路段,过路架空线缆应首选迂回路由入地。
4.3 地下信息通信管道规划4.3.1新建信息通信管道管位应由相关市政规划部门确定,有条件时应设置在道路的路北或路西的人行道下。
管道路由应结合需求及周边管网现状确定。
4.3.2 整治围(包括相关性高的其他路段)管网应互相沟通,包括并不限于以下情况:1 新建、扩容信息通信管道应根据需要与其他现状通信管道沟通;2 新建、扩容信息通信管道应和综合杆配套管道沟通;3 新建、扩容信息通信管道应和整治围边界的架空杆路沟通。
4.3.3有条件进行管道扩容的路段应作好管道扩容规划,管孔规模不仅应满足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及合杆需求,还应结合沿线用户接入及未来城市信息通信发展需求,架空线入地后的冗余管孔数还应根据所在管位的地下空间合理预留。
4.3.4道路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宜与该路段小区架空线入地同步实施,无法同步实施时,道路架空线入地工程应将进入小区的接口段线缆入地,并留好接口人井,便于今后住宅小区架空线入地实施时与小区管道衔接。
4.3.5 新建信息通信管道应根据架空线入地需求及道路两侧沿线未来用户接入需求做好沟通或敷设预埋管、引上管。
架空线入地所需的引上管应根据架空线入地的引上点布放到位;为未来用户接入需求预埋的分支管有条件直接与建筑物入楼管沟通的应做好沟通,不具备条件的,应敷设预埋管至道路红线处预留,或在建筑侧面敷设引上管上墙。
4.3.6以开挖方式建设的管道其段长市区不宜超过80m,郊区不宜超过100m,过桥段落及以非开挖方式建设的管道段除外。
4.3.7过路预埋管在同一路段不宜少于三处,路段长度超过1000m时应酌情增加过路预埋管。
4.3.8信息通信主线管道与综合杆配套支线管道之间应通过手孔沟通,在一个路段不宜少于三处(分别设在路口和路段中间)且沟通管的间距应不大于250米,管孔容量应根据需求确定且不宜少于三孔。
参见图4.1。
图4.1管道沟通示意图4.3.9信息通信主线管道的管材应结合管线综合平衡的管位因地制宜采用钢管、MPVC管、双壁波纹管、PE实壁管等不同的材料。
5.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整治工程的线缆走向方案应以路由规划为依据。
5.1.2 新建的光(电)缆容量需求应能满足至少3~5年服务年限需求且应有适当余量。
5.1.3 新建的光(电)缆应采取管道、明(暗)管或槽道等隐蔽化方式敷设。
5.1.4信息通信架空线拆除后无法通过管道方式解决的个别沿线用户接入需求可采用微槽浅埋等新工艺解决。
5.1.5本导则未涉及的其他要求,均应按照《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GB 51158)和《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GB 50373)标准执行。
5.2信息通信光缆5.2.1入地整治后的光缆传输链路衰耗应满足在用业务的光功率预算要求。
5.2.2架空线入地应将配线光缆合缆后入地,合缆规则遵循以下要求:1同一权属单位的同路由长度超过200米的12芯~48芯光缆宜合缆;2 6芯及以下小芯数光缆应尽可能合缆;3合缆的总容量不应超过288芯。
5.2.3 光缆割接点应选择在原有接头处,也即原盘长围(通常不超过2000m)光缆应全部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