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构成——车辆
- 格式:ppt
- 大小:10.56 MB
- 文档页数:64
现代有轨电车是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的低地板式电动车辆,运行在专用轨道上,采用平交道口和优先信号的中低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
现代有轨电车的主流产品,车厢长度一般为20~40 m,列车载客量达150~300 人,单向设计客运能力为0.5~0.8 万人次/h;如果将两列列车串连起来,单向客运能力可达1~1.2 万人次/h。
现代有轨电车的设计速度可达70~80 km/h,在城市中心地区的运行速度一般为20 km/h左右,在郊区的运行速度可达30 km/h。
如果在城际铁路上运行,运行速度则可达到70 km/h。
现代有轨电车优缺点现代有轨电车地区适用性影响因素分析现代有轨电车在以下四个地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1) 中小城市用于承担主城区内部较大的交通需求。
中小城市由于城市规模比较小,人口密度比较低,同时经济实力有限,难以承担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所带来的财政压力,可以在城市的主城区内建设现代有轨电车。
如法国格勒诺布尔市现代有轨电车每天可运输63 000 名旅客,在相同运营费用情况下,可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
2) 大城市加强市区外围地区与主城区之间的联系。
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得原有的空间组织模式发生改变,向开敞型、组团式发展。
现代有轨电车的优点决定其比较适用于加强主城和新城之间的联系,促进沿线地区的发展。
如墨尔本以有轨电车作为连接城市中心区和外围区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
3) 大城市主城外围的新城及工业开发区内部。
由于城市产业布局的调整,外围新城及工业开发区的快速发展,都将对区内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天津泰达工业开发区内部规划“有轨电车+常规公交”的公共交通模式,以形成多层次、立体化、智能化的交通体系,带动区域发展。
4) 大城市主城外围的新城及与周边城镇之间。
随着主城外围组团的进一步发展,带动周边的城镇开始活跃,相互之间的联系开始加强,传统的道路公交已不能满足需求,需要现代有轨电车来加强联系,进行联合发展,并与其它大容量的轨道交通网络进行有效的衔接。
现代有轨电车车辆研究摘要:介绍现代有轨电车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分析现代有轨电车总体模式、车体常用材质及其结构与技术特点;为市场需求针对性总体模式选型、车体材料选型及与相适应的车体结构设计及优化提供支撑。
关键词:有轨电车总体模式车体结构1.有轨电车特征及应用有轨电车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历史悠久。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城市交通需求的推动下,有轨电车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和规模性应用。
现代有轨电车更是实现了“车辆与路权”的变革,同时具有编组灵活、运量适中、布设灵活、投资低、工期短、运营成本低、架构模式及转向架形式多样化的特点。
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小曲线通过能力提升增加了对城市小空间的适应性;按照CJ/T 417-2012《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通用技术条件》要求,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地板高度一般控制在350 mm以下,司乘人员乘降更为方便。
1.1国外有轨电车特征及应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陆续在中等城市引入现代有轨电车。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外已有300多座城市建设运营有轨电车。
其中,墨尔本拥有全球最大有轨电车网络,涵盖250公里线路。
美国超过30个城市,加拿大3个城市,墨西哥首都均运营有轨电车等。
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约500个系统正在运营,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
大致可以分为区域骨干型、城市骨干型、加密型、特色型。
1.2国内有轨电车特征及应用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个里程碑。
1909年以后在大连、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城市都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共开通有轨电车运营里程405.63公里,有16座城市开通了城市有轨电车,其中沈阳有轨电车运营里程达到97.42公里位居全国首位。
2.有轨电车总体模式特征有轨电车运营于城市街道,具有铁道车辆特征,同时具有与街道运用相适应的技术特征。
现代有轨电车不仅在外观上有许多变化,而且在技术装备上加入了诸多高科技的元素,其技术性能和舒适度是以前老式有轨电车不能相比的。
DB510100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100/T 206—2016 成都现代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2016-06-25发布2016-07-01实施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引言 (II)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相关市政公用工程 (3)6 线路 (5)7 车辆 (6)8 限界 (8)9 运营组织与管理 (9)10 轨道 (10)11 车站建筑 (11)12 结构工程 (11)13 牵引供电系统 (13)14 动力配电与照明 (13)15 给排水和消防系统 (14)16 运营控制系统 (14)17 车辆基地 (17)18 环境保护 (19)I引言本标准结合成都现代有轨电车工程的规划设计编制。
由于我国目前研制或者合作研制的现代有轨电车车型较多,为便于本标准编制,特暂按成都可能采用的现代有轨电车基本长度32 m ~44m,车辆模块数5模块~7模块、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编制,执行过程中如果车辆参数有变化,涉及车辆参数部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海波、向红、吴爽、钟翔、何利英、张涛、李强、张开波、周旭、王佳庆、刘大园、文仁广、周泽刚、曾宁烨、谯春丽、董事、郑晓薇、李明、张章、钟翰涛、汪春、钟陟鑫、聂志宏。
III成都现代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现代有轨电车工程设计的术语和定义、总则、相关市政公用工程、线路、车辆、限界、运营组织与管理、轨道、车站建筑、结构工程、牵引供电系统、动力配电与照明、给排水和消防系统、运营控制系统、车辆基地及环境保护等要求。
有轨电车的名词解释
有轨电车是一种由电力驱动的公共交通工具,它在固定的轨道上行驶。
以下是一些与有轨
电车相关的名词解释:
1. 有轨电车线路:指的是有轨电车系统中的路线,通常由一系列的轨道组成,连接各个站点。
2. 轨道:有轨电车线路上的铺设的金属轨道,通常由钢铁或铝合金制成,用于承载有轨电车的
重量和提供导向功能。
3. 轨枕:安装在轨道上用于固定轨道的组件,通常由木材、混凝土或塑料制成。
4. 接触网:安装在有轨电车线路上的电气设备,用于传输电能给电车,通常由导线和支架组成。
5. 牵引系统:用于控制有轨电车运行的部分,包括电机、齿轮和制动系统等。
6. 菱架:位于有轨电车顶部的结构,用于支撑接触网,并提供电能给电车。
7. 列车:指的是有轨电车的一辆辆运载乘客的车辆。
8. 车站:沿着有轨电车线路设置的停靠点,乘客可以上下车。
9. 候车亭:建在有轨电车站台上的一个小型建筑物,用于提供遮阳和保护乘客等待电车的设施。
10. 调度员:负责监控和协调有轨电车线路运营的工作人员,包括安排车辆运行计划和处理突
发事件等。
11. 吊挂电车:一种特殊类型的有轨电车,通过电缆悬挂在线路上,并通过电能传输进行动力
驱动。
有轨电车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交通工具,广泛应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为人们提供便捷
和可靠的出行方式。
它不仅可以缓解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同时还减少了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有轨电车在运营过程中具有更高的运行
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满足大量乘客的出行需求。
什么是有轨电车有轨电车运行方式有轨电车是采用电力驱动并在轨道上行驶的轻型轨道交通车辆。
有轨电车是一种公共交通工具,亦称路面电车或简称电车,属轻铁的一种﹝以电力推动的列车,亦称为电车﹞。
但通常全在街道上行走,列车只有单节,最多亦不过三节。
另外,某些在市区的轨道上运行的缆车亦可算作路面电车的一种。
由于电车以电力推动关系,车辆不会排放废气,因而是一种无污染的环保交通工具。
天津是全国最早运营有轨电车的城市。
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可靠、舒适、节能、环保等特点,且其技术特性已与轻轨基本无异,如今多地方也开始在城市中改建或新增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如法国斯特拉斯堡、瑞士日内瓦、西班牙巴塞罗那以及我国的大连、天津、上海等城市。
现代有轨电车作为城市新兴的一种先进的公交方式,已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在世界范围被普遍推广也充满了光明的前景。
2012年至2020年,我国现代有轨电车规划已超过2500公里,工程总投资预计达3000亿元,车辆市场规模达600亿元,年均需求75亿元。
现代有轨电车其形式的多样化,例如Metrotram (专用路权的有轨电车) 、Tramtrain (与铁路共享路权的有轨电车) 、Cargot ram(货运有轨电车) 等运营理念的实现;第三轨供电的实践;单轨导向橡胶轮胎走行的导轨电车的诞生;低地板车辆生产技术、信号与控制技术的进步,等等。
现代有轨电车往往成为城市的骨干交通模式,线路几乎全部穿过市中心。
如哥德堡(Gothenburg) 的有轨电车线网为明显的放射型,线路从市中心向郊区辐射。
现代有轨电车已成为中小城市公交的骨干模式。
欧洲的城市根据自己不同的经济实力以及有轨电车的发展历史,采取了不同方式来更新、建设有轨电车线路。
其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1)改造原有有轨电车线或废弃铁路。
(2)新建有轨电车线路。
(3)有轨电车与干线铁路共享轨道。
纵观欧洲的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多数城市采用了旧线改造与新建线路相结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