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
- 格式:ppt
- 大小:276.50 KB
- 文档页数:31
观课议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观课议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接受同事或专家的观摩与评议,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的一种专业成长策略。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观课议课策略:1. 建立合作共享的观课议课文化:教师之间要互相尊重、信任,并愿意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心得。
只有创造了一个积极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更好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2. 定期组织观课活动:学校可以制定观课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各科教师进行相互观课,互相交流教学经验。
观课的内容可以涵盖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课堂,从而使教师获得更广泛的观察和学习机会。
3. 专业观课指导:请专家或经验丰富的老师对教师进行专业指导,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改进建议。
这种指导不仅能帮助教师发现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其专业成长。
4. 设计观课指标和评价体系:学校可以制定观课指标和评价标准,以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
观课评价可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生反馈等方面的内容,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
5. 观课后的反思与讨论:教师在观完课后可以进行反思和讨论,分析观课中发现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并制定改进措施。
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心得和感悟。
6. 建立个人学习档案:教师可以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记录自己的教学思考、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等。
这样不仅能帮助教师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还可以帮助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升。
7. 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提供各种专业发展机会,如举办教学研讨会、培训班等。
这些机会不仅能够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还能帮助教师建立专业网络,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
观课议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之一。
通过观课、反思和讨论,教师可以深入研究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和提升。
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1、什么是“观课议课”?试谈谈“观课议课”的意义及作用。
就其性质,观课议课是这一种研修活动。
研是对问题的研究,目的在于认识实践中的教育活动中诸种因素和诸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并用取得的认识成果改进实践,提高行动的质量和水平。
修是修养,“修以期其精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目的在于自我充实和完善。
研修是什么呢?从目标上,它是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一方面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抓手,以参与问题解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变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前提,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
研修是“成人”与“成事”的统一,从终极目的上,我们说观课议课为了人的幸福:一方面通过改进教学,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意义及作用:(一)尊重参与者相互平等的主体地位(二)在对话中提升教师(三)集中观课议课的焦点(四)以发展性目标献课2、评课、磨课和议课各有什么异同?在长期和中小学教师讨论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对“来信”中所描述的评课活动中诸多不合理处有着切肤的认识。
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适应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我认为,应从“听课评课”发展到“观课议课”。
(一)尊重参与者相互平等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参与者包括所有进入教学现场的人员,不仅包括做课的教师,其他一线教师,也包括进行专业引领的教研员,而且包括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
议课的首先前提是,必须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进行评价的“评判者”和被动等待评判的“接受者”的关系,而是彼此平等、共同围绕课堂进行展开教学对话、商讨教学办法的伙伴关系。
“观课议课”强调防止和克服两种心态:一是把献课的老师看成表演的“戏子”,观课教师成了苛刻严厉的观众,于是,做课教师取悦观众,观众则吹毛求疵,献课老师失去了自我。
另外一种倾向是献课教师成了台上做指示的领导,而听课教师成了台下接受训示的群众,唯唯诺诺,点头哈腰,观课老师失去了自我。
【导语】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的问题进⾏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提⾼的⼀种教研活动。
下⾯是由©⽆忧考⽹为⼤家整理的“有效观课议课⼼得体会【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1.有效观课议课⼼得体会 学习了陈⽼师的《有效观课议课》,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拿到书就以为观课议课就是听课评课,其实,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是不同的。
观课议课,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不是以展⽰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师背有被批判得⼀⽆是处的包袱。
每⼀位⽼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还有被评判得体⽆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尊⼼,每⼀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那就有可取之处。
我们教研的⽬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法,⽽不是将某些⼈⼀棍⼦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和热情。
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
⽽对⼀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我认为观课议课的⾸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法。
观课时,不仅仅要⽤眼睛看,还要⽤⼼灵感悟和体验,⽤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师来说只是形式,⽽实质是要⾛向深刻的思考的。
如今,我们是否真正做到正确的观课议课呢?2.有效观课议课⼼得体会 感悟之⼀:以⼈为本的理念在观课议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陈⼤伟强调要加强与师⽣的沟通,了解学⽣为什么这么做,了解教师这样教,没有了解情况前不随便下结论。
感悟之⼆: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陈⽼师在聚焦课堂教学中,⾛出了⼀条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课议课的模式。
1、什么叫观课议课?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2、观课议课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观课议课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生活,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
有效观课议课指导我们有效教研。
3、观课议课与听评课的区别是什么?观课议课”是一种研修活动。
与我们熟悉的“听课评课”比较,具有以下特点:“听”课是单纯的用耳朵去听,而且是坐在教室的后面;“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会课堂。
“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不是为了下结论,它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
“议”是对话和反思,议课谋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课只是交流和探讨的平台。
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4、观课议课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一:提前协商观课主题。
二:让授课教师先做观课说明。
三:提前进教室与学生沟通。
5、观课议课从哪几个方面着手?一:看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状态,是不是受到被接纳,是不是受到鼓励,是不是得到尊重。
二: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
看学生是否学到生存的本领,生活的智慧。
三:看老师是否是在进行有效教学。
6、观课议课如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借鉴他人,提高水平。
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自我反思,改进提高。
7、陈大伟的理想课堂是什么?(一)学生经历美好的校园生活------让学生蹦蹦跳跳上学,高高兴兴回家(状态)(二)教育促进学生更幸福的生活(结果)(三)实施有效教学(过程)(四)执教者享受幸福的教师生活(教师)8、观课议课如何促进理想课堂建设?第一,有了听课评课,再有了“观课议课”——相当于有了铅笔以后再有了一支毛笔,但有了毛笔不是说不要铅笔。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联系与区别:听课的主要手段是“听”。
现代课堂正由“教知识”向“教学法”转变,教师的主要作用已经不是讲解知识,而是实施教学双方交往互动活动的组织,除了要“听”信息的传输外,还要“看”师生的活动,因此,“观课”的理念应运而生。
至于“评课”,可以理解为就是对一个教师的课进行价值高低、是非、优劣的判定。
而“议”是议论、评说,含有共同协商讨论的意思。
“议课”就是对一个教师的课进行协商、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
谈教师课堂上的各种行为与教师的能力细节,谈他的课堂设计及其他可能存在的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评课必须改传统一味评论老师的教学设计、方法、教态、语言等内容,应采用一种观课、议课的方式进行,由以往对一节课单纯的成功或失败的价值判断转变为效益研究,由讲听对立到讲听合作,由工作任务到研究课题,由自然听看到专业观察。
这样的评课,是保证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得以推动的有利因素之一,是能够使听课者、授课者双方获益的有效方式。
新理念下的评课最终目标是开展研究,促进发展,也是实现课堂改革、学生发展、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
因此,听课、评课的概念已悄然演变成“观课”、“议课”。
由“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是课堂教学变革的需要。
1、观课议课是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
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一种合作行为。
课堂观察需要教师间的合作,要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来完成。
促使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观课议课是一种积极参与研究的工作方式。
教师的日常生活,是一种“专业学习”,也是“合作学习”。
课堂观察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更致力于改变教师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
从接受到参与,从被动到主动,彼此互助,共同进步。
3、观课议课是一种探究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课前交流,合理分工,确定观察对象,明确观察点;课中合作观察,运用观察量表记录观察情况;课后调整观察资料,处理观察数据,进行理性分析。
这种方法不是孤立地看待教学行为,而是通过现象观察、对话研讨等方式对观念、行为、效果等进行整体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不断地得到改进和提高。
观课议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观课议课是指教师们通过观摩同行的课堂教学,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以达到相互学习、借鉴、提升教学水平的一种专业成长方式。
观课议课不仅对于教师个体的教学提升有重要作用,更对整个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观课议课,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师观课议课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交流沟通,形成共同成长氛围观课议课是一种师徒制的教学交流方式,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加强交流沟通,形成共同成长的氛围。
教师要有交心、坦诚的态度,倾听别人的意见,在不同的教学观点之间进行交流,取长补短。
学校也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二、注重观课议课的反思和总结教师观课完毕后,要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通过书面记录、小组讨论、校际交流等方式,将自己的观察、体会进行梳理和整理,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计划。
只有通过深入的反思和总结,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三、建立有针对性的观课议课评价体系四、发挥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进行示范课,让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帮助学校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五、开展案例教学和主题研讨除了一般的观课议课外,学校还可以开展案例教学和主题研讨,让教师们可以在专题领域进行深入地探讨和交流。
通过案例教学和主题研讨,教师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在实践中得到解决和提升。
在进行观课议课的过程中,要注重质量和效果,不能一味地强调数量。
只有真正做到深入观察、深入沟通、深入总结、深入改进,才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不断地观课议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会逐步得到提升。
【观课议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终究是要靠每一位教师的实际行动和参与,只有每位教师都认真对待观课议课工作,才能够使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教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3篇)教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通用3篇)教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篇1刚刚下过一场秋雨,天气微凉,道路也有点泥泞,但我却很高兴,骑着我的小电驴一路上愉悦地哼着不成调的歌曲,激动地犹如去参加一场盛宴似的,因为今天四间房镇数学组的老师们要在我们六完小进行“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我想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一切正如我所期望的那样,真的收获满满,恰好和现在硕果累累的金秋佳节遥相呼应。
下面谈谈我的感受:潘双双老师和李俊平老师贡献的'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线段、射线和线段》这一课,双双老师和我是同头班,听她的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态自然,落落大方,讲课条理清晰,很有亲和力,也很会赞赏学生。
同是新老师,我深深意识到了自己和双双老师的差距,我是一个在公开场合容易紧张的人,双双老师的精彩授课也给了我无形的压力,但我坚信,压力一定是我成长路上的动力!李俊平老师执教多年,经验丰富,讲起课来更是激情满满,整个课堂颇是富有灵气。
开篇就以带孩子免费去北京有名的水立方、鸟巢去旅游吸引住了他们,进而引出了课题,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尤其是李老师在讲线段、射线、直线特点时分别用了“有始有终”“有始无终”“无始无终”三个成语来概括,进而告诉孩子们要像线段一样,做一个有始有终的人,不要像射线或者直线一样,做一个有始无终或者是无始无终的人,李老师将语文渗透在数学中,还引申出做人的道理,真的是恰到好处。
议课由中心校邵老师主持,并分成了五组进行研讨,整个过程大家都积极参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每位老师的真诚与坦诚,气氛非常的和谐,在这样的团队里,我们的教研路前途一定是一片光明!“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虽然我刚刚入职,没有太多的经验,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学,肯吃苦,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我也会像那些优秀的教师一样站稳讲台,展示风采!教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篇2刚刚下过一场秋雨,天气微凉,道路也有点泥泞,但我却很快乐,骑着我的小电驴一路上愉悦地哼着不成调的歌曲,冲动地犹如去参加一场盛宴似的,因为今天四间房镇数学组的老师们要在我们六完小进行“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我想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什么是观课议课1、"观课议课"是一种研修活动。
与我们熟悉的"听课评课"比较,具有以下特点:"听"指向声音,"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不是为了下结论,它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
"议"是对话和反思,议课谋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课只是交流和探讨的平台。
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概而言之,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
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
日常性、普遍性、一线老师参与,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更多的是一种新文化的建构。
首先,议课要议出联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体现。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支撑和影响教的行为,教的行为引起和转化为学生学的行为,学习行为直接导致和影响学习效果。
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当教师没有认识它的时候,改变也就失去了基础。
观课议课的首要目的,是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具体联系,从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核心环节入手,反思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设计,追求更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师专业素质整体发展。
其次,议课要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拓展可能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