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颅脑损伤抢救的时效性
- 格式:pdf
- 大小:194.92 KB
- 文档页数:2
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的时效性分析作者:龚勇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10期【摘要】目的:研究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的时效性对创伤救治及预后的意义。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8月-2011年7月因严重创伤入院急救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开辟绿色通道,把握创伤急救中,“黄金1小时”和“铂金10分钟”,根据患者发生严重损伤的部位,采取相应针对性的院内急救措施,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通过记录院内急救处理时间、检查时间、手术室手术准备时间等,确定患者入院至手术的时间和入院到确定性治疗的时间,对各年度的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五年来的各项处理时间呈缩短趋势,间隔一年的两个年度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严重创伤;院内急救;时效性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10-0115-02严重创伤救治存在突出的救治时限的问题,临床习惯称为“救治时间窗”。
一旦救治时间被延误或超过了救治的时间窗,患者将失去最佳的获救机会,死亡率、并发病发生率将会增加[1]。
在严重多发伤中,腹部损伤的发生率约为36%,因损伤涉及到多个系统和多脏器,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25%)与死亡率(10%)[2]。
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8月-2011年7月因严重创伤入院急救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来评价创伤急救时间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8月-2011年7月因严重创伤收入院的患者102例,占同期收治创伤患者的4.23%。
其中,男82例,女20例;平均年龄37.91岁。
全部患者AIS评分≥3分,平均AIS评分为4.32分。
入院时间为伤后5 min~4 d,平均时间207.03 min。
其中,伤后30 min入院25例,占24.51%。
资料中全部患者均入手术室实施急救手术。
1.2 救治方法1.2.1 开辟绿色通道首先对收入院的患者进行院前评分,对评分≥4分的严重创伤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建立急救协调中心,由总协调人负责协调和指挥抢救,动员全院的力量,使急救中心、麻醉科、手术室、放射科、B超室、检验科等多个科室的医护人员参与到紧急救治工作中,同时供血、通讯、伤员运输等后勤保障人员也应积极参与,使全院工作人员在高效有序的组织下围绕伤员进行运转,严重创伤患者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处理、优先手术等,缩短等候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检诊标本的采集、分析、麻醉、手术等的实施工作,使严重创伤的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颅脑损伤伴有延长的昏迷诊断标准
颅脑损伤伴有延长的昏迷是一种严重的病情,通常需要紧急处理。
根据医学标准,对于颅脑损伤伴有延长的昏迷,一般采用格拉
斯哥昏迷评分(GCS)来进行诊断和评估。
GCS是通过眼睛的开放程度、语言反应和运动反应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最高分为15分,
最低分为3分。
延长的昏迷通常指的是GCS评分低于8分,而且持
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24小时。
此外,医生还会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信息
来进行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昏迷的原因,如药物中毒、代谢性疾病等。
除了GCS评分外,医生还会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
影像学检查,如头部CT或MRI扫描,有助于评估
颅脑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和尿液检查,可以帮
助排除其他疾病对昏迷的影响。
在诊断标准方面,除了对昏迷本身的评估,还需要综合考虑患
者的整体情况,如年龄、既往病史、并发症等。
最终的诊断需要由
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综合判断。
总之,颅脑损伤伴有延长的昏迷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GCS评分、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信息,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
综合评估和判断。
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疾病,它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
正确的急救处理在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减少并发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帮助您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措施。
一、评估伤势严重程度当面对颅脑损伤患者时,首先需要迅速评估伤势的严重程度。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1. 意识状态:观察患者是否清醒,能否回答简单的问题。
2. 呕吐:注意患者是否频繁呕吐,是否有呕血现象。
3. 头部外伤:检查患者头部是否有外伤,是否有明显出血。
4. 头痛:询问患者是否有剧烈头痛的感觉。
根据以上评估,可以初步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而决定采取相应的急救处理措施。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在发生颅脑损伤时,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
可采取以下措施:1. 救助呼吸:如果患者呼吸停止,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CPR)。
在CPR过程中,按压胸部来维持血液循环,同时人工通气确保呼吸道通畅。
2. 侧身位:如果患者仍有呼吸,但面色苍白或有明显呕吐,应将其放置在侧身位,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控制出血和保护颅骨在急救处理颅脑损伤时,应尽量控制出血并保护颅骨,防止进一步的伤害。
1. 停止出血:如果患者有明显的颅外出血,要进行紧急处理。
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手帕进行轻压,但不要直接触碰头部骨折处。
2. 避免颠簸:在将患者转移至医疗机构之前,要尽量减少颅骨和脑组织的颠簸。
可以使用软垫或者毛巾来固定头部,减少摇晃。
四、保持循环稳定循环系统的稳定对于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控制出血:如果患者有颅内出血,应该考虑到伴随的伤口和骨折,及时控制出血以维持稳定的血流。
2. 保持体温:由于颅脑损伤可能导致体温失调,应该对患者进行适当的保温,避免低体温引发其他并发症。
3. 维持血压:如果患者血压过低,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来提高血压,维持循环稳定。
五、及时寻求医疗救助在进行以上急救处理之后,应尽快将患者转移到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急救黄金抢救时间黄金抢救时间是指在发生急救事件后,尽快采取急救措施的时间段。
在急救领域中,黄金抢救时间非常重要,因为及时的急救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金抢救时间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在不同急救情况下的具体措施。
黄金抢救时间的定义:黄金抢救时间是指在发生急救事件后,从事故发生到急救措施开始的时间段。
这段时间内,患者的生命状态可能会迅速恶化,因此及时的急救行动尤为重要。
黄金抢救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不同的急救情况,但通常在几分钟到一小时之间。
黄金抢救时间的重要性:黄金抢救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情况。
在急救领域中,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观点,即“时间就是生命”。
在黄金抢救时间内,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迅速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病情,并减少后续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黄金抢救时间被视为急救的关键。
黄金抢救时间的具体措施:1. 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急救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措施。
黄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患者的生存率将急剧下降。
在黄金抢救时间内,可以进行心肺复苏(CPR)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措施。
CPR可以通过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来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供。
AED是一种能够检测心脏节律并自动进行除颤的设备,可以在黄金抢救时间内使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中风的黄金抢救时间: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黄金抢救时间为3小时。
在黄金抢救时间内,可以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等药物进行治疗。
tPA是一种能够溶解血栓的药物,可以恢复中风患者的脑血流,减少脑损伤。
因此,在中风发生后尽快就医,并在黄金抢救时间内接受tPA治疗非常重要。
3. 创伤的黄金抢救时间:创伤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黄金抢救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创伤的严重程度。
对于严重创伤,如大出血、颅脑损伤等,黄金抢救时间通常在数分钟内。
在黄金抢救时间内,可以进行止血、固定骨折、清创等措施。
颅脑损伤的现场处理原则发布时间:2021-09-01T14:03:05.870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3期作者:付煜[导读] 颅脑损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伤类型,可能单独存在或是合并其它损伤共同出现。
付煜岳池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 638300颅脑损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伤类型,可能单独存在或是合并其它损伤共同出现。
根据颅脑解剖位置的不同,可将颅脑损伤分为脑损伤、颅骨损伤、头皮损伤,单独或合并出现均有可能。
其中,脑损伤主要有脑干损伤、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脑震荡等;颅骨骨折主要有凹陷性骨折、颅底骨折、颅盖骨线状骨折等;头皮损伤主要有头皮撕脱伤、头皮裂伤、头皮血肿等。
由于颅脑损伤位置特殊,情况比较严重,所以应当在受伤后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把握好现场处理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一、颅脑损伤的处理步骤对于颅脑损伤,在处理中要对重点伤情加以了解,对全身状况要系统的检查。
对于危及生命安全的病症要立即处理,尽快完成现场处理并转送医院。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黄金抢救时间是伤后的1个小时。
所以,对颅脑损伤患者必须保证现场抢救正确及时,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例如,对于出血、窒息等症状要首先处理。
如受伤后立即昏迷、意识不清的患者,需要确保呼吸畅通,并对活动性出血快速处理。
大脑是人的神经中枢,脑组织也最为脆弱,难以修复和再生,因此颅脑损伤很容易造成残疾或死亡。
对于患者的病情,必须要及时果断的处理,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包括瞳孔、神志等,都要严密观察,通过合理的方法确定颅脑损伤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使患者脑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在现场处理中一定要记住,越早开始治疗颅脑损伤,就能让患者达到越理想的预后效果。
所以,对于患者颅脑损伤的处理,需要同时对患者全身伤势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进行综合处理。
及时送到医院进行头颅CT扫描检查,发现脑疝也要立即安排抢救处理。
二、颅脑损伤的治疗原则在颅脑损伤的治疗原则上,要对患者进行分类处理。
重度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至今病死率仍然在30%~50%[1],如何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已成为现代急救医学和创伤医学的难题之一,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患者预后常起到关键作用。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经过院前急救,26例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分析两组患者伤后至获得救治时间及预后情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本院急诊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其中32例经过院前急救(观察组),26例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对照组),男33例,女25例,年龄8~72岁,平均40岁。
其中车祸伤17例,坠落伤15例,打击伤14例,跌打伤6例,其他伤6例。
观察组开放性颅脑损伤14例,闭合性颅脑损伤18例;格拉斯哥昏迷测量(GCS)评分:3分3例,4分2例,5分2例,6分9例,7分8例,8分8例。
对照组中开放性颅脑损伤1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16例;GCS评分:3分1例,4分2例,5分2例,6分7例,7分7例,8分7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类型、受伤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诊断标准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伤后患者原发性昏迷在6h以上,或在伤后24h内意识障碍恶化再次昏迷6h以上;GCS评分为3~8分[2]。
1.2.2院前急救方法急救员到达现场后对有创伤出血患者给予止血、包扎,立即清除口腔、鼻道和气管内的血液、呕吐物或分泌物,防止误吸和窒息,对有舌后坠的患者立即将舌体拉出并置入口咽通气管;如上述措施仍不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时,即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内插管;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抗休克治疗,对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20%甘露醇250mL及呋塞米20mg脱水、利尿、降颅内压;呼吸、心搏骤停者给予心肺复苏。
经现场抢救,患者病情稳定后,立即用救护车将患者接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
1.3统计学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用率和x±s表示,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