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流入中国的渠道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13
一张图看懂热钱流入渠道房价稳涨热钱蛰伏楼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尽管4月份涨幅趋缓,但国内大中城市房价已连续11个月环比上涨。
与此同时,最近一个月以来降息浪潮席卷全球,使得人民币持续升值、热钱流入中国的压力继续加大。
房价上涨、人民币坚挺以及全球性降息,让觊觎进入中国楼市套利的热钱虎视眈眈。
房价仍涨楼市吸引力依然不小最近一个月以来,全球多家央行相继宣布降息,包括欧盟、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重要经济体纷纷进一步在货币政策上采取宽松态度,这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上升。
今年4月,中国出口增速超出市场预期。
熟悉长三角外贸情况的浙商证券研究所所长邓宏光认为,数据中的外贸“虚高”情况,显示热钱可能借道出口流入中国境内套利。
在热钱趋势性流入的情况下,热钱流向何方受到关注。
由于股市表现不佳,连续11个月环比上涨的房地产市场对于热钱的吸引力依然不小。
今年4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分别为67个和66个。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平均价格环比指数为100.95,比上个月减少0.14,尽管涨幅出现7个月来的首次下降,但仍是连续11个月环比上涨。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解读认为,尽管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势头有所缓和,但受前期房价上涨惯性作用的影响,房价上涨的城市个数还比较多,房价上涨预期尚未根本解除。
从海外资本市场反应和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观察,热钱和外资对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兴趣仍然不小。
黎友焕根据其课题组的跟踪结果发现,一季度热钱流进的依旧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热钱依旧对从房地产投机中获利有信心。
记者了解到,近期香港股市中内地房地产股票反弹迅猛,碧桂园、SOHO中国、远洋地产、绿城中国等上市公司股价均大涨。
目前国内的楼市调控政策虽然让地产企业在内地上市融资很困难,但如果在香港上市,就有了上市公司地位和海外融资平台。
据了解,今年至少有6家内地房企准备在港上市,在这些内地房企背后,麦格理、摩根士丹利、瑞银等国际知名投行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显示国际资本对中国楼市仍有较大兴趣。
受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国际短期资本(也叫国际游资,就是常在国际或国内金融市场之间快速调入撤出的短期资本,以套取高额利润为目标,即“热钱”)正大规模涌入中国。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央行有能力对冲“热钱”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如果想在这方面投机,失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截止今年6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冲到了历史最高点,达到了3465亿美元,较去年年末猛增了601亿美元,总体规模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在没有实现资本市场开放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外汇流入中国的主渠道就是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
据国家统计局数字,今年上半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为45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为303亿美元。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研究员王建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增加的外汇储备按正常情况应该在350亿美元左右,可实际上却远远超过了这一数字。
“中国外汇储备存在250亿美元的缺口,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王建对《北京周报》分析说,“从目前情况来分析,这个缺口很可能是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等待人民币升值的套利资金(热钱)”。
250亿美元约相当于中国去年实际利用外资527亿美元的50%。
“250亿美元热钱是从公开的统计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而实际上,如果加上冲销外逃资金等那些隐含的‘热钱’,我个人估计中国目前的热钱规模可能在350—400亿美元之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陈明星对《北京周报》分析认为。
“从资金的最终用途来看,目前国际上还很难具体界定哪些资金属于‘热钱’,因此,中国目前到底有多少热钱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曲凤杰对《北京周报》说,“应该承认,中国国内的确存在一定规模的热钱。
但是,由于中国目前还是实行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目前的热钱规模可能没有外界普遍猜测的那么多。
”主要受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陈明星解释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市场对人民币普遍存在贬值预期,受此影响,中国国内的资本前几年一直是往外流的,国家外汇管理部门也一直是把防范和打击资本外逃作为工作的重点。
国际热钱流入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及应对措施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主要渠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际热钱;流入;经济;措施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7-0083-01近年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国际收支一直处于双顺差的格局下,国际热钱通过各种形式不断涌入我国。
大量境外“热钱”一旦非法流入过快过多,通过炒作中国地产或股市后再利用股市振荡之机迅速退出,中国十多年的经济增长成果将毁于一旦,历史上日本、台湾在本币增值幅度太快时都有类似的情况,此后全部进入经济危机。
虽然目前中国的经济基本面与当年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前的情况有根本的区别,但大量“热钱”的涌入已经给国内经济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如何制定恰当的应对政策来有效防止中国经济过热,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国际热钱流入我国主要渠道近年来随着监管力度的逐渐增强,“热钱”的输入手段也不断“推陈出新”,成为我国监管部门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
相关专家的近期研究调查成果表明,当前国际“热钱”主要通过以下渠道输入:(一)贸易项目是我国经常项目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监管难度巨大的一个环节。
在我国现有的外贸公司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掌握了各种逃避贸易监管的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跨境资金的转移上来。
(二)通过个人项目流入。
一是通过个人贸易项目进行资金转入;二是通过个人贸易佣金形式流入;三是通过职工报酬、赡家费用等名目汇款回国。
(三)外商直接投资。
国际资本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等资本和金融项入境,而这部分境外资金入境后并未直接进入实业投资领域。
(四)通过地下钱庄进入。
即通过在境内和境外分别设立拥有一定资金数额的分支机构,以在地下钱庄的国外分支机构付款、国内分支机构取款的方式进行资金转移。
二、当前国际热钱流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
热钱流入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摘要】随着中美利差的逐步缩小,热钱流入中国已成了无法避免的事实,然而如何避免热钱的流入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震荡一直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热钱流入的原因,寻求合适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热钱中美利差流入渠道解决方案一、关于热钱国际上虽然对“热钱”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都基本反应了其主要的特点,即:(1)“热钱”是国际间专门从事牟利活动的短期资金,其主要特点是流动频繁,集中活动于投机性产业(如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等)。
(2)驱动“热钱”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利率差别、各国间的汇率变动以及某国投机行业的盈利空间。
因此,当一国利率上升、汇率看涨或投机行业迅速发展时,“热钱”将大规模入境进行套利,导致该国投机行业急剧膨胀;相反,在以上领域看跌的情况下,“热钱”将全面、迅速撤出,极可能引起该过的金融波动甚至是经济危机。
而现如今的中国国内的资本市场环境更是滋生热钱流入的温床: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升值预期已经吸引了国际游资大量进入;面对美联储为刺激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而连续下调利率,中国的央行仍然为抑制通胀而持续提高存款利息,进一步缩小了中美的利差空间,更加助推了国际投机者将游资输入中国的动力;另一方面,中国国内资本市场从2005年来的复苏加上房地产市场暴利的吸引,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热钱”流入中国。
二、热钱流入中国的原因1.对美元加息周期将结束预期和对我国经济的好。
在美元第16次加息后,国际资本普遍预期美元将结束其加息周期,因而第16次美元加息非但没有促使美元升值,反而呈加速贬值之势。
在此形势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人民币资产有加速升值的趋势、一直被低估的资产价值以及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开放的局势,促使全世界的热钱开始盯紧人民币资产。
在美国货币政策滋养下的热钱,将可能长期驻扎在中国,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2.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
任何一个国家汇率的变动都会吸引国际游资涌人逐利。
热钱流入中国的原因、途径及风险防范研究【摘要】自2005年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大规模热钱流入中国。
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出现的这一重要现实问题,对热钱流入中国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对2003年-2012年间热钱流入中国的规模进行了估算,通过模型检验了影响热钱流入的主要因素,最后文章分析了热钱大量流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热钱流入规模;人民币升值;风险防范1.问题的提出热钱,又称国际游资,是追求最高回报和最低风险,在国际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显示:二十一世纪前十年,热钱年均流入近250亿美元,占同期外汇储备量的9%。
热钱具有高短期流动性、高敏感性和投机虚拟性,因此大规模热钱的投机流动将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不仅会造成中国资本市场流动性过剩和借贷成本过低,进而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等问题;还将对中国外汇储备和汇率形成机制也形成很大的冲击。
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提出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热钱流入中国有哪些驱动因素和途径?第二,在过去的10年(2003—2012)间有多少热钱流入中国?2.研究综述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于热钱流入的动因和途径,总结胡天淼,赵婷婷,汪梦然的《热钱流入原因、渠道分析及相应政策建议》[1]、刘放的《中国热钱流动的途径、危害及防范》[2]以及沈庆劼,林文浩的《中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研究综述——途径、规模和影响因素》[3]等学术文献,可以得出热钱流入中国的途径大致有三种:经常项目途径、资本项目途径和其他途径;利差、汇率和证券市场收益率等因素成为驱动热钱流入的主要因素。
关于热钱流入规模的计算,杨菊洪在《国际热钱流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万光彩,刘莉在《中国的“热钱”规模究竟有多大?》[5]以及苏剑,童立在《近年来中国热钱流入规模的估算》[6]等中都对热钱流入规模的估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说明。
热钱流入的现状及建议国际热钱是一个在现代社会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历数发生过的几次重大金融危机,无不跟国际热钱的流动相关。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伊始,大规模热钱开始涌入中国。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热钱涌入中国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攀升,呈现出流入数量多、短期流动速度快、流动渠道多和进入领域广等特征。
热钱的大量涌入以及它无法规避的投机性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隐忧,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风险。
那么,究竟什么是国际热钱呢,简单来说,国际热钱是以短期投机来实现保值、增值或纯粹追逐高额利润的短期国际流动资本。
国际热钱流动性很强,表现为现金、活期和短期存款、短期政府债券、商业票据、衍生产品、基金等形式。
外汇、股票、房地产是国际热钱投资的主要对象。
逃避政治风险,追求汇率、重要商品价格变动等带来的高收益是国际热钱投机性移动的主要原因。
一、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渠道(一)通过经常项目流入第一,国际热钱通过国内的企业与国外的投资者虚报进出口价格、预收货款、延迟付汇、伪造供货合同等方式流入。
第二,通过收益项下的职工报酬流入,例如珠三角地区的来料加工企业以发工资为名义,通过货柜车夹带港币进出粤港两地。
第三,借道海外捐赠和侨汇等经常转移项目流入。
(二)通过资本项目流入第一,国际热钱通过FDI的名义流入,FDI的外汇既可在银行开立现汇保留,也可通过银行卖出,通过银行兑换成人民币之后,再借助某些方式投资于股市及楼市。
这些方式包括高报企业所需的资本金、改变资金用途或纯粹虚假投资、在项目审批时化整为零或利用增资扩股、境外并购等时机和方式逃避监管。
第二,通过购买具有QFII资格的海外金融机构未使用的投资额度流入中国。
(三)通过地下钱庄流入这是2008年以来国际热钱流入的新兴渠道。
通常是先将外汇打入地下钱庄境外账户,地下钱庄再将等值人民币扣除费用后,打入境外投资者的中国境内账户,不需要外币形式上的实际流入。
(四)通过个人渠道流入国际热钱还可以通过内地居民每人5万美元结汇额度、香港银行每天8万元人民币电汇限额、现金携入、亲友间直接兑换、香港兑换店兑换以及外籍人士一次性购房结汇等个人渠道流入国内。
3“热钱”借助地下钱庄渠道流入问题研究李楠(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长春13005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李楠,男,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研究方向:国际金融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
一方面是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为了刺激本国经济,不顾全球已经高企的通货膨胀,不断开动印钞机;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从危机中恢复较快,对发达国家超发货币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而我国作为率先从危机中复苏的国家,正日益成为热钱流入的首选目标。
热钱裹挟在资本和经常项下的顺差中流入我国。
于此同时,热钱还通过另一个隐蔽的灰色渠道流入境内,即地下钱庄。
通过分析近些年破获的地下钱庄案件,我们发现热钱经由地下钱庄渠道进入境内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由于这部分跨境资金没有纳入监管之下,如果任其发展,必将破坏国家金融秩序。
本文通过对热钱基本概念和地下钱庄运作热钱入境案例的分析,进而对热钱经地下钱庄渠道入境的手法、模式等进行研究,为下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遏制其发展提供帮助。
一、热钱的概念及特征(一)热钱的基本概念国际热钱(H ot Mo n ey )又译为国际游资,关于“热钱”没有标准的统一定义。
在国际上《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将“热钱”定义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金持有者或者出于对货币贬值(或升值)的投机心理,或者受国际利率差收益明显高于外汇风险的刺激,在国际上掀起大规模的短期资本流动,这类移动的短期资本通常被称为国际游资。
另一方面,在我国国内,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邓先宏则将“热钱”定义为:那些纯粹以投机套利为目的、无真实贸易或投资背景的国际收支交易及跨境资金流动。
(二)热钱的主要特征高收益性和低风险性。
热钱在全球金融市场四处流动主要目的是追求尽可能高的收益和尽可能低的风险。
热钱利用各国金融资产价格的差异在全球多个市场上构筑套利头寸、影响价格走势,从其资产价格的巨幅波动中套取利润,在低风险的条件下,获取最大的收益。
“热钱”涌入中国的路径及对策作者:刘铁锤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28期摘要: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境外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股市和房价上涨。
从各个方面阐述中国面临的热钱形势,分析了热钱流入中国的原因、渠道,研究热钱流动对中国的影响等,提出一系列监管热钱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进一步解决要摆脱国际热钱大规模流动带来的包括人民币升值压力在内的一系列困扰,必须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国际资本;金融监管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150-02一、境外热钱流入的原因1.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美元贬值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境外热钱对人民币的进一步升值预期不仅直接驱使境外热钱入境,还使得境内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士近年来的结汇量快速增加,转化成人民币投向境内市场。
随着美元逐步贬值、中国贸易顺差扩大、外汇储备猛增等,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没有得到真实反映、长期被低估,使得大量热钱流入中国以期获取汇率调整后的收益。
2.良好的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在证券监管方面的强力推进下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结束了上市公司两类股份、两种价格长期并存的历史,为实现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在各种综合性因素的影响下,大批境外热钱源源不断涌入中国,主要目标是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升值。
3.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表现和预期。
2000年以来,中国GDP始终保持8%以上的良好增长态势,未来预计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速,维持良好的市场预期。
4.中国的高利率及存贷款之间的高额利差。
热钱跨境流动的根本原因是赚取利润,获得的收益要大于付出的成本。
对于实体经济中的热钱来说,其跨境流动的收益包括人民币汇率升值收益以及投资收益,成本则主要是跨境流动的机会成本。
(1)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为实体经济中热钱的跨境流动提供了无风险的套利机会。
正确应对国际热钱冲击,积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一导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常会受到本国国内资本规模的制约,为了补充国内资本不足,保证经济的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常常采取引入国际资本的方式。
这些国际资本除了以直接投资的形式进入国内,还有一部分在国内以有价证券、短期借款、短期投资等从事资产增值投机买卖的短期资本的形式存在,我们把这些国际短期资本称之为热钱(hot money)。
热钱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高流动性。
如果热钱规模较国内投资大,其高流动性很有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运行形成明显冲击,甚至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稳定。
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8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巨额游资在亚洲各国金融市场的炒作和快速撤离,最终导致了东南亚许多国家经济的崩溃。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明确昭示了关注国际短期资本动向的重要性。
就中国而言,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升温,热钱在中国境内的规模逐渐增大。
200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由负转为正,首次为中国境内热钱的存在提供了一个证据和先兆,近几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增无减,涌入中国的热钱规模也在扩大。
虽然中国政府多次表示近期不会对人民币进行重新估值,但由于中国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存在,这些热钱有可能以各种形式仍然留在国内进行短期投机活动,从而对国民经济形成不良冲击。
而且随着中国资本项目的逐步放开,估计在不久的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热钱涌入中国。
因此,为防止亚洲金融危机在中国再度发生,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当前研究热钱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建议是极为必要的。
二中国热钱规模概算[1]本文将通过对外汇储备以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测算中国的热钱规模,考察的起点是2002年。
原因在于,国际热钱和汇率的关系极为密切,通过贸易或资本账户将外币直接兑换成人民币,是从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中获利的最便捷的方式。
国内出现热钱的迹象也是随着2002年人民币升值压力而开始显露的。
表1列出的中国外汇储备总量、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以及相关的误差与遗漏项金额等数据显示,从2002年开始,误差和遗漏项由负转正,表明从2001年到2002年资本由外逃转为流入,且这一数值到2003年进一步增长到184.22亿美元,增加了136%。
热钱流入是什么意思摘要:国际热钱是以短期投机来实现保值、增值或纯粹追逐高额利润的国际流动资本。
近年来,大规模热钱迅速流入中国,呈现出速度快、渠道多等特征,其无法规避的投机性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风险。
我国目前的监管措施远远不能适应这种新的形势。
对此,本文提出了完善监管和控制国际热钱流入的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热钱流入渠道经济影响监管措施国际热钱是一个在现代社会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历数发生过的几次重大金融危机,无不跟国际热钱的流动相关。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伊始,大规模热钱开始涌入中国。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热钱涌入中国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攀升,呈现出流入数量多、短期流动速度快、流动渠道多和进入领域广等特征。
热钱的大量涌入以及它无法规避的投机性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隐忧,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风险。
那么,究竟什么是国际热钱呢,简单来说,国际热钱是以短期投机来实现保值、增值或纯粹追逐高额利润的短期国际流动资本。
国际热钱流动性很强,表现为现金、活期和短期存款、短期政府债券、商业票据、衍生产品、基金等形式。
外汇、股票、房地产是国际热钱投资的主要对象。
逃避政治风险,追求汇率、重要商品价格变动等带来的高收益是国际热钱投机性移动的主要原因。
一、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渠道(一)通过经常项目流入第一,国际热钱通过国内的企业与国外的投资者虚报进出口价格、预收货款、延迟付汇、伪造供货合同等方式流入。
第二,通过收益项下的职工报酬流入,例如珠三角地区的来料加工企业以发工资为名义,通过货柜车夹带港币进出粤港两地。
第三,借道海外捐赠和侨汇等经常转移项目流入。
(二)通过资本项目流入第一,国际热钱通过FDI的名义流入,FDI的外汇既可在银行开立现汇保留,也可通过银行卖出,通过银行兑换成人民币之后,再借助某些方式投资于股市及楼市。
这些方式包括高报企业所需的资本金、改变资金用途或纯粹虚假投资、在项目审批时化整为零或利用增资扩股、境外并购等时机和方式逃避监管。
热钱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推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已有四十余载。
同时,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也愈加频繁。
这些交往中产生了不少的新事物,各自给双方带来了不同的影响,热钱就是其中之一。
关于热钱,很多专家及机构等做出了一些解释。
比如:上海证券研发中心认为:“传统意义上的热钱主要指国际短期资本,但是在讨论我国热钱问题时应将热钱的界定结合我国国情做些调整,可以把所有制度外流入的、以追求价差收益为目的的国际资本都看作热钱,其中既包括国际短期资本,也包括中长期资本。
”《商业词典》将热钱定义为:“由于投机活动在国际货币市场间迅速移动的大额资金。
”以及“从一地移到另一地以寻求快利的短期资本。
”等。
我国的教科书上说的外资是指我国各级政府、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用其他方式筹措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
个人认为,热钱是外资中的一部分。
但外资更多是赚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为我国提供就业岗位,拉动经济发展,是一种互惠互利,而热钱只是为了赚钱而来,赚到钱就迅速撤资,很少对本国建设有贡献。
总的来说,热钱等同于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金。
热钱分为国际热钱和国内热钱。
热钱是只为追求用少的时间以钱生钱赚得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
一般国际热钱流入需要两个热源:一是短期利率正处在最高点或者正在走高。
二是短期间内汇率蓄势待发,正要升值。
热钱进入的渠道有很多种,主要渠道有:其一,虚假贸易。
在这一渠道中,国内的企业与国外的投资者可联手通过虚高报价、预收货款、伪造供货合同等方式,把境外的资金引入。
金融诚信组织指出,83%的非法资金都是通过进出口伪报流到境外的。
其二,增资扩股。
既有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原有注册资金基础上,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资项目”等理由申请增资,资金进来后实则游走他处套利;在结汇套利以后要撤出时,只需另寻借口撤消原项目合同,这样热钱的进出都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