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12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5.33 KB
- 文档页数:3
中药外敷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杨锦(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301700)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一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态组,各55例。
常态组口服丹莪妇康煎膏治疗,研究组开展如意金黄散贴敷治疗。
比对分析两组症状积分、血清指标、治疗效果。
结果:常态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血清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CA125与症候积分均优于常态组(P<0.05)。
结论:治疗子宫腺肌病应用如意金黄散贴敷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药外敷;子宫腺肌病;血瘀证;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27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21)01-0109-02子宫腺肌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呈进行性加重表现的痛经,是由于子宫肌层遭受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侵袭而发生的疾病,进行性痛经以及过多月经量表现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影响生育功能,导致生活质量不断降低叫本研究旨在分析治疗子宫腺肌病应用中药外敷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7月一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西医符合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标准;中医符合血瘀证辨证标准;无急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合并症;相关资料记录完整;对入选本课题表示知情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或既往精神病史;过敏体质或对研究药物既往存在过敏史;盆腔恶性肿瘤或疑似恶性肿瘤;合并严重造血系统、心、肝、肺等疾病。
经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态组,各55例。
常态组年龄25~47岁,平均年龄(35.86±6.11)岁;病程2-14a,平均病程(6.21±1.65)a…研究组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35.41±6.95)岁;病程3~13a,平均病程(7.47±1.28)a。
不同剂量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持续性或周期性的下腹部疼痛。
目前,针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其中,孕三烯酮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
然而,目前对于孕三烯酮的剂量问题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针对不同剂量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确定孕三烯酮的最佳治疗剂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根据不同剂量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以确定孕三烯酮的最佳治疗剂量及相关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们医院进行孕三烯酮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2. 分组方案:(1)低剂量组:孕三烯酮每日口服5毫克,治疗2个月,共计60例。
(2)中剂量组:孕三烯酮每日口服10毫克,治疗2个月,共计60例。
(3)高剂量组:孕三烯酮每日口服15毫克,治疗2个月,共计60例。
(4)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治疗2个月,共计60例。
3. 疗效评估: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估,记录治疗前、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并根据VAS评分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估。
4. 统计处理:使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剂量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可以有效地确定孕三烯酮的最佳治疗剂量并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
同时,该研究也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依据,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3-04-15T10:22:44.7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麦燕桃邹美泉邓小玲刘玉银[导读]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存在于子宫肌层中,伴随周围肌层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和增生[5]。
麦燕桃邹美泉邓小玲刘玉银 (广东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妇科 511800)【摘要】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激素水平变化及如何选择适合病例放置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
方法分析33例诊断子宫腺肌病患者在放置曼月乐前、后6个月、12个月、2年的血清卵泡刺激素(T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的变化,及分析病程长短、子宫大小对放置曼月乐后月经量改变、痛经程度缓解的区别。
结果(1) 33例患者放置曼月乐后6个月、12个月、2年血清的FSH、LH、E2与放置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放置曼月乐后经量明显减少、痛经明显缓解,与放置前比较差异呈显著性(P﹤0.01);(3)病程短、子宫较小者较病程长、子宫较大者治疗效果好。
结论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切实有效,对卵巢功能无影响,病程短、子宫体积较小者可能治疗效果更好,选择适宜病例使用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较好的长期的保守治疗手段。
【关键词】曼月乐子宫腺肌病激素水平【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068-02 子宫腺肌病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因其主要表现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子宫增大[1],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治疗方案主要有:药物治疗如雄激素类衍生物、GnRH-a、米非司酮、曼月乐等,手术治疗如子宫切除术、子宫腺肌瘤挖出术、子宫内膜切除术、腹腔镜子宫神经去除术和骶前神经阻断术、子宫动脉栓塞术等[2],但除行子宫切除术外,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
对于年轻或有生育要求,要求保留子宫者,如何能减少经量、缓解痛经、控制病情是目前妇科医生面临的难题。
子宫腺肌病64例临床病理分析作者:徐华军钟惠玲罗小林胡玉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诊断。
结果子宫腺肌病中以合并子宫内膜增生为最多,合并子宫肌瘤者次之;临床表现以月经量增多、痛经为主要症状,子宫增大为主要体征。
结论根据临床、病史、妇检及B超等方法,结合病检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临床病理;子宫子宫腺肌病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它是妇科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有报道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临床诊断存在漏诊的情况,故提高临床诊断率,对治疗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回顾性分析64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期提高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12年12月,经妇科医生行手术切除的64例患者子宫,经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病例。
1.2方法标本用10%中性甲醛固定液固定,常规子宫剖检,并与子宫肌壁增厚或有紫蓝色小结节的部位切取组织块。
经过固定,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2结果64例患者中61例(95.31%)合并不同程度子宫内膜增生,其中,25例(39.06%)合并子宫平滑肌瘤;3例(4.68%)合并卵巢囊肿。
3临床表现就诊年龄多数在26岁-58岁之间,其中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38岁。
所有患者的子宫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31例(48.438%)以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流血为主要症状;12例(18.75%)以痛经为主要症状;17例(26.56%)以月经增多伴经期进行性痛经为主要症状;4例(6.25%)以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为主要表现。
4病理改变4.1肉眼形态病变弥漫时子宫呈均匀性增大,大者12cm×12cm×6cm,平均8.8cm×7.3cm×5.5cm,表面光滑,质地中等,肌壁平均厚度35cm;病变局限时子宫呈不规则结节状,这种结节无假包膜,不能剥出,(如合并子宫肌瘤时子宫明显增大,形状不规则)。
189例子宫腺肌病临床病理分析【关键词】子宫腺肌病;临床病理分析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1]。
然而,子宫腺肌病这种妇科常见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
为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治水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8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
1资料与方法收集乌海市妇幼保健院妇科2006年1月——2012年12月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89例,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对189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病理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
2结果2.1一般情况本组子宫腺肌病患者平均年龄为48.7岁,平均初潮年龄为14.2岁,其中经产妇186例(98.4%),未产妇3例(1.6%),曾有过人流术的155例(82.0%),放置过宫内节育环的为81例(42.9%),绝育术后19例(10.1%)。
2.2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子宫腺肌病149例,诊断符合率78.8%,超声诊断符合率78.8%。
行子宫切除术的142例。
189例中有123例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痛经症状(65.1%),均为继发痛经,其中66例逐渐加重,27例表现为不规律下腹痛。
88例月经异常,27例表现为月经紊乱,可以是经量和经期的不规则改变,32例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5例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2.6%),仅因为体检时超声提示有肌瘤结节而入院治疗。
2.3超声诊断189例病人有149例经b超辅助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增大,后壁肌层肥厚明显,子宫切面回声不均匀,或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
39例b超考虑子宫肌瘤可能性大,26例提示卵巢囊肿。
2.4手术方式189例患者中单纯子宫切除142例,其中开腹全子宫切除36例,筋膜内切除95例,阴式切除7例,子宫及一侧附件切除26例,次全切4例,子宫腺肌瘤剥除11例。
2.5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本组资料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超声检查,共有149例,诊断符合率78.8%。
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发布时间:2022-11-22T02:02:57.71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9月9期作者:蔡益娟[导读]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蔡益娟(宜兴市妇幼保健院;江苏宜兴214200)【摘要】目的:探究子宫腺肌症患者实施曼月乐治疗的效果。
方法:此次实验选择40例妇产科子宫腺肌症患者,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观察组采用曼月乐治疗,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
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观察组治疗后月经疼痛分值、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血清性激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改善,P<0.05。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月经疼痛分值、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血清性激素水平,P>0.05。
结论:子宫腺肌症患者实施曼月乐治疗,高效安全。
【关键词】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临床疗效;安全性子宫腺肌症是妇产科常见病,认为是由于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所致,经产妇、40岁以上妇女容易发生,表现为子宫增大、进行性痛经、月经量增加等,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会发生不孕症状,加大患者心理压力[1],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在近些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不断改变工作习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等,加上转变了婚育观念,临床逐渐增加人工流产手术以及剖宫产手术,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年龄呈现为降低趋势[2]。
使用药物以及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症,效果显著。
此次选择40例患者,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实施曼月乐治疗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资料在我院选择40例妇产科子宫腺肌症患者进行数据分析,纳入病例的时间控制在2021年1月-2021年12月,抽签分组,每组患者例数是20例,观察组患者中,年龄24-48(33.6±6.1)岁,病程在2-17(5.9±1.2)个月,孕次1-4(3.0±1.0)次,对照组患者中,年龄23-47(33.5±6.2)岁,病程在1-17(5.8±1.1)个月,孕次2-4(3.0±1.0)次。
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对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在2019年12月到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共计120例,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应用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
结果:就治疗总有效率看,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6.67%,两组有明显差别,P<0.05。
就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及子宫体积变化看,治疗前,两组对比无差别,P>0.05。
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
就并发症发生率看,观察组为10%,对照组为21.67%,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别,P<0.05。
结论:对于子宫腺肌症患者,应用曼月乐节育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曼月乐节育环;米非司酮;治疗效果子宫腺肌症是育龄期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出月经紊乱、渐进性痛经、月经量增加等临床症状。
如果患者未重视治疗,则会导致疾病发展,甚至引发患者不孕,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因此,针对该种疾病需要加强研究,选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以保障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上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与药物两种方式,手术虽然能够根治疾病,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可能导致患者丧失生育能力,局限性大。
药物治疗起效较慢,且效果一般[1]。
因此为了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式,临床研究应用曼月乐节育环进行治疗,这种疗法对于患者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也不会对患者的生育功能造成影响。
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对其应用该种疗法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9年12月到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共计120例。
纳入标准:1)符合子宫腺肌症诊断标准。
2)符合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指征。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妇科疾病。
GnRH-a结合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结合曼月乐(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7年12月的9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nRH-a结合曼月乐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痛经、月经量、子宫体积均随着放环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腰痛腰酸、阴道点滴出血是常见不良反应,且随着放环时间延长,腰痛腰酸、阴道点滴出血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P<0.05)。
而闭经随着放环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增多趋势(P<0.05)。
IUD自然脱落多发生于放环6个月内,与子宫体积、月经量相关。
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GnRH-a结合LNG-IUS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降低痛经,减少月经量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曼月乐;临床疗效子宫腺肌病是常见妇科疾病,多发于育龄女性,其发病率在5%-65%间。
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进行性痛经,已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当前,子宫腺肌病的根治性治疗主要是采取子宫切除术[1],但对于保留子宫患者并不适宜采用手术治疗。
因此,临床探讨一种保留子宫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为了进一步分析GnRH-a结合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7年12月的9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做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影像学证实为子宫腺肌病。
理解并签署该研究制定的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无药物禁忌症、精神病者及其重症肝肾功能障碍者。
年龄24-52岁,平均年龄(39.56±10.34)岁;孕次1-6次,平均孕次(3.56±1.05)次;产次1-3次,平均孕次(1.56±0.67)次;病程(2-16)年,平均病程(13.56±1.38)年。
・684・ 西垦药垄志zo12午7月第4l卷第7期上半月 Shanxi Med j,July 2012,Vo1.41,No.7 the First 心房颤动未转复,心室率减慢。③无效:心房颤动未转复, 心室率未减慢。 l_4统计学处理:数据以j±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本组56例患者中,42例为显效(4 h内转复5例,24 h 转复31例,48 h转复6例),转为窦性心律,占75 ;14例 为有效,未转复但心室率下降,患者自觉症状好转,用药前 后心电图Q.T间期无明显变化。56例中5例静脉注射时 出现低血压,经补液、静脉滴注多巴胺治疗,血压恢复正常。 用药期间未出现因胺碘酮导致心功能不全,也未出现致其 他类型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心率、血压用药前后测定值, 见表l。 表1 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 土s) 3讨 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若反复发作可进展 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具有慢性化倾向。由于阵发性心房颤动 的发生及终止均较为突然,患者常有明显的心悸等症状,与 持续性心房颤动同样具有发生血栓栓塞的危象。一旦发生 心房颤动,心房的电重构与解剖学重构即启动,心肌原有的 电生理特性改变,心脏结构与功能出现相应变化,从而导致 “心房颤动诱发心房颤动”的恶性循环[1]。胺碘酮为Ⅲ类抗心 律失常药物,主要电生理作用为抑制钾通道,延长不应期及 复极时间,对动作电位时间影响不大,对心房心室不应期亦 无影响 ]。它有非竞争性8受体阻滞作用,具有I~Ⅳ类抗心 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同时可扩张冠状动脉、减轻外周血管阻 力,有很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而且可以降低因心律失常导致死亡的危险。也是目前唯一 无负性肌力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 手术患者由于精神紧张,受麻醉、切口疼痛、各种引流管 刺激、低氧血症等因素的影响,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过分 激活,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其中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 失常。对初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恢复窦性心率或控制心室 率对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控制心力衰竭和提高患者的生 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Aasbo等嘲和Kreiss等嘲报道胺碘 酮对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效果好,国外胺碘酮广泛应用于心 房颤动的转复,其转复有效率可达83 。本组资料显示静脉 应用胺碘酮转复率达75 ,总有效率达100 ,表明在该类 患者中静脉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胺碘酮静脉给药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可能与胺 碘酮的血管扩张和轻度负性肌力特性有关。低血压主要发 生在药物滴注速度过快及给药浓度过高时,可以通过减慢 滴注速度和浓度加以预防和控制。血压明显降低时可静脉 滴注多巴胺维持血压。本组有5例血压过低,应用多巴胺 和快速补液得以纠正。由于手术后患者多存在低血容量, 因此应在保持心功能的同时给予足量的补液,防止低血压 的发生。静脉应用胺碘酮的同时加口服,可以保持血药浓 度,防止心房颤动复发。用药期间要保持钾离子的血浓度 应>4.0 mmol/L,保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止低钾血症引 起的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胺碘酮对非心脏手术后初发心房 颤动转复疗效显著,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 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天坤.胺碘酮联合福辛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 效.中国实用医刊,2O10,37(24):91-92. [2]杨艳敏.静脉胺碘酮的应用及价值.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 杂志,2009,23(2):103—105. [3]Naccarelli GV,Wolbrette DL,Dell—Orfano JT,et a1.Amioda rone: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clinical trials.Clin Cardiol, 2000,23:73—82. [4]程祖亨.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初发心房纤颤伴快心室反应疗 效的观察.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2,6(2):76-77. [5]Aasbo JD。Lawrence AT,Kousik K.Amiodarone prophylaxis reduces major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length of stay af ter cardiac surgery:a meta-analysis.Ann Intern Med,2005, 143:327-336. [6]Kreiss Y,Sidi Y,Gur H.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amiodarone in recent 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experience in pa— tients admitted to a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Postgrad Med J,1999,75:278—281. (收稿日期:2O12-03—22) 作者简介:洛菲,女,1967年1O月生,副主任医师,山西省肿 瘤医院,030013
子宫腺肌病12例临床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4医院(030001) 温建梅 朱爱玉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升 高,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并呈年轻化趋势。该病患者的痛经 率高达65 ~78 ,消除疼痛是该病治疗的主要目标之
一,
保留子宫是年轻患者基本要求。本文根据已有的病例 资料,对其临床生物学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进行分析总结, 对比现有理论,为合理安排腺肌病的保守治疗提供新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 诊就诊的子宫腺肌病(包括弥漫性及局限性)患者中,12例
为重度疼痛患者,年龄39 ̄47岁,痛经病史4~15年,经期 山西医药杂志2012年7月第41卷第7期上半月 Shanxi Med J,July 2012,Vo1.41,No.7 the First 口服止痛药无效,均有间断性经期急诊就医注射止痛针剂 病史,于经期均丧失劳动能力。合并轻中度贫血5例;弥漫 腺肌病7例,伴腺肌瘤5例,合并肌瘤2例。用药前各有关 临床指标如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8.75-t-O.75,血红 蛋白9O~101 g/i ,子宫体积(181±70)cm ,血清CA125(78 ±29)U/mL。所有患者拒绝手术,要求保留子宫。 1.2治疗方法:根据年龄、生育情况、病情及个人愿望,12 例初始治疗分别为:宫内放置曼月乐、子宫内膜消融(合并 腺肌瘤时一并消融)、射频消融术之后即刻放置曼月乐3种 方法治疗。7例经曼月乐治疗后2~3个月、3例经射频消 融后3~4个月,另2例经射频加曼月乐治疗后2个月疼痛 均不缓解。所有患者均给予北京博恩特药业有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93809)的醋酸亮丙瑞林(GnRHa)腹部皮下 注射,28 d 1次,每次3.75 mg,共6次为1个疗程。有月经 者经期第1天开始注射第1针。从第2针起测血雌二醇水 平,结合患者有无潮热、出汗等更年期症状,给予替勃龙片 ・685・ 反加治疗,每日1.25 mg,直至疗程结束。 1.3观察指标:疼痛评价采用VAS。月经量统计方法参 照文献[2]。超声测量子宫3个径线,计算子宫体积一D1 ×D2×D3X0.52 cm。;留取静脉血测血清cA125水平。所 有患者于注射GnRHa后第1、3、6个月及停药3个月分别 复查VAS评分、月经量、子宫体积、CA125值。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 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VAS评分:12例患者注射GnRHa前VAS评分8.75 ±0.75,1个月后痛经全部消失,疗程内VAS评分均为 0.00±0.00,痛经无复发,与用药前比较P<0.01。停药3 个月后使用曼月乐者3例再度出现周期性下腹隐痛,VAS 评分(1.67±1.30),无需服药,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 学意义(P<0.01)。其他无复发。见表1。
表1 注射GnRHa前后治疗效果比较( 士s)
2.2月经量:与用药前比较,用药1、3、6个月经量评分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 d0.01)。停药3个后曼月乐组有3例 月经复潮,经量轻度上升。其他组均闭经。 2.3子宫体积:用药后逐渐缩小,部分子宫形态恢复接近 正常或略呈球形,超声下原有腺肌瘤等回声团(<3 cm)消 失后只显示肌壁回声粗糙。伴随子宫体积的缩小,患者非 经期下腹不适、特别是排尿排便不适感消失。停药3个月 曼月乐组3例子宫体积再增大甚至接近用药前,此3例用 药前子宫体积(190±86)cm。,其中2例合并功能失调性子 宫出血,1例合并腺肌瘤。见表1。 2.4 CA125值:注药1、3、6个月后逐渐下降。停药3个月 后曼月乐组的3例随月经复潮CA125均再次上升。 3讨 论 3.1 子宫腺肌病病因及其临床特点:子宫腺肌病是指具有 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出现在子宫肌层中,并伴 周围肌层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和增生。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极 为复杂,可能与激素水平紊乱、免疫功能失调、分子遗传学 及表观遗传变化密切相关 3]。主要临床表现有痛经和月经 量增多,极少部分合并不孕。子宫腺肌病腹痛的形式包括 痛经、性交痛、排尿排便不适及慢性盆腔痛等,严重影响患 者生活质量。本病虽属良性,但其所引起的重度经期疼痛 很严重,且进行性加重,随着该病发病年轻化及患者不接受 手术治疗比例的增加,探索有效的保守方法非常重要。本 文联合曼月乐、射频及GnRHa治疗重症患者,近期效果较 好。 3.2 本文观察结果及治疗体会:文献[4]报道曼月乐及射 频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均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12 例重症痛经患者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后2~4个月均无明显 缓解,患者拒绝继续观察等待后加用GnRHa,用药期间所 有病例痛经得到缓解,并表现为高闭经率、子宫体积显著缩 小及血清CA125的下降。有研究l_5 表明,曼月乐对月经过 多和轻中度痛经效果较好,对重度痛经效果不够理想。宫 腔镜子宫内膜去除对轻症腺肌病患者的月经量及痛经有改 善,但对中重度患者无效l6]。这可能是本组患者治疗初期 效果差的原因。停GnRHa后观察3个月,射频组及射频加 曼月乐组仍无复发,而曼月乐组3例患者出现病情复发迹 象,考虑射频组或射频联合曼月乐组治疗当初已基本去除 在位内膜及异位于肌壁间大部分病灶,GnRHa连续用药6 个月,“在位”及“异位”内膜全部处于“冬眠”或“静止”状态, 停药之后射频效果及协同慢月乐缓释继续控制内膜复活, 达到较好的远期效果。而单一慢月乐,每日缓释20“g左 炔诺孕酮对较重腺肌病难以有效抑制异位内膜,故复发。 文献E73报道,GnRHa用药后患者闭经且痛经消失,子宫显 著缩小,停药后发生妊娠并分娩,对年轻患者有极其重要意 义。国外一些专家建议,配合“反加治疗”,可以较安全延长 GnRHa的使用时间至3~5年甚至更长时间l8]。刘德艳 等_g]的研究显示,GnRHa延长用药间隔至6周,其近期疗 效与常规间隔4周用药无明显差异,可降低费用并改善患 者依从性。总之,虽然目前腺肌病保守治疗基本上不能达 到根治效果,但就个体化、最优化治疗原则而言,在排除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