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0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8
XXXXXX回采⼯作⾯地质说明书XXXXX回采⼯作⾯地质说明书⼀、⼯作⾯的位置及四邻关系XXXXX⼯作⾯位于⼀采区的东部,665⽔平⼤巷的南侧,西部为⼆采区,现正在掘进,东部、南部未开采。
⼆、地表情况地表全部为第四系黄⼟覆盖,多为耕地,地势平坦,呈南⾼北低状。
⼯作⾯的地表南部有雁阳路通过,北部有朔南⼤道经过,均未留设煤柱。
三、埋藏深度1、基岩厚度:最⼤500.0⽶,最⼩258.41⽶,平均369.52⽶。
根据钻孔资料,⼯作⾯的北部J-3孔,基岩最薄258.47⽶,中部37219孔最厚,达到500.0⽶,⼯作⾯的南部3819孔,为350.17⽶。
(见附图)2、松散层厚度:最⼤277.45⽶,最⼩250.05⽶,平均265.22⽶。
⼯作⾯北部较薄,J3孔揭露厚度250.05⽶,南部较薄,37219孔揭露厚度277.45⽶,总体为南厚北薄。
3、埋藏深度:最⼤654.7⽶,最⼩494.21⽶,平均574.456⽶。
⼯作⾯的北部埋藏最浅,南部最深,由北⾄南逐渐变深。
四、煤层及顶底板岩性1、煤层:煤厚最⼤11.00⽶,最⼩4.00⽶,平均9.15⽶,稳定可采。
⼯作⾯的北部350⽶内,由于受古河流冲刷的影响,最薄为4.00⽶,⼯作⾯其它地段⼤部分厚度为9.00—11.00⽶。
煤层结构较复杂,常含2—3层夹⽯,夹⽯⼀般为炭质泥岩。
厚度变化⼤,常呈透镜状分布。
2、煤层顶底板特征1)伪顶:粉砂岩,厚度0.--0.30⽶,局部分布,实见于顶回风巷的650-800⽶段、1450-1510⽶段、2480-2540⽶段。
2)直接顶;粉砂岩,⽔平层理,断⼝平坦,性脆,最厚17.68⽶,平均11.2⽶。
3)⽼顶:中粗砂岩,平均厚度5——7⽶。
⼯作⾯北部的西侧,南部的东侧及1800——2200⽶处,中细砂岩,成份以⽯英为主,长⽯次之,含云母及其它暗⾊矿物,夹⿊⾊炭质条带(见附图)4)底板:泥岩,厚度0.10-3.31⽶,平均1.38⽶。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和任务1101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是根据《11011工作面掘进地质资料》及工作面上、下顺槽切割在掘进过程中的实测资料,结合邻区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整理编制而成,它将为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施工单位编制作业规程提供可靠的依据,是工作面在回采期间,指导井下生产,预测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的一份综合性资料。
保证煤炭资源科学开发和利用,提高回收率和经济效益。
第二节工作面的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地表关系11011工作面井下位于井田西翼,东部为井底车场,西北部为尚未开拓地段,南部是11031设计工作面。
地表地形属丘陵阶地,地面标高为+500m~+550m之间,11011工作面煤层埋藏深度为735m,地表无河流、无建筑物。
第二章工作面地质第一节工作面地质构造(断层、褶皱)情况并预测其向工作面内部发展变化趋势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建设最重要的地质因素,也是其它地质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将直接影响工作面的生产和管理。
该工作面因受向斜构造及F1断层的影响,煤岩层产状发生变化,煤层顶底板起伏频繁,为单斜构造,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该工作面回采期间因受构造及断层的影响,顶板较破碎,容易出现冒顶事故,将对生安全产带来较大影响。
回采期间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该工作面可能存在隐伏构造,对回采可能带来一定影响,为确保安全生产,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回采中如有异常立即与有关单位联系。
第二节推测工作面内岩浆侵入体,河流冲刷带,陷落柱等据上、下顺槽及切眼掘进揭露该工作面内无岩浆侵入体、河流冲刷带、陷落柱。
为确保安全生产,回采中如有异常情况立即与有关单位联系,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节煤层产状井田开采的是古生界二迭系山西组二1煤层,该煤层为我矿的主要可采煤层,煤层赋存厚度较大,局部煤厚不稳定较薄。
1、煤层根据工作面上、下顺槽两巷及切眼揭露煤层情况,工作面赋存基本稳定,本工作面煤层走向:NW75°、煤层倾角9°,煤层平均厚度4.2m,二1煤层厚度变化大。
132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得马矿井(+1530m水平)一采区132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编制:梁瑞审批人员签名日期安全技术科通风负责人主任工程师机运副井长安全副井长生产副井长编制单位:得马矿井安技科编制时间:二0一0年四月八日一、概况1、工作面位置得马矿井+1530m水平 132工作面西至K3轨道上山,东以f1310断层为界,上部为即将回采结束的131工作面,下部为待掘133工作面。
工作面走向约540米,倾斜长度约120米。
132回风巷标高+1582m,运输巷标高+1601 m,地面标高为+1725 m ~+1750 m,地面为山坡,无任何建筑,回采无任何影响。
二、地质情况1、煤层赋存情况煤层属亮至光亮型,煤炭以暗煤为主,煤层结构单一,属单一煤层,煤层厚度为0.7——1.1米,平均为0.9米,煤层倾角30——90,平均为60。
2、围岩的性质直接顶:灰色泥质粉砂岩,夹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薄至中厚层状,水平——微波状水平层里发育,分选性差,钙质焦结。
直接底:灰色粘土岩,局部为粉砂质泥岩,厚度为1.6米岩石。
老底:灰色粉砂岩,含夹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及薄煤层,呈薄至中厚层状,具斜层里,分选性差,含植物化石,厚度约7米。
3、工作面煤层综合柱状图(附后)。
4、地质构造与水文及影响因素工作面小断层极为发育,多数为落差较小的断层,特别是f1309断层对回采影响较大。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断层附近破碎,淋水大,过断层时,需加强支护。
132运输巷地表无水体,裂隙极为发育,裂隙水较大,尤其是D28~D29间淋水,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20m3/min,最大涌水量为23m3/min。
5、瓦斯、煤尘和自然发火情况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8m3/min;煤尘具强烈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为40%;煤有自然发火性。
三、采煤方法1、采煤方法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
一次采全高,不留顶煤推进,采高为0.9米。
2、流程工艺采煤机进刀→割煤→打临时柱→铲煤→移溜→支柱→回柱放顶3、回采工艺(1)、工作面采用MG110/130单滚筒爬底板交流电牵引型采煤机落煤,人工铲浮煤,工作面采用SWG-40T刮板输送机运输,机巷采用SWG-40T 型刮板输送机运输。
xxx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的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和地表的关系1) xxx采煤工作面的位置四采区xxx工作面位于四采区-129〜-116m标高段,东部为F9 断层,西部为断层,南部为-126集中运输巷,北部为待采区。
井82)xxx采煤工作面的范围回风顺槽开口位置在-135集中运输巷,向北东延伸280米。
运输顺槽开口位置在-126集中运输巷,向北东延伸250米。
拉开切眼与回风顺槽贯通,长度为85米。
3)xxx采煤工作面的面积xxx采煤工作面的可采面积为19808E。
工作面开切眼标高为-115m,最低标高为-141m,伏采。
4)与地表的关系该工作面下顺槽位于主井筒门口东280米,上顺槽位于主井筒门口东368米,地表是丘陵地型,地面标高在+303.5〜320m之间,为旱田耕地。
由《四采区设计》工作面回采情况计算,回采该工作面不会造成地表出现裂隙、沉陷情况。
地面周围无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不会对地面造成影响。
二、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的概况,实见或预测落差大于2/3采高断层向工作面内部发展变化情况1、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的概况:运输顺槽掘送时在开口位置往北117米、132米,见两条错下正断层,第一条断层走向60°,倾向330°,倾角85°,落差1.8 米。
第二条断层走向60°,倾向330°,倾角57°,落差1.6米。
开切眼在运输顺槽开口前3米见一条正断层,错上,走向46°,倾向316°,倾角44°,落差2.1米。
2、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向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该条断层由于在运输顺槽没有见到,且断层落差在2.1米左右,预计回采60〜90米,此断层就会歼灭。
三、实见点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和煤体结构情况,及其向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1、实见点煤层顶板岩性、厚度运输顺槽见煤点顶板岩性是灰色砂质页岩,厚度在13米左右。
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编写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正文
1.工作面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和地表的关系;
2.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的概况,实见或预测落差大于三分之二采高断层向工作面内部发展变化;
3.实见点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和煤体结构情况,及其向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
4.实见点煤层顶板岩性、厚度,裂隙发育情况;
5.预测岩浆岩体、冲刷带、陷落柱等的位置及其对正常回采的影响;
6.预测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7.预测工作面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8.工作面煤炭资源/储量;
9.地热、冲击地压和煤自燃危险程度等;
10.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应注意事项及建议。
二、附图
1.井上下对照图;
2.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3.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4.主要地质预想剖面图;
5.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
6.其他相关图件。
回采地质说明书模板一、引言回采地质说明书是用于记录矿山回采过程中地质情况的重要文件。
该说明书会对回采区域的地质特征、岩性分布、裂隙情况等进行详细描述,以便矿业公司在进行回采作业时能够全面了解地质状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二、地质背景在编写回采地质说明书之前,需要对矿山的地质背景进行全面了解。
包括矿山的地理位置、地质历史、地质构造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背景信息对于正确理解回采区域的地质意义和特征至关重要。
三、地质特征描述在该部分,需要对回采区域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
包括岩性、岩层分布、自然裂隙的情况等内容。
可以通过钻孔、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式获取相应的地质数据。
在描述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图表和图像来辅助说明,但在模板中不包含图片这一要求。
四、地质风险评估针对回采地质条件,需要进行地质风险评估。
主要考虑的是可能会对回采作业带来的地质灾害,如岩层崩塌、滑坡、地陷等。
在该部分,需要对各种可能的地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
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五、回采方案回采地质说明书还需要包含针对回采区域的具体回采方案。
这主要包括回采路线、回采断面、回采方式等内容。
需要根据地质条件,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出合理的回采方案,以确保回采作业的顺利进行。
在具体撰写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使用公司内部的联系方式,保护隐私和安全。
六、总结与建议回采地质说明书的最后,需要对整个地质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总结部分可以对地质特征、地质风险、回采方案等方面进行综述。
建议部分则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或改进意见。
七、参考文献在回采地质说明书的最后,需要列出参考文献。
这些参考文献可以是相关的专业书籍、论文、矿山调查报告等。
通过引用参考文献,可以证明说明书内容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八、附录在回采地质说明书的附录部分,可以给出与说明书相关的其他信息,如地质剖面图、地质勘探数据等。
这些附录信息可以为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回采地质情况提供帮助。
编号:HLL—H—002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15204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地测防治水科编制:杨磊科长:副矿长:总工程师:接到通知书时间:提交时间:15204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工作面概况煤层名称5-2水平名称一水平采区名称南一盘区工作面名称15204地面标高(m)+1125-+1257工作面标高(m) +1058-+1075地面位置地表地貌及地面工农业设施15204工作面地表位于回风井工业场地东南,回采范围内地表距工作面切眼位置590~925米处有一处养鸡场,南端有少量耕地。
北端地表地势较平坦,以沙丘、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南部受雨水冲刷冲沟发育,以梁峁沟谷地貌为主。
沟谷受流水冲刷切割较深,沟谷两侧边坡较陡,梁峁区植被覆盖。
地表冲沟一般呈北西-南东走向,向东南方向最终汇入马牙岔沟。
沟内一般为棕红色粘土,局部受侵蚀基岩出露,地表盖层厚度为46~175米。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工作面位于南一盘区,5-2煤辅运大巷以南,西面为正在掘进的15205工作面,东面为正在回采的15203工作面,南面为井田边界。
走向长(m) 2997倾向长(m) 300面积(㎡) 899100煤层情况煤层厚度(m)6.2-7.6 煤层结构(m)煤层倾角(°)倾向1~37.25 6.1(0.25)0.4(0.05)0.45 走向0~2 可采指数(Km=n‘/n) 1 变异系数Ⅰ稳定程度稳定根据工作面范围内4-10、5-6、6-11、7-8等勘探钻孔资料及井下实测地质资料,15204工作面掘进范围内煤层厚度6.2~7.6米,平均厚度7.25米,含夹矸两层,厚0.05~0.3米,岩性为粉砂岩或泥岩,煤层结构为6.1(0.25)0.4(0.05)0.45,厚度稳定,变异性小。
属中厚~特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
煤层埋深46~175米。
煤质情况Mad( %)(原)Ad(%)(原)Vdaf(%)(原)Qb.dafMJ/Kg(原)FCdaf(%)(原)St.d(全硫)(%)(原)TRD(t/m3)(原)工业牌号6.395 6.66 37.53 30.89 0.006 0.26 1.30 BN31原煤灰分变化在6.16~7.73%之间,全硫在0.22~0.32%之间,发热量在7203~7527大卡/克之间,属特低灰、特低硫煤。
12053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编制:审核:科长:总工程师:时间:会审:地质防治水科:掘进科:调度室:安质科:总工程师:12053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一、概况12053工作面北部为我矿总回风巷,南部为12051工作面采空区,西部为我矿西翼采区,东部频临矿井边界。
区内煤层全部为复采煤,煤层走向70°,倾向160°,倾角17~22°。
煤层厚度在0.8~5.4米之间,平均煤厚3.2米,局部发育夹矸(炭质泥岩或泥岩)。
根据已有地质条件分析,本巷施工范围内不会有大的断裂构造发育。
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根据本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区内可能影响掘进的水文因素有:底板太原组上段灰岩(C 2t L 7-8)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太原组下段灰岩(C 2t L 1-4)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直接顶板多为砂质泥岩水,老空水。
1、底板水:(1)太原组上段灰岩(C 2t L 7-8)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该层由L 7和L 8两层灰岩组成,灰岩平均厚10.83m 。
灰岩岩溶发育,含岩溶裂隙承压水,据邻近钻孔抽水试验资料资料,钻孔单位涌水量0.108/s.m ,渗透系数0.8954m/d ,水头标高+110m ,水化学类型为HCO 3-Ca 〃Mg 型,矿化度0.238~0.312 g/l 。
该含水层为二1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它往往通过断裂带与下伏C 3t L 1-4灰岩、甚至∈3ch +O 2m 灰岩发生水力联系,对二1煤层开采有较大影响。
隔水层:该层下起L 8灰岩顶面,上至二1煤层底面,平均厚约10.9m 。
岩性以砂质泥岩和泥岩为主,该层有一定的隔水作用,但在厚度较薄特别是经断层错动后地点,很容易造成二1煤底板突水。
水害评价:本设计巷道煤层底板标高在-53~+15m ,L 7-8灰隔水层厚度10.9m ,由于目前L 7-8水位已降至-60m 以下,则L 7-8灰无水压,因此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L 7-8灰突水。
目录第一章地质概况............................................................................................... 3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 3第二节煤层情况........................................................................................... 3第三节煤层顶底板情况............................................................................... 3第四节地质构造........................................................................................... 5第五节水文地质........................................................................................... 5第六节瓦斯地质及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 6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6第二章采煤方法................................................................................................. 8第一节工作面巷道布置............................................................................. 8第二节采煤工艺......................................................................................... 8第三节工作面设备配备.. (12)第三章顶板管理 (17)第一节支护设计 (17)第二节上、下端头及安全出口管理 (20)第三节工作面放顶工作 (23)第四章生产系统 (25)第一节出煤系统 (25)第二节运料系统 (25)第三节液压系统 (25)第四节供水系统 (25)第五节排水系统 (25)第六节通风系统 (26)第七节其它相关系统 (33)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1)第一节劳动组织 (41)第二节循环作业图表 (41)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3)1第六章综采工作面质量标准化管理及煤质管理 (44)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49)第八章井下灾害的防治及避灾路线 (75)第一节灾害预防 (75)第二节井下灾害的防治 (76)第三节避灾原则及线路 (81)第九章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84)2第一章地质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第二节煤层情况工作面煤层情况:第三节煤层顶底板情况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3地层综合柱状图4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第五节水文地质5第六节瓦斯地质及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一、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二、地质部门建议1、如遇小构造活动及煤层松软、破碎带,易冒落,产生煤尘量大,极易形成高冒区段,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巷道支护工作及顶板管理,提前做好易抽易冒区段的管理工作,回采前请编制专门的防尘灭尘及防灭火措施,并严格按照措施要求施工。
132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编制:科长:总工:年月日132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一、工作面概况:地面位置:该面位于工广东南部,地面标高约+42.00m,地表为农田,无其它建筑物,无常年地表水系,对应于皮带顺槽中部有一北5钻孔。
井下位置:132工作面为唐阳煤矿第一个综采工作面,位于一采区东侧中部。
标高为-350~-410米,上部与1312东采空区相距约16~30米,下部为未采区,东侧距辛庄断层约140~180米,西侧边界为DF5—2断层,附近无其它工作面或采空区。
该面走向长750米,倾向长70~120米,面积约68866m2,地质储量约54.3万吨,按77%回收可采储量为41.9万吨。
(详见132工作面平面图)。
二、地质条件:1、煤层特征:所采煤层为3煤,整体为一单斜构造,走向变化不大,约27~30º,倾角平均约13º,西侧(停采侧)倾角较小,约12º,东侧(起采侧)倾角较大,约15º。
煤厚均匀约5.76米,容重1.34t/m³,f=2~3。
节理、层理、内生裂隙发育,瓦斯涌出量较低,灰分较低,有自燃发火倾向,发火期为一个月,但煤尘具爆炸性,爆炸指数为41.31%。
2、煤层顶底板特征:煤层顶板:主要为厚层状细粒砂岩及粉砂岩。
东侧(起采侧)直接顶为细粒砂岩(f≈6.23,单向抗压强度为37.8~54.3),厚3.41~17.99米,向西(停采侧)渐变为直接顶为粉砂岩(f=7.46~9.24,单向抗压强度为35.2~80.6),厚约2.7米。
煤层底板:主要为厚层状细粒砂岩及粉砂岩。
东侧(起采侧)直接底为泥岩(f≈1.42,单向抗压强度为11.0~12.4),厚0.64~0.95米,向西(停采侧)渐变为直接底为粉砂岩(f=4.41~6.68,单向抗压强度为7.8~58.2),厚约0.87米。
(详见一采区3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3、地质构造特征:本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断层较多,尤其沿走向方向工作面中部地应力较集中,断层密集且相互交错,多为伪倾向或近走向断层,落差较大,给生产带来较大影响。
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制规定一、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制完成的时间为回采工作面贯通后15 天提交。
二、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制内容:(一)工作面概况1、地面和井下位置及相邻采掘情况2、水平采区及工作面编号3、工作面走向长×倾斜长=面积(二)煤层赋存情况(三)煤层顶底板情况(四)地质构造情况1、影响工作面回采向背斜构造;2、影响工作面回采落差在0.5米以上正、逆断层;3.岩浆岩侵蚀情况。
(五)水文地质1、顶底板含水层情况;2、断层裂隙带富水情况;3、相邻采空区积水情况;4、工作面预计最大和正常涌水量。
(六)影响回采工作面的其它地质因素1、瓦斯情况;2、冲击地压情况;3、煤尘爆炸指数;4、煤的自燃倾向性和发火期。
(七)储量1、地质储量核算应根据机、风巷及切眼实际揭露和探测煤厚为依据;2、可采储量;3、回采率。
(八)问题及建议(九)附图1.回采工作面地质平面图(1:1000);2.工作面机巷、风巷、切眼地质剖面图(1:500);3.工作面综合柱状图(1:200)。
(十)要求图纸清晰、美观、规范,反映问题清楚。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概况煤层名称水平名称采区名称工作面名称地面标高开采标高地面位置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走向长(m)倾斜长(m)面积 m2煤层赋存情况煤质情况Mad(%) Ad(%)Vd af(%)S0d(%)Qgv0ad(mj/kg)煤岩类型牌号煤层顶底板情况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普氏系数( f )岩性描述基本顶直接顶伪顶煤层伪底直接底基本底地质构造情况情况说明构造名称走向(°)倾向(°)倾角(°)落差(m)预计长度(m)对回采的影响程度水文地质情况及防治水措施预计最大涌水量m3/h预计正常涌水量m3/h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资料瓦斯地温地压煤尘爆炸指数煤的自然发火期储量走向长(m)倾斜长(m)面积(m2)平均煤厚(m采高(m)容重(t/m3)地质储量(t)回采率(% )可采储量(t)问题及建议附图1、XX工作面回采地质平面图(1:1000)2、XX工作面巷道实测地质剖面图(1:500)3、XX工作面综合柱状图(1:200)。
目录第一章概况............................................................................................................. - 2 - 第一节目的与任务........................................................................................... - 2 - 第二节工作面井上、下位置........................................................................... - 2 - 第二章工作面地质概况........................................................................................... - 2 - 第一节地质构造............................................................................................... - 2 - 第二节岩浆侵入体、河流冲刷带对煤层的影响........................................... - 3 - 第三节煤层赋存情况......................................................................................... - 3 - 第三章开采技术条件............................................................................................... - 4 - 第一节煤层顶、底板......................................................................................... - 4 - 第二节工作面瓦斯............................................................................................. - 5 - 第三节煤尘与自然............................................................................................. - 5 - 第四章水文地质..................................................................................................... - 5 -第一节主要含水层与隔水层 (6)第二节工作面主要充水因素........................................................................... - 6 - 第三节涌水量预计........................................................................................... - 6 - 第四节水害威胁情况分析............................................................................... - 7 - 第五章储量计算..................................................................................................... - 7 - 第一节储量计算边界与工业指标................................................................... - 7 - 第二节储量计算方法与参数的确定............................................................... - 7 - 第三节储量计算结果....................................................................................... - 8 - 第六章存在问题及建议......................................................................................... - 8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与任务编写114边煤柱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的目的是为编制作业规程、指导现场施工提供了较为详细、全面的综合性地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