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煤柱回采地质说明书
- 格式:docx
- 大小:98.62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和任务1101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是根据《11011工作面掘进地质资料》及工作面上、下顺槽切割在掘进过程中的实测资料,结合邻区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整理编制而成,它将为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施工单位编制作业规程提供可靠的依据,是工作面在回采期间,指导井下生产,预测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的一份综合性资料。
保证煤炭资源科学开发和利用,提高回收率和经济效益。
第二节工作面的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地表关系11011工作面井下位于井田西翼,东部为井底车场,西北部为尚未开拓地段,南部是11031设计工作面。
地表地形属丘陵阶地,地面标高为+500m~+550m之间,11011工作面煤层埋藏深度为735m,地表无河流、无建筑物。
第二章工作面地质第一节工作面地质构造(断层、褶皱)情况并预测其向工作面内部发展变化趋势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建设最重要的地质因素,也是其它地质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将直接影响工作面的生产和管理。
该工作面因受向斜构造及F1断层的影响,煤岩层产状发生变化,煤层顶底板起伏频繁,为单斜构造,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该工作面回采期间因受构造及断层的影响,顶板较破碎,容易出现冒顶事故,将对生安全产带来较大影响。
回采期间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该工作面可能存在隐伏构造,对回采可能带来一定影响,为确保安全生产,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回采中如有异常立即与有关单位联系。
第二节推测工作面内岩浆侵入体,河流冲刷带,陷落柱等据上、下顺槽及切眼掘进揭露该工作面内无岩浆侵入体、河流冲刷带、陷落柱。
为确保安全生产,回采中如有异常情况立即与有关单位联系,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节煤层产状井田开采的是古生界二迭系山西组二1煤层,该煤层为我矿的主要可采煤层,煤层赋存厚度较大,局部煤厚不稳定较薄。
1、煤层根据工作面上、下顺槽两巷及切眼揭露煤层情况,工作面赋存基本稳定,本工作面煤层走向:NW75°、煤层倾角9°,煤层平均厚度4.2m,二1煤层厚度变化大。
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100301工作面地质情况说明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二O一八年八月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100301工作面地质情况说明编制单位:亨元顺防治水科编制:蔡晓文审核:孔祥忠附图1、100301工作面回采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 1: 10002、100301井上下对照图 1: 10003、100301工作面回风顺槽、运输顺槽及切眼实测地质剖面图 1:5004、地层综合柱状图 1:2005、采掘工程平面图 1:2000第一章概况1、工作面名称:100301工作面2、工作面布置依据:2011年11月山西安煤矿业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编制的《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初步设计说明书》、2010年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的《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瞬变电磁勘探报告》、2011年10月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的《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2011年11月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的《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2011年10月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的《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瓦斯地质说明书》、2011年3月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提交的《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2016年8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华盛水文地质勘查工程公司《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患补充调查报告》等。
3、开采水平:+870水平,地面标高:+1003--+1073,工作面标高:+898--+913。
4、地面位置:该工作面位于槐树原村西部,地面为山地沟壑无其它构筑物、河流等分布。
5、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该工作面为我矿三采区首采工作面,开口位置位于运输大巷中部,位于本矿10号煤层,北邻三采区轨道大巷,西部为未采区,南邻矿井10号煤层未开拓区,东邻为未采区。
6、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该工作面地面为中低山区,无其它构筑物、河流等分布,地面回采时将造成地面塌陷,应加强巡视,发现裂缝应及时开挖回填,尤其是雨季期间,加强地面裂缝的调查处理工作。
矿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文字部分
1.工作面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和地表的关系;
2.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的概况,实见或预测落差大于三
3.实见点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和煤体结构情况,及其向
4.实见点煤层顶板岩性、厚度,裂隙发育情况;
5.预测岩浆岩体、冲刷带、陷落柱等的位置及其对正常回采的影响;
6.预测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附图
1.井上下对照图;
2.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3.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4.主要地质预想剖面图;
5.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
6.其他相关图件。
兴文县建设煤矿1511 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地测科编制:审核:科长:总工程师:接到通知书时间:年月日提交时间:2017年3 月16 日目录一、工作面位置关系情况 (3)二、工作面地质情况 (3)三、煤层 (3)四、顶底板岩性、裂隙发育情况 (4)五、预测岩浆体、冲刷带等的位置对回采工作面的影响 (5)六、瓦斯 (5)七、水文地质 (6)八、煤炭资源/储量 (6)九、地热、冲击地压和煤自然危险程度 (6)十、影响回采地其他因素地质建议: (6)1511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工作面位置关系情况1、工作面概况:1511工作面位于矿井北翼一采区,西为+290顶板岩石巷,东为1513回采工作面原生煤层;南为主井、副井,北为1512回采工作面。
现1512工作面已经回采完毕。
工作面走向长度370m,倾斜长度100米、面积37000㎡。
2、地面相对位置:工作面位于矿井北翼。
地表垂深约250-350m,地面无任何建筑物,为一倾斜山坡,因开采垂深较深,全部回采对地面影响不大;3、回采对地面的影响:由1512回采工作面回采推算,回采该工作面对地表无影响。
地面周围无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不会造成其他影响。
二、工作面地质情况根据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揭露,该工作面为一单斜构造,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褶曲。
地层走向330-340度,倾向240-250度,倾角28-35度。
煤层顶底板由于沉积原生构造有一定起伏,对回采影响不大。
三、煤层根据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揭露煤层情况推断,工作面内煤层最大厚度为2.2米,最小厚度为1.1米,平均厚度为1.74米,工作面由于变化大,厚度变化在1.1-2.2米之间,再由此往上,煤层厚度变化较稳定。
煤层产状:煤层走向330-340度之间,倾向240-250度之间,倾角28-35度之间。
煤层结构:煤层结构简单,赋存稳定,在掘进该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时,未发现有夹矸。
煤质:11#号煤层为半暗~半亮型煤。
25022综放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目录第一章概况――――――――――――――――---――--――1第一节目的和任务第二节工作面的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地表的关系第二章工作面地质―――――――――――――――--――---――1第一节工作面地质构造第二节推测工作面内岩浆侵入体、河流冲刷带、陷落柱等第三节煤层产状、实见点的煤厚、煤层结构及其变化情况第三章开采技术条件――――――――――――――--――---――3第一节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变化情况第二节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第三节煤尘与自燃第四章水文地质――――――――――――――――-----――――3第一节主要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及富水性第二节本工作面主要充水因素(含水层、断层及其他)第三节预计工作面的最大涌水量第四节水害威胁情况分析第五章资源储量估算―――――――――――――-----―――――5第一节资源储量块段划分与工业指标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参数的确定与结果第六章存在问题及建议―――――――――――――――――――6附表、附图――――――――――――-----――――――――――――7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和任务25022工作面属网下综放工作面,编制回采地质说明书的目的是为工作面回采提供必要的各种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以提高工作面安全回采,保证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经济效益。
第二节工作面的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地表的关系25022工作面位于我矿二水平五采区,东以下顺槽为界与红12断层相邻,南以设计停采线为界与25021边切眼相邻,西以上顺槽为界与红11断层相邻,北以切眼为界与矿井边界相邻。
工作面分五个块段(2个梯形,3个长方形)总面积:140887.5m2。
地表无建筑物,地面标高+221.6m~+210.5m,二1煤底板标高-233m~-314m,埋藏深度454.6m~524.5m。
第二章工作面地质第一节工作面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最重要的地质因素,也是其他地质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从一分层揭露的地质资料分析,该工作面地质条件较复杂,总体为单斜构造,断层较为发育,工作面共有大小断层39条(详见断层统计表)。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概况煤层名称二1煤层水平名称一水平采区名称25采区工作面名称25021工作面地面标高(m)+162~+500m工作面标高(m)+39~-57m地面位置该工作面位于东风井西北500m至660m区域,地表为低山丘陵地带,东高西低,地面起伏较大,地面无重要建筑物。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25021工作面位于+88水平大巷北侧,东部为23022备用回采工作面,北部为未开拓井田。
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由25021工作面回采情况推算,回采该工作面可能造成地表出现裂隙,下雨时可能造成地表渗水,地面周围无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不会造成其他影响。
走向长(m)900 倾斜长(m)194 面积(m2)174600煤层情况煤层总厚(m)1—3.52.5煤层结构煤层倾角(度)250~33028°30′较简单可采指数(%)95 变异指数(%)稳定程度变化小该工作面的二1煤为黑色粉状,偶见块状,鳞片状薄层,玻璃光泽。
煤质情况A(%)V(%)QDTg(千卡/千克)S(%)Y 工业牌号10.51~30.16 10.04~15.40 5000 0.31~0.32 0 贫煤该煤层为低灰、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贫煤,主要用作火力发电,沸腾层发生炉等工业用煤,同时也是上好的民用燃料。
煤层顶底板情况顶板名称岩层名称厚度(m)岩性特征基本顶中、细粒砂岩4-10浅灰色,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岩屑,次圆状,分选好,泥质胶结,层面含炭质及少量白云母片,具水平层理。
直接顶细砂岩1-2浅灰色,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岩屑,次圆状,分选好,泥质胶结,层面含炭质及少量白云母片,具水平层理。
伪顶泥岩0.41-0.52深灰色、厚层状上部含植物化石碎屑,下部岩石破碎,中下部夹薄层的粉砂岩,含少量的菱铁质结核及植物化石伪底炭质泥岩0.2~0.5 深灰色,薄煤状,含炭质。
直接底细粒砂岩4-10浅灰色,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岩屑,次圆状,分选好,泥质胶结,层面含炭质及少量白云母片,具水平层理。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1附图:25103工作面工程平面图第二节煤层通过地质资料分析和25103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实际揭露证实,该工作面范围内,2号煤赋存稳定,全区可采。
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煤层情况表表-2附图: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顶、底板岩性特征表表——3第四节地质构造一、地层25103工作面地层主要为上石炭统太原组,海陆交互相沉积,含煤系地层,以K砂1岩与下伏本溪组地层连续沉积。
下部以浅灰色、灰白色中粗粒砂岩为主,夹薄层石灰岩及薄煤层,石灰岩有时相变为海相(钙质)泥岩;其下部为主要可采煤层5号煤层、灰色砂质泥岩及灰白色砂岩;中上部为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灰色砂质泥岩及泥岩、煤层及薄层海相(钙质)泥岩或泥岩1~2层。
5号煤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平均厚约3.78m,老顶为砂岩,平均厚约7.0m,底板为细砂岩,平均厚约2.24m。
二、构造特征1、工作面内部构造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根据25103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实际揭露,该工作面内部构造较简单,工作面范围内有6条落差1.0m以上的断层,最大落差3.0m,由于5号煤层平均厚度8.4m,以上断层对工作面回采影响不大。
工作面回采到断层时要加强顶板管理,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具体断层产状特征描述见下表:断层情况表表——4第五节水文地质一、水文地质情况1、含水层本采区主要含水层:自上而下含水层分别是新生界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石炭系二叠系含水岩组;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层。
(1)井田内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孔隙含水层主要分布于井田西部梁家沟河及井田内沟谷,岩性为砂砾石、岩石碎屑等,单位涌水量4.43—16.6L/s·m,渗透系数8.59—61.4m/d,透水性良好,分布范围小,对井下开采无影响。
(2石炭系二叠系含水岩组石炭系太原组主要含水层由砂岩及薄层灰岩组成,单层厚度1-4m,与泥岩、砂质泥岩隔水层相间沉积,构成多层承压含水层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