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99.79 KB
- 文档页数:8
编号:CMF-FD.1山西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1510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防治水科编制:苗敏楠科长:防治水副总:总工程师:接到通知书时间年月日提交时间年月日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工作面概况煤层名称15#煤水平名称﹢990 采区名称一采区工作面名称15103工作面地面标高1300m-1437m工作面标高958.9m-1014.7m 地面对照位置工作面对应地面位置位于石圪垤山中西部,无建筑物及其他设施。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5103工作面位于15#煤一采区,以真方位角34°沿煤层顶板布置,工作面设计长度864m,切眼长度175m。
15103工作面北侧与山西汾西瑞泰正太丈八煤业有限公司井田边界相邻,最近点距其边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对应地面无建筑物,工作面回采不会对地面设施造成影响。
走向长864m 倾斜长175m 面积151200m2煤层情煤层总厚4.56m 煤层结构煤层倾角10°—16°3.7-4.97m 含1-4层夹矸可采指数 1 变异13.06% 稳定稳定15#煤层位于太原组底部,上距9号煤层47.10-59.62m,平均54.69m,根据SY-5号钻孔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揭露情况综合分析,工作面煤层厚度约4.56m,煤M%(水分)A%(灰分)V%(挥发分)Q(发热量)F%(固定碳)S%(全硫)Y(胶质层指数)工业牌号质情0.82 16.39 18.07 28.15 64.72 2.65 5贫煤、贫瘦煤、瘦煤黑色、灰黑色,强玻璃光泽-金刚光泽,具节理,发育阶梯状、棱角状断口,有一定韧性,中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块状或层状构造,裂隙不发育。
宏观煤岩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岩性特征K4石灰岩 3.91 灰色,中厚层状,致密,坚硬,见大量11# 煤0.72 黑色,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属半亮型砂质泥岩 1.37 灰黑色,中厚层状,见水平纹理,垂直煤层顶底板情泥岩0.65 灰色,中厚层状,均匀层理,见大量植12# 煤0.50黑色,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属半亮型粉砂岩0.85 灰色,薄层状,见均匀层理,含植物碎砂质泥岩 2.50 灰黑色,中厚层状,见水平纹理,垂直粉砂岩 2.15 灰色,薄层状,见均匀层理,含植物碎泥岩 5.50 灰色,中厚层状,均匀层理,见大量植细粒砂岩 1.85 灰色,中厚层状,成份以石英为主,长K2石灰岩 5.43 灰色,中厚层状,致密,坚硬,见大量14# 煤0.81 黑色,亮煤为主,暗煤次之,玻璃光泽,细粒砂岩 2.31 灰色,薄层状,水平纹理,垂直裂隙发粉砂岩 4.15 灰色,中厚层状,均匀层理,见大量植老顶细粒砂岩8.16 灰色,中厚层状,成份以石英为主,长况直接顶泥岩0.95 深灰色,中厚层状,均匀层理,见植物15# 煤 4.56 黑色,亮煤为主,暗煤次之,玻璃光泽-直接底泥岩0.3 灰黑色,薄层状,见大量植物根部化石,含铝泥岩0.2 深灰色,中厚层状,均匀层理,见滑面,老底粉砂岩 3.05灰色,中厚层状,均匀层理,见大量植物碎屑化石。
XXXXXX回采⼯作⾯地质说明书XXXXX回采⼯作⾯地质说明书⼀、⼯作⾯的位置及四邻关系XXXXX⼯作⾯位于⼀采区的东部,665⽔平⼤巷的南侧,西部为⼆采区,现正在掘进,东部、南部未开采。
⼆、地表情况地表全部为第四系黄⼟覆盖,多为耕地,地势平坦,呈南⾼北低状。
⼯作⾯的地表南部有雁阳路通过,北部有朔南⼤道经过,均未留设煤柱。
三、埋藏深度1、基岩厚度:最⼤500.0⽶,最⼩258.41⽶,平均369.52⽶。
根据钻孔资料,⼯作⾯的北部J-3孔,基岩最薄258.47⽶,中部37219孔最厚,达到500.0⽶,⼯作⾯的南部3819孔,为350.17⽶。
(见附图)2、松散层厚度:最⼤277.45⽶,最⼩250.05⽶,平均265.22⽶。
⼯作⾯北部较薄,J3孔揭露厚度250.05⽶,南部较薄,37219孔揭露厚度277.45⽶,总体为南厚北薄。
3、埋藏深度:最⼤654.7⽶,最⼩494.21⽶,平均574.456⽶。
⼯作⾯的北部埋藏最浅,南部最深,由北⾄南逐渐变深。
四、煤层及顶底板岩性1、煤层:煤厚最⼤11.00⽶,最⼩4.00⽶,平均9.15⽶,稳定可采。
⼯作⾯的北部350⽶内,由于受古河流冲刷的影响,最薄为4.00⽶,⼯作⾯其它地段⼤部分厚度为9.00—11.00⽶。
煤层结构较复杂,常含2—3层夹⽯,夹⽯⼀般为炭质泥岩。
厚度变化⼤,常呈透镜状分布。
2、煤层顶底板特征1)伪顶:粉砂岩,厚度0.--0.30⽶,局部分布,实见于顶回风巷的650-800⽶段、1450-1510⽶段、2480-2540⽶段。
2)直接顶;粉砂岩,⽔平层理,断⼝平坦,性脆,最厚17.68⽶,平均11.2⽶。
3)⽼顶:中粗砂岩,平均厚度5——7⽶。
⼯作⾯北部的西侧,南部的东侧及1800——2200⽶处,中细砂岩,成份以⽯英为主,长⽯次之,含云母及其它暗⾊矿物,夹⿊⾊炭质条带(见附图)4)底板:泥岩,厚度0.10-3.31⽶,平均1.38⽶。
前言8301工作面是八采区第一个回采工作面。
煤矿开采,地测先行,详细准确的地质资料是采矿设计和生产的依据。
为了确保8301工作面顺利开采和受综采队的委托,特编制了《830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以下简称说明书)及有关地质预报。
《说明书》共十章,主要内容包括:8301工作面概况、地质构造、煤层概况、顶底板岩性、其他地质构造对回采的影响、预测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水文地质、储量计算、影响回采的其他地质因素、存在问题及建议等。
全书注重地质因素与采区回采的结合,反映了地质工作在采区回采期间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煤层变化与水文地质,是尤为重要的。
《说明书》在编制的过程中得到了矿总工程师李东涛、地测副总高殿江、技术部经理武强、综采队技术员王海龙同志的大力支持与指导。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煤矿开采地质因素变化不定。
《说明书》中难免有遗漏和不足,请大家批评指正,以便予以修订、补充和完善。
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3)第一节:工作面位置1:地面位置2:井下位置第二节:工作面范围、面积第三节:工作面与四邻关系第二章地质构造 (4)第三章煤层概况 (5)第一节:煤层及煤层厚度、结构第二节:煤质第三节:煤层赋存状态及变化规律第四章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及裂隙发育情况 (7)第五章预测岩浆岩、冲刷带等位置及其对正常回采的影响 (7)第六章预测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8)第七章水文地质及防治水措施 (8)第一节:预测工作面正常、最大涌水量第二节:存在问题及采取措施第八章工作面煤炭资源储量 (9)第九章地热、冲击地压和煤层自然危险程度等 (9)第十章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应注意事项及建议 (11)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1、地理位置:8301回采工作面地面位于九台市九交中心小学西南90m,上顺位于九交农场东南130m,下顺位于九交农场边缘,一部分为民在宅,一部分为农田,地面标高:+174.9m。
2、井下位置8301回采工作面井下位于八采进风巷下山西南,是八采区第一个工作面,无相邻的采区。
xxx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的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和地表的关系1) xxx采煤工作面的位置四采区xxx工作面位于四采区-129〜-116m标高段,东部为F9 断层,西部为断层,南部为-126集中运输巷,北部为待采区。
井82)xxx采煤工作面的范围回风顺槽开口位置在-135集中运输巷,向北东延伸280米。
运输顺槽开口位置在-126集中运输巷,向北东延伸250米。
拉开切眼与回风顺槽贯通,长度为85米。
3)xxx采煤工作面的面积xxx采煤工作面的可采面积为19808E。
工作面开切眼标高为-115m,最低标高为-141m,伏采。
4)与地表的关系该工作面下顺槽位于主井筒门口东280米,上顺槽位于主井筒门口东368米,地表是丘陵地型,地面标高在+303.5〜320m之间,为旱田耕地。
由《四采区设计》工作面回采情况计算,回采该工作面不会造成地表出现裂隙、沉陷情况。
地面周围无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不会对地面造成影响。
二、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的概况,实见或预测落差大于2/3采高断层向工作面内部发展变化情况1、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的概况:运输顺槽掘送时在开口位置往北117米、132米,见两条错下正断层,第一条断层走向60°,倾向330°,倾角85°,落差1.8 米。
第二条断层走向60°,倾向330°,倾角57°,落差1.6米。
开切眼在运输顺槽开口前3米见一条正断层,错上,走向46°,倾向316°,倾角44°,落差2.1米。
2、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向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该条断层由于在运输顺槽没有见到,且断层落差在2.1米左右,预计回采60〜90米,此断层就会歼灭。
三、实见点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和煤体结构情况,及其向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1、实见点煤层顶板岩性、厚度运输顺槽见煤点顶板岩性是灰色砂质页岩,厚度在13米左右。
编号:HLL—H—002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15204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地测防治水科编制:杨磊科长:副矿长:总工程师:接到通知书时间:提交时间:15204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工作面概况煤层名称5-2水平名称一水平采区名称南一盘区工作面名称15204地面标高(m)+1125-+1257工作面标高(m) +1058-+1075地面位置地表地貌及地面工农业设施15204工作面地表位于回风井工业场地东南,回采范围内地表距工作面切眼位置590~925米处有一处养鸡场,南端有少量耕地。
北端地表地势较平坦,以沙丘、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南部受雨水冲刷冲沟发育,以梁峁沟谷地貌为主。
沟谷受流水冲刷切割较深,沟谷两侧边坡较陡,梁峁区植被覆盖。
地表冲沟一般呈北西-南东走向,向东南方向最终汇入马牙岔沟。
沟内一般为棕红色粘土,局部受侵蚀基岩出露,地表盖层厚度为46~175米。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工作面位于南一盘区,5-2煤辅运大巷以南,西面为正在掘进的15205工作面,东面为正在回采的15203工作面,南面为井田边界。
走向长(m) 2997倾向长(m) 300面积(㎡) 899100煤层情况煤层厚度(m)6.2-7.6 煤层结构(m)煤层倾角(°)倾向1~37.25 6.1(0.25)0.4(0.05)0.45 走向0~2 可采指数(Km=n‘/n) 1 变异系数Ⅰ稳定程度稳定根据工作面范围内4-10、5-6、6-11、7-8等勘探钻孔资料及井下实测地质资料,15204工作面掘进范围内煤层厚度6.2~7.6米,平均厚度7.25米,含夹矸两层,厚0.05~0.3米,岩性为粉砂岩或泥岩,煤层结构为6.1(0.25)0.4(0.05)0.45,厚度稳定,变异性小。
属中厚~特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
煤层埋深46~175米。
煤质情况Mad( %)(原)Ad(%)(原)Vdaf(%)(原)Qb.dafMJ/Kg(原)FCdaf(%)(原)St.d(全硫)(%)(原)TRD(t/m3)(原)工业牌号6.395 6.66 37.53 30.89 0.006 0.26 1.30 BN31原煤灰分变化在6.16~7.73%之间,全硫在0.22~0.32%之间,发热量在7203~7527大卡/克之间,属特低灰、特低硫煤。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1附图:25103工作面工程平面图第二节煤层通过地质资料分析和25103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实际揭露证实,该工作面范围内,2号煤赋存稳定,全区可采。
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煤层情况表表-2附图: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顶、底板岩性特征表表——3第四节地质构造一、地层25103工作面地层主要为上石炭统太原组,海陆交互相沉积,含煤系地层,以K砂1岩与下伏本溪组地层连续沉积。
下部以浅灰色、灰白色中粗粒砂岩为主,夹薄层石灰岩及薄煤层,石灰岩有时相变为海相(钙质)泥岩;其下部为主要可采煤层5号煤层、灰色砂质泥岩及灰白色砂岩;中上部为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灰色砂质泥岩及泥岩、煤层及薄层海相(钙质)泥岩或泥岩1~2层。
5号煤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平均厚约3.78m,老顶为砂岩,平均厚约7.0m,底板为细砂岩,平均厚约2.24m。
二、构造特征1、工作面内部构造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根据25103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实际揭露,该工作面内部构造较简单,工作面范围内有6条落差1.0m以上的断层,最大落差3.0m,由于5号煤层平均厚度8.4m,以上断层对工作面回采影响不大。
工作面回采到断层时要加强顶板管理,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具体断层产状特征描述见下表:断层情况表表——4第五节水文地质一、水文地质情况1、含水层本采区主要含水层:自上而下含水层分别是新生界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石炭系二叠系含水岩组;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层。
(1)井田内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孔隙含水层主要分布于井田西部梁家沟河及井田内沟谷,岩性为砂砾石、岩石碎屑等,单位涌水量4.43—16.6L/s·m,渗透系数8.59—61.4m/d,透水性良好,分布范围小,对井下开采无影响。
(2石炭系二叠系含水岩组石炭系太原组主要含水层由砂岩及薄层灰岩组成,单层厚度1-4m,与泥岩、砂质泥岩隔水层相间沉积,构成多层承压含水层组。
天健矿业集团公司()矿(公司)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编制单位(可打印)
编制(必须手签)
审核(必须手签)
部长(必须手签)
总工程师(必须手签)
接到通知书时间
提交时间(要求工作面贯通后5天内提交)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编制说明:
一、煤层稳定性的评价
薄煤层以可采性指数(Km )为主,煤厚变异系数(γ)为辅;中厚及中厚以上的煤层以煤厚变异系数为主,可采性指数为辅。
详见下表。
评价煤层稳定性的主、辅指标
煤层稳定性有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1、煤层的可采性指数 n
n Km '=
式中,n —工作面内参与煤厚评价的的见煤点总数(要求分布均一,有代表性);
n ´—其中煤厚大于或等于可采厚度的见煤点数。
2、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100%M
S
γ⨯=
1
n )
M (M S n
1
i 2
i
--=
∑=
式中,i M —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
M —工作面的平均煤厚; n —参与评价的见煤点数;
S —均方差值。
三、附图编制要求和注意事项:
1、回采地质所明书附图包括有: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煤层及其顶底板岩层综合柱状图、上下付巷实测地质剖面图、切巷实测地质剖面图以及其他中联巷实测地质剖面图等。
附图可将上述图种绘制到同一张图上,但要做到布局合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幅。
责任栏尺寸为:长×宽=14cm ×7.5cm ,其中图名一栏宽3.5cm 。
主要内容包括:图名、编制(或制图)、审核、科长、总工程师、比例尺、资料来源、日期等。
图纸不分副时,图名应为天健矿业集团××矿(公司)××工作面回采地质图;图纸分副
时,图名应为天健矿业集团××矿(公司)××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天健矿业集团××矿(公司)××工作面实测地质剖面图。
责任栏中的签名必须为手写签名,严禁打印。
日期应与说明书相对照。
如下图(示意图):
外推60~100m。
主要内容包括:坐标网、指北针(可采用简易指北针符号,正方格网可不标注)、煤柱、村庄、铁路、公路、地表水体。
实际施工的巷道、回采工作面,钻孔,测点,煤层底板等高线、断层、褶曲及薄(无)煤带,掘进时的探煤厚点及全煤厚值,掘进时揭露的较大出水点、顶板淋水范围,设计停采线等。
若资源储量需分段计算时,需划分储量块段,并分段计算储量;不分段计算储量时,不需要标注块段边界符号。
3、实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为1:500、1:200,主要内容包括:图名、比例尺、高程线及注记、巷道方位、测点及标高、相交或立交巷道及其名称(包括设计和已经施工的)、探煤厚点资料(包括顶煤、全煤厚、底煤)、实际揭露的断层等。
特殊地点要附小断面图。
需要注意事项:①要严格做到平剖对照。
②煤层顶底板要采用圆滑实曲线,其中未见顶或底的探煤点附近的顶底板线采用短虚线。
③断层要标示出断层名称、产状、实际揭露落差以及上下盘相对位移方向。
④充填顶底煤时,颜色可采用浅灰色,以便于其他文字注记的标注。
出现打顶、打底现象填充岩性符号时,岩性符号要与煤层顶底板线相平行,其中采空区内的垮落顶板符号采用散乱的“△”表示。
4、煤层及其顶底板岩层综合柱状图比例尺为1:500、1:200,可采用掘进地质说明书的综合柱状图,但煤厚需采用工作面实际揭露资料。
四、其他要求和注意事项:
1、负责采煤的业务科室(部门)必须向地测科(部门)提出委托书,委托时间应在工作面贯通之前。
委托书必须经矿总工程师签字。
2、回采地质说明书应在工作面贯通后5天内提交。
说明书编制时应注意时间的前后对应,不能超过规定时间。
首页签名必须为手写签名,严禁打印。
3、要有完善的发放记录。
4、委托书、回采地质说明书及附图和发放记录要严格按照档案化管理进行统一归档,同时回采地质说明书及附图的电子版本也要进行档案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