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 格式:docx
- 大小:26.92 KB
- 文档页数:5
编号:CMF-FD.1山西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1510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防治水科编制:苗敏楠科长:防治水副总:总工程师:接到通知书时间年月日提交时间年月日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工作面概况煤层名称15#煤水平名称﹢990 采区名称一采区工作面名称15103工作面地面标高1300m-1437m工作面标高958.9m-1014.7m 地面对照位置工作面对应地面位置位于石圪垤山中西部,无建筑物及其他设施。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5103工作面位于15#煤一采区,以真方位角34°沿煤层顶板布置,工作面设计长度864m,切眼长度175m。
15103工作面北侧与山西汾西瑞泰正太丈八煤业有限公司井田边界相邻,最近点距其边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对应地面无建筑物,工作面回采不会对地面设施造成影响。
走向长864m 倾斜长175m 面积151200m2煤层情煤层总厚4.56m 煤层结构煤层倾角10°—16°3.7-4.97m 含1-4层夹矸可采指数 1 变异13.06% 稳定稳定15#煤层位于太原组底部,上距9号煤层47.10-59.62m,平均54.69m,根据SY-5号钻孔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揭露情况综合分析,工作面煤层厚度约4.56m,煤M%(水分)A%(灰分)V%(挥发分)Q(发热量)F%(固定碳)S%(全硫)Y(胶质层指数)工业牌号质情0.82 16.39 18.07 28.15 64.72 2.65 5贫煤、贫瘦煤、瘦煤黑色、灰黑色,强玻璃光泽-金刚光泽,具节理,发育阶梯状、棱角状断口,有一定韧性,中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块状或层状构造,裂隙不发育。
宏观煤岩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岩性特征K4石灰岩 3.91 灰色,中厚层状,致密,坚硬,见大量11# 煤0.72 黑色,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属半亮型砂质泥岩 1.37 灰黑色,中厚层状,见水平纹理,垂直煤层顶底板情泥岩0.65 灰色,中厚层状,均匀层理,见大量植12# 煤0.50黑色,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属半亮型粉砂岩0.85 灰色,薄层状,见均匀层理,含植物碎砂质泥岩 2.50 灰黑色,中厚层状,见水平纹理,垂直粉砂岩 2.15 灰色,薄层状,见均匀层理,含植物碎泥岩 5.50 灰色,中厚层状,均匀层理,见大量植细粒砂岩 1.85 灰色,中厚层状,成份以石英为主,长K2石灰岩 5.43 灰色,中厚层状,致密,坚硬,见大量14# 煤0.81 黑色,亮煤为主,暗煤次之,玻璃光泽,细粒砂岩 2.31 灰色,薄层状,水平纹理,垂直裂隙发粉砂岩 4.15 灰色,中厚层状,均匀层理,见大量植老顶细粒砂岩8.16 灰色,中厚层状,成份以石英为主,长况直接顶泥岩0.95 深灰色,中厚层状,均匀层理,见植物15# 煤 4.56 黑色,亮煤为主,暗煤次之,玻璃光泽-直接底泥岩0.3 灰黑色,薄层状,见大量植物根部化石,含铝泥岩0.2 深灰色,中厚层状,均匀层理,见滑面,老底粉砂岩 3.05灰色,中厚层状,均匀层理,见大量植物碎屑化石。
XXXXXX回采⼯作⾯地质说明书XXXXX回采⼯作⾯地质说明书⼀、⼯作⾯的位置及四邻关系XXXXX⼯作⾯位于⼀采区的东部,665⽔平⼤巷的南侧,西部为⼆采区,现正在掘进,东部、南部未开采。
⼆、地表情况地表全部为第四系黄⼟覆盖,多为耕地,地势平坦,呈南⾼北低状。
⼯作⾯的地表南部有雁阳路通过,北部有朔南⼤道经过,均未留设煤柱。
三、埋藏深度1、基岩厚度:最⼤500.0⽶,最⼩258.41⽶,平均369.52⽶。
根据钻孔资料,⼯作⾯的北部J-3孔,基岩最薄258.47⽶,中部37219孔最厚,达到500.0⽶,⼯作⾯的南部3819孔,为350.17⽶。
(见附图)2、松散层厚度:最⼤277.45⽶,最⼩250.05⽶,平均265.22⽶。
⼯作⾯北部较薄,J3孔揭露厚度250.05⽶,南部较薄,37219孔揭露厚度277.45⽶,总体为南厚北薄。
3、埋藏深度:最⼤654.7⽶,最⼩494.21⽶,平均574.456⽶。
⼯作⾯的北部埋藏最浅,南部最深,由北⾄南逐渐变深。
四、煤层及顶底板岩性1、煤层:煤厚最⼤11.00⽶,最⼩4.00⽶,平均9.15⽶,稳定可采。
⼯作⾯的北部350⽶内,由于受古河流冲刷的影响,最薄为4.00⽶,⼯作⾯其它地段⼤部分厚度为9.00—11.00⽶。
煤层结构较复杂,常含2—3层夹⽯,夹⽯⼀般为炭质泥岩。
厚度变化⼤,常呈透镜状分布。
2、煤层顶底板特征1)伪顶:粉砂岩,厚度0.--0.30⽶,局部分布,实见于顶回风巷的650-800⽶段、1450-1510⽶段、2480-2540⽶段。
2)直接顶;粉砂岩,⽔平层理,断⼝平坦,性脆,最厚17.68⽶,平均11.2⽶。
3)⽼顶:中粗砂岩,平均厚度5——7⽶。
⼯作⾯北部的西侧,南部的东侧及1800——2200⽶处,中细砂岩,成份以⽯英为主,长⽯次之,含云母及其它暗⾊矿物,夹⿊⾊炭质条带(见附图)4)底板:泥岩,厚度0.10-3.31⽶,平均1.38⽶。
xxx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的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和地表的关系1) xxx采煤工作面的位置四采区xxx工作面位于四采区-129〜-116m标高段,东部为F9 断层,西部为断层,南部为-126集中运输巷,北部为待采区。
井82)xxx采煤工作面的范围回风顺槽开口位置在-135集中运输巷,向北东延伸280米。
运输顺槽开口位置在-126集中运输巷,向北东延伸250米。
拉开切眼与回风顺槽贯通,长度为85米。
3)xxx采煤工作面的面积xxx采煤工作面的可采面积为19808E。
工作面开切眼标高为-115m,最低标高为-141m,伏采。
4)与地表的关系该工作面下顺槽位于主井筒门口东280米,上顺槽位于主井筒门口东368米,地表是丘陵地型,地面标高在+303.5〜320m之间,为旱田耕地。
由《四采区设计》工作面回采情况计算,回采该工作面不会造成地表出现裂隙、沉陷情况。
地面周围无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不会对地面造成影响。
二、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的概况,实见或预测落差大于2/3采高断层向工作面内部发展变化情况1、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的概况:运输顺槽掘送时在开口位置往北117米、132米,见两条错下正断层,第一条断层走向60°,倾向330°,倾角85°,落差1.8 米。
第二条断层走向60°,倾向330°,倾角57°,落差1.6米。
开切眼在运输顺槽开口前3米见一条正断层,错上,走向46°,倾向316°,倾角44°,落差2.1米。
2、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向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该条断层由于在运输顺槽没有见到,且断层落差在2.1米左右,预计回采60〜90米,此断层就会歼灭。
三、实见点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和煤体结构情况,及其向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1、实见点煤层顶板岩性、厚度运输顺槽见煤点顶板岩性是灰色砂质页岩,厚度在13米左右。
1507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一、工作面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和地表的关系1、工作面位置、范围、面积及与四邻的关系15071工作面位于15采区东翼中部,其北邻15051工作面(顶分层已回采结束),南邻15091工作面(尚未掘进送巷),西邻15下山保安煤柱,东部靠近方庄断层保护煤柱。
该回采工作面地面标高+93.9m,工作面回采标高在-346.9m~-363.6m之间,走向长度586.5m,倾斜长度在73m-82m之间,平均长度77.5m,面积45453.8m2。
2、地表关系该工作面相对地面位置位于赵蒋村老村(已搬迁)。
二、地质构造概况根据15071工作面掘进地质资料分析,15071工作面回采区域内采二1煤层整体为单斜构造,走向216°、倾向126°、倾角10°。
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共揭露4条正断层,分别为:在回风巷统尺550m附近揭露F15-16断层,断层产状为倾向214°、倾角65°、落差0.3m;在运输巷统尺501m附近揭露F15-10-1断层,断层产状为倾向168°、倾角65°、落差2.5m,该断层由运输巷向回风巷延伸过程中落差有逐渐减小趋势;在运输巷统尺188m附近揭露F15-14断层,断层产状为倾向148°、倾角68°、落差3.5m,该断层由运输巷向回风巷延伸过程中落差有逐渐减小趋势;在运输巷22m附近揭露F15-15断层,断层产状为倾向151°、倾角48°、落差4.2m。
三、煤层赋存情况根据掘进期间实揭地质资料,该工作面所采二1煤为半亮型,煤质较硬,靠近煤层顶板0.5m左右为软煤,酥松易碎,无夹矸,工作面内伪顶厚0.3m左右,煤层结构简单;煤体结构为原生结构。
且依据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实见点煤层厚度可知,该工作面所有见煤点均可采,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在1.9m~7.0m之间,其中在回风巷统尺210m-330m、375m-420m此区间内煤层厚度较薄,煤厚在1.9m-3.4m 之间,平均煤厚2.8m,其它区域煤厚普遍在3.5m以上;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在4.5m左右,经计算煤层厚度变异系数为24.8%,煤层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