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khz红外发射与接收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教学]HS0038红外接收红外接收探头,接收红外信号频率为38kHz,周期约26μs随着家用电器、视听产品的普及,自动化办公设备的广泛应用和网络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具有了待机功能(如遥控开关、网络唤醒、定时开关、智能开关等)。
产品的待机功能实现遥控操作,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浪费了大量的能源。
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CECP)调查显示,全球每个家庭处于待机状态下的家电相当于亮着一个15 W,30 W 的长明灯,仅一台彩电每年在“无用待机状态”下浪费电力近100?,在我国彩色电视机待机一项一年就浪费电力150 多亿度,相当于十几个大型火力发电厂白白发电。
澳大利亚电器设备能源委员会新近的研究成果显示,不仅会耗费可观的电能,每月支付数额不小的“冤枉电费”,而且其释放大量有害气体二氧化碳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气候的变暖。
利用本系统可以良好的达到节能和环保的效果。
同时在家庭或工业控制现场,一些手动操作不太方便的场合,可以使用现有遥控器通过设置代替手动操作,比如可以利用家中现有的彩电遥控器,控制其它没有遥控功能的电器(如电灯、计算机、音响、电脑、打印机、饮水机、热水器等),方便生活。
1 系统方案论证和选择为了实现系统整体功能,红外解码部分是核心,红外解码指将遥控发射器所产生的红外遥控编码脉冲所对应的键值翻译出来的过程。
下面将系统方案做一论证,通常有硬件解码和软件解码两种方案。
方案一:此方案中,使用专用遥控器作为控制信号发出装置,当按下遥控器的设置键后,一体化红外接收装置接收到遥控器发出的设置控制信号,然后将信号送到专用的解码芯片中进行解码,解码后将信号送到单片机,由单片机查表判断这个信号是不是设置信号,当确认是设置信号后,启动设置子程序,那么以后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就是设置的时间信号了,红外接收头接收到红外信号后再通过放大器将信号传到解码器中,解码器解完码后送到单片机,单片机再通过查表确定这些数值并进行设置,然后按下确认键,红外接收头接收到这个信号并通过放大送到解码器中,解码后再送到单片机中,单片机通过查表确定这是确认操作后,可以通过可控硅控制电源通断。
38k红外接收头原理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那个超有趣的38K红外接收头的原理。
你知道吗?这38K红外接收头就像是一个超级灵敏的小耳朵,专门用来听红外世界的“悄悄话”呢。
红外光啊,它是一种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光,就像那些隐藏在神秘世界里的小秘密。
38K呢,其实是指这个接收头最敏感的红外信号的频率,就像是它最喜欢听的那种特殊的“旋律”。
那这个小接收头是怎么工作的呢?当有红外发射器发出38K频率的红外信号的时候,这个接收头就开始它的表演啦。
它里面有个特殊的结构,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魔法盒子。
这个魔法盒子里面有个光电二极管,这个二极管可神奇了,它对红外光超级敏感。
当红外光照射到这个光电二极管上的时候,就像给它注入了一股神秘的力量,它就会产生微弱的电流。
你可以想象一下,光电二极管就像一个小小的能量收集器,把那些看不见的红外光能量转化成电流这种我们能理解的东西。
但是呢,这个电流很微弱,就像小蚂蚁的力气一样小。
不过别担心,接收头里面还有其他的部件来帮忙。
接下来就到了放大电路出场的时候啦。
这个放大电路就像是一个超级放大器,把光电二极管产生的微弱电流放大好多好多倍。
就好比把小蚂蚁的力气放大成大象的力气一样。
这样一来,这个信号就变得足够强大,可以被后面的电路处理了。
然后呢,还有一个滤波器在里面起作用。
这个滤波器就像是一个超级挑剔的守门员。
它只允许38K频率的信号通过,就像只让穿特定队服的球员进入球场一样。
那些其他频率的干扰信号,就像没有穿对队服的人,统统被滤波器挡在外面。
这样就保证了接收到的信号是纯净的38K红外信号。
再之后呢,有一个解调器。
这个解调器就像是一个超级翻译官。
它把接收到的经过放大和滤波的信号进行处理,把它变成一种数字信号。
就像是把一种神秘的语言翻译成我们能读懂的数字代码一样。
这样的数字信号就可以被我们的微控制器或者其他电路轻松地识别和处理了。
你看,这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接力赛。
光电二极管先起跑,收集能量产生微弱电流,然后放大电路接过接力棒,把电流放大,滤波器再筛选出正确的频率,最后解调器把信号翻译成数字语言。
红外遥控的发射和接收Donna 发表于2006-5-12 10:08:00光谱位于红色光之外,波长为0.76~1.5μm,比红色光的波长还长,这样的光被称为红外线。
红外遥控是利用红外线进行传递信息的一种控制系统,红外遥控具有抗干扰,电路简单,编码及解码容易,功耗小,成本低的优点,目前几乎所有的视频和音频设备都支持这种控制方式。
一、红外遥控系统结构红外遥控系统主要分为调制、发射和接收三部分,如图1 所示:图1 红外遥控系统1.调制红外遥控发射数据时采用调制的方式,即把数据和一定频率的载波进行“与”操作,这样可以提高发射效率和降低电源功耗。
调制载波频率一般在30khz到60khz之间,大多数使用的是38kHz,占空比1/3的方波,如图2所示,这是由发射端所使用的455kHz晶振决定的。
在发射端要对晶振进行整数分频,分频系数一般取12,所以455kHz÷12≈37.9 kHz≈38kHz。
图2 载波波形1.发射系统目前有很多种芯片可以实现红外发射,可以根据选择发出不同种类的编码。
由于发射系统一般用电池供电,这就要求芯片的功耗要很低,芯片大多都设计成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当有按键按下时才工作,这样可以降低功耗芯片所用的晶振应该有足够的耐物理撞击能力,不能选用普通的石英晶体,一般是选用陶瓷共鸣器,陶瓷共鸣器准确性没有石英晶体高,但通常一点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红外线通过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发射出去,红外发光二极管内部材料和普通发光二极管不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图3a 简单驱动电路图3b 射击输出驱动电路如图3a和图3b是LED的驱动电路,图3a是最简单电路,选用元件时要注意三极管的开关速度要快,还要考虑到LED的正向电流和反向漏电流,一般流过LED的最大正向电流为100mA,电流越大,其发射的波形强度越大。
图3a电路有一点缺陷,当电池电压下降时,流过LED的电流会降低,发射波形强度降低,遥控距离就会变小。
红外发射管调试笔记使用红外发射二极管与单片机实现发射,配合调试的接收模块为VS838B。
重点在于怎么产生38KHz的频率,以及如何对逻辑“0”和“1”进行编码。
基本知识:根据脉冲宽度来区分起始码、逻辑0和逻辑1,网上找的一张图发射端的物理信号状态:为38KHz脉冲时红外接收端为低电平;没有脉冲时红外接收端为高电平。
也就是说发射管工作只有两种状态,要么发送38KHz的脉冲,要么拉低无输出。
发射端的逻辑编码:引导码:发送9MS的38KHz的脉冲起始码:将发射管停止工作 4.5MS逻辑0:由0.56MS的38KHz脉冲及0.56MS的低电平组成逻辑1:由0.56MS的38KHz脉冲及1.69MS的低电平组成。
硬件连接:传感器模块输入VCC(3.3V橘红色)和GND(黄绿色),红外发送信号。
使用新唐N76E003开发板,红外发送信号接到P1.7引脚。
软件初始配置:(1)P1.7配置成输出(2)使用定时器0工作在模式2(8位,自动重载模式)(3)定时器0时钟源为系统时钟16MHz,初始值为46,即定时时间为13.1US。
(38KHz脉冲一个周期为26.3US。
)定时准确是前提。
void Timer0Init(void){TIMER0_MODE2_ENABLE;set_T0M;TH0 = 46;TL0 = 46;set_ET0; //enable Timer0 interruptset_TR0; //Timer0 run}定时器0中断函数BOOL g_sendPulseFlag = FALSE;uint16_t g_sendCount = 0;void Timer0_ISR (void) interrupt ISRTimer0{static uint8_t ruTick = 0;/*需要发送脉冲时将标志置为TRUE,输出38KHz方波*/ if(g_sendPulseFlag){P17 = !P17;}else{P17 = 0;}/*计数器加1,用于判断发送个数*/g_sendCount++;/*下面这段只为了计数产生1MS基准时钟,用于其它*/ ruTick++;if(ruTick >= 76){ruTick = 0;ruSysTick++;}}数据发送void IRSend(uint8_t *pData, uint8_t uSize){uint8_t tmpData;uint16_t i;uint16_t countTotal;/*发送9MS 引导码,即输入9MS时长的38KHz方波*/ g_sendPulseFlag = TRUE;g_sendCount = 0;countTotal = 680;while(g_sendCount < countTotal);/*发送4.5MS起始码,即停止输出脉冲4.5MS*/g_sendPulseFlag = FALSE;g_sendCount = 0;countTotal = 340;while(g_sendCount < countTotal);/* 发送数据*/while(uSize--){tmpData = *pData;for(i=0; i<8; i++){/* Send 0.56MS pulse */g_sendPulseFlag = TRUE;g_sendCount = 0;countTotal = 42;while(g_sendCount < countTotal);g_sendPulseFlag = FALSE;g_sendCount = 0;/* Send Low Level,LSB first sent */if(tmpData & 0x01){countTotal = 120;}else{countTotal = 42;}while(g_sendCount < countTotal);tmpData >>= 1;}pData++;}/*Send End */g_sendPulseFlag = TRUE;g_sendCount = 0;countTotal = 20;while(g_sendCount < countTotal);g_sendPulseFlag = FALSE;}测试:定义一个保存7字节数组uint8_t testData[7] = {0x11,0x22,0x33,0x44,0x55,0x66,0x77}; 每隔2秒发送一次,并将第一个数testData[0] 自加1if(GetTick() - tick >= 2000){testData[0]++;IRSend(testData, 7);tick = GetTick();}使用接收模块VS838B,接收数据并打印出来。
红外发射、接收头(红外基础知识)目前市售红外一体化接收头有两种:电平型和脉冲型,绝大部分的都是脉冲型的,电平型的很少。
电平型的,接收连续的38K信号,可以输出连续的低电平,时间可以无限长。
其内部放大及脉冲整形是直接耦合的,所以能够接收及输出连续的信号。
脉冲型的,只能接收间歇的38K信号,如果接收连续的38K信号,则几百ms后会一直保持高电平,除非距离非常近(二三十厘米以内)。
其内部放大及脉冲整形是电容耦合的,所以不能能够接收及输出连续的信号。
一般遥控用脉冲型的,只有特殊场合,比如串口调制输出,由于串口可能连续输出数据0,所以要用电平型的。
一般遥控器用455K经12分频后输出37917HZ,简称38K,10米接收带宽为38+-2K,3米为35~42K。
在没有环境反射的空旷空间,距离10米以上方向性会比较强。
在室内,如果墙是白色的,则在15米的空间基本没有方向性。
接收头要有滤光片,将白光滤除。
在以下环境条件下会影响接收,甚至很严重:1、强光直射接收头,导致光敏管饱和。
白光中红外成分也很强。
2、有强的红外热源。
3、有频闪的光源,比如日光灯。
4、强的电磁干扰,比如日光灯启动、马达启动等。
38K信号最好用1/3占空比,这个是最常用的,据测试1/10占空比灵敏度更好。
实际调制时间要少于50%。
最好有间歇。
电平型的接收头只要接收到38K红外线就输出持续低电平,用起来非常爽,以前的老式接收头多半是这种类型,但其有个致命弱点:抗干扰性太差,传输距离短(小于1m)。
而脉冲型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必须接受一定频率38K的载波的基带信号才有正常输出,如发送500HZ的38K载波,脉冲型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输出500HZ 方波,而如果发送连续的38K载波就会出项有瞬间低电平其后为高电平的现象。
这种脉冲型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克服了传统电平型接收头的不足:传输距离相对更远,稳定性大大增加,抗干扰性更强。
因此已经完全取代了老式的电平型接受头,在电子市场如不说明店主给你的绝对是脉冲性的。
单片机红外发射与接收实验报告指导老师:报告人:一·实验选题:基于单片机的红外发射与接收设计任务要求:设计一个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的红外收发系统。
发射载频:38KHz工作温度:-40℃--+85℃接收范围:2m二·系统概述方案设计与论证红外遥控收发系统(以下简称红外遥控系统)是指利用红外光波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以实现远距离控制的装置。
从实际系统的硬件结构看,红外遥控系统包括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其中发射装置包括电源模块、输入模块、红外发射模块和单片机最小系统,接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红外接收模块、输出模块和单片机最小系统。
本设计选题设计任务要求设计一个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的红外收发系统。
其中,发射载波 38KHz,电源 5V/0.2A 5V/0.1A,工作温度-40℃--+85℃,接收范围 2m,传输速率 27bit/s,反应时间 2ms。
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功能或使用载波发生器(用于产生载波的芯片)均可产生 38KHz 的发射载波。
单片机系统可以直接由 5V/0.1A 的电源供电,也可以通过三端稳压芯片由 9V/0.2A 电源供电。
采用工业级单片机可以工作在-40℃--+85℃。
为保证接收范围达到 2m,在发射载频恒为 38KHz 的前提下,应采用电流放大电路使红外发射管发射功率足够大。
传输速率和反应时间取决于所使用的编码芯片或程序的执行效率。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为实现设计任务并满足设计指标,应采用工业级单片机,由电流放大电路驱动红外发射管。
将针对设计任务提出两种设计方案。
三·程序功能将程序编译通过并下载成功后,两个板上的红外光电器件都要套上黑色遮光罩,就可以进行实验了。
测距实验:手持1号板和2号板,两管相对,慢慢拉远或移近两管的距离,观察LED的读数变化。
阻断实验:可请另一人协助,将一张纸或其他障碍物放在两管之间再拿开,会看到读数有大幅度的变化。
反射实验:将1号和2号实验板并排拿在手中,并形成一个小夹角,向一张白纸移动观察读数变化。
简单的红外发射接收电路
简单的红外发射接收电路,既没有限流电阻,也没用三极管驱动,仅供初学者了解元件用。
HS38(HS0038) 为红外接收集成模块,当其接收到38kHZ的方波时,输出脚输出低电平0;没接收到时,输出脚输出高电平1。
因此,用红外发射管对着HS38发射 38kHZ方波(占空比可调为20%-30%减小功率,可用单片机或555产生,也可直接接信号发生器)时,用示波器观察HS38输出脚为低电平0,用手遮挡或停止发射时,用示波器观察HS38输出脚为高电平1。
网上很难找到38红外接收模块的引脚图,这里画了一张给大家分享。
此图应适合大多数(普通)38(如HS38,TL0038,VF0038……)的红外接收模块,有极个别不适合,大家可用试触的方法鉴别出来接脚
红外发射引脚图。
红外收发对管1、红外收发对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的开关管,接受管在接受和不接受红外线时电阻发生明显的变化,利用外围电路可以时输出产生明显的高低电平的变化,高低电平的变化输入单片机就可使之识别,从而实现智能控制。
我们使用的单片机是凌阳61板,经过我们试验,在输入电压小于1.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低电平,在输入电压大于1.8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高电平。
2、用途:蔽障、计数(记液体点滴的个数、记玻璃小球的个数、记小车轮子的转数)、寻迹3、红外发射接收电路:3.1输入信号采用38KHz的调制波红外发射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2、电阻R3与红外发射二极管D1构成,如图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管和放大电路组成,如图 2.2。
Q4接收到红外信号后,经过三极管Q1进行第一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入三极管Q3进行第二级放大,通过Rx就可以得到放大后的红外接收信号。
为了降低干扰,Tx一般采用调制方式,这里,其波形如图2.3。
图2.3 38KHz调制波对应图2.3的调制波,如果VCC为5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20cm;如果VCC为3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10cm。
3.2直接采用直流电源本电路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距离比较近。
当阻挡了接收管接收红外线的强度时,产生一个低电平的脉冲信号,由于对管的发射口径较小,单光束发射,小球相对红外装置正交落下时,很容易检测处理。
使用此电路寻迹实现小车跟黑色轨道行驶,在行驶过程中不超出该线。
考虑到黑线和白纸组合,我们采用红外对管辨认路面的黑白两种不同状态。
由于红外对管对黑白色的感应比较明显,又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适用于简单的寻迹。
但外部影响比较大,所以须将接收头用黑皮套套上以提高信号的接受率。
该小车采用三对红外对管,通过他们送入单片机信号的不同,将其逻辑组合后向小车的各个电机发送启动信号,从而,驱动小车实现寻迹功能。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红外发射与接收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红外发射接收模块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红外遥控信号的传输与接收过程。
二、实验原理红外发射接收实验是基于红外通信原理进行的。
红外通信是利用红外线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等优点。
实验中,红外发射器将控制信号调制到红外线载波上,通过红外线传输到接收器,接收器将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解调,还原出原始的控制信号。
三、实验器材1. 红外发射模块2. 红外接收模块3. 电路板4. 电源5. 按键6. 电阻7. 电容8. 万用表9. 逻辑分析仪(可选)四、实验步骤1. 搭建红外发射电路(1)根据电路原理图连接红外发射模块、按键、电阻、电容等元件。
(2)将按键连接到红外发射模块的控制端,电阻和电容连接到红外发射模块的输出端。
(3)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接通电源。
2. 搭建红外接收电路(1)根据电路原理图连接红外接收模块、电阻、电容等元件。
(2)将电阻和电容连接到红外接收模块的输出端。
(3)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接通电源。
3. 测试红外发射与接收(1)按下按键,观察逻辑分析仪或万用表显示的信号波形。
(2)调整红外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之间的距离,观察信号强度变化。
(3)改变红外发射模块的发射角度,观察信号强度变化。
(4)对比不同红外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外发射与接收信号波形通过逻辑分析仪或万用表观察到,按下按键时,红外发射模块输出一个方波信号,其频率约为38kHz。
红外接收模块接收到的信号与发射信号一致。
2. 红外发射与接收距离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之间的距离在5米以内时,信号传输稳定,接收效果良好。
3. 红外发射与接收角度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发射模块的发射角度对信号传输效果有一定影响。
当发射角度过大或过小,信号传输效果会变差。
4. 不同红外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的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红外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的性能有所差异。
/*-----------------------------------------------名称:红外发射接收修改:无内容:*红外测试程序,用单片机通过发射管发射38K的调制频率码,由一体化接收并解码由发光管显示。
*正常情况下,由于反射和高灵敏度接收,LED4(P1.7)一直闪烁,可以用黑色纸片完全遮挡接收头使*之不能接收到发射管的信号,这是LED4熄灭。
说明功能性正常------------------------------------------------*/#include<reg52.h> //包含头文件,一般情况不需要改动,头文件包含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定义sbit LED=P2^3; //红外发射sbit LED1=P0^1;bit Flag;void Init_Timer0(void){TMOD |= 0x01;TH0=0xf0; /* Init value */TL0=0x00;EA=1; /* interupt enable */ET0=1; /* enable timer0 interrupt */TR0=1;}/******************************************************************/ /* 定时器0初始化 *//******************************************************************/ void Timer0_isr(void) interrupt 1 using 1{TH0=0x0f; /* Init value */TL0=0x00;Flag=!Flag;}/******************************************************************/ /* 主函数 *//******************************************************************/ main(){unsigned int j;Init_Timer0(); //定时器初始化LED1=0;while(1){ //读取一体化接收头数值if(Flag){for(j=0;j<27;j++)//大约38KHz{LED=!LED; //发射管输出}}}}#include<reg52.h> //包含头文件,一般情况不需要改动,头文件包含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定义sbit LED=P0^1;sbit IR=P2^3; //红外一体化接收sbit LED1=P0^2;sbit BUZZER=P2^5;void delayus(unsigned us){ unsigned int i,j;for(i=0;i<us;i++)for(j=0;j<101;j++);}main(){LED1=0;BUZZER=0;while(1){unsigned int a,b;b=0;for(a=0;a<22;a++){ if(IR==0)b=b+1;delayus(6);//对脉冲采样}if(b>5){LED=0;BUZZER=0;}else{LED=1;BUZZER=1;}//有障碍物灯灭、蜂鸣器响}}。
单片机的红外串行通信我们知道,在红外通信中(例如电视机、电风扇、DVD等家电的遥控器,其载波频率通常为38KHZ。
也有一些系统使用32KHZ ,36KHz,40KHz,56KHz等载波频率,但是比较少见。
我们可以用T0或T1脚产生38KHZ的波特率,然后把串口 TXD 送出的信号也叠加到上面(调制,这样就形成线外信号的载波传输,调制后再通过红外发光二极管发送出去。
接收则使用 3端红外接收模块。
红外接收模块的载波频率固定为38KHZ ,集成了红外线的接收、放大、解调等功能,解调后的数据直接输入UART的RXD引脚。
通信的波特率设置为2400bps (38KHZ的载波频率不适于更高的波特率。
为了避免发射时造成对本机的干扰,我们采用了半双工的通信方式。
所谓半双工通信,指的是主机与从机可以进行双向通信,但是不能同时进行,在同一时间内,要么是主机发射,从机接收;要么是从机发射,主机接收。
事实上,一般红外线接收模块的接收载波中心频率虽然是 38KHZ ,但其接收频率实际上是非常宽的,从30KHz到60KHz它都可以正确接收和解调。
所以主机和从机使用不同的载波频率以实现全双工通信也是比较困难的,除非使用选频特性比较好的红外线接收电路。
在红外线传输过程中采用的是负逻辑,即有红外线表示逻辑0,无红外线表示逻辑1。
而红外接收模块平时为高电平,接收到红外信号就变为低电平。
如何增加传送距离呢?有两个方法:其中一个方法是采用高灵敏度的红外接收电路,但是其成本比较高,且比较容易受到干扰。
另一个方法是提高发射功率(指峰值功率,不一定需要提高平均功率,这可以通过减小连接到发射器的电阻R来实现,通常可以减小到10Q。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降低功耗和对其他红外设备的干扰,红外线载波的占空比需要降低。
一般选择30%左右的占空比,,也就是DATCLK的高电平时间应为18uS左右,而低电平时间应为8uS左右(38KHZ载波频率广告插播信息广告插播信息维库最新热卖芯片:AD890JP PEB3265HV1.5VNQ830IS61LV12816L-10TEPM5130QC-1A2918SW MC33274AP B58775NMP4370831SM5872BS二.PC红外接收原理1. RS232标准简介现在的PC中,一般已经集成了红外通信端口,但由于其通信协议比较复杂,与单片机接口不便。
堆垛机红外光通讯原理
堆垛机红外光通讯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号传输:红外通信依赖于38khz的载波信号,发射端发射38khz的载波信号,当接收端接收到发射端发出的38khz载波信号时,接收端会将out 引脚口电平拉低,当接收不到38khz的信号时,接收端out引脚口信号为高。
这样通过对发射端的输出电压进行调节,就可以实现对接收端电压的控制。
2. 通信协议:在实现了高低信号传输之后,通过通信协议来传递信息。
现在存在的通信协议较多,但不同的通信协议原理基本相同。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咨询相关专家获取更具体准确的信息。
遥控器发射的信号使用的频率是多少赫兹的,是如何被接收
的?
本行业问题,我来回答。
民用遥控器分为很多种,发射的信号使用的频率也不太一样,唯一一样的都是非授权频率。
电视遥控器:(红外)使用的频率是38Khz。
汽车遥控器:一般使用的频率是433.92Mhz和315MHZ。
各种模型类遥控器的频率更多了。
一般的车模和船模在26M到27MHZ之间有12个频点可以使用,在40MHZ有8个频点可以使用。
一般的空模在40MHZ有5个频点可以使用,在72MHZ有10个频点可以使用。
蓝牙的遥控的频段和目前的2.4G wifi完全重合,是现在2.4G的wifi的另一个干扰源。
以上就是目前我所知道的民用级遥控器的工作频率。
有发射端就必须有接收端,而且两者必须工作在同一频段,举个例子:两个上海人说上海话,我这个东北人一点儿也听不懂。
基本就是这个原理了。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电路中的红外传感器红外发射与接收的应用红外传感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子设备中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其通过使用红外线来检测物体的存在和相对位置。
红外传感器可用于各种各样的应用中,包括安全系统、自动测量、遥控器、智能设备等。
其中,红外传感器最常用的应用之一就是在电路中实现物体检测和测距,这主要依托于红外发射和接收的特性。
1. 红外发射红外发射器是一种通过发射红外线信号来控制某个设备的电子元件。
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材料在红外波段内进行发射。
这些发射器通常在电子设备中用于利用光来控制和操纵其他器件或设备。
在电路中,红外发射器通常被用于发射以下两种类型的信号:- 脉冲式信号:这种信号是短浅的脉冲,在发射器被激活后会不断地发射,直至停止信号发射。
- 连续式信号:这种信号是连续的,它们可以持续发射非常长时间,用于一些需要控制高功率设备或长距离传输信号的应用。
2. 红外接收红外接收器是一种检测并接收红外线信号的电子元件。
它通常比红外发射器更复杂,因为它需要处理和解调接收到的信号,以便其它电路识别和使用。
红外接收器通常被用于控制其他设备或进行距离测量,以实现一些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家居等方面的应用。
在电路中,红外线接收器通常被用于接收以下两种类型的信号:- 38kHz信号:这种信号通常被用于红外遥控器应用中,由于其在红外波段的特殊性质,可以减少环境中其他信号的干扰,从而实现遥控器的精确控制。
- 模拟信号:模拟的红外信号通常被用于距离和位置测量,这些信号可以在接收器中处理并转换成数字化信号,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控制。
总结红外传感技术是现代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之一。
红外发射和接收分别实现了电子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可以用于实现物体检测、自动测量和遥控控制等多种应用,近年来在智能家居、无人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传感技术将更加成熟和普及。
单片机红外接受发送实验报告单片机红外发射与接收实验报告指导老师报告人一·实验选题基于单片机的设计任务要求设计一个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的红外收发系统发射载频38KHz 工作温度-40--85℃接收范围2m系统概述方案设计与论证红外遥控收发系统以下简称红外遥控系统是指利用红外光波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以实现远距离控制的装置从实际系统的硬件结构看红外遥控系统包括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其中发射装置包括电源模块输入模块红外发射模块和单片机最小系统接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红外接收模块输出模块和单片机最小系统本设计选题设计任务要求设计一个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的红外收发系统其中发射载波 38KHz电源 V02A 5V01A工作温度-40--85℃接收范围 2m传输速率 27bits反应时间 2ms 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功能或使用载波发生器用于产生载波的芯片均可产生 38KHz 的发射载波单片机系统可以直接由 5V01A 的电源供电也可以通过三端稳压芯片由 9V02A 电源供电采用工业级单片机可以工作在-40--85℃为保证接收范围达到 2m在发射载频恒为 38KHz 的前提下应采用电流放大电路使红外发射管发射功率足够大传输速率和反应时间取决于所使用的编码芯片或程序的执行效率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为实现设计任务并满足设计指标应采用工业级单片机由电流放大电路驱动红外发射管针对设计任务提出设计方案程序功能将程序编译通过并下载成功后两个板上的红外光电器件都要套上黑色遮光罩就可以进行实验了测距实验手持号板和号板两管相对慢慢拉远或移近两管的距离观察LED的读数变化阻断实验可请另一人协助将一张纸或其他障碍物放在两管之间再拿开会看到读数有大幅度的变化反射实验将号和号实验板并排拿在手中并形成一个小夹角向一张白纸移动观察读数变化寻迹实验将白纸的部分区域涂黑让你手中的这对红外发射与接收器件在黑色区域与白色区域之间来回移动观察读数变化另外我们选用的红外接收管灵敏很高对室内散射光计算机显示器的辐射日光灯管甚至冬天的暖气等都有感应实验时要注意这些因素的干扰注意实验场地要适当遮光不要有直射光或在窗前进行实验红外线接收模块的原理如下以小型红外接收解调模块SFH506-38超小型红外接收解调模块RPM-638CBR为例来介绍分析一般的红外接收模块主要由CX2016APC1373等集成电路外加阻容元件红外线接收管及滤波光片等组成因而体积较大而新一代一体化红外遥控接收头SFH506-38与RPM-638CBR将红外接收管前置放大解调等电路集成在同一基片上内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具有体积小无外部元件抗干扰性能好接收角度宽价格低等优点1小型红外接收解调模块SFH506-38该接收模块采用黑色环氧树脂封装灵敏度较高用小功率红外发射管发射信号接收距离达35米其外型及管脚如图2所示主要电参数如下电源电压VCC为5V 接收峰值波长为095um接收角度为-55度接受距离为35米最大静态电流05mA接收频率为38KHz另有派为3033364056KHz系列供选用2超小型红外接收解调模块RPM-638CBR次模块采用树脂封装有直立与卧式两种封装形式其主要电参数VCC为45--55V静态电流无光照及信号输入Icc为3MA峰值波长为094uM接收最大距离为8--15M水平接收角为33度上下接收角为14度接收频率为38KHz工作温度为-25度----75度由于SFH506-38和RPM-638CBR能直接与红外遥控专用解码电路配合使用因此完全可以取代电视音响等设备中的常规红外接收头且实践证明效果很好红外线接收模块的技术参数1工作电压DC5-20V 可订做范围DC3V-DC24V2静态功耗lt50微安3集电极开路输出负载电流 500mA 其它电流值需订做4延时时间可订做零点几秒几十分钟5封锁时间可订做零点几秒几十秒6触发方式L不可重复触发H可重复触发7感应范围 140度距离5-7米以内 25时8尺寸直径 23mm 默认另有127mm8mm可选9工作温度-20-70℃10外形尺寸2638mm螺丝孔距325mm 注可按客户的各种要求生产模块11感光度可按要求订做 21 红外接收电路一体化的红外接收装置将遥控信号的接收放大检波整形集于一身并且输出可以让单片机识别的TTL 信号这样大大简化了接收电路的复杂程度和电路的设计工作方便使用在本系统中我们采用红外一体化接收头HS0038外观图如图 3 所示HS0038 黑色环氧树脂封装不受日光荧光灯等光源干扰内附磁屏蔽功耗低灵敏度高在用小功率发射管发射信号情况下其接收距离可达35m它能与TTLCOMS 电路兼容HS0038 为直立侧面收光型它接收红外信号频率为38 kHz周期约26 μs同时能对信号进行放大检波整形得到TTL 电平的编码信号三个管脚分别是地+5 V 电源解调信号输出端红外一体化接收头的测试可以利用图4 所示的电路进行在HS0038 的电源端与信号输出端之间接上一只二极管及一只发光二极管后再配上规定的工作电源为+5V当手拿遥控器对着接收头按任意键时发光二极管会闪烁说明红外接收头和遥控器工作都正常如果发光二极管不闪烁发光说明红外接收头和遥控器至少有一个损坏只要确保遥控器工作正常很容易判断红外接收头的优劣HS0038的内部结构1PINPIN光敏二极管光敏二极管工作时加有反向电压没有光照时其反向电阻很大只有很微弱的反向饱和电流暗电池当有光照时就会产生很大的反向电流亮电流光照越强该亮电流就越大光敏二极管是一种光电转换二极管所以又叫光电二极管PN结光敏二极管由于相应速度慢不能再通信系统中得到应用PIN光敏二极管就是在PN结中间夹入一层轻掺杂本征半导体PIN光敏二极管特点响应时间短暗电流小入射光量与输出电流的直线性良好PIN光敏二极管的主要用途遥控传真机光通信短距离2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增益表示放大器功率放大倍数以输出功率同输入功率比值的常用对数表示单位为分贝它是输出限幅装置的一种是利用线性放大和压缩放大的有效组合对输出信号进行调整当输入信号较弱时线性放大电路工作保证输出信号的强度当输入信号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启动压缩放大线路使输出幅度降低满足了对输入信号进行衰减的需要也就是说AGC功能可以通过改变输入输出压缩比例自动控制增益的幅度它能够在输入信号幅度变化很大的情况下使输出信号幅度保持恒定或仅在较小范围内变化不至于因为输入信号太小而无法正常工作也不至于因为输入信号太大而使接收机发生饱和或堵塞3Band Passband-pass filter 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是指能通过某一频率范围内的频率分量但将其他范围的频率分量衰减到极低水平的滤波器4Demodulator解调器解调是将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HS0038参考电路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参考以下电路进行电路原理图的设计TSAL62是指红外发射头TSAL6200uc是指微控制器HS0038对数据格式的要求 The data signal should fullfill the following condition载波频率接近38kHz1要求脉冲的长度不小于10个周期2脉冲之间的时间距离不小于14个周期3如果每个脉冲的长度超过18ms那么需要在数据流中添加一些空隙空隙的长度要在脉冲长度的4倍以上4每秒钟可以连续接收800个短脉冲符合数据格式的列子有 Some examples for suitable data format areNEC CodeToshiba Micom Format Sharp Code RC6 Code R–2000 Code等红外通信解调功能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HS0038接收到的信号正好与发射信号是不对应的当输出脉冲为高时对应HS0038的低电平也就是说发送的红外信号与接收到的红外信号互为相反hs0038 应用 C51编程五·外围器件一.电阻器简介11 电阻器的含义在电路中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并且造成能量消耗的部分叫电阻12 电阻器的英文缩写RResistor 及排阻RN13 电阻器在电路符号 R14 电阻器的常见单位千欧姆KΩ兆欧姆MΩ15 电阻器的单位换算 1兆欧 103千欧 106欧16 电阻器的特性电阻为线性原件即电阻两端电压与流过电阻的电流成正比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强度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I UR 表 17 电阻的作用为分流限流分压偏置滤波与电容器组合使用和阻抗匹配等18 电阻器在电路中用R加数字表示如R15表示编号为15的电阻器19 电阻器的在电路中的参数标注方法有3种即直标法色标法和数标法a直标法是将电阻器的标称值用数字和文字符号直接标在电阻体上其允许偏差则用百分数表示未标偏差值的即为±20b数码标示法主要用于贴片等小体积的电路在三为数码中从左至右第一二位数表示有效数字第三位表示10的倍幂或者用R表示 R表示0 如472 表示 47×102Ω即47KΩ 104则表示100KΩR22表示022Ω 122 1200Ω 12KΩ 1402 14000Ω 14KΩ R22 022Ω 50C 324100 324KΩ17R8 178Ω000 0Ω 0 0Ωc色环标注法使用最多普通的色环电阻器用4环表示精密电阻器用5环表示紧靠电阻体一端头的色环为第一环露着电阻体本色较多的另一端头为末环现举例如下如果色环电阻器用四环表示前面两位数字是有效数字第三位是10的倍幂第四环是色环电阻器的误差范围见图一四色环电阻器普通电阻标称值第一位有效数字标称值第二位有效数字标称值有效数字后0的个数 10的倍幂允许误差颜色第一位有效值第二位有效值倍率允许偏差黑0 0 棕 1 1 ±1 红 2 2 ±2 橙3 3 黄4 4 绿5 5 ±05 蓝6 6 ±025 紫7 7 ±01 灰8 8白9 9 ―20 50 金 5 银10无色20 图1-1 两位有效数字阻值的色环表示法如果色环电阻器用五环表示前面三位数字是有效数字第四位是10的倍幂第五环是色环电阻器的误差范围见图二五色环电阻器精密电阻标称值第一位有效数字标称值第二位有效数字标称值第三位有效数字标称值有效数字后0的个数10的倍幂允许误差颜色第一位有效值第二位有效值第三位有效值倍率允许偏差黑0 0 0 棕 1 1 1 1 红 2 2 22 橙3 3 3 黄4 4 4 绿55 5 05 蓝6 6 6 025 紫7 7 7 01灰8 8 8 白9 9 9 -20~50 金±5 银±10图1-2 三位有效数字阻值的色环表示法110 SMT电阻的尺寸表示用长和宽表示如0201060308051206等具体如02表com111 一般情况下电阻在电路中有两种接法串联接法和并联接法电阻的计算R1 R1 R2R2串连并联R R1R2 R 1R11R2112 多个电阻的串并联的计算方法串联R总串 R1R2R3Rn并联1R总并 1R2R3R1Rn二.电容器1 电容器的含义衡量导体储存电荷能力的物理量2 电容器的英文缩写C capacitor3 电容器在电路中的表示符号 C 或CN 排容4 电容器常见的单位毫法mF微法uF纳法nF皮法pF5 电容器的单位换算 1法拉 103毫法 106微法 109纳法 1012皮法1pf 10-3nf 10-6uf 10-9mf 10-12f6 电容的作用隔直流旁路耦合滤波补偿充放电储能等7 电容器的特性电容器容量的大小就是表示能贮存电能的大小电容对交流信号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它与交流信号的频率和电容量有关电容的特性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通低频阻高频8 电容器在电路中一般用C加数字表示如C25表示编号为25的电容9 电容器的识别方法与电阻的识别方法基本相同分直标法色标法和数标法3种a 直标法是将电容的标称值用数字和单位在电容的本体上表示出来如220MF表示220UF01UF表示001UFR56UF表示056UF6n8表示6800PFb 不标单位的数码表示法其中用一位到四位数表示有效数字一般为PF而电解电容其容量则为UF如3表示3PF2200表示2200PFcomFc 数字表示法一般用三为数字表示容量的大小前两位表示有效数字第三位表示10的倍幂如102表示10102 1000PF224表示22104 02UFd 用色环或色点表示电容器的主要参数电容器的色标法与电阻相同电容器偏差标志符号100-0--H100-10--R50-10--T30-10--Q50-20--S80-20--Z10 电容的分类根据极性可分为有极性电容和无极性电容我们常见到的电解电容就是有极性的是有正负极之分11 电容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电容的容量即储存电荷的容量耐压值指在额定温度范围内电容能长时间可靠工作的最大直流电压或最大交流电压的有效值耐温值表示电容所能承受的最高工作温度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变容二极管3 半导体二极管在电路中常用加数字表示如D5表示编号为5的B锗二极管在两极加上电压并且电压大于02V时才能导通导通后电压保持在02-03V之间5 半导体二极管主要特性是单向导电性也就是在正向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电阻很小而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导通电阻极大或无穷大 7 半导体二极管的识别方法a目视法判断半导体二极管的极性一般在实物的电路图中可以通过眼睛直接看出半导体二极管的正负极在实物中如果看到一端有颜色标示的是负极另外一端是正极b用万用表指针表判断半导体二极管的极性通常选用万用表的欧姆档 R*100或R*1K 然后分别用万用表的两表笔分别出接到二极管的两个极上出当二极管导通测的阻值较小一般几十欧姆至几千欧姆之间这时黑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正极红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负极当测的阻值很大一般为几百至几千欧姆这时黑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负极红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正极 c测试注意事项用数字式万用表去测二极管时红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黑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此时测得的阻值才是二极管的正向导通阻值这与指针式万用表的表笔接法刚好相反变容二极管是根据普通二极管内部 PN结的结电容能随外加反向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原理专门设计出来的一种特殊二极管变容二极管在无绳电话机中主要用在手机或座机的高频调制电路上实现低频信号调制到高频信号上并发射出去在工作状态变容二极管调制电压一般加到负极上使变容二极管的内部结电容容量随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变容二极管发生故障主要表现为漏电或性能变差1发生漏电现象时高频调制电路将不工作或调制性能变差2变容性能变差时高频调制电路的工作不稳定使调制后的高频信号发送到对方被对方接收后产生失真三极管在电路中常用Q加数字表示如Q17表示编号为17的三极管特点三极管简称管是内部含有2个PN结并且具有放大能力的特殊器件它分NPN型和PNP型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三极管从工性上可互相弥补所谓OTL电路中的对管就是由PNP型和NPN型配对使用按材料来分可分硅和锗管我国目前生产的硅管多为NPN型锗管多为PNP型E 发射极 C 集电极 E 发射极 C 集电极B 基极B 基极NPN型三极管 PNP 型三极管4 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的条件要实现放大作用必须给三极管加合适的电压即管子发射结必须具备正向偏压而集电极必须反向偏压这也是三极管的放大必须具备的外部条件5 半导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a 电流放大系数对于三极管的电流分配规律Ie IbIc由于基极电流Ib的变化使集电极电流Ic发生更大的变化即基极电流Ib的微小变化控制了集电极电流较大这就是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即βΔIcΔIbb极间反向电流集电极与基极的反向饱和电流c极限参数反向击穿电压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集电极最大允许功率损耗6半导体三极管具有三种工作状态放大饱和截止在模拟电路中一般使用放大作用饱和和截止状态一般合用在数字电路中a半导体三极管的三种基本的放大电路共射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电路形式直流通道静态工作点交流通道微变等效电路ri Rbrbe ro RC RC 用途多级放大电路的中间级输入输出级或缓冲级高频电路或恒流源电路b三极管三种放大电路的区别及判断可以从放大电路中通过交流信号的传输路径来判断没有交流信号通过的极就叫此极为公共极注交流信号从基极输入集电极输出那发射极就叫公共极交流信号从基极输入发射极输出那集电极就叫公共极交流信号从发射极输入集电极输出那基极就叫公共极7 用万用表判断半导体三极管的极性和类型用指针式万用表a先选量程R*100或R*1K档位b判别半导体三极管基极用万用表黑表笔固定三极管的某一个电极红表笔分别接半导体三极管另外两各电极观察指针偏转若两次的测量阻值都大或是都小则改脚所接就是基极两次阻值都小的为NPN型管两次阻值都大的为PNP型管若两次测量阻值一大一小则用黑笔重新固定半导体三极管一个引脚极继续测量直到找到基极c判别半导体三极管的c极和e极确定基极后对于NPN管用万用表两表笔接三极管另外两极交替测量两次若两次测量的结果不相等则其中测得阻值较小得一次黑笔接的是e极红笔接得是c 极若是PNP型管则黑红表笔所接得电极相反d 判别半导体三极管的类型如果已知某个半导体三极管的基极可以用红表笔接基极黑表笔分别测量其另外两个电极引脚如果测得的电阻值很大则该三极管是NPN型半导体三极管如果测量的电阻值都很小则该三极管是PNP型半导体三极管五.PCB的简介1 PCB的英文缩写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2 PCB的作用PCB作为一块基板他是装载其它电子元器件的载体所以一块PCB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的好坏3 PCB的分类和常见的规格根据层数可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和多层板我们主机板常用的是4层板或者6层板而显示卡用的是8层板而主机板的尺寸为AT规格的主机板尺寸一般为13X12 单位为英寸 ATX主机板的尺寸一般为12X96 单位为英寸 Micro Atx主机板尺寸com 单位为英寸注明1英寸 254CM六.晶振1晶振在线路中的符号是”X”Y2晶振的名词解释能产生具有一定幅度及频率波形的振荡器3晶振在线路图中的表示符号4晶振的测量方法测量电阻方法用万用表RX10K档测量石英晶体振荡器的正反com英晶体振荡器有一定的阻值或为零则说明该石英晶体振荡器已漏电或击穿损坏动态测量方法用是波器在电路工作时测量它的实际振荡频是否符合该晶体的额定振荡频率如果是说明该晶振是正常的如果该晶体的额定振荡频率偏低偏高或根本不起振表明该晶振已漏电或击穿损坏七·555定时器555集成时基电路称为集成定时器是一种数字模拟混合型的中规模集成电路其应用十分广泛该电路使用灵活方便只需外接少量的阻容元件就可以构成单稳多谐和施密特触发器因而广泛用于信号的产生变换控制与检测它的内部电压标准使用了三个5K的电阻故取名555电路其电路类型有双极型和CMOS型两大类两者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相似几乎所有的双极型产品型号最后的三位数码都是555或556所有的CMOS产品型号最后四位数码都是7555或7556两者的逻辑功能和引脚排列完全相同易于互换555和7555是单定时器556和7556是双定时器双极型的电压是5V15V输出的最大电流可达200mACMOS型的电源电压是3V18V 图8-1 555定时器内部框图555电路的工作原理555电路的内部电路方框图如图8-1所示它含有两个电压比较器一个基本RS 触发器一个放电开关T比较器的参考电压由三只5KΩ的电阻器构成分压它们分别使高电平比较器A1同相比较端和低电平比较器A2的反相输入端的参考电平为和A1和A2的输出端控制RS触发器状态和放电管开关状态当输入信号输入并超过时触发器复位555的输出端3脚输出低电平同时放电开关管导通当输入信号自2脚输入并低于时触发器置位555的3脚输出高电平同时放电开关管截止是复位端当其为0时555输出低电平平时该端开路或接VCCVc是控制电压端5脚平时输出作为比较器A1的参考电平当5脚外接一个输入电压即改变了比较器的参考电平从而实现对输出的另一种控制在不接外加电压时通常接一个001uf的电容器到地起滤波作用以消除外来的干扰以确保参考电平的稳定T为放电管当T导通时将给接于脚7的电容器提供低阻放电电路555定时器的典型应用图8-2 555构成单稳态触发器上图8-2为由555定时器和外接定时元件RC 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D为钳位二极管稳态时555电路输入端处于电源电平内部放电开关管T导通输出端Vo输出低电平当有一个外部负脉冲触发信号加到Vi端并使2端电位瞬时低于低电平比较器动作单稳态电路即开始一个稳态过程电容C 开始充电Vc按指数规律增长当Vc充电到时高电平比较器动作比较器A1翻转输出Vo从高电平返回低电平放电开关管T重新导通电容C上的电荷很快经放电开关管放电暂态结束恢复稳定为下个触发脉冲的来到作好准备波形图见图8-3 图8-3 单稳态触发器波形图暂稳态的持续时间Tw即为延时时间决定于外接元件RC的大小Tw 11RC通过改变RC的大小可使延时时间在几个微秒和几十分钟之间变化当这种单稳态电路作为计时器时可直接驱动小型继电器并可采用复位端接地的方法来终止暂态重新计时此外需用一个续流二极管与继电器线圈并接以防继电器线圈反电势损坏内部功率管如图8-4由555定时器和外接元件R1R2C构成多谐振荡器脚2与脚6直接相连电路没有稳态仅存在两个暂稳态电路亦不需要外接触发信号利用电源通过R1R2向C充电以及C通过R2向放电端放电使电路产生振荡电容C在和之间充电和放电从而在输出端得到一系列的矩形波对应的波形如图8-5所示图8-4 555构成多谐振荡器图8-5 多谐振荡器的波形图输出信号的时间参数是 T07R1R2C07R2C其中为VC由上升到所需的时间为电容C放电所需的时间555电路要求R1与R2均应不小于1KΩ但两者之和应不大于33MΩ外部元件的稳定性决定了多谐振荡器的稳定性555定时器配以少量的元件即可获得较高精度的振荡频率和具有较强的功率输出能力因此这种形式的多谐振荡器应用很广3组成占空比可调的多谐振荡器电路如图8-6它比图8-4电路增加了一个电位器和两个引导二极管D1D2用来决定电容充放电电流流经电阻的途径充电时D1导通D2截止放电时D2导通D1截止图8-6 555构成占空比可调的多谐振荡器可见若取电路即可输出占空比为50℅的方波信号图8-7 555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图8-8 555构成施密特触发器的波形图实现基本和常用逻辑运算的电子电路叫逻辑门电路实现与运算的叫与门实现或运算的叫或门实现非运算的叫非门也叫做反相器等等用逻辑1表示高电平用逻辑0表示低电平2 与门逻辑表达式F=A B。
38khz红外发射与接收
38khz红外发射与接收
红外线遥控器在家用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6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 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如图2所示.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φ5mm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色等三种.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约100mW.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需用专用仪器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凭经验用拉距法进行粗略判定.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然而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大都采用成品的一体化接收头,如图3所示.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是集红外接收,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模块,性能稳定,可靠.所以,有了一体化接收头,人们不再制作接收放大电路,这样红外接收电路不仅简单而且可靠性大大提高.
图3是常用两种红外接收头的外形,均有三只引脚,即红外接收头的主要参数如下:
工作电压:4.8~5.3V
工作电流:1.7~2.7mA
接收频率:38kHz
峰值波长:980nm
静态输出:高电平
输出低电平:≤0.4V
输出高电平:接近工作电压
3.红外线遥控发射电路
红外线遥控发射电路框图如图4所示.
框图4是目前所有红外遥控器发射电路的功能组成,其中的编码器即调制信号,按遥控器用途的编码方式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例如用于电视机,VCD,DVD 和组合音响的遥控发射的编码器,因其控制功能多达50种以上,此时的编码器均采用专用的红外线编码协议进行严格的编程,然而对控制功能少的红外遥控器,其编码器是简单而灵活.前者编码器是由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按红外遥控协议进行编码,而后者适用于一般图4中编码器的编码信号对38kHz的载波信号进行调制,再经红外发射管D向空间发送信号供遥控接收端一体化接收头接收,解调输出,再作处理.
利用红外线的特点,可以制作多路遥控器.在遥控发射电路中,有两种电路,即编码器和38kHz载波信号发生器.在不需要多路控制的应用电路中,可以使用常规1.频分制编码的遥控发射器
在红外发射端利用专用(彩电,VCD,DVD等)的红外编码在实际应用中,遥控发射器是3V 2.遥控接收解调电路
图4为红外接收解调控制电路,图4中IC2是LM567.LM567是一种锁相环集成电路,采用8脚双列直插塑封装,工作电压为+4.75~+9V,工作频率从直流到
500kHz,静态电流约8mA.⑧脚为输出端,静态时为高电平,是由内部的集电极开路的三极管构成,允许最大灌电流为100mA.鉴于LM567的内部电路较复杂,这里仅介绍该电路的基本功能.
LM567的⑤,⑥脚外接的弄清了LM567的基本组成后,再来分析图4电路的工作过程.ICl是红外接收头,它接收图1发出的红外线信号,接收的调制载波频率仍为38kHz,接收信号经ICl解调后,在其输出端OUT输出频率为f1(见图2)的方波信号,只要将LM567的中心频率f01调到(用RP)与发射端f1(见图2)相同,即f01=fl,则当发射端发射时,LM567开始工作,⑧脚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该低电平使三极管8550导通,在A点输出
利用图1和图4的电路,可以实现多路遥控器,即在发射端,将ICl组成的低频振荡器,其电路模式不变,只改变电阻R2,即可构成若干种R组成的多个频率不同的低频振荡器(即编码),利用微动开关转接,38kHz的载波电路共用;在接收电路中,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共用,再设置与接收端编码器相同个数的LM567锁相器和后级锁相驱动控制电路,各锁相环的振荡频率与各编码器的低频编码信号的频率对应相等.这样发射端(图1)按压不同的按钮,载波信号接入不同频率编码的调制信号时,在接收端(图4),各对应的LM567的⑧脚的电平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多路控制信号.上述所述的工作方式,称为频分制的编码方式.这种频分制工作方式,其优点是可实现多路控制,但缺点是电路复杂,对于路数不多的控制电路,因电路工作原理简单,对一般电子技术人员仍然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