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20.85 KB
- 文档页数:7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原文赏析《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原文赏析《一剪梅·舟过吴江》是宋末词人蒋捷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用“点”“染”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词人伤春的情绪及久客异乡思归的情绪。
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突出了春愁的内涵:一是倦游思归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①吴江:今江苏县名,在苏州之南,太湖之东。
②秋娘渡与泰娘桥:都是吴江地名。
③银字笙:笙上用银作字以表示音色的高低。
④心字香:一种香名。
据说是以香粉成心字形。
褚人获《坚瓠集》:“按心字香,外国以花酿香,作心字焚之。
”⑤这三句是说岁月流逝,如今归期难卜,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
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萧萧”,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可以看出诗人的无限悲哀和无奈赏析吴江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
“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愁闷连绵不断。
“待酒浇”,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词人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接着便点出这个命题。
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江”即吴江。
一个“摇”字,颇具动态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飘泊之感。
“招”,意为招徕顾客透露了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
古诗一剪梅舟过吴江翻译赏析《一剪梅·舟过吴江》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蒋捷。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前言】《一剪梅·舟过吴江》是宋末词人蒋捷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的一首词。
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用“点”“染”结合的手法,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写出了词人伤春的情绪及久客异乡思归的情绪。
【注释】吴江:今江苏县名。
在苏州南。
浇:浸灌,消除。
帘招:指酒旗。
秋娘渡:指吴江渡。
秋娘:唐代歌伎常用名,或有用以通称善歌貌美之歌伎者。
又称杜仲阳,为唐德宗时镇海军节度史李侍女。
渡:一本作“度”。
桥:一本作“娇”。
萧萧:象声,雨声。
银字笙:管乐器的一种。
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
心字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翻译】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赏析】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
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
于是从看似浏亮的声韵中读者听到了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呜咽声。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客居异乡凄冷愁闷,用于表达倦懒思归之心情,以及韶华易逝的感慨。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
“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
“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江”即吴江。
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翻译及赏析
一
吴江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
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
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词人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
接着便点出这个命题。
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赏析二
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
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
于是从看似浏亮的声韵中读者听到了夹杂着声声的心底的呜咽声。
词大致作在南宋亡后蒋捷飘零于姑苏一带太湖之滨的阶段。
这里原是个柔水软的江南秀丽地。
一个彷徨四顾,前程茫▼
1。
《一剪梅》的原文翻译及赏析阅读引言:《一剪梅》是宋末词人蒋捷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的一首词。
小编整理了《一剪梅》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学习和参考!一剪梅·舟过吴江朝代:宋代作者: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一剪梅》赏析(一)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
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
于是从看似浏亮的声韵中读者听到了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呜咽声。
词大致作在南宋亡后蒋捷飘零于姑苏一带太湖之滨的阶段。
这里原是个山柔水软的江南秀丽地。
一个彷徨四顾,前程茫茫,时光空抛,有家难归的游子置身在此境地里,怎能不惆怅莫名呢?词的上片初一看无非写春愁难解,借酒浇愁而已。
略加细察,可以看出此中有大起伏,情思在跌宕中激越波荡。
词人的一腔“春愁”待酒以浇的渴望,在“江上舟摇”的飘流中是得到瞬间的满足的。
“楼上帘招”这江村小酒店的或许写有“太白一醉”字样的青布帘招知词人,可来醉乡小憩。
在这一“摇”一“招”之间,情绪是由愁而略见开颜了的。
可是当江上小舟载着这薄醉之人继续行去,醉眼惺忪地在眼帘上映入“秋娘渡与泰娘桥”的景色时,风吹酒醒,雨滴心帘,只觉风入骨,雨寒心。
转而“秋愁”复涨,而且愈涨愈高了。
情绪的起伏就是如此激转湍漩。
“秋娘渡”、“泰娘桥”指的是吴江一带地名。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深度解析与赏析一、原文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二、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三、注释1.浇:浸灌,消除。
2.吴江:今江苏县名,在苏州南。
3.帘招:指酒旗。
4.秋娘渡:指吴江渡。
秋娘,唐代歌伎常用名,或有用以通称善歌貌美之歌伎者。
5.萧萧:象声,雨声。
6.银字笙:管乐器的一种。
7.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
8.心字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四、作者介绍蒋捷,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
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
宋亡不仕,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
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
有《竹山词》传世。
五、背景故事南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春,元军攻破临安(今杭州),南宋朝廷土崩瓦解,无数文人士大夫被迫踏上流离失所的逃亡之路。
蒋捷在逃难途中,乘船经过吴江县时,被眼前的江南春光所触动,同时内心又充满了对家国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挥笔而就,创作了这首饱含深情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六、古诗讲解这首词是作者于南宋消亡之初,元十三年(1276年)春元军破临安,词人开始流浪之后,在流浪途中舟行流经吴江县的吴淞江时,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思乡之情以及伤国的无奈而写下的。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译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大全、美文摘抄、古诗文、公文素材、祝福语、演讲致辞、条据书信、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工作报告、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excerpts of American essays, ancient poem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blessings, speeches, letter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reports, essays, teaching Informatio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译文及赏析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译文及赏析2篇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译文及赏析1《一剪梅·舟过吴江》宋代: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一剪梅·舟过吴江》译文及注释《一剪梅·舟过吴江》译文及注释《一剪梅·舟过吴江》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用“点”“染”结合的手法,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写出了词人伤春的情绪及久客异乡思归的情绪。
下面是《一剪梅·舟过吴江》译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了解。
古诗原文《一剪梅·舟过吴江》宋代: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注释1.吴江:今江苏县名。
在苏州南。
2.浇:浸灌,消除。
3.帘招:指酒旗。
4.秋娘渡:指吴江渡。
秋娘:唐代歌伎常用名,或有用以通称善歌貌美之歌伎者。
又称杜仲阳,为唐德宗时镇海军节度史李侍女。
渡:一本作“度”。
5.桥:一本作“娇”。
6.萧萧:象声,雨声。
7.银字笙:管乐器的一种。
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
8.心字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创作背景宋亡,作者深怀亡国之痛,隐居姑苏一带太湖之滨,漂泊不仕。
此词为作者乘船经过吴江县时,见春光明艳的风景借以反衬自己羁旅不定的生活所作的一首词。
诗文赏析吴江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
“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
“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词人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
接着便点出这个命题。
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宋代]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渡一作:度。
桥一作: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标签婉约、宋词三百首、伤春、思归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注释浇:浸灌,消除。
帘招:指酒旗。
秋娘渡:指吴江渡。
秋娘:唐代歌伎常用名,或有用以通称善歌貌美之歌伎者。
又称杜仲阳,为唐德宗时镇海军节度史李侍女。
渡:一本作“度”。
桥:一本作“娇”。
萧萧:象声,雨声。
银字笙:管乐器的一种。
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
心字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赏析吴江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
“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
“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词人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
接着便点出这个命题。
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江”即吴江。
一个“摇”字,颇具动态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飘泊之感。
“招”,意为招徕顾客透露了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
这里他的船已经驶过了秋娘渡和泰娘桥,以突出一个“过”字。
“秋娘”“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
作者单用之。
心绪中难免有一种思归和团聚的急切之情。
飘泊思归,偏逢上连阴天气。
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
“又”字含意深刻,表明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精选2篇)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篇1阅读理解在作答前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1《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蒋捷,生卒不详。
咸淳十年(1274)进士。
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痂,隐居不仕。
晚年过着半隐半僧的生活。
长于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①秋娘渡与泰娘桥,渡口和桥名。
②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指的是在家里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题:1.简析“抛”字表达效果。
(2分)2.本词写景极为出色,看似平凡实为非凡。
试赏析上下阕末尾“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四个写景句。
(5分)3.简析“何日归家洗客袍”在全词结构上的作用。
(5分)4.赏析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6分)《一剪梅.舟过吴江》参考答案:1.“抛” 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1分)表现了人生易老,岁月的无情的感慨。
(1分)2.“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用叠词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渲染凄凉氛围,烘托人在旅途的凄苦。
(1分)两个“又”暗示漂泊是诗人生活的常态。
(1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用红绿色彩的变化暗示时光易逝,以动写静,以实写虚。
(1分)大自然可以年年叶绿叶黄,花开花落,但人呢?家国呢?青春一去便不再来,故国一失便不再有。
绿肥红瘦意味着青春不再,家国衰亡(1分)。
这是一个亡国遗民的深沉慨叹,乐景中寄寓了无限的悲凉(1分)。
3、此句在全词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一剪梅·舟过吴江》是宋末词人蒋捷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的一首词。
整理了《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及赏析,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阅读训练】1.简析“抛”字表达效果。
(2分)2.本词写景极为出色,看似平凡实为非凡。
试赏析上下阕末尾“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四个写景句。
(5分)3.简析“何日归家洗客袍”在全词结构上的作用。
(5分)4.赏析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6分)【参考答案】:1.“抛”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1分)表现了人生易老,岁月的无情的感慨。
(1分)2.“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用叠词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渲染凄凉氛围,烘托人在旅途的凄苦。
(1分)两个“又”暗示漂泊是诗人生活的常态。
(1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用红绿色彩的变化暗示时光易逝,以动写静,以实写虚。
(1分)大自然可以年年叶绿叶黄,花开花落,但人呢?家国呢?青春一去便不再来,故国一失便不再有。
绿肥红瘦意味着青春不再,家国衰亡(1分)。
这是一个亡国遗民的深沉慨叹,乐景中寄寓了无限的悲凉(1分)。
3、此句在全词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分)既总结上片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又引出下片对回家后温暖生活的想象,(2分)进而引出流光易逝的感慨。
(1分)(意思相近即可)4、词人先直接抒情,“流光容易把人抛”,指出时光流逝之快。
(2分)然后抓住初夏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4分)(答拟人、借景抒情等亦可酌情给分)【注释】:蒋捷,生卒不详。
咸淳十年(1274)进士。
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痂,隐居不仕。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译文及赏析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译文及赏析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译文及赏析1《一剪梅·舟过吴江》宋代: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渡一作:度。
桥一作: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舟过吴江》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摇,岸上酒楼酒旗飘摇,我那满怀羁旅的春愁只能用美酒来消除了。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江风迅疾,落雨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清洗衣袍,在家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呢?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一剪梅·舟过吴江》注释吴江:今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
浇:浸灌,消除。
帘招:指酒旗。
秋娘渡:指吴江渡。
秋娘:唐代歌伎常用名,或有用以通称善歌貌美之歌伎者。
又称杜仲阳,为唐德宗时镇海军节度史李侍女。
渡:一本作“度”。
桥:一本作“娇”。
萧萧:象声,雨声。
银字笙:管乐器的一种。
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
心字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一剪梅·舟过吴江》赏析吴江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
“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
“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词人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
接着便点出这个命题。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上片这五句,用跳动的白描笔墨,具体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
这“江”,就是流经吴江县的吴淞江,即吴江。
一个“摇”字,刻画出他的船正逐浪起伏地向前划动,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漂泊之感。
一个“招”字,描写出江岸边酒楼上悬挂的酒招子正在迎风飘摆、招徕顾客,也透露了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
《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赏析《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赏析《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赏析1原文: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诗词赏析:吴江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
“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
“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词人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
接着便点出这个命题。
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江”即吴江。
一个“摇”字,颇具动态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飘泊之感。
“招”,意为招徕顾客透露了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
这里他的船已经驶过了秋娘渡和泰娘桥,以突出一个“过”字。
“秋娘”“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
作者单用之。
心绪中难免有一种思归和团聚的急切之情。
飘泊思归,偏逢上连阴天气。
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
“又”字含意深刻,表明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
这里用当地的特色景点和凄清、伤悲气氛对愁绪进行了渲染。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飘泊的厌倦和归家的迫切。
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思归的心情更加急切。
“何日归家”四字,一直管着后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调笙和烧香。
“客袍”,旅途穿的衣服。
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烧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这里是白描,词人想像归家之后的情景: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娇妻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白描是为了渲染归情,用美好和谐的家庭生活来突出思归的心绪。
作者词中极想归家之后佳人陪伴之乐,思归之情段段如此。
“银字”和“心字”给他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谐的意味。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阅读答案鉴赏赏析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阅读答案鉴赏赏析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吴江:今江苏省县名,在苏州南面、太湖东面。
“秋娘渡”、“泰娘桥”:均为吴江地名。
银字笙:乐器名,是笙管的一种。
心字香:一种香名,据说是以香粉成心字形。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不仕。
①后人认为这首词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极妙,它的妙处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②这首词除了表现浓烈的思归之情外,借“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两句还表达了什么情?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阅读答案①“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或“化虚为实”)(2分)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
(2分)②芭蕉叶绿,樱桃果红,花落花开,回黄转绿,(2分)1 / 3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2分)【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鉴赏赏析】吴江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
“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愁闷连绵不断。
“待酒浇”,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词人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接着便点出这个命题。
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江”即吴江。
一个“摇”字,颇具动态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飘泊之感。
“招”,意为招徕顾客透露了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
这里他的船已经驶过了秋娘渡和泰娘桥,以突出一个“过”字。
“秋娘”“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
作者单用之。
心绪中难免有一种思归和团聚的急切之情。
飘泊思归,偏逢上连阴天气。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及赏析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及赏析“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也是渲染。
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
下面让我们鉴赏一下蒋捷的这首《一剪梅》。
一剪梅·舟过吴江宋代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翻译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诗词鉴赏吴江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
“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
“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词人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
接着便点出这个命题。
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江”即吴江。
一个“摇”字,颇具动态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飘泊之感。
“招”,意为招徕顾客透露了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
这里他的船已经驶过了秋娘渡和泰娘桥,以突出一个“过”字。
“秋娘”“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
作者单用之。
心绪中难免有一种思归和团聚的急切之情。
飘泊思归,偏逢上连阴天气。
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
“又”字含意深刻,表明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赏析蒋捷•相关推荐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赏析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赏析蒋捷,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蒋捷在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创作的一首词。
原文: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舟过吴江字词解释:1.吴江:今江苏县名。
在苏州南。
2.浇:浸灌,消除。
3.帘招:指酒旗。
4.秋娘渡:指吴江渡。
秋娘:唐代歌伎常用名,或有用以通称善歌貌美之歌伎者。
又称杜仲阳,为唐德宗时镇海军节度史李侍女。
渡:一本作“度”。
5.桥:一本作“娇”。
6.萧萧:象声,雨声。
7.银字笙:管乐器的一种。
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
8.心字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一剪梅·舟过吴江翻译: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试题:1.简析“抛”字表达效果。
(2分)2.本词写景极为出色,看似平凡实为非凡。
试赏析上下阕末尾“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四个写景句。
(5分)3.简析“何日归家洗客袍”在全词结构上的作用。
(5分)4.赏析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6分)答案:1.“抛” 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1分)表现了人生易老,岁月的无情的感慨。
(1分)2.“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用叠词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渲染凄凉氛围,烘托人在旅途的凄苦。
(1分)两个“又”暗示漂泊是诗人生活的常态。
《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赏析《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赏析1原文: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诗词赏析:吴江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
“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
“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词人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
接着便点出这个命题。
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江”即吴江。
一个“摇”字,颇具动态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飘泊之感。
“招”,意为招徕顾客透露了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
这里他的船已经驶过了秋娘渡和泰娘桥,以突出一个“过”字。
“秋娘”“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
作者单用之。
心绪中难免有一种思归和团聚的急切之情。
飘泊思归,偏逢上连阴天气。
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
“又”字含意深刻,表明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
这里用当地的特色景点和凄清、伤悲气氛对愁绪进行了渲染。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飘泊的厌倦和归家的迫切。
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思归的心情更加急切。
“何日归家”四字,一直管着后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调笙和烧香。
“客袍”,旅途穿的衣服。
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烧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这里是白描,词人想像归家之后的情景: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娇妻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白描是为了渲染归情,用美好和谐的家庭生活来突出思归的心绪。
作者词中极想归家之后佳人陪伴之乐,思归之情段段如此。
“银字”和“心字”给他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谐的意味。
下片最后三句非常精妙。
《·舟过吴江》是宋末词人蒋捷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的一首词,分享了《一剪梅·舟过吴江》赏析答案,一起来看看吧!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
楼上帘招。
秋娘度与泰娘娇。
风又飘飘。
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一剪梅·舟过吴江》赏析题1.简析“何日归家洗客袍”在全词结构上的作用。
(5分)2.赏析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6分)答案:1、此句在全词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分)既总结上片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又引出下片对回家后温暖生活的想象,(2分)进而引出流光易逝的感慨。
(1分)(意思相近即可)2、词人先直接抒情,“流光容易把人抛”,指出时光流逝之快。
(2分)然后抓住初夏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4分)(答拟人、借景抒情等亦可酌情给分)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一剪梅》的原文翻译及赏析阅读《一剪梅》的原文翻译及赏析阅读引言:《一剪梅》是宋末词人蒋捷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的一首词。
小编整理了《一剪梅》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学习和参考!一剪梅·舟过吴江朝代:宋代作者: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一剪梅》赏析(一)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
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
于是从看似浏亮的声韵中读者听到了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呜咽声。
词大致作在南宋亡后蒋捷飘零于姑苏一带太湖之滨的阶段。
这里原是个山柔水软的江南秀丽地。
一个彷徨四顾,前程茫茫,时光空抛,有家难归的游子置身在此境地里,怎能不惆怅莫名呢?词的上片初一看无非写春愁难解,借酒浇愁而已。
略加细察,可以看出此中有大起伏,情思在跌宕中激越波荡。
词人的一腔“春愁”待酒以浇的渴望,在“江上舟摇”的飘流中是得到瞬间的满足的。
“楼上帘招”这江村小酒店的或许写有“太白一醉”字样的青布帘招知词人,可来醉乡小憩。
在这一“摇”一“招”之间,情绪是由愁而略见开颜了的。
可是当江上小舟载着这薄醉之人继续行去,醉眼惺忪地在眼帘上映入“秋娘渡与泰娘桥”的景色时,风吹酒醒,雨滴心帘,只觉风入骨,雨寒心。
转而“秋愁”复涨,而且愈涨愈高了。
情绪的起伏就是如此激转湍漩。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一剪梅 .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 蒋捷, 生卒不详。
咸淳十年(1274)进士。
南宋亡, 流浪漂泊, 深怀亡国之痂, 隐居不仕。
晚年过着半隐半僧的生活。
长于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①秋娘渡与泰娘桥,渡口和桥名。
②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指的是在家里调 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简析“抛”字表达效果。
(2 分) 2. 本词写景极为出色, 看似平凡实为非凡。
试赏析上下阕末尾“风又飘飘, 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四个写景句。
(5 分) 3.简析“何日归家洗客袍”在全词结构上的作用。
(5 分) 4.赏析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6 分) 参考答案: 1.“抛” 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1 分)表现了人生易老,岁 月的无情的感慨。
(1 分) 2.“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用叠词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渲染凄凉 氛围,烘托人在旅途的凄苦。
(1 分)两个“又”暗示漂泊是诗人生活的常态。
(1 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用红绿色彩的变化暗示时光易逝,以动写静, 以实写虚。
(1 分)大自然可以年年叶绿叶黄,花开花落,但人呢?家国呢?青 春一去便不再来,故国一失便不再有。
绿肥红瘦意味着青春不再,家国衰亡(1 分)。
这是一个亡国遗民的深沉慨叹,乐景中寄寓了无限的悲凉(1 分)。
3、此句在全词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 分)既总结上片他对风 雨阻归的恼意,又引出下片对回家后温暖生活的想象,(2 分)进而引出流光易 逝的感慨。
(1 分)(意思相近即可)
1/7
4、词人先直接抒情,“流光容易把人抛”,指出时光流逝之快。
(2 分) 然后抓住初夏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 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 把看不见的时光 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 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4 分)(答拟人、借景抒情等亦可酌情给 分) 二: ①“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3 分) ②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 的表达效果。
(3 分) 【参考答案】 ①答案:词人展开想象,极写归家之后调弄银笙、点熏心香的温暖生活,使 思归的心情显得更加急切。
②答案: 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 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 “红”“绿” 二字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 词人借颜色之转变, 抒发了年 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三: 1. 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 分) 2.首句揭出“春愁”主题,结合全词,表现了词人哪些方面的春愁?是如 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 分) 参考答案 1.渲染凄清气氛,奠定全词春愁思归基调。
(2 分)“江上舟摇,楼上帘 招”动态景物营造羁旅漂泊借酒浇愁的凄苦氛围;(1 分)“风又飘飘,雨又萧 萧”用叠词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渲染凄凉氛围,烘托人在旅途想归不 得的凄苦。
(2 分 ,手法 1 分 情感 1 分) 2. ①上阕倦游思归。
(1 分) 具体描绘“舟过吴江”的动态情景, “摇”“招” 刻画出词人漂泊之感和借酒浇愁心理;触景生情,表达出漂泊思归,却遇风雨的 恼怒之情。
(2 分) ②下阕对年华流逝的感叹。
(1 分)词人采用拟人的手法,突出时光流逝之 快,并从“红了”“绿了”动态中展示颜色的变化,抒发对年华流逝,人生易老 的慨叹。
(2 分) 参考译文 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 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
2/7
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 回家洗客袍, 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 调弄镶有银 字的笙, 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 使人追赶不上, 樱桃才红熟, 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赏析: 《一剪梅·舟过吴江》是宋末词人蒋捷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的一首词。
此 词用“点”“染”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词人伤春的情绪及久客异乡思归的情绪。
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 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 突出了春愁的内 涵:一是倦游思归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
吴江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 之心情。
起笔点题, 指出时序, 点出“春愁”的主旨。
“一片春愁待酒浇”, “一片” 言愁闷连绵不断。
“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词人的 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
接着便点出这个命题。
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 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江”即吴江。
一个“摇”字,颇具动 态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飘泊之感。
“招”,意为招徕顾客透露了他的 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
这里他的船已经驶过了秋娘渡和泰娘 桥,以突出一个“过”字。
“秋娘”“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
作者单用之。
心 绪中难免有一种思归和团聚的急切之情。
飘泊思归, 偏逢上连阴天气。
作者用“飘 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
“又”字含意深刻,表明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
这里用当地的特色景点和凄清、伤悲气氛对愁绪进行了渲染。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
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 “何 日”道出飘泊的厌倦和归家的迫切。
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 思归的心情更加急 切。
“何日归家”四字, 一直管着后面的三件事: 洗客袍、 调笙和烧香。
“客袍”, 旅途穿的衣服。
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烧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这里是白 描,词人想像归家之后的情景: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温 馨,娇妻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白描是为了渲染归情, 用美好和谐的家庭生活来突出思归的心绪。
作者词中极想归家之后佳人陪伴之乐, 思归之情段段如此。
“银字”和“心字”给他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 和谐的意味。
下片最后三句非常精妙。
“流光容易把人抛”,指时光流逝之快。
“红了樱 桃, 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 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 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也是渲染。
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 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 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
春愁是 剪不断、理还乱。
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 的感叹。
3/7
词人在词中逐句押韵, 读起朗朗上口, 节奏铿锵。
大大地加强了词的表现力。
这个节奏感极强的思归曲,读后让人有“余言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
4/7
5/7
6/7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