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的养生经
- 格式:pdf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3
他是当今中国年长的著名学者,105岁了头脑仍然思维清晰,行动自如。
近日,针对中国经济文化融入主流世界的问题侃侃而谈,珠玑妙语,见地独到,没有一点百岁人瑞的龙钟老态。
每有来访者向他讨教长寿秘诀时,他总会说:“哪里有什么秘诀,是上帝糊涂,把我忘掉了。
”坎坷历尽无幽怨,劫后余生享晚年有人说他幸运,有人说他命大,一生躲过无数大小劫难,直到105岁的今天,每日仍在自己的小书房里静静地读书、思考、写作。
桌上依旧是摆放了几十年的老三样:一杯温咖啡,两条白手帕,一个放大镜。
关于长寿这一话题,老人幽默地说:“上帝不是糊涂,就是太忙,把我忘掉了。
”假如非要总结出周老的长寿秘诀的话,只有四个字:心平气和。
既使遭遇别人眼里的灭顶之灾,也不绝望,相信脚下总会有路可以走的。
这位出生于20世纪初的老人,无疑见证了晚清以来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
国家的兴衰荣辱的境遇,直接折射到他命运的印痕中。
抚今追昔,周老自然感慨良多。
他说,从我曾祖父时起,我们家族经历三次被扫地出门的灾难,仅我一人便赶上了两次。
炽热百年,一生有光———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阅读笔耕养生法卓然一百多年前,每一个新出生的中国人的身后都追逐着一堆不同名目的灾难,那是名副其实的战乱年代。
当时周家在常州属于殷实富足的大户,不想太平天国燃起的战火,扰乱了他们平静的生活。
在太平军打进常州城,恐惧羞辱的曾祖父投河自尽,偌大的周家第一次被扫地出门。
77年后,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兵很快打进周家迁居的苏州,他们第二次被扫地出门。
“十年动乱”中,周老下放宁夏两年四个月,回来后发现造反派住在自己家,往日温馨静谧的小天地,被弄得面目全非,一片狼藉。
这是周家第三次,周有光第二次被扫地出门。
对于不堪回首的苦难,周老非但没有铭刻于怀的怨恨,反倒认为它有好的一面,不是么,没有财产,就没有包袱,无所牵挂,让人活得自在轻松。
读书学习兼笔耕,心平气和神淡定纵观历史,一生读大书,进行大研究并取得大成就的大学者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息尚存,求索不止。
110岁周有光的长寿秘诀今天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周有光110岁寿辰,这位曾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老人,历经了世纪沧桑,至今仍笔耕不辍。
110岁的周老,有什么独特的养生之道呢?谈起自己的长寿之道,周有光先生大致归纳了这么几条:一、多吃素食,少吃荤食,不吃补品。
“饮食上,很多荤菜不能吃,不吃油煎肉类,主要吃鸡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样。
但是牛奶和鸡蛋都不能多吃。
鸡蛋一天一个,上下午各喝一杯红茶。
”周先生和夫人都不吃补品,别人送来的补品他又转送给了亲友。
遇到有人请客,能推掉的就推掉,不能推掉的也只是吃一点素菜。
二、胸襟要开阔。
生活得简单些。
对于文革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周有光很看得开:“我有很多年的失眠症,不容易睡着,‘文革’时期我被下放到农村,我的失眠症却治好了,—直到现在我都不再失眠。
所以,我跟老伴都相信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一周有光夫妇对物质生活要求很简单,抱着“我不吃亏谁吃亏”的态度与人相处,自然不会与人发生矛盾。
刘少奇有句名言“吃小亏,占大便宜”,他笑称自己是“吃小亏,不占大便宜”。
他们穿衣服也简单,别人送的漂亮衣服没有机会穿,因为不出门,穿出来也觉得不自由。
房间也不要太大的,不好打扫,也影响交流。
他们对财产都看得很淡,觉得是身外之物。
三、生活比较有规律。
不乱吃东西,不抽烟,不喝酒,喝酒喝点啤酒。
有客人来,要敬烟,买了很好的烟,都请客人抽,自己不抽。
四、有一颗好奇心,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
早在1988年,周先生就学会了用打字机写作。
过了百岁,年事已高,不再做专门的学问研究了,但周先生对经济学、语言学新的东西,还是感兴趣。
周先生还坚持看《参考消息》,看朋友从英国和香港寄来的英文书刊。
百岁以后,周先生还著述不断,每月写一篇有深度的文章。
读书和写作可以让一个人的大脑兴奋,减缓衰老。
周有光曾在《周有光百岁口述》一书中总结自己的长寿秘诀:“首先,生活要有规律,规律要科学化;第二,要有涵养,不要让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要能够‘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111岁的周有光先生长寿秘诀周有光一生跨越了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朝代,堪称“四朝元老”,跨经济、语言、文化三个领域。
他是中国著名经济学、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是仅有的,曾和爱因斯坦会面的几位中国人之一,他年过112岁,是男性中少有的高寿,生前他依然思维敏捷,口齿清晰,红光满面,绝对的中国国宝级老人。
他一生中,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他,就是周有光。
年已过百之时,他仍坚持写作,笔耕不辍,每个月都会发表一篇文章在报刊上,并且出版了许多书籍:100岁《百岁新稿》、104岁《朝闻道集》、105岁《拾贝集》、108岁《周有光文集》、110岁时《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2017年1月14日3点30分,国宝级大师周有光先生,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111岁周有光先生长寿五句话。
许多人,就连医生,都曾经特地向他请教长寿的秘诀。
关于为什么能如此长寿,他就总结了5句话:第一句:人不是饿死的,而是吃死的,我从不吃含有化学添加剂的食品!我从不吃含有化学添加剂的食品,人家送来的所有食品饮料,我是一概不吃。
一些人拼命吃,而我就是不乱吃东西。
我记得以前我在上海有一个顾问医生,他告诉我大多数人不是饿死的,而是吃死的。
俗话说“病从口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哪个不是一口一口的垃圾食品饮料吃出来的,身体不需要,还拼命吃,反而损害健康。
第二句:心宽寿长,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不生气!我对一切身外之物都看得很淡。
佛教里有一句话,你对身外之物看得太重,你的精神就痛苦了。
很多年以前我有失眠症,睡不着觉。
‘文革’时期我被下放到农村,我的失眠症却治好了,一直到现在我都不再失眠。
所以,我跟我的老伴都相信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遇到任何不顺利的事情,不要失望,不要生气。
有两句话我经常讲: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遇到突发意外毫不惊慌,无缘无故的错怪冤枉也不生气)。
112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养生秘诀:6个“习惯”,福寿双全1第一个养生秘诀:相信自己。
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先生,以非凡成就名垂青史,以112岁高寿成为养生典范。
翻看周有光先生的履历,我得到巨大的心灵震撼。
他也曾经有过“至暗时刻”。
感觉前途一片渺茫,也不可能“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小时候,周有光先生身体孱弱,疾病缠身。
算命先生曾经预言,说他活不过35岁。
但是,周有光先生却用事实打脸算命的“半仙”。
他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按部就班,用事实打碎了“不长命”的魔咒。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也有大师告诉我,你伸出手,感情线、生命线、事业线都在手心,当你握起了拳头,一切是不是尽在掌握?周有光先生能够收获112高寿,相信自己是第一位的,任何精彩人生,如果没有“相信自己”这一点作为基调,都不可能成立。
2第二个养生秘诀:追求梦想。
周有光先生崇尚“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有人说,工作者是美丽的。
对于周有光先生来说,有事可做,不仅充实快乐,还会新鲜有趣,每一个日子都生机勃勃。
在他100岁的时候,还笔耕不辍,写出一本书《朝闻道集》,深受读者欢迎。
在111岁生日那天,周有光先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清空一切,从零开始。
他亲口对亲朋好友变态:“我111岁,就等于1岁,一事无成,以后要少说空话。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一首《北京欢迎你》响遏行云,其中一句歌词至今难忘: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人活着,有追求,就会目标鲜明;有目标,就会动力十足。
动力十足的人生,就会精神抖擞,无往不胜。
追求梦想,让人处于“年轻态”,活力四射,“青春再现”。
3第三个养生秘诀:活好当下。
周有光先生有一个座右铭:乐天知命。
在我看来,这也是他人生智慧的高度总结。
周有光先生从小便饱经磨难。
孩提时代,本应该享受天真烂漫的时光,一场大火,彻底改变了他的家境。
在断壁残垣的余烟里,周有光先生的曾爷爷万念俱灰,走投无路的他悲痛无声,背着家人跳河寻了短见。
112岁周有光的5个长寿秘诀2017年1月13日,我国著名中国著名经济学、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过了自己112岁(虚岁)生日。
一个人活到112岁了,身体还很健康,思维清晰,已经算的上一个奇迹。
但周有光的人生经历,比他的岁数更加精彩、传奇。
都说他的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年逾百岁,仍眼不花耳不聋,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写作思考,勘称中国国宝级长寿老人。
不过,在年轻时,周有光并不觉得自己会长寿。
因为他的身体不是很好,生过肺结核,患过忧郁症。
他母亲还找算命先生给他算命,说只能活35岁,不过他并不相信。
现在他活过了比三个35岁还长。
更重要的是,他身体各方面情况也还可以,思维敏捷,口齿清晰,脑子不乱,眼睛不花,能吃能喝,身体倍棒!有一次,周有光去医院做检查,填一个表,“我写了九十七岁,医生给我改成了七十九岁。
又有一次,一个医生问我长寿之道,我说你是医生怎么问我啊?”其实,周有光的长寿秘诀很公开,在各个采访报道中都能看到他对长寿经验的分享。
小编从中总结了5句话,值得所有新老人们记下来!学着做,延年益寿,轻松活过100岁!周有光说:“我的生活有规律,不乱吃东西。
以前我在上海有一个顾问医生,他告诉我:大多数人不是饿死而是吃死的,乱吃东西不利于健康,宴会上很多东西吃了就应该吐掉。
”“我很少吃补品,人家送来的补品,我也不吃。
从前在银行里,很多人请客,不能拼命吃,山珍海味会吃坏人。
”俗话说“病从口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癌症,哪个不和“吃”有关?吃不对,吃太多,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他每天拒绝荤菜和油煎类食物,鸡蛋一天一个,上下午各喝一杯红茶。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不要失望。
遇到苦难,想好的一面,不要想坏的一面。
这样子你就愉快了。
周有光说自己有很多年的失眠症,不容易睡着。
“文革”时期被下放到农村,他的失眠症却治好了,一直到现在都不再失眠。
周有光还说:“有些人常常为小事吵架、生气,我认为这完全没必要。
周有光周有光,,“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先生是江苏人,生于1901年1月。
上大学的时候,他主修的是经济学,但同时他对语言又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也选修了语言学,并且在1952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语言学著作《中国拼音文字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各地有许多方言,而且有许多人是文盲。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并在中国国内统一语言文字,中国政府1955年召开了文字改革会议,并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
周有光受到邀请,成为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一员。
在会议中,周有光负责起草了《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在后来的三年里,他与同事继续研究这套方案。
1958年,一套《汉语拼音文字方案》终于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开始在全国推广。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用26个罗马字母标出中文发音的拼音系统。
周有光也因为对这个方案的重大贡献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1979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华沙召开会议。
周有光在会议上代表中国发言,提议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这个提议在1982年正式批准,对汉语的传播有重大的意义。
周有光先生已经到了100岁的高龄,却经常读书看报,还经常写文章。
活到老,学到老,充分利用自己的每一天,这也是这位老人的人生哲学。
他平常很注意有规律地生活,经常锻炼身体,现在到了百岁高龄,除了听力有所下降外,身体还十分健康。
周有光先生曾经风趣地说,他之所以能活到100岁,是因为上帝糊涂,把他给忘了。
这种幽默的态度, 可能正是周有光先生能长寿的原因吧。
龙源期刊网 周有光老人的养生之道作者:无痕来源:《保健与生活》2006年第12期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老先生已经101岁了,不知情的人看来,他肯定已是老态龙钟、朽气十足了。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他除了稍微有些耳聋之外,其他方面都“平安无事”,而且思维清晰,充满活力。
无故加之而不怒周老活到100多岁,经历了很多事情,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度量要放宽一点。
老人说:“刘少奇曾说过‘吃小亏占大便宜’,我说我是‘吃小亏不占大便宜’,你吃亏就吃亏一点,无所谓啦。
有些人常常为小事吵架、生气,我认为没有必要生气。
德国的哲学家尼采说得好:‘生气都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家做错了事,我生气,不是我倒霉吗?所以不要生气,这句话很重要。
譬如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就相信古人的两句话‘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也就是说,突然发生的事情不要惊慌。
文化大革命突然来了,一些人到我家把我家的东西搬走了,我也不惊慌;造反派给我强加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我也不生气,这就是要把度量放大,也就是‘无故加之而不怒’。
我认为这是咱们中国的传统,非常好,特别是儒家的许多观点,对于做人、处事,都很有用处。
”“象鼻子运动”与周老运书周老年轻的时候很喜欢打网球,现在已经做不了这样的运动了,老人就自己琢磨了一种运动方式,还给它取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象鼻子运动。
周老说:“大象的身体很庞大,但它却健康得很,不大生病,虽然它没有蹦啊跳啊的,但它的鼻子却经常地运动着,这正是持久的小运动带来的大健康,而且这种锻炼不需要器械、场地,随时都可以进行,我写文章累了的时候,就站起来运动一会儿,我的桌子就是我的运动工具,小书房就是我的运动场。
”说着,老人还站起来给我们表演了一番他独创的“象鼻子运动”——扶着桌子,晃晃头、耸耸肩、扭扭屁股、伸伸腿……小小的运动锻炼了全身。
《拐弯》中考阅读练习(2020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题)①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当被人问起他的长寿秘诀时,说:“凡事要想得开,想不开就拐个弯。
”②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
有人说,人在前进的路上就是两件事——前进和拐弯。
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
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
”达尔文说得更透彻:“适者生存。
”他们所说的“适”,就是适应、顺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
不仅在西方人眼中生命需要拐弯,中国古人亦有类似的认识。
陆游也曾说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出现了愿不愿、会不会、善不善拐弯的多种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我想如果把拐弯用英文大写的字母来表示,可分出若干种类型。
③一是把拐弯用字母“V”来表示。
不仅形象上非常传神,而且真正表达了拐弯的意义: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拐弯,而是一种迂回型的拐弯,是形退实进。
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
从左边的趋势来说,本应向下,但到底部终止了,又改为向上。
这是一种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
许多人和事都是这样由挫折走向成功的。
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文革”时被勒令守楼听电话。
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却在困境中发现了有利因素,利用三年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这一宏篇巨著,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④二是把拐弯用字母“N”来表示。
这种拐弯和“V”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它表示人们按既定的道路和方向前进时,原路走不通了,必须拐穹,但这个弯不是返回原来的起点,而是扔到一个新的落脚点上,从而在新的领城获得断的发展。
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控折、不幸。
关键在于你是否学会了拐弯。
只要你在心里据个弯,就会路随心转、超越自我,开创新天地。
112岁长寿老人周有光的4句养生语录值得借鉴!112岁长寿老人周有光的4句养生语录值得借鉴!原创乡间郎中 2017-03-06 00:03周有光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他是我们学习的汉语拼音的主要制定者,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老人生于1906年,于2017年1月14日辞世,享年112岁。
周老见证了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发展,经历过各种时局动荡,却一直坚持修身养性。
他108岁时曾自我调侃:“上帝糊涂,把我给忘了”,达观的心态可见一斑。
周老百岁高龄仍坚持读书看报,写作思考,对于长寿,周老常说这4句话,值得你我借鉴!“乐观寿长,遇到什么事情都不生气”周老经历过抗日战争、十年文革、劳改等,前半生坎坷无比。
周老一直以一个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他曾说过:“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
”无论多艰苦的条件,周老都能淡然处之,乐观能让人忘掉烦恼,甩掉年龄,这正是他高寿的秘诀之一。
“人不是饿死而是吃死的,从不吃补品”周老经历过富贵,也遭遇过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后来生活好了,周老却从不吃补品,别人送的保健品也从来不吃。
饮食上周老也很有节制,别人大鱼大肉,周老却偏爱素食,他觉得“病从口入”,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都是吃出来的,周老的日常饮食主要有鸡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样,一直坚持多年。
“生活越简单越好”周老一直过着简单质朴的生活,老年时期的日常生活更加简单:睡觉、吃饭、看书、写文章。
他不乱吃东西,饮食是最常见的食物,穿的是纯棉布衣、住的是狭小房间,用的是破烂的小书桌,喝的是清香的红茶。
这样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养生方式。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长寿的必要条件。
周老有自己独创的一套运动方式,他称之为“象鼻子运动”。
周老说:“大象的身体很庞大,但它却健康得很,不大生病,但它的鼻子却经常地运动,这正是持久的小运动带来的大健康”。
周老经常扶着桌脚,晃晃头,耸耸肩,扭扭屁股,伸伸腿,小小的运动可以锻炼全身,朋友们可以借鉴学习,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
保健医苑3年第期保健医苑名人访谈|周老认为:做人就要胸襟宽大。
他说:“许多人问我,你的长寿之道是什么,我也想不出是什么道理,可我相信,做人不要生气是主要的。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得好‘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很有道理。
在世界上,许多事情不可能样样都顺利,吃亏就吃亏一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周老的话并非说说而已。
1956年,周老从上海调往北京,住在一所小洋房里,那是民国初期一位德国专家住的。
说是小洋房,但极为狭小,且年久失修,透风漏雨。
但周老却十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的不老人生◎文/王明洪出生于1906年1月的原中国语言协会理事、北京语言协会顾问、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的创立者周有光今年已是107岁的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
几十年来,周老一直致力于中国的语文改革。
百岁过后仍笔耕不辍,出版有《语言文字学的新探索》(2006年)、《周有光百岁口述》(2008年)、《朝闻道集》(2010年)等书,以至被人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是什么原因使得周老的精力如此旺盛?这和他胸襟宽大、精神乐观、坚持运动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和蔼可亲的周有光82012保健医苑名人访谈|豁达,他曾为这所“洋房”作《新陋室铭》:“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
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
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
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
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
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
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
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
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周老的“陋室铭”幽默而且乐观,显示出他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和对红尘的笑眼旁观。
周老博学,谈锋甚健,且出语幽默诙谐。
一次,周老去医院看病,医生知道他是个寿星,就问他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可周老回答:“你是医生,怎么问我呢?”一句话,把医生问得张口结舌,半天回答不上来。
周老曾自称他有“多语症”,殊不知语多必失。
“文革”时,单位有人戏出上联:“伊凡彼得斯大林”,周老信口回答:“秦皇汉武毛泽东”。
111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吃肉,不动,千万别听医生的,是我的长寿秘诀▲周有光(1906—2017)中国语言文字学家、经济学家、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
老人健康的关键与其说是疾病,不如说是老化。
若要抑制老化,粗茶淡饭不但没有帮助,反会增加老化速度。
北京租房上自如,0押金,房租月付!广告01不想50岁后请看护,就请停止粗茶淡饭首先要说一点的是,即便现在我们很人多都是不愁吃穿了,舆论压缩,不好说太细。
但还是有不少人坚持粗茶淡饭、不沾荤腥最养生,每餐一碗白饭配酱菜就轻松打发。
在过去,老年人不沾荤腥是一种教条,展开剩余91%荤食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疾病诱发的罪魁祸首,而现在,越来越多高龄者被营养学家、中医师建议“要吃肉”。
为什么呢?“老人健康的关键与其说是疾病,不如说是老化。
若要抑制老化,粗茶淡饭不但没有帮助,反会增加老化速度”。
周有光曾说过,他的长寿秘诀:吃肉,不动和千万别听医生的,医生说的都对,但不适合我。
根据日本厚生省(一个日本的政府部门名称)《健康营养调查》,年纪越大,营养不足,每五位80到84岁的老人,就有一位被归类为“低营养族群”,85岁以上的人则有1/3没有摄取足够营养。
我们讲,吃得越清淡,老化就越严重。
原因是,老年人胃口变小后,三餐要是粗茶淡饭,热量和营养素就会不足,免疫力因此下降。
营养不足使得因心肌梗塞、狭心症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变大,“若高营养族群的死亡风险是1,低营养族群的风险就是2.5倍”。
为此,我们的邻国日本曾警示他们的民众:长期营养摄取不足,死亡风险可能倍增,认知机能也会下降。
低营养族群:BMI指数在20以下的状况越严重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不吃肉的人比两天吃一次肉的人,患痴呆症的概率要高一倍。
(BMI指数查询表如下)02肉炖一小时,是营养宝库日本长寿之乡冲绳的长寿老人,都有吃肉的习惯,他们基本上每天都吃肉,而几乎没有人患心血管系统的老年病。
他们喜欢吃肉,但制作方法却与众不同,不是顿顿炒肉、炸肉,而是:把肉煮2~3小时后在汤里加萝卜或海带,然后再炖1小时才食用,他们把这种菜叫“营养宝库”。
周有光: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汉语拼音之父“汉语拼音是中国参与国际主流文化的重要工具,诸如Sanlitun、Beijing、Kuaizi等名词,已经以拼音的形式进入英语语汇,这也应该是中国参与国际现代文化塑造的一个写照。
”“1958年,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汉语拼音方案》;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审查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但当时美国国会图书馆一直没有采用汉语拼音,听说是因为耗资巨大。
直到二十世纪最后几年,汉语拼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及,他们才终于花费两千万美元,将70万册中文图书的索引系统全部改为汉语拼音检索。
”谈起“汉语拼音”一路走来的历程,104岁高龄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感慨万千。
在北京朝阳区书香环绕的几平方米的小书房内,周有光翻开自己常年笔耕不辍积累的著作,打开仍然插读软盘的夏普打字机,向《北京科技报》记者讲述自己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语言学者,一个世纪以来的沧海桑田。
周老1906年生于江苏周家望族,中学时候背诵四书五经,大学进入满是王公贵族子弟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娶妻后跟文学大家沈从文成了连襟。
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起初立志要用经济拯救中国的男子,在后来的岁月中会成为扬名世界的语言学大师。
在圣约翰大学研习经济学的周有光,毕业后进入银行系统工作,还曾经在名声显赫的美国华尔街就职,过着优越的中产阶级生活。
抱有经济救国思想的他,越发意识到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对一门国内十分冷僻的学科发生了兴趣——字母学,并搜集了不少相关读物。
每天从银行下班回家,周老就一头钻进书堆中。
新中国实施计划经济,让周有光用经济学识报效祖国的志向难以施展,正好当时中央重视对语文进行改革,将周有光从上海请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从此就将他留在了“文字改革委员会”中。
“对语文,我是外行。
”“没关系,这是新工作,大家都是外行。
”这段经典的对白成了银行家转行语言学家的见证。
“我们不是在创立一个全新的拼音系统,而是在系统梳理从清朝末年开始的注音系统改革成果。
75快乐养生 2016.09周有光——长寿需要4要素◎雅 文周有光,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
经历了清朝光绪年、北洋政府时期、国民党政府时期、新中国时期至今。
他的长寿养生经包含4个要素,即“学思、简单、大度、乐观”。
学思 就是阅读与思考。
周有光一辈子都在阅读与思考,他年轻的时候学的是经济学,成了著名的经济学家,后来又改学了汉语言文字,成了汉语拼音之父。
晚年的他,放下了专业,投入了另一种学思,大量阅读文化和历史书籍和百科全书,读史读中国读世界,思维的清晰和好奇的头脑,让这位老人在学海里自由畅游。
简单 周有光自有简单的“三不主义”,一不立遗嘱,二不过生日,三不过年节。
日常生活十分简单,生活需求也就减少。
他每天拒绝荤菜和油煎类食物,鸡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样不少。
喝的是清香四溢的红茶,穿的是纯棉布衣,住的是狭小房间,用的是破烂小书桌。
大度 大度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周有光做得相当不错,可以想象,战乱的年代,百姓生活颠沛流离,打仗把他家都搞光了,炸弹就在他的身旁爆炸,能幸运地活下来就是福气。
还有“文革”期间的那些造反派把他的房子封了,财产抄走了,他淡然处之。
大度,让他活得从容、淡定。
乐观 对于周老而言,乐观就是忘掉烦恼,甩掉年龄,乐观也是一种生命超脱的表现。
他乐观地把自己曾经住过的狭小住房称为“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光临”。
与他相濡以沫70年的妻子离世,难受之时,他风趣地以“人如果都不死,人类就不能进化”来安定自己的情绪。
(摘自《健康养生周刊》)香皂在家居中的巧妙用法◎麦 子1. 卫生间的镜子遇到水雾会变的模糊不清,可以在镜子面上涂一层香皂,然后用干布擦干净,镜子就不会变雾了。
2. 在白布上写毛笔字时,在墨汁里加一点香皂水,这样布上的字迹会很清晰。
3. 在手表的金属壳上涂一点点香皂,再用布擦拭干净,可防止汗液侵蚀手表。
4. 把香皂放入衣柜、抽屉里或者鞋柜里,都能起到芳香储物空间的效果。
周有光名言名句1.百岁老人周有光有哪些长寿经验周有光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4种语言。
早年专攻经济,近50岁时转行,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已经105岁了,除了稍微有些耳聋之外,其他方面都“平安无事”,。
而且思维清晰,充满活力。
何以如此?周有光在一次采访中曾笑谈他的长寿之道:“有一次,我去医院做检查,填一个表,我写了 97岁,医生给我改成了 79岁。
又有一次,一个医生问我长寿之道,我说你是医生怎么问我啊。
很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
以前我没有考虑过,但是后来思考了一些有道理的方面,我的生活有规律,不乱吃东西。
以前我在上海有一个顾问医生,他告诉我大多数人不是饿死的而是吃死的,乱吃东西不利于健康。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我有很多年的失眠症,不容易睡着。
后来我被下放到农村,我的失眠症却治好了,一直到现在都不再失眠。
所以,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不要失望。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很有道理。
”。
2.张允和的姻缘张允和十六岁时,暑假里到周有光家玩就认识了周有光,那时他在大学里念书,而张允和正读初中三年级。
他们一起到江边散步,开始了甜蜜的爱情长征。
他们在石堤上坐下来,两人都紧张得没有一句话。
周有光拿出一本小书来,张允和看了一眼,心想:这个人真坏啊,拿了一本莎士比亚的书,英文本的,怕我不懂英文啊。
书上面写着一句话:我要在你的一吻中来洗清我的罪恶。
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是罗密欧对朱丽叶说的。
尽管允和没有让有光达到在一吻中消除“我的罪恶”的目的,但允和对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周有光在他的第一封情书里还是担忧地说:我很穷,怕不能给你幸福。
张允和马上回了一封十张纸的长信,所表达的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幸福是要自己去创造的。
对于有光,更令他鼓舞的是允和的父母思想开放,支持他们的自由恋爱。
由于周有光在杭州教书三年,张允和从光华大学借读到杭州的之江大学,与周有光也就靠得更近了。
《拐弯》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题)三、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拐弯》,完成12-15题(12分)拐弯①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当被人问起他的长寿秘诀时,说:“凡事要想得开,想不开就拐个弯。
”②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
有人说,人在前进的路上就是两件事——前进和拐弯。
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
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
”达尔文说得更透彻:“适者生存。
”他们所说的“适”,就是适应、顺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
不仅在西方人眼中生命需要拐弯,中国古人亦有类似的认识。
陆游也曾说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出现了愿不愿、会不会、善不善拐弯的多种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我想如果把拐弯用英文大写的字母来表示,可分出若干种类型。
③一是把拐弯用字母“V”来表示。
不仅形象上非常传神,而且真正表达了拐弯的意义: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拐弯,而是一种迂回型的拐弯,是形退实进。
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
从左边的趋势来说,本应向下,但到底部终止了,又改为向上。
这是一种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
许多人和事都是这样由挫折走向成功的。
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文革”时被勒令守楼听电话。
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却在困境中发现了有利因素,利用三年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这一宏篇巨著,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④二是把拐弯用字母“N”来表示。
这种拐弯和“V”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它表示人们按既定的道路和方向前进时,原路走不通了,必须拐穹,但这个弯不是返回原来的起点,而是扔到一个新的落脚点上,从而在新的领城获得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