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心理学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思维-题库一、名词解释1.思维、2、间接思维、3、概括性、4、想象、5、直接思维、6、灵感、7、定势、8、分析、9、综合、10、比较、11、抽象、12、创造想象、13、幻想、14、理想、15、创造思维、16、再造想象二、填空1.思维是()对客观现实()反映。
2.思维的心智操作主要包括(),(),()和()。
3.以思维的凭借物维度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和()。
4.以思维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和()。
5.思维的创造性维度划分,思维可以把分为()和()。
6.思维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和()。
7.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是()。
8.根据目的性划分,想象可以分为()和()。
9.根据想象是否依靠现成的描述划分,可以分为()和()。
10.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解决中的思维活动可分成(),(),()和()。
11.影响问题解决思维的心理因素(),(),(),(),(),()和()。
12.创造思维的基本阶段(),(),()和()。
13.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有(),()和()。
14.语言是思维的(),没有脱离()的思维,也没有脱离()的语言。
15.梦是()想象。
16.思维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
17.每一种概念都有其()和()。
()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属于这一概念的一切事物。
三、判断与改正1.思维的概括反映是指反映一切事物的各种属性。
()2.默不作声,低头沉思说明思维与语言没有直接联系。
()3.思维是对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因此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没有什么联系。
()4.知识经验都是有用的,故日常概念对科学概念的形成起积极作用。
()5.思维从解决问题开始,因此越是困难的问题,越能引起学生思维。
()6.定势对解决问题有消极作用。
()7.想象表象是超越现实表象,因此它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8.幻想是空想,因而只有消极意义。
()四、判断题1.灵感是创造的源泉。
第三章: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一: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何作用
1选择行为的定向功能
2激发行为的使动功能
3促进行为的强化功能
4持久行为的维持功能
二:那些动机因素有利于人们参加体育活动
1体育活动的需要
2 有利于健康的需要
3 追求运动带来的快乐,振奋,放松感
4 在运动情景中获得友谊和社会交往的机会
5 作为工作和学生活动的补偿和调整,借以转换和调整情绪
6 追求成功的动机
7 目标定向
8 成败归因
1 广泛开展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
2 情感先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3 创新教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
4 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学生学有所得
5 教学内容搭配得当,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完成任务
五:通过实例分析积极体育态度形成的条件
体育态度的形成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等社会学习方法获得体育价值观和相应行为方式的社会化过程。
体育态度的观察学习是指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他人的行为表现,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需要经过亲身的经历就可学到体育态度和运动行为方式,因此,又被称为“勿需练习的学习”。
而模仿则是仿照别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采取行动,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榜样的一致。
体育态度的模仿学习包括三种类型。
一是直接模仿,学生通过榜样行为的示范,直接学到积极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方式;二是象征性模仿,学生通过模仿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所展示的榜样来形成自己的体育态度和行为;三是创造性模仿,学生将各种榜样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方式综合成全新的态度体系表现出来。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学生的观察和模仿学习还受到强化的作用与影响。
强化为学生对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认知提供了反馈信息,其种类包括外部直接强化,如实物、表扬和其他形式的对合乎要求的体育态度和行为的奖励;替代性强化,即学生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强化而使自己受到鼓励,进而使相应态度和行为出现频率增加的趋势;自我强化,学生因为实现了自己设置的体育活动目标而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给予的积极肯定。
在学生体育态度形成过程中,体育教师、班主任及家长,甚至学校运动队的队员,都应当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向学生灌输体育活动的意义、价值,并带头从事运动锻炼,对学生表现出的良好体育态度与行为给予积极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