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中的斜面
- 格式:doc
- 大小:242.00 KB
- 文档页数:7
斜面上的力分析与计算斜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分析和计算斜面上的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和力的作用关系。
本文将详细讨论斜面上的力分析与计算的方法和原理。
一、斜面的基本概念斜面是指与水平面不平行的平面,其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使用α表示斜面的倾斜角。
斜面可以用来模拟现实中的各种情况,例如斜坡、滑道等。
二、斜面上的力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可以被分解为沿着斜面的平行方向和垂直于斜面的垂直方向。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这两个方向上受到的力可以分别进行分析。
1. 垂直方向力的分析在垂直方向上,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根据斜面的倾斜角度,可以将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和沿斜面的两个分力。
其中,垂直于斜面的重力分力可以计算为mgcosα,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垂直方向上的其他力如支持力等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分析。
2. 平行方向力的分析在平行方向上,斜面上的力可以分为摩擦力和斜面上另外一个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
如果物体没有发生滑动,则摩擦力与斜面上的另外一个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相等,且可以根据斜面上物体的质量、斜面倾斜角度和斜面的摩擦系数来计算。
三、斜面上力的计算通过上述的力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斜面上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分力,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斜面上力的计算问题:1. 斜面上物体静止情况下的力计算对于一个斜面上的物体,如果不发生滑动,则摩擦力与斜面上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相等。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μ*m*g*sinα = m*g*cosα其中,μ为斜面的摩擦系数,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α为斜面的倾斜角度。
2. 斜面上物体运动情况下的力计算如果物体发生滑动,则摩擦力需要重新计算。
根据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原理,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μ*m*g*cosα = m*a其中,μ为斜面的摩擦系数,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α为斜面的倾斜角度,a为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如何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引言:斜面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体,如坡道、滑雪道等,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问题是力学中的经典问题。
正确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对于理解力学规律和实际应用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斜面的基本特征、摩擦力、重力以及斜面上的平衡和运动等方面探讨如何准确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一、斜面的基本特征斜面是一个有倾角的平面,它可以看作是一个力学系统。
在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斜面的基本特征。
斜面的倾角可以以度数或弧度表示,一般用角度符号θ表示。
斜面的摩擦系数和摩擦力也是斜面运动计算的关键参数。
斜面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粗糙的,具体的情况需要根据实际问题来判断。
二、摩擦力对斜面运动的影响摩擦力是指物体在接触面间相对滑动时产生的阻力。
当物体放置在斜面上时,存在两种摩擦力。
一种是平行于斜面的摩擦力,另一种是垂直于斜面的摩擦力。
平行于斜面的摩擦力可以通过摩擦系数μ与垂直于斜面的压力P相乘得到。
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否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则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以及斜面的倾角θ和摩擦系数μ的关系。
三、重力对斜面运动的作用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重力是其主要的作用力。
重力的大小可以根据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来计算。
在斜面上,重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平行于斜面,另一个垂直于斜面。
平行于斜面的力称为斜面的分力,垂直于斜面的力称为斜面的垂直分力。
这两个分力共同决定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
四、斜面上的平衡和运动当物体放置在斜面上时,会出现以下三种运动状态:平衡、上滑和下滑。
在平衡状态下,物体的重力分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物体保持静止。
当物体处于斜面上滑动时,斜面的分力大于摩擦力,物体将加速下滑。
而当物体处于斜面上下滑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斜面的分力等于摩擦力,物体将以匀速下滑。
这些状态可以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方法来计算。
结论:正确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对于理解力学规律和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斜面的基本特征,摩擦力的作用以及重力的影响,我们可以准确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力学斜面上物体的斜向分解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和平衡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力学中,斜面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涉及到斜向分解的概念。
本文将从斜面的基本概念出发,详细介绍力学斜面上物体的斜向分解方法,并探讨其应用。
1. 斜面的基本概念斜面是指一个平面与地面不平行的表面。
一般来说,斜面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其与水平面的夹角来确定。
倾角为零度时,斜面就变为水平面;倾角为90度时,斜面就变为垂直平面。
当倾斜角度大于零度且小于90度时,才能称之为斜面。
2. 斜面上物体的斜向分解当一个物体静止或运动在斜面上时,其受到的重力可以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
这个过程被称为斜向分解。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斜面上的重力分解如下图所示。
(插入示意图)重力沿下垂直方向,可以被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分力F₁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F₂。
平行于斜面的分力F₁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F₂则会对斜面上物体的运动产生垂直方向的压力。
3. 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计算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可以通过斜向分解的方法得到。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写出物体在斜面上受力的平衡方程式。
假设物体在斜面上的质量为m,重力为G,斜面的倾角为θ,静摩擦系数为μ,则可以得到如下方程组:平行于斜面的方向:mgsinθ - μmgcosθ = ma₁垂直于斜面的方向:N - mgcosθ = ma₂其中,mgsinθ表示平行于斜面的重力分力,μmgcosθ表示静摩擦力,a₁表示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N表示垂直方向的支持力。
通过解这个方程组,可以得到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a₁的数值。
这个加速度的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计算,并用于进一步分析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4. 斜面上物体的应用举例斜向分解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一个小球从斜面顶部滑下,我们可以利用斜向分解的方法来计算其滑下的加速度和滑行的距离。
另一个例子是斜面上的货物推移问题。
斜面更省力的原理和应用1. 斜面的基本概念斜面是指一个倾斜的平面,其角度与水平面不平行。
在物理学中,斜面被广泛应用于力学和机械学的研究中。
斜面的倾斜角度可以影响力的大小,通过合理利用斜面可以实现更省力的工作。
2. 斜面更省力的原理斜面更省力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解释:2.1 减小垂直分力斜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以使垂直分力减小。
当物体沿斜面上升或下降时,重力分解成两个分力,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
倾斜的斜面能够减小垂直分力的大小,从而减少了需要克服的重力力量。
2.2 增大平行分力斜面的倾斜角度可以影响平行分力的大小。
当物体沿斜面上升或下降时,平行分力的大小会随着斜面角度的增加而增大。
这样,斜面可以增大可以利用的平行分力,使得工作更加省力。
2.3 降低摩擦力斜面在工作中还能够降低摩擦力的作用。
斜面的倾斜角度越大,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越小。
这样,斜面可以减少需要克服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降低工作的阻力。
3. 斜面更省力的应用斜面更省力的原理在现实生活和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3.1 斜面坡道斜面坡道在交通工程中经常使用。
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设计中,利用适当的斜度来倾斜道路,能够减小汽车行驶时所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从而降低油耗和能量消耗,实现更省力的行驶。
3.2 手推车和滑雪装备手推车、滑雪板和滑雪橇等装备中都广泛应用了斜面原理。
在设计中,通过合理选择倾斜角度和材料摩擦力,可以减少推力或滑行时的阻力,让滑雪或搬运更加轻松省力。
3.3 倾斜大楼和斜坡停车场在建筑设计中,倾斜的大楼外墙和斜坡停车场也采用了斜面原理。
倾斜的外墙设计可以减小大楼受到的风阻力,提高建筑稳定性;而斜坡停车场的斜度可以减小车辆行驶时摩擦力,减少驾驶员的驾驶难度和汽车的磨损。
3.4 跑道和滑道运动场馆和机场跑道中常常采用倾斜的设计。
通过适当的斜度和倾角,运动员或飞机能够利用斜面的力量,减少运动或起飞时需要消耗的能量,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或飞机的效率。
斜面的概念斜面的概念斜面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个倾斜的平面或曲面,通常用于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和力学性质。
斜面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比如楼梯、坡道、滑道等都可以看作是斜面。
一、斜面的基本特征1. 倾角:斜面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倾角。
倾角越大,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难度就越大。
2. 摩擦系数:在实际情况下,物体在斜面上不仅受到重力作用,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
摩擦系数是描述摩擦力大小的参数,它越大则摩擦力越大。
3. 高度差:指从起始点到终点沿着斜面方向所经过的垂直距离。
二、斜面上物体的运动1. 平衡状态:当物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时,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保持静止。
同样地,在放置在倾斜角度不太大且没有外界干扰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合力为零,物体也能保持平衡状态。
2. 滑动状态:当斜面倾角较大或摩擦系数较小时,物体就会开始滑动。
此时物体在斜面上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这个合力沿着斜面方向。
3. 滚动状态:当物体在斜面上滚动时,其运动方式与滑动不同。
在滚动过程中,物体与斜面接触点的速度为零,而其他部分的速度则不同。
三、斜面运动的相关公式1. 牛顿第二定律:F=ma,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 斜面上的重力分解公式:Fg=mg*sinθ,表示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量大小。
3. 斜面上摩擦力公式:Ff=μ*Fn,其中μ是摩擦系数,Fn是垂直于斜面方向的支持力大小。
4. 斜面上物体加速度公式:a=g*sinθ-μ*g*cosθ,表示物体在斜面上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四、应用实例1. 坡道:坡道是一种常见的斜面结构,在建筑、交通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坡道的设计需要考虑斜面倾角、高度差、摩擦系数等因素,以确保人和物体在上下坡时的安全和便利。
2. 滑道:滑道是一种专门用于滑行的斜面结构,常见于游乐场、儿童乐园等场所。
滑道的设计需要考虑斜面的倾角、长度、材质等因素,以确保游客在滑行过程中的安全和乐趣。
简单机械原理斜面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的作用是将一个物体的重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平行于斜面,一个垂直于斜面,并且减小物体在斜面上的移动阻力。
本文将介绍斜面的基本原理、应用以及对力学的贡献。
一、斜面的基本原理斜面是一个倾斜的平面,拥有一个角度θ。
当一个物体沿斜面上升或下降时,它的移动方向可被分解为沿斜面的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两个分力。
斜面的角度和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决定了这两个分力的大小。
斜面的角度θ越小,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越小,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越容易。
当斜面的角度为0°时,斜面变为水平面,物体沿平面下降时垂直方向的分力为0,只受重力的作用。
二、斜面的应用1. 坡道斜面的常见应用就是坡道,用于连接高低地点。
在建筑、交通等领域,坡道被用于解决高低差问题,方便人员和物体的移动。
2. 斜面工具在物流、建筑、农业等行业,斜面被用作简单机械工具。
例如,用一根长木板作为斜面,可以轻松地将货物从高处滑下,以减小货物的下降速度和阻力。
3. 动力传输斜面也可以用于动力传输。
例如,水坝中的水流可以通过斜面上的液力发电机将动能转化为电能。
此外,斜面还可以用于提升物体,通过斜面上的运动将力传递给物体。
三、斜面对力学的贡献斜面在力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斜面的应用,可以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加速度以及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斜面可以通过斜面静摩擦力的计算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平衡情况。
当斜面的角度小于一定数值时,物体将始终保持在斜面上不滑动,这取决于斜面和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
通过斜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计算物体所受的分力和合力,进而得出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和运动趋势。
总之,斜面作为一种简单机械工具,应用广泛且重要。
它能够分解力,减小摩擦,便于运输和提升物体。
斜面的运用不仅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也为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例和分析模型。
物理斜面公式物理斜面公式是用来计算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或力学特性的公式。
斜面是一个倾斜的平面,可用来实现各种机械装置和物理实验。
斜面公式可用于计算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速度、位移、摩擦力等物理量。
以下是一些与斜面公式相关的内容。
1. 基本斜面公式- 斜面的高度(h):斜面上的垂直高度差,是指斜面顶部到底部的垂直距离。
- 斜面的长度(l):斜面平面上两个端点间的水平距离。
- 斜面的倾角(θ):斜面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2. 重力势能公式重力势能是指物体在高度h处由于被抬高而具有的势能。
在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PE = mgh其中,PE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高度。
3. 静摩擦力公式当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时,斜面对物体的反作用力称为静摩擦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_friction = μ_s * N其中,F_friction表示静摩擦力,μ_s表示静摩擦因数,N表示物体与斜面接触的垂直力。
4. 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公式当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它的加速度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a = (g sinθ)/(1+(μ_k*cosθ))其中,a表示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θ表示斜面的倾角,μ_k表示动摩擦因数。
5. 物体在斜面上的速度和位移公式斜面上的物体速度和位移与时间相关。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 = u + ats = ut + 0.5at^2其中,v表示物体的速度,u表示初始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s表示位移。
在斜面上,物体的初始速度通常为零,因此上述公式可简化为:v = ats = 0.5at^2以上是一些与物理斜面公式相关的内容。
这些公式可应用于各种斜面实验和机械装置的设计与计算。
斜面上的力学引言:斜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体,它是由一个平面倾斜而成的。
在斜面上,物体受到的力会发生变化,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斜面上的力学规律。
本文将从斜面上的重力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以及应用举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斜面上的重力分解在斜面上,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量:垂直于斜面的分量和沿斜面方向的分量。
垂直于斜面的分量称为法向分量,沿斜面方向的分量称为切向分量。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法向分量等于物体的重力乘以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值,而切向分量等于物体的重力乘以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弦值。
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当物体放置在斜面上时,受到的重力分解成了两个分量,其中切向分量会使物体沿斜面方向运动,而法向分量则使物体与斜面接触,阻止物体下滑。
在没有其他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静止和滑动。
1. 静止:当物体在斜面上保持静止时,斜面对物体施加的力与物体对斜面施加的力达到平衡。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斜面施加的力与斜面对物体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根据正弦定律和余弦定律,我们可以得出物体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的条件。
2. 滑动:当物体在斜面上发生滑动时,斜面对物体施加的力小于物体对斜面施加的力。
这是因为滑动时,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小于物体受到的切向力,使得物体能够沿斜面方向滑动。
根据滑动时的动力学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条件。
三、斜面力学的应用举例1. 坡道运输:斜面力学在坡道运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我们常见的自行车和汽车坡道起步,就是利用斜面力学的原理。
斜面可以减小物体所受的重力分量,减小起步时的阻力,使得起步更加容易。
2. 斜面固定物体:斜面力学还可以用于固定物体。
我们常见的固定物体的斜面,如楼梯和斜坡,都是利用了斜面力学的原理。
斜面可以减小物体所受的压力,使得物体更加稳定。
结论:斜面力学是研究斜面上物体运动和受力情况的重要分支。
斜面做功原理
斜面做功原理:
斜面做功原理是一个基本力学概念,涉及到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产生的功。
斜面做功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斜面的倾角:斜面的倾角是指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大小。
倾角的大小决定了斜面的陡峭程度。
斜面的倾角越大,物体下滑的速度越快。
2. 重力力量:重力是斜面运动的主要驱动力。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在斜面上,重力的方向可以分解为两个分量:其中一个分量与斜面垂直,被称为垂直分量;另一个分量平行于斜面,被称为平行分量。
3. 斜面的长度和高度: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距离以及提升的高度也会影响斜面做功的大小。
斜面越长,物体需要更长的时间来下滑;而斜面的高度越高,物体提升的高度也越大。
根据这些原理,我们可以得出斜面做功的表达式为:功 = 力 ×位移× cosθ,其中力是平行于斜面的分量,位移是物体在斜面上的实际位移,而θ是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根据这个表达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在斜面上做的功。
斜面做功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斜面原理来减轻提重物的力气。
通过将物体放在斜面上,我们可以减小所需要的向上的力量,因为只需要克服物体下滑的力量即可。
此外,斜面作为重要的物理概念,也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
总结起来,斜面做功原理是指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所产生的功。
斜面的倾角、重力力量以及斜面的长度和高度都会影响斜面做功的大小。
理解斜面做功原理对于我们认识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行为以及其它相关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力学中的斜面模型(一)斜面上的动力学问题的解题策略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进行正交分解,利用三大定律列方程求解。
易错点:在计算正压力时遗漏除重力以外的其他力产生的作用而导致摩擦力大小计算错误。
例1:如图1所示,三角形木块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若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则无论作用在木块上竖直向下的外力F多大,木块都不会滑动,这种现象叫做“自锁”。
千斤顶的原理与之类似。
请证明之。
(二)斜面上的多体问题命题方向常以静力学滑块和电磁场中的电荷、导体棒为对象。
对静力学滑块常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处理;而对于电磁场中的电荷、导体棒则从受力分析、分析运动状态来确定用什么定律解决。
所以打好力学基础是关键。
例2:如图2所示,质量为M 的劈块,其左右劈面的倾角分别为、,质量分别为和的两物块,同时分别从左右劈面的顶端自静止开始下滑,劈块始终与水平面保持相对静止,各相互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求两物块下滑过程中(和均未达到底端)劈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例3:如图3所示,质量的木楔ABC 静止于粗糙的水平面上,动摩擦因数。
在木楔的倾角为的斜面上,有一质量的木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路程时,其速度,在这过程中楔没有动,求地面对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力加速度取10m/s2)。
例4:如图5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辆运动的平板小车,车上固定一个盛水的杯子,杯子的直径为R 。
当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时,水面呈如图所示状态,左右液面的高度差为,则小车的加速度方向指向何处?加速度的大小为多少?(三)斜面上的平抛问题解题时在应用平抛运动特点的同时更要善于利用斜面的优势,如倾角等。
例5:如图6所示从倾角为的足够长的斜面上的A点,先后将同一小球以不同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第一次初速度为,球落到斜面上前一瞬间的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为,第二次初速度为,球落在斜面上前一瞬间的速度方向与斜面间的夹角为,若,试比较和的大小。
例6:如图8所示,做平抛运动的小球的初动能为6J,不计一切阻力,它落在斜面上P点时的动能为()A. 12JB. 10JC. 14JD. 8J例7:如图9所示,AB为斜面,BC为水平面,从A点以水平初速度向右抛出一小球,其落点与A 的水平距离为,从A 点以水平初速度向右抛出一小球,其落点与A 的水平距离为,不计空气阻力可能为()A. B. C. D.(四)斜面上的最值问题例8:在倾角为的斜面上以初速度平抛一物体,经多长时间物体离斜面最远,离斜面的最大距离是多少?(五)斜面上的综合问题例9:如图13,一物块从倾角为的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最后停在水平面上C点处。
已知斜面与水平面的材料质地完全相同,物块在斜面和水平面上滑行的时间之比,且经过斜面最低点B时能量没有损失。
求:(1)物块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AB与BC的长度之比例10:如图14所示,DO是水平面,AB 是斜面,初速为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DBA滑到顶点A 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让该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到A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取决于斜面的倾角(六)斜面上的实际应用问题例11:铁路转弯处的弯道半径是根据地形决定的。
弯道处要求外轨比内轨高,其内外轨高度差的设计不仅与有关,还取决于火车在弯道上的行驶速率。
下图表格是铁路设计人员技术手册中弯道半径及与之对应的轨道的高度差。
(1)根据表中数据,试导出h和r关系的表达式,并求出当时,h的设计值;(2)铁路建成后,火车通过弯道时,为保证绝对安全,要求内外轨道均不向车轮施加侧向压力,又已知我国铁路内外轨的间距设计值为,结合表中数据,算出我国火车的转弯速率(以为单位,结果取整数);(路轨倾角很小时,正弦值按正切值处理)(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交通运输的快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运输力,国家对铁路不断进行提速,这就要求铁路转弯速率也相应提高。
请根据上述计算原理和表格分析提速时应采取怎样的有效措施?【模拟试题】1. 如图所示,一木块位于斜面上,加一个力F之后木块静止,此力与斜面平行又在水平方向上,如果将力F撤消,出现的情况将是()A. 木块立即获得加速度B. 木块将沿斜面下滑C. 木块受的摩擦力变小D. 木块受的摩擦力改变方向2. 有两个光滑固定斜面AB和BC,A和C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斜面BC比斜面AB长,如图所示,一个滑块自A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上滑,到达B点时速度减小为零,紧接着滑块沿BC滑下,设滑块从A点到C 点的总时间是,在以下的四个图中,正确表示滑块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A BC D3. 有一个同学有如下方法测定动摩擦因数:用同种材料做成如图所示的AB、BD平面其中AB为一斜面,其高为h、长为L1,BD是一足够长的水平面,两面在B点以小弧形光滑连接。
现让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B点后顺利进入水平面,最后滑到C 点而停止,并测出,小物块与两个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由以上数据可以求出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4. 如下图所示,物体m静止在粗糙斜面上,现用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推力F作用在物体上,且使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则()A.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一定增大B. 斜面所受物体的静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C.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可能有可能减少D.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可能为零5. 如图所示的光滑斜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在拉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F的方向与斜面夹角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F的方向与斜面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取逆时针为正)B. 时,F值最小C. F 方向水平时,D. F 的最小值为6.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B. 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C. 物体从A到E 的平均速度D.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7.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三角形木楔A 置于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一水平力F作用在木楔A的竖直平面上,在力F的推动下,木楔A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a向上滑动,则F大小为()A. B.C.D.8. 如图所示,几个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具有相同的高度,物体以大小相同的初速度沿不同的斜面向上运动,都不能到达E点,则关于物体的运动时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沿倾角为的斜面上升到最高点所需的时间最短B. 沿倾角为的斜面上升到最高点所需的时间最短C. 沿倾角为的斜面上升到最高点所需的时间最短D. 以上说法均不对9. 如图所示,几个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具有共同的底边AB,当物体沿不同的倾角从顶端自由滑到底端,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 倾角为时,所需的时间最短B. 倾角为时,所需的时间最短C. 倾角为时,所需的时间最短D. 所需时间均相等10. 一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如果物体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如果在此物体上作用一个水平力使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水平力大小为,这时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为。
11. 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物体A 与质量为的物体B 叠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物体B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匀速运动,已知A、B总保持相对静止,若A、B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1)A、B间的摩擦力为多少?(2)拉力F为多少?例1:证明:当F 作用在物体上时,沿斜面向下的力为,假设物体滑动,则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为:由,可得:从上式可以看出,无论力F多大,能提供给物体的“滑动摩擦力”总是大于下滑力,所以物体不会滑动。
例2:解析:选M 、和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把在相同时间内,M 保持静止、和分别以不同的加速度下滑三个过程视为一个整体过程来研究。
根据各种性质的力产生的条件,在水平方向,整体除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外,不可能再受到其他力;如果受到静摩擦力,那么此力便是整体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
根据系统牛顿第二定律,取水平向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其中、和分别为M 、和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的大小,而:负号表示整体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所以劈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右。
例3:解析:若采用隔离法,分析木楔M时,受的力特别多,求解繁琐,该题中,虽然与M的加速度不同,但仍可用整体法,只是牛顿第二定律应写成:由,得木块m 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加速度为:将物块m 和木楔M 看作一个整体,它们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在水平方向如果受力只能是摩擦力,暂设其存在,大小为,木楔的加速度为零,只有物块加速度a ,如图4所示,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物块加速度a 。
对整体在水平方向上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因为应与同向,所以木楔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点评:若一个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又不需要求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整体法解题方便很多。
本题也可以用隔离法求解,请同学们试一试。
例4:解析:我们由图可以看出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杯中水的形状,可以构建这样的一个模型:一个物块放在光滑的斜面上(倾角为),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的合力提供物块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其加速度。
我们取杯中水面上的一滴水为研究对象,它相对静止在“斜面”上,可以得出其加速度为,而,得:,方向水平向右。
点评:在本题中可以突出物体的受力特征,建立等效模型,用简捷的等效物理模型代替那些真实的、复杂的物理情景,从而使复杂问题的求解过程得到直观、优化。
例5:解析:由平抛运动知识得:又由得到(参见图7),所以:即仅与有关,因此结论:以不同初速度平抛的物体落在斜面上各点的速度是互相平行的。
例6:解析:把小球的位移分解成水平位移s 和竖直方向的位移h 。
即,所以: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所以所以正确答案为C结论:平抛物体落在斜面上时的动能:例7:解析:若两物体都落在水平面上,则运动时间相等,有,A 正确。
若两物体都落在斜面上,由公式得,运动时间分别为,。
水平位移,C 正确。
若第一球落在斜面上,第二球落在水平面上(如图10所示),不会小于,但一定小于,故是可能的,不可能。
故可能为ABC例8:方法一:如图11所示,速度方向平行于斜面时,离斜面最远,所以,运动时间为。
此时横坐标为此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交横轴于处(可证明):方法二:建立如图12所示坐标系图12把运动看成是沿方向初速度为,加速度为的匀加速运动和沿y 方向的初速度为,加速度为的匀减速运动的合运动。
则最远处,故,所以:例9:解析:(1)物块从A 到C 的过程中,由动量定理得:将代入,解得:(2)因为物块在A 、C 处速率均为0,且物块在AB 、BC 上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知物块在AB 与BC 上滑行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