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腰腿痛的推拿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0
推拿的八种手法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通过手法的施加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的手法非常丰富,其中最常用的八种手法包括:揉、捏、推、拿、按、抖、击、扭。
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这八种手法的特点和应用。
一、揉揉是指用手掌或手指按摩肌肉,使其产生温热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揉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揉的部位可以是肩颈、背部、腰部等。
二、捏捏是指用手指和拇指捏住肌肉,轻轻地捏揉,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捏的力度要轻柔,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捏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三、推推是指用手掌或手指按压肌肉,以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疲劳。
推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推的部位可以是胸部、腹部、腿部等。
四、拿拿是指用手指和拇指捏住肌肉,然后用力向外拉伸,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拿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拿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五、按按是指用手掌或手指按压肌肉,以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疲劳。
按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按的部位可以是背部、腰部、腿部等。
六、抖抖是指用手掌或手指轻轻地抖动肌肉,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抖的力度要轻柔,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抖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七、击击是指用手掌或手指轻轻地敲打肌肉,以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疲劳。
击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击的部位可以是背部、腰部、腿部等。
八、扭扭是指用手掌或手指轻轻地扭动肌肉,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扭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扭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推拿的八种手法各有特点,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治疗。
同时,推拿的手法要轻柔适中,不宜过重,以免造成肌肉损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能靠推拿按摩“按”回去吗发布时间:2021-10-25T07:50:27.27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2期作者:周岐云[导读]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康复医学及骨科常见的疾病现象,多见于青年、中年、以及老年患者,并且男性往往多于女性。
周岐云乐山骨科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康复医学及骨科常见的疾病现象,多见于青年、中年、以及老年患者,并且男性往往多于女性。
腰椎间盘的发病是由于椎间盘出现了退行性病变,在长时间的劳累工作,或生活中反复性的出现轻微损伤,所导致的腰腿痛现象,此类疾病常见于体育锻炼和肥胖吸烟人群。
针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民间有种说法是通过推拿与按摩进行缓解。
那是不是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都适用于推拿按摩治疗呢?或者说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否依靠推拿按摩给治好呢?本文将针对这些疑问进行科普。
一、“腰椎间盘突出!”啥意思?椎间盘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奇怪的名字,腰椎间盘突出是怎么发生的呢?很简单,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有很多,如长时间从事弯腰工作的人群,并且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坐姿不当,或剧烈的咳嗽,用力排便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
很多患者并不太理解正常的腰椎间盘是什么形态,其实椎间盘是由脊柱和脊椎构成,连接于颈部、胸部和腰部。
腰间盘是相邻腰椎之间与椎骨之间极其具有弹性的盘状软体,具有较强的承压能力,能延缓一定震荡。
当这个软体遭受过度的挤压,会出现变形造成局部外突,这一现象就是腰椎间盘突出。
这种疾病会对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很多患者会引发腰部活动受限,并伴随腰腿部麻木刺痛。
严重情况会导致患者排便及排尿困难,并出现向下肢瘫痪等现象。
二、腰椎间盘突出有哪些“兄弟姐妹”?腰椎间盘的分型大致分为4种类型:(1)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此种突出症状是指,椎间盘处于均匀凸出终板边缘,且纤维环表层是完整;(2)突出型腰椎间盘,是指纤维环出现大部分破裂,引发髓核局限性凸向椎管;(3)脱出型,腰椎间盘脱出是指纤维环完全撕裂,髓核局限性推向椎管,且与后纵韧带附着;(4)游离型突出症状是指,破裂的椎间盘碎块,在穿透纤维环以及后纵韧带后,游离至椎管内,压迫马尾和神经。
中医腰腿痛经验
腰腿痛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更容易受到困扰。
作为一个多年中医从业者,我想分享一些我在治疗腰腿痛方面的经验和观点。
我认为腰腿痛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如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椎管狭窄等。
因此,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我通常会采用拔罐疗法和针灸疗法相结合的方法。
拔罐可以通过负压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僵硬。
针灸则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流动,促进局部的修复和恢复。
对于腰肌劳损引起的腰腿痛,我常常会推荐患者进行温热疗法和推拿按摩。
温热疗法可以通过增加局部的血液流动,缓解肌肉的疼痛和紧张。
推拿按摩则可以通过按摩和推拿来舒缓肌肉的疼痛和疲劳。
对于椎管狭窄引起的腰腿痛,我常常会采用中药内服的方法。
一些中药可以通过改善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和调节椎管的狭窄程度来减轻疼痛。
除了治疗方法,我还会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腰腿的保护。
比如,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适当
运动和锻炼腰腿部的肌肉等。
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经验和观点,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在治疗腰腿痛时最好还是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医生。
以上是我在中医腰腿痛治疗方面的一些经验和观点。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有类似的问题,不妨试试中医的治疗方法,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祝大家身体健康!。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手法的概念:用手或肢体其它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称推拿手法。
手法形式有多种,包括用手指、手掌、腕部、肘以及肢体其它部位,直接在患者体表进行操作,通过功力的“深透”而产生治疗作用。
因主要以手进行操作,故通称为手法。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推、拿、压、按、擦、捏等动作,这些仅是简单的随意动作,它没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不必讲究动作规范,所以不能与推拿手法相提并论。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伤有轻重……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
”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这是推拿前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概括。
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要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
有力——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根据病人体质、病证、部位等不同情况而增减。
均匀——指手法动作的节奏性和用力的平稳性。
动作不能时快时慢,用力不能时轻时重。
柔和——指手法动作的稳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
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是软弱无力,也不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
以上各点是有机联系着的,四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
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深透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刚柔相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手法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达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熟练掌握各种手法并能在临床上灵活运用,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手法练习和临床实践才能由生而熟,熟而生巧,乃至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达到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随手出。
”的境界。
一、扌衮法:扌衮法是滚法推拿学术流派的主要手法,由丁季峰所创。
1、动作要领(1)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肘关节屈曲120—140度。
腰椎间盘突出按摩法文章目录*一、腰椎间盘突出按摩法1. 腰椎间盘突出按摩法2. 腰椎间盘突出的正确治疗方法3.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常见误区*二、腰间盘突出做什么运动缓解*三、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偏方腰椎间盘突出按摩法1、腰椎间盘突出按摩法 1.1、揉摩法。
患者俯卧位;术者立其身旁,以双手拇指和手掌自肩部起,循脊柱两旁自上而下,揉摩脊筋,过承扶穴后改用揉捏,下过殷门、委中,再过承山穴,重复3次。
1.2、按压法。
患者俯卧位;术者双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以手掌自第1胸椎开始,沿腰部正中向下按压至腰骶部,左手在按压时稍用力,反复3遍。
以拇指点按腰阳关、命门、肾俞、志室、环跳、承扶、委中等穴。
1.3、滚法。
患者俯卧位;术者于患者背腰部自上而下施行滚法,直至下肢承山穴以下,反复3次。
重点在下腰部,可反复多次。
1.4、牵引按压法。
患者俯卧,两手把住床头;一助手在床前拉住患者腋部,一助手拉住其两踝,向两端拔伸牵引约10分钟;术者立于患者一侧,用拇指或手掌按压患者椎旁压痛点,力量由轻变重。
此法可使椎间隙增宽,有助于髓核还纳。
2、腰椎间盘突出的正确治疗方法 2.1、物理的疗法:电疗、按摩推拿、激光、针灸、超声波、拔罐、石蜡治疗等,这种方法可以消炎止痛,也可以活血化淤,但是治标不治本,一般都是很难康复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早期发病和症状比较轻的人。
2.2、手术的治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这种方法比较彻底,可以摘除病变部位椎间盘,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但是治疗的比较创伤大、而且风险高、费用也高、痛苦比较大。
2.3、封闭式疗法:把药物直接注射于痛点,还有神经根周围。
这样可以起到消炎、止痛、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有效治疗症状。
2.3、药物的疗法:这种方法可以消炎、消肿、活血,可以缓解大部分患者的症状,这些药物主要适用于比较早期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常见误区 3.1、认为腰腿痛不算病,忽视治疗据统计,约有95%以上的人一生中有过腰腿痛的经历。
治疗腰腿痛的方法大汇集1、肩周炎、腰腿痛、坐骨、腰脱:将土元(上憋子)七个焙成灰,黄酒七两,共放一瓶内泡七天七夜,每晚七时喝七钱黄酒,并用拳头用力调皮打患处七七四十九下,病重者多服几疗程可痊愈。
2、倒行治腰痛病:找一平坦地,双手插腰,腰背挺直,两眼直视正前方,向后退着走,速度可适当加快。
在练倒行时,作几下腰部运动效果更好。
3、热药酒熏老寒腿:红花一两、透骨革一两放入瓦盆内,倒两平碗水,文火煎半小时后加入白酒一两,略放一会儿后趁热放在双腿膝盖下(坐在床上)用棉被蒙在双腿上盖严,以热药酒气熏腿(千万别烫着),最好在秋冬,每晚临睡前熏一次,持之以恒有效。
4、桑枝柳枝治腰腿痛:取桑枝、柳枝各一个把用水煮30分钟熏洗患处,可治腰腿痛尤其是由风寒引起的腰腿痛。
5、芥莱治腿痛:芥菜研碎后贴于患处,可治腿痛。
6、桔皮、茴香秆治闪腰岔气:桔子皮、茴香秆各一两,加两碗水,煮到剩下一碗水时,把药汤倒进碗里,加适量红糖,晚上睡觉前趁热服下,一天一次,服三四天一个疗程。
7、自制药酒治腿酸痛:一瓶白酒(二锅头即可),一瓶蜂蜜,再切上一把姜末,将酒与蜂蜜按1: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将姜未泡入其中。
10天后就可用,喝1小酒杯,同时吃一点姜末。
8、转体治腰痛:坐时两腿保持20一30厘米距离,以腰椎为中心,身体稍左倾,转动36次,身体再稍右倾,也转动36次,然后坐正,身体小范围的前倾后仰72次,整个活动,形成1个周期,大概用5一6分钟即可完毕。
每天早晚各1次,不过要注意身体左右倾转动时,向下以不低于腰带为度。
9、电熨斗治腰痛:功率500瓦的电熨斗通电一分半钟后拔掉插销,可使用半小时。
开始热度过高,可隔两层衣服,随着热度逐渐降低可减衣服直到直接接触患部。
9、红果(又名山楂)加红糖治腿痛:用一斤红果(去核)加一斤红糖,加水煮熬成糊状,趁热服用,以出汗为宜,并用棉被盖上双腿。
这样连服用3至5次即见成效。
10、核桃仁可祛风湿:每天空腹吃5至6个核桃,连吃三个月,四肢关节硬肿消失,伸屈自如。
缓解腰腿酸痛:减轻腰痛和腿痛的十个小妙招1.腰腿痛运动缓解技巧有哪些2.腰疼怎么缓解3.有效治腰痛秘方_赶快get起来4.治疗腰腿疼的方法5.腰腿酸痛,用什么方法治疗呢?腰腿痛运动缓解技巧有哪些1、后伸运动:站立位等肩分开下肢,双手上举,掌心向前,使腰用力后伸并立即恢复直立位,做4拍。
然后双足并拢,双手握拳置两侧腰际,仍做腰后伸活动,并立即恢复直立位。
但在做腰后伸运动时双拳向前推腰,以增大腰后伸幅度,做4拍。
前后共8拍。
共做4个8拍。
2、侧伸运动:站立位,双足并拢,动作同上后4拍姿势。
本运动的前4拍腰向左侧后伸,后4拍腰向右侧后伸。
向左侧后伸时,左侧腰际的拳向右前推腰;向右侧后伸时,右侧腰际的拳向左前推腰,以增大腰向后侧伸的幅度。
共做4个8拍。
3、旋腰运动:站立位,双足等肩分开,双手上举,掌心向前,先向前、向左、向后旋腰,恢复直立位,共4拍;再向前、向右、向后旋腰,恢复直立位,共4拍。
共做4个8拍。
旋腰时要尽量向侧方、向后方用力旋,效果会更好。
您可以去120健康网向专业的健康顾问来咨询您的问题。
腰疼怎么缓解对于老年人朋友们来说,由于年纪是比较大的了,因此在这时候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身体问题了,尤其是腰腿酸痛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是存在的了,这让人是很烦恼的了,那么我们可以吃什么来腰腿酸痛呢,一起看看吧。
枸杞羊肾汤鲜枸杞叶500克洗净切碎;羊肾一对,洗净,去筋膜、臊腺,切碎;大米250克。
共加水适量,以文火煨烂成粥,分次食用,食前加葱、姜调料。
常食可补肾强腰膝。
适用于治疗肾虚或老年腰膝酸软等症,而且还可以把帮助老年朋友们提高身体的素质,因此这就是特别好的一道菜了,是我们大家都不能错过的美味食物。
生姜羊肉汤鲜羊腿肉1000克,姜片15克,橘皮10克、当归5克、黄酒25克,葱花5克,胡椒粉1克,熟猪油50克,味精少许,食盐适量。
羊肉洗净切片,把黄酒、熟猪油、当归、姜片、食盐一起放人大瓷碗中,加水蒸2-3小时,加入味精、葱花、胡椒粉即成。
.
.
常见腰腿痛的推拿治疗
禁忌症:
1、开放性损伤的腰部,腰椎骨折的早期,禁止在损伤局部
进行手法治疗。
2、孕妇的下腰部以及三阴交等有特定作用的穴位禁止做强
刺激手法。
3、急性损伤手法治疗后一般不宜在局部进行热敷。
基本手法:
1、患者俯卧,医生站于患者一侧。
2、用滚法在患者的竖脊肌及下肢操作,上下来回3-5遍。
3、用一指禅推法在腰背部及膀胱经操作,上下来回3-5遍。
4、按揉肾俞、命门、腰阳关、委中、承山等穴,每穴约半
分钟。
5、患者仰卧,助手固定患者上半身,摇动患者腰部。
6、患者俯卧,助手固定患者上身,抖动腰部及双下肢。
7、用擦法竖擦腰部的督脉及膀胱经,擦下肢部。
8、搓下肢部。
9、取马裆法站立于一侧,用擦法擦腰及腰骶部。
注:结合现代医学诊断,在基本手法上进行辨证加减。
.
.
一、急性腰扭伤
1、定义:因腰部脊柱两侧肌肉的急性损伤而引起的腰部疼
痛、活动障碍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多发生在腰骶、骶髂部、
椎关节、骶棘肌,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咳嗽、深呼吸时疼痛
加重,轻者第二天开始症状才逐渐出现。
2、临床表现:检查时患者腰部各个方向的活动均受限,棘
上韧带损伤患者向前弯腰受限明显,棘间韧带损伤患者后伸
受限明显。损伤侧腰部肌张力增高,损伤处压痛点明显,根
据压痛点位置可以大致判断损伤部位,腰肌损伤时可在相应
的脊柱关节旁约1.5cm处相当于腰椎横突处触及压痛点,棘
上韧带损伤时可在棘突间触及压痛点。仰卧挺腹试验阴性,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3、手法:基本手法加如下手法:①弹拨法:患者俯卧,在
损伤部施以弹拨法20-30次,弹拨力量不可过重。②后伸扳
法。③坐位旋转复位法。④疼痛剧烈者可点按委中、承山、
阳陵泉等以止痛。⑤青壮年体质较强者可掐人中,拿捏跟腱,
并可掐后溪,并嘱患者活动腰部。
4、注意事项:治疗后患者宜卧板床休息3-5天,并注意局部
保暖。
.
.
二、慢性腰肌劳损
1、定义:因腰部肌肉等腰部组织的慢性损伤而产生的腰背
部酸痛为主症的一种腰部疾病。
2、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为腰部、腰骶部一侧疼痛不适,反
复发作,缠绵不愈,腰部活动尚可,但有牵滞不适感。检查
可见患者腰部活动基本正常,腰部肌肉的张力减低,腰部广
泛压痛,叩击腰部时患者有舒适感,跟臀试验阴性。
3、手法:基本手法加如下手法:①用掌根上下来回按揉腰
部3-5分钟。②沿背部及骶部用拍法进行治疗,以皮肤微红
为度,也可用拳背击发在腰背部治疗2-3分钟。③手法结束
后可加热敷。
4、注意事项:①避免长时间弯腰负重工作。②卧硬板床。
③稳定期适当进行腰背肌功能循序渐进的锻炼。④劳动时以
宽皮带或宽护腰束腰以保护腰部肌肉。
.
.
三、腰椎后关节紊乱
1、定义:是指因腰椎间后关节错位而引起的腰部疼痛、活
动不利的一种病症。
2、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为腰部疼痛,部分患者腰部呈轻度
前屈、侧屈的强迫体位,部分患者可出现坐骨神经分布区的
疼痛,但疼痛常不超过膝关节。检查时腰部运动受限,局部
肌肉痉挛,可在相应的椎体棘突旁出现疼痛,直腿抬高试验
阴性。
3、手法:基本手法加如下手法:①点揉阳陵泉、绝骨、太
溪等穴,每穴约1分钟。②患者俯卧,拔伸腰部,抖动腰和
下肢。③用坐位旋转复位法整复腰椎。
4、注意事项:①治疗后患者要注意休息。②整复不可强求
响声,不可强求一次复位成功,以免加剧损伤。③坐位旋转
复位法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手法,只有在患者腰部放松情况下
成功率才高。
.
.
四、退行性脊柱炎
1、定义:是以椎体的退行性改变和局部无菌性炎症为病理
基础,以慢性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腰椎的病变
最为多见。
2、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为患者行走不便,早期腰部酸痛无
力,不能久坐,腰部僵硬,活动不利,或腰部有钝痛、胀痛
或束带感,因劳累、着凉或阴雨天情况下加重,晨起症状加
重,检查时局部腰肌痉挛,生理弧度变浅,腰部两旁,外侧
轻度压痛,棘突压痛明显,跟臀试验阳性。
3、手法:基本手法加如下手法:①用大拇指指腹按揉脊柱
两旁,从上向下,紧按慢移,来回3-5遍,或用食指、中指、
无名指的指腹弹拨脊柱两旁。②掌根叠按脊柱部,从上到下
3-5遍,按压时嘱患者呼气。拍打腰背部2-3分钟,以腰骶部
为重点进行拍打。③患者仰卧,对患者施抱搂法,治疗10
次左右。
4、注意事项:治疗后患者要注意休息。
.
.
五、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1、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第三腰椎横突上附着的软组织损
伤发生非特异性炎症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2、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为腰部的一侧或者双侧慢性间歇性
的酸胀疼痛,部分患者的疼痛可向臀部沿大腿后侧向下肢放
射至膝平面,甚至可至小腿外侧或大腿外侧。检查时患者腰
部的活动尚可,但前屈受限,第三腰椎横突末端有明显压痛,
有时可触及条索状或圆形的硬块。
3、手法:基本手法加如下手法:①弹拨第三腰椎横突15分
钟左右,以分解粘连,疏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此时
手法不易太重,以免加剧损伤。②按揉第三腰椎横突2-3分
钟,一指禅推法在该部位2-3分钟。③以马步站立于患者一
侧,以手震法作用于患者第三腰椎横突部操作。
4、注意事项:①稳定期患者适当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②
腰部要注意保暖,避免过劳以及过度旋转。③宜卧硬板床。
.
.
六、骶髂关节损伤
1、定义:是指骶髂关节发生微小变化和相关软组织损伤而
产生的一种病症。
2、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为腰骶一侧及患者臀部疼痛,其疼
痛可向下肢、足跟放射。检查时患侧骶髂关节压痛明显,“4”
字试验阳性,床边试验阳性,单腿屈髋屈膝时,另一腿也随
之屈起,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阳性。
3、手法:基本手法加如下手法:①摇法:摇动髋关节,并
在摇动基础上用力挤压拔伸。②对侧后伸扳法。
4、注意事项:整复后当卧床休息,勿站立,勿久坐,勿弯
腰。
.
.
七、梨状肌损伤
1、定义:是指因梨状肌受损后产生的臀部及下肢部疼痛为
主的病症。
2、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为患者臀部疼痛,可为刺痛、酸痛
或发胀,多伴有神经压迫症状。检查时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有
明显压痛,也有下肢的放射疼痛,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3、手法:基本手法加如下手法:①双手拇指置于梨状肌垂
直方向,缓缓弹拨3-5min,或用食指、无名指、中指三指弹
拨梨状肌。②肘压梨状肌体表投影区,肘推坐骨神经在大腿
部的体表投影区。③患者仰卧,施压腿敲击法治疗。④热敷:
用中药热敷梨状肌体表投影部。
4、注意事项:局部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