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推拿常见病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2.98 MB
- 文档页数:284
2019年2月第26卷第3期·农村适宜技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142)推拿治疗遗尿症技术王立新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遗尿是一种以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为主要表现的泌尿系统功能性疾患,多见于儿童。
遗尿与遗传、居住环境、年龄、卫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现代医学认为,遗尿症的发生,主要与睡眠觉醒功能障碍、膀胱发育延迟与功能异常、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先天性脊柱裂、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及排尿习惯训练不当等因素有关。
中医则认为,主要是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司,膀胱失约,水液统摄失权而致。
目前,西医多采用丙咪嗪或氯丙咪嗪、奥昔布宁、醋酸去氨加压素等药物治疗,一般数月为1个疗程,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且停药后易复发。
中医治疗方法较多,目前主要应用口服中药、针灸、推拿、外用贴敷等方法。
推拿治疗遗尿症技术,是依据祖国医学的脏腑经络学说,利用推拿的手法特点,刺激某些特定穴位,进而达到治疗遗尿的目的。
运用推拿治疗遗尿由来已久,但多需要严格的辨证施治。
推拿治疗遗尿操作简单,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
本疗法可应用于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遗尿患者。
1 诊断标准1.1 西医标准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WHO 1993,中文版)诊断标准拟定。
儿童年龄与智龄≥5岁;不自主的或有意尿床或尿湿裤子,7岁以下每月至少2次,7岁上每月至少1次遗尿;不是癫痫发作或神经科疾病所致的小便失禁,也不是泌尿道结构异常或任何其他非精神科病的直接后果;不存在符合ICD-10类别标准的任何其他精神障碍的证据;病程至少3个月。
1.2 中医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4条,第20款制定。
发病年龄在3周岁以上,睡中小便自出,醒后方觉;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每夜遗尿1~2次以上;尿常规及尿培养无异常发现;部分患者腰骶部X线摄片显示隐性脊柱裂;排除夜间癫痫发作及泌尿道畸形者。
王立新:小儿推拿事业的守护者
吴正友
【期刊名称】《健康大视野》
【年(卷),期】2013(000)016
【摘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道出了坚持的力量。
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总页数】4页(P62-65)
【作者】吴正友
【作者单位】《健康大视野》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1
【相关文献】
1.弘扬小儿推拿国粹服务儿童健康事业首届小儿推拿名家展示会在京召开 [J],
2.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六十七)——小儿夜啼的推拿治疗 [J], 陈千古; 刘文可; 王悦; 张英
3.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八十一)——小儿湿疹的推拿治疗 [J], 陈千吉;张英;贾宝林;王昊
4.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八十二)——小儿胃脘痛的推拿治疗 [J], 贾宝林;陈千吉;张英;王昊
5.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八十四)——小儿推拿助喂养 [J], 陈千吉;张英;兰晓雪;周蓉;顾思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风后偏瘫诊疗方案(2012)
一、病名:
中医: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推拿学丛德毓王立新黄铁银)
西医: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偏瘫(康复医学第4版
偏瘫,中医称之为半身不遂,是指中风后患者出现一侧肢体瘫痪,口眼歪斜,舌强语涩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本病为中风后常见并发症。
相当于西医的(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意外所导致的相应临床症状。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1996)
主症: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症:头痛、眩晕、饮水反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主症或主症加次症中任一项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面瘫:主要症状为口眼歪斜,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语不清,但无半身不遂的表现。
痿证:一般起病缓慢,多表现双下肢痿躄不用,或四肢肌肉萎缩,软弱无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制定
主症:感觉和运动障碍:偏身感觉障碍、偏身运动障碍和一侧视野缺失;
次症:交流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其他功能障碍。
主症加次症任何一项结合CT或MRI报告即可确诊脑卒中偏瘫。
鉴别诊断
颅内占位病变,颅脑外伤、脑膜炎等疾病:根据发病急缓程度,外伤史、发烧等其他临床表现以及CT 、MRI,脑脊液等检查做出诊断。
(二)疾病分期
1.初期:发病1~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分析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浅析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在近年来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实行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实行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5%(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针对发病率较高的颈椎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临床效果;针灸推拿颈椎病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是由于机体供血不足造成,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活动不便、疼痛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但是,这些方法治疗后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且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
近年来,针灸推拿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
为了探讨颈椎病患者中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
对近年来在我院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
调研中,男57例,女43例,其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49.5±1.5岁。
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得到确诊,符合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
两组入院时间、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主穴取颈夹脊和风池穴。
(2)配穴根据临床不良症状取穴。
有上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肩井穴、肩外俞、天宗、曲池和外关穴;有下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殷门穴、环跳穴、昆仑穴、委中穴、阳陵泉和足三里,根据受累神经部位和程度辩证加取相应的经脉穴位。
(3)主穴针刺手法:针尖向主穴斜刺,刺入深度约为1-1.5寸,患者有强烈针感和放射感为宜[2]。
每天“擀皮儿”提高孩子免疫力■记者张爽/报道小儿推拿,就是根据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以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置等特点,专用于防治小儿某些病症的推拿方法。
又称小儿按摩。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王立新副教授说,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
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便秘、发热、咳喘、惊风、遗尿等。
◆夜惊、夜啼手掌摩囟门谈到具体病症,王老师说,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使用专业的手法进行推拿治疗。
如小儿夜惊或是夜啼,在治疗的时候,推拿几个穴位可以治愈:可以用手指揉或者用捣的方法反复捣孩子的“小无心”这个学位(位于手掌面大鱼际与小鱼际的交界处);或者用手掌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摩孩子的囟门;还可以用两个拇指交替向上推天门穴(位于两个眉头的连接点,向上至前发际)。
王老师强调,孩子发病越短,治疗效果越好,这种手法可以在孩子睡眠中进行。
◆每天“擀皮儿”可起保健作用小儿推拿除了治疗病症外,也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现在很多孩子免疫力差,很多是过度护理综合征,就是家长保护得过于严密,导致孩子机能低下”,王老师说,这样的孩子的表现就是反复感染,反复发病。
家长可以试一下“擀皮儿”的方法。
一般建议睡前做,刚开始一定要用轻柔的手法进行操作,孩子适应后,可以略微重一些,但要以能忍受为度。
每天做20-30次,进行10天后,休息3-5 天,然后继续进行。
前两次做的时候孩子会感到不太舒服,不要紧,家长不要担心。
这种方法可以刺激孩子背部的经脉和脊柱穴位,由家长来操作的话,一般3个月至半年会有很好的改善。
另外特别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发烧和上火的时候,一定不要进行操作。
按摩治疗消除常见病
虎三
【期刊名称】《《绿色中国A版》》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按摩又称推拿,行内也称手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按摩就已经广为流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中医按摩以其无毒、无副作用的非药物冶疗,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虎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人体经络穴位按摩配合足部按摩治疗常见病 [J], 孙镭;董华
2.六种常见病自我按摩 [J], 张祖仁;董华
3.常见病的穴位按摩 [J], 杨勤建
4.祖国医学的明珠——《常见病按摩疗法彩色图解丛书》评介 [J], 李桂艳
5.《常见病经络按摩图解》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王立新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029)002
【摘要】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又称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炎,是指劳损引起的、以腰部及臀部疼痛,活动时加重,可扩散至臀部、大腿处,仅少数涉及到小腿疼痛为主症的疾患。
笔者10余年来,采用针灸推拿配合治疗本病12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69)
【作者】王立新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温岭,317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915.3
【相关文献】
1.温针配合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 [J], 陈静
2.长针透刺配合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J], 高勇
3.针灸与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J], 周继荣
4.针刺配合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58例 [J], 黄志全
5.温针灸加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 [J], 宋少军;韩秀华;王志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血祛瘀,剥离粘连,整复错位,解除神经、血管的受压,恢复颈椎的平衡。
颈肩部及受累肢体。
每次15~20 分钟,1~2 日1 次,刺激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颈型颈椎病:可取坐位或者俯卧位。
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取俯卧位和仰卧位。
1、拿捏颈项:用拇指指腹与食、中指对称用力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2~3 分钟。
2、滚颈肩部:用滚法放松颈根、双侧肩部及上背部,以全面放松斜方肌为重点,力量要深入,不可在皮肤上搓动,以防搓伤皮肤,普通做2 分钟即可。
3 、拨揉项韧带:用拇指拨揉项韧带,由轻而重,重点施术于阳性反应点,反复施术,时间2 分钟。
4、点揉颈项膀胱经:用拇指点揉1~7 颈椎棘突旁开1.5~2 寸处的膀胱经路线,重点施术于阳性反应点。
5、点穴:用拇指点按颈肩部重点穴位,包括风池、安眠、完骨、风府、哑门、肩中俞、肩外俞、颈根穴(第7 颈椎棘突下旁开5 厘米)、肩井穴,时间各30 秒。
6、若颈椎侧弯、棘突偏歪,则采用颈椎定位扳动法(坐位)。
以右侧为例,医师用右手拇指顶住向右偏歪的棘突,左手扶于头部左侧,嘱患者颈部前屈300摆布,左手向右侧推扳,此时可听到响声。
颈椎侧弯手法同前。
若颈椎间隙狭窄,采用颈部拔伸法,可听到响声(仰卧、坐势均可)。
1、颈型:着重点按肩中俞、肩外俞、颈根穴、肩井穴。
2、神经根型:拿揉患侧上肢,用多指横拨腋下臂丛神经分支(或者极泉下),点按缺盆穴 (臂丛神经阻滞)、使患者手指有串麻感为宜,最后牵抖患侧上肢2~3 次。
3、交感型:着重点按内关、风池、安眠、完骨等腧穴。
4、椎动脉型:推桥弓3~5 遍,加点按百会、四神聪、头维、率谷、风池、太阳、合谷、听宫等穴位。
舒筋通络,解痉止痛。
颈肩项背部,以患侧为主。
每次治疗20 分钟摆布,局部手法不宜过重。
1、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用轻柔的滚法、一指禅推法在患侧颈项及肩部施术约3~5 分钟。
2、用拿法提拿颈椎旁开1.5 寸处的软组织,以患侧为重点部位,并弹拨紧张的肌肉,使之逐渐放松。
罕见病的推拿治疗之蔡仲巾千创作背肌劳损体力劳动者或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 经常会感到背部酸胀疼痛, 劳累以后或阴雨天症状更加明显, 这就是我们讲的背肌劳损.本病病人自觉症状比力明显, 有时还有背部繁重感, 仿佛背着很重的工具, 体检时, 局部的压痛较轻, 没有特殊的体征.本病推拿治疗效果理想, 如配合练功, 疗效更佳.(1) 点穴:患者俯卧位, 用拇指点按肩井、年夜杼、肺俞、心俞、天宗、委中等穴, 每穴半分钟.(2) 松筋:患者俯卧位, 在背部使用滚法, 用力要年夜, 约10分钟, 再用拇指由上向下弹拨脊柱两侧的肌肉, 然后局部使用快速的掌根揉搓.(3) 理筋:患者坐位, 医者在背部使用肘平推法3~5次.(4) 结束手法:患者坐位, 医者在其背部使用由上向下的直擦法,或由左向右的横擦法20次颈椎病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 长期从事垂头伏案工作或有过颈部损伤史者更为多见.本病主要暗示为头、颈、肩臂或胸部疼痛、麻木, 甚至呈现肢体功能失常,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1) 点穴:用拇指点按风池、风府、肩井、极泉、天宗、曲池、合谷穴, 每穴半分钟.(2) 松筋:首先在肩颈上肢部使用滚法, 重点是肩背部约10分钟, 然后用拿法拿肩部、上肢部, 特别是拿肩井、风池和极泉穴, 最后用一指禅推法, 推颈部的两侧肌肉, 约5分钟.(3) 活动颈部:患者坐位, 做颈部的摇法和拔伸法, 注意手法要柔和, 勿用暴力, 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4) 舒筋:在颈根部、肩部两侧使用侧掌叩法, 在肩部和上肢使用搓法, 在手指部使用捻法和拔伸法, 把持2遍.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炎是由于肩关节活动减少, 以及肩部组织的退行性改变, 或者是外伤、受寒后招致肩关节周围疼痛, 肩关节活动受限, 甚至肩部肌肉萎缩, 关节僵硬的疾病.(1) 点穴:用拇指点按肩髃、肩前压痛点、肩后压痛点、天宗、曲池、合谷, 每穴半分钟.(2) 松筋:患者坐位, 医者站其侧, 首先在肩部、肩前、肩后三角肌处使用滚法, 然后再捏拿肩部、上臂部共10分钟.(3) 主动活动:首先使用肩关节摇法, 尽可能使肩关节活动到最年夜限度.(4) 结束手法:在肩部、上肢部用搓法把持3遍, 再使用抖法,颤动幅度要小, 频率要快.急性腰扭伤患者在搬抬工具时, 腰部扭了一下, 感到腰部疼痛, 转动困难, 甚至觉得下肢发软, 腰部发空, 走路困难, 经确诊为急性腰扭伤, 即可进行推拿治疗.(1) 点穴:患者俯卧位, 双下肢伸直, 用双手拇指分别点按两侧委中穴, 以患者自觉双下肢酸胀为宜, 把持半分钟.(2) 松筋:患者俯卧位, 在腰背部使以揉法或按压法, 把持约10分钟, 并用拇指点按压痛点1分钟.(3) 活动腰部:患者俯卧, 医者一手按住腰部, 一手扳起对侧的肩膀, 双手同时向相反的方向用力(如图53), 然后医者按腰之手扳起对侧年夜腿, 另一只手按在腰部, 双手同时用力(如图54), 医者站在治疗床的对侧, 一手扶其双膝, 一手扶起双踝, 摇晃5~7圈, 然后按压双膝, 使其尽量接近胸部(如图55).(4) 结束手法:在腰部使用横擦法约2分钟.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上很罕见的损伤, 病发率约占全身关节扭伤的80%左右, 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 但以从事活动量年夜的体力劳动者罕见.踝关节扭伤, 为副韧带的损伤, 以外侧更为多见.主要暗示为局部的疼痛、肿胀, 活动受限.推拿疗法对本病效果显著, 临床应用比力普遍.请注意, 损伤2小时以内, 在损伤局部请不要用手法.(1) 点穴:用拇指点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等穴, 每穴半分钟.(2) 松筋:局部肿胀明显时, 可用拇指在局部和其周围进行揉动,然后再作拇指平推法, 由中央向周围推约3分钟.肿胀消退后, 在局部可用一指禅推法, 约3分钟.(3) 摇动踝关节:肿胀消退后, 在患侧踝部, 使用踝关节摇法,以利于踝关节的活动.(4) 结束手法:在患处使用年夜鱼际擦法, 把持2分钟.跟痛症本病以中老年人为多见, 主要由于骨刺引起, 临床罕见走路或站立时, 感到足跟疼痛, 负重时加重, 休息后减轻等现象.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 如针灸、热敷、理疗等, 如能配合上推拿疗法, 效果会更加满意.(1) 点穴:用拇指点按承山、三阴交、解溪、太溪等穴, 每穴半分钟.(2) 松筋:在小腿内侧下1/3至跟腱处, 首先使用一指禅推法, 约3分钟, 然后再使用拿法, 重点拿跟腱处(如图62), 把持3~5次.(3) 理筋:在足跟部找出压痛点, 用拇指在压痛点上点揉3分钟,并从压痛点处向足心处用拇指平推10次(如图63).(4) 结束手法:在跟腱两侧使用擦法, 以透热为度.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是一种罕见的疾病, 多发于青壮年, 由于遭受一次突然的外伤或反复屡次轻度的下腰部损伤而引起, 主要暗示为腰部及一侧或两侧下肢疼痛, 走路时可见身体斜向一侧, 多反复发作, 延续多年不愈, 给患者带来很年夜痛苦.推拿治疗对本病有较好的效果, 注意急性期(3个月)内不要卧硬板床休息, 不宜练功, 如果配合腰部的牵引, 效果会更好. (1) 点穴:患者俯卧位, 用拇指或肘部点按肾俞、十七椎、腰阳关、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等穴, 每穴半分钟.(2) 松筋:在患侧和健侧腰背部及下肢后侧使用滚法, 约10分钟;再由上向下在腰背部使用掌按法3遍, 在腰部掌按时, 要加年夜力量, 如果患者形体肥胖, 可弹拨腰背部肌肉.在臀部可用拳击法击50拳, 并用拇指弹拨小腿外侧.(3) 活动腰腿:患者俯卧, 医者一手抱住患者双年夜腿, 一手按住腰部, 两手向相反方向同时用力, 反复3次(如图57).令患者仰卧, 患侧下肢屈曲, 医者一手扶膝, 一手拿踝, 进行摇晃, 然后扶膝之手用力按压膝部, 使其靠近胸部, 这样反复3次, 再伸直患肢, 努力向上抬起.(4) 结束手法:患者仰卧, 医者双手握住患肢踝部, 使用抖法.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本症一般多发于半蹲位急转身时, 多暗示为膝关节内侧的疼痛, 并有压痛, 还可见到轻度局限性肿胀.本病推拿治疗效果较为理想.(1) 点穴:用拇指点按血海、阴陵泉(膝下内侧, 约在与阳陵泉穴直对的位置上)、三阴交, 每穴半分钟.(2) 松筋:患者侧卧, 伤肢在下、屈曲, 健侧伸直, 在伤侧年夜腿内侧使用滚法约5分钟.(3) 舒筋:患者仰卧, 伤肢伸直, 在膝关节内侧由年夜腿至小腿使用掌平推法, 10分钟.(4) 理筋:体位同上, 患肢的膝、髋关节各屈曲90度, 术者一手拿住膝关节, 拇指按住患处, 另一手拿住踝部, 并使患侧小腿做轻轻的旋转运动, 然后使膝关节尽量屈曲, 再使膝关节慢慢伸直, 同时在膝关节内侧使用拇指捋法(如图58), 反复把持3次.网球肘本病多见于网球运带动, 所以人们把它称为网球肘.慢性劳损为本病的病因, 主要暗示为肘外侧疼痛, 有的涉及整个前臂, 在局部有明显的压痛点, 端物困难.推拿治疗本病较为理想, 但一定要注意休息, 治疗期间应防止再次损伤.(1) 点穴:用拇指点按压痛点、手三里穴、合谷穴, 每穴半分钟.(2) 松筋:在肘外侧、前臂外侧用滚法, 或一指禅推法, 然后用拿法, 使局部肌肉放松, 约10分钟.(3) 理筋:术者一手拿肘部, 拇指按住压痛点, 另一手拿其腕部, 按压痛点的拇指, 首先弹拨局部5~6次, 然后, 拿手腕之手做旋转运动, 然后屈肘, 再将肘关节伸展(如图52), 反复2次. (4) 结束手法:医者一手托住患者肘部, 另一手掌按在患处, 两手掌相对用力, 使用搓揉法.偏瘫偏瘫就是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的后遗症.由于偏瘫的病人活动方便, 甚至卧床不起, 生活不能自理, 给家属带来了极重的负担.这里向年夜家介绍一种推拿方法, 对偏瘫有一定的效果.(1) 滚患肢:患者取仰卧位, 用滚法先施于患肢上侧, 滚完前面后再滚后面;然后再用同样方法治疗患侧下肢.上下肢把持完毕共需10分钟左右.(2) 推头:患者取坐位, 用一指禅推法由百会穴始分向四面推去,施于整个头部, 约5分钟(如图78).(3) 点穴:用拇指点揉或肘部点揉, 施于曲池、内关、尺泽、环跳、足三里、委中、承山, 每穴半分钟.落枕落枕是由于睡觉时姿势不正, 或睡眠时颈部受风所致的颈部有僵硬, 繁重, 酸胀疼痛的感觉, 以致于颈部转侧晦气.(1) 点穴:用拇指点按风池、肩井、合谷、落枕穴, 每穴半分钟.(2) 松筋:首先在颈部两侧寻找压痛点, 在压痛点上用拇指按揉约1分钟, 再用手捏拿颈部和肩部肌肉, 约2分钟.(3) 活动颈部:用手指按住患侧的肌肉, 头部先作左右转动, 再作抬头垂头运动, 最后再作颈部环转运动, 当转到某个角度呈现疼痛时, 手指立即按揉局部, 头部继续转动.(4) 结束手法:双手手指交叉, 掌根抱住颈部(如图56).双掌根相对用力, 捏挤颈部, 并向上提起, 反复10次, 再用手掌在患部使用掌擦法把持20次.咳嗽咳嗽是一种临床症状, 罕见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长期反复咳嗽还会引起胸痛、心慌等病症.这里向您介绍几种治疗咳嗽的推拿方法, 如法应用, 可以使你的咳嗽早日痊愈.(1) 开肺门:患者仰卧或正坐, 两手拇指分别在肺门穴揉捻(肺门穴在胸部正中线旁开1寸, 胸骨柄、体联结部相平处, 左右各一)(如图64), 以有酸胀感为度, 并同时用双食指勾点天突穴(胸骨柄上缘凹陷处), 继续用力, 约1分钟.然后双手掌重叠, 用掌根着力于膻中穴, 缓慢揉动约半分钟.接着双手仍重叠, 自膻中到剑突, 向下擦法, 约30次.(2) 揉中府、云门:患者取上述体位, 用拇指分别在双中府、云门穴处, 各揉捻1分钟(如图65).(3) 掐年夜椎:患者取坐位, 双上肢向后抱拢头颈, 用双中指轻掐年夜椎穴, 约1分钟(如图66).(4) 揉列缺、拿合谷:如果陪伴疼痛、轻度恶寒症时, 可用拇指揉列缺穴1分钟, 拿合谷穴1分钟(用一手拇指、食指相对捏紧另一手合谷穴)用力拿捏(如图67).(5) 擦背:患者正坐或俯卧, 他人用擦法施于背部两侧膀胱经(如图68)约2分钟.以上五种手法, 可选择三种或三种以上使用, 每次把持15分钟左右, 每天进行2次(早起后, 晚睡前).对感冒、急性气管炎遗留的咳嗽效果较好, 其它原因引起的, 亦可缓解症状.呕吐呕吐的原因很多, 有中枢性、神经性、感染性、中毒性、药物性、肿瘤性、妊娠性等多种.其中, 神经性呕吐是较罕见的一种, 多见于女性, 其发生与情志有密切关系, 多在生气、年夜怒后发生呕吐, 常陪伴忧虑、失眠、健忘、体倦等症状.下面讲的推拿法, 主要适用于神经性呕吐和急性胃肠炎、晕船引起的呕吐, 对其它原因引起的呕吐, 也可减轻症状.(1) 急性止吐法:如果感觉恶心, 欲吐或已吐, 来势较急, 可用下法.① 掐内关、公孙:以拇指用力掐按双内关穴, 以局部发红、有酸麻胀感为度, 约半分钟.取坐位, 抬腿, 以拇指用力掐按双公孙穴(第一趾骨基底之前下缘凹陷处, 赤白肉际间)(如图69).② 揉天突:用食指扣住天突穴, 用力揉按约半分钟(如图70).③ 叩背法:半握拳, 轻叩胸3~12脊柱两侧膀胱经约1分钟.(2) 慢性止呕法:如为慢性呕吐, 可用下法.① 按中府、云门:患者取坐位, 用双手拇指分别揉按中府、云门各1分钟(图见“咳嗽”篇)② 点揉或一指禅推中脘、天枢: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自己用点揉或他人用一指禅推法施于中脘、天枢各2分钟.③ 擦腹直肌: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自己或他人用擦法施于两侧腹直肌, 由上到下, 约半分钟(如图71).④ 提拿脊背:患者仰卧, 他人由命门穴起, 提拿脊柱两侧皮肤,直至年夜椎穴, 重复把持20余次.髌下脂肪垫损伤本病多由慢性积累损伤引起, 以中年人为多见.临床罕见膝关节下方疼痛, 步行无力而且难以耐久, 突然伸膝时疼痛明显, 髌骨下较丰满, 摸之质硬而且有压痛等症状.推拿疗法对本病效果较为理想, 如果坚持治疗, 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1) 点穴:用拇指点血海、梁丘、足三里, 每穴半分钟;点按膝眼, 每侧2分钟.(2) 松筋:患者仰卧位, 下肢伸直, 在年夜腿前面使用滚法或一指禅推法, 约3分钟.(3) 舒筋:体位同上, 医者用年夜小鱼际按住髌骨下缘处, 进行环转研磨, 3分钟.(4) 理筋:患者仰卧位, 患肢髋、膝关节屈曲, 一手拿住膝关节, 拇指按住膝眼处, 一手拿住踝部, 拿踝之手进行摇晃, 同时按住膝眼处的拇指进行按揉, 然后拿踝关节之手使膝关节屈曲, 伸直.在伸直的同时, 按膝眼的拇指用力向下按之, 反复把持3~5次. (5) 结束手法:在膝眼处使用年夜鱼际擦法, 约2分钟, 并在膝关节周围使以搓揉法.呃逆呃逆, 俗称打嗝, 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罕见到的小毛病, 虽然一般的呃逆不需要去医院治疗, 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特别是在公共场所, 如果呃声频作, 就会影响他人, 自己也很狼狈.如果您掌握了下面所讲的推拿手法, 将使您或您的朋友解脱这种尴尬局面.(1)点攒竹:双拇指按压双侧攒竹穴, 继续2分钟.在按压时, 患者还可能再呃逆一次, 但一会儿就会好的.把持一定要够2分钟. (2) 点列缺:用拇指点按一侧的列缺穴, 约2分钟.要用力, 使局部有胀痛的感觉.(3) 弹缺盆:用食指或中指弹拨一侧缺盆穴内侧.以感到向胸部窜麻为宜, 一般只需要弹拨一下.(4) 按膈俞:用拇指按压背部的膈俞穴或者附近的压痛点, 继续2分钟.注意:以上四种方法, 可选用其中的一种, 如果单用效果不明显,可配合应用.糖尿病说起糖尿病, 年夜家都知道它有“三多一少”的特点.即多喝水、多食、多尿、消瘦乏力.殊不知, 它还有其他临床暗示, 如:易患疮, 反复尿路、肺部、胆道感染, 周围性神经炎, 下肢坏疽等.由此可见其危害之年夜.患此病后, 必需控制饮食.近几年, 用针灸、推拿治疗糖尿病的报道越来越多, 现将其简单的把持介绍如下:(1) 揉胰俞:患者取俯卧位, 在胰俞(胸8椎旁开1.5寸)处,用拇指点揉法用力揉捻5分钟.(2) 揉肝俞、肾俞:患者取俯卧位, 握拳用力在肝俞、肾俞处,各揉2分钟.(3) 点揉中脘、天枢、气海:患者取仰卧位, 以拇指点揉法分别在中脘、天枢、气海处揉捻各2分钟.(4) 揉太冲、擦涌泉:患者取坐位, 先用拇指在双侧太冲穴处揉捻2分钟;再用鱼际擦法施于涌泉, 约1分钟.月经不调妇女如果月经量过多或过少, 时间延后或提前, 均为月经不调.经过一段时间推拿可以使其恢复正常.(1) 揉关元:患者取俯卧位, 用手掌抵住关元穴, 缓慢揉动2分钟.(2) 揉小腹:见“腹泻”篇.(3) 提拿脊背:见“呕吐”篇.(4) 揉足三里、三阴交:患者取坐位, 用拇指按揉法, 分别在双足三里、三阴交穴处揉捻1分钟.。
推拿治疗小儿夜惊42例
王立新;王俊琴;冯晓纯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1(007)002
【摘要】小儿夜惊为临床常见症候。
我们采用推拿疗法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27)
【作者】王立新;王俊琴;冯晓纯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学院附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915.3
【相关文献】
1.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四十二)——推拿治疗小儿咳嗽 [J], 刘文可;王悦;尚可新;郑园园;丹茜
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小儿夜惊16例 [J], 徐有水
3.卤水外涂穴位治疗小儿夜惊 [J], 许晓春
4.加味导赤散配合涌泉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夜惊疗效观察 [J], 唐莉;杨佳妙;邵征洋
5.黄甡教授运用儿科中药(儿科院内制剂)散剂治疗小儿夜惊 [J], 邹洁;侯改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肩关节周围炎的推拿分期治疗
王立新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09(000)024
【摘要】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改变而导致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病症。
本病常发生于单侧肩部,年龄以>40岁常见,女性发病率略高,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本病又称肩周炎、冻结肩、漏肩风、肩凝症、五十肩等,是一种肩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慢性无菌性炎症。
【总页数】1页(P24)
【作者】王立新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943
【相关文献】
1.中医推拿手法分期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2例 [J], 杨明军;刘怀忠
2.分期分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J], 施丽俊;郝丹丹
3.分期推拿结合火罐治疗肩关节周围炎92例 [J], 毛毅刚
4.麻醉下推拿松解整体疗法和单纯推拿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 [J], 陈建富
5.中药外治疗法配合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2例报告 [J], 高金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