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开发类型及模式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4.79 MB
- 文档页数:14
《海岛旅游发展模式探究—以刘公岛为例》摘要:people"s income level rise and the rise of tourism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shows a strong and powerful growth tendency. As an important part in China"s national economic gain and has turn into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le. In order to keep vitality and energy for a long time, tourism destinations are updating, exploring and optimizing the development patterns. This article adhibition the life period theory to the island tourism destinations development patterns. Taking Liu gong islan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first defines the evolution stage of its life cycle, 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Liu gong island in different life cycles. On the foundation of explicit analysis of the now available affecting factors, an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island tourism characteristic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novation in the island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 under the theory of tourism destination life cycle research, on the island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 is optimized innov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 Key words :Island Tourist resources,[1]田婕.舟山群岛旅游地生命周期及调控研究[D]. 浙江海洋学院, 2011. [2]杨秀平.多主体对旅游环境需求的利益博弈分析基于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视角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8 [3] 高建. 海岛旅游开发模式探讨[D]. 浙江大学, 2007. [4] 梁源媛 , 高建 . 海岛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山东长岛为例 [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33(S2):56-62.,[13]马剑平.海岛旅游开发的选择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7(08):103-105. [14]刘康.海岛旅游模式及环境影响对策分析以青岛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09):102-109. [15]向亚武,王永红,徐杨杨.胶东半岛海岛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以长岛、养马岛、崆峒岛、刘公岛、镆铘岛、田横岛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7(S1):75-85. [16]房萍.我国海岛旅游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以威海刘公岛为例[D]. 企业技术开发, 2012. [17]江海旭.地中海地区海岛旅游开发经验及启示[D]. 辽宁师范大学, 2011. [18]董志文.浮山湾海上运动中心打造青岛滨海旅游王牌[D]. 青岛海洋大学, 2002. [19]杨晓玭.海南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模式评价及选择研究[D]. 海南大学, 2015. [20]黄玉理.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研究[D].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06. [21]王凤伟.舟山群岛旅游要素整合及体系构架研究[D]. 浙江海洋学院, 2013. [22]应晓丽.国外典型海岛保护模式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 浙江海洋大学, 2018. [23]杨书龙.近岸型海岛旅游目的地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4.[24]张耀光,刘锴,江海旭.海岛旅游资源评估与竞争力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 12 个海岛(县)为例[J].海洋经济,2012,2(05):34-42.[25]赵树迪,郑宇.一种推进中国海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复合模式的提出以山东长岛县为例[J].科学与管理,2017,37(01):49-53.山东交通学院毕业论文海岛旅游发展模式的探究以刘公岛为例院(系)别国际商学院专业旅游管理班级旅游管理 16.2学号162721217姓名张贯亚指导教师冯小楠山东交通学院教务处二○一九年六月原创声明本人张贯亚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海岛旅游发展模式的探究以刘公岛为例,这是我在冯晓楠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的结果。
海岛旅游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发布时间:2021-11-25T01:56:39.972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14期作者:张银[导读] 在海洋产业越来越受国家重视的今天,海岛旅游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我国沿海的许多地区都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海岛旅游业作为海洋产中的重要经济支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张银(武汉学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摘要:在海洋产业越来越受国家重视的今天,海岛旅游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我国沿海的许多地区都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海岛旅游业作为海洋产中的重要经济支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对于大陆的旅游研究无法完全覆盖对于海岛旅游的各个层面。
海岛旅游会对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产生更大的影响。
本文从旅游学的角度下进行分析海岛旅游对于海岛产生的变化,为什么海岛旅游业能够成为推动海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当前社会的背景下,海岛旅游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以及如何在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条件下进行对于海岛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关键词: 环境保护;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绪论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 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不断富强,我国人民对新生事物的好奇不断加强,在人民追求着精神和生理上的良好生活品质的同时,带动的许多行业的发会展,旅游行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旅游行业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海岛游便是在旅游行业中新发展起来的新兴板块。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对于旅游行业的需求趋势,海洋旅游业在未来的发展上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关注,而凭借着海岛的天独到的优势,未来海岛旅游并将成为海洋旅游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世界海岛旅游发展报告(2019年)》显示,全球海岛旅游国家和地区超过70个,40%以上海岛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超过20%,世界海岛旅游出口总值达到610亿美元。
2018年全球发展国际文化旅游服务人次达12.79亿,收入达1.59万亿市场美元。
2019年海岛旅游开发研究报告市场分析中心目录1 我国海岛投资整体情况 (3)1.1 我国海岛旅游发展进程 (3)1.2 海岛旅游发展现状 (6)1.3 海岛旅游发展趋势 (10)2 国内外海岛开发管理模式 (15)2.1 全球海岛资源聚集及分布情况 (15)2.2 海岛资源开发模式 (18)3 以全球成熟的夏威夷海岛为例,探寻海岛经营模式 (21)3.1 夏威夷海岛概况 (21)3.2 群岛内的旅游资源 (23)3.3 夏威夷商业模式分析 (24)3.4 海南岛值得借鉴的经验 (25)1 我国海岛投资整体情况1.1 我国海岛旅游发展进程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方式正逐渐由最初的观光游转向休闲度假游转变。
国际旅游度假村的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业态大规模发展出现在20世纪后。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交通业不断革命,为度假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度假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生活方式,同时,度假旅游的浪潮也席卷了发展中国家,大众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图表1:休闲度假旅游发展阶段中产阶级崛起奠定了海岛旅游基础:近5年来,我国人均GDP一直持续增长,2017年突破5万元的大关。
世界旅游组织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整体进入成熟的度假旅游经济,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并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我国人均GDP在2011年跨过5000美元关口,大众旅游消费全面兴起。
图表2:我国人均GDP持续增长图表3:我国旅游收入不断提升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中产阶级数量最多的国家,占到世界上中产阶级总量的33%,而代表着中产阶级崛起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80、90 后群体,他们的消费理念由量入为出、勤俭持家转变为崇尚个性化、智能化、体验性的消费活动。
在新型消费理念下,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文娱服务支出不断上涨,休闲旅游行业成为直接受益的行业。
图表4:人均文娱服务支出稳步提升图表5:2018年服务消费占比高图表6:消费者年龄段占比1.2 海岛旅游发展现状我国海岛资源丰富:我国的海岛旅游业在20 世纪70 年代末逐步进行开发建设,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多样,岛屿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宜人,未来开发尚有较大空间。
生态浮岛工程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于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传统的陆地开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人们开始转向海洋开发。
生态浮岛工程是一种新兴的海洋开发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海洋资源,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美丽、舒适的生活空间。
本文将结合当前的国内外生态浮岛建设经验,提出一个具体的生态浮岛工程建设方案。
二、生态浮岛的概念和特点1.生态浮岛的概念生态浮岛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在水面上构筑的一种能够提供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和生产的综合性人工岛屿。
生态浮岛通常由固定在水下的浮体和上面的建筑组成,可以实现动态随波漂移和固定停泊。
2.生态浮岛的特点生态浮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生态浮岛可以降低土地资源紧张的压力。
由于生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而生态浮岛可以有效地利用海洋资源,为人们提供一个新的生存空间。
其次,生态浮岛可以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
相比于拥挤的城市环境,生态浮岛的环境更加清新、宜人,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提升。
再次,生态浮岛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在生态浮岛上,可以建设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发电设施,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生态浮岛工程的建设内容1.浮体的选材和构造浮体是生态浮岛的基础,其选材和构造对于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选材上,应该选择轻质、耐老化、抗腐蚀的材料,如聚乙烯板、玻璃钢板等。
在构造上,要保证浮体的均匀受力,同时要结合海洋环境的特点来设计其形状和结构,从而使浮体对于波浪和风力有着良好的适应性。
2.生态环境的设计和建设生态环境包括岛屿的绿化、水体的治理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等内容。
在岛屿的绿化上,可以利用适应性强的绿植,如植被、花卉等,为居民提供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
在水体的治理上,可以采用人工湖泊、水生植物等手段,降低水质污染,保证水质的清洁和透明。
同时,要严格控制岛上的建筑密度,保持岛屿的自然景观,提高岛屿的生态环境质量。
海岛旅游开发经验对我国海岛旅游开发的启示海岛是海陆的岛桥, 海洋开发的基地。
海岛旅游资源丰富, 开发潜力巨大, 是海洋旅游开发的前沿和海洋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外, 一些滨海旅游发达的国家, 海岛旅游发展迅速, 如, 马尔代夫群岛、泰国的普吉岛、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韩国的济州岛、日本的冲绳列岛、西班牙的巴利阿里及加那利群岛、中美洲的加勒比群岛和美国的夏威夷群岛等都已开发成为深受游客欢迎的旅游度假地。
我国有大、小岛屿7 000多个, 总面积7 54万平方千米, 占国土总面积的0 8%,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 一些海岛得到大规模开发, 海南岛、普陀岛等一些岛屿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近几年, 海岛地区接待游客人数每年以高达20% ~ 30% 的速度递增, 海岛旅游已成为许多海岛县的支柱产业。
尽管如此, 由于我国海岛旅游起步较晚, 受旅游开发政策、资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制约, 与世界海岛旅游开发较早的国家尚有很大差距, 丰富的海岛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有些海岛至今仍处在原始状态, 旅游开发尚处在资源驱动阶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国外的经验能给我国海岛旅游开发提供有益的启示。
1 国外海岛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1 1 有完善的发展规划海岛旅游开发, 要强调规划先行, 拥有完善的规划, 将有利于海岛旅游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例如, 坐落在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 ! ! 马尔代夫, 由26组自然环礁、1 190个珊瑚岛组成, 其中199个岛屿有人居住, 991 个荒岛, 以海岛旅游闻名于世, 旅游业也成为其三大经济支柱之一。
马尔代夫海岛旅游业的成功, 首先得益于其有完善的发展规划。
马尔代夫在海岛开发过程中特别重视海岛规划, 规划是政府的职能, 规划的设计充分考虑单一岛屿的整体性及与其他海岛的关联性, 以规划指导开发,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使得一岛一风格, 整体如诗如画, 被誉为 印度洋上的人间乐园。
海岛旅游资源特点及开发方式研究——以长岛为例————————————————————————————————作者:————————————————————————————————日期:海岛旅游资源特点及开发方式研究——以长岛为例-旅游管理海岛旅游资源特点及开发方式研究——以长岛为例王雪海岛旅游资源具有季节性不明显、环境幽绝、地域性明显、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
为更好的开发海岛旅游资源,该论文总结分析了世界成功旅游海岛的开发方式以及举例特色代表岛屿和具体开发方法,并结合长岛的实际情况,进行SWOT分析,最终从发展方向、开发方式及规模层次等宏观方面以及设施建设、市场宣传、从业人员等微观方面提出长岛旅游开发的建议,以期待完善长岛旅游的产品结构,提升整个长岛的竞争力,同时为其它岛屿的开发提供方法借鉴。
度假旅游的兴起,陆地景观的相似性和近城市性使人们渐渐将目光转到海岛。
海岛因与陆地相隔,远离人群和喧闹城市,拥有独特且保留相对完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相比陆地景观更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减轻压力以及探新求异的需要,海岛旅游和海岛开发成为新的热点。
一、海岛旅游及其资源特点海岛旅游是指以特定的海岛地域空间为依托,凭借岛上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以满足游客需要,同时促进海岛社区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而开展的旅游活动。
海岛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资源中的一个特殊分类,除具有一般旅游资源的特点外,因地域和历史文化发展的差异性,海岛旅游资源又有其特点。
(一)季节性较陆地不明显。
旅游活动的季节性,除受人们带薪假期的时间影响外,最大的影响因素便是由于旅游目的地的气候条件引起的旅游资源的季节性。
因海岛散布于海洋中,受海洋性气候影响较为明显,气温变化较同纬度的陆地地区变化较缓,降水、日照等条件较优因此季节差异性相比陆地而言较小。
(二)远离城市,环境幽绝。
海岛受海洋的分割远离大陆且面积较小,工业经济落后、城市化水平较低,这些恰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避免出现类城市化的现象,形成了相对幽静、隔绝的环境,有利于旅游者在心理上产生脱离世俗的感觉,更好的释放压力,放松心情。
海南岛地质特征与自然资源开发研究海南岛是中国的一个热带岛屿,位于南海,被誉为“东方夏威夷”。
这个宝岛的地质特征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海南岛的地质特征与自然资源开发进行研究。
一、地质特征1. 地理位置海南岛位于南海的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周围环绕着璀璨的海洋资源。
它向往来的东南季风暖流开放,海岸线长达1563.2公里,拥有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
2. 地质构造海南岛位于板块构造交汇带,是南海陆架结构的一部分。
其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地壳上有多个断层与裂谷,这为岛上的地质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储量。
3. 岛屿类型海南岛属于石灰岛屿,拥有许多喀斯特地貌景观。
岛上有众多的岩溶洞穴、地下河流和地下湖泊,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景观和珍稀的生态系统。
二、自然资源开发1. 农业资源海南岛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业发展。
岛上有大片的良田和果园,如三亚红心火龙果、万宁椰子等,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此外,海南岛还拥有丰富的水稻、热带水果和海产品资源。
2. 矿产资源海南岛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磷矿、铁矿石、稀土、锆石等。
其中,海南铁矿石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四,稀土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矿产资源为岛上的工业和能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 生态旅游资源海南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系统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岛上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东方巴黎、亚特兰蒂斯等景点,还有蓝天、白沙、碧海等迷人的海滩风光。
这些自然旅游资源为岛上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南岛是热带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之一,保护和利用海南岛的生物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政府加大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2. 绿色发展海南岛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模式,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加大对农业、旅游业和矿业等行业的监管力度,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舟山岛陆一体化发展模式探讨作者:石莹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9期石莹舟山依托陆岸发达的经济基础,面向广阔的海洋发展延伸空间,实现海洋经济和陆岸经济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推动舟山经济转向发展升级,实现舟山旅游经济与综合经济发展的优化协调发展,也为更多的沿海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更好的经验和范式。
21世纪被誉为海洋经济的新时代,舟山有着我国最大的海洋渔场,有着先进港口物流基础和优良的海岸经济发展区位优势,更有着长三角中国最大的经济开放区。
舟山市立足陆岸发达的经济基础,面向广阔的海洋发展延伸空间,实现海洋经济和陆岸经济的一体化协同发展将是很多沿海开放区面临的新选择。
一、岛陆一体化的内涵阐释岛陆一体化发展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海岛地区与毗邻陆岸区域在经济发展方面实践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模式,海岛地区不再是孤立的关注岛屿产业和经济发展模式,而是与所属的陆岸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在产业融合、社会发展、经济转型的方面实现统筹共谋的发展模式。
2010年著名经济学者韩立民和王明舜在海陆经济一体化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岛陆经济一体化,针对我国从北到南非常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沿海城市和不同的区域经济体,依托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特点和不同区位优势,实现陆、岛连个原本联系相对松散的社会经济系统的统一发展规划。
实现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的链接和联动开发,优化社会经济的综合管理,推动两个或者多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发展系统的整合发展,构建一个资源共享、产业融合、社会统筹的社会经济发展统一体,合理利用岛、陆不同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实现岛陆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
利用岛屿的海洋优势,更好地向近海乃至远洋拓展,为区域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外部延伸空间;立足陆岸连接国内大市场的资源优势、交通基础、技术优势、客流资源等,实现岛陆两地的可持续发展。
尤其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迫切需要突破现有的创新瓶颈,岛陆一体化能够更好地创新旅游业的创新发展,实现陆岸文明和海洋文明的融合,做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强化陆岸旅游市场与岛屿旅游市场的融合,让优势得以更好的强化,让劣势得到有效的弥补,提升旅游产业以及各项综合事业的综合发展效能。
生物地理学与岛屿生物多样性分布模式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理空间上分布和演化的学科,而岛屿生物多样性则是生物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岛屿作为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特征,因此对于岛屿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的适应性演化、生物地理分布和物种形成等重要问题。
岛屿生物多样性分布模式研究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分布模式两个方面。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或地理区域内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度量,而生物地理分布模式则是指岛屿上不同物种的分布规律和特征。
研究表明,岛屿的物种多样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岛屿的地理面积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岛屿生物地理定律”,岛屿的物种丰富度与岛屿的面积成正比关系。
即岛屿面积越大,物种丰富度越高。
这是因为较大的岛屿可以提供更多的生境,容纳更多的物种。
此外,较大的岛屿还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食物,支持更多物种的生存与繁衍。
另外一个影响岛屿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是地理位置。
根据“岛屿生物地理定律”的首度规则和最大相对距离规则,物种移入岛屿的概率与岛屿和大陆的距离成反比关系,并随着大陆的面积和物种库存的增大而增加。
这是因为较近的岛屿易于物种迁移和扩散,可以更容易地由大陆或其他岛屿扩散过来。
而较远的岛屿则由于迁移能力有限,物种迁入和迁出的机会较少,因此物种多样性较低。
此外,岛屿的地理隔离程度也会影响物种的分布和形成。
地理隔离是指岛屿与其他生境之间的空间隔离。
地理隔离可以限制物种的迁移和交流,导致岛屿上物种独特的适应性进化和物种形成。
在地理隔离的作用下,岛屿上的物种经过长期演化和选择,形成了独特的种群和亚种。
在岛屿生物地理分布模式研究中,有三种经典的分布模式被广泛关注。
首先是“上升式”分布模式,即物种多样性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大而增加,但增加的速度逐渐减缓。
其次是“分类”分布模式,即不同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对于岛屿面积的响应不同。
例如,某些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可能随岛屿面积的增大而增加,而其他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则保持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