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印度群岛的岛屿成因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12
岛屿地质与地貌演化岛屿是大海中的一块陆地,围绕着大海,环境独特,风光迷人。
岛屿的地质和地貌特征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形成过程而各具特点。
在岛屿地质与地貌演化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岛屿都有着它独特的故事。
一、地质形成岛屿地质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大多数岛屿是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也有一部分是由陆地上升或者地壳运动形成的。
无论是哪种形成方式,都离不开地质的作用。
海底火山是岛屿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板块运动的过程中,地壳会发生破裂和运动,从而导致地下熔岩喷发,形成新的火山岛屿。
这些火山岛屿随着时间的推移,陆续冷却凝固,最终形成稳定的岛屿地质结构。
另外,陆地的上升也是岛屿形成的原因之一。
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部分陆地会上升,形成新的地理结构,从而形成新的岛屿。
这种情况在一些海域中比较常见,比如印度尼西亚等地区。
二、地貌特征岛屿的地貌特征是由地质演化的结果所决定的。
不同地质结构会呈现出不同的地貌特征,比如火山岛屿和陆地上升岛屿的地貌特征就有所不同。
火山岛屿地貌特征多为陡峭山脉和深邃海岸线。
火山岛屿多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所以地层比较松散,容易形成陡峭的山峰和深邃的海底。
这种地貌特征在夏威夷等火山岛屿比较典型。
而陆地上升岛屿地貌特征多为平坦海域和浅滩海岸线。
陆地上升岛屿多是由陆地的上升形成的,地层比较坚硬,不容易侵蚀,所以地貌特征比较平坦和浅滩。
这种地貌特征在日本的一些岛屿中比较明显。
总的来说,岛屿地质与地貌演化是一个漫长而又神秘的过程。
每一个岛屿都有着它独特的故事,让人们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希望人类能够尊重自然,保护岛屿,共同分享自然的纯净与美丽。
岛屿得成因类型1、大陆岛大陆岛又称陆岛,指地质结构上与邻近大陆相似或相联系得岛。
大陆岛原先就是大陆得一部分,后来被海水将它与大陆分开。
大陆岛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太平洋中得大陆岛主要分布在亚洲大陆与澳大利亚大陆外围,如日本群岛与新西兰得南岛、北岛等。
大陆岛一般位于大陆附近。
中国大陆岛总数就是6000多个,占中国海岛总数得90%之多,面积占中国海岛总面积得99%左右。
中国得大陆岛绝大多数为基岩岛,主要分布于大陆沿岸与近海。
由于中国长江口以北主要为平原海岸、东南与华南主要为山地丘陵与台地海岸,使得中国得大陆岛分布不均,形成南多北少得格局,并很有规律地向北偏东方向排列。
中国得第一大岛台湾岛与第二大岛海南岛都就是大陆岛。
大陆岛得形成原因主要有:①因构造作用,如断层或地壳下沉,致使沿岸地区一部分陆地与大陆相隔成岛;或因陆块分裂漂移,岛与原先得大陆之间被较深、较广得海域隔开。
前者如中国得台湾岛、海南岛,欧洲得不列颠群岛,北美洲得格陵兰岛与纽芬兰岛等;后者如马达加斯加岛、塞舌尔群岛等。
②由冰碛物堆积而成。
原为大陆冰川得一部分,后因间冰则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同大陆分离,如美国东北部沿岸与波罗得海沿岸得一些岛屿。
③由海浪冲蚀而成得冲积岛,其高度与大陆相一致,周围有海蚀地形,存在得时间短暂,在波浪得冲蚀下很快就会消失。
2、冲积岛冲积岛就是陆地得河流夹带泥沙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得海上陆地。
由于它得组成物质主要就是泥沙,故也称沙岛。
陆地得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有冲刷下来得泥沙流到宽阔得海洋后,流速就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得陆地,这就叫冲击岛。
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得地方,都会形成一些冲积岛。
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长江入海口得崇明岛,就就是一个很大得冲击岛,就是我国得第一大冲积岛。
我国第二大冲积岛就是湖北枝江长江中得百里洲。
冲积岛得地质构造与河口两岸得冲积平原相同。
印度尼西亚,地质印度尼西亚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地质情况复杂。
其邻接构造活跃地区,特点是由于俯冲作用造成的地震和火山作用频繁。
西印尼主要是由大陆地壳支撑,而在东印尼地区,更多的是弧形地壳和蛇绿岩层,和一些年轻海洋盆地。
3亿年前,冈瓦纳大陆超大陆块与欧亚俯冲边缘相撞,裂开的地层片段重组形成了印尼群岛。
现代印尼地质明显是新生代时在此边缘俯冲与碰撞的结果。
现代地质构造背景印尼是由超过18000个岛屿组成的巨大群岛,从北纬6度到南纬11度穿过赤道,从东经95度到141度,延伸超过5000公里(图1和2)。
其位于三大主要板块的交界处:欧亚大陆,印度-澳大利亚,和太平洋-菲律宾海(图1)。
在印尼西部,位于欧亚和印度板块边界上的是巽他海沟(Sunda Trench)。
位于苏门答腊岛与此海沟平行的是右行走滑的苏门答腊断层,在海沟和与海沟平行处的进一步向北运动,将斜板收敛分割成普通收敛,形成了此断层。
苏门答腊岛的大部分主动变形位于巽他海沟和苏门答腊断层之间。
与此相反,爪哇岛东部,主动变形发生于宽可达2000公里的一复杂缝合带中,包括一些小版块和多重俯冲地带;板块边界(图1)为一些海沟和另一个主要走滑带,左行索龙(Sorong)断层,从新几内亚延伸到苏拉威西岛。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显示印尼板块间有很高的相对移动速度,一般超过了每年几厘米。
火山和地震活动通过地震带和火山带(图1)大体上可很好地界定俯冲地带,地震带深可达600km(图3)。
自从公元1500年,印尼至少有95座火山爆发过,大部分位于下降的岩石圈板块之上100公里到120公里之间。
火山爆发指数(VEI)超过4的巨大爆发次数记录有32次;其中19次是过去200年间爆发的,包括1815年的Tambora火山爆发(VEI=7)和1883年的Krakatau火山爆发(VEI=6)。
位于松巴哇岛(Sumbawa)的Tambora 火山,因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而广为人知,其1815年的爆发造成了北半球的“无夏之年”,致使庄家歉收,导致饥荒和人口流动。
岛屿成因分类型及成因
岛屿可以按照其形成的不同方式和成因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岛屿成因类型:
1.火山岛(火山性岛屿):火山岛是由火山喷发或火山活动形成的。
这些岛屿通常是
由火山锥形成,例如夏威夷群岛就是火山岛的典型例子。
火山岛可以是由单个火山活动形成,也可以是由多个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弧或岛链。
2.隆起岛:隆起岛形成于海底地壳隆起或隆升,可能是由地壳运动、地震或板块活动
引起的。
这种类型的岛屿可以是陆地延伸或大陆架的一部分,当板块抬升时形成陆地岛屿,例如印度洋的塞舌尔群岛。
3.珊瑚礁岛:珊瑚礁岛是由珊瑚虫群落建造的,通常形成在温暖浅海水域中。
当珊瑚
虫死亡并堆积在一起时,它们的遗骸形成了珊瑚礁。
这些礁可以在海水面以上形成岛屿,例如太平洋的很多岛屿,如马尔代夫。
4.冰川岛(冰碛岛):冰川岛是由冰川运动和作用形成的,当冰川融化时,它们可能
会携带着岩石和土壤,随着冰川退缩,这些沉积物可以形成岛屿。
这种类型的岛屿通常位于极地和高纬度地区。
5.人工岛:人工岛是人工建造的岛屿,通常是为了满足特定的人类需求,比如用于城
市发展、港口建设或度假胜地。
人工岛可以通过填海造陆、堆石块或其他建造技术建造而成。
这些不同类型的岛屿形成机制反映了地球不同地质和自然过程的作用,每种类型的岛屿都有其独特的成因和特征。
大陆岛成因:①因构造作用,如断层或地壳下沉,致使沿岸地区一部分陆地与大陆相隔成岛;或因陆块分裂漂移,岛与原先的大陆之间被较深、较广的海域隔开。
前者如中国的台湾岛、海南岛,欧洲的不列颠群岛,北美洲的格陵兰岛和纽芬兰岛等;后者如马达加斯加岛、塞舌尔群岛等。
②由冰碛物堆积而成。
原为大陆冰川的一部分,后因间冰则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同大陆分离,如美国东北部沿岸和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些岛屿。
③由海浪冲蚀而成的冲积岛,其高度与大陆相一致,周围有海蚀地形,存在的时间短暂,在波浪的冲蚀下很快就会消失。
大陆岛又称陆岛,指地质结构上与邻近大陆相似或相联系的岛。
大陆岛原先是大陆的一部分,后来被海水将它与大陆分开。
大陆岛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太平洋中的大陆岛主要分布在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外围,如日本群岛和新西兰的南岛、北岛等。
珊瑚岛是由海中的珊瑚虫遗骸堆筑的岛屿。
珊瑚虫死后,其身体中含有一种胶质,能把各自的骨骼结在一起,一层粘一层,日久天长就成为礁石了。
在满足珊瑚虫生息的条件下,珊瑚岛的形成必须要有水下岩礁作为基座,这就是珊瑚岛分布于热带海洋、远离河口、坐落于海山和陆坡阶地上面的原因。
珊瑚岛 1.是海洋岛的一种。
它是由活着的或已死亡的一种腔肠动物——珊瑚虫的礁体构成的一种岛。
因此,称珊瑚岛。
在珊瑚岛的表面常覆盖着一层磨碎的珊瑚粉末——珊瑚砂和珊瑚泥。
根据它形成的状态,可将珊瑚岛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类型:岸礁分布在靠近海岸或岛岸附近,成长条形状,主要分布在南美的巴西海岸及西印度群岛,我国台湾岛附近所见的珊瑚礁大多是岸礁;堡礁分布距岸较远,呈堤坝状,与岸之间有泻湖分布,最有名的就是澳大利亚东海岸外的大堡礁;环礁分布在大洋中,它的形状极其多样,但大多呈环状,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的中部和南部,而且多成群岛分布。
火山岛按其属性分为两种。
一种是大洋山岛,它与大陆地质构造没有联系;另一种是大陆架或大陆坡海域的火山岛,它与大陆地质构造有联系,但又与大陆岛不尽相同,属大陆岛与大洋岛之间的过渡类型。
建国只有4年就消失了的国家:西印度群岛联邦加勒比海“向下议院提出解散西印度群岛联邦的法案,对于任何一个内阁大臣而言,都绝非一件感到荣幸的事。
这象征了对一个实验性的政府体制所进行的政治尝试被宣告终止,而这——曾乘载了许多人热切的盼望。
”——殖民地大臣麦德宁在英国下议院上发言,1962年。
西印度的位置昔日的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岛联邦”,如今已分裂为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还有东加勒比海的诸岛国等12个独立国家与属地。
在那个航运与民航都不发达的年代,彼此相距甚远,大部分岛民都老死不相往来的加勒比海岛群,究竟为什么会走向成为一个国家,又为什么在短暂的统一后,4年时间就迅速地走向分离呢?西印度群岛。
群岛和大陆之间水域为加勒比海。
壹国力式微、不堪财政负担,英国急于“脱手”先来看看西印度群岛的地理位置,西印度群岛由24个有人居住的主要岛屿组成,约有220-230个离岸岛屿和礁石。
最大岛牙买加岛位于联邦的西北极,第二大岛特立尼达位于联邦东南部,第三大岛巴巴多斯位于联邦东部。
最西边的开曼群岛和最东边的巴巴多斯,相距2425公里,横跨22个纬度;极北的特克斯与凯科斯群岛到极南的伊卡科斯角则有1700公里,横跨12经度。
各岛之间主要是广阔的海域。
相比之下,大不列颠本岛横跨10个经度,西班牙全国横跨20个纬度,西印度群岛的领地领海总面积也相当大。
但大部分省份都是集中在东加勒比海的小岛上,除了在西部的牙买加和其属地。
西印度群岛地图二战后国力迅速式微的大英帝国,面对其加勒比海殖民地势难可挡的分离主义浪潮,从原先的收紧控制独立声浪的政策,改弦更张为在区域内成立一个得以自给自足,仍与英国保持友好关系的“新国家”。
世界地图上的加勒比海地区蓝色 = 加勒比海绿色= 西印度群岛“自给自足”,是英国在当初构思建立“加勒比海新国家”的计划时,最重要的考量。
大英帝国在加勒比海,除了拥有牙买加等岛屿殖民地外,尚有南美大陆东北侧的英属圭亚那,以及中美洲的英属洪都拉斯两块大面积的腹地,可以做为新建立的加勒比海国家重要的天然资源供应地。
地处大西洋两头,地中海有灿烂古文明,加勒比海为何一直边缘化?地中海位于欧洲以南,非洲以北,亚洲以西,面积约251万平方公里(不包括黑海),略呈扁平状。
加勒比海位于中美洲以东,南美洲大陆以北,面积约275万平方公里。
地中海与加勒比海都是大西洋的附属海,地中海位于大西洋东部,加勒比海位于大西洋西部。
地中海与加勒比海还有一个共同点,这两片海都相对比较封闭。
在1869年地中海东南的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地中海只有最西端的直布罗陀海峡一个出海口。
直布罗陀海峡位于欧洲与非洲之间,最宽处只有约14公里。
罗马帝国完全封锁了直布罗陀海峡,将地中海变成了罗马帝国的地中湖。
加勒比海也比较封闭。
加勒比海的西北端,隔着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与古巴岛之间的海峡与墨西哥湾相连。
加勒比海的西海岸有墨西哥、伯利兹、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
加勒比海的南端有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
加勒比海的东海岸情况就比较复杂,因为这里有一串呈弧形的岛屿,就是著名的西印度群岛。
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去寻找香料之国印度,结果误到了这里,哥伦布以为到了印度。
因为这里地处西半球,为与东半球的印度相区别,故称西印度群岛。
西印度群岛的岛屿非常多。
大岛或较大一点的岛屿,从西往东有古巴岛、牙买加岛、伊斯帕尼奥拉岛(西属海地,东属多米尼加)、美国领地波多黎各岛,以上这些岛屿也称大安的列斯群岛。
波多黎各岛以东的一连串岛屿,一般被称为小安的列斯群岛,按顺序又细分为背风群岛、向风群岛,北美洲很多弹丸小岛国多位于这两个群岛上,比如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基茨和尼维茨、安提瓜和巴布达,还有法国的海外省瓜德罗普岛、马提尼克岛。
另外,委内瑞拉北部的一些小岛也属于小安的列斯群岛。
基于此,曾有学者将加勒比海视为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但遭到另外一些学者的反对,认为加勒比海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而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
什么是边缘海,就是一块大陆周边的海域,也称陆缘海。
富饶美丽的西印度群岛秦为胜西印度群岛位于大西洋及其属海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之间,包括1200多个岛屿,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西印度群岛分为三大组:大安的列斯群岛位于加勒比海北面,由古巴岛、海地岛、牙买加岛、波多黎各岛及其附近岛屿组成,多为大陆岛;西印度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位于加勒比海东面,自北向南呈弧状排列,包括近1000个小岛,又可分为维尔京群岛、背风群岛(利华德群岛)、向风群岛(温德华群岛)等,除特立尼达岛面积稍大外,大都是不足1000平方公里的火山岛;巴哈马群岛位于大安的列斯群岛的北面,由14个稍大的岛和许多小岛及珊瑚礁组成。
西印度群岛总面积中半数以上是山地。
位于大安的列斯群岛的北面巴哈马群岛,地势低平,与大、小安的列斯群岛显然不同。
由14个稍大的岛和许多小岛及珊瑚礁组成。
其中最大的岛屿是古巴岛。
从公元1492年开始,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三次西航。
他到达了现在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自己以为到了印度,就把自己发现的岛屿称为西印度群岛,并把那里的土著居民叫印第安,意即印度人。
以后人们发现错了,但仍然将错就错,把真正的印度叫做“东印度”,把美洲加勒比海的岛屿叫做“西印度群岛”。
西印度群岛位于北纬10°~27°之间,全年盛行东北信风,降水分布明显不均,受岛屿中部山地地形影响,常因海风的迎风坡与背风坡而有不同,岛屿东北、北部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处东北信风山地迎风坡,加之,墨西哥湾暖流绕经各岛沿海,终年高雨多雨,多形成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除高山外,年平均气温多在25~26℃,四季变化很小,最热月出现在8月份,气温年较差小,迎风侧年雨量1500~2000毫米,局部地区可达5000多毫米,发育有热带雨林和砖红壤。
西南、南部及内部因处山地背风坡一侧降水一般不足 500毫米,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雨量的分配则以夏秋两季较多,冬春较少,植被分别为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和热带灌丛,土壤以棕红色土为主。
为什么每一个大洲的右下角都有一个大岛屿?1930年11月,格陵兰。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躺在了冰天雪地中,孤独感包围了他,不会有救援了。
他的遗体在第二年的夏天被发现,他的生命定格在50岁。
如同他孤独的离去,他的大陆漂移说也就此尘封在图书馆的档案室。
他是德国人,在18年前,因为生病呆在房间里闲来无事,盯着墙上的地图看了半天,竟然提出了一个假说:大陆漂移说。
这个学说是革命性的,要求对现有地理学说全部都要进行重新解读。
在1920-1930年间,很多地理学家纷纷予以驳斥。
魏格纳只好自己求证,然而直到1950年后,新发现的证据才对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并在1960年代形成了地球地理学大发展。
现在的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有几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之间的互相作用,形成了现如今的地球地貌。
沧海桑田的原因,就在于板块之间的互相作用。
喜马拉雅山经常发现的一些远古海洋生物化石也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以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来自地心的热运动,以及万有引力形成的地球自转与公转,使得地壳板块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在板块交接处,火山、地震频发。
每次大规模的火山和地震爆发都对地貌的形成产生了影响,甚至在印度尼西亚有一些岛屿就是因为火山沉没,而在不远处,又新生了一个岛屿。
地貌上的表现高低不平,地表的构造也有岩石和土壤之别,如同高山和平原。
此外,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在海洋上,由于这样的风带以及大气运动和行星风系、流体的连续性形成的补偿作用、密度差异、陆地的形状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等多种原因,形成了遍布四大洋的洋流。
陆地上的河流,在北半球,因为地转偏向力的原因,往往是南岸都是软土质的滩涂,而北岸则是冲刷不动的岩石峭壁。
因此亚洲的从西向东流向的河流,在东南角容易形成冲刷平原——三角洲。
如果将陆地上的河流放大到洋流上,洋流对陆地的冲刷作用,要比河流大的多。
在洋流盛行的低纬度地区,赤道一带,不容易形成稳固的大陆架——水滴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