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本章教材结构】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第二节心理评估第三节心理辅导【本章考点归纳】1.心理健康的意义与标准★★★2.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4.心理评估及其意义★★5.心理测验★6.会谈★7.心理评估的其他方法★8.心理辅导及其目标★★9.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本章教材内容讲解】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含义(一)心理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曾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作过这样的描述: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研究人员归纳出以下六条标准,从而使得心理健康的概念得以具体化:1.情绪稳定、乐观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相反的是喜怒无常。
2.正确的自我观一个人具有正确的自我观,就意味着他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不仅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既不高估也不低估自己的能力;既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和各个方面的条件,又能正确地把握和对待自身的变化。
3.人际关系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维护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而且也是心理健康的内在需要。
4.人格完整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为人诚实正直,襟怀坦荡;对学习、劳动、工作认真负责;在情绪方面,也能做到既恰当又适度,并能保持个体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动的协调一致。
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学生能认识环境和处理好个人与环境的关系。
对所处的环境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使自己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客观地看待问题,正视现实,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和矛盾能力求有效地认识和改造,既不逃避现实,也没有想人非非的困扰。
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心理健康的学生应具有与其年龄相符合的心理行为表现。
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首先,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单选题] 1、健康的概念是指()。
A 身体健康B 生理无残疾C 心理健康D 身心健康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健康归结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
[单选题] 2、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 交往焦虑B 上学焦虑C 考试焦虑D 课堂焦虑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考试焦虑是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
[单选题] 3、个别小学生出现打架、偷窃和撒谎等行为属于()。
A 情绪冲动B 性格障碍C 情绪适应困难D 行为障碍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说谎、偷窃和欺骗等行为都属于行为障碍。
[单选题] 4、小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焦虑。
A 学习B 行为C 考试D 适应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
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正常发挥。
考试后又持久不能松弛。
[单选题] 5、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其高峰发病年龄为()A 3—5岁B 6—7岁C 8—10岁D 11—12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其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单选题] 6、随着考试临近,学生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是一种()A 焦虑症B 强迫症C 恐怖症D 人格障碍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学生由于考试而产生紧张情绪,以致考试不能正常发挥,属焦虑症,故选A。
[单选题] 7、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人都处在极健康和极不健康两端边线中间的某一点。
这句话反映了心理健康的()A 动态性B 静止性C 相对性D 绝对性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人都处在极健康和极不健康两端边线中间的某一点。
这句话反映了心理健康的相对性。
[单选题] 8、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整齐属于下列哪种强迫行为?()A 强迫性洗手B 强迫性计数C 刻板的仪式性动作D 强迫性自我检查正确答案:D[单选题] 9、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整齐属于下列哪种强迫行为?()A 强迫性洗手B 强迫性计数C 刻板的仪式性动作D 强迫性自我检查正确答案:D[单选题] 10、健康的概念是指()。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不能遵循的原则有(。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教师中心原则2.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上的失调状态。
A.知觉B.思维C.情绪D.行为3.教师对学生观察后,及时将所观察到的重要事实,以叙述性文字记录下来,这种方法叫做(。
A.轶事记录B.评定量表C.档案袋法D.项目检核表4.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B.巴甫洛夫D.雅各布松5.(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显得很不安分。
A.诵读困难B.过度焦虑C.强迫观念D.交往困难6.人格障碍是(产物。
A .个体先天素质B.后天教养C.不良习惯D.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7.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
A.心理测验B.心理咨询C.心理辅导D.心理评估8.(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A.学校B.家庭C社会9.小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主要是(。
A.交往焦虑B.上学焦虑C.课堂焦虑D.考试焦虑10.学习困难综合症在(比较多见。
A.小学生B.初中生C.高中生D.大学生11.下列哪些中学生的表现不属于心理行为问题(A.过分依赖,B.吸烟C.受到批评,心里不高兴D.—到考试身体就有不适反应12.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试;二是(。
A.行为矫正B.学会适应C.寻求发展D.克服障碍13.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严重惧怕B.原因不明地惧怕C.非理性惧怕D.持久性地惧怕14.首创主要用于治疗恐惧症的系统脱敏法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B.沃尔朴C.艾里斯D.雅各布松15.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怪异观念B.强迫行为C.强迫洗手D.强迫恐惧16.评定量表的评定等级一般有(。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1、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时,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
教师采用的行为改变方法是()。
A.强化法B.代币法C.行为塑造法D.示范法【答案】A【解析】专家点评:强化法是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因此,此教师采用的是强化法。
2、观察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
以下哪种方式不属于观察法的记录方式()。
A.项目检查表B.评定量表C.轶事记录D.日记【答案】D【解析】专家点评:观察法的记录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项目检查表、评定量表和轶事记录。
3、心理辅导中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pz_填空}、尊重、{pz_填空}。
【答案】积极关注|真诚与同感|4、强迫症一般包括{pz_填空}和{pz_填空} 。
【答案】强迫观念|强迫行为|5、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pz_填空}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pz_填空},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
【答案】人际关系|专业知识和技能|6、简述小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特征。
【答案】【解析】学习困难综合症在小学生中比较多见。
指的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发展障碍。
有一组调查资料表明,l9%的男童和3%的女童,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诵读困难(学习困难综合症的一种表现)的症状。
学习困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有:(1)缺少某种学习技能。
但并非是智力低下,或缺乏学习动机。
(2)诵读困难。
指不能正确辨认字母、单词或按逆方向阅读,也不能将字母和发音联系起来进行朗读。
(3)计算困难。
主要表现为缺乏数的概念,不懂得数的大小,不会进行多位数的加减运算。
(4)绘画困难。
由于不能正确掌握空间概念,因而在画图时定位不准,涂色不合规范,严重时甚至造成前后、左右位置颠倒。
一、单项选择题
1、随着考试临近,学生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是一种()。
A.焦虑症
B.强迫症
C.恐怖症
D.人格障碍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
3、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一遍地作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焦虑障碍类型。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强迫症
C.创伤后应激症
D.恐怖障碍
4、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A.多疑
B.焦虑
C.心神不安
D.情绪低落
5、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无缘由地害怕
B.恒久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迁移性害怕
6、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同时缺乏羞耻心雨罪恶感,这种心理问题属于()。
A.焦虑症
B.抑郁症
C.依赖型人格障碍
D.反社会型人格按涵盖
7、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时()。
A.桑代克
B.斯金纳
C.雅各布松
D.艾里斯
8、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时()。
A.桑代克
B.雅各布松
C.艾里斯
D.巴甫洛夫
9、()是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A.行为塑造
B.行为强化
C.行为训练
D.行为矫正
10、首创系统脱敏法的心理学家是()。
A.雅各布斯
B.沃尔特
C.艾里斯
D.桑代克
11、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景的恐惧,如怕蛇、怕狗、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这种恐惧症属于()。
A.广场恐惧症
B.高空恐惧症
C.特殊恐惧症
D.社交恐惧症
12、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精神兴奋,以致久久无法入睡,这种失眠成为()。
A.情境性失眠
B.假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
13、学生中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生活焦虑
B.缺钱焦虑
C.择友焦虑
D.考试焦虑
14、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的恐惧症称为()。
A.社会恐惧症
B.广场恐惧症
C.单纯恐惧症
D.特殊恐惧症
15、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行为训练方式称为()。
A.自我强化训练
B.自我控制训练
C.肯定性训练
D.自我监督训练
16、通过求诊者的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方法是()。
A.行为控制法
B.行为塑造法
C.自我强化法
D.示范法
17、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有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请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并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耐心解答时,这个学生就会主动向老师请教,使学生改变行为的方法是()。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示范法
D.行为塑造法
18、()适用于矫正恐惧症、儿童遗尿、攻击行为、懒散行为、社会障碍等。
A.强化法
B.示范法
C.处罚法
D.自我控制法
19、对减轻学生考试表现的恐惧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的方法是()。
A.全身松弛训练
B.肯定性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认知疗法
20、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成就测验属于()。
A.技能测验
B.认知测验
C.人格测验
D.兴趣测验
二、简答题
1、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2、简述心理评估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CBDC 6~10、DDBAB
11~15、CDDBC 16~20、DABCB
二、简答题
1、答: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
人的心理怎样才算健康,用什么标准测量,因其复杂性,国内外学者提供的判断标准也不尽相同。
根据研究者的不同观点,可以归纳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②自制自尊与自我接纳。
③自我调控能力。
④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答:⑴学生心理评估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心理评估的意义为:有针对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心理健康、心理辅导与咨询是一项高度个别化的教育工作,通过正确的辅导与咨询方案,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依据。
⑵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心理评估不但是了解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表现
的工具,也是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绩效的工具。
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如何,只能从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症状减轻,心理素质的改善来加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