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第5章第2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5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验,说一说他们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对学生回答做总结,导入新课。
过渡句:正如刚才同学所说,细菌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1.提问:利用他们制作食品时,主要根据什么原理呢?2.对学生的暗示给予表扬,肯定食品的制作与发酵有关。
3.结合实验,提出问题:根据你们的推测,气球内充的是哪种气体?这种气体是怎么产生的?4.肯定同学的回答,讲述酵母菌体内有多种酶,能够将糖类分解成葡萄糖,在无氧的条件下,会发生反应。
5.请同学打开气球闻一闻,另一种物质是什么?6.用课件展示发酵原理反应式:7. 询问各组实验都成功了吗?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松软。
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在蒸烤过程中挥发了,所以没有酒味。
用PowerPoint展示制作甜酒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并出示课下自制的甜酒,邀请其他同学课下来品尝。
品尝,思索,回答甜酒真的是甜的,推测可能是酒曲将糯米分解成了糖,所以是甜的。
异口同声的回答:有害,不应该。
用PowerPoint课件展示泡菜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出示课下自制的泡菜,邀请同学课下品尝泡菜。
回答:利用乳酸菌将蔬菜中的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乳酸,因此,泡菜酸溜溜的。
制泡菜利用的是细菌中的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才能将蔬菜中的引导同学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同时对勇于承认失败的同学提出表扬,并激励其他同学学习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8.提出问题:同学知道利用发酵原理可以制造哪些食品吗?9.出示面包,提出问题:老师带来了利用酵母菌制做的面包,他们很松软,里边有很多小孔,为什么?吃一口面包没有酒的味道,这又是为什么?(在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过渡句:我国南方有着悠久的自制甜酒的历史,甜酒的制作依据的就是发酵的原理。
课前,第二小组已经为我们精心制作了味美醇香的甜酒,下面请他们组给我们介绍一下。
1.让一个同学品尝,提出问题:甜酒真的是甜的吗?为什么?2. 总结,我们制作甜酒用的是酒曲,酒曲的主要成分是真菌中的一种曲霉,它能将淀粉分解成糖,所以味道是甜的。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建议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建议小榄镇华侨中学曹观福本人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感想颇多,现在把一些看法列举如下:一、讲练结合,本节课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达到了30分钟左右,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中,教师最好课前准备一些腐烂的梨和苹果之类的。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中,我认为最好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动植物患病是由于细菌和真菌引起的例子,这样既加深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有害一面的认识,也加强了学生知己知彼,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讲究卫生,远离病菌的意识。
四、将菌类与动物的共生现象提前,并出示酸奶,可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也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也很自然地总结出共生的概念和特点。
五、在“与动植物共生”中增加了地衣的Flash动画,逼真地展示了地衣的两种植物——藻类植物和真菌的关系,使学生加深了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理解,还提起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有点分散。
总的来说,通过这节课,我对新课标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在其指导下尝试着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老师点评孙昭现老师点评:一、课前检测中复习了初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知识点,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很好地为这节新课作铺垫,也能复习旧知识。
二、本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三、本节课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这节课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达到了25分钟之多,这无论是从提高学生的能力还是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都是有利的。
邱富民老师的点评:一、本节课的教学模式:“课前检测”、“自学体验”、“达标提高”,体现了我校“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教学研究,也结合了我们生物科的特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章节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题目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
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2、学生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5 班,属于初二年级的中等班,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
但是,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方面的作用。
难点:甜酒和泡菜的制作原理,生活中不同食品保存方法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1)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知识结构 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面包、馒头、酸奶、酱、泡菜等 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冷冻法、罐装法、腌制法、脱水法、巴斯德消毒法 和渗透保存法等,实际应用越来越广泛 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细菌与环境保护知识要点1.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1)食品制作: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或面包;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利用醋酸菌制醋;利用多种霉菌制酱;利用酵母菌、曲霉酿酒。
(2)食品保存: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者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抑止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主要方法有冷冻法、罐装法、腌制法、脱水法、巴斯德消毒法和渗透保存法等。
(3)疾病防治:利用大肠杆菌合成胰岛素;利用真菌生产抗生素,如青霉产生青霉素。
(4)环境保护:利用一些杆菌和甲烷菌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通过发酵产生甲烷;利用一些细菌在有氧气的条件下净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2.发酵现象:细菌和真菌利用体内大量的酶,可以把有机物分解成其他的物质。
如:曲 霉:淀 粉 葡萄糖酵母菌: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制作馒头、面包和酿酒) 乳酸菌:葡萄糖 乳酸(制作酸奶、泡菜)3. 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止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4.某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叫做抗生素。
弗莱明发现了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
5.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可以经基因改造后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
6.在污水处理中,一些细菌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能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一些杆菌和甲烷菌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甲烷。
7.制作甜酒的方法:(1)将蒸熟的米饭用凉开水冲淋,放置在30℃后,再加酒曲的原因是防止高温杀死酒曲中的微生物。
(2)在糯米饭中间挖一个凹坑的目的是有利于透气,可保证酒曲中微生物的繁殖。
(3)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尽量少打开容器的原因是:防止杂菌进入,保证酒曲发酵的无氧环境。
(4)把容器盖好后,采取保温的目的是保证酒曲中微生物生长代谢适宜的温度。
八年级生物上册5.4.5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生物上册5.4.5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生物上册5.4.5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课题名称: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课时:1【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
4.尝试制作米酒。
5.关注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利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教学难点制作米酒,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法、看图填空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一本全练)等。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84—87页。
重点内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利用。
二、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完成《一本全练》课前预习自主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10分钟)三、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15分钟)核对课前预习答案,对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发酵技术;酵母菌等的发酵。
四、巩固记忆(10分钟)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酵母菌可以用来酿酒、制作馒头,面包等;乳酸菌可以用来制作酸奶、泡菜等;醋酸菌可以用来制醋。
2.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
3.食品保存的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或真菌杀死或者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4.食品保存的方法:脱水法、腌制法、渗透保存法、巴氏消毒法等。
5.有些细菌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
6.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使之产生治疗糖尿病的物质——胰岛素。
7.甲烷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可以作为燃料用于做饭、照明、取暖等。
8.有些细菌或真菌还能净化城市污水。
五、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5分钟)独立完成一本全练部分习题。
六、【教学后记】。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5、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交往的能力。
6、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环保等方面的作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
难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三、课前准备教师:自制课件示发酵作用的原理(细菌和真菌促进淀粉的分解);日常生活中的发酵食品(啤酒、豆豉、面包、馒头等)。
学生:观察发酵现象;探究食物保鲜方法;收集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及原理;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在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方面的有关资料。
四、课时分配两课时五、教学设计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认真阅读,小组讨论。
认同选择正确的用药方式。
关注转基因技术在药品生产上的应用。
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
指导阅读课本76页“抗生素今百昔”。
请同学讨论课本75页练习第2题。
指导学生代科学技术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向学生渗透STS教育。
细菌和环境保护认真阅读,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各小组交流调查的本市有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情况及垃圾处理情况。
积极思考,纷纷献计献策。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提示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
鼓励、支持学生的行为。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1) 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 通过食品保存,培养同学关注生活现象。
(2)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方面的作用。
2、难点:甜酒和面包的制作原理,生活中不同食品保存方法的选择。
三、课前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展示发酵作用的原理等。
学生:观察发酵现象;收集相关资料,准备自制食品。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观察—讨论—归纳”法,类比法等。
五、教学过程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吃过臭豆腐?那豆腐乳呢?想不想知道臭豆腐的来历? 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个卖豆腐的叫王致和,家里很穷……同学们听完故事,大家知道王致和的豆腐为什么会变“臭”吗?是什么让它变臭的呢?从而引入细菌和真菌。
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演示实验:发酵现象指导学生观察发酵的现象(装置中是否有气泡冒出、气球是不是会胀大);理解发酵的原理:出示面包的照片,提出问题:利用酵母菌制作的面包,它们很松软,里边有很多小孔,为什么?吃一口面包没有酒的味道,这又是为什么?●其他的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的关系:3、制作甜酒和面包通过课本实践制作,了解制作甜酒的一般步骤,指导学生回答几个问题:(1)酒曲在制酒中的作用是什么?糯米在制酒过程起什么作用?(2)制作过程中,为什么要将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3)制作过程中,为什么要尽量少打开容器?(4)在糯米中间挖个凹坑的目的是什么?(5)怎么样判断甜酒制作成功?补充介绍制作面包的一般方法,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了糖和酵母,就会产生气泡把小气球吹起来。
那好,我们请同学当场做实验证同学们看,刚装好的瓶里有没有气泡产生,小气球胀了没有?
好,那我把瓶放在教室窗台上,同学们可记住每天观察。
接下来,老师现象”。
酵母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
入醋酸菌;如果不是这样,我又换成糯米,接种上曲霉,那又会是什么样
第二自然段,再做答。
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腐烂。
:非常棒。
目前转基因技术是国际热点问题,希望同学们积极收集有关资
细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三、小结巩固:
.污水处理原理——利用微生物来分解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