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两首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1. 作者简介。
- 刘大白(1880 - 1932),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
他是新诗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其诗作风格质朴,语言通俗易懂,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诗意。
2. 诗歌原文。
-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3. 诗歌赏析。
- 意象之美。
- 鸟儿:诗中的鸟儿是一个核心意象。
它“归巢”且“倦了”,这一描写既展现了鸟儿一天的疲惫,又暗示了日暮时分的氛围。
鸟儿驮着斜阳,这种奇特的想象赋予了鸟儿一种神奇的力量,斜阳仿佛成了它可以背负的重物。
- 斜阳:斜阳是傍晚的象征,它有着丰富的色彩和温暖的余晖。
在诗中,斜阳被鸟儿驮着,又被鸟儿的双翅翻落在江上,它的动态变化推动了诗歌画面的转换。
- 芦苇:“头白的芦苇”原本是单调、萧瑟的形象,但在斜阳的映照下“妆成一瞬的红颜”。
这里通过色彩的对比,由白色变成红色,写出了芦苇在夕阳下的奇妙变化,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 画面感。
- 诗歌描绘了一幅秋晚江上的美丽画面。
首先是倦鸟归巢驮斜阳的画面,然后是鸟儿双翅翻动,斜阳掉落江上,最后是白色芦苇被斜阳映照成红色的画面。
这三幅画面依次展开,动静结合,富有节奏感。
- 主题与情感。
- 主题上,这首诗通过描写秋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从情感角度看,诗人以一种闲适、恬静的心情来描绘这些景象,让读者感受到了秋晚江上的宁静与美好。
1. 作者简介。
- 徐志摩(1897 - 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语言优美,节奏明快,意境深远。
2. 诗歌原文。
-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包含《示儿》和《对酒》两首现代诗。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诗歌里的儿童生活”。
详细内容包括:1.《示儿》:理解诗中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期望,感受诗的韵律美。
2.《对酒》:体会诗人与朋友相聚饮酒的愉悦心情,品味诗中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现代诗的特点,理解并背诵两首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欣赏,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家人的情感,激发对现代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两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现代诗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活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引出现代诗《示儿》。
2.初读课文:学生自读两首诗,理解诗意,教师指导并解答疑问。
3.细读课文:(1)分析《示儿》的诗意、韵律,体会诗人情感;(2)品味《对酒》的意境,学习诗中表达技巧。
4.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创作一首现代诗。
5.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现代诗,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6.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现代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板书《现代诗二首》2.板书内容:《示儿》:关爱家人韵律美《对酒》:愉悦心情意境美现代诗特点:自由、抒情、富有节奏感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两首诗;(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现代诗。
2.答案:(1)见教材;(2)学生作品,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现代诗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与分析;4.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提供;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开展。
现代诗两首》教案-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一、《春风》诗歌背景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现代诗歌,通过对春风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教学目标1.了解春天的气候特点,感受春天的气息。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能够流畅朗读诗歌,体会语言的节奏感。
教学内容1.听读诗歌《春风》,学生跟读。
2.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手法,理解“春风如诗”的意义。
3.通过声音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1.听读《春风》,教师解释生词和生僻字。
2.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比喻手法,展示学生的理解。
3.学生跟读诗歌,练习朗读时的语调和节奏。
教学反馈1.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表现,鼓励学生表现出的感情。
2.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二、《雨》诗歌背景这是一首描写雨天的现代诗歌,通过对雨的描写展现了雨天的神秘和美丽。
教学目标1.了解雨天的气候特点,感受雨水的清新。
2.理解诗歌中的拟人手法,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抒情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内容1.听读诗歌《雨》,学生跟读。
2.分析诗歌中的拟人手法,理解“雨是天空的眼泪”这句话的含义。
3.通过小组合作,编写一首关于雨的诗歌。
教学过程1.听读《雨》,学生讨论雨天的感受。
2.分析诗歌中的拟人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抒情情感。
3.学生间合作,编写一首关于雨的诗歌,展示并互相欣赏。
教学反馈1.学生展示编写的诗歌,教师点评及引导学生审美观。
2.学生相互交流反馈,分享写作心得。
以上为《现代诗两首》教案,希望通过这次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本诗作者刘大白。
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
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围绕《现代诗二首》进行深入学习。
两首现代诗分别是《登鹳雀楼》和《静夜思》。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将了解现代诗的基本特点,感受现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描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多种方式,学生能够掌握现代诗的基本分析方法,提高阅读和欣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1. 理解现代诗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次情感。
2. 掌握现代诗的韵律特点和审美技巧。
3.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本教材。
2. 投影仪,用于展示诗歌内容和背景资料。
3. 纸质或电子版的诗歌分析工具和示例。
4. 录音机,用于播放诗歌朗诵。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现代诗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引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两首诗,感受现代诗的韵律美。
教师对诗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对两首诗的主题、意象、情感等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 全班分享:各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共同学习和探讨。
5. 诗歌朗诵:教师或学生代表朗诵两首诗,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现代诗的特点,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两首现代诗的标题和作者- 现代诗的基本特点- 《登鹳雀楼》和《静夜思》的主题和意象- 学生分析讨论的要点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进行朗读并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原文及教案【原文】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本诗作者刘大白。
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本诗作者徐志摩。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
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驮着斜阳头白芦苇妆成一瞬红颜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现代诗二首的重点现代诗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手法,传达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在现代诗的世界中,有许多重要的主题和思想,这两首现代诗作品也不例外。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两首现代诗的核心思想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第一首诗:《时光的涟漪》这首诗以时间的流逝为主题,通过诗人细腻的描写和比喻,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和感慨。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将时间与生命相互映照,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不可逆转的痛苦和无奈。
同时,诗人也传达了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生命的热爱,呼吁人们要珍惜当下,不要被时间所束缚,要积极地面对变化和挑战。
第二首诗:《自由的翅膀》这首诗以自由为主题,通过诗人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和形象,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和自由飞翔的鸟类,借用隐喻手法,表达了对束缚和压抑的反思和抵抗。
诗人呼吁人们要追求心灵上的自由,摆脱物质和社会的桎梏,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和理想,拥抱自由的翅膀。
这两首现代诗作品都以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的创作才华和对人生、社会的关怀。
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交流。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两首现代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的力量,同时也能够激发我们对生命和自由的思考和追求。
总结起来,这两首现代诗的重点在于表达时间流逝和自由追求的主题,通过精彩的语言和形象,诗人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达给读者,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这两首诗作品的创作意图是要唤起人们对当下的珍惜和对自由的追求,呼吁人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阅读这两首现代诗,不仅能够欣赏文字的美感,更能够获取到情感和思想的启示。
现代诗两首
1、徐志摩: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当鸟儿飞过窗前
作者:蓝剑飘飘
一片开满油菜花的田野
平坦,舒展
童年的歌
沿着小路在牛背上欢唱
炊烟在傍晚的青瓦上
跳荡嬉戏
谁家的采桑姑娘
挽起纱袖
面对小河
梳洗那甜蜜的梦境
来来往往
成群的,白色的
鸟儿们
在朝圣青春的衣裾
老木屋里
一本静默的挂历
高举双手
仰望长空
祈祷令人惊喜的生命宣言古老的窗台上
小小的洁白的茉莉花
轻轻芬芳了每一扇
紧闭的窗棂
妈妈的饺子。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
哎呀妈呀,这四年级上册的现代诗啊,可真有意思,咱今儿
就唠唠那两首,权当是咱哥俩没事扯闲篇儿了。
第一首啊,它就像咱村头那棵老柳树,风一吹,叶子哗哗响,诗里头写的就是那感觉,软绵绵的,还带着点儿小清新。
它说:“早晨的阳光,它不急不躁,悄悄地,透过窗帘缝儿,跟咱说早安呢!”你说这诗,多有画面感,感觉就像是大早上,你正迷糊着呢,阳光它老人家就溜进来了,你说它是不是闲得慌?不过,这感觉,还真挺温馨的,跟老妈的手似的,暖暖的。
第二首呢,就更逗了,它直接把我带回了冬天,那时候咱们
打雪仗、滑冰车,老带劲了。
诗里头写的:“雪花它一片片,轻轻地,慢慢地,给大地披上银装。
”哎呀,这话说得,比咱打雪仗时
喊的“你等着,我埋了你!”文雅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那雪花
飘下来,真就跟鹅毛似的,软绵绵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响,别提
多带劲了。
这诗啊,就像是给冬天配了个背景音乐,听着就让人
心里头美滋滋的。
这两首诗啊,虽然短,但挺有味道,就像咱东北的炖菜,虽
然材料简单,但炖得火候到了,那味道,啧啧,绝了!所以说啊,这现代诗,它不光是文字游戏,它还能带你回味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让你觉得,哎呀妈呀,这日子,过得还挺有诗意呢!。
四年级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原文、词语释义及主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是《现代诗二首》,选录了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两首短诗。
下边整理分享这两首诗的原文、词语释义及主题。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穂剪秋萝。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词语释义】
归巢:返回巢穴。
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芦苇: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里,茎中空。
一瞬:转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红颜:指貌美的女子。
霸占: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
偷渡: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现多指偷越国境。
滴溜溜:形容旋转或流动。
文中指花牛的尾巴甩得速度快。
【主题】
《秋江的晚上》主要描写了夕阳西下时分江面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花牛歌》主要描写了小花牛在草地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表现了小花牛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巧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现代诗,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最前面有一段#教案#导语,通过#教案#导语我们就知道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方法了。
谁来给我们读读。
(学生个别读)2.这段#教案#导语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板书: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
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读两首诗,我们先读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学习第一首。
(一)读出节奏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指名朗读)教学提示:①正音,尽(jǐn)管、芦苇(wěi)。
②用诗和句子的不同排版对比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现代诗歌分行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2.齐读诗歌。
(二)想象画面1.多美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此刻正在江边欣赏着这幅美景,再仔细瞧瞧,这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教学提示:①学生自读中发现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老师板画江上、芦苇、鸟儿。
②学生借助教具“太阳”板贴,尝试结合诗歌意思将斜阳放在画面的适当之处。
学生在板贴中,感受斜阳渐渐西沉,时间缓缓推移。
2.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1.有人说,一首好诗一定有诗人巧妙的构思,从古至今,诗都很强调构思,这首诗中你发现诗人的巧思了吗?教学提示:①感悟“驮”字的巧思。
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这本来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可是作者却说它是驮着斜阳回去,把原本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诗人的巧思。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
夕阳洒在江面上,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这一切似乎是鸟儿带来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赏析: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的一首现代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天上的美丽街市。
诗歌通过比喻和联想,将地上的街灯与天上的星星相联系,创造出一个神秘而美妙的天空世界。
诗人设想天上的街市上有世上没有的珍奇物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诗人对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了新的解读,让他们能够在天上自由来往,体现了人们对爱情和自由的深深渴望。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以其简洁而深沉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看到明月,引发的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对月光和霜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月色的明亮和清冷,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接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思绪。
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之作。
现代诗二首好词好句摘抄现代诗是一种富有现代意识和审美追求的诗歌形式,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上追求新颖、独特,更在思想内涵上追求深刻、有哲理。
下面我们将分别欣赏两首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诗,并从中摘抄一些具有启示性和感染力的好词好句。
一、现代诗《雨后》雨后的世界变得更加清新、宁静,这是一首让人心旷神怡的诗歌。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好词好句:1. “雨后的天空,洗净了世间的尘埃。
”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雨后世界的清新,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2. “大地在雨后显得更加宁静,仿佛一切都在沉思中。
”这句话通过描绘大地的宁静,展现了雨后世界的独特魅力,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哲理。
3. “泪水与雨水交汇,洗刷着人们内心的忧伤。
”这句话表达了雨水在洗涤人们内心的痛苦和烦恼方面的作用,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好词:清新、宁静、洗涤、交汇、洗刷、沉思、忧伤好句:大地在雨后显得更加宁静,仿佛一切都在二、现代诗《落叶》落叶是秋天的象征,它代表着生命的轮回和自然的规律。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好词好句:1. “落叶在空中翩翩起舞,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故事。
”这句话通过描绘落叶在空中飞舞的情景,展现了生命的美丽和短暂。
2. “落叶铺满了大地,为新生的生命提供了养分。
”这句话表达了落叶对生命的贡献和意义,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私和伟大。
3. “生命的轮回不停,就像落叶一样,从树上飘落,化作泥土,滋养新的生命。
”这句话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启发性。
好词:翩翩起舞、诉说、铺满、养分、轮回、飘落、化作、滋养在阅读这些现代诗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和感染力,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这些好词好句不仅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思想的精髓,它们可以为我们提供人生的启示和引导。
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这些好词好句摘抄下来,作为自己写作时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无论是用在文章中还是自己的笔记中,它们都能够为我们的学习和写作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总的来说,《现代诗二首好词好句摘抄》是一篇对现代诗歌中优秀词句的赏析和摘抄,旨在引导读者领略诗歌的美和哲理,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导语】本课选编了两⾸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的某种情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课⽂原⽂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的芦苇, 也妆成⼀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刘⼤⽩。
花⽜歌 花⽜在草地⾥坐, 压扁了⼀穗剪秋罗。
花⽜在草地⾥眠, ⽩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在草地⾥⾛, ⼩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在草地⾥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的青峰。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教案1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律美,引导学⽣感受对⼤⾃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多媒体⾳乐、画⾯营造氛围,让学⽣独⽴思考、独⾃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进⾏爱⼤⾃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过程: ⼀、谈话导⼊ ⽤⼀幅画导⼊:⼣阳西下,照红了江⾯,晚归的鸟⼉低飞在江⾯之上,引起学⽣思索。
这样美得景⾊,我们现代的诗⼈刘⼤⽩会⽤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现代诗二首》课文笔记《现代诗二首》是一篇现代诗歌,由两首现代诗组成,分别是《在天晴了的时候》和《白桦》。
以下是这两首诗的课文笔记:一、《在天晴了的时候》重点词语:(1)朗润:明朗润泽。
(2)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3)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
(4)抖擞:振作、振奋。
(5)娇媚:撒娇讨人喜欢的样子。
(6)抚摸:用手轻轻地摸。
(7)莅临:来到、来临。
多用于贵宾。
句子解析:(1)“泥地里,些横着带水纹的赤脚,试图像踩钢琴似的,听着大地发出的音乐。
”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把泥地的纹理比作琴键,把赤脚比作钢琴上的琴弦,把走在泥地上的感觉比作在弹奏美妙的乐曲,富有想象力,充满诗情画意。
(2)“那平铺着巨大的荷叶,人舞动着镰刀、挥动铁锨的情景,跃然纸上。
”这句话用动词“舞动”、“挥动”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挥镰收割、挥锨挖藕的忙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勤劳的农民的赞美之情。
二、《白桦》重点词语:(1)玉立:形容身材高而美。
(2)婷婷:形容人的身材高而不俗。
(3)茸茸:柔软纤细的样子。
(4)姗姗: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
句子解析:(1)“白桦林并不寂寞!”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白桦林人格化,表达了作者对白桦林的赞美之情。
同时,这句话也呼应了题目中的“并不寂寞”一词,暗示着白桦林的生命力顽强、充满生机和活力。
(2)“在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
”这句话用“玉立”形容白桦的高大挺拔,表达了作者对白桦的赞美之情。
同时,“在寂静中”也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突出了白桦的存在和生命力。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秋之歌》秋风吹过田野,像一把金色的梳子,轻轻梳理着稻穗的头发。
高粱涨红了脸,像害羞的小姑娘,在风中微微点头。
玉米咧开了嘴,露出饱满的金牙,快乐地笑着。
果园里飘来阵阵果香,苹果羞红了脸蛋,像挂在枝头的红灯笼。
葡萄穿上了紫袍,颗颗晶莹剔透,像闪闪发光的宝石。
橘子穿上了黄衣,你挤我碰,争着让人采摘。
秋风吹过树林,树叶纷纷落下,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
枫叶被染红了,像一枚枚邮票,寄来了秋天的问候。
银杏叶变黄了,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秋风吹过草地,小草渐渐枯黄,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菊花却迎着秋风绽放,五颜六色,像一个个美丽的仙子。
桂花散发着甜香,那迷人的味道,让人陶醉。
秋天啊,你是一首优美的歌,在大自然中轻轻吟唱。
《四季的色彩》春天是绿色的,小草从地下探出脑袋,嫩绿嫩绿的。
树叶在枝头生长,翠绿翠绿的。
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仿佛绿色的海洋。
桃花粉红粉红的,像天边的云霞。
油菜花金黄灿烂,像一片金色的阳光。
春天是五彩斑斓的,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夏天是蓝色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
大海波涛汹涌,蔚蓝蔚蓝的,与天空连成一片。
游泳池里的水清澈见底,蓝得让人心旷神怡。
荷花在池塘里盛开,粉粉白白的,像一个个优雅的少女。
荷叶碧绿碧绿的,像一把把大伞。
夏天是清凉的蓝色,带来了欢乐与热情。
秋天是金色的,稻田里一片金黄,谷穗沉甸甸的。
果园里果实累累,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落叶在空中飘舞,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
桂花散发着甜香,那是秋天金色的味道。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充满了喜悦与满足。
冬天是白色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给大地披上了银装。
树木变得光秃秃的,像是白色的雕塑。
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堆雪人、打雪仗,笑声回荡在白色的世界里。
梅花在寒风中绽放,红艳艳的,给冬天增添了一抹色彩。
冬天是宁静的白色,孕育着新的生命与梦想。
四季的色彩各不相同,每一种都那么美丽,让我们感受着大自然的奇妙。
现代诗二首四年级上册课文摘要:一、课文概述1.两首现代诗的名称:《春晓》和《江南》2.两首诗的作者:未知3.两首诗的题材:描绘春天和江南水乡的美景二、诗歌内容分析1.《春晓》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早晨的宁静与生机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晚风雨交加,花儿凋零的景象2.《江南》a.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江南水乡的莲叶茂盛b.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中。
——鱼儿在莲叶间自由穿梭的游戏三、诗歌意义与启示1.《春晓》a.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b.学会珍惜时间,抓住美好时光2.《江南》a.了解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b.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正文:本次我们学习的现代诗共有两首,分别是《春晓》和《江南》。
这两首诗都以自然美景为题材,通过诗人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
首先,《春晓》以春天早晨为背景,描述了春天早晨的美好。
诗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表达了春天早晨宁静中充满生机的氛围。
诗人接着写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描绘了夜晚风雨交加,花儿凋零的景象。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并学会珍惜时间,抓住美好时光。
其次,《江南》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的诗歌。
诗中写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莲叶茂盛的景象。
接着诗人以鱼儿在莲叶间穿梭的游戏为线索,反复描绘了鱼戏莲叶的场景。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并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现代诗两首》导学案
班别姓名学号
【课型】自读课
【课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欣赏这两首现代诗,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2、体会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珍惜金色年华。
3、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学习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学习重点】目标1、3
【课堂导学】
一、学习朱湘的《少年歌》
1、朗读,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描绘表现了少年怎样的特点?
2.“谁作泾的溷?流成渭的清,才不愧我们的真面”这几句诗中的“泾溷渭清”是什么意思?作者在这里引用这一典故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下列一节诗,然后答题
我们恨暮气,
恨一切衰朽的东西
我们要永远
热烈同勇敢,
直到死封闭起眼皮
(1)这节诗表现青少年的勃勃生机,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
(2)两个“恨”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笔调欢快,韵调和谐,请反复诵读,体会其特点
二、学习何其芳的《生活是多么广阔》,
1、朗读,思考:这首诗共由三节组成,请概括写出三节诗的诗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2.这首诗的主要特色是排比句的运用,请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诗的第二节由15个排比句组成,前11个排比句描绘了(),使
读者陷入了深深的喜悦之中;后4个排比句则由实转虚,在静态的描写中点出了生活的比较内在的方面:()它启发年轻人去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去用自己的热情发现别人的真诚
3 .这首诗的结节是首节的重复,但又稍有变化,将第一节中的第二句“生活是海洋”改为“生活又是多么芬芳”,写出了(),值得回味,诵读时请仔细体会稍有变化的内容及其特点
4.根据注音填写字词或给加粗的字注音,做到读写正确,加以解释,准确理解其意思。
(1)我们是新人,我们要翻一què()新声
(2)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课堂检测】诵读两首诗,比比谁读得更好。
【附课堂导学答案】
(一)1.小羊、山泉;活泼、清纯2.古人认为泾水浊,渭水清(实为泾水比渭水清);希望青少年做纯洁的人3.(1)直抒胸臆(2)对包括“暮气”在内的“一切衰朽的东西”的恨4.略
(二)1.对生活的渴望与歌颂;描绘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赞颂生活的温馨与幸福2 .一种美妙的生活情景心灵的高尚,对人的友爱3.生活的温馨与幸福,富有深意4.(1)阕,歌曲或词一首叫一阕(2)zàng,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