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处理体会(附6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诊治体会王志民;任红亮【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胆道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方法我院在2005年3月~2013年12月所做的3000例LC手术中,其中有6例(包括外院转入1例)胆道损伤的患者,选取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结果7例患者右肝管夹闭1例,二次手术,去除钛夹,痊愈出院,胆总管成角部分夹闭1例,术后延迟黄疸,二次手术探查,去除钛夹缝扎胆囊管,胆道探查,“T”管引流3个月,痊愈,胆总管横断1例,肝总管横断2例,均术中发现行胆总管原位吻合,“T”管引流6个月,痊愈,肝总管横断均行胆肠吻合术Roux-en-y吻合口放置支架引流3个月痊愈,左右肝管全部清扫断,术后胆汁性腹膜炎,二次手术行肝门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1例。
结论胆道损伤分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上的大意及解剖的变异是LC导致胆道损伤的常见原因,胆道损伤重在预防,及时发现,尽早处理才能获得满意的预后。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iliary complications du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Methods During March 2005 to December 2013, there were 3 000 cases of LC surgery conducted in our hospital, among them, 6 cases had biliary injury and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esults In 6 patients, 1 case had right hepatic tube clipand was taken secondary surgery to remove titanium clamp, recovery angles bravery clip happened in 1 case, postoperative delayed jaundice, and was taken secondary surgery to remove the titanium crack cystic duct, biliary tract probe, the"T"tube drainage for 3 months. Common bile duct transection happened in 1 case. 2 cases had hepatic duct transection, andthe current common bile duct anastomosis in situ, the"T"tube drainage for six month. Hepatic duct transection were biliary intestinal anastomosis Roux en-y anastomotic stent drainage, 3 months left and right hepatic duct cleaning off entirely, postoperative bile peritonitis, secondary surgical resection of the hepatic door bile duct jejunum tub of 1 case. Conclusion There are subjective reasons and objective reasons for biliary injury, prevention measures, timely detec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can achieve a satisfactory outcome.【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1页(P109-109)【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作者】王志民;任红亮【作者单位】463000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463000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诊治体会王志民任红亮【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胆道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胆道损伤的诊治体会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作为治疗胆囊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由于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
在手术过程中,由于解剖复杂、操作难度大,胆囊切除术可能会伤及胆道,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对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胆道损伤的诊治体会,我们需要做出深入的总结和思考。
一、胆囊切除术对胆道损伤的诊断胆囊切除术对胆道的损伤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往往表现为胆汁漏、胆瘘、胆管梗阻等症状。
在术中,对胆道的解剖结构、血管和组织结构的清晰认识是诊断的基础。
遵循解剖生理,操作规范,避免对胆道的损伤。
术中的部分胆管损伤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术中应该提高警惕,一旦发现胆道损伤,及时予以处理,对于术后的患者,可以通过相关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胆囊切除术对胆道的损伤处理是一项复杂而又关键的工作。
术中首要任务是在保证术中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防止对胆道的损伤。
在发生胆道损伤的情况下,首先需要暂时停止手术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损伤的部位进行特殊处理,切勿粗心大意,避免病情恶化。
对于术后胆管损伤的患者,及时的手术处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及时发现、及时修复。
一旦因损伤引起胆管漏或胆囊瘘,不及时治疗,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
在胆管损伤的处理中,术后的处理显得至关重要。
针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胆道损伤的诊治体会: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预防工作,术前我们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术中严格按照解剖结构来操作,避免手术操作过度。
在手术操作中,严格掌握手术操作技巧,避免对胆道的损伤,增加锻炼手术操作的能力。
对于发生了胆漏、胆囊瘘等并发症的患者,术后的处理也十分重要。
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护士术后要做好护理工作,帮助病人尽快康复。
四、结语关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胆道损伤的诊治体会,我们需要进一步总结和研究。
在手术操作中,临床医生应当严格掌握手术的技巧,做到术中警惕,防止手术操作对胆道造成伤害。
术后,及时发现并处理胆管损伤,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胆囊切除术并发胆管损伤6例诊治体会
吴胜平;张旗
【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4(006)001
【摘要】胆囊切除术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胆管损伤是严重的并发症,胆管损伤和胆汁漏约占1%。
本文对胆囊切除术所致6例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吴胜平;张旗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六盘水,553400;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六盘水,553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4
【相关文献】
1.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11例诊治体会 [J], 宋毅
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医源性胆管损伤5例诊治体会 [J], 刘泽良
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致胆管损伤的诊治体会 [J], 林泽伟;刘晓平;刘吉奎;熊沛
4.21例胆囊切除术并发胆管损伤诊治体会 [J], 高涵;邦恩
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诊治体会 [J], 万里;张庆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管损伤6例分析陆飞;陆彦岑;邬匡杰;田佳;毕杰;蔡兵【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17)012【总页数】2页(P1142-1143)【作者】陆飞;陆彦岑;邬匡杰;田佳;毕杰;蔡兵【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无锡 214023;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02期,沈阳 110013;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无锡 214023;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无锡 214023;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无锡214023;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无锡 214023【正文语种】中文胆道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常见且严重并发症,一旦损伤,处理困难,后果严重。
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LC胆道损伤6例(其中2例由外院转入),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本组6例,男2例,女4例。
年龄23~72岁,平均44岁。
术前完善各项检查,无手术禁忌证,行LC。
术中胆总管横断伤2例,胆总管侧壁损伤2例,肝总管、左右肝管横断缺损伤1例,右肝管部分夹闭伤1例,具体如下:例1,男,72岁,腹痛、发热3天抗生素治疗未缓解,以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术中因胆囊三角处炎症粘连严重,游离时误认胆总管为胆囊管将其切断,切除胆囊后发现胆汁渗出,中转开腹,因缺损周径的4/5,端端吻合困难,胆总管近端修整后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2周出院。
随访23个月,急性胆管炎发作1次,抗生素治疗缓解,MRCP检查未见胆肠吻合口狭窄。
例2,女,23岁,腹痛、发热2天,术前B超及MRCP检查胆囊肿大,LC术中见胆囊管内0.5 cm结石嵌顿并与肝总管并行,解剖胆囊三角时,将肝总管、左右肝管切断并夹闭,中转开腹,见肝总管分出左、右肝管处已切除1 cm,行左、右肝管整形后做盆式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10天出院。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胆道损伤的诊治体会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疾病的常见手术方式之一,由于其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由于解剖变异、手术操作技术不当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胆道损伤,而对胆道损伤的诊治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对胆道损伤的诊断1. 术中观察: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应当密切观察胆管和胆囊的解剖位置,避免在手术中损伤胆道。
一旦出现了可能损伤胆道的情况,应该及时停止手术操作,并转换为开腹手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2. 术后临床表现:术后出现发热、黄疸和腹痛等症状,可能是因为存在胆道损伤所引起的。
此时应当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造影、CT或者MRCP等,以明确胆道的情况。
3. 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和酶类的检查是判断胆道损伤的重要血清学指标,胆红素和酶类的升高可能是因为胆道损伤导致的。
1. 术后引流:对于已经确定存在胆道损伤的患者,应当通过引流的方式及时将胆汁排出,防止积液引起感染或者胆汁性腹膜炎。
2. 内镜治疗:对于部分轻度的胆道损伤,可以采用内镜取石和胆道引流等方式进行治疗,避免再次开腹手术造成的创伤。
3. 开放手术:对于重度的胆道损伤,特别是合并其他腹腔内器官的损伤时,可能需要进行开放手术进行修复。
4. 术后护理:对于术后的患者,特别是存在胆道损伤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其术后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康复。
1. 提高手术技术水平:对于胆外科医生来说,提高自身的手术技术水平,熟练掌握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操作技巧,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对胆道进行损伤。
2. 术前充分准备: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影像学资料,对于存在明显胆道解剖变异的患者,应当慎重考虑是否进行腹腔镜下手术。
3. 严格术中操作: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按照解剖学位置进行操作,避免对胆道进行不必要的损伤。
四、结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微创手术方式,对于胆囊疾病患者来说,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恢复快等优点。
胆囊切除术损伤胆管的原因及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诊断方法及处理原则。
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
结果:15例行胆管修补术或胆管空肠Roux-en-Y,3例术后再次出现胆管狭窄,经再次手术后痊愈。
结论:胆管损伤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应根据损伤的情况和术后发现的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Roux-en-Y吻合术创伤和损伤胆囊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而医源性胆管损伤是胆囊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虽不常见,但时有发生,处理较为棘手。
国内外文献报道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发生率0.1%~0.5%。
总结15例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对损伤的原因及处理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31~68岁。
15例胆管损伤患者中,本院发生7例,外院转诊至本院8例。
术前诊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6例,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5例,单纯性胆囊结石4例。
急诊手术6例,择期手术9例。
损伤部位及处理:术中及时发现7例,其中右肝管损伤2例,行右肝管修补加T管引流术;胆总管横断伤2例,1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胆总管对端吻合加T管引流术;胆总管部分损伤3例,行胆总管修补加T 管引流术。
术后发现损伤者8例,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或胆漏。
3例手术后第5天拆除胆总管缝线并做T管引流术;2例患者分别于手术后第2、3天行胆总管修补加T管引流术。
2例患者于术后第2~5天行肝门部及腹腔引流术,其中1例自行愈合,另1例经过充分引流,腹腔及肝门部炎症得到控制,手术后3~4个月择期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患者于术后3~4周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胆漏2例,经腹腔引流保守治疗痊愈;切口感染1例;另12例患者术后无胆漏、腹腔感染,黄疸于术后2~4周消退,顺利出院,T管于术后3~6个月拔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6例临床总结发表时间:2013-02-26T14:38:15.1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6期供稿作者:王家斌[导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损伤的发生原因及诊治方法。
王家斌(三峡学院附属医院湖北宜昌 443000)【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损伤的发生原因及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总结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6例患者处理后均带管6个月以上,拔管后随访半年无胆管狭窄再次手术。
结论外科医生要进行腔镜的专门训练才能独立开展次手术;术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视野清晰的情况下用钛夹夹闭止血,切勿盲目乱夹;胆囊三角解剖时尽可能操作轻柔,避免强拉撕扯;当LC中遇到困难或胆管及其他脏器的损伤时,必需终止LC改行开腹手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133-0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传统手术无可比拟的优势迅速普及,目前已成为胆囊切除的金标准。
但随着手术病例的增加,术中胆道损伤的发生也随之增加,临床上医源性胆道损主要发生于胆囊切除术中,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作者总结了本院外科从2004年2月至今发生的6例LC胆道损伤病例,对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40~62岁;胆管损伤情况:胆总管夹闭1例,胆总管横断2例,胆总管电灼伤2例,肝门部胆管损伤1例。
1.2 处理方法:本组有2例术中发现胆总管横断,及时中转开腹,行胆管端端吻合置T管、腹腔引流等措施,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痊愈出院;1例胆总管部分夹闭,术后4日开始出现黄疸,第五日行MRCP确诊,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胆总管电灼伤术后第二日出现胆汁性腹膜炎,急诊行胆总管修补置管T管,清理腹腔,置管引流;1例肝门部胆管损伤术后第二日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行胆管成形、胆管空肠吻合的Roux-en-Y术。
胆囊切除胆道损伤的处理体会发表时间:2011-05-17T15:17:50.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5期作者:张兆珍[导读] 胆囊切除术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是一种常用且已普遍开展的手术。
张兆珍 (鸡西市铁路地区中心医院 158100)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5-0398-01 【关键词】胆囊切除胆道损伤胆囊切除术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是一种常用且已普遍开展的手术。
大多数胆囊切除手术并不复杂。
但由于局部解剖结构的特点和病变转归复杂多样,临床上常常由于手术错误造成胆道损伤,导致严重后果的病例,我院自1985年10月至2005年10月的胆囊切除中有9例胆道损伤,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资料9例,男5例,女4例,年龄28-67岁,平均48岁,行胆囊切除术的疾病是胆囊结石8例,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5例,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化脓3例。
胆囊息肉1例。
胆囊损伤的情况是:胆管横断伤7例,缝扎或缝针刺伤2例。
损伤部位:胆总管6例,肝总管2例,右肝管1例。
手术均是在正常解剖,手术难度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损伤胆道。
损伤后立即发现6例,其余3例均在手术后一周内发现,术后发现者主要表现为腹痛、黄疸、发热、腹腔引流有胆汁。
胆道损伤的治疗,术中发现者,根据损伤部位的高低和吻合口张力情况,凡吻合口张力不大者均采用了胆管端端吻合。
吻合口内放置支撑引流管,术中发现者4例采用了此种手术法方式。
其另2例因胆管断端位置较高,如用端端吻合张力大,故采用了近端胆道与空肠Roux-y一个吻合方式。
断端吻合者其中1例3个月支撑引流管自行脱出,半年后出现胆管狭窄症状,后转北京某大医院行胆肠吻合术。
术后发现有3例,因远端胆道断端难以寻找或近端胆道位置较高等原因,均采用了近端胆道与空肠Roux-y的吻合手术方式。
行胆肠吻合者其中一例术后两年内间断出现胆道感染症状,均经药物治疗而缓解,近几年随访此症状少有发生。
《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处理体会(附6例分析) 胆囊切除术夹胆管的夹子可能掉吗》摘要:多数肝外胆管损伤是医性多发胆囊切除术以及胆道、胃和胰腺手术,多数胆囊切除手术并不复杂但胆囊切除引起胆管损伤如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肝外胆管损伤绝多数发生胆囊切除术手术发现损伤者约占5%[](组666%多数肝外胆管损伤是医性多发胆囊切除术以及胆道、胃和胰腺手术多数胆囊切除手术并不复杂但胆囊切除引起胆管损伤如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重讨论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处理临床999年月至00年月我院处理胆囊切除引起胆损伤病人6例男例女例年龄30―75岁术发现例术早期(�3天)发现例3例已行二次胆汁外引流术另3例曾行胆肠流手术术月出现胆管狭窄例病人随访月至5年其例次Rx胆管空腔吻合管常有肠液及食物渣外流偶伴有发热及黄疸考虑式空肠臂短其余病人情况良讨论单纯胆囊切除术手术死亡率0―8%〔〕尽管剖腹胆囊切除术发生胆管损伤仅000腹腔镜胆囊切除术0~5%而胆管损伤病死率达30%早期5%~8%多死手术感染期主要死肝功能衰竭和门静脉高压并发症肝外胆管损伤绝多数发生胆囊切除术手术发现损伤者约占5%[](组666%组有例术发现胆汁渗漏故应警惕胆管损伤可能当然单纯结扎肝管很少出现胆汁外渗征象如切除胆囊仔细看胆管位置可能发现外损伤(组例)剖视切下胆囊除观察胆囊容病理变化(结石、积脓、积液等)也应胆囊粘膜与浆肌层变化(可疑癌灶、息肉、瘤样病变等)剖视胆囊管应其通畅性径、残端情况(是否累及胆管)术发现胆管损伤者胆管多数不扩张处理有定难凡缺损不吻合无张力可采用端―端吻合;如损伤重缺损多端端―吻合困难可采用Rx肝管空肠吻合术除了强调吻合端组织应正常粘膜对粘膜吻合和支架管应远离吻合口引出外使用0或50 Vrl无损伤缝合线断单层吻合线结扎吻合口外手术者借助~倍手术放镜保证对位和缝合准确如术发现胆管损伤又无条件进步处理可损伤近端置引流管肝下隙置引流管将病人送到有条件医院;如勉强行胆管吻合或胆肠流手术会增加再次手术困难手术次数愈多成功机会愈少切不可将空肠与肝门处纤维结缔组织吻合组例由出现管炎肝脏瘀胆加上胆管纤维化回缩以致极难到近端胆管术早期发现胆管损伤是及手术或单纯外引流(手术区域剖关系不清胆管损伤严重局部胆汁积聚炎症反应明显)以再进行胆管修复术早期行胆管吻合或胆肠流胆管壁细薄但等待胆管扩张行手术主张也必合理因长胆汁外瘘会形成纤维化瘢痕病人有随发生胆管炎危险性且难完全避免营养障碍与质紊乱即使胆管梗阻是非完全性段以也有导致胆汁肝硬化危险胆管损伤引起狭窄和修复手术失败引起吻合口狭窄其临床表现有类似处即反复发作胆管炎、黄疸甚至形成肝脓肿或R确定诊断应及行胆肠流手术单纯扩张狭窄部分和置支架管只能暂问题终还会形成狭窄参考献[] , lr g rb rl blr r rgrrl rg,00;6(3)56[] 蓝瑚杨朝良等外科手术失误及处理相关热词胆管胆囊损伤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致肝外胆管损伤的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致肝外胆管损伤的时机和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10例胆囊切除术致肝外胆管损伤的临床病历资料。
结果术中发现胆管损伤4例,术后确诊6例。
术中及术后确诊的8例胆总管横断伤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恢复满意。
1例LC术后胆漏,内镜下鼻胆管胰管逆行造影(ERCP)显示胆总管侧壁小损伤,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4周后痊愈。
1例LC术后2d出现黄疸,MRCP显示胆总管截断影像,术后4d 手术探查发现2枚钛夹误夹胆总管,拆除钛夹行胆总管T管引流术。
结论术中精细操作是预防肝外胆管损伤的前提,根据胆管损伤的确诊时间、损伤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是避免后遗症的关键。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胆囊切除术是常见手术,其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为肝外胆管损伤。
医源性胆管损伤后修复较为困难,处理不当又能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就我院发生及外院转来的10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病人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30~68岁,平均49岁。
原发病为胆囊结石8例,胆囊息肉2例,均为择期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致胆管损伤6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致伤1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致伤3例。
除1例OC和3例LC术中发现胆总管侧壁损伤外,其余6例术中均未能及时发现。
1.2 损伤程度和处理方法(1) 1例LC术后胆漏,内镜下鼻胆管胰管逆行造影(ERCP)显示胆总管侧壁损伤,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4周后痊愈。
(2)1例LC术后2d出现黄疸,MRCP显示胆总管截断影像,术后4d 手术探查发现2枚钛夹误夹胆总管,拆除钛夹行胆总管T管引流术。
(3)胆(肝)总管横断:共8例,其中LC 4例、OC 1例,MC 3例,因术中或术后肝总管或胆总管横断性损伤,胆管壁缺损>1.5cm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T管引流。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胆道损伤的诊治体会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胆囊手术,采用内窥镜技术通过腹壁切口进入腹腔进行手术操作。
由于腹腔镜具备微创、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胆囊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胆囊手术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胆道损伤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
我在诊治过程中对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胆道损伤的诊治体会有以下几点总结。
严谨的手术操作是预防胆道损伤的关键。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需要经过一定的技术训练和丰富的手术经验,医生需要精确地切除胆囊,并保护好周围的胆道结构。
在手术过程中,应通过解剖学知识和影像学资料对患者的胆道解剖结构进行准确定位,避免误伤胆管。
术中出现胆道损伤时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术中发现胆道损伤应立即停止手术,合理评估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对于较轻的损伤,可以采取自体管道引流和内镜检查等保守治疗措施。
对于严重的损伤,如胆管完全断裂或梗阻,需要进行紧急胆管修复或引流术。
然后,术后胆道损伤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况。
对于一些早期发现的胆管损伤,可以尝试经内镜下胆管支架置入或经皮胆管引流术等介入治疗方法来修复胆管。
对于术后较长时间才发现的胆道损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包括胆管吻合、胆管重建等。
定期随访和评估是胆道损伤的重要环节。
对于患者术后的胆汁引流情况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对于术后出现的胆汁漏、胆石残留等并发症应积极治疗,避免进一步损伤。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胆道损伤的诊治体会主要包括严谨的手术操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术中胆道损伤、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况进行术后处理、定期随访和评估。
希望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能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胆道损伤,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胆道损伤的诊治体会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相比传统开腹手术,操作创伤小,
恢复快,且美容效果好。
但在手术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胆道损伤,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
本文将针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胆道损伤的诊治体会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胆道损伤风险。
胆管和肝管的位置较为
隐蔽,且手术过程中需要分离组织,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因工具损坏血管和胆管。
因此,我们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操作技巧,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手术安排。
其次,在术后对胆道损伤的判断中,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
查方法有B超、CT和MRI等。
其中,MRI对胆管系统的显示最为清晰,可以发现较小的胆
管损伤。
在术后发现胆道损伤后,应及时采取积极措施,如行胆管引流和 revisal 手术等。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预防胆道损伤的经验。
首先,在手术前进行详细评估和计划。
术中需要慎重操作,充分控制出血,并注意周围组织结构,避免受损。
术后要及时给予抗
感染治疗,尽量减少胆管炎的发生。
此外,临床医生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
手术技能和对并发症的处理能力。
总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胆道损伤的诊治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合理安排手术和术
后治疗,强化预防意识和技术培训,以减少损伤风险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处理体会(附6例分析)
多数肝外胆管损伤是医源性,多发于胆囊切除术以及胆道、胃和胰腺手术时。
多数胆囊切除手术并不复杂,但胆囊切除时引起的胆管损伤,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后果。
本文重点讨论胆囊切除术时胆管损伤的处理。
1 临床资料
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处理胆囊切除引起的胆损伤病人6例,男2例,女4例。
年龄30—75岁。
术中发现4例,术后早期(﹤3天)发现2例,3例已行二次胆汁外引流术,另3例曾行胆肠转流手术,术后1个月出现胆管狭窄1例。
病人随访4个月至5年,其中1例第2次Roux-Y胆管空腔吻合后,T管经常有肠液及食物渣外流,偶伴有发热及黄疸,考虑为Y式空肠臂过短,其余病人情况良好。
2 讨论
单纯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为0—1.8%〔1〕。
尽管剖腹胆囊切除术发生胆管损伤仅1/1000,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0~5%,而胆管损伤的病死率达30%,早期为5%~8%,多死于手术后感染,后期主要死于肝功能衰竭和门静脉高压并发症。
肝外胆管损伤绝大多数发生在胆囊切除术中,在手术中发现损伤者约占15%[1](本组为66.6%。
本组有4例,在术中发现胆汁渗漏,故应警惕胆管损伤的可能。
当然,单纯结扎肝管时,很少出现胆汁外渗征象。
如切除胆囊后,仔细查看胆管位置,可能发现意外损伤(本组1例)。
剖视切下的胆囊,除观察胆囊内容的病理变化(结石、积脓、积液等),也应注意胆囊粘膜与浆肌层的变化(可疑癌灶、息肉、瘤样病变等)。
在剖视胆囊管时,应注意其通畅性,内径、残端情况(是否累及胆管)。
术中发现胆管损伤者,胆管多数不扩张,处理有一定难度。
凡缺损不大,吻合无张力时,可采用端—端吻合;如损伤重,缺损多,端端—吻合困难,可采用Roux-Y肝管空肠吻合术。
除了强调吻合端组织应正常,粘膜对粘膜吻合和支架管应远离吻合口引出外,最好使用4个0或5个0 Vicryl无损伤缝合线,间断单层吻合,线结扎在吻合口外。
手术者最好借助2~4倍的手术放大镜,保证对位和缝合准确。
如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又无条件进一步处理时,可在损伤的近端置一引流管,肝下间隙置一引流管,将病人转送到有条件的医院;如勉强行胆管吻合或胆肠转流手术会增加再次手术的困难。
手术次数愈多,成功的机会愈少。
切不可将空肠
与肝门处的纤维结缔组织吻合,本组1例由于出现管炎,肝脏瘀胆,加上胆管纤维化回缩,以致极难找到近端胆管。
术后早期发现胆管损伤,最好是及时手术或单纯外引流(手术区域解剖关系不清,胆管损伤严重,局部胆汁积聚,炎症反应明显)以后再进行胆管修复术。
早期行胆管吻合或胆肠转流,胆管壁细薄,但等待胆管扩张后行手术的主张也未必合理,因长时间胆汁外瘘会形成纤维化瘢痕,病人有随时发生胆管炎的危险性,且难完全避免营养障碍与解质紊乱。
即使胆管梗阻是非完全性的,一段时间以后,也有导致胆汁肝硬化的危险。
胆管损伤引起的狭窄和修复手术失败引起的吻合口狭窄,其临床表现有类似之处,即反复发作的胆管炎、黄疸,甚至形成肝脓肿。
PTC或ERCP确定诊断后应及时行胆肠转流手术。
单纯扩张狭窄部分和置支架管,只能解决暂时问题,最终还会形成狭窄。
参考文献
[1] Su H,et al.Factors affecting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biliary tract surgry.world J surg,2004;16(3):526
[2] 蓝瑚杨朝良等外科手术失误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