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税法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394.50 KB
- 文档页数:48
第一章税法概论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
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因此,了解税收的本质与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税收是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制性。
主要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用法律、法规等形式对征收捐税加以规定,并依照法律强制征税。
二是无偿性。
主要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成为财政收入,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三是固定性。
主要指在征税之前,以法的形式预先规定了课税对象、课税额度和课税方法等。
因此,税法就是国家凭借其权力,利用税收工具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税法法律关系国家征税与纳税人纳税形式上表现为利益分配的关系,但经过法律明确其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后,这种关系实质上已上升为一种特定的法律关系。
了解税收法律关系,对于正确理解国家税法的本质,严格依法纳税、依法征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税收法律关系在总体上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都是由权利主体、客体和法律关系内容三方面构成的,但在三方面的内涵上,税收法律关系则具有特殊性。
1.权利主体。
即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在我国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税务机关,包括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以及在华虽然没有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企业或组织。
这种对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另一方的确定。
在我国采取的是属地兼属人的原则。
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平等,只是因为主体双方是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所以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因此,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权利与义务平等是不一样的,这是税收法律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一章税法概论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1、税法的定义及特征税法是国度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度与征税人之间在征征税方面的权益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收主要具有强迫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税收与税法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方式,税收那么是税法所确定的详细内容。
二、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二〕税收法律关系的发生、变卦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发生、变卦和终止必需依据可以惹起税收法律关系发生、变卦或终止的客观状况,也就是税收法律理想。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维护税收法律关系的维护,实质上是维护国度正常的经济次第,保证国度财政支出,维护征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收法律关系的维护对权益主体双方是对等的。
对权益享有者的维护,就是对义务承当者的制约。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四、税法的分类五、税法的作用税法在保证国度财政支出、国度微观调控经济、维护经济次第、有效维护征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度权益等方面,都发扬着严重作用。
第二节税法的位置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一、税法的位置税法是我国国度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法,它是调整国度与各个经济单位及公民团体分配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
第三节我国税收的立法原那么我国税收立法应遵照以下原那么:1、从实践动身的原那么2、公允原那么3、民主决策原那么4、原那么性与灵敏性相结合的原那么5、法律的动摇性、延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那么第四节我国税法的制定和实施一、税法的制定〔一〕税收立法机关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税收法律2、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4、中央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中央性法规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6、中央政府制定的税收中央规章〔二〕税收立法顺序我国税收立法顺序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提议阶段、审议阶段、经过和发布阶段。
二、税法的实施它包括税收执法和税收违法两个方面。
在实践任务中,我们普通按以下原那么处置:1、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
第一章税法概论第二章增值税第三章消费税第四章营业税第五章企业所得税第六章个人所得税第七章其他税种第八章税收征管法第一章税法概论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税法基本理论第二节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与税收管理体制第三节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本章主要内容1.税收的特征2.税收法律关系3.税法的法律级次4.我国现行税法体系5.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6.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第一节税法基本理论一、税法的含义税法的法律级次税法的分类税法的原则二、税法与税收三、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法的含义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税法:税收法律,特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税收法律。
广义税法: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税法体系的总称。
税法的法律级次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授权立法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4.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委员会制定的税收地方性法规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6.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法规全国性税种的立法,如:《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是指国务院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制定的条例或暂行条例,在条件成熟时可以上升为法律。
如:《增值税暂行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资源税暂行条例》《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授权立法国务院作为行政立法机关制定的在法律地位上低于税收法律,但高于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的税收法规,如:《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税收地方性法规经全国人大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有制定地方性税收法规的权力,全国性税种以外的地方税种的立法权(包括基金和费用)。
目前,只有海南省和民族自治区可以制定税收法律规范。
国务院所属的税务主管部门(包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的税收部门规章,如:财政部颁发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税务代理施行办法》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税法的分类按照税法的内容分类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处罚法和税务行政法按照税负能否转嫁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价内税和价外税相关链接:税制结构税制结构税制结构的种类: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发达国家、个税)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发展中国家)双主体税制结构(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以及部分发达国家,包括中国)税法的原则1.税法的基本原则法定性原则(依法征纳税、刚性)税收公平原则(相对公平)公众信任原则(双方信赖、合作)实质课税原则(能力决定税负)税法的原则2.税法的适用原则法律优先原则。
第一章税法概论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税法是国度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度与征税人之间在征征税方面的权益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国度及征税人依法征税、依法征税的行为准那么。
其目的是保证国度利益和征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次第,保证国度的财政支出。
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方式,税收那么是税法所确定的详细内容。
因此,了解税收的实质与特征是十分必要的。
税收是国度为了行使其职能而取得财政支出的一种方式。
它的特征主要表如今三个方面:一是强迫性。
主要指国度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用法律、法规等方式对征收捐税加以规则,并依照法律强迫征税。
二是无偿性。
主要指国度征税后,税款即成为财政支出,不再出借征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三是固定性。
主要指在征税之前,以法的方式预先规则了课税对象、课税额度和课税方法等。
因此,税法就是国度仰仗其权利,应用税收工具的强迫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支出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税法法律关系国度征税与征税人征税方式上表现为利益分配的关系,但经过法律明白其双方的权益与义务后,这种关系实质上已上升为一种特定的法律关系。
了解税收法律关系,关于正确了解国度税法的实质,严厉依法征税、依法征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税收法律关系在总体上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都是由权益主体、客体和法律关系内容三方面构成的,但在三方面的外延上,税收法律关系那么具有特殊性。
1.权益主体。
即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益和承当义务的当事人。
在我国税收法律关系中,权益主体一方是代表国度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度税务机关,包括国度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另一方是实行征税义务的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华的本国企业、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以及在华虽然没无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本国企业或组织。
这种对税收法律关系中权益主体另一方确实定。
在我国采取的是属地兼属人的原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