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税法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税法》课程笔记第一章:税法概论一、概述1. 税法的定义税法是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 税法的特点a. 强制性:税法规定了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的义务,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的职责,违反税法规定将受到法律制裁。
b. 无偿性: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的税款是无偿的,国家不需要直接向纳税人提供等值的物质回报。
c. 固定性:税法的税率、税基、征税对象等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的,不会随着个别情况的变动而变动。
d. 普遍性:税法适用于所有符合征税条件的纳税人,不分地域、身份、性别等。
3. 税法的作用a. 调节收入分配:通过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b. 调控宏观经济: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影响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促进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c. 组织财政收入: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国家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资金保障。
d. 规范税收行为:明确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权利与义务,保障税收征纳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税收制度和税法1. 税收制度的定义税收制度是一国政府根据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需要,通过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税收法规的总和。
2. 税法在税收制度中的地位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
税收制度通过税法来体现和实施,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3. 税收制度的类型a. 直接税制度:以个人和企业的所得、财产为征税对象的税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
b. 间接税制度:以商品和劳务的交易为征税对象的税制,如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c. 混合税制度:同时包含直接税和间接税的税制,大多数国家的税收制度都是混合税制。
三、税法分类1. 按照征税对象分类a. 所得税法:对个人和企业的所得征税的法律,如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
第一章税法概论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
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因此,了解税收的本质与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税收是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制性。
主要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用法律、法规等形式对征收捐税加以规定,并依照法律强制征税。
二是无偿性。
主要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成为财政收入,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三是固定性。
主要指在征税之前,以法的形式预先规定了课税对象、课税额度和课税方法等。
因此,税法就是国家凭借其权力,利用税收工具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税法法律关系国家征税与纳税人纳税形式上表现为利益分配的关系,但经过法律明确其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后,这种关系实质上已上升为一种特定的法律关系。
了解税收法律关系,对于正确理解国家税法的本质,严格依法纳税、依法征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税收法律关系在总体上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都是由权利主体、客体和法律关系内容三方面构成的,但在三方面的内涵上,税收法律关系则具有特殊性。
1.权利主体。
即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在我国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税务机关,包括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以及在华虽然没有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企业或组织。
这种对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另一方的确定。
在我国采取的是属地兼属人的原则。
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平等,只是因为主体双方是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所以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因此,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权利与义务平等是不一样的,这是税收法律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一章税法概论一、学习要点: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1、税法的定义及特征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尺度的总称。
税收主要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税收与税法密不成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示形式,税收那么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二、税收法律关系〔二〕税收法律关系的发生、变动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发生、变动和终止必需按照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发生、变动或终止的客不雅情况,也就是税收法律事实。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庇护税收法律关系的庇护,本色上是庇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财务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收法律关系的庇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
对权利享有者的庇护,就是对义务承担者的制约。
五、税法的作用税法在包管国家财务收入、国家宏不雅调控经济、维护经济秩序、有效庇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都阐扬着重大作用。
第二节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一、税法的地位税法是我国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法,它是调整国家与各个经济单元及公民个人分配关系的底子法律尺度。
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第三节我国税收的立法原那么我国税收立法应遵循以下原那么:1、从实际出发的原那么2、公平原那么3、民主决策原那么4、原那么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那么5、法律的不变性、持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那么第四节我国税法的制定和实施一、税法的制定〔一〕税收立法机关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税收法律2、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4、处所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处所性法规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分制定的税收部分规章6、处所当局制定的税收处所规章〔二〕税收立法程序我国税收立法程序主要包罗三个阶段:提议阶段、审议阶段、通过和发布阶段。
二、税法的实施它包罗税收执法和税收守法两个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般按以下原那么处置:1、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
第一章税法概论一、税收法律关系构成(P1)(一)主体1.征税主体:各级税务机关、海关、财政2.纳税主体:法人、自然人、其它组织3.纳税主体确认原则:属地兼属人我国:流转税→属地企业所得税→属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属地兼属人个人所得税→属地兼属人3.税法的重要特征(P2)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它们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因而权利和义务并不对等。
(二)客体:征税对象(三)内容:主体所享有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二、主要构成要素(一)纳税义务人:即纳税主体,是指一切应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
(二)征税对象:即纳税客体,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计税依据:征税对象在量上的具体化。
具体分为从价、从量和复合。
(三)税目:征税对象在质的具体化。
税目是确定税率的需要。
(四)税率:税率是衡量税负轻重的重要标志。
1.比例税率2.定额税率3.累进税率(1)超额累进税率;(2)全额累进税率;(3)超率累进税率(五)纳税环节:单环节;多环节。
(六)纳税期限:注意区分: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申报期限和税款缴纳期限(七)纳税地点(八)减免税(九)罚则三、税种分类(P3)(一)按照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二)按照税法的职能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三)按税法征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对流转额课税的税法、对所得额课税的税法、对财产、行为课税的税法和对自然资源课税的税法(四)按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可分为国际税法和外国税法(五)按税收收入归属和征管权限不同: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四、我国税法的制定与实施(P9)级次:法律、法规、规章(一)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二)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三)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
(四)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地方性法规(仅海南省、各自治区有此权力)(五)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
第一章税法概论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税法是国度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度与征税人之间在征征税方面的权益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国度及征税人依法征税、依法征税的行为准那么。
其目的是保证国度利益和征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次第,保证国度的财政支出。
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方式,税收那么是税法所确定的详细内容。
因此,了解税收的实质与特征是十分必要的。
税收是国度为了行使其职能而取得财政支出的一种方式。
它的特征主要表如今三个方面:一是强迫性。
主要指国度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用法律、法规等方式对征收捐税加以规则,并依照法律强迫征税。
二是无偿性。
主要指国度征税后,税款即成为财政支出,不再出借征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三是固定性。
主要指在征税之前,以法的方式预先规则了课税对象、课税额度和课税方法等。
因此,税法就是国度仰仗其权利,应用税收工具的强迫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支出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税法法律关系国度征税与征税人征税方式上表现为利益分配的关系,但经过法律明白其双方的权益与义务后,这种关系实质上已上升为一种特定的法律关系。
了解税收法律关系,关于正确了解国度税法的实质,严厉依法征税、依法征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税收法律关系在总体上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都是由权益主体、客体和法律关系内容三方面构成的,但在三方面的外延上,税收法律关系那么具有特殊性。
1.权益主体。
即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益和承当义务的当事人。
在我国税收法律关系中,权益主体一方是代表国度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度税务机关,包括国度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另一方是实行征税义务的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华的本国企业、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以及在华虽然没无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本国企业或组织。
这种对税收法律关系中权益主体另一方确实定。
在我国采取的是属地兼属人的原那么。
第一章税法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纳税人在承担税法规定的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
下列各项中,属于纳税人应承担的义务的是()。
A.进行纳税申报
B.申请延期纳税
C.申请税收复议
D.进行税务检查
2.下列税收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和管理的是()。
A.中央企业缴纳的所得税
B.契税
C.城市维护建设税
D.关税
3.税法构成要素中,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A.科目
B.征税对象
C.纳税地点
D.纳税义务人
4.在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的地方税的立法权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地方人民政府
C.国务院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5.将税法分成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的依据是()。
A.职能作用
B.征收对象
C.基本内容和效力
D.收入归属和征管管辖权限
6.关于税收执法权的划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除经济特区外,各地均不得擅自停征全国性的地方税种
B.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经济特区也可以享有一般地方税收管理权之外,拥
有一些特殊的税收管理权
C.涉外税收政策的调整权集中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
D.对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由国务院及税务主管部门管理,分别由中央税务机
构和地方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7.关于税法构成要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国家征税的依据
B.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
单位和个人
C.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D.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征税项目
8.下列税种中,属于地方政府固定收入的是()。
A.资源税
B.印花税
C.个人所得税
D.房产税
9.下列各项中,属于土地增值税的税率形式是()。
A.全额累进税率
B.定额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10.纳税义务人是指()。
A.负责将税款入库的单位和个人
B.税款的实际负担人
C.所有的单位和个人
D.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1.课税对象是()。
A.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
B.国家据以征税的法律依据
C.具体征税的财和物
D.所有的人和物
12.纳税环节是指税法上规定的课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
A.商品销售的环节
B.实现收入的环节
C.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D.应当核算税款的环节
13.纳税期限是()。
A.纳税人计算应纳税款的期限
B.纳税人核算全部税款的期限
C.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
D.税务机关核算税款入库的期限
14.按照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分类,可以将我国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下列
各项中,属于共享税的税种是()。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土地增值税
15.在税制要素中对征税对象数额没有达到规定的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
部数额征税称为( )。
A.抵免额
B.免征额
C.税基
D.起征点
16.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税的税种是( )。
A.印花税
B.关税
C.城镇土地使用税
D.车船税
17.在税法构成要素中,衡量税负轻重的重要标志是( )。
A.征税对象
B.税率
C.纳税人
D.纳税环节
18.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
A.征税方 B.征纳双方 C.纳税方 D.税务机关
19.()是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均按相同比例征税的税率。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累退税率
20.()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它反映了征税的广度。
A.纳税人 B.税率 C.税目 D.征税对象
21.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中,采用多次课征的税种是()。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资源税
22.由地方税务系统负责征收的税种是()。
A.全部企业所得税 B.增值税 C.关税 D.城镇土地使用税
二、多项选择题
1.税收的特征包括()。
A.无偿性
B.固定性
C.强制性
D. 自主性
2.下列各项中,属于流转税的有()。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所得税
3.消费税属于()。
A.流转税
B.价内税
C.地方税
D.中央税
4.《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
A.税收实体法
B.税收程序法
C.税收法律
D.税收法规
5.征税对象又称为( )。
A.课税对象 B.纳税客体 C.具体征税项目 D.税目
6.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
A.定额税率
B.比例税率
C.超率累进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7.有关我国税收立法权的划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中央税和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的地方税税法的制定、公布和税种的开征、停征权、属于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有制定税法实施细则、增减税目和调整税率的权利
C.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国家税务主管部门有制定税收条例实施细则的权利
D.地区性地方税收的立法权经省级立法机关授权,可以下放给下级政府
8.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在税收立法上,国务院享有下列权利()。
A.全国性税种的立法权
B.税法的解释权
C.制定税法实施细则、增减税目和调整税率
D.地区性地方税收的立法权
9.下列税法中属于税收实体法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C.发票管理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10.下列完全归中央所有收入的税种有()。
A.消费税
B.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集中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
C.对银行储蓄存款利息征收的个人所得税
D.中央与地方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所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
11.下列属于税收法律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12.税收构成要素中,()是基本要素。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纳税期限 D.税率
13.下列税种中采用比例税率的税种有()。
A.契税 B.企业所得税 C.资源税 D.土地增值税
三、判断题
1.税收普通法在税法体系中起着税收母法的作用,是税法体系的主体和核心。
()
2.2003年1月1日,甲、乙、丙三个企业合并设立一个新的企业,合并各方解散,合并前甲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征收,乙、丙企业所得税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则新企业的所得税仍由地方税务局征收。
()
3.纳税人的具体纳税环节,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确定。
()
4.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的税收执法管理权由国务院及其税务主管部门掌握,由中央税务机构和地方税务机构共同负责征收。
()
5.对于缴纳的印花税,其中94%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6%部分归地方政府。
()
6.起征点是指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才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规定数额的,只对
其超过起征点部分的数额征税。
()
7.纳税人就是负税人。
()
8.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
9.纳税期限指的就是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
10.免征额是指对应纳税款减少征收的一部分数额。
()
11.税率反映征税深度,税目反映征税广度。
( )
12.我国现行税法体系是由税收实体法构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