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4.85 KB
- 文档页数: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体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是一种用腹腔镜检查和处理胆囊疾病(如胆囊结石)的技术。
与传统的手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我进行的医学实践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势1.切口小:相较于传统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只需在腹部做出小的切口即可完成手术。
2.出血少:手术所需的切口很小,因此手术时细小的血管被切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更加快速,风险更小。
3.疼痛小:切口较小,相应的伤口也较小,不仅避免了疤痕,而且术后疼痛也更小。
4.恢复快:因为伤口小,创面小,所以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术后康复期短。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注意事项1.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医生需要先进行全面检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及需求。
同时,需要对患者的血液检查进行周密检测,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术中操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要专业的操作和熟练的技术,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判断患者疼痛感觉及出血量,尽快完成手术。
3.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患者需要接受特殊的护理,包括保持休息、饮食的合理安排、药物的正确使用等。
医生也需要随时关注患者恢复的状况,及时给予帮助和贴心的照顾。
应用体会在我进行的医学实践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好评。
相较于传统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更高,摆脱了传统手术的创伤和疤痕。
同时,由于手术创伤小,因此恢复速度也更快,患者生活质量更好但是,在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例如,手术前必须认真做好检查,确定手术方案,患者部位清洁、手法严格规范,做到每个步骤都精确到位。
在术后,医生需要认真照顾患者,给予患者充足的休息和护理,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结论总的来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小创伤、速度快、风险小、术后恢复快等许多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处理体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等疾病。
本文将从手术准备、手术操作、术后护理等方面分析临床处理体会。
首先,在手术准备阶段,临床处理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首先是患者的详细了解和评估。
我们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以及相关的检查结果,以确保手术的适应症。
其次是手术前期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术前禁食禁水、清洁肠道等。
此外,我们还要为手术准备好所需的器械、药品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接下来是手术操作阶段。
在手术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正确的定位切口。
对于胆囊切除手术,在腹部正中线上开切口较为常见,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然后是正确的解剖胆囊和胆囊管。
解剖时需要注意保护胆囊管和胰管等重要组织结构,避免损伤。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术中出血的控制、减少腹腔内气体泄漏等。
手术操作结束后,我们需要进行术后的处理和护理。
首先是术后恢复室的护理。
在术后恢复室,我们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适。
其次是术后饮食和活动的指导。
术后患者需遵循医嘱逐渐恢复饮食,避免过重和油腻食物。
此外,适当进行术后活动促进恢复,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和提重物。
除了上述三个阶段的处理,临床处理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团队协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要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合作,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护士等。
大家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手术任务。
其次是手术安全。
在手术操作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再次是疼痛管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恢复效果。
总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临床处理需要做好手术准备、手术操作、术后护理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团队协作、手术安全和疼痛管理是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通过规范临床处理,可以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的手术体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训报告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治疗方法,也是许多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本文将总结我参与的一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训经历,包括手术准备、操作步骤、困难及处理方法、术后护理等内容。
通过这次实训,我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升了我的临床操作能力。
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我们需要做好手术准备工作。
包括患者的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和手术器械的准备。
术前评估要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术前检查结果等,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术前准备要告知患者手术的注意事项,包括术前禁食禁水、术前应用抗生素等。
手术器械准备要求检查器械是否完整,器械是否干净、术中是否易于取用等。
接下来,进行手术操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包括麻醉、切口、腹腔镜置入和胆囊切除等步骤。
在这次实训中,我观摩了主刀医生的每一个细节动作,了解了腹腔镜手术的解剖定位技巧,器械的使用方法以及手术顺序等。
在手术过程中,主刀医生要求我们密切观察手术的每一个步骤,注重观察镜下景象的变化,了解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在手术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解剖结构异常,给手术带来一些困难。
这就要求主刀医生有较高的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快速有效地克服这些困难。
在这次实训中,我看到主刀医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沉着冷静地处理,采用各种手术技巧和器械,最终完成了手术。
术后,我们还需要进行术后护理。
主要包括患者的恢复室护理和术后康复指导。
术后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脉搏等,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还要做好术后患者的康复指导工作,包括饮食指导、伤口护理、注意事项等,使患者能够顺利康复。
通过这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训,我对腹腔镜手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了手术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环节,提升了我在临床操作方面的能力。
也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医生、护士、麻醉师、器械师等各个岗位密切合作,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训报告总结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胆囊疾病,如胆囊结石、胆囊炎等。
在本次实训中,我们学习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相关操作技术和术后护理,通过实践操作加深了对该手术的理解和掌握。
首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在手术前,我们需要进行术前讨论,确认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术前准备还包括术前禁食禁水,清洁消毒术野,术前给予适当的镇静剂等。
在手术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进行腹腔镜的插入。
通过腹腔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腹腔内的器官,并进行手术操作。
腹腔镜的插入需要选择适当的插入点,避开腹腔内重要血管和器官,避免损伤。
插入腹腔镜后,我们可以通过摄像系统观察到腹腔内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操作。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胆囊的解剖和切除。
在手术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剖胆囊的解剖结构,如囊床、胆囊管、胆囊颈等。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器械,如电凝刀、吻合器等,进行胆囊的切割和切除。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小心保护周围组织,避免损伤。
切除胆囊后,我们还需要进行胆囊床的止血和修复,确保手术区域的出血和渗血量符合要求。
在手术结束后,我们需要进行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包括术后疼痛管理、伤口护理、引流管护理等。
我们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处理并记录伤口的异常情况。
在术后,我们还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抗生素和止痛药物,预防感染和缓解术后疼痛。
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理解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这项手术具有许多优点,如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
然而,手术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胆道损伤等。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小心谨慎地进行手术操作,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总结而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胆囊疾病。
在实训中,我们通过操作实践,掌握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技术和术后护理。
这项手术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85例总结摘要進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LC)1685例,占同期胆囊切除患者的95%,成功率99.2%。
无1例死亡,无1例胆道损伤。
随访患者900例,时间>6个月,均预后良好,无并发症。
关键词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在三级医院广泛开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技术的日臻完善、腔镜设备的逐渐普及,在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手术条件成熟,而且也是大势所趋。
我院进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LC)1685例,占同期胆囊切除患者的95%,成功率99.2%。
无1例死亡病例发生,无1例胆道损伤。
随访患者900例,时间>6个月,均预后良好,无并发症。
该手术在三级医院已普及,且具有相当丰富的手术经验和确切的手术效果。
已被多数患者认可,但因技术设备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基层医院开展此手术,还存在诸多限制。
现介绍LC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心得体会。
资料与方法1998年3月~2007年3月共收治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LC)手术的患者1685例,男503例,女1182例;年龄16~83岁,平均46.8岁。
病例选择:结石性胆囊炎1256例,慢性胆囊炎298例,急性胆囊炎102例,胆囊息肉11例,结石性胆囊炎并胆源性胰腺炎2例,胆囊癌2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
中转开腹14例,中转率0.8%,皆因胆囊动脉出血、钛夹钳无法控制所致。
所有病例中,无1例胆道损伤。
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者32例,其中20例急性胆囊炎,6例化脓性胆囊炎,4例术中胆囊破裂,胆汁流入腹腔,无法吸除干净。
平均拔管时间最短24小时,最长时间72小时,平均时间40小时。
分析电视腹腔镜手术是现代电子科学、内镜技术与传统外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1910年首次应用于临床[1.2],早期腹腔镜仅限于内科诊断。
随着其设备和技术的巨大发展,1987年3月法国的Philipe-Mouret成功地完成世界上首例LC。
由于它与开腹胆囊切除(Open Cholecystectomy,OC)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的优点[3],很快风靡全球。
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实践与经验总结【摘要】目的:总结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实践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分院中江院区普通外科自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开展的204例各类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
包括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肝脾囊肿开窗引流术,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等。
结果:其中2例中转开腹,出现并发症包括1例胰漏,1例切口脂肪液化及切口疝形成,2例TAPP术后阴囊积液,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未出现术后大出血、重要脏器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最后均痊愈出院。
结论:术者需具有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能、熟悉腹腔脏器解剖结构及中转开腹的能力,加上麻醉团队精湛的麻醉技术,则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是完全可行的。
【关键词】基层医院腹腔镜手术在普通外科学里,腹腔镜手术的出现,逐渐替代了不少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因为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腔内视野开阔、操作空间大、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此现代外科手术的发展离不开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发展,基层医院也必然面临手术方式的革新与进步,因此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近些年已得到印证,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我院分院中江院区自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开展的204例各类腹腔镜手术,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科室204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男性106例、女性98例,年龄14-94岁,平均54岁;手术患者中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合并肺气肿等内科基础疾病共89例,约占总数的43.7%;行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1例,腹腔镜下脾囊肿开窗引流术(中转开腹脾切除术)1例;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1例,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1例(中转开腹处理),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2例,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5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术5例,腹腔镜下疝修补术15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38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32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手术适应证、操作方法及临床注意事项。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开展的43例腹腔镜切除术的手术方式。
结果:43例病例均安全完成手术,无1例死亡,中转开腹1例,中转率为0.02%。
结论:基层医院在精心准备、细致操作下开展腹腔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标签: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体会胆道外科针对胆囊切除主要采用的手术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
传统的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大、易出现并发症且恢复慢等特点,不利于患者的恢复,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则弥补了传统手术的缺点[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手术的金标准,作为首选术式已广泛应用。
我院在2012年底引入腹腔镜,配备了腹腔镜胆囊操作的基本器械,并派人到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进行腹腔镜操作技术的培训,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专家指导下,完成了4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均顺利完成。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LC手术的43例患者进行分析。
其中,男10例,女33例,年龄27~70岁,平均53.6岁。
术前通过B超、肝功能检查等诊断为慢性胆囊炎35例,7例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例伴有高血压心脏病史。
所有患者存在有腹部手术史的有5例,其中剖宫产2例,阑尾切除1例,卵巢手术2例。
1.2 方法在全麻下进行,首先在脐部做一纵行10毫米的切口,脐上缘一戳孔建立气腹,剑突下及右侧腹部各取一戳孔,插入操作器械,探查胆囊情况。
经过手术勘察发现,出现胆囊积脓的有20例,出现胆囊颈结石嵌顿的有15例,出现胆囊壁部分坏疽的有6例,有2例患者的Calot三角解剖不清晰。
手术时针对患者的情况分别对21例患者进行术中分离至胆囊穿孔,出现8例胆囊床渗血,对另外22例患者放置肝下引流管。
2 结果43例患者经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有42例手术成功,其成功率为97.7%,其中,有1例患者因为腹腔内部出现较严重的粘连而无法进行腹腔镜探查,需要中途转为开腹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020 例临床经验总结摘要目的: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降低 LC 胆管、血管和内脏损伤的发生率。
方法:回顾分析2017 年 1月1日~2021 年 6月30日间 1020 例LC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情况采用顺行切除 138 例(13.5%)、顺行和逆行结合切除(顺逆结合)866例(84.9%)、逆行切除 16 例(1.5%)。
结果:本组 LC 成功率 99.4%。
6例(0.6%)中转开腹.其中 1 例为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与十二指肠形成内瘘,1 例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管损伤。
1例为上腹手术史,致密黏连无法分开。
3例术中出血。
胆囊完全切除 1013 例(99.3%),大部切除 7 例(0.7%);手术并发症 3例(0.3%),均为术后胆漏,经穿刺引流后痊愈。
结论:LC 应根据术中情况采取顺行切除,逆行切除或顺逆结合的方法,当粘连严重不能安全分离时应采取胆囊大部切除或主动中转开腹手术。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顺行切除;逆行切除;顺逆结合;胆囊大部切除从20世纪90年代腹腔镜技术在我国广泛开展以来,技术日趋成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icmy,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以其安全、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脏器于扰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高危患者能耐受等特点。
我院自1995年就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现就我科自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 1020 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做出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2017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共行LC1020例。
其中男性387例,女性633例。
年龄14-89岁,平均年龄52.6岁。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713例,急性胆囊炎(包括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结石颈部嵌顿)272例。
萎缩性胆囊炎17例。
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18例。
其中上腹部手术史15例,伴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支肺气肿,肝硬化等一种或几种311例.1.2手术时机选择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入院完善检查后1-2天内手术。
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经验摘要:目的总结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经验。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随机方法分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性。
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层医院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越性,但易出现多种气腹相关性并发症,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经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腹腔内其他脏器干扰少等优点,在临床普遍开展,技术也较成熟,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
基层医院由于人员、设备、技术等条件的限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开展情况滞后[1]。
本文总结了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经验,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均因病情需要切除胆囊。
研究对象同时排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凝血机能障碍、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妊娠期女性、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等患者。
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6岁~65岁,平均年龄(43.26±11.54)岁;体重45kg~82kg,平均体重(63.65±12.42)kg;胆囊疾病类型包括结石性胆囊炎38例、胆囊息肉22例。
实验组患者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24岁~67岁,平均年龄(43.56±11.32)岁;体重47kg~81kg,平均体重(63.43±12.38)kg;胆囊疾病类型包括结石性胆囊炎40例、胆囊息肉20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训报告总结
本次实训是在医院内进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技术和方法。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学习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本原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在腹部进行几个小切口,将腹腔镜插入腹腔内,通过显微镜观察腹腔内部情况,然后进行手术操作。
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少等优点。
接着,我们学习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步骤。
首先是术前准备,包括患者麻醉和消毒等。
然后是手术操作,包括穿刺、插入腹腔镜、观察腹腔内部情况、切除胆囊等。
最后是术后处理,包括止血、缝合伤口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分组进行了模拟手术。
每个小组都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医生负责操作腹腔镜,护士负责协助医生进行手术。
通过模拟手术,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流程和技巧。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是安全第一,要注意手术器械的使用和操作规范,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其次是团队合作,医生和护士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手术任务。
最后是术后护理,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
这对我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我也意识到医学实践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技术和方法。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验与技巧腹腔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效果理想,安全性明显高于开腹式手术。
即便如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仍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为最大程度提高安全性,不仅要做好相关的术前准备,在手术过程中还要掌握一定的经验技巧,规范操作,才能有效保证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规范操作经验①构建气腹首先进行腹部消毒,麻醉起效后,沿着脐窝下端做一1cm长度的切口,通过这个切口进入气腹针,成功穿刺后开始构建气腹,使腹腔压力逐渐增加至12mmHg-13mmHg,再将1cm套管针插入,这是进入腹腔镜的入口。
腹腔镜进入后,通过腹腔镜观察患者的腹腔,以及胆囊情况及与周边组织的关系。
②建立操作孔在剑突下方约1cm的位置作1长度1cm的横切口,将1cm的套管针由此进入,这是主要的操作孔。
之后在右侧锁骨中线、肋缘下方1cm位置做约5mm长度的切口,将5mm的套管针由此进入,这是胆囊抓钳的进入口。
在右侧腋前线、肋缘下方的位置做1个约5mm的切口,5mm的套管针由此进入,这是一个辅助操作孔,帮助暴露更多的手术视野。
③胆囊三角的处理如果胆囊和腹腔中的内脏器官存在粘连,应以海绵棒进行钝性分离。
在确保可以有效分辨胆总管、胆囊管以及肝总管后,通过电凝钩在剑突下方的主操作孔进入,并仔细将浆肌层切开,之后朝着胆总管进行钝性分离,以充分将胆总管、肝总管以及胆囊管暴露出来,有效判断这几个组织的解剖关系,在此基础上得以通过电凝钩有效剥离胆囊管,注意不要把周边组织如胆总管给灼伤。
在距离胆总管约3mm-5mm的位置采用钛夹钳把胆囊管夹闭,并将其切断。
在胆囊三角内侧进行钝性分离,找到胆囊动脉,确定无误后,通过钳子将胆囊动脉夹断。
④胆囊剥离将胆囊颈部提起来,距肝约5mm的位置仔细将胆囊从胆囊床位置切除,并利用电凝对胆囊床渗血进行处理。
检查好确保腹腔没有出血、以及胆管和其他器官损伤后,将胆囊及腹腔镜等手术设备从操作孔取出。
⑤缝合切口将CO2放出,使气腹消除,缝合手术切口,因创伤较小可以创可贴闭合。
胆囊切除工作总结
胆囊切除手术是一种常见的腹部手术,用于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
作
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参与了多例胆囊切除手术,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在我来进行一次工作总结。
首先,胆囊切除手术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丰富的解剖知识和手术技能。
在手术前,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手术过程中,我们需要准确地定位和切除胆囊,同时注意保护周围组织和器官,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其次,胆囊切除手术需要团队协作。
在手术中,医生、护士、麻醉师等各个岗
位的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做好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护理等工作。
只有团结一致,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最后,胆囊切除手术需要术后的精心护理。
术后,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
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手术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总的来说,胆囊切除手术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手术,需要医务人员具备扎实
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只有不断学习和总结,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层医院早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情况。
方法收集入住我院的4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分析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操作方法、术后病理检查等,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优点及应用体会。
结果 420例患者顺利完成LC,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术中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排气、下床及引流时手明显缩短。
结论 LC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基层医院早期开展LC术,只要严格选择病例及正确应用手术方法,成功几率也是很大的,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297-0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oroscopic cholocystectom,LC)较开腹胆囊切除术有较多的优越性,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所以,LC成为良性胆囊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法,并在基层医院逐渐开展。
我院2007年6月-2012年1月间实施LC的4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所有施行LC的420病例,为2007年6月-2012年1月的胆囊疾病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378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2.5岁,术前B超检查示: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374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胆囊积液3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16例,胆囊壁厚度在0.3-0.5厘米之间。
1.2手术方法全麻气管插管,患者仰卧位,腹部常规消毒铺中,取脐上1cm切口,用穿刺针建立CO2气腹,气腹压力在13-15mmHg左右,置入10mm穿刺鞘,进腹腔镜,全面探查腹腔,了解穿刺处有无脏器损伤及腹腔粘连情况。
分别于剑突下偏右及右锁骨中线胆囊底部取10mm及5mm的切口,置入穿刺鞘,进腹腔镜各操作器械。
取头高足低,左倾斜15-250。
检查胆囊及周围情况,了解手术难度,决定手术方式。
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90例手术经验总结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ric Chlecystectormy,简称LC)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开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1991年2月19日,云南曲靖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荀祖武医师在国内首次独立开展LC,此为我国腹腔镜外科萌芽的标志,腹腔镜胆囊切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如今此项技术在我国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治疗胆囊疾病首选方法。
我院自2021年5月至2021年3月共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90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90例病人,男性212例,占43%,女性278例,占57%,年龄17岁至86岁,平均49岁,所有的患者都经过b型超声确诊,手术证实。
其中胆囊结石患者为395例、占81%(并急性胆囊炎经抗感染、解痉、禁食或素食治疗症状消失一周6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为77例、占16%,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为18例、占3%。
1.2 术前准备确定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应先作好包括病人心理准备工作、术前各项检查及全身准备在内的术前準备。
术前应排空膀胱,留置或不留置胃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3 手术方法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患者的体位要仰卧头高足低位15°—20°左右,手术台向左侧倾斜15°左右,在脐下缘或者上缘作1cm 左右的孤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提起切口两侧腹壁,用穿刺针(气腹针)通过切口,垂直穿透腹壁进入腹腔。
经证实气腹针位于腹腔内后可开始以每分钟1~2l的低流量注气,然后逐渐加大流速至每分钟5~8l,使腹内的气压保持在12~15mmhg。
气腹建立后,从脐孔处切口穿入10mm的锥鞘,拔出穿刺锥后,将预热的腹腔镜套鞘插入腹腔,接通充气导管保持气腹压力,连接摄像和监视系统,观察腹腔内的情况并在腹腔镜监视下分别穿入另外三枚锥鞘。
分别于胆囊底部平面、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3cm作5mm的皮肤切口,穿入5mm的锥鞘后拔出穿刺锥,插入牵拉钳。
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
总结
讨论
1 技术准入:基层开展LC术之前,一定要选送有多年开腹胆囊切除术经验的医生参加腹腔镜技术规范化培训[1],并最好在上级医院有经验的专家指导下逐步开展起来。
2 困难病例的处理:选择病例先易后难,开展初期要选择病程短、非胆囊炎急性发作期、或胆囊息肉样病变等相对容易手术的病例,以便于逐步积累经验,并顺利开展起来。
对于胆囊炎急性发作病例,随着手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步放宽手术指征,我们的经验是在症状发作72h内手术为宜,有时胆囊张力大时可先于胆囊底部开窗减压,以便为解剖三角腾出空间,必要时应及时采用四孔,这样三角区显露就容易多了。
有时顺行解剖困难时,逆行切除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但逆行分离至三角区时,应细致耐心,对管状结构一定要辨认清楚,才可施夹离断。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临床较常见,此类患者calot三角难以解剖,要有足够耐心,要特别注意对三管关系的仔细辨认。
为Mirizzi综合征患者手术需谨慎,可遵守“辩—切—辩”的程序进行[2],必要时应及时中转开腹。
3 出血的处理:防止术中出血和止血,保持术野清晰至关重要,亦是降低肝外胆管损伤和中转开腹率的重要措施[3],有时用抓钳或电凝棒电凝止血时,会扯脱焦痂而再出血,越凝越深,反复难止,这时用
尖分离钳定点钳夹后精确电凝,往往效果良好。
分离血管时要防止遗漏胆囊动脉后支。
4 中转开腹:我们的体会是,遇出血不止、解剖关系不明、怀疑胆管结石或胆管损伤、疑似胆囊癌等胆囊特殊病变时,要果断中转开腹,切忌过于自信而造成严重后果,并导致腹腔镜技术不能顺利开展。
[1]胡三元.腹腔镜临床诊治技术[M].济南:山东技术出版社,2002:157—161[3]黄炯强,华沪玮,雷建,等.急性胆囊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评价
[J].普通外科杂志,2002,11(10):579—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