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数上 整册练习试题-64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编写出来的。
什么样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篇1一、选择题1.下列形中,是正多边形的是(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长方形D.正方形2.九边形的对角线有( )A. 25条B.31条C.27条D.30条3. 下面四边形的表示方法:①四边形ABCD;②四边形ACBD;③四边形ABDC;④四边形ADCB.其中正确的有( )A.1种B.2种C.3种D.4种4. 四边形没有稳定性,当四边形形状改变时,发生变化的是( )A.四边形的边长B.四边形的周长C.四边形的某些角的大小D.四边形的内角和5.下列中不是凸多边形的是( )6.把一张形状是多边形的纸片剪去其中某一个角,剩下的'部分是一个四边形,则这张纸片原来的形状不可能是( )A. 六边形B. 五边形C. 四边形D. 三角形7.木工师傅从边长为90cm的正三角形木板上锯出一正六边形木块,那么正六边形木板的边长为( )A. 34cmB. 32cmC. 30cmD. 28cm8.下列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有( )A.正方形B.长方形C.梯形D.直角三角形二、填空题9.以线段a=7,b=8,c=9,d=11为边作四边形,可作_________个.10.把一张形状是多边形的纸片剪去其中某一个角,剩下的部分是一个四边形,则这张纸片原来的形状不可能是_________边形.11.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________________相接组成的_____________叫做多边形。
12.多边形_________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
13.多边形的边与它的的邻边的__________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4.连接多边形_________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第1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点的坐标一、选择题1.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位置是 ( ) A 、一个实数 B 、一个整数 C 、一对实数 D 、有序数实数对2.已知点A (0,a )到x 轴的距离是3,则a 为 ( ) A.3 B.-3 C.±3 D.±63.无论m 取什么实数,点(-1,-m 2-1)一定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4.如果点P (m ,n )是第三象限内的点,则点Q (-n ,0)在 ( ) A.x 轴正半轴上 B.x 轴负半轴上 C.y 轴正半轴上 D.y 轴负半轴上5.点P 在第二象限,并且到x 轴的距离为1,到y 轴的距离为3,那么点P 的坐标为( ) A.(-1,3) B.(-1,-3) C.(-3,-1) D.(-3,1) 二、填空题6.若点P (a ,b )在第四象限,则点M (-a ,a -b )在第 象限.7.已知点P (3,-4),它到x 轴的距离是 ,到y 轴的距离是 .8.设点P (x ,y )在第四象限,且42=x ,3=y ,则P 点的坐标为 .9.如果点A (x ,4-2x )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则x= , 如果点A 在第二、四 象限夹角平分线上,则x= .10.已知点P(a-1,a 2-9)在x 轴的负半轴上,点P 的坐标 . 三、解答下列各题11.(6分)P (2a -1,2-a )在第一象限,且a 是整数,求a 的值.12.(8分)已知A (a-3,a 2-4),求a 及A 点的坐标: (1)当A 在x 轴上;(2)当A 在y 轴上.第2课时 坐标平面内的图形1.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面各点:A (0,3);B (1,-3);C (3,-5);D(-3,-5);E(3,5);F(5,7);G(5,0).(1)将点C向x轴的负方向平移6个单位,它与点重合.y轴是什么关系?(2)连接CE,则直线CE与(3)顺次连接D、E、G、C、D得到四边形DEGC,求四边形DEGC的面积。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 版 含答案)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平面内有五个点,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_____个三角形.【答案】10 【解析】【分析】以平面内的五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在平面中依次选取三个点画出图形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所示,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10个三角形,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几何图形的个数,我们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保证不重复不遗漏.2.如图,ABC 中,点D 在AC 的延长线上,E 、F 分别在边AC 和AB 上,BFE ∠与B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若ABC ∠=70°FEC ∠=80°,则P ∠=______.【答案】85°【解析】【分析】根据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在四边形FECB 中∠B +∠BFE +∠FEC +∠BCE =360°,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即可得∠1-∠2=15°;再在四边形EFPC 中求出∠1-∠2+∠P =110°即可解答.【详解】解:∵∠BFE =2∠1,∠BCD =2∠2,又∵∠BFE +∠ABC +∠FEC +∠BCE =360°,ABC ∠=70°,FEC ∠=80°,∴2∠1+(180°-2∠2)+70°+80°=360°,∴∠1-∠2=15°;∵在四边形EFPC 中,∠PFE +∠FEC +∠P +∠PCE =360°,∴∠1+80°+(180°-∠2)+∠P =360°,∴∠1-∠2+∠P =100°,∴∠P =85°,故答案为:8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和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BD 平分∠ABC ,∠BAC=64°,∠BCD+∠DCA=180°,那么∠BDC 为_________度.【答案】32【解析】【分析】过C 点作∠ACE=∠CBD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以及等量关系可得∠ECD=∠BDC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CBD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以及等量关系可得∠BDC 的度数.【详解】过C 点作∠ACE=∠CBD ,∵∠BCD+∠DCA=180°,∠BCD+∠CBD+∠BDC=180°,∴∠ECD=∠BDC ,∵对角线BD 平分∠ABC ,∴∠ABD=∠CBD ,∴∠ABD=∠ACE ,∴∠BAC=∠CEB=64°,∴∠BDC=12∠CEB=32°. 故答案为:32.【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与外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B 分别在x 轴的正半轴、y 轴的正半轴上移动,点M 在第二象限,且MA 平分∠BAO ,做射线MB ,若∠1=∠2,则∠M 的度数是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总分 累分人得分祝你考出好成绩!一、精心选一选(请将下列各题唯一正确的选项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运算中,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236a a a ⋅=B. 235()a a =C. 2222()a b a b =D. 3332a a a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P (-2,3)关于x 轴的对称点在( ).A. 第四象限B. 第三象限C.第二象限D. 第一象限 3、化简:a+b-2(a-b)的结果是 ( ) A.3b-a B.-a-b C.a+3b D.-a+b 4、如图,△ABC 中边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AB 于点D 、 E ,AE=3cm ,△ADC•的周长为9cm ,则△ABC 的周长是( ) A .10cm B .12cm C .15cm D .17cm 5、下列多项式中,不能进行因式分解的是 ( ) A. –a 2+b 2 B. –a 2-b 2 C. a 3-3a 2+2a D. a 2-2ab+b 2-16、小明家下个月的开支预算如图所示,如果用于衣服上的支 是200元,则估计用于食物上的支出是 ( ) A. 200元 B. 250元 C. 300元 D. 3507、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选取错误..的是 ( ) A .y=2x 2中,x 取全体实数 B .y=11x +中,x 取x ≠-1的实数 C .y=2x -中,x 取x ≥2的实数 D .y=13x +中,x 取x ≥-3的实数 得分阅卷人食物30%教育22%衣服20%其他28%图2AB C FED8、下面有4个汽车标致图案,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④ 9、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 )A .65°或50°B .80°或40°C .65°或80°D .50°或80° 10、如图(1)是饮水机的图片,饮水桶中的水由图(2)的位置下降到图(3)的位置 的过程中,如果水减少的体积是y ,水位下降的高度是x ,那么能够表示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二、耐心填一填(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32c ab -的系数是 ,次数是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幂的运算》专项练习题-附含答案一.同底数幂的乘法1.已知2m•2m•8=211则m=4.试题分析:将已知中的2m•2m•8化为同底数的幂然后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再根据指数相同列式求解即可.答案详解:解:2m•2m•8=2m•2m•23=2m+m+3∵2m•2m•8=211∴m+m+3=11解得m=4.所以答案是4.2.已知2x+3y﹣2=0 求9x•27y的值.试题分析:直接利用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将原式变形进而化简得出答案.答案详解:解:∵2x +3y ﹣2=0∴2x +3y =2∴9x •27y =32x •33y =32x +3y =32=9.3.已知3x +2=m 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3x ( )A .3x =m ﹣9B .3x =m 9C .3x =m ﹣6D .3x =m 6 试题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答即可.答案详解:解:∵3x +2=3x ×32=m∴3x =m 9. 所以选:B .二.同底数幂的除法4.已知:3m =2 9n =3 则3m ﹣2n = 23 .试题分析:先利用幂的乘方变为同底数幂 再逆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求解.答案详解:解:∵9n =32n =3∴3m ﹣2n =3m ÷32n =23所以答案是:23.5.已知m =154344 n =54340 那么2016m ﹣n = 1 . 试题分析:根据积的乘方的性质将m 的分子转化为以3和5为底数的幂的积 然后化简从而得到m =n 再根据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等于1解答.答案详解:解:∵m =154344=34⋅54344=54340 ∴m =n∴2016m ﹣n =20160=1. 所以答案是:1.6.已知k a =4 k b =6 k c =9 2b +c •3b +c =6a ﹣2 则9a ÷27b = 9 . 试题分析:先将9a ÷27b 变形 再由k a =4 k b =6 k c =9 2b +c •3b +c =6a ﹣2分别得出a b c 的关系式 然后联立得方程组 整体求得(2a ﹣3b )的值 最后代入将9a ÷27b 变形所得的式子即可得出答案.答案详解:解:9a ÷27b=(32)a ÷(33)b=(3)2a ﹣3b∵k a =4 k b =6 k c =9∴k a •k c =k b •k b∴k a +c =k 2b∴a +c =2b ①;∵2b +c •3b +c =6a ﹣2∴(2×3)b +c =6a ﹣2∴b +c =a ﹣2②;联立①②得:{a +c =2b b +c =a −2∴{c =2b −a c =a −2−b∴2b ﹣a =a ﹣2﹣b∴2a ﹣3b =2∴9a ÷27b=(3)2a ﹣3b=32=9.所以答案是:9.三.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注意整体思想的运用)7.已知2m =a 32n =b m n 为正整数 则25m +10n = a 5b 2 .试题分析:根据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及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法则解答.答案详解:解:∵2m =a 32n =b∴25m +10n =(2m )5•(25)2n =(2m )5•322n =(2m )5•(32n )2=a 5b 2所以答案是:a 5b 2.8.计算:(﹣0.2)100×5101= 5 .试题分析:根据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运算法则 将所求的式子变形为(﹣0.2×5)100×5再求解即可.答案详解:解:(﹣0.2)100×5101=(﹣0.2)100×5100×5=(﹣0.2×5)100×5=5所以答案是:5.9.若x+3y﹣3=0 则2x•8y=8.试题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求得x=3﹣3y然后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解答.答案详解:解:∵x+3y﹣3=0∴x=3﹣3y∴2x•8y=23﹣3y•23y=23=8.所以答案是:8.四.幂的运算中的规律10.阅读材料:求1+2+22+23+24+…+22017+22018的值.解:设S=1+2+22+23+24+…+22017+22018①将等式两边同时乘 2 得2S=2+22+23+24+25+…+22018+22019②②﹣①得2S﹣S=22019﹣1 即S=22019﹣1所以1+2+22+23+24+…+22017+22018=22019﹣1.请你仿照此法计算:(1)1+2+22+23+24+…+29+210;(2)1+3+32+33+34+…+3n﹣1+3n(其中n为正整数).试题分析:(1)直接利用例题将原式变形进而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例题将原式变形进而得出答案.答案详解:解:(1)设S=1+2+22+23+24+ (210)将等式两边同时乘2得:2S=2+22+23+24+…+210+211②②﹣①得2S﹣S=211﹣1即S=211﹣1∴1+2+22+23+24+…+210=211﹣1.(2)设S=1+3+32+33+34+…+3n①将等式两边同时乘3得:3S=3+32+33+34+…+3n+3n+1②②﹣①得3S﹣S=3n+1﹣1即S=12(3n+1﹣1)∴1+3+32+33+34+…+3n=12(3n+1﹣1).11.(1)通过计算比较下列各式中两数的大小:(填“>”、“<”或“=”)①12<21②23<32③34>43④45>54⑤56>65…(2)由(1)可以猜测n n+1与(n+1)n(n为正整数)的大小关系:当n≤2时n n+1<(n+1)n;当n≥3时n n+1>(n+1)n;(3)根据上面的猜想可以知道:20082009>20092008.试题分析:先要正确计算(1)中的各个数根据计算的结果确定所填的符号观察所填符号总结规律.答案详解:解:(1)①∵12=1 21=2∴12<21②∵23=8 32=9∴23<32③∵34=81 43=64∴34>43④∵45=1024 54=625∴45>54⑤∵56=15625 65=7776∴56>65…(2)由(1)可以猜测n n+1与(n+1)n(n为正整数)的大小关系:当n≤2时n n+1<(n+1)n;当n≥3时n n+1>(n+1)n;(3)∵n =2008>3∴20082009>20092008.12.求1+2﹣1+2﹣2+2﹣3+2﹣4+…+2﹣200的值.试题分析:依据12=1−12 12+14=1−14 12+14+18=1−18 …可得规律12+14+18+⋯+12200=1−12200 进而得到1+2﹣1+2﹣2+2﹣3+2﹣4+…+2﹣200的值.答案详解:解:∵12=1−1212+14=1−1412+14+18=1−18…12+14+18+⋯+12200=1−12200∴1+2﹣1+2﹣2+2﹣3+2﹣4+…+2﹣200=1+12+14+18+⋯+12200=1+1−12200=2−12200.13.探究:22﹣21=2×21﹣1×21=2( 1 )23﹣22= 2×22﹣1×22 =2( 2 )24﹣23= 2×23﹣1×23 =2( 3 )……(1)请仔细观察 写出第4个等式;(2)请你找规律 写出第n 个等式;(3)计算:21+22+23+…+22019﹣22020.试题分析:(1)根据给出的内容 直接可以仿写25﹣24=2×24﹣1×24=24(2)2n +1﹣2n =2×2n ﹣1×2n =2n(3)将原式进行变形 即提出负号后 就转化为原题中的类型 利用(1)(2)的结论 直接得出结果.答案详解:解:探究:22﹣21=2×21﹣1×21=2123﹣22=2×22﹣1×22=2224﹣23=2×23﹣1×23=23(1)25﹣24=2×24﹣1×24=24;(2)2n+1﹣2n=2×2n﹣1×2n=2n;(3)原式=﹣(22020﹣22019﹣22018﹣22017﹣……﹣22﹣2)=﹣2.所以答案是:1;2×22﹣1×22;2;2×23﹣1×23;3五.新定义14.定义一种新运算(a b)若a c=b则(a b)=c例(2 8)=3 (3 81)=4.已知(3 5)+(3 7)=(3 x)则x的值为35.试题分析:设3m=5 3n=7 根据新运算定义用m、n表示(3 5)+(3 7)得方程求出x 的值.答案详解:解:设3m=5 3n=7依题意(3 5)=m(3 7)=n∴(3 5)+(3 7)=m+n.∴(3 x)=m+n∴x=3m+n=3m×3n=5×7=35.所以答案是:35.15.规定两数a b之间的一种运算记作(a b);如果a c=b那么(a b)=c.例如:因为23=8 所以(2 8)=3.(1)根据上述规定填空:①(5 125)=3(﹣2 ﹣32)=5;②若(x 18)=﹣3 则x=2.(2)若(4 5)=a(4 6)=b(4 30)=c试探究a b c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3)若(m8)+(m3)=(m t)求t的值.试题分析:(1)①根据新定义的运算进行求解即可;②根据新定义的运算进行求解即可;(2)根据新定义的运算进行求解即可;(3)根据新定义的运算进行求解即可.答案详解:解:①∵53=125∴(5 125)=3∵(﹣2)5=﹣32∴(﹣2 ﹣32)=5所以答案是:3;5;②由题意得:x﹣3=1 8则x﹣3=2﹣3∴x=2所以答案是:2;(2)∵(4 5)=a(4 6)=b(4 30)=c ∴4a=5 4b=6 4c=30∵5×6=30∴4a•4b=4c∴a+b=c.(3)设(m8)=p(m3)=q(m t)=r ∴m p=8 m q=3 m r=t∵(m8)+(m3)=(m t)∴p+q=r∴m p+q=m r∴m p•m r=m t即8×3=t∴t=24.16.规定两数a b之间的一种运算记作(a b):如果a c=b那么(a b)=c.例如:因为23=8 所以(2 8)=3.(1)根据上述规定填空:(3 27)=3(5 1)=0(2 14)=﹣2.(2)小明在研究这种运算时发现一个现象:(3n4n)=(3 4)小明给出了如下的证明:设(3n4n)=x则(3n)x=4n即(3x)n=4n所以3x=4 即(3 4)=x所以(3n4n)=(3 4).请你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证明下面这个等式:(3 4)+(3 5)=(3 20)试题分析:(1)分别计算左边与右边式子即可做出判断;(2)设(3 4)=x(3 5)=y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即可求解.答案详解:解:(1)∵33=27∴(3 27)=3;∵50=1∴(5 1)=0;∵2﹣2=1 4∴(2 14)=﹣2;(2)设(3 4)=x(3 5)=y则3x=4 3y=5∴3x+y=3x•3y=20∴(3 20)=x+y∴(3 4)+(3 5)=(3 20).所以答案是:3 0 ﹣2.六.阅读类---紧扣例题化归思想17.阅读下列材料: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a⋅a⋯a︸n个记为a n.如2×2×2=23=8 此时3叫做以2为底8的对数记为log28(即log28=3).一般地若a n=b(a>0且a≠1 b>0)则n叫做以a为底b的对数记为log a b(即log a b=n).如34=81 则4叫做以3为底81的对数记为log381(即log381=4).(1)计算以下各对数的值:log24=2log216=4log264=6.(2)观察(1)中三数4、16、64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式log24、log216、log264之间又满足怎样的关系式;(3)由(2)的结果你能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吗?log a M+log a N=log a(MN);(a>0且a≠1 M>0 N>0)(4)根据幂的运算法则:a n•a m=a n+m以及对数的含义证明上述结论.试题分析:首先认真阅读题目准确理解对数的定义把握好对数与指数的关系.(1)根据对数的定义求解;(2)认真观察不难找到规律:4×16=64 log24+log216=log264;(3)由特殊到一般得出结论:log a M+log a N=log a(MN);(4)首先可设log a M=b1log a N=b2再根据幂的运算法则:a n•a m=a n+m以及对数的含义证明结论.答案详解:解:(1)log24=2 log216=4 log264=6;(2)4×16=64 log24+log216=log264;(3)log a M+log a N=log a(MN);(4)证明:设log a M=b1log a N=b2则a b1=M a b2=N∴MN=a b1⋅a b2=a b1+b2∴b1+b2=log a(MN)即log a M+log a N=log a(MN).18.阅读下列材料:若a3=2 b5=3 则a b的大小关系是a>b(填“<”或“>”).解:因为a15=(a3)5=25=32 b15=(b5)3=33=27 32>27 所以a15>b15所以a >b .解答下列问题:(1)上述求解过程中 逆用了哪一条幂的运算性质 CA .同底数幂的乘法B .同底数幂的除法C .幂的乘方D .积的乘方(2)已知x 7=2 y 9=3 试比较x 与y 的大小.试题分析:(1)根据幂的乘方进行解答即可;(2)根据题目所给的求解方法 进行比较.答案详解:解:∵a 15=(a 3)5=25=32 b 15=(b 5)3=33=27 32>27 所以a 15>b 15 所以a >b 所以答案是:>;(1)上述求解过程中 逆用了幂的乘方 所以选C ;(2)∵x 63=(x 7)9=29=512 y 63=(y 9)7=37=2187 2187>512∴x 63<y 63∴x <y .19.阅读下面一段话 解决后面的问题.观察下面一列数:1 2 4 8 … 我们发现 这一列数从第二项起 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等于2.一般地 如果一列数从第二项起 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这一列数就叫做等比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比.(1)等比数列5 ﹣15 45 …的第四项是 ﹣135 .(2)如果一列数a 1 a 2 a 3 a 4 …是等比数列 且公比为q 那么根据上述的规定 有a 2a 1=q ,a 3a 2=q ,a 4a 3= …所以a 2=a 1q a 3=a 2q =(a 1q )q =a 1q 2 a 4=a 3q =(a 1q 2)q =a 1q 3 … a n = a 1q n ﹣1 (用含a 1与q 的代数式表示).(3)一个等比数列的第二项是10 第三项是20 则它的第一项是 5 第四项是 40 . 试题分析:(1)由于﹣15÷5=﹣3 45÷(﹣15)=﹣3 所以可以根据规律得到第四项.(2)通过观察发现 第n 项是首项a 1乘以公比q 的(n ﹣1)次方 这样就可以推出公式了;(3)由于第二项是10 第三项是20 由此可以得到公比然后就可以得到第一项和第四项.答案详解:解:(1)∵﹣15÷5=﹣3 45÷(﹣15)=﹣3∴第四项为45×(﹣3)=﹣135.故填空答案:﹣135;(2)通过观察发现第n项是首项a1乘以公比q的(n﹣1)次方即:a n=a1q n﹣1.故填空答案:a1q n﹣1;(3)∵公比等于20÷10=2∴第一项等于:10÷2=5第四项等于20×2=40.a n=a1q n﹣1.故填空答案:它的第一项是5 第四项是40.七.整式除法(难点)20.我阅读:类比于两数相除可以用竖式运算多项式除以多项式也可以用竖式运算其步骤是:(i)把被除式和除式按同一字母的降幂排列(若有缺项用零补齐).(ii)用竖式进行运算.(ii)当余式的次数低于除式的次数时运算终止得到商式和余式.我会做:请把下面解答部分中的填空内容补充完整.求(5x4+3x3+2x﹣4)÷(x2+1)的商式和余式.解:答:商式是5x2+3x﹣5 余式是﹣x+1;我挑战:已知x4+x3+ax2+x+b能被x2+x+1整除请直接写出a、b的值.试题分析:我会做:根据“我阅读”的步骤计算填空即可;我挑战:用竖式计算令余式为0即可算出a b的值.答案详解:解:我阅读:(iii)余式是﹣x+1所以答案是:0x2﹣5x2﹣5x2﹣5x2+0x﹣5 ﹣x+1;我挑战:∴x4+x3+ax2+x+b=(x2+x+1)(x2+a﹣1)+(2﹣a)x+b﹣a+1 ∵x4+x3+ax2+x+b能被x2+x+1整除∴(2﹣a)x+b﹣a+1=0∴2﹣a=0且b﹣a+1=0解得a=2 b=1.21.计算:3a3b2÷a2+b•(a2b﹣3ab).试题分析:根据单项式的除法以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进行计算即可.答案详解:解:原式=3ab2+a2b2﹣3ab2=a2b2.22.计算:(2a3•3a﹣2a)÷(﹣2a)试题分析:依据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进行计算然后再依据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计算即可.答案详解:解:原式=(6a4﹣2a)÷(﹣2a)=6a4)÷(﹣2a)﹣2a÷(﹣2a)=﹣3a3+1.八.巧妙比大小---化相同23.阅读下列解题过程试比较2100与375的大小.解:∵2100=(24)25=1625375=(33)25=2725而16<27∴2100<375请根据上述解答过程解答:比较255、344、433的大小.试题分析:根据幂的乘方的逆运算把各数化为指数相同、底数不同的形式再根据底数的大小比较即可.答案详解:解:∵255=3211344=8111433=6411且32<64<81∴255<433<344.24.比较20162017与20172016的大小我们可以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1)通过计算比较下列各式中两数的大小:(填“>”、“<”或“=”)①12<21②23<32③34>43④45>54⑤56>65…(2)由(1)可以猜测n n+1与(n+1)n(n为正整数)的大小关系:当n≤2时n n+1<(n+1)n;当n>2时n n+1>(n+1)n;(3)根据上面的猜想则有:20162017>20172016(填“>”、“<”或“=”).试题分析:(1)通过计算可比较大小;(2)观察(1)中的符号归纳n n+1与(n+1)n(n为正整数)的大小关系;(3)由(2)中的规律可直接得到答案;答案详解:解:(1)①∵12=1 21=2∴12<21②∵23=8 32=9∴23<32③∵34=81 43=64∴34>43④∵45=1024 54=625∴45>54⑤∵56=15625 65=7776∴56>65(2)通过观察可以看出;n≤2时n n+1<(n+1)n;n>2时n n+1>(n+1)n;(3)由(2)得到的结论;2016>2∴20162017>20172016.所以答案是:(1)<<>>;≤2 >2;>.25.(1)用“>”、“<”、“=”填空:35<3653<63(2)比较下列各组中三个数的大小并用“<”连接:①41086164②255344433.试题分析:(1)根据底数为大于1的正数时底数相同指数越大幂越大和指数相同时底数越小幂越小填空即可;(2)①先把这3个数化为底数都为2的幂比较大小;②根据(a m)n=a mn(m n是正整数)的逆运算把三个数化为指数相同的数再比较底数的大小即可.答案详解:解:(1)∵3>1∴35<36所以答案是:<;∵1<5<6∴53<63所以答案是:<;(2)①∵410=(42)5=220164=(42)4=21686=218∵220>218>216∴164<86<410;②∵255=(25)11344=(34)11433=(43)11又∵25=32<43=64<34=81∴255<433<344.九.幂的运算的综合提升26.已知5a=2b=10 求1a +1b的值.试题分析:想办法证明ab=a+b即可.答案详解:解:∵5a=2b=10∴(5a)b=10b(2b)a=10a∴5ab=10b2ab=10a∴5ab•2ab=10b•10a∴10ab=10a+b∴ab=a+b∴1a+1b=a+bab=127.已知6x=192 32y=192 则(﹣2017)(x﹣1)(y﹣1)﹣2=−1 2017.试题分析:由6x=192 32y=192 推出6x=192=32×6 32y=192=32×6 推出6x﹣1=32 32y ﹣1=6 可得(6x﹣1)y﹣1=6 推出(x﹣1)(y﹣1)=1 由此即可解决问.答案详解:解:∵6x=192 32y=192∴6x=192=32×6 32y=192=32×6∴6x﹣1=32 32y﹣1=6∴(6x﹣1)y﹣1=6∴(x﹣1)(y﹣1)=1∴(﹣2017)(x﹣1)(y﹣1)﹣2=(﹣2017)﹣1=−1 201728.已知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以表示为1 a a+b的形式又可以表示0 bab的形式试求a2n﹣1•a2n(n≥1的整数)的值.试题分析:由于ba 有意义则a≠0 则应有a+b=0 则ba=−1 故只能b=1 a=﹣1了再代入代数式求解.答案详解:解:由题可得:a≠0 a+b=0∴ba=−1 b=1∴a=﹣1又∵2n﹣1为奇数﹣1的奇数次方得﹣1;2n为偶数﹣1的偶数次方得1∴a2n﹣1•a2n=(﹣1)2n﹣1×(﹣1)2n=﹣1×1=﹣1.29.化简与求值:(1)已知3×9m×27m=321求(﹣m2)3÷(m3•m2)m的值.(2)已知10a=5 10b=6 求①102a+103b的值;②102a+3b的值.试题分析:(1)先根据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求出m的值然后化简(﹣m2)3÷(m3•m2)m并代入求值;(2)根据幂的乘方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求解.答案详解:解:(1)3×9m×27m=3×32m×33m=35m+1=321∴5m+1=21解得:m=4则(﹣m2)3÷(m3•m2)m=﹣m6﹣5m将m=4代入得:原式=﹣46﹣20=﹣4﹣14;(2)①102a+103b=(10a)2+(10b)3=52+63=241;②102a+3b=(10a)2•(10b)3=25×216=5400.。
练习册答案八上数学华师【练习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计算下列各题:- (-3) + 5 = 2- 8 - (-7) = 15- -12 × 5 = -60- 4 ÷ (-2) = -22. 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是-7,那么这个数是7。
- 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以是5或-5。
【练习二:代数式的值】1. 已知 \( x = -2 \),\( y = 3 \),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 \( x + y = -2 + 3 = 1 \)- \( 3x - 2y = 3(-2) - 2(3) = -6 - 6 = -12 \)2. 已知 \( a = 5 \),\( b = -3 \),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 \( a - b = 5 - (-3) = 8 \)- \( ab + 2b = 5(-3) + 2(-3) = -15 - 6 = -21 \) 【练习三:解一元一次方程】1. 解下列方程:- \( 3x + 4 = 10 \) 解得 \( x = 2 \)- \( 2x - 5 = 15 \) 解得 \( x = 10 \)2. 解下列方程:- \( 4x + 3 = 7x - 5 \) 解得 \( x = 4 \)- \( 5x - 2 = 3x + 14 \) 解得 \( x = 8 \)【练习四: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解下列不等式:- \( 3x + 2 > 11 \) 解得 \( x > 3 \)- \( 2 - 4x \geq 6 \) 解得 \( x \leq -1 \)2. 解下列不等式组:- \( \begin{cases} x + 3 > 5 \\ 2x < 10 \end{cases} \) 解得 \( 2 < x < 5 \)【练习五: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 根据题目所给的数据,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八上数学练习册答案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册答案【练习一:有理数的运算】1. 计算下列各题,并写出计算过程:- (-3) + 5 = 2- 8 - (-7) = 15- (-12) × (-3) = 36- 18 ÷ (-2) = -92.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负:- 34 + (-21) = 13,结果为正数- (-18) - 9 = -27,结果为负数3. 混合运算:- (-3) × 4 - 2 × 6 = -12 - 12 = -24- 5 + 7 × (-3) - 2 = 5 - 21 - 2 = -18【练习二:代数式的值】1. 当 a = 2,b = -1 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a + b = 2 - 1 = 1- 3a - 2b = 3 × 2 - 2 × (-1) = 6 + 2 = 82. 当 x = 3,y = 1 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xy + 2x - 3y = 3 × 1 + 2 × 3 - 3 × 1 = 3 + 6 - 3 = 6【练习三:一元一次方程】1. 解下列方程:- 3x - 5 = 10,解得 x = 5- 2x + 7 = 3x - 2,解得 x = 92. 应用题:- 一个数的3倍加上5等于这个数的5倍减去7,求这个数。
设这个数为 x,根据题意得 3x + 5 = 5x - 7,解得 x = 6【练习四:几何初步】1. 根据题目所给的图形,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一个长方形的长为 4 厘米,宽为 3 厘米,面积为4 × 3 = 12 平方厘米。
- 一个三角形的底为 5 厘米,高为 4 厘米,面积为(5 × 4) ÷ 2 = 10 平方厘米。
2. 根据题目所给的图形,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6 厘米,周长为6 × 4 = 24 厘米。
数学八上练习册答案沪教版【第一章:数的运算】1. 计算下列各题:(1) 56 + 38 = 94(2) 45 - 22 = 23(3) 34 × 21 = 714(4) 84 ÷ 12 = 72.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1) √ 因为 48 + 36 = 84(2) × 因为 52 - 27 = 26,而不是 253. 填空题:(1) 一个数加上0,结果仍然是原数。
(2) 一个数减去0,结果仍然是原数。
【第二章:代数基础】1. 解下列方程:(1) x + 5 = 10 → x = 5(2) 2x - 3 = 7 → x = 52.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列出代数式:(1) 面积 = 长× 宽(2) 周长= 2 × (长 + 宽)3.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判断下列代数式是否正确:(1) √ 因为 (a + b)² = a² + 2ab + b²(2) × 因为 a³ - b³ ≠ a³b³【第三章:几何初步】1.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1) 正方形:边长为4cm,面积= 4 × 4 = 16cm²,周长= 4 × 4 = 16cm(2) 长方形:长为6cm,宽为3cm,面积= 6 × 3 = 18cm²,周长= 2 × (6 + 3) = 18cm2. 判断下列几何图形的性质:(1) √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2) × 因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最长【第四章:函数与方程】1.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解下列方程:(1) y = 2x + 3,当x = 2时,y = 2 × 2 + 3 = 7(2) 3x + 5 = 14,解得 x = (14 - 5) / 3 = 32.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列出函数关系式:(1) 速度 = 距离÷ 时间(2) 工作量 = 工作效率× 时间【结束语】本练习册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同学们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 版 含答案)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在△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动点P 从A 点出发,先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A →C 运动,然后以1cm /s 的速度沿C →B 运动.若设点P 运动的时间是t 秒,那么当t =___________________,△APE 的面积等于6.【答案】1.5或5或9【解析】【分析】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当点P 在AC 上时:当点P 在BC 上时,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详解】如图1,当点P 在AC 上.∵△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CE =4,AP =2t .∵△APE 的面积等于6,∴S △APE =12AP •CE =12AP ×4=6.∵AP =3,∴t =1.5. 如图2,当点P 在BC 上.则t >3∵E 是DC 的中点,∴BE =CE =4. ∵PE ()43=7-PE t t =-- ,∴S =12EP •AC =12•EP ×6=6,∴EP =2,∴t =5或t =9. 总上所述,当t =1.5或5或9时,△APE 的面积会等于6.故答案为1.5或5或9.【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是关键.2.如图,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点,E F 分别在线段BD 、CD 上,点G 在EF 的延长线上,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若60,84,A BEH HFG n ︒︒︒∠=∠=∠=,则n =__________.【答案】78.【解析】【分析】利用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得到∠DBC=12∠ABC ,∠ACD=12(∠A+∠ABC),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D=12∠A=30︒,利用外角定理得到∠DEH=96︒,由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得到∠DEG=∠HEG=48︒,根据外角定理即可得到∠DFG=∠D+∠DEG=78︒.【详解】∵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DBC=12∠ABC ,∠ACD=12(∠A+∠ABC), ∵∠DBC+∠BCD+∠D=180︒,∠A+∠ABC+∠ACB=180︒, ∴∠D=12∠A=30︒, ∵84BEH ︒∠=,∴∠DEH=96︒,∵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DEG=∠HEG=48︒,∠DFG=∠HFG n ︒=,∵∠DFG=∠D+∠DEG=78︒,∴n=78.故答案为:78.【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定理,角平分线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此题中求出∠D=12∠A=30︒是解题的关键. 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72倍,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_. 【答案】9【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与外角和定理列出方程,然后求解即可.【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根据题意得,(n-2)•180°=72×360°,解得:n=9.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它的周长为__cm.【答案】22【解析】【分析】底边可能是4,也可能是9,分类讨论,去掉不合条件的,然后可求周长.【详解】试题解析:①当腰是4cm,底边是9cm时: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舍去.②当底边是4cm,腰长是9cm时,能构成三角形,则其周长=4+9+9=22cm.故填2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5.如图,在△ABC中,∠A=60°,若剪去∠A得到四边形BCDE,则∠1+∠2=______.【答案】240.【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2=180°+60°=240°.考点:1.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6.如图,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的平分线,如果∠ABP=20°,∠ACP=50°,则∠P=______°.【答案】30【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BC=20°,∠PCM=50°,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求出∠P 的度数.【详解】∵BP 是∠ABC 的平分线,CP 是∠ACM 的平分线,∠ABP=20°,∠ACP=50°,∴∠PBC=20°,∠PCM=50°,∵∠PBC+∠P=∠PCM ,∴∠P=∠PCM-∠PBC=50°-20°=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及三角形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性质是解题关键.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7.如图,在ABC ∆中,A 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得1A ∠;1A BC ∠与1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A ,得2A ∠,...,6A BC ∠与6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7A ,得7A ∠,则7A ∠=( )A .32αB .64αC .128αD .256α 【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外角的性质可得11122A A α∠=∠=,同理可得2212A α∠=,3312A α∠=,由此可归纳出12n nA α∠=,易知7A ∠. 【详解】解: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1111,22A BC ABC ACD ACD ∴∠=∠∠=∠ 111ACD A BC A ∠=∠+∠ 11122ACD ABC A ∴∠=∠+∠ ACD ABC A ∠=∠+∠111222ACD ABC A ∴∠=∠+∠ 11122A A α∴∠=∠= 同理可得21211112222A A αα∠=∠=⨯=,3231122A A α∠=∠=,…,由此可知12n n A α∠=, 所以7712128A αα∠==.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图形的规律探究,灵活的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外角的性质确定角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在△ABC 中,BO ,CO 分别平分∠ABC ,∠ACB ,交于O ,CE 为外角∠ACD 的平分线,BO 的延长线交CE 于点E ,记∠BAC=∠1,∠BEC=∠2,则以下结论①∠1=2∠2,②∠BOC=3∠2,③∠BOC=90°+∠1,④∠BOC=90°+∠2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④D .①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OC=90°+12∠1,再结合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ECD=∠OBC+∠2,从而可得∠BOC=90°+∠2,据此即可进行判断.【详解】∵BO ,CO 分别平分∠ABC ,∠ACB ,∴∠OBC=12∠ABC ,∠OCB=12∠ACB , ∵∠ABC+∠ACB+∠1=180°,∴∠ABC+∠ACB=180°-∠1, ∴∠OBC+∠OCB=12(∠ABC+∠ACB )=12(180°-∠1)=90°-12∠1, ∴∠BOC=180°-∠OBC-∠OCB=180°-(90°-12∠1)=90°+12∠1, ∵∠ACD=∠ABC+∠1,CE 平分∠ACD , ∴∠ECD=12∠ACD=12(∠ABC+∠1), ∵∠ECD=∠OBC+∠2, ∴∠2=12∠1,即∠1=2∠2, ∴∠BOC=90°+12∠1=90°+∠2, ∴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故选C.【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及定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ABC 中,G 是它的重心,AG ⊥CD ,如果32BG AC ⋅=,则△AGC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A .3B .8C .43D .6 【答案】B【解析】分析:延长BG 交AC 于D .由重心的性质得到 BG =2GD ,D 为AC 的中点,再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AC =2GD ,即有BG =AC ,从而得到AC 、GD 的长.当GD ⊥AC 时,△AGC 的面积的最大,最大值为:12AC •GD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延长BG 交AC 于D .∵G 是△ABC 的重心,∴BG =2GD ,D 为AC 的中点.∵AG ⊥CG ,∴△AGC 是直角三角形,∴AC =2GD ,∴BG =AC .∵BG •AC =32,∴AC 322,GD =22当GD ⊥AC 时,.△AGC 的面积的最大,最大值为:12AC•GD=142222⨯⨯=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重心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10.若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则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A.45︒B.60︒C.72︒D.9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2180n-•︒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固定的360︒,依此可以求出多边形的一个外角.【详解】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多边形的边数为54018025︒÷︒+=,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多边形的每个外角360572÷︒==.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间的关系,关键是记住内角和的公式与外角和的特征,难度适中.11.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2cm,3cm,5cm B.7cm,4cm,2cm C.3cm,4cm,8cm D.3cm,3cm,4cm 【答案】D【解析】【详解】A.因为2+3=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A错误;B.因为2+4<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B错误;C.因为3+4<8,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C错误;D.因为3+3>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D正确.故选D.12.以下列数据为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2 cm 、3cm 、5cmB .2 cm 、3 cm 、4 cmC .3 cm 、5 cm 、9 cmD .8 cm 、4 cm 、4 cm【答案】B【解析】【分析】三角形的任何一边大于其他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满足此关系的可组成三角形,其实只要最小两边的和大于最大边就可判断前面的三边关系成立.【详解】A 、2+3=5,故本选项错误.B 、2+3>4,故本选项正确.C 、3+5<9,故本选项错误.D 、4+4=8,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根据三角形的任何一边大于其他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满足此关系的可组成三角形.三、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填空题(难)13.如图,在ABC ∆和ADE ∆中,90BAC DAE ∠=∠=︒,AB AC =,AD AE =,C ,D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①ABD ACE ∆≅∆②45ACE DBC ∠+∠=︒③BD CE ⊥④180EAB DBC ∠+∠=︒【答案】①②③④【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BAC=∠DAE=90°,∴∠BAC+∠DAC=∠DAE+∠DAC ,即:∠BAD=∠CAE ,∵AB=AC ,AE=AD ,∴△BAD ≌△CAE (SAS ),故①正确;∵△BAD ≌△CAE ,∴∠ABD=∠ACE ,∵∠ABD+∠DBC=45°,∴∠ACE+∠DBC=45°,故②正确;∴∠DBC+∠DCB=∠DBC+∠ACE+∠ACB=90°,则BD ⊥CE ,故③正确;∵90BAC DAE ∠=∠=︒,∴∠BAE+∠DAC=180°,∵∠ADB=∠E=45°,∴DAC DBC ∠=∠,∴180EAB DBC ∠+∠=︒,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细心分析,熟练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已知:如图,△ABC 和△DEC 都是等边三角形,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AD 与BE 相交于点P ,AC 、BE 相交于点M ,AD ,CE 相交于点N ,则下列五个结论:①AD =BE ;②AP =BM ;③∠APM =60°;④△CMN 是等边三角形;⑤连接CP ,则CP 平分∠BPD ,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写序号)【答案】①③④⑤.【解析】【分析】①根据△ACD ≌△BCE (SAS )即可证明AD =BE ;②根据△ACN ≌△BCM (ASA )即可证明AN =BM ,从而判断AP ≠BM ;③根据∠CBE +∠CDA =60°即可求出∠APM =60°;④根据△ACN ≌△BCM 及∠MCN =60°可知△CMN 为等边三角形;⑤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详解】①∵△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CA =CB ,CD =CE ,∠ACB =60°,∠DCE =60°∴∠ACE =60°∴∠ACD=∠BCE=120°在△ACD和△BCE中CA CBACD BCECD CE=⎧⎪∠=∠⎨⎪=⎩∴△ACD≌△BCE(SAS)∴AD=BE;②∵△ACD≌△BCE∴∠CAD=∠CBE在△ACN和△BCM中ACN BCMCA CBCAN CBM∠=∠⎧⎪=⎨⎪∠=∠⎩∴△ACN≌△BCM(ASA)∴AN=BM;③∵∠CAD+∠CDA=60°而∠CAD=∠CBE∴∠CBE+∠CDA=60°∴∠BPD=120°∴∠APM=60°;④∵△ACN≌△BCM∴CN=BM而∠MCN=60°∴△CMN为等边三角形;⑤过C点作CH⊥BE于H,CQ⊥AD于Q,如图∵△ACD≌△BCE∴CQ=CH∴CP平分∠BPD.故答案为:①③④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的灵活运用,角的计算及角平分线的判定,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角平分线的判定及相关辅助线的作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如图,Rt△ABC中,∠ACB=90°,AC=BC,CF交AB于E,BD⊥CF,AF⊥CF,则下列结论:①∠ACF=∠CBD②BD=FC③FC=FD+AF④AE=DC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___(填正确结论的编号)【答案】①②③【解析】【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到结论①,再证明△ACF≌△CBD,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断结论②、③、④即可.【详解】解:∵BD⊥CF,AF⊥CF,∴∠BDC=∠AFC=90°,∵∠ACB=90°,∴∠ACF+∠BCD=∠CBD+∠BCD=90°,∴∠ACF=∠CBD,故①正确;在△ACF和△CBD中,BDC AFCACF CBDAC BC∠=∠⎧⎪∠=∠⎨⎪=⎩,∴△ACF≌△CBD,∴BD=FC,CD=AF,故结论②正确∴FC=FD+CD=FD+AF,故结论③正确,∵在Rt△AEF中,AE>AF,∴AE>CD,故结论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判定方法及全等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AB∥CD,O为∠BAC、∠ACD的平分线的交点,OE⊥AC于E,且OE=1,则AB与CD 之间的距离等于____.【答案】2【解析】过点O作OF⊥AB于F,作OG⊥CD于G,∵O为∠BAC、∠DCA的平分线的交点,OE⊥AC,∴OE=OF,OE=OG,∴OE=OF=OG=1,∵AB∥CD,∴∠BAC+∠ACD=180°,∴∠EOF+∠EOG=(180°﹣∠BAC)+(180°﹣∠ACD)=180°,∴E、O、G三点共线,∴AB与CD之间的距离=OF+OG=1+1=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作出辅助线并证明E、O、G三点共线.17.如图:已知△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边上的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E=CF;②EF=AP;③2S四边形AEPF=S△ABC;④当∠EPF在△ABC内绕顶点P旋转时(点E不与A,B重合)有BE+CF=EF;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序号有__________.【答案】①③【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容易证明△AEP≌△CFP,然后能推理得到①③都是正确.【详解】∵AB=AC,∠BAC=90°,点P是BC的中点,∴∠EAP=12∠BAC=45°,AP=12BC=CP.①在△AEP与△CFP中,∵∠EAP=∠C=45°,AP=CP,∠APE=∠CPF=90°-∠APF,∴△AEP≌△CFP,∴AE=CF.正确;②只有当F在AC中点时EF=AP,故不能得出EF=AP,错误;③∵△AEP≌△CFP,同理可证△APF≌△BPE.∴S四边形AEPF=S△AEP+S△APF=S△CPF+S△BPE=12S△ABC,即2S四边形AEPF=S△ABC;正确;④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EF=2PE,所以,EF随着点E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当点E为AB的中点时,EF=2PE=AP,在其它位置时EF≠AP,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得△AEP和△CFP 全等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突破点.18.如图,△ABC与△DEF为等边三角形,其边长分别为a,b,则△AEF的周长为___________.【答案】a+b【解析】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判定△AEF≌△BFD,得出AE=BF,从而得出△AEF的周长=AF+AE+EF=AF+BF+EF=a+b.故答案为:a+b四、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选择题(难)1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平分∠BAD,AB>AD,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AB﹣AD>CB﹣CD B.AB﹣AD=CB﹣CDC.AB﹣AD<CB﹣CD D.AB﹣AD与CB﹣CD的大小关系不确定【答案】A【解析】如图,在AB上截取AE=AD,连接CE.∵AC平分∠BAD,∴∠BAC=∠DAC,又AC是公共边,∴△AEC≌△ADC(SAS),∴AE=AD,CE=CD,∴AB-AD=AB-AE=BE,BC-CD=BC-CE,∵在△BCE中,BE>BC-CE,∴AB-AD>CB-CD.故选A.20.如图,已知AB=AC,AF=AE,∠EAF=∠BAC,点C、D、E、F共线.则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AFB≌△AEC;②BF=CE;③∠BFC=∠EAF;④AB=BC.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证明△AFB≌△AEC;利用四点共圆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问题即可解决.【详解】如图,∵∠EAF=∠BAC,∴∠BAF=∠CAE;在△AFB与△AEC中,AF AEBAF CAEAB AC⎧⎪∠∠⎨⎪⎩===,∴△AFB≌△AEC(SAS),∴BF=CE;∠ABF=∠ACE,∴A、F、B、C四点共圆,∴∠BFC=∠BAC=∠EAF;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找出图形中隐含的全等三角形,灵活运用四点共圆等几何知识来分析、判断、推理或证明.21.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点A,D在直线BE的两侧,AB∥DE,BF=CE,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后,仍不能使得△ABC≌△DEF()A.AC=DF B.AC∥DF C.∠A=∠D D.AB=DE【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AB∥DE证得∠B=∠E,又已知BF=CE证得BC=EF,即已具备两个条件:一边一角,再依次添加选项中的条件即可判断.【详解】∵AB∥DE,∴∠B=∠E,∵BF=CE,∴BF+FC=CE+FC,∴BC=EF,若添加AC=DF,则不能判定△ABC≌△DEF,故选项A符合题意;若添加AC∥DF,则∠ACB=∠DFE,可以判断△ABC≌△DEF(ASA),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若添加∠A=∠D,可以判断△ABC≌△DEF(AAS),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若添加AB=DE,可以判断△ABC≌△DEF(SAS),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定理,并能通过定理去判断条件是否符合全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2.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等边三角形ABC 和等边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AP=BQ;③PQ∥AE;④DE=DP;⑤∠AOE=12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C【解析】【分析】①由于△ABC和△CDE是等边三角形,可知AC=BC,CD=CE,∠ACB=∠DCE=60°,从而证出△ACD≌△BCE,可推知AD=BE,故①正确;②由△ACD≌△BCE得∠CBE=∠DAC,加之∠ACB=∠DCE=60°,AC=BC,得到△ACP≌△BCQ (ASA),所以AP=BQ;故②正确;③根据②△CQB≌△CPA(ASA),再根据∠PCQ=60°推出△PCQ为等边三角形,又由∠PQC=∠DCE,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③正确;④根据∠QCP=60°,∠DPC=∠BCA+∠PAC>60°,可知PD≠CD,可知④错误;⑤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BC∥DE,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CBE=∠DEO,于是∠AOB=∠DAC+∠BEC=∠BEC+∠DEO=∠DEC=60°,由平角的性质可得∠AOE=120°,可知⑤正确;【详解】①∵△ABC和△CDE为等边三角形∴AC=BC,CD=CE,∠BCA=∠DCB=60°∴∠ACD=∠BCE∴△ACD≌△BCE(SAS)∴AD=BE,故①正确;由(1)中的全等得∠CBE=∠DAC,且BC=AC,∠ACB=∠BCQ=60°∴△CQB≌△CPA(ASA),∴AP=BQ,故②正确;∵△CQB≌△CPA,∴PC=PQ,且∠PCQ=60°∴△PCQ为等边三角形,∴∠PQC=∠DCE=60°,∴PQ∥AE,故③正确,∵∠QCP=60°,∠DPC=∠BCA+∠PAC>60°,∴PD≠CD,∴DE≠DP,故④DE=DP错误;∵BC∥DE,∴∠CBE=∠BED,∵∠CBE=∠DAE,∴∠AOB=∠OAE+∠AEO=60°,∴∠AOE=120°,故⑤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较大.23.如图,点 D 是等腰直角△ABC 腰 BC 上的中点,点B 、B′ 关于 AD 对称,且BB′ 交AD 于 F,交 AC 于 E,连接 FC 、 AB′,下列说法:① ∠BAD=30°; ② ∠BFC=135°;③ AF=2B′ C;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点D是等腰直角△ABC腰BC上的中点,可得tan∠BAD=12,即可得到∠BAD≠30°;连接B'D,即可得到∠BB'C=∠BB'D+∠DB'C=90°,进而得出△ABF≌△BCB',判定△F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CFB'=45°,即∠BFC=135°;由△ABF≌△BCB',可得AF=BB'=2BF=2B'C;依据△AEF与△CEB'不全等,即可得到S△AFE≠S△FCE.【详解】∵点D是等腰直角△ABC腰BC上的中点,∴BD=12BC=12AB,∴tan∠BAD=12,∴∠BAD≠30°,故①错误;如图,连接B'D,∵B、B′关于AD对称,∴AD垂直平分BB',∴∠AFB=90°,BD=B'D=CD,∴∠DBB'=∠BB'D,∠DCB'=∠DB'C,∴∠BB'C=∠BB'D+∠DB'C=90°,∴∠AFB=∠BB'C,又∵∠BAF+∠ABF=90°=∠CBB'+∠ABF,∴∠BAF=∠CBB',∴△ABF≌△BCB',∴BF=CB'=B'F,∴△F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FB'=45°,即∠BFC=135°,故②正确;由△ABF≌△BCB',可得AF=BB'=2BF=2B'C,故③正确;∵AF>BF=B'C,∴△AEF与△CEB'不全等,∴AE≠CE,∴S△AFE≠S△FCE,故④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4.已知OD 平分∠MON,点A 、B 、C 分别在OM 、OD 、ON 上(点A 、B 、C 都不与点O 重合),且AB=BC, 则∠OAB 与∠BCO 的数量关系为( )A .∠OAB+∠BCO=180°B .∠OAB=∠BCOC .∠OAB+∠BCO=180°或∠OAB=∠BCO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画图,可知当C 处在C 1的位置时,两三角形全等,可知∠OAB=∠BCO ;当点C 处在C 2的位置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OAB+∠BCO=180°.故选C.五、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25.在Rt △ABC 中,∠ABC=90°,AB=3,BC=4,点E ,F 分别在边AB ,AC 上,将△AEF 沿直线EF 翻折,点A 落在点P 处,且点P 在直线BC 上.则线段CP 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答案】15CP ≤≤【解析】【分析】根据点E 、F 在边AB 、AC 上,可知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有最小值,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CP 有最大值,根据分析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即可得.【详解】如图,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的值最小,此时BP=AB=3,所以PC=BC-BP=4-3=1,如图,当点F与点C重合时,CP的值最大,此时CP=AC,Rt△ABC中,∠ABC=90°,AB=3,BC=4,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5,所以CP的最大值为5,所以线段CP长的取值范围是1≤CP≤5,故答案为1≤CP≤5.【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能根据点E、F分别在线段AB、AC上,点P在直线BC上确定出点E、F位于什么位置时PC有最大(小)值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α.以O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OCD,连接AC、AD,当△AO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α的角度为______【答案】110°、125°、140°【解析】【分析】先求出∠DAO=50°,分三种情况讨论:①AO=AD,则∠AOD=∠ADO,②OA=OD,则∠OAD=∠ADO,③OD=AD,则∠OAD=∠AOD,分别求出α的角度即可.【详解】解:∵设∠CBO=∠CAD=a,∠ABO=b,∠BAO=c,∠CAO=d,则a+b=60°,b+c=180°﹣110°=70°,c+d=60°,∴b﹣d=10°,∴(60°﹣a)﹣d=10°,∴a+d=50°,即∠DAO=50°,分三种情况讨论:①AO=AD,则∠AOD=∠ADO,∴190°﹣α=α﹣60°,∴α=125°;②OA=OD,则∠OAD=∠ADO,∴α﹣60°=50°,∴α=110°;③OD=AD,则∠OAD=∠AOD,∴190°﹣α=50°,∴α=140°;所以当α为110°、125°、140°时,三角形AOD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110°、125°、140°.【点睛】本题是对等边三角形的考查,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分类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7.如图,在△ABC中,AB=10,∠B=60°,点D、E分别在AB、BC上,且BD=BE=4,将△BDE沿DE所在直线折叠得到△B′DE(点B′在四边形ADEC内),连接AB′,则AB′的长为______.【答案】2.【解析】【分析】【详解】过点D作DF⊥B′E于点F,过点B′作B′G⊥AD于点G,∵∠B=60°,BE=BD=4,∴△BDE 是等边三角形,∵△B′DE ≌△BDE ,∴B′F=12B′E=BE=2,DF=23, ∴GD=B′F=2, ∴B′G=DF=23,∵AB=10,∴AG=10﹣6=4,∴AB′=27.考点:1轴对称;2等边三角形.28.如图,ABC 中,ABC=45∠︒,CD AB ⊥于D ,BE 平分ABC ∠,且BE AC ⊥于E ,与CD 相交于点F ,H 是BC 边的中点,连接DH 与BE 相交于点G ,下列结论:BF=AC ①;A=67.5∠︒②;DG=DF ③;ADGE GHCE S S =四边形四边形④,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②③【解析】【分析】只要证明△BDF ≌△CDA ,△BAC 是等腰三角形,∠DGF=∠DFG=67.5°,即可判断①②③正确,作GM ⊥BD 于M ,只要证明GH <DG 即可判断④错误.【详解】解:∵CD ⊥AB ,BE ⊥AC ,∴∠BDC=∠ADC=∠AEB=90°,∴∠A +∠ABE=90°,∠ABE +∠DFB=90°,∴∠A=∠DFB,∵∠ABC=45°,∠BDC=90°,∴∠DCB=90°−45°=45°=∠DBC,∴BD=DC,在△BDF和△CDA中,∠BDF=∠CDA,∠A=∠DFB,BD=CD,∴△BDF≌△CDA(AAS),∴BF=AC,故①正确.∵∠ABE=∠EBC=22.5°,BE⊥AC,∴∠A=∠BCA=67.5°,故②正确,∵BE平分∠ABC,∠ABC=45°,∴∠ABE=∠CBE=22.5°,∵∠BDF=∠BHG=90°,∴∠BGH=∠BFD=67.5°,∴∠DGF=∠DFG=67.5°,∴DG=DF,故③正确.作GM⊥AB于M.如图所示:∵∠GBM=∠GBH,GH⊥BC,∴GH=GM<DG,∴S△DGB>S△GHB,∵S△ABE=S△BCE,∴S四边形ADGE<S四边形GHCE.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第五个问题难度比较大,添加辅助线是解题关键,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2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180°,E、F分别在BC、CD上,且AB=BE,AD =DF,M为EF的中点,DM=3,BM=4,则五边形ABEFD的面积是_____.【答案】12【解析】【分析】延长BM 至G ,使MG =BM ,连接FG 、DG ,证明△BME ≌△GMF (SAS ),得出FG =BE ,∠MBE =∠MGF ,证出AB =FG ,证明△DAB ≌△DFG (SAS ),得出DB =DG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DM ⊥BM ,由五边形ABEFD 的面积=△DBG 的面积,可求解.【详解】延长BM 至G ,使MG =BM =4,连接FG 、DG ,如图所示:∵M 为EF 中点,∴ME =MF ,在△BME 和△GMF 中,BM MG BME GMFME MF =⎧⎪∠=∠⎨⎪=⎩, ∴△BME ≌△GMF (SAS ),∴FG =BE ,∠MBE =∠MGF ,S △BEM =S △GFM ,∴FG ∥BE ,∴∠C =∠GFC ,∵∠A +∠C =180°,∠DFG +∠GFC =180°,∴∠A =∠DFG ,∵AB =BE ,∴AB =FG ,在△DAB 和△DFG 中,AB FG A DFGAD DF =⎧⎪∠=∠⎨⎪=⎩, ∴△DAB ≌△DFG (SAS ),∴DB =DG ,S △DAB =S △DFG ,∵MG =BM ,∴DM ⊥BM ,∴五边形ABEFD 的面积=△DBG 的面积=12×BG ×DM =12×8×3=12, 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由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30.已知等边△ABC 中,点D 为射线BA 上一点,作DE=DC ,交直线BC 于点E,∠ABC 的平分线BF 交CD 于点F ,过点A 作AH ⊥CD 于H ,当EDC=30︒,CF=43,则DH=______.【答案】23【解析】连接AF.∵△ABC 是等边三角形,∴AB=BC ,∠ABC=∠ACB=∠BAC=60°.∵DE=DC ,∠EDC=30°,∴∠DEC=∠DCE=75°,∴∠ACF=75°-60°=15°.∵BF平分∠ABC,∴∠ABF=∠CBF.在△ABF和△CBF中,AB BCABF CBF BF BF⎧⎪∠∠⎨⎪⎩===,∴△ABF≌△CBF,∴AF=CF,∴∠FAC=∠ACF=15°,∴∠AFH=15°+15°=30°.∵AH⊥CD,∴AH=12AF=12CF=23.∵∠DEC=∠ABC+∠BDE,∴∠BDE=75°-60°=15°,∴∠ADH=15°+30°=45°,∴∠DAH=∠ADH=45°,∴DH=AH=2 3 .故答案为2 3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注意辅助线的作法.六、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选择题(难)31.如图,坐标平面内一点A(2,-1),O为原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如果以点P、O、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动点P的个数为( )A.2 B.3 C.4 D.5【答案】C【解析】以O点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与x轴有两交点,这两点显然符合题意.以A点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与x轴交与两点(O点除外).以OA中点为圆心OA长一半为半径作圆与x 轴有一交点.共4个点符合,3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0),B(0,2)若在坐标轴上取C点,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是()A.4 B.6 C.7 D.8【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①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交坐标轴于点B,C1,C2,C5,得到以A为顶点的等腰△ABC1,△ABC2,△ABC5;②以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交坐标轴于点A,C3,C6,C7,得到以B为顶点的等腰△BAC3,△BAC6,△BAC7;③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C4,得到以C为顶点的等腰△C4AB∴符合条件的点C共7个故选C3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0,a),等腰直角三角形ODC的斜边经过点B,OE⊥AC,交AC于E,若OE=2,则△BOD与△AOE的面积之差为()A.2 B.3 C.4 D.5【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证明△DOB ≌△COA (SAS ),推出S △DOB ﹣S △AOE =S △EOC ,再证明△OE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详解】∵A (a ,0),B (0,a ),∴OA =OB .∵△O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D =OC ,∠D =∠DCO =45°.∵∠DOC =∠BOA =90°,∴∠DOB =∠COA .在△DOB 和△COA 中,∵OD =OC ,∠DOB =∠COA ,OB =OA ,∴△DOB ≌△COA (SAS ),∴∠D =∠OCA =45°,S △DOB ﹣S △AOE =S △EOC .∵OE ⊥AC ,∴∠OEC =90°,∴△CEO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E =EC =2,∴S △DOB ﹣S △AOE =S △EOC 12=⨯2×2=2.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OE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4.如图,Rt ACB ∆中,90ACB ∠=︒,ABC ∠的平分线BE 和BAC ∠的外角平分线AD 相交于点P ,分别交AC 和BC 的延长线于E ,D .过P 作PF AD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H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AF 交DH 于点G .下列结论:①45APB ∠=︒;②PB 垂直平分AF ;③BD AH AB -=;④2DG PA GH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答案】A【解析】【分析】 ①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与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CAP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ABP =12∠ABC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整理即可得解; ②先求出∠APB =∠FPB ,再利用“角边角”证明△ABP 和△FBP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AB =BF ,AP =PF ;③根据直角的关系求出∠AHP =∠FDP ,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HP 与△FDP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F =AH ;④求出∠ADG =∠DAG =45°,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DG =AG ,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两腰相等可得GH =GF ,然后根据即可得到DG GH =+. 【详解】解:①∵∠ABC 的角平分线BE 和∠BAC 的外角平分线,∴∠ABP =12∠ABC , ∠CAP =12(90°+∠ABC )=45°+12∠ABC , 在△ABP 中,∠APB =180°−∠BAP−∠ABP ,=180°−(45°+12∠ABC +90°−∠ABC )−12∠ABC , =180°−45°−12∠ABC−90°+∠ABC−12∠ABC , =45°,故本小题正确;②∵PF ⊥AD ,∠APB =45°(已证),∴∠APB =∠FPB =45°,∵∵PB 为∠ABC 的角平分线,∴∠ABP =∠FBP ,在△ABP 和△FBP 中, APB FPB PB PBABP FBP ∠∠⎧⎪⎨⎪∠∠⎩===, ∴△ABP ≌△FBP (ASA ),∴AB =BF ,AP =PF ;∴PB 垂直平分AF ,故②正确;③∵∠ACB =90°,PF ⊥AD ,∴∠FDP +∠HAP =90°,∠AHP +∠HAP =90°,∴∠AHP =∠FDP ,∵PF ⊥AD ,∴∠APH =∠FPD =90°,在△AHP 与△FDP 中,90AHP FDP APH FPD AP PF ∠∠⎧⎪∠∠︒⎨⎪⎩====,∴△AHP ≌△FDP (AAS ),∴DF =AH ,∵BD =DF +BF ,∴BD =AH +AB ,∴BD−AH =AB ,故③小题正确;④∵AP =PF ,PF ⊥AD ,∴∠PAF =45°,∴∠ADG =∠DAG =45°,∴DG =AG ,∵∠PAF =45°,AG ⊥DH ,∴△ADG 与△FGH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G =AG ,GH =GF ,∴DG =GH +AF ,∴FG=GH,AF=2PA故2DG PA GH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的性质,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做题时要分清角的关系与边的关系.35.如图所示,在等边△ABC 中,E 是AC 边的中点,AD 是BC 边上的中线,P 是AD 上的动点,若AD =3,则EP +CP 的最小值为( )A .2B .3C .4D .5【答案】B【解析】 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点B ,C 关于AD 对称,连接BE 交AD 于点P ,则EP+CP=BE 最小,又BE=AD ,所以EP+CP 的最小值是3.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轴对称的性质,求一条定直线上的一个动点到定直线的同旁的两个定点的距离的最小值,常用的方法是,①确定两个定点中的一个关于定直线的对称点;②连接另一个定点与对称点,与定直线的交点就是两线段和的值最小时,动点的位置.36.已知:如图,ABC ∆、CDE ∆都是等腰三角形,且CA CB =,CD CE =,ACB DCE α∠=∠=,AD 、BE 相交于点O ,点M 、N 分别是线段AD 、BE 的中点.以下4个结论:①AD BE =;②180DOB α∠=-;③CMN ∆是等边三角形;④连OC ,则OC 平分AOE ∠.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 ①根据∠ACB=∠DCE 求出∠ACD=∠BCE,证出ACD BCE ≅△△即可得出结论,故可判断; ②根据全等求出∠CAD=∠CBE,根据三角形外角定理得∠DOB=∠OBA+∠BAO,通过等角代换能够得到∠DOB=∠CBA+∠BA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CBA+∠BAC,即可求出∠DOB ,故可判断;③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AM=BN,根据SAS 可求出CAM CBN ≅,推出CM=CN ,∠ACM=∠BCN,然后可求出∠MCN=∠ACB=α,故可判断CMN ∆的形状;④在AD 上取一点P 使得DP=EO,连接CP ,根据ACD BCE ≅△△,可求出∠CEO=∠CDP ,根据SAS 可求出 CEO CDP ≅,可得∠COE=∠CPD,CP=CO,进而得到 ∠COP=∠COE ,故可判断.【详解】①正确,理由如下:∵ACB DCE α∠=∠=,∴∠ACB+∠BCD=∠DCE+∠BCD,即∠ACD=∠BCE,又∵CA=CB,CD=CE,∴ACD BCE ≅△△(SAS),∴AD=BE,故①正确;②正确,理由如下:由①知,ACD BCE ≅△△,∴∠CAD=∠CBE,∵∠DOB 为ABO 的外角,∴∠DOB=∠OBA+∠BAO=∠EBC+∠CBA+∠BAO=∠DAC+∠BAO+∠CBA=∠CBA+∠BAC, ∵∠CBA+∠BAC+∠ACB=180°,∠ACB=α,∴∠CBA+∠BAC=180°-α,即∠DOB=180°-α,故②正确;③错误,理由如下:∵点M 、N 分别是线段AD 、BE 的中点,∴AM=12AD,BN= 12BE, 又∵由①知,AD=BE,∴AM=BN,又∵∠CAD=∠CBE,CA=CB,∴CAM CBN ≅(SAS), ∴CM=CN ,∠ACM=∠BCN,∴∠MCN=∠MCB+∠CBN=∠MCB+∠ACM=∠ACB=α,∴MCN △为等腰三角形且∠MCN=α,∴MCN △不是等边三角形,故③错误;④正确,理由如下:如图所示,在AD 上取一点P 使得DP=EO,连接CP ,由①知,ACD BCE ≅△△,∴∠CEO=∠CDP ,又∵CE=CD,EO=DP ,∴CEO CDP ≅(SAS),∴∠COE=∠CPD,CP=CO,∴∠CPO=∠COP ,∴∠COP=∠COE,即OC 平分∠AOE,。
八年级上数学练习册答案第一单元:有理数1.1 有理数的概念与性质题目1:下列数中哪些是有理数?a)-2b)0c) 5.8d)√2答案:a) -2和b) 0是有理数,c) 5.8是有理数,但d) √2不是有理数。
题目2:下列数的相反数是什么?a)-3b)7c)0d)-1.5答案:a) 3是-3的相反数,b) -7是7的相反数,c) 0的相反数仍然是0,d) 1.5是-1.5的相反数。
1.2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题目1:计算下列数的和:a)-2 + 5b)-3 - (-6)c) 4 - 6答案:a) -2 + 5 = 3, b) -3 - (-6) = -3 + 6 = 3, c) 4 - 6 = -2.题目2:计算下列数的差:a)10 - (-4)b)-8 - 3c)-5 - (-2)答案:a) 10 - (-4) = 10 + 4 = 14, b) -8 - 3 = -11, c) -5 - (-2) = -5 + 2 = -3.1.3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题目1:计算下列数的积:a)-2 × (-3)b) 5 × 0c)-4 × 7.5答案:a) -2 × (-3) = 6, b) 5 × 0 = 0, c) -4 × 7.5 = -30.题目2:计算下列数的商:a)-12 ÷ (-4)b)20 ÷ 5c)-18 ÷ 6答案:a) -12 ÷ (-4) = 3, b) 20 ÷ 5 = 4, c) -18 ÷ 6 = -3.1.4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题目:按照运算顺序计算下列表达式的值:a)-3 + 5 ÷ 2b) 4 × (-2) + 3c)-6 ÷ 3 + 5 - (-2)答案:a) -3 + 5 ÷ 2 = -3 + 2.5 = -0.5, b) 4 × (-2) + 3 = -8 + 3 = -5, c) -6 ÷ 3 + 5 - (-2) = -2 + 5 + 2 = 5.第二单元:代数式与简单方程2.1 代数式的概念和性质题目1:下列各项中,不是代数式的是?a)5x + 3yb)2x - 7c)4xy - zd) 3 + 2答案:d) 3 + 2不是代数式。
同步练习册八上的数学答案本同步练习册八上的数学答案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以下是部分习题的答案:第一章:实数1. 判断题:- √ 所有的有理数都是实数。
- × 负数没有平方根。
2. 选择题:- A 一个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的。
- C √2是一个无理数。
3. 计算题:- (-3)² = 9- √16 = 4第二章:代数基础1. 填空题:- 如果3x + 5 = 14,那么x = 3。
- 当a = 2时,a² - 1 = 3。
2. 应用题:- 如果一个数的3倍加上4等于23,求这个数。
设这个数为x,那么3x + 4 = 23,解得x = 5。
第三章:方程与不等式1. 解一元一次方程:- 2x - 7 = 5,解得x = 6。
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x + 2 > 11,解得x > 3。
第四章:函数及其图象1. 判断题:- √ y = 2x + 3 是一个线性函数。
- × y = x²不是一次函数。
2. 选择题:- B 函数y = kx + b (k≠0, k, b是常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第五章:几何基础1. 填空题:-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斜边长为5。
- 圆的半径为r,圆的周长为2πr。
2. 应用题:- 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它的面积是a²。
第六章:统计与概率1. 选择题:- A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 C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的数。
结束语:通过本同步练习册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八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老师或同学求助。
记住,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思考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第01课三角形认识1。
三角形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由条线段形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个内角,对外角。
2.三角形分类:(1)按角度分类:、、。
(2)按边分类:、.3.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4.三角形的高线:过顶点作的,顶点与的长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任意三角形有条高线,它们的交点叫做。
位置:5.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任意三角形有条中线,它们的交点叫做。
中线的性质:。
6。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与此内角的的交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任意三角形有条角平分线,它们的交点叫做。
7.三角形的稳定性:8。
三角形内角和度数为:;外角和度数为。
9.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1);(2)。
10.与三角形角平分线有关的公式:两内角平分线形成的夹角与第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两外角平分线形成的夹角与第三个内角的关系三角形一个内角与一个外角平分线形成的夹角与第三个内角关系已知OB、OC平分∠ABC、∠ACB,则∠BOC与∠A的关系已知PB、PC是△ABC外角∠CBD、∠BCE平分线,则∠BPC与∠A关系已知PB、PC是△ABC一内角和一外角的平分线,则∠BPC与∠A关系结论:结论:结论:多边形内角和:1.在同一平面内,有条线段形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分为多边形和多边形。
2。
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条数公式为;多边形对角线条数总数公式: .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的三角形个数公式为。
3.多边形内角和度数公式:;外角和度数:.4。
相等,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5.正多边形每个外角度数公式: ;每个内角度数公式:。
【例1】已知三角形三边分别为4,2a—1,8,求a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48cm,一腰上的中线将此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3,求此三角形的三边长。
【例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2倍少100,则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度数为。
【例4】如图,已知在△ABC中,∠C=760,∠B=480,AD⊥BC于D点,AE平分∠BAC.求∠DAE的度数。
小学数学八年级上册练习题本文将从小学数学八年级上册练习题的角度,为大家提供一份详细的解答。
以下是题目的具体练习内容:1. 计算下列各组数的平均数:(1) 15,18,21,24(2) 3.5,4.2,5.9,6.7,7.1(3) 17,18,22.5,27.5解答:(1) 平均数 = (15 + 18 + 21 + 24) ÷ 4 = 78 ÷ 4 = 19.5(2) 平均数 = (3.5 + 4.2 + 5.9 + 6.7 + 7.1) ÷ 5 = 27.4 ÷ 5 = 5.48(3) 平均数 = (17 + 18 + 22.5 + 27.5) ÷ 4 = 85 ÷ 4 = 21.252. 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5,长和宽的和是36,求长和宽各是多少?解答:设长为x,宽为y,则由题目可得以下方程:x = y + 5 (长比宽多5)x + y = 36 (长和宽的和是36)解方程组:将第一个方程中的x代入第二个方程:(y + 5)+ y = 362y + 5 = 362y = 36 - 52y = 31y = 31 ÷ 2y = 15.5将y的值代入第一个方程求得x的值:x = 15.5 + 5x = 20.5所以长为20.5,宽为15.5。
3.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3cm、4cm和5cm,求其总表面积和体积。
解答:总表面积 = 2 × (长×宽 + 宽×高 + 长×高)= 2 × (3×4 + 4×5 + 3×5)= 2 × (12 + 20 + 15)= 2 × 47= 94cm²体积 = 长×宽×高= 3×4×5= 60cm³4. 某电器商店购进一批电视机,每台成本价为3000元,商店准备在售价的基础上上涨20%,求每台电视机的售价是多少?如果商店希望每台电视机的利润为400元,应该以多少的售价出售?解答:(1) 上涨20%后的售价:售价 = 成本价 + 成本价 ×上涨百分比= 3000 + 3000 × 0.2= 3000 + 600= 3600元每台电视机的售价为3600元。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平面内有五个点,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_____个三角形.【答案】10【解析】【分析】以平面内的五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在平面中依次选取三个点画出图形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所示,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10个三角形,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几何图形的个数,我们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保证不重复不遗漏.2.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为6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答案】720°.【解析】【分析】先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计算出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然后再根据内角和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60︒︒=6,所以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6﹣2)×180°=720°,故答案为72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内角和定理:(n﹣2)•180 (n≥3)且n为整数);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3.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 ABC 的一角折叠,使点 A 落在△ABC 外的 A'处,折痕为DE .如果∠A =α,∠CEA′=β,∠BDA'=γ,那么 α,β,γ 三个角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 .【答案】γ=2α+β.【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得:∠BDA'=∠A+∠AFD ,∠AFD=∠A'+∠CEA',代入已知可得结论.【详解】由折叠得:∠A=∠A',∵∠BDA'=∠A+∠AFD ,∠AFD=∠A'+∠CEA',∵∠A=α,∠CEA′=β,∠BDA'=γ,∴∠BDA'=γ=α+α+β=2α+β,故答案为:γ=2α+β.【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关键.4.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AE 平分BAC ∠,若130∠=,220∠=,则B ∠=__________.【答案】50°【解析】【分析】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已知可求出∠BAC ,由AD 是BC 边上的高和已知条件可以求出∠C,然后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完成解答.【详解】解:∵AE 平分BAC ∠,若130∠=∴BAC ∠=2160∠=;又∵AD 是BC 边上的高,220∠=∴C ∠=90°-270∠= 又∵BAC ∠+∠B+∠C=180°∴∠B=180°-60°-70°=50°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高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考查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如图,∠1、∠2、∠3、∠4是五边形ABCDE 的4个外角,若∠A=100°,则∠1+∠2+∠3+∠4= .【答案】280°【解析】试题分析:先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得出与∠EAB 相邻的外角∠5的度数,再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如图,∵∠EAB+∠5=180°,∠EAB=100°,∴∠5=80°.∵∠1+∠2+∠3+∠4+∠5=360°,∴∠1+∠2+∠3+∠4=360﹣80°=280°故答案为280°.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6.如图,已知长方形纸片的一条边经过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顶点,若长方形纸片的一组对边与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交成∠1,∠2,则∠2-∠1=____.【答案】90°【解析】【分析】【详解】如图:∵∠2+∠3=180°,∴∠3=180°﹣∠2.∵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4=∠3,∴∠4=180°﹣∠2.∵∠4+∠1=90°,∴180°﹣∠2+∠1=90°,即∠2﹣∠1=90°.故答案为90°.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7.如图,D是△ABC的边BC上任意一点,E、F分别是线段AD、CE的中点,且△ABC的面积为40cm2,则△BEF的面积是()cm2.A.5B.10C.15D.20【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解答即可.【详解】∵点E 是AD 的中点, ∴S △ABE =12S △ABD ,S △ACE =12S △ADC , ∴S △ABE +S △ACE =12S △ABC =12×40=20cm 2, ∴S △BCE =12S △ABC =12×40=20cm 2, ∵点F 是CE 的中点,∴S △BEF =12S △BCE =12×20=10cm 2. 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主要利用了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原理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8.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 沿EF 折叠,C 、D 两点落到'C 、'D 处.已知20DAC ∠=,且''//C D AC ,则AEF ∠的度数为( )A .20B .35C .50D .70【答案】B【解析】【分析】 依据C'D'//AC ,即可得到∠AHG=∠C′=90°,进而得出AGH 70∠=,由折叠可得,CFE GFE ∠∠=,由AD//BC ,可得CFE GEF ∠∠=,依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到1AEF GFE AGH 352∠∠∠===.【详解】如图,C'D'//AC ,,又DAC 20∠=,AGH 70∠∴=,由折叠可得,CFE GFE ∠∠=,由AD//BC ,可得CFE GEF ∠∠=,1AEF GFE AGH 352∠∠∠∴===,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9.如图,在△ABC 中,点M 、N 是∠ABC 与∠ACB 三等分线的交点.若∠A =60°,则∠BMN 的度数为( )A .45°B .50°C .60°D .65°【答案】B【解析】分析:过点N 作NG ⊥BC 于G ,NE ⊥BM 于E ,NF ⊥CM 于F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NE=NG=NF ,再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判断出MN 平分∠BMC ,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求出∠ABC+∠ACB ,再根据角的三等分求出∠MBC+∠MCB 的度数,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MC 的度数,从而得解. 详解:如图,过点N 作NG ⊥BC 于G ,NE ⊥BM 于E ,NF ⊥CM 于F ,∵∠ABC 的三等分线与∠ACB 的三等分线分别交于点M 、N ,∴BN 平分∠MBC ,CN 平分∠MCB ,∴NE=NG ,NF=NG ,∴NE=NF ,∴MN平分∠BMC,∴∠BMN=12∠BMC,∵∠A=60°,∴∠ABC+∠ACB=180°−∠A=180°−60°=120°,根据三等分,∠MBC+∠MCB=23(∠ABC+∠ACB)=23×120°=80°.在△BMC中,∠B MC=180°−(∠MBC+∠MCB)=180°−80°=100°.∴∠BMN=12×100°=5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熟记性质和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10.如图,是由相同的花盆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形如正多边形的图案,其中第1个图形一共有6个花盆,第2个图形一共有12个花盆,第3个图形一共有20个花盆,…则第8个图形中花盆的个数为()A.56 B.64 C.72 D.90【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找出规律得到第n个图形中花盆的个数为:(n+1)(n+2),然后将n=7代入求解即可.【详解】第1个图形的花盆个数为:(1+1)(1+2);第2个图形的花盆个数为:(2+1)(2+2)=12;第3个图形的花盆个数为:(3+1)(3+2)=20;,第n个图形的花盆个数为:(n+1)(n+2);则第7个图形中花盆的个数为:(7+1)(7+2)=7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图形规律题,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中图形找到规律.11.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并且它的一个外角与一个内角的比为1:3,则这个多边形为()A .三角形B .四边形C .六边形D .八边形【答案】D【解析】【分析】 一个外角与一个内角的比为1 : 3,则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即可求得多边形的内角的度数,依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360°×3=1080°.设多边形的边数是n ,则(n-2)•180=1080,解得:n=8.即这个多边形是正八边形.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注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不随边数的变化而变化.12.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9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7B .6C .5D .4【答案】A【解析】【分析】n 边形的内角和为(n -2)180°,由此列方程求n 的值即可.【详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n -2)180°=900°,解得n =7.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熟练掌握该知识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三、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填空题(难)13.如图,在ABC ∆和ADE ∆中,90BAC DAE ∠=∠=︒,AB AC =,AD AE =,C ,D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①ABD ACE ∆≅∆②45ACE DBC ∠+∠=︒③BD CE ⊥④180EAB DBC ∠+∠=︒【答案】①②③④【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BAC=∠DAE=90°,∴∠BAC+∠DAC=∠DAE+∠DAC ,即:∠BAD=∠CAE ,∵AB=AC ,AE=AD ,∴△BAD ≌△CAE (SAS ),故①正确;∵△BAD ≌△CAE ,∴∠ABD=∠ACE ,∵∠ABD+∠DBC=45°,∴∠ACE+∠DBC=45°,故②正确;∴∠DBC+∠DCB=∠DBC+∠ACE+∠ACB=90°,则BD ⊥CE ,故③正确;∵90BAC DAE ∠=∠=︒,∴∠BAE+∠DAC=180°,∵∠ADB=∠E=45°,∴DAC DBC ∠=∠,∴180EAB DBC ∠+∠=︒,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细心分析,熟练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在△ABC 中,∠ABC =60°,∠ACB =70°,若点O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则∠BOC =_____°.【答案】115或65或22.5【解析】【分析】先画出符合的图形,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逐个求出即可.【详解】解:①如图,∵点O到三边的距离相等,∴点O是△ABC的三角的平分线的交点,∵∠ABC=60°,∠ACB=70°,∴∠OBC=12∠ABC=30°,1OCB2∠=∠ACB=35°,∴∠BOC=180°﹣∠OBC﹣∠OCB=115°;②如图,∵∠ABC=60°,∠ACB=70°,∴∠EBC=180°﹣∠ABC=120°,∠FCB=180°﹣∠ACB=110°,∵点O到三边的距离相等,∴O是∠EBC和∠F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BC=12∠EBC=60°,1OCB2∠=∠FCB=55°,∴∠BOC=180°﹣∠OBC﹣∠OCB=65°;③如图,∵∠ABC=60°,∠ACB=75°,∴∠A=180°﹣∠ABC﹣∠ACB=45°,∵点O到三边的距离相等,∴O是∠EBA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BA=12∠EBA=12×(180°﹣60°)=60°,1OCB2∠=∠ACB=37.5°,∴∠BOC=180°﹣(∠OBA+∠ABC+∠OCB)=180°﹣(60°﹣60°﹣37.5°)=22.5°;如图,此时∠BOC=22.5°,故答案为:115或65或22.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15.如图,在△ABC中,AC=AB,∠BAC=90°,D是AC边上一点,连接BD,AF⊥BD于点F,点E在BF上,连接AE,∠EAF=45°,连接CE,AK⊥CE于点K,交DE于点H,∠DEC=30°,HF=32,则EC=______【答案】6【解析】【分析】延长AF交CE于P,证得△ABH≌△APC得出AH=CP,证得△AHF≌△EPF得出AH=EP,得出EC=2AH,解30°的直角三角形AFH求得AH,即可求得EC的长.【详解】如图,延长AF交CE于P,∵∠ABH+∠ADB=90°,∠PAC+∠ADB=90°,∴∠ABH=∠PAC ,∵AK ⊥CE ,AF ⊥BD ,∠EHK=∠AHF ,∴∠HEK=∠FAH ,∵∠FAH+∠AHF=90°,∠HEK+∠EPF=90°,∴∠AHF=∠EPF ,∴∠AHB=∠APC ,在△ABH 与△APC 中,ABE PAC AB ACAHB APC ∠∠⎧⎪⎨⎪∠∠⎩===, ∴△ABH ≌△APC (ASA ),∴AH=CP ,在△AHF 与△EPF 中,90AHF EPF AFH EFP AF EF ∠∠⎧⎪∠∠︒⎨⎪⎩====,∴△AHF ≌△EPF (AAS ),∴AH=EP ,∠CED=∠HAF ,∴EC=2AH ,∵∠DEC=30°,∴∠HAF=30°,∴AH=2FH=2×32=3, ∴EC=2AH=6.【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作出辅助线根据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Rt △ABC 中,AB=AC ,∠BAC=90°,BE ⊥CE ,垂足是E ,BE 交AC 于点D ,F 是BE 上一点,AF ⊥AE ,且C 是线段AF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AF=22,则DF=________.【答案】3.【解析】【分析】由题意可证的△ABF ≌△ACE,可得△A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取AF 的中点O ,连接CO 交BE 与点G ,连接AG ,可得△AGF, △AGE,△CEG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G 平行等于CE ,可得四边形AGCE 为平行四边形,可得FD 的长.【详解】解:如图Rt △ABC 中,AB=AC ,∠BAC=90°,∴∠ABC=∠ACB=45°,又∠BAC=90°,BE ⊥CE ,∠DAE 为∠BAC 与EAF 的公共角∴∠BAF=∠CAE,∠ABC=∠ACB=45°, BE ⊥CE ∴∠ABF+∠CBE=45°,∠CBE+∠ACB+∠ACE=90°,即: ∠CBE+∠ACE=45°,∴∠ABF=∠ACE ,在△ABF 与△ACE 中,有AB AC BAF CAE ABF ACE =⎧⎪∠=∠⎨⎪∠=∠⎩,∴△ABF ≌△ACE , ∴AE=AF, △A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取AF 的中点O ,连接CO 交BE 与点G ,连接AG, C 是线段AF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易得△AGF, △AGE,△CEG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F=22 ∴AG=GE=CE=FG=2,又AG ⊥BE,CE ⊥BE,可得AG ∥CE,∴四边形AGCE 为平行四边形,∴GD=DE=1,∴DF=FG+GD=2+1=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及性质,综合性强,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求解.17.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2AD AB =,F 是AD 的中点,作CE AB ⊥,垂足E 在线段上,连接EF 、CF ,则下列结论2BCD DCE ①∠=∠;EF CF =②;3DFE AEF ③∠=∠,2BEC CEF SS =④中一定成立的是______ .(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答案】②③【解析】分析:由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D=2AB ,F 是AD 的中点,易得AF=FD=CD ,继而证得①∠DCF=12∠BCD ;然后延长EF ,交CD 延长线于M ,分别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EF ≌△DMF (ASA ),得出对应线段之间关系,进而得出答案.详解:①∵F 是AD 的中点,∴AF=FD ,∵在▱ABCD 中,AD=2AB ,∴AF=FD=CD ,∴∠DFC=∠DCF ,∵AD ∥BC ,∴∠DFC=∠FCB ,∴∠DCF=∠BCF ,∴∠DCF=12∠BCD , 即∠BCD=2∠DCF ;故此选项错误;②延长EF ,交CD 延长线于M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MDF ,∵F 为AD 中点,∴AF=FD ,在△AEF 和△DFM 中,A FDM AF DFAFE DFM ∠∠⎧⎪⎨⎪∠∠⎩=== , ∴△AEF ≌△DMF (ASA ),∴FE=MF ,∠AEF=∠M ,∵CE ⊥AB ,∴∠AEC=90°,∴∠AEC=∠ECD=90°,∵FM=EF ,∴FC=FM ,故②正确;③设∠FEC=x ,则∠FCE=x ,∴∠DCF=∠DFC=90°-x ,∴∠EFC=180°-2x ,∴∠EFD=90°-x+180°-2x=270°-3x ,∵∠AEF=90°-x ,∴∠DFE=3∠AEF ,故此选项正确.④∵EF=FM ,∴S △EFC =S △CFM ,∵MC >BE ,∴S △BEC <2S △EFC故S △BEC =2S △CEF 错误;综上可知:一定成立的是②③,故答案为②③.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得出△AEF ≌△DME 是解题关键.18.已知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若AB = 4,AC = 6,则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答案】15AD <<【解析】延长AD 到点E ,使DE=AD ,连接BE ,则可用SAS 证明△DAC ≌△DEB ,所以BE=AC. △ABE 中,BE-AB <AE <BE+AB ,即6-4<AE <6+4,所以2<AE <10.又AE=2AD ,所以2<2AD <10,则1<AD <5.故答案为1<AD <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当题目中有三角形的中线时,如果需要添加辅助线,一般考虑把中线延长一倍(通常称“倍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将已知条件或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四、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选择题(难)19.如图,O 是正ABC 内一点,3OA =,4OB =,5OC =,将线段BO 以点B 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O ',连接AO ',下列结论:①BO A '△可以由BO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②点O 与O '的距离为4;③150AOB ∠=︒;④S 四边形643AOBO ;⑤9634AOC AOB S S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C .①②④⑤D .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 证明△BO ′A ≌△BOC ,又∠OBO ′=60°,所以△BO ′A 可以由△BO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故结论①正确;由△OBO ′是等边三角形,可知结论②正确;在△AOO ′中,三边长为3,4,5,这是一组勾股数,故△AOO ′是直角三角形;进而求得∠AOB =150°,故结论③正确;643AOO OBO AOBO S S S '∆'∆'=+=+四边形④正确;如图②,将△AOB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使得AB 与AC 重合,点O 旋转至O ″点.利用旋转变换构造等边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将S △AOC +S △AOB 转化为S △COO ″+S △AOO ″,计算可得结论⑤正确.【详解】解:由题意可知,∠1+∠2=∠3+∠2=60°,∴∠1=∠3,又∵OB =O ′B ,AB =BC ,∴△BO ′A ≌△BOC ,又∵∠OBO ′=60°,∴△BO ′A 可以由△BO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故结论①正确;如图①,连接OO ′,∵OB =O ′B ,且∠OBO ′=60°,∴△OBO ′是等边三角形,∴OO ′=OB =4.故结论②正确;∵△BO ′A ≌△BOC ,∴O ′A =5.在△AOO ′中,三边长为3,4,5,这是一组勾股数,∴△AOO ′是直角三角形,∠AOO ′=90°,∴∠AOB =∠AOO ′+∠BOO ′=90°+60°=150°,故结论③正确;2313446432AOO OBO AOBO S S S '∆'∆'=+=⨯⨯+⨯=+四边形, 故结论④正确;如图②所示,将△AOB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使得AB 与AC 重合,点O 旋转至O ″点.易知△AOO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COO ″是边长为3、4、5的直角三角形,则23193436324AOC AOB COO AOO AOCO S S S S S ∆∆∆''∆''''+==+=⨯⨯+⨯=+四边形, 故结论⑤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为:①②③④⑤.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变换中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勾股数3、4、5所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是本题的要点.在判定结论⑤时,将△AOB 向不同方向旋转,体现了结论①﹣结论④解题思路的拓展应用.20.如图,AO ⊥OM ,OA=8,点B 为射线OM 上的一个动点,分别以OB 、AB 为直角边,B 为直角顶点,在OM 两侧作等腰Rt △OBF 、等腰Rt △ABE ,连接EF 交OM 于P 点,当点B 在射线OM 上移动时,PB 的长度是 ( )A .3.6B .4C .4.8D .PB 的长度随B 点的运动而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 作辅助线,首先证明△ABO ≌△BEN ,得到BO=ME ;进而证明△BPF ≌△MPE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如图,过点E 作EN ⊥BM ,垂足为点N ,∵∠AOB=∠ABE=∠BNE=90°,∴∠ABO+∠BAO=∠ABO+∠NBE=90°,∴∠BAO=∠NBE,∵△ABE、△BFO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BE,BF=BO;在△ABO与△BEN中,BAO NBEAOB BNEAB BE∠∠⎧⎪∠∠⎨⎪⎩===∴△ABO≌△BEN(AAS),∴BO=NE,BN=AO;∵BO=BF,∴BF=NE,在△BPF与△NPE中,FBP ENPFPB EPNBF NE∠∠⎧⎪∠∠⎨⎪⎩===∴△BPF≌△NPE(AAS),∴BP=NP=12BN;而BN=AO,∴BP=12AO=12×8=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灵活运用有关定理来分析或解答.21.在和中,,高,则和的关系是( ) 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当∠C′为锐角时,如图1所示,∵AC=A′C′,AD=A′D′,AD⊥BC,A′D′⊥B′C′,∴Rt△ADC≌Rt△A′D′C′,∴∠C=∠C′;当∠C为钝角时,如图3所示,∵AC=A′C′,AD=A′D′,AD⊥BC,A′D′⊥B′C′,∴Rt△ACD≌Rt△A′C′D′,∴∠C=∠A′C′D′,∴∠C+∠A′C′B′=180°.故选C.22.如图,在△ABC中,P是BC上的点,作PQ∥AC交AB于点Q,分别作PR⊥AB,PS⊥AC,垂足分别是R,S,若PR=PS,则下面三个结论:①AS=AR;②AQ=PQ;③△PQR≌△CPS;④AC﹣AQ=2SC,其中正确的是()A.②③④B.①②C.①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连接AP,由已知条件利用角平行线的判定可得∠1 = ∠2,由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得△APR≌△APS,得AS=AR,由已知可得∠2 = ∠3,得QP=AQ,答案可得.【详解】解:如图连接AP,PR=PS,PR ⊥AB,垂足为R,PS ⊥AC,垂足为S,AP 是∠BAC 的平分线,∠1=∠2, △APR ≌△APS. AS=AR,又QP/AR,∠2 = ∠3又∠1 = ∠2, ∠1=∠3,AQ=PQ,没有办法证明△PQR ≌△CPS,③不成立,没有办法证明AC-AQ=2SC,④不成立.所以B 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及三角形全等的性质.23.如图,ABC △中,60BAC ∠=︒,ABC ∠、ACB ∠的平分线交于E ,D 是AE 延长线上一点,且120BDC ∠=︒.下列结论:①120BEC ∠=︒;②DB DE =;③2BDE BCE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有(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答案】D【解析】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求出∠ABC+∠ACB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EBC+∠ECB ,然后求出∠BEC=120°,判断①正确;过点D 作DF ⊥AB 于F ,DG ⊥AC 的延长线于G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DF=DG ,再求出∠BDF=∠CDG ,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BDF 和△CDG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D=CD,再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DBC=30°,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DBE=∠DEB ,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BD=DE ,判断②正确,再求出B ,C ,E 三点在以D 为圆心,以BD 为半径的圆上,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可得∠BDE=2∠BCE ,判断③正确.详解:∵60BAC ∠=︒,∴18060120ABC ACB ∠+∠=︒-︒=︒,∵BE 、CE 分别为ABC ∠、ACB ∠的平分线,∴12EBC ABC ∠=∠,12ECB ACB ∠=∠, ∴11()1206022EBC ECB ABC ACB ∠+∠=∠+∠=⨯︒=︒, ∴180()18060120BEC EBC ECB ∠=︒-∠+∠=︒-︒=︒, 故①正确.如图,过点D 作DF AB ⊥于F ,DG AC ⊥的延长线于G ,∵BE 、CE 分别为ABC ∠、ACB ∠的平分线,∴AD 为BAC ∠的平分线,∴DF DG =,∴36090260120FDG ∠=︒-︒⨯-︒=︒,又∵120BDC ∠=︒,∴120BDF CDF ∠+∠=︒,120CDG CDF ∠+∠=︒.∴BDF CDG ∠=∠,∵在BDF 和CDG △中,90BFD CGD DF DGBDF CDG ∠=∠=︒⎧⎪=⎨⎪∠=∠⎩, ∴BDF ≌()CDG ASA ,∴DB CD =,∴1(180120)302DBC ∠=︒-︒=︒, ∴30DBC DBC CBE CBE ∠=∠+∠=︒+∠,∵BE平分ABC∠,AE平分BAC∠,∴ABE CBE∠=∠,1302BAE BAC∠=∠=︒,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30DEB ABE BAE ABE∠=∠+∠=∠+︒,∴DEB DBE∠=∠,∴DB DE=,故②正确.∵DB DE DC==,∴B、C、E三点在以D为圆心,以BD为半径的圆上,∴2BDE BCE∠=∠,故③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结论有①②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性质,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特别是③的证明.24.如图,在△ABC中,AB=6,AC=10,BC边上的中线..AD=4,则△ABC的面积..为()A.30B.48C.20D.24【答案】D【解析】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因为D为BC的中点,所以DC=BD,在△ADC和△EDB中,AD EDADC EDBDC BD=⎧⎪∠=∠⎨⎪=⎩,所以△ADC≌△EDB,所以BE=AC=10, ∠CAD=∠E,又因为AE =2AD=8,AB =6,所以222AB AE BE =+,所以∠CAD =∠E=90°,则11114646242222ABC ABD ADC S S S AD BE AD AC =+=⨯+⨯=⨯⨯+⨯⨯=, 所以故选D.五、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25.如图,已知△ABC 和△ADE 都是正三角形,连接CE 、BD 、AF ,BF=4,CF=7,求AF 的长_________ .【答案】3【解析】【分析】过点A 作AF ⊥CE 交于I ,AG ⊥BD 交于J,证明CAE ≅BAD ,再证明CAI ≅BAJ ,求出°7830∠=∠=,然后求出12IF FJ AF ==,,通过设FJ x =求出x ,即可求出AF 的长.【详解】解:过点A 作AF ⊥CE 交于I ,AG ⊥BD 交于J在CAE 和BAD 中AC AB CAE BADAE AD =⎧⎪∠=∠⎨⎪=⎩∴CAE ≅BAD∴ICA ABJ ∠=∠∴BFE CAB ∠=∠(8字形)∴°120CFD ∠=在CAI 和BAJ 中°90ICA ABJ CAI BJA CA BA ∠=∠⎧⎪∠=∠=⎨⎪=⎩∴CAI ≅BAJ ,AI AJ CI BJ ==∴°60CFA AFJ ∠=∠=∴°30FAI FAE ∠=∠=在RtAIF 和RtAJF 中°30FAI FAE ∠=∠=∴12IF FJ AF ==设FJ x = 7,4CF BF ==则47x x +=-32x ∴=2AF FJ =AF ∴=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通过做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出相关的边相等,学会合理添加辅助线求解是解决本题的重点.26.如图,在01A BA △中,20B ∠=︒,01A B A B =,在1A B 上取点C ,延长01A A 到2A ,使得121A A AC =;在2A C 上取一点D ,延长12A A 到3A ,使得232A A A D =;…,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第n 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n A ∠的度数为__________.【答案】11()802n -︒⋅.【解析】【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 1 A 0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CA 2A 1,∠DA 3A 2及∠EA 4A 3的度数,找出规律即可得出第n 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A n 的度数.【详解】解:∵在△A 0BA 1中,∠B=20°,A 0B=A 1B , ∴∠BA 1 A 0= 1801802022B ︒︒︒-∠-= =80°, ∵A 1A 2=A 1C ,∠BA 1 A 0是△A 1A 2C 的外角,∴∠CA 2A 1= 108022BA A ︒∠= =40°; 同理可得,∠DA 3A 2=20°,∠EA 4A 3=10°,∴第n 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A n = 11()802n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CA 2A 1,∠DA 3A 2及∠EA 4A 3的度数,找出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7.如图,在△ABC 中,∠C =90°,∠B =30°,以点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接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ADC =60°;③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④S △DAC :S △ABC =1:3.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答案】4 【解析】 【分析】 ①连接NP,MP ,根据SSS 定理可得△ANP ≌△AMP ,故可得出结论;②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B 的度数,再由AD 是∠BAC 的平分线得出∠1=∠2=3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DC =60°;③根据∠1=∠B 可知AD =BD ,故可得出结论;④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2=30°,CD =12AD ,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 ①连接NP ,MP .在△ANP 与△AMP 中,∵AN AM NP MP AP AP =⎧⎪=⎨⎪=⎩,∴△ANP ≌△AMP ,则∠CAD =∠BAD ,故AD 是∠BAC 的平分线,故此选项正确;②∵在△ABC 中,∠C =90°,∠B =30°,∴∠CAB =60°.∵AD 是∠BAC 的平分线,∴∠1=∠2=12∠CAB =30°,∴∠3=90°﹣∠2=60°,∴∠ADC =60°,故此选项正确;③∵∠1=∠B =30°,∴AD =BD ,∴点D 在AB 的中垂线上,故此选项正确;④∵在Rt △ACD中,∠2=30°,∴CD =12AD ,∴BC =BD +CD =AD +12AD =32AD ,S △DAC =12AC •CD =14AC •AD ,∴S △ABC=12AC •BC =12AC •32AD =34AC •AD ,∴S △DAC :S △ABC =1:3,故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角平分线的作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8.如图,△ABC 中,AB =AC =12厘米,BC =9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v 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第一章勾股定理1.1 探索勾股定理※课时达标1.△ABC,∠C=90°,a=9,b=12,则c =_______.2.△ABC,AC=6,BC=8,当AB=________时,∠C=90°.3.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6 cm,则它的高为 __________.4.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 和12,则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5.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20°,底边上的高为3,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6.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之比为3∶4,斜边长为20,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__.7.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 x,则使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x的值是_________.8.在某山区需要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要沿直线AB打通一条隧道,动工前,应先测隧道BC 的长,现测得∠ABD=150°,∠D=60°,BD=32 km,请根据上述数据,求出隧道BC的长(精确到0.1 km)※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ABC中,∠C=90°,若a∶b=3∶4,c=10,则a=__________,b=__________.2.△ABC中∠C=90°,∠A=30°,AB=4,则中线BD=__________.3.如图,将直角△ABC沿AD对折,使点C落在AB上的E处,若AC=6,AB=10,则DB=__________.第3题第5题第9题3cm,c=3 cm,则△ABC中最小的角为______度.4.△ABC中,三边长分别为a=6 cm,b=35.如图,AB⊥BC,且AB=3,BC=2,CD=5,AD=42,则∠ACD=__________,图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_.6.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 2 和5,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__.7.有一根7 cm木棒,要放在长,宽,高分别为5 cm,4 cm,3 cm的木箱中,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放进去.8.直角三角形有一条直角边为11,另外两条边长是自然数,则周长为__________.9.如图,△ABC中AD⊥BC于D,AB=3,BD=2,DC=1,则AC等于( ).A.6B.6C.5D.4☆能力提升10.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比一直角边长2 cm,另一直角边长为6 cm,则它的斜边长( ).A.4 cmB.8 cmC.10 cmD.12 cm11.如图,△ABC 中,∠C=90°,AB 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若BC=8,AD=5,则AC 等于 ( ). A.3 B.4 C.5 D.13第11题 第12题12.如图,△ABC 中,AB=AC=10,BD ⊥AC 于D ,CD=2,则BC 等于( ). A.210 B.6C.8D.513.ABC 中,∠C=90°,∠A=30°,斜边长为2,斜边上的高为( ). A.1 B.3C.23 D.43 14.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是另一条直角边的31,斜边长为10,它的面积为( ). A.10B.15C.20D.30●中考在线15.在△ABC 中,∠C =90°,若c =10,a ∶ b =3∶4,则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16.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和长为7cm,则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_cm 2。
[标签:标题]篇一: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课后练习题答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北师大版)第一章勾股定理课后练习题答案说明:因录入格式限制,“√”代表“根号”,根号下内用放在“()”里面;“⊙”,表示“森哥马”,,¤,♀,∮,≒,均表示本章节内的类似符号。
1.l探索勾股定理随堂练习1.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625;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44。
2.我们通常所说的29英寸或74cm的电视机,是指其荧屏对角线的长度,而不是其长或宽,同时,因为荧屏被边框遮盖了一部分,所以实际测量存在误差.1.1知识技能1.(1)x=l0;(2)x=12.2.面积为60cm:,(由勾股定理可知另一条直角边长为8cm).问题解决12cm。
21.2知识技能1.8m(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0m,一条直角边为6m,求另一边长).数学理解2.提示: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和等于一个梯形的面积:联系拓广3.可以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随堂练习12cm、16cm.习题1.3问题解决1.能通过。
.2.要能理解多边形ABCDEF’与多边形A’B’C’D’E’F’的面积是相等的.然后剪下△OBC和△OFE,并将它们分别放在图③中的△A’B’F’和△D’F’C’的位置上.学生通过量或其他方法说明B’E’F’C’是正方形,且它的面积等于图①中正方形ABOF和正方形CDEO的面积和。
即(B’C’)=AB+CD:也就是BC=a+b。
,222222 这样就验证了勾股定理l.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随堂练习l.(1) (2)可以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2.有4个直角三角影.(根据勾股定理判断)数学理解2.(1)仍然是直角三角形;(2)略;(3)略问题解决4.能.1.3 蚂蚁怎样走最近13km提示:结合勾股定理,用代数办法设未知数列方程是解本题的技巧所在习题1.5知识技能1.5lcm.问题解决2.能.3.最短行程是20cm。
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八上【第一章:实数】1. 判断题:- √ 任何实数都有相反数。
- × 实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2. 选择题:-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 B. ×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 C. √ 零的绝对值是零。
3. 填空题:-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这个数是 0 。
-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这个数是非负数。
【第二章:代数基础】1. 计算题:- 2x + 3 - 5x = -3x + 3- (3x - 7) + 2(4x + 5) = 11x + 32. 应用题:- 如果一个数的三倍加上五等于这个数的两倍减去七,求这个数。
设这个数为 x,根据题意可得:3x + 5 = 2x - 7,解得 x = -12。
【第三章:几何初步】1. 判断题:- √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 × 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
2. 选择题:- A. ×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 B. √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 作图题:- 根据题目要求,作一条线段 AB,然后作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第四章:方程与不等式】1. 解方程:- x + 5 = 10,解得 x = 5。
- 2x - 3 = 7,解得 x = 5。
2. 解不等式:- 3x + 2 > 11,解得 x > 3。
- 4x - 1 ≤ 9,解得x ≤ 2.25。
【第五章:函数】1. 判断题:- √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
- × 函数的值域可以是任意实数集合。
2. 选择题:- A. √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 B. ×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不经过原点。
3. 应用题:- 如果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什么?设物体的加速度为 a,位移为 s,时间为 t,根据公式 s = 1/2 * a * t^2。
【结束语】本练习册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同学们在练习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数学练习册八上答案青岛版数学练习册八年级上册答案【练习一:实数的概念和性质】1. 判断题: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2. 选择题:下列哪个数是有理数?A. πB. √2C. 0.33333(无限循环小数)D. √3答案:C3. 填空题:若a是有理数,b是无理数,则a+b是____。
答案:实数【练习二:代数式的运算】1. 计算题:计算下列代数式的值。
(1) (3x - 2y) - (4x + 5y)答案:-x - 7y(2) (2a + 3b)(2a - 3b)答案:4a² - 9b²2. 应用题:若x = 1,y = -1,计算下列代数式的值。
(1) 2x + 3y答案:-1(2) (x - y)²答案:4【练习三:一次方程和不等式】1. 解方程题:解下列一次方程。
(1) 3x - 5 = 2x + 4答案:x = 9(2) 2x + 3 = 5x - 7答案:x = 52. 解不等式题:解下列不等式。
(1) 2x + 5 > 3x - 2答案:x < 7(2) 3x - 4 ≤ 2x + 6答案:x ≥ 10【练习四:几何图形的性质】1. 选择题:下列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A. 三角形B. 圆形C. 正方形D. 五边形答案:B和C2. 填空题: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其面积为____。
答案:a²【练习五:函数及其图像】1. 判断题: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2. 选择题:下列哪个函数是一次函数?A. y = x²B. y = 2x + 3C. y = 1/xD. y = |x|答案:B【结束语】通过以上练习,同学们应该对八年级上册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方程解法、不等式解法以及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这些练习能帮助大家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老师或同学求助。
八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册答案华东师大版第一章有理数1.1 实数1.有理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
–分数:由整数和非零整数组成的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2.实数的表示方法–小数形式: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分数形式: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分数的值。
3.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和相反数的绝对值–相反数:一个数与其相加为0的数,即数轴上对称的点。
–绝对值:一个数与其相加为正数的数,即该数到0的距离。
–相反数的绝对值:相反数的绝对值与原数的绝对值相同。
1.2 加法和减法1.有理数的加法–同号相加:将绝对值相加,符号保持不变。
–异号相加:绝对值大的数减去绝对值小的数,符号与绝对值大的数一致。
2.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该数的相反数。
1.3 乘法和除法1.有理数的乘法–同号相乘得正数,异号相乘得负数。
2.有理数的除法–一个非零有理数除以另一个非零有理数,等于第一个有理数乘以第二个有理数的倒数。
1.4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法则1.乘法的运算法则–交换律:a * b = b * a。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
2.除法的运算法则–除法没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分配律:a/(b + c) ≠ a/b + a/c。
第二章平方根2.1 平方根的概念1.平方根的定义–非负数a的平方根是一个非负数b,使得b的平方等于a。
2.平方根的表示方法–正数的平方根用符号。
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探索勾股定理1.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2,16,则其斜边的长为()A.16 B.18 C.20 D.282.如图,以Rt△ABC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且S1=5,S2=12,则S3=________.3.如图,某农舍的大门是一个木制的长方形栅栏,它的高为2m,宽为1.5m.现需要在相对的顶点间用一块木板加固,则木板的长为________.4.如图,在Rt△ABC中,AC=8cm,BC=17cm.(1)求AB的长;(2)求阴影长方形的面积.5.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BC=5,AC=12,求AB、CD的长.第2课时验证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1.从某电线杆离地面8m处拉一根长为10m的缆绳,这条缆绳在地面的固定点到电线杆底部的距离为()A.2m B.4m C.6m D.8m2.图中不能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是()3.如图,小丽和小明一起去公园荡秋千,秋千绳索OA长5m.小丽坐上秋千后,小明在距离秋千3m的点B处保护.当小丽荡至小明处时,试求小丽上升的高度AC.4.如图,在海上观察所A处,我边防海警发现正北方向6km的B处有一可疑船只正在向其正东方向8km的C处行驶,我边防海警即刻派船只前往拦截.若可疑船只的行驶速度为40km/h,则我边防海警船的速度为多少时,才能恰好在C处将可疑船只截住?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1.下列各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是()A.9、12、15 B.41、40、9C.25、7、24 D.6、5、42.已知△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C-∠B B.a∶b∶c=2∶3∶4C.a2=b2-c2D.a=3,b=5,c=43.如图是医院、公园和超市的平面示意图,超市在医院的南偏东25°的方向,且到医院的距离为300m,公园到医院的距离为400m.若公园到超市的距离为500m,则公园在医院的()A.北偏东75°的方向上B.北偏东65°的方向上C.北偏东55°的方向上D.无法确定4.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关系式(a2+b2-c2)2+|a-b|=0,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______.5.在△ABC中,AB=8,BC=15,CA=17,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6.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1)直接计算结果:AB2=________,BC2=________,AC2=________;(2)请说明△ABC的形状.3勾股定理的应用1.如图是一个长方形公园的示意图,游人从A景点走到C景点至少要走()A.600m B.800m C.1000m D.1400m2.如图,在水塔O的东北方向32m处有一抽水站A,在水塔的东南方向24m处有一建筑工地B,在AB间建一条笔直的水管,则水管的长为()A.45m B.40m C.50m D.56m3.在一块平地上,张大爷家屋前9米远处有一棵大树,在一次强风中,这棵大树从离地面6米处折断倒下,如图,量得倒下部分的长是10米.请你帮张大爷分析一下,大树倒下时会砸到张大爷的房子吗?()A.一定不会B.可能会C.一定会D.以上答案都不对4.如图,一个无盖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是60cm,高是40cm.一只小蚂蚁在圆筒底部的A处,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点A相对的点B处的蜜糖,试问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第二章 实 数1 认识无理数1.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A .0.3333… B.227 C .0.1010010001 D .-π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21221222…是有理数B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C .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是有理数D .无理数是无限小数3.若面积为15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则x 的范围是( ) A .3<x <4 B .4<x <5 C .5<x <6 D .6<x <74.有六个数:0.123,(-1.5)3,3.1416,117,-2π,0.1020020002….若其中无理数的个数为x ,整数的个数为y ,则x +y =________.5.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5|,-789,π,0.01·8·,3.6161161116…,3.1415926,0,-5%,π3,223.6.已知半径为1的圆.(1)它的周长l 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说说你的理由; (2)估计l 的值(结果精确到十分位).2 平方根第1课时 算术平方根1.数5的算术平方根为( )A. 5 B .25 C .±25 D .±52.如果a -3是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那么a 的值可能为( ) A .0 B .1 C .2 D .4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0.16的算术平方根是±0.4 B .(-6)2的算术平方根是-6 C.81的算术平方根是±9 D.4916的算术平方根是744.要切一块面积为0.81m 2的正方形钢板,则它的边长是________. 5.若|a -2|+b +3+(c -5)2=0,则a -b +c =________. 6.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0.25; (2)13; (3)⎝⎛⎭⎫-382; (4)179.7.如图,某玩具厂要制作一批体积为100000cm 3的长方体包装盒,其高为40cm.按设计需要,底面应做成正方形,则底面边长应是多少?第2课时 平方根1.81的平方根是( ) A .9 B .-9 C .±9 D .272.关于平方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一个数都有两个平方根,并且它们互为相反数B .负数没有平方根C .任何一个数都只有一个算术平方根D .以上都不对3.如果一个数的一个平方根是-16,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 4.计算:(1)( 3.1)2=________; (2)(-8)2=________. 5.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25; (2)1681; (3)0.16; (4)(-2)2.6.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为2x +1和x -7,求x 和这个正数.3 立方根1.9的立方根是( )A .3B .±3 C.39 D .±39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4没有立方根B .1的立方根是±1 C.136的立方根是16D .-5的立方根是3-5 3.已知(x -1)3=64,则x 的值为________. 4.-64的立方根为________. 5.求下列各式的值: (1)3-164; (2)30.001; (3)-3(-7)3.6.已知3x +1的平方根是±4,求9x +19的立方根.7.已知第一个立方体纸盒的棱长是6cm ,第二个立方体纸盒的体积比第一个立方体纸盒的体积大127cm 3,求第二个立方体纸盒的棱长.4估算1.在3,0,-2,-2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A.3 B.0C.-2 D.- 22.估计14+1的值应在()A.3和4之间B.4和5之间C.5和6之间D.6和7之间3.7的整数部分是________.4.比较大小:35________4 3.5用计算器开方1.用计算器求2018的算术平方根时,下列四个键中,必须按的键是() A.+ B.× C. D.÷2.计算器计算的按键顺序为1·69=,其显示的结果为________.3.用科学计算器计算:36+23≈________(结果精确到0.01).4.在某项工程中,需要一块面积为3平方米的正方形钢板,应该如何划线、下料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求出正方形的边长,那么请你算一算:(1)如果精确到十分位,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如果精确到百分位呢?6 实 数1.2的相反数是( )A .- 2 B. 2 C.12 D .22.下列各数是有理数的是( ) A .π B. 3 C.27 D.383.如图,M ,N ,P ,Q 是数轴上的四个点,这四个点中最适合表示7的点是________.4.计算:(1)38+327-(-2)2; (2)|1-2|-(3)2+(6-π)0.5.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把这些数用“<”连接起来.-145,3,2,π,0.7 二次根式第1课时 二次根式及其性质1.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A.45 B.-3 C.a 2+3 D.232.下列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6 B.12C.8D.27 3.化简8的结果是( )A. 2 B .2 2 C .3 2 D .4 2 4.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A.(-4)×(-9)=-4×-9B.1614=16×14=4×12=2 C.62=62= 3 D.252-242=25-24=15.3的倒数是________. 6.化简: (1)2581=________; (2)34=________; (3)3116=________. 7.化简:(1)3×25×25; (2)(-12)×(-8).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运算1.下列根式中,能与18合并的是( ) A. 2 B. 3 C. 5 D. 62.计算12×3的结果为( ) A .2 B .4 C .6 D .36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3+32=5 B.8÷2=2 C .53×52=5 6 D.412=2124.计算24-923的结果是( ) A. 6 B .- 6 C .-43 6 D.4365.若a =22+3,b =22-3,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ab =1 B .ab =-1 C .a =b D .a =-b 6.计算:(1)(3+5)(3-5); (2)212+348; (3)153-8; (4)(3-1)2-2.第3课时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化简8-2(2-2)得()A.-2 B.2-2C.2 D.42-2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6÷(3-6)=2-1B.27-123=9- 4C.2+5=7D.(-6)2=63.估计20×15+3的运算结果应在()A.1到2之间B.2到3之间C.3到4之间D.4到5之间4.计算:(1)(548+12-627)÷3;(2)(23-1)2+(3+2)(3-2);(3)(25-2)0+|2-5|+(-1)2017-13×45;(4)6÷3+2(2-1).第三章位置与坐标1确定位置1.如果影剧院的座位8排5座用(8,5)表示,那么(4,6)表示()A.6排4座B.4排6座C.4排4座D.6排6座2.下列表述中,位置确定的是()A.北偏东30°B.东经118°,北纬24°C.淮海路以北,中山路以南D.银座电影院第2排3.小明向班级同学介绍自己家的位置时,最恰当的表述是()A.在学校的东边B.在东南方向800米处C.距学校800米处D.在学校东南方向800米处4.生态园位于县城东北方向5公里处,下图表示准确的是()5.如图,围棋盘的左下角呈现的是一局围棋比赛中的几手棋.为记录棋谱方便,横线用数字表示,纵线用英文字母表示.这样,棋子①的位置可记为(C,4),棋子②的位置可记为(E,3),则棋子⑨的位置可记为________.6.如图是游乐园的一角.(1)如果用(3,2)表示跳跳床的位置,那么跷跷板用数对________表示,碰碰车用数对________表示,摩天轮用数对________表示;(2)已知秋千在大门以东400m,再往北300m处,请你在图中标出秋千的位置.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1.下列选项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正确的是()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6,-2)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如图,笑脸盖住的点的坐标可能为()A.(5,2)B.(3,-4)C.(-4,-6)D.(-1,3)4.已知点A的坐标为(-2,-3),则点A到x轴的距离为________,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5.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1)分别标出点A(4,2),B(0,6),C(-1,3),D(-2,-3),E(2,-4),F(3,0)的位置;(2)写出点M,N,P的坐标.第2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点1.下列各点在第四象限的是()A.(-1,2) B.(3,-5)C.(-2,-3) D.(2,3)2.下列各点中,在y轴上的是()A.(0,3) B.(-3,0)C.(-1,2) D.(-2,-3)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x2+1)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4.若点P(m+1,m+3)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A.(0,2) B.(-2,0)C.(4,0) D.(0,-2)5.已知M(1,-2),N(-3,-2),则直线MN与x轴、y轴的位置关系分别为() A.相交、相交B.平行、平行C.垂直、平行D.平行、垂直6.已知A(0,1),B(2,0),C(4,3).(1)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画出△ABC;(2)求△ABC的面积.第3课时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图形的位置1.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若A(1,1),B(2,0),则C点的坐标为()A.(-3,-2) B.(3,-2) C.(-2,-3) D.(2,-3)2.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若要建立直角坐标系求各顶点的坐标,则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法是()A.以BC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AO所在的直线为y轴B.以B点为坐标原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过B点作x轴的垂线为y轴C.以A点为坐标原点,平行于BC的直线为x轴,过A点作x轴的垂线为y轴D.以C点为坐标原点,平行于BA的直线为x轴,过C点作x轴的垂线为y轴3.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渊远流长,趣味浓厚.如图,在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所在位置的坐标为(-3,1),所在位置的坐标为(2,-1),那么所在位置的坐标为()A.(0,1) B.(4,0)C.(-1,0) D.(0,-1)4.如图,长方形ABCD的长AD=6,宽AB=4.请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使得C点的坐标为(-3,2),并且求出其他顶点的坐标.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1.点P(3,-5)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3,-5) B.(5,3)C.(-3,5) D.(3,5)2.已知点P(a,3)和点Q(4,-3)关于x轴对称,则a的值为()A.-4 B.-3 C.3 D.43.已知点P(-2,3)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Q(a,b),则a+b的值是()A.1 B.-1 C.5 D.-54.将△ABC各顶点的横坐标都乘以-1,纵坐标不变,顺次连接这三个点,得到另一个三角形,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这种变换的是()5.已知点M(a,-1)和点N(2,b)不重合.当M、N关于________对称时,a=-2,b =-1.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1,5),B(-3,0),C(-4,3).(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2)写出点C1的坐标;(3)求△ABC的面积.第四章一次函数1函数1.有下面四个关系式:①y=|x|;②|y|=x;③2x2-y=0;④y=x(x≥0).其中y是x 的函数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2.汽车经过启动、加速行驶、匀速行驶、减速行驶之后停车,这一过程中汽车的行驶速度v和行驶时间t之间的关系用图象表示,其图象可能是()3.某学习小组做了一个实验:从一幢100m高的楼顶随手放下一只苹果,测得有关数据如下:下落时间t(s),1,2,3,4下落高度h(m),5,20,45,80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苹果每秒下落的高度越来越大B.苹果每秒下落的高度不变C.苹果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D.可以推测,苹果落到地面的时间不超过5秒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3cm,它的各边边长减少x cm后,得到的新正方形的周长为y cm,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5.一名老师带领x名学生到动物园参观,已知成人票每张30元,学生票每张10元.设门票的总费用为y元.(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老师带领20名学生参观时,门票的总费用为多少元?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1.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①y =πx ;②y =2x -1;③y =1x ;④y =2-3x ;⑤y =x 2-1.A .4个B .3个C .2个D .1个2.已知y =x +2-3b 是正比例函数,则b 的值为( ) A.23 B.32C .0D .任意实数 3.若y =(m -2)x +(m 2-4)是正比例函数,则m 的值是( ) A .2 B .-2 C .±2 D .任意实数4.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内有油40升.若每小时耗油5升,则油箱内余油量y (升)与行驶时间t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A .y =40t +5B .y =5t +40C .y =5t -40D .y =40-5t5.小雨拿5元钱去邮局买面值为80分的邮票,小雨买邮票后所剩的钱数y (元)与买邮票的枚数x (枚)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6.甲、乙两地相距520km ,一辆汽车以80km/h 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1)写出汽车距乙地的路程s (km)与行驶时间t (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当行驶时间为4h 时,求汽车距乙地的路程.3 一次函数的图象第1课时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正比例函数y =3x 的大致图象是( )2.已知直线y =-2x 上有两点(-1,a ),(2,b ),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B .a <b C .a =b D .无法确定 3.已知正比例函数y =kx (k ≠0),点(2,-3)在该函数的图象上,则y 随x 的增大而(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4.画出正比例函数y =12x 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点(4,2)是否在正比例函数y =12x 的图象上?点(-2,-2)呢?(2)随着x 值的增大,y 的值如何变化?5.已知正比例函数y =(2-m )x |m -2|,且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求m 的值.第2课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函数y=-2x+3的图象大致是()2.若点A(1,a)和点B(4,b)在直线y=-2x+m上,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 A.a>b B.a<bC.a=b D.与m的值有关3.在一次函数y=(2m+2)x+4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那么m的值可以是() A.0 B.-1 C.-1.5 D.-24.把直线y=-5x+6向下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直线的表达式为()A.y=-x+6 B.y=-5x-12C.y=-11x+6 D.y=-5x5.已知一次函数y=(m+2)x+(3-n).(1)当m满足什么条件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当m,n满足什么条件时,函数图象经过原点?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1.某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此函数的表达式为( ) A .y =-12x B .y =12x C .y =-2x D .y =2x2.已知y 与x 成正比例,当x =1时,y =8,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y =8x B .y =2x C .y =6x D .y =5x 3.如图,直线AB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 A .y =-32x +2 B .y =32x +3C .y =-23x +2D .y =23x +24.如图,长方形ABCO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且顶点O 为坐标原点.已知点B (4,2),则对角线AC 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5.已知直线y =kx +b 经过点A (0,3)和B (1,5). (1)求这个函数的表达式;(2)当x =-3时,y 的值是多少?第2课时单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1.一根蜡烛长30cm,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cm,燃烧时蜡烛剩余的长度h(cm)和燃烧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可以表示为()2.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方程mx+n=0的解为()A.x=2B.y=2C.x=-3D.y=-33.周末小丽从家出发骑单车去公园,途中,她在路边的便利店购买一瓶矿泉水,耽误了一段时间后继续骑行,愉快地到了公园.图中描述了小丽路上的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丽从家到达公园共用了20分钟B.公园离小丽家的距离为2000米C.小丽在便利店的时间为15分钟D.便利店离小丽家的距离为1000米4.若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点(2,3),则关于x的方程ax+b=3的解为________.5.某工厂加工一批零件,每名工人每天的薪金y(元)与生产件数x(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当生产件数x大于等于20件时,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4x+b.当工人生产的件数为20件时,求每名工人每天获得的薪金.第3课时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1.如图,图象l甲,l乙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在校运动会800米比赛中所跑的路程s(米)与时间t(分钟)之间的关系,则()A.甲跑的速度比乙跑的速度快B.乙跑的速度比甲跑的速度快C.甲、乙两人所跑的速度一样快D.图中提供的信息不足,无法判断2.如图,l1反映了某公司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当该公司盈利(收入大于成本)时,销售量()A.小于3t B.大于3t C.小于4t D.大于4t3.小明和小强进行百米赛跑,小明比小强跑得快,如果两人同时起跑,小明肯定赢.如图,现在小明让小强先跑________米,直线________表示小明所跑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大约________秒时,小明追上了小强,小强在这次赛跑中的速度是________.4.王教授和孙子小强经常一起进行早锻炼,主要活动是爬山.有一天,小强让爷爷先出发,然后追赶爷爷.图中两条线段分别表示小强和爷爷离开山脚的距离y(米)与爬山所用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从小强开始爬山时计时).(1)小强让爷爷先出发多少米?(2)山顶离山脚的距离有多少米?谁先爬上山顶?(3)小强经过多长时间追上爷爷?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1.下列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xy +2x -y =7 B .4x +1=y C.1x+y =5 D .x 2-y 2=2 2.下列各组数是二元一次方程组⎩⎪⎨⎪⎧x +y =1,2x +y =5的解的是( )A.⎩⎪⎨⎪⎧x =-1,y =2B.⎩⎪⎨⎪⎧x =-2,y =3C.⎩⎪⎨⎪⎧x =2,y =1D.⎩⎪⎨⎪⎧x =4,y =-3 3.如果⎩⎪⎨⎪⎧x =3,y =-5是方程mx +2y =-2的一组解,那么m 的值为( )A.83 B .-83 C .-4 D.854.一个长方形的长的2倍比宽的5倍还多1cm ,宽的3倍又比长多1cm ,求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设长为x cm ,宽为y cm ,则下列方程组中正确的是( )A.⎩⎪⎨⎪⎧2x -5y =1,x -3y =1B.⎩⎪⎨⎪⎧5y -2x =1,3y -x =1C.⎩⎪⎨⎪⎧2x -5y =1,3y -x =1D.⎩⎪⎨⎪⎧5y -2x =1,x -3y =1 5.为了响应“足球进校园”的口号,某校计划为学校足球队购买一些足球.已知购买2个A 品牌的足球和3个B 品牌的足球共需380元,购买4个A 品牌的足球和2个B 品牌的足球共需360元.(1)设A 品牌足球的单价为x 元,B 品牌足球的单价为y 元,请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方程组;(2)⎩⎪⎨⎪⎧x =40,y =100是(1)中列出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吗?2 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第1课时 代入法1.方程组⎩⎪⎨⎪⎧3x -4y =2,x +2y =1用代入法消去x ,所得关于y 的一元一次方程为( )A .3-2y -1-4y =2B .3(1-2y )-4y =2C .3(2y -1)-4y =2D .3-2y -4y =22.方程组⎩⎪⎨⎪⎧y =3x ,x +y =16的解是( )A.⎩⎪⎨⎪⎧x =3,y =9B.⎩⎪⎨⎪⎧x =2,y =6C.⎩⎪⎨⎪⎧x =4,y =12D.⎩⎪⎨⎪⎧x =1,y =3 3.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x -y =5①,5x +3y =9②,首先把方程________变形得__________,再代入方程________.4.用代入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1)⎩⎪⎨⎪⎧y =x +2,4x +3y =13; (2)⎩⎪⎨⎪⎧3x +2y =19,2x -y =1.5.已知|x +y -3|+(x -2y )2=0,求x ,y 的值.第2课时 加减法1.对于方程组⎩⎪⎨⎪⎧4x +7y =-19,4x -5y =17,用加减法消去x ,得到的方程是( )A .2y =-2B .2y =-36C .12y =-2D .12y =-362.方程组⎩⎪⎨⎪⎧x -y =2,2x -y =1的解为( )A.⎩⎪⎨⎪⎧x =-1,y =-3B.⎩⎪⎨⎪⎧x =1,y =-3 C.⎩⎪⎨⎪⎧x =-1,y =3 D.⎩⎪⎨⎪⎧x =1,y =3 3.已知方程组⎩⎪⎨⎪⎧2x +y =4,x +2y =5,则x +y 的值为( )A .-1B .0C .2D .34.用加减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1)⎩⎪⎨⎪⎧x +y =2,6x -y =5; (2)⎩⎪⎨⎪⎧x +2y =5,x +y =2;(3)⎩⎪⎨⎪⎧2x +y =2,3x -2y =10; (4)⎩⎪⎨⎪⎧3x -4y =14,2x -3y =3.3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1.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个问题,大意是:有几个人一起去买一件物品,每人出8元,多3元;每人出7元,少4元,问有多少人?该物品价几何?设有x 人,物品价值y 元,则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A.⎩⎪⎨⎪⎧8y +3=x ,7y -4=xB.⎩⎪⎨⎪⎧8x +3=y ,7x -4=yC.⎩⎪⎨⎪⎧8x -3=y ,7x +4=yD.⎩⎪⎨⎪⎧8y -3=x ,7y +4=x 2.某年级共有学生246人,其中男生人数y 比女生人数x 的2倍多2人,则下面所列的方程组中符合题意的是( )A.⎩⎪⎨⎪⎧x +y =246,2y =x -2B.⎩⎪⎨⎪⎧x +y =246,2x =y +2C.⎩⎪⎨⎪⎧x +y =246,y =2x +2D.⎩⎪⎨⎪⎧x +y =246,2y =x +2 3.有若干只鸡和兔关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0个头;从下面数,有84条腿,问笼中鸡和兔各有几只?4.小明同学发现他奶奶今年的年龄是他年龄的5倍,12年后,他奶奶的年龄是他年龄的3倍.问小明和他奶奶今年的年龄各是多少?4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增收节支1.小李家去年节余50000元,今年可节余95000元,并且今年收入比去年高15%,支出比去年低10%,问今年的收入与支出各是多少?设去年的收入为x 元,支出为y 元,则可列方程组为( )A.⎩⎪⎨⎪⎧x +y =50000,85%x +110y =95000B.⎩⎪⎨⎪⎧x +y =50000,85%x -110%y =95000C.⎩⎪⎨⎪⎧x -y =50000,115%x -90%y =95000D.⎩⎪⎨⎪⎧x -y =50000,85%x -110%y =95000 2.在去年植树节时,甲班比乙班多种了100棵树.今年植树时,甲班比去年多种了10%,乙班比去年多种了12%,结果甲班比乙班还是多种100棵树.设甲班去年植树x 棵,乙班去年植树y 棵,则下列方程组中正确的是( )A.⎩⎪⎨⎪⎧x -y =100,10%x -12%y =100B.⎩⎪⎨⎪⎧x -y =100,112%x -110%y =100C.⎩⎪⎨⎪⎧x -y =100,12%x -10%y =100D.⎩⎪⎨⎪⎧x -y =100,110%x -112%y =1003.母亲节那天,很多同学给妈妈准备了鲜花和礼盒.从图中信息可知,若设鲜花x 元/束,礼盒y 元/盒,则可列方程组______________.4.某校初三(2)班40名同学为“希望工程”共捐款100元,捐款情况如下表:捐款(元),1,2,3,4人数(人),6,●,●,7表格中捐款2元和3元的人数不小心被墨水污染已经看不清楚了,求捐款2元和3元的同学各有多少名.5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1.已知两数x 、y 之和是10,x 比y 的2倍大1,则下面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 A.⎩⎪⎨⎪⎧x +y =10,y =2x +1 B.⎩⎪⎨⎪⎧x +y =10,y =2x -1 C.⎩⎪⎨⎪⎧x +y =10,x =2y +1 D.⎩⎪⎨⎪⎧x +y =10,x =2y -1 2.通讯员要在规定时间骑车到达某地,若他每小时行驶15千米,则可提前24分钟到达;若他每小时行驶12千米,则要迟到15分钟.设通讯员到达某地的路程是x 千米,原定的时间为y 小时,则可列方程组为( )A.⎩⎨⎧x 15-15=y ,x 12+12=yB.⎩⎨⎧x 15+15=y ,x 12-12=yC.⎩⎨⎧x 15-2460=y ,x 12-1560=yD.⎩⎨⎧x 15+2460=y ,x 12-1560=y 3.一个两位数的数字和为14,若调换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小36,则这个两位数是________.4.甲、乙两地相距880千米,小轿车从甲地出发,2小时后,大客车从乙地出发相向而行,又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已知小轿车比大客车每小时多行20千米,问大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6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1.已知直线y =3x 与y =-x +b 的交点为(-1,-3),则关于x ,y 的方程组⎩⎪⎨⎪⎧y -3x =0,y +x -b =0的解为( )A.⎩⎪⎨⎪⎧x =1,y =3B.⎩⎪⎨⎪⎧x =-1,y =3C.⎩⎪⎨⎪⎧x =1,y =-3D.⎩⎪⎨⎪⎧x =-1,y =-3 2.以方程2x +y =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__________的图象相同.3.若一次函数y =2x -4的图象上有一点的坐标是(3,2),则方程2x -y -4=0必有一组解为__________.4.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l 1与一次函数y =-x +3的图象l 2相交于点P ,则关于x ,y 的方程组⎩⎪⎨⎪⎧y =kx +b ,y =-x +3的解为__________. 5.用图象法解方程组⎩⎪⎨⎪⎧y =2x -2,x +y =-5.6.已知一次函数y =ax -5与y =2x +b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A (1,-2).(1)直接写出关于x ,y 的方程组⎩⎪⎨⎪⎧ax -y =5,2x -y =-b 的解; (2)求a ,b 的值.7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1.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k =-13,b =-1B.⎩⎪⎨⎪⎧k =13,b =1C.⎩⎪⎨⎪⎧k =3,b =1D.⎩⎪⎨⎪⎧k =13,b =-12.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下表中列出了x 与y 的部分对应值,则( )x,…,-1,1,…y,…,1,-5,…A.⎩⎪⎨⎪⎧k =3,b =-2 B.⎩⎪⎨⎪⎧k =-3,b =2 C.⎩⎪⎨⎪⎧k =-3,b =-2 D.⎩⎪⎨⎪⎧k =3,b =2 3.已知y 是关于x 的一次函数,且当x =3时,y =-2;当x =2时,y =-3,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4.若某公司销售人员的个人月收入y (元)与其每月的销售量x (千件)是一次函数关系(如图),则个人月收入y (元)与每月销售量x (千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5.如图是某长途汽车站旅客携带行李费用示意图.(1)求行李费y (元)与行李质量x (千克)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旅客携带60千克行李时,需付行李费多少元?*8 三元一次方程组1.以下方程中,属于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A.⎩⎪⎨⎪⎧2x +3y =4,2y +z =5,x 2+y =1B.⎩⎪⎨⎪⎧x +y +z =2,x -2y =3,y -6z =9C.⎩⎪⎨⎪⎧1x +1y +1z =16,3x -4y =3,x +z =2D.⎩⎪⎨⎪⎧x -y =2,2x -3y =4,2x -2y =42.已知三元一次方程组⎩⎪⎨⎪⎧2x -3y +2z =5,x -2y +3z =-6,3x -y +z =3消去未知数y 后,得到的方程组可能是( )A.⎩⎪⎨⎪⎧7x +z =4,5x -z =12B.⎩⎪⎨⎪⎧7x +z =4,x -5z =8C.⎩⎪⎨⎪⎧7x -z =12,x -5z =28D.⎩⎪⎨⎪⎧7x -z =4,x -5z =12 3.三元一次方程组⎩⎪⎨⎪⎧x -y =1,y -z =1,x +z =6的解是( )A.⎩⎪⎨⎪⎧x =2,y =3,z =4B.⎩⎪⎨⎪⎧x =2,y =4,z =3C.⎩⎪⎨⎪⎧x =3,y =2,z =4D.⎩⎪⎨⎪⎧x =4,y =3,z =24.有甲、乙、丙三种货物,如果购买甲3件、乙2件、丙1件共需315元;购买甲1件、乙2件、丙3件共需285元,那么购买甲、乙、丙各1件共需( )A .128元B .130元C .150元D .160元5.解方程组:⎩⎪⎨⎪⎧x +y =1,y +z =5,z +x =6.第六章数据的分析1平均数第1课时平均数1.数据:-2,-1,0,3,4的平均数是()A.0 B.0.8 C.1 D.22.7位评委给一个演讲者打分(满分10分)如下:9,8,9,10,10,7,9.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则这名演讲者的最后平均得分是()A.7分B.8分C.9分D.10分3.若一组数据2,4,3,x,4的平均数是3,则x的值为()A.1 B.2 C.3 D.44.某大学招生考试只考数学和物理,计算综合得分时,按数学占60%、物理占40%计算.如果小明数学得分为95分,物理得分为90分,那么小明的综合得分是________分.5.某公司需招聘一名员工,对应聘者甲、乙、丙从笔试、面试、体能三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甲、乙、丙各项得分如下表:,笔试,面试,体能甲,83,79,90乙,85,80,75丙,80,90,73(1)根据三项得分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确定三名应聘者的排名顺序;(2)该公司规定:笔试、面试、体能得分分别不得低于80分、80分、70分,并按60%、30%、10%的比例计入总分.根据规定,请你说明谁将被录用.第2课时加权平均数的应用1.小明在七年级第二学期的数学成绩如下表所示.如果按如图所显示的权重计分,那么小明该学期的总评得分为________.姓名,平时,期中,期末,总评小明,90分,90分,85分2.某公司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应聘者小王参加面试和笔试,成绩(100分制)如表所示:,面试,笔试成绩,评委1,评委2,评委388,90,86,92(1)请计算小王面试的平均成绩;(2)如果将面试的平均成绩与笔试成绩按6∶4的比例确定最终成绩,请你计算出小王的最终成绩.3.学校对王老师和张老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成绩及业务学习三个方面做了一个初步评估,成绩如下表所示:,工作态度,教学成绩,业务学习王老师,98,95,96张老师,90,99,98若工作态度、教学成绩、业务学习分别占20%、60%、20%,请分别计算王老师和张老师三个方面的平均分,并以此判断谁应评为优秀.2中位数与众数1.数据21、12、18、16、20、21的众数是()A.21 B.20 C.18 D.162.某区在一次空气污染指数抽查中,收集到10天的数据如下:61,75,70,56,81,91,92,91,75,81.该数据的中位数是()A.77.3 B.91 C.81 D.783.抢微信红包成为节日期间人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对某单位50名员工在春节期间所抢的红包金额进行统计,并绘制成了如下统计图.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红包金额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30,30B.30,20C.40,40D.30,404.若一组数据6、7、4、6、x、1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5.某乡镇企业生产部有技术工人15人,生产部为了合理制定产品每月的生产定额,统计了这15人某月加工的零件个数(如下表).月加工零件数(件),54,45,30,24,21,12人数,1,1,2,6,3,2(1)写出这15人该月加工零件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假设生产部负责人把每位工人的月加工零件数定为24件,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3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1.在一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对九年级(1)班的40名学生进行了立定跳远项目的测试,测试所得分数及相应的人数如图所示,则该班40名学生这次测试的平均分为( ) A.53分 B.354分 C.403分 D .8分2.某次比赛中,15名选手的成绩如图所示,则这15名选手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 .98,95B .98,98C .95,98D .95,953.如图是小华同学6次数学测验的成绩统计图,则该同学这6次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____________.4.某校八(4)班共有40人,每位同学都向“希望工程”捐献了图书,捐书情况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求捐书册数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4数据的离散程度第1课时极差、方差和标准差1.在九年级体育中考中,某班一组女生(每组8人)参加仰卧起坐测试的成绩如下(单位:次/分):46,44,45,42,48,46,47,45,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为()A.2 B.4 C.6 D.82.甲、乙两个样本,甲样本的方差是0.105,乙样本的方差是0.055,那么样本() A.甲的波动比乙大B.乙的波动比甲大C.甲、乙的波动一样大D.甲、乙的波动大小无法确定3.某兴趣小组为了解我市气温的变化情况,记录了今年1月份连续6天的最低气温(单位:℃):-7,-4,-2,1,-2,2.关于这组数据,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平均数是-2 B.中位数是-2C.众数是-2 D.方差是74.已知一组数据:2,4,5,6,8,则它的方差为________,标准差为________.5.甲、乙两名同学进行射击训练,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成绩统计如下(单位:环):甲:9,5,7,8,7,6,8,6,7,7;乙:7,9,6,8,2,7,8,4,9,10.谁的成绩射击成绩较稳定?。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边边边公理130926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
(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3(4)若△ABC ≌△DEF ,则∠A=∠D ,AB=EF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如图,△ABC 中,将AC 沿BA 方向折过去,使点C 落在BA 上的点D ,折痕为AE ,则BD 的长
为( )A 、2 B 、1 C 、0.5 D 、无法确定 3.如图,△ABC ≌△AEF ,AB=AE ,∠B=∠E ,则下列结论: (1)AC=AF (2)∠FAB=∠EAB (3)EF=BC (4)∠EAB=∠FAC. 其中正确的有( )个。
A 、1 B 、2 C 、3 D 、4 4.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 (如图)
(1)若BF=11,EC=5,求BE 的长;(2)若∠A=70º,∠F=65º,求∠B 的度数。
5、如果△ABE ≌△ACD ,AB 与AC ,AD 与AE 是对应边,∠A=40º,∠B=30º,
求∠ADC 的大小。
6、如图,△ACF ≌△DBE ,AD=9,BC=5,求AB 的长。
7、如图:AB=DC ,AC=DF ,C 是BF 的中点,求证:△ABC ≌△DCF
8、如图:已知 AB=DC ,AD=BC 。
求证:(1)△ABC ≌△CDA . (2)∠A=∠C ,∠B=∠D (3)AB ∥CD ,AD ∥BC ,
9、已知:如图:BE=CF ,AB=DE ,AC=DF ,①求证:△ABC
10、已知:如图:BF=CE ,AB=DE ,AC=DF ,求证:△ABC ≌△DEF
11、 已知:如图AB=AD , BC=DC ,求证:∠B=∠D (AC 平分∠BAE 。
)
12、已知:AB=AC ,AD=AE ,BD=CE ,点B 、D 、E 在同一直线上, 求证:∠3=∠1+∠2
E
D
C
B
A
F
E
D
C
B A F
E C
B A
F
E
D
C
B
A C F
F C D C B A B
D C
E B
A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