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 70 分)一、社科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兰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籼米(xiān)箍桶(gū)倒春寒(dào)罚不当罪(dāng)B . 歼灭(jiān)臀部(diàn)棱镜门(léng)瞠目结舌(chēng)C . 豢养(huàn)木讷(nè)太阳穴(xié)栉风沐雨(zhì)D . 铜臭(chòu)腼腆(tiǎn)刽子手(guì)怙恶不悛(jùn)2. (2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是()A . 迤逦祈祷陶冶怏怏不乐B . 酒撰怂恿栗米钟鸣鼎食C . 穹宇泅水糍粑物华天宝D . 尘芥沽酒惆怅天理昭然3. (2分) (2019高三上·阳高期中)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流水不仅倒映着山,也在修改着山。
一座山在水的倒影中变得朦胧,,变得柔软,仿佛随波荡漾。
水也因山的存在而越发幽深,越发纯净。
山与水互为镜像,使彼此的美学特征越发。
山水是中国绘画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两种,成为一个画种的名称,也成为一种审美原型。
A . 模模糊糊凸显成分B . 影影绰绰凸显元素C . 模模糊糊突显元素D . 影影绰绰突显成分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B . 近日,来自海外的“辛词”专家学者参加了在带湖山庄举办的辛弃疾诗词研讨会,大家侃侃而谈,洋溢着浓郁的学术气息。
C . 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逐渐有了本质性的进展,发现自然系统之间的各个元素并非独立,而是彼此环环相扣,人类仅是该复杂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试卷说明:甘肃兰州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48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不管触屏手机多么便利,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
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白,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甘肃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史记吴智勇翻开中国两千余年文明史册,历代文人墨客多如星云,唯司马迁这颗亮星最为璀璨、最为耀目,是他奠定了中国文学与史学的基础,一部《史记》千秋留芳,一代文豪万世钦仰!司马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巨著《史记》,以及他的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都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
司马迁将自己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激情都浇铸在了《史记》之中,在二十五史里,这样的作品,唯此一部。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司马迁在艺术上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广阔的生活画面。
如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起义军领袖陈涉;叱咤风云、有古之勇士气概的项羽;不畏强暴、机智谦逊的蔺相如;爱国仗义、礼贤下士的信陵君……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阔,人物形象之丰富,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凭借一部《史记》足以傲世,他那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
《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
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勇于牺牲的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自尊精神……而《史记》这部经典之作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也从不同侧面成为这些高尚人格的再现,许多人物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一直予人以鼓舞和启迪。
司马迁已远去两千年了,却以一部《史记》而永久。
两千年来,万千读者与长眠的司马迁“相看两不厌”,交合注入着一股股历史血脉。
期末考试卷高一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42分)一、基础题。
(33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潜.蛟(qiān)漫溯.(shuò)菲.(fěi)薄平平仄仄.(zé)B 叱咤.(zhà)角.(jué)逐解剖.(pōu)淇水汤汤..(shāng)C 看.(kàn)护百舸.(gě)攒.(cuán)射周公吐哺.(bū)D 长蒿.(gāo)尸骸.(hái)青苔.(tāi)安步当.(dàng)车2. 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丰姿朗照弥望没精打彩B.风致点缀和谐死生契阔C.公寓狼藉冶游流殇曲水D.安顿长青藤漫灭横朔赋诗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森林火灾与江河洪水一样,并非全无好处,甚至可以说是大自然的一种自我,可以生态。
火灾过后,可能会有新的产生,大火生成的黑土极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A.调理再造生物 B.调理再生物种C.调节再造物种 D.调节再生生物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最近,顾军在媒体上频频曝光,同时,他在商界的地位也与日俱增....。
B.十多年来,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在香港歌坛上鼎足而立....。
C.在毕业十周年的聚会中,大家谈起从前的那些趣事,笑得不可开交....。
D.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演员们施展出浑身解数....来回报观众的热情。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部分企业产权不清,管理体系不健全,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想赢得竞争力,以致难以适应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B.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在短短几周时间就取得了5个亿的票房收入,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讲述了一个修复被撕裂的亲情的感人故事所致。
C. 最近有关“北京地铁 2元时代或将终结”的讨论,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实际上,大家可能忘了,从分段票价到一律2元,北京地铁票价已经历过多次调整。
甘肃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测试语文学科答案1.C(A项“悠久历史”无原文根据。
B项“个人文化能力”断章取意。
D项只讲一个要点,不完整)2.A(原文无“暂停发展”的意思)3.B(A项与第4段开头的文意相符。
B项对第4段中间“代替”的理解有误。
C项符合第5段开头的文义。
D项符合第5段结尾的意思)4、C 5、D6、C.(C项的内容是文章第四段所阐述的,这一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遥想当年曹操、周瑜,再联想自身,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重在抒情)7、译文: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
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1)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
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
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
(2)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便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
(他)不是圣人的话不看。
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3)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只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1)“或”1分,“依”1分,大意1分。
共3分。
(2)“门徒”1分,“悦”1分,“易”1分,大意1分。
共4分。
(3)“虽”1分,“谓之……耳”1分,大意1分。
共3分。
8、答案(1)“迸”,表明思乡之情使树叶断裂落下,表现了思乡之情的浓重。
(2分)“入”,化无形的乡愁为有形,诗人的乡愁与钱塘江水融为一体,如钱塘江水一样澎湃起伏,无休无止。
(2分)9、“日已暮”写出诗人盼回家的心情,(1分)“孤灯”“一雁”暗含诗人的孤单,(1分)“离心”“乡梦”直接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1分)“落”“寒”也透露出诗人的愁绪。
(1分)(答出3点给4分,“离心”“乡梦”答出“其一即可,落”“寒”答出其一即可)10、略11.表明作者对“执虚如盈”由表层意到深层意逐层思考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2分)为下文写“执虚如盈”的深刻内涵做铺垫。
兰州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包含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诤.友(zhèng)透辟.(pì)卓.尔不群(zhuó)茅塞.顿开(sè)B.当.真(dànɡ)埋.怨(mái)吹毛求疵.(cī)粗犷.(guǎng)C.缄.默(jiān)强.迫(qiǎng)分.外妖娆(fēn)滂.沱(pāng)D.筵.席(yán)毗.邻(pí)情不自禁.(jìn)伺.机反扑(sì)2.下列字形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一张一驰悬梁刺骨精神涣散既往不究B.励行节约民生凋敝察言观色书画装祯C.贪脏枉法粮食欠收伶牙利齿急待解决D.乔装打扮别出心裁迭挫强敌一切就序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由美国科学家开发出的新型的“DNA流感疫苗”,疗效好,安全性高,适用性广,价格低廉,满足同时抵御多种禽流感病毒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B.近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透露,广东计划花一年时间内解决60万左右流动人口的入户问题。
C.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D.最近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上涨较快,部分地区出现了哄抬价格和变相提价等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境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夜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学是国学吗?什么是国学?照我的看法:国学就是“六艺”之学,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所以一般的诗文写作,不应该包括在国学的范畴之内,那是另外的功夫。
写诗,写文章,这不是国学。
古文念得好,现代的文章就能写好。
没有古文的功底,现代的文章也写不好。
古诗文里边,有道,也有学。
诗本身就是一种修养。
但古人还会问他背后的“学”好不好,学问怎么样。
所以古人把诗看成学的别体,不看成学的本身。
诗就是你的“学”,对不对?不一定对。
当然,学问好,诗的格调也会不同。
所以,古今的大家,为什么诗好?是因为学问好。
有人也会写诗,平仄韵律对仗,一点挑不出毛病,可是背后没有学问,没有德范的支撑,就索然无味。
缺了这两条,诗的价值就降低了。
我称赞范曾先生的诗,是因为他的学问根底好。
我们两个讲得来,是因为他的诗背后的东西,能和我相通。
为什么很多人的诗达不到这样的水准境界?是学问的限制。
范先生的学问,有家学传统。
他的诗,是直接从范伯子来的。
诗分唐宋。
唐诗阔大,各种流派,边塞也好,山水也好,写实也好,浪漫也好。
可是,到了宋代,诗与唐代完全不同风格了。
所以有人说,唐后无诗。
这话对不对?唐后无唐诗,但是有宋诗。
宋代的诗开了中国诗学的新生面。
苏东坡、黄庭坚的诗,也是前无古人。
还有诗余做补充。
宋代的词又开出另外的新局,各大家都出来了。
苏东坡、欧阳修、李清照、陆游、辛弃疾。
宋代的诗,与禅宗有相当的结合。
无禅就无宋诗。
唐那样的阔大,已经打开那样大的局面了,盛唐格局大得不得了。
宋诗又开出这么一个新格局来,它跟思想结合得更好了,跟宋代思想最高的点、跟宋代理学相表里。
宋代理学根本的贡献,在于它不单是对孔孟的继承,还吸收了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思想,也吸收了道家和道教的思想,成为宋代理学。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干涸.(hé)稍.息(shào)有着.落(zháo)鞭辟入里B.豆豉.(chǐ)惨怛.(dá)吐谷.浑(gǔ)惹事生非C.瓦.刀(wà)蹿.红(cuān)捋.虎须(luō)掎角之势D.央浼.(méi)咯血..(kǎxiě)和.稀泥(huó)披沙捡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数千万未成年人纷纷加入网络游戏玩家大军,竟然达到漠不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的地步时,人们才意识到网瘾问题的严重性。
B.生活上要量入为出,但现代很多有借贷习惯的人都常常犯有寅吃卯粮....的错误,还美其名曰时尚消费。
C.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相当多的中国电影人为利益所驱使,变得功利市侩起来,利益驱动之下的那些差强人意....的作品大多有灵魂不在、精神贫血、思想缺席的毛病。
D.在世界经济一蹶不振的形势影响下,我国股市也是一路狂跌,以势如破竹....之势直抵20年前的指数水平,让那些资深的专业分析人士也无语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春节临近,喜庆欢乐的气氛随着一排排商铺门前挂起的大红灯笼、居民楼里家家户户张贴的喜气洋洋的对联,浓浓的年味弥漫在大街小巷。
B.12月7日,媒体一篇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及众多质疑:“杨澜也要保障房?”对此,杨澜率先在博客上否认了这是一个谣言,戳穿了某些房地产商以“名人带动经济”的真实用心。
C.经典阅读在当代社会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国内最近的调查显示,中国连续六七年来阅读率一直在下降,目前已经低于一倍,这种状况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D.电影《辛亥革命》上映之前,曾有业内人士担心这个沉重的片名会让许多年轻观众敬而远之,然而影片上映以来,不少年轻人走进影院,重温了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历史,这样的结果是许多人所始料未及的。
【最新】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慢生活”流行近期以来,英年早逝者较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现11名猝死者,都是患心脑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37岁,甚为可惜。
中年人是社会脊梁,肩挑事业、家庭两副重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废寝忘食、疲于奔命,日积月累,变成陈疴,加之忽略,极易突变。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生活节奏,“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等。
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专家认为,“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富的充实、穷的快乐的生活状态,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这种生活方式提出以后,立即风靡欧洲发达国家。
如今,法国人大多不知道什么是“过劳死”,即使知道了,也嗤之以鼻。
对法国人来说,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而是工作和享受生活两不误。
他们慢而有序,慢中有乐。
他们可以很勤奋地工作,业余时间可以很消闲地去享乐。
调查显示,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
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
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的人群,几乎都是终日奔波劳碌者。
许多人是“前40年拼命挣钱,后40年花钱买命”。
严酷的现实,促使人们反省生命的价值。
终日劳碌,却无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无法享受春阳暖洋洋的舒适,无法体会休闲优游的美好时光,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缺憾。
放弃忙忙碌碌的生活,转而过一种相对较慢的生活方式,对身心而言,生活质量而言,对生命而言,也许比事业成功、加级晋爵更有意义。
“慢生活”是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关键,“慢生活”有时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种安排好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对有限生命资源的保护和储备。
1.根据提示默写(6分)【小题1】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小题2】浮云游子意,。
【小题3】初中毕业前夕,同学们互相激励,用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来表达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小题4】诗人心中激荡着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辛弃疾表示“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苏轼坦言“西北望,。
”2.古今诗文填空。
(6分)【小题1】(2分)我们有些同学,自己不愿意被别人叫绰号,却总热衷给别人起外号,对这些同学,我们应该用孔子的“__________,”劝诫他们。
【小题2】(1分)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小题3】(2分)《过故人庄》中描绘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
【小题4】(1分)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____________。
《春》1.阅读《男孩别哭》,回答下面问题.①门前有溪,稍远有河,被山岭围着,村只得算山村。
山村的孩子一天的时间多是在山里度过,而雨,说下就下,它才不管你回没回家。
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必须遭遇晴出雨归的劫数。
灿烂出门,颓丧回家,这是谁也不愿经历的。
很多事情,甚至包括人生的命运,都得是这种结局。
有什么办法呢?②雨总是起于黄昏,当我们担着柴禾走在蜿蜒山道上的时候,(A)潇潇暮雨要么从后面赶上来,要么在前面截住你,想避都避不开。
这时,心情就会像四合的暮色,突然黯淡下来。
怎么不黯淡呢?雨加重了肩上的担子,又阻碍了归路的脚步,家就显得更加遥远难及。
而雨,阴阴的,凄凄的。
③印象最深的是十岁那年秋天,担着柴禾走在黄昏的山路上,山雨沙沙从身后而来,像一张阴暗之网,一下子就将我罩进去了,那颗本来就因孤寂而伤感的心,便进而变得绝望。
仿佛淹过我的不是山雨,而是令人窒息的黑水。
④山雨打湿我的头发,浸透我的衣服,柴禾在肩上重若千钧。
(B)我把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又从右肩换到左肩,稚肩在与柴担热烈切磋的过程中慢慢火辣,慢慢红肿。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单项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穿越历史时空,假设你和甲、乙、丙三位同学回到西周武王时代,请判断你们谁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你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后归附周武王B.甲同学曾随武王伐纣,立下汗马功劳C.乙同学出身于平民,但才能、人品俱佳D.丙同学属于西周姬姓王族成员,整日养尊处优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巩固了周王对全国的统治②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③构织了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④维护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这一制度形成于()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元朝4.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5.从明朝废除丞相到清朝设立军机处,说明了()A.皇权日益加强 B.封建国家军事实力不断加强C.相权战胜皇权 D.近代民主制度雏形出现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政治制度B.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对地方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C.西汉中外朝制度创立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完备D.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7.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保护鸦片贸易 B.掠夺原料和打开中国商品市场C.割占中国领土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8.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9.西方列强发动的曾经攻破北京的战争有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 D.②④10.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11.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②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2.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
(数形结合思想和整体思想).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你们认识了什么? 2.什么样的式子才能使用平方差公式? 3.你会表述平方差公式的内容吗? 会用字母写出它的表达式吗? 4.还学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2.一养鸡专业户改建一个边长为 a(m)的正方形养鸡场,计划纵向扩大3m,横向缩短3m,改建为长方形养鸡场.问改建后的养鸡场面积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变化多少? 1、有两个正方形的周长之和为36cm,面积之差为72cm2,你能求出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吗? 应用练习: 5米 5米 x 米 (X-5)米 (X+5)米 1、从前有一个狡猾的地主,他把一块长为x米的正方形的土地租给张老汉种植,有一天,他对张老汉说:“ 我把这块地的一边减少5米,另一边增加5米,继续租给你,你也没有吃亏,你看如何?” 张老汉一听觉得没有吃亏,就答应了 ,回到家中,他把这件事对邻居讲了,邻居一听,说:“张老汉你吃亏了!”,张老汉非常吃惊。
同学们,你能告诉张老汉这是为什么吗? 思维拓展: 4×6 5×5 7×9 8×811×13 12×12 2、观察并计算下列各组算式 从以上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请用字母表示这一规律,你能说明它的正确性吗?=24=25=63=64=143=144 思维拓展: * (a+n)(b+m)=ab 1 2 3 4 +am +nb +mn 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1 2 3 4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 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知识复习: 计算下列各题: (a+2)(a-2)=_____________ (3-x)(3+x)=_____________ (a+b)(a-b )=_____________ (4)(2m+n)(2m-n)=__________ 比较等号两边的代数式,它们在系数和字母方面各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下图是一个边长为 a 的大正方形,割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小明将绿色和黄色两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 问:小明能拼成功吗? 做一做 b a a b 原图形实际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 新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 b a a b a-b b b a b 解决问题 (a+b)(a-b)=a2-b2 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这里的字母a,b可以是数,或是单项式,甚至是更复杂的代数式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先确定各题的a与b再填空)(1)(5+6x)(5-6x)=( )2-( )2=______ (2)(x-2y)(x+2y)=( )2-( )2=_______ (3)(-m+n)(-m-n)=()2-( )2=_______ 符号相同的项是a,符号相反的项是b 5 6x 25-36x2 x 2y x2-4y2 -m n m2-n2 ①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关键是__________ 怎样确定a与b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 ? ②当分数或是数与字母的乘积时,要用括号把这个数 整个括起来,最后的结果又要去掉括号。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名句名篇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______,______”两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宁死也不愿作出世俗之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4)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或取诸怀抱,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
(5)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从事物变化的角度,强调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新一届中央领导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梦的美好蓝图,如果风调雨顺,文恬武嬉....,百姓自然能够安居乐业,社会自然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②他读了青年作家郝景芳的获奖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后,掩卷沉思,惊觉人生如梦,白云苍狗....,因此不必执念太多,要学会放手。
③值得我们弹冠相庆....的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剧正在用自己的魅力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④还没见到黄果树瀑布,就听见不远处传来阵阵瓦釜雷鸣....般的响声。
⑤古巴女排一直是世界女子排坛的强队,其主力队员卡里罗的发球速度往往超过100公里/小时,令很多男排选手也难以望其项背....。
A. ①④B. ②③C. ④⑤D. ②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诚然,“小短假”福利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它总归是一种进步和引领,解决休假难、假期总数少等问题的一条新思路B. 唐人范摅的《云溪友议》叙述的名人轶事大多是以道听途说为主,这使著作的真实性出现了问题,但从文学传播视角分析,其内容有着特殊的价值C. 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D. 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B.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密,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5.翻译如下两句。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48分)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
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一、语文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34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攀.(pán)援阡陌.(mò)不暗.(àn)世事B.侥.(jiǎo)幸玄.(xuán)虚雨雪霏霏..(fēi)C.陶治.(yě)懊.(ào)丧心悦.(yuè)诚服D.吝.(lìn)啬.(sè)废墟.(xū)云云..(yún)众生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黝黑慰籍羞涩迫不急待B.馈赠惆帐胆怯心喜若狂C.慷概笨拙炫耀滥芋充数D.踌躇积攒寂寥冠冕堂皇3.在下面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与课文一致..的一项是()她起来,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了。
A.笑搂亲溜 B.跳搂亲跑C.笑捧搂走 D.跳捧抱跑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学习上遇到问题, 我们一定要不耻下问...., 虚心向老师请教。
B.虽然积雪还没融尽,然而轻风已经没了冬日的凌厉,田间每个人都如沐..春风..,心情随之豁然开朗。
C.近年来,中小学生受伤害的事故层出不穷....,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D.成功者不是守株待兔....的人,成功者往往是一面学习一面等待适当时机的人。
5.为下面四行诗所加的标点符号,最准确..的一项是()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人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A.——,,,! B.:——,,。
C.——:,,。
D.,:,、。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具有阅读能力,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B.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C.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
D.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和第Ⅱ卷(表达)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理解(共50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共12分)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北面)名.(命名)之也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何可胜道.(说)也哉B.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侧.(从旁边)出不得极.(尽情享受)夫游之乐也C.火尚足以明.(明亮)也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不平常)之观.(景观),常在于险远D.以其求思..(探究问题)之深而无不在也则其好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也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个的一项是()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C.其.孰能讥之乎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3.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华山洞前洞和后洞的自然景观迥然不同,作者详写游后洞的经过,其原因是后洞较前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B.古人对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得”是因为他们能坚持不懈地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思考,而且这种精神无所不在。
C.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悔”的心情,实际上就是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没有探得后洞的尽头。
D.这篇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明了作者治学的态度。
4.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句3分)①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8分)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5.这首诗的开头,连叠四个“行”字,只用一“重”字绾结。
这样的句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4分)6.古人常有“诗眼”之说。
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一个字。
请指出“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中的“诗眼”各是什么,并简要解说。
(4分)三.默写填空。
(共10分)7.“乐府双璧”指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诗经》中的“国风”与《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并称“风骚”。
8.①昔我往矣,__________。
__________,雨雪霏霏。
②误落尘网里,一去三十年。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共20分)香山红叶郑云云? 站在幽静的山谷里,握着你的手仰头望树,不见红叶。
阳光应当在山外什么地方朗朗照着。
那里游人肯定如织,红叶也应当灿烂如花。
正是好秋天气,阳光和游人,谁肯辜负红叶之美?然而还是这里好,我喜欢这无人的山谷。
真要看叶,哪能在热闹的去处?树儿本是世界上最淡泊平和的物种,而我们是人类中甘愿孤独的一群。
惟有在静默中的彼此凝望,你我才能互相明察各自的蜕变。
秋风吹起,很凉很凉,是第几阵秋风?想不分明。
只是身上的感觉超常敏锐起来。
自知我在看叶,叶亦在看我,举手投足之间,都仿佛在叶无言的包围中。
其实,我是知道树的心思都在叶里了。
那是树的眼睛。
树木用它们望着四季轮回,望着世间万象,望着风雨晨露日升日落,望着一群又一群灰喜鹊在夕阳下归巢。
很古的时候,秋风乍起时,它们可曾有幸听过人在树下奏琴?最古的曲子当然是《高山》和《流水》了。
高山有乔木,流水无知音时,伯牙一砸琴,会有无数红叶飘落成泥吗?那琴,那被古人用木雕成的琴,年轻时便是一棵当然的树啊。
当人的十指弹拨如雨,琴音流淌似水时,那是树的另一种生命形式呢!人和树,怎么就能如此相通呢?今天再无人焚香净身,林中奏琴了。
只有如潮的人群,在山外涌来涌去的观赏红叶。
人群中的红男绿女,有几人能读懂枫叶之美?山谷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每一片叶如今又成了它的手掌,成千上百的树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然而它们不是观音,是树,所以我才能听见它们善意的调侃和嘲笑:人类是如何经受不住疼痛啊,这么年轻就失去了感动和生命的能力,只会跻身于热闹以求麻木和消解生命的疼痛,是多么愚不可及的一群!心惊于树的嘲弄,却不得不承认骂得好!明眸皓齿的我们,心已粗糙苍老;而历经沧桑的香山之枫,该是经历了多少次生命的大恸,却依然维护住青翠年轻热烈的心。
岁岁之秋,红叶染山,那份生命的高贵,无法与人言说。
为什么回回看见外貌已惨不忍睹的老树,在春天里依然我行我素地绽放出青翠绿芽,内心便感动不已。
惟有树了,惟有扎根于深土的大树,才能有这般的英雄气。
而在深秋的风中缓慢旋落的红叶呢?我想起京戏舞台上那出美艳惨烈的“霸王别姬”。
身着红裳的虞姬决断地横抹一剑,便在生命的舞台上轻盈深情地旋转着,旋转着,恰似一片红叶,在命运的风中缓缓着地。
但求以一己的美丽消亡,换取爱者的生之路。
那一片红裳,濡湿了古今多少英雄泪!真正是天地为之动容的永恒一幕。
接下来便是乌江自刎。
至此,树们又该嗟叹人类的脆弱了。
“无颜见江东父老”,难道如此便有颜见虞姬之魂?李易安自可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项羽的赴死击掌赞叹,但虞姬呢,那一片红裳,算不算白白飘落在地?我们为什么竟不如树?山谷中,枫叶还绿着。
走出山谷,不见枫,却见高坡上红艳艳的一棵树。
鲜红的叶,像一条条红鱼在风中游动;鲜红的果,大如握拳,如晚秋的艳阳天里一颗一颗倒挂的金钟。
蓝天下,风吹钟响,山谷口,我惊异地站立。
那是什么树?!柿树。
北方的柿树。
你说。
?你还说,看见树的根部了吗?一圈黑乌乌的伤痕。
那是与野酸枣树嫁接时留下的伤痕。
野柿树的果其实又小又硬如枣核般,北方所有的柿树,都必须经过这样的嫁接才能结出你所见到的艳如金钟般的果。
我默然。
心想也只有树了,只有树才能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生命被腰斩的大恸,柿树可还记得分明?它以晚秋中超凡脱俗的美艳,试图向我证明什么?我望树,树亦望我。
蓝天若水,红叶如鱼。
我听见有金属的音响,一阵阵穿越了山林。
(选自《散文》,有改动)9.作者在第3段中说“然而还是这里好”,其原因是什么?(4分)10.请说说你对文中第6段画线处“人群中的红男绿女,有几人能读懂枫叶之美”一句内涵的理解。
(4分)11.文中第14段中,作者说:“我们为什么竟不如树?”的理由是什么?(6分)12.文末“我听见有金属的音响,一阵阵穿越了山林”中,“金属的音响”指什么?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6分)第Ⅱ卷表达运用(共50分)五.(共20分)1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猗.郁?(yī)? 颤.动(zhàn)? 廿.(niàn)四桥?? 妙处.(chù)B.房檩.(lǐn)? 参差.(cī)?? 瞥.见?(piē) 蓊蓊..郁郁(wěng)C.点缀.(zhuì)? 罹.(lí)难? 敛裾.?(jū)??梵.婀玲(fán)????D.桂棹.(zhào)? 着.(zhuò)衣? 潭柘.(zhè)寺?踱.着步(duó)14.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袅娜镶边垝垣义愤填膺B.斑驳训鸽凋零婆娑起舞C.淅沥桑葚明月铛窈窕淑女D.蒲苇玳瑁鸳鸯夜槌而出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迷人的天山牧场游目骋怀....,我看到落日的余晖与碧绿的草原互相辉映,宛若一幅灿烂的油画。
B.敌我势力既相差太远;我们就不能暴虎冯河....;要以智取胜。
C.世间万物品类之繁可谓恒河沙数,而你我在其间便是沧海一粟....。
D.通过对剧本的深入理解,她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日趋准确,在元旦晚会上,她目送男主人公出征时那期期艾艾....的眼神,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A.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B.尽管家里可以上网,但每个星期,他还是会背着家长、班主任和班长在放学途中到网吧聊天、玩游戏。
C.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D.2011年12月20日晚,兰山脚下、黄河岸边,被誉为甘肃省公共建筑“一号工程”并承载着甘肃人民文化梦想的甘肃大剧院正式开幕运营。
17.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因此,我们并不求所有传统文化的研究者个个都精通传统文化中的上、中、下层。
②我相信这样做,对于研究工作将会是很有益的。
③我们只要求他们个人胸中都有这种层次的区分和它们中间的联系。
④事物本身有一定的分野。
⑤他们在从事某项工作时,不能把自己研究的对象完全孤立化就行了。
⑥学术工作也不能不有所分工。
A.②④⑥③⑤① B.④⑥①③⑤②C.④⑥②①⑤③ D.②①③⑤④⑥18.下面三句话中的加点的成语使用都有问题,请简要分析他们用错的原因。
(3分)①体育馆门前的“黄牛”们依然忙活着,但与前几个赛季的东北虎比赛门票的洛阳纸贵....相比,如今的“黄牛”和东北虎队一样遭遇了经典大片《后天》中再现的寒流。
②通过多做题,尤其是要自己先做,此后再与答案对比,以此发现自己答题的缺陷所在。
长此以往....,现代文阅读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
③以往几百万年间所有的巨大火山喷发,比如圣海伦、喀拉喀托、皮纳图博火山与之相比都将相形见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