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含桥基大环配体的CUⅡ-CoⅡ-CUⅡ异三核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
- 格式:pdf
- 大小:197.63 KB
- 文档页数:4
专利名称:三核铜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宽冠,高雪梅,曾镜,金刚,王大伟,田丰申请号:CN201910138600.7
申请日:20190225
公开号:CN109810127A
公开日:
2019052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核铜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铜配合物制备及使用技术领域。
该三核铜配合物的化学分子式为Cu(bpy)(CO)(BF)(CHOH)(HO),属于三斜晶系,其空间群为P‑1,其晶胞参数为:α=76.0660(10)°,β=88.807(2)°,γ=76.3350(10)°;Z=2。
制备方法利用苯丙炔酸与四氟硼酸四乙腈铜和配体2,2'‑联吡啶的混合物通过溶剂热法获得所述的三核铜配合物,其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重复性好、产率高、产物稳定性好。
该三核铜配合物作为溶致变色材料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尤其将其应用于鉴别甲醇和乙醇,具有鉴别准确度高、鉴别过程快速、操作简单的优点。
申请人:宁夏大学
地址:750021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宁夏合天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孙彦虎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收稿日期:2005-05-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871001);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4K j102)作者简介:毕建洪(1958-),男,安徽合肥人,安徽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无机化学和配位化学的教研工作.第21卷第5期2005年10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 OU RNAL OF SHAN GQ IU TEACHERS COLL EGE Vol.21No.5October ,2005对苯二甲酸根桥联双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毕建洪1,熊付超1,张悠金2(11安徽教育学院化学系,安徽合肥230061;21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52) 摘 要:在水溶液中以对苯二甲酸根(TPHA )为桥联配体,端接1,10-邻菲罗啉(phen )合成了一个新的三元混配的配合物[Cu 2(TPHA )(phen )4]・2ClO 4,经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等手段,推定该配合物具有TPHA 桥联双核铜(Ⅱ)结构,铜(Ⅱ)离子处于五配位的四角锥环境.关键词:对苯二甲酸;双核铜(Ⅱ)配合物;合成中图分类号:O6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05)05-0093-03Synthesis of a novel μ—terephthalato binuclear copper(II)complexesB I Jian 2hong 1,XION G Fu 2chao 1,ZHAN G Y ou 2jin 2(1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hui Instiue of Education ,Hefei 230061,China ;21The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of USTC ,Hefei 230052,China )Abstract :A new terephthalato -bridged binuclear copper (II )complex with the formula [Cu 2(TPHA )(phen )4・2ClO 4,where phen stands for 1,10-phenanthroline and TPHA respresents the terephthalate dianions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Based on IR and elemental analyses ,the complex is proposed to have extenedTPHA -bridged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two copper (II )ions in which each copper (Ⅱ)ion has square pyramidal environment with five -coordinated.K eyw ords :terephthalato ;binuclear copper (Ⅱ)complex ;synthesis 0 引 言近年来,由有机芳香羧酸分子建筑块与金属构筑的配位聚合物受到了化学家们的青睐,且研究主要集中在如对苯二甲酸、均苯三酸等刚性多齿芳香羧酸配体及其与1,102邻菲罗啉、联吡啶等氮杂环形成的多元混合配体配合物[1-3].对这类扩展桥联多金属偶合体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生物体系内桥联多核配合物所起的各种生物功能[4-5],而且可以通过对其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开发它们在催化、光学、信息存储等领域中的广泛的应用前景[6-8].本文通过用1,10-邻菲罗啉与高氯酸铜(Ⅱ)的反应产物和苯二甲酸哌啶盐反应合成出了一个新的三元混配的配合物[Cu 2(TPHA )(phen )4]・2ClO 4,并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1 试验部分111 分析方法及仪器所用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Cu(ClO4)2・6H2O按常规方法制备.11111 对苯二甲酸哌啶盐的制备将314g的对苯二甲酸与新蒸的4ml哌啶分别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电磁搅拌下混合上述两种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1h后,过滤,用N,N′-二甲基甲酰胺反复洗涤得到的白色的对苯二甲酸哌啶盐.11112 邻菲罗啉铜(Ⅱ)高氯酸盐的制备取118g1,102邻菲罗啉溶解在30ml无水乙醇中,在剧烈搅拌下,加入20ml溶有4g Cu(ClO4)2・6H2O 的蒸馏水溶液,立即得到大量沉淀,抽滤,用蒸馏水洗涤3次,真空干燥后获得灰绿色粉末状固体,用IR和元素分析表征.112 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在室温下向溶有311g邻菲罗啉铜(Ⅱ)高氯酸盐的20ml乙氰溶液中慢慢加入溶有0122g的对苯二甲酸哌啶盐的20ml水溶液,加热回流1h,分别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洗两次,真空干燥得蓝色粒状晶体,2118 g,产率72%.元素分析和红外测定结果见表1和表2.113 仪器和测试方法元素分析采用Elementar Vario EL2Ⅲ型元素分析仪(由中国科技技术大学理化实验中心完成),金属含量采用ED TA滴定法测定,红外光谱用Nexus287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K Br压片)测定.2 结果与讨论211 配合物的元素分析本文合成的配合物的组成及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数据可见,C,H,N,Cu含量的实验值与理论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表1 元素分析结果化 合 物分子量理论值(实验值)(%)C H N Cu[Cu(phen)2]・2ClO462218646128(46135)2159(2161)9100(9103)10120(10104) [Cu2(TPHA)(phen)4]・2ClO4121019455154(55128)3100(3104)9125(9116)10150(10121)212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配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如表2所示.在配合物[Cu(phen)2]・2ClO4中,自由的phen在3380cm-1的V N-H吸收峰消失,说明phen中的两个氮原子已与铜(Ⅱ)离子配位.羧酸根作为桥基与金属离子配位后,自由的对苯二甲酸在1700cm-1附近羧基的V C=O吸收峰消失,并在1300-1700cm-1区会出现两条强的吸收带:羧酸根的反对称振动Vas(coo-1)和对称振动Vs(coo-1).配合物[Cu2(TPHA)(phen)4]・2ClO4的红外图谱中分别在1590和1360cm-1出现了Vas(coo-1)和Vs(coo-1)两个半特征吸收峰,表明对苯二甲酸已与铜(Ⅱ)配位.按照有关文献[9],Vas(coo(-1)和Vs(coo-1)峰值的差值常用来指派羧酸根基团的配位类型,即当羧酸根以双齿形式参与配位时,其差值小于200cm-1,显然,本文合成的配位聚合物的△Vas-Vs> 200cm-1,表明对苯二甲酸根桥联基配体中羧基以单齿模式与铜(Ⅱ)配位.表2 配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cm-1)Table2 IR Spectra Data of the complexes/(cm-1)配 合 物Vas(COO-)V(C=N)V S(COO-)V(ClO4-) [Cu(phen)2]・2ClO41520,14301100,625 [Cu2(TPHA)(phen)4]・2ClO415901518,142513601090,621 游离端接配体中—N C—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phen大约在1500cm-1和1418cm-1)在配合物[Cu (phen)2]・2ClO4和[Cu2(TPHA)(phen)4]・2ClO4中都发生了位移,表明其氮原子已参与了配位.此外,在1090cm-1和620cm-1附近均出现未配位ClO4-的吸收带,表明配合物中2个ClO4-处于外界.3 结 论基于上述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的表征结果,及结论,说明本文合成的铜(Ⅱ)双核配合物[Cu2(TPHA) 49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 图1(phen )4]・2ClO 4具有如图1所示的构型,TPHA 以单齿桥基形式与铜(Ⅱ)配位,形成双核配合物.配体phen 以氮原子参与配位,ClO 4-在外界,作为配阴离子,不参与配位.参考文献:[1] John C ,J heanette D ,Johsua G ,et al.X -ray Structures ,Phot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Com putional Analysis ofG eometrically Constrained Copper (I )-Phenanthroline Complexes[J ].J Inorg.Chem.,2003,42(16):4918-4929.[2] Hayley A B ,Ramon V ,Andrew J P ,et al.S ynthesi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novel iron helicate [Fe 2(μ-L )4(μ-Cl )2][FeCl 4]2and metalla -macrocycle [Fe 2(μ-L )2(THE )4Cl 2][FeCl 4]2{L =N ,N -di (n -buty1carbamoyl )pyridine -2,6-dicarbo -xamide}[J ].J Chem.S oc.,Dalton Trans ,2002(6):837-839.[3] Sanjit K ,partha S M ,Michael G B ,et al.Syntheses of Two New 1D and 3D Networks of Cu (II )and Co (II )Using Malonateand Urotropine as Bridging Ligand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Magnetic Studies[J ].J Inorg.Chem ,2003,42(8):2545-2552.[4] Willett R D ,G atteschi D ,K ahn O (eds ).Magnetic -Structural Correlations in Exchange Coup -led System[M ].D R ridel ,Dordrecht ,Holland ,1985.[5] G atteschi D ,K ahn O ,Miller J S ,et al (eds ).Molecular Magnetic Materials [M ].NA TO AST Series.K luwer ,Dordrecht ,1991.[6] Evangelos G B ,Maria K ,Adons M J.Crystal archite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four transition -metal adi pate coordinationpolymers[J ].J Chem.S oc ,Dalton Trans ,2001(6):850-857.[7] Vaidyanathan M ,Viswanathan R ,Palaniandavar M ,et al.Co pper (II )Complexes with Unusual Axial Phenolate Coordination asStructural Models for the Active Site in G alactose Oxidase :X -ra y Crystal Structures and S pectral and Redox Properties of [Cu (bpnp )X]Complexes [J ].Inorg.Chem ,1998.37(25):6418-6427.[8] Deschamps P ,Zerrouk N ,Nicolis I ,et al.Copper (II )-L -glutamine complexation study in solid state and in aqueous solution[J ].Inorg.Chim.Acta ,2003,353:22-34.[9] Deacon G B ,Phillips R J.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arbon -oxygen stretching frequencies of carboxylato complexes and thetype of carboxylte coordination[J ].Coord.Chem.Rev ,1980,33(3):227-250.59 第5期 毕建洪,等:对苯二甲酸根桥联双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
三核铜配合物[Cu3(TBSSB)2(BSA)2(bipy)2]H2O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钟凡;蔡金华【期刊名称】《井冈山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9)004【摘要】以牛磺酸缩5-溴水杨醛席夫碱(TBSSB)、5-溴水杨醛(BSA)、2,2’-联吡啶(bipy)为混合配体,合成了三核铜配合物[Cu_3(TBSSB)2(BSA)2(bipy)2]·H_2O(1),并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光致发光光谱、固体漫反射光谱及分子轨道分析等表征。
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结晶属三斜晶系,Pī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031(2)?,b=11.480(2)?,c=12.913(3)?,α=73.13(3)°,β=78.58(3)°,γ=75.24(3)°,V=1363.6(5)?~3,Z=1, M_r=1533.30, D_c=1.867 g/cm~3, F(000)=759,μ=4.236 mm~(-1), S=0.921, R_1=0.0488, wR_2=0.0471(I〉2σ(I)), R_1=0.1812, wR_2=0.0546。
Cu(2)离子与来自于两个TBSSB配体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正方形配位构型。
Cu(1)离子与来自于一个2,2’-bipy的两个氮原子,TBSSB配体的一个氧原子,以及BSA的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四方锥形配位构型。
该化合物分子通过O-H···Br分子内氢键和C-H···O分子间氢键相互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研究发现该化合物能够发出蓝色荧光,它的带隙为2.19 eV。
【总页数】7页(P21-27)【作者】钟凡;蔡金华【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江西吉安343009;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江西吉安343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1【相关文献】1.铜配合物[Cu(2,2'-bipy)(pydco)(H2O)]·4H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J], 钟凡;李新发;段戴萍;黄赣生;王琪2.二核铜配合物[{ Cu(IBG)(2,2'-bipy)·(H2O) }2·5H2O]n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J], 徐涵;潘兆瑞3.三核铜配合物[Cu3(TBSSB)2(BSA)2(bipy)2]·H2O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J], 钟凡;蔡金华4.混合价四核锰配合物[Mn4O2(CICH2COO)7(bipy)2]·H2O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J], 任颜卫;李珺;吴爱芝;李淑妮;张逢星5.一个新颖的三核镍配合物[Ni3(C13H9N2O)5(CH3OH)(CH3CH2OH)]Cl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J], 惠赟;姜敏;李珺;王晨;严俊峰;张逢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吴天昊袁航张俊焦卓浩唐琦王琪席鑫张存忠次仁旺加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1301班指导老师张寿春摘要:铜元素是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的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金属酶和金属蛋白的活性部位均含有双核铜(Ⅱ)结构单元。
此外,铜的配位点较多,有很好的配位性能,能够跟绝大多数配体形成铜配合物,使得铜在配位催化上的研究更加方便。
铜配合物在催化、光电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本文介绍了一些配合物的常用合成方法并对铜离子配合物的应用前景作出了介绍与展望。
关键词:配位化学;金属配合物;铜离子;合成方法;光学应用;医学应用1.引言近年来.由于金属配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过渡金属对探索和研究药物分子抗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催化、光学材料以及电学材料等方面具有新型功能的金属配合物的研究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铜元素在动植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是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金属酶和金属蛋白的活性部位均含有双核铜(Ⅱ)结构单元.铜化合物具有多变的配位结构和活化小分子的催化特性,常被用作双取代过氧化物分解的催化剂。
此外,铜的配位环境易于调变,结构的易变性导致合成了多种单核或多核的铜配合物。
铜配合物以其独特的性能、结构优势,在催化、光电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我国的铜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铜的开采技术也相当成熟,因此,获取铜的成本并不高,这为铜在配位化学各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
2.铜离子配合物简介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属于重金属,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1 最常见的价态是+1和+2。
铜的配位环境易于调变,结构的易变性导致合成了多种单核或多核的铜配合物。
2.1 Cu(I)配合物中心离子为一价铜离子的单核配合物称为Cu(I)配合物。
Cu(I)的核外电子排布为d10,d轨道填充电子全满使铜原子的电荷排布趋于对称。
分析桥联异双核配合物的设计和合成作者:张丽杰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4期摘要:随着科技和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命过程的探索愈发深入,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让人们看到了异双核配合物在生命科学和分子磁性材料领域的重要性,然而设计与合成异双核配合物的难度很大,经过技术的发展和探索,目前形成了双核配体法、络合物配体法、络合双金属盐法和自发自组装方法四种有效的合成方法。
关键字:异双核配合物设计合成中图分类号:F123.6在研究生命过程活动中,人们发现,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金属酶和金属蛋白都存在着异双核结构,除此之外,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部位和超氧化物歧化酶都存在着异双核配位的结构。
化学家推测自然界选择异双核结构可能是和不同离子间电子传递产生的磁相互作用有关。
在研究合成异双核配合物过程中发现,异双核结构的合成难度很大,其合成必须克服不同金属离子和某一配体及同一配体之中不同配位位置所打造的配合物稳定性的差异,需要防止发生不同金属离子之间出现取代反应,防止配合物中不同配体间取代反应的发生。
目前来说,主要的异双核配合物的设计和合成技术主要为双核配体法、络合物配体法、络合双金属盐法和自发自组装方法四种。
一、双核配体法双核配体,指的是在相邻位置上同时结合两个金属离子的多齿螯合。
双核配体法也是合成异双核配合物的常见方法。
首先将配体与一种金属离子进行反应,形成该金属占据一个配位位置的单核配合物,然后再进行另一个配体和金属离子进行反应,最终形成异双核配合物,操作方法如图所示。
双核配体法在进行设计、合成配合物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需要确定并保证第一个反应金属()不进行不规则配位,需要确保其高度的选择性;(二)充分的分析不同配位位置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影响,保证第一个反应的金属离子达到所要求的位置进行结合配体,在进行合成的时候需要根据化合物不同的要求进行选择不同的金属离子位置,并设计出合成的步骤,分析验证并进行配体,形成一系列的异双核配合物。
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吴天昊袁航张俊焦卓浩唐琦王琪席鑫张存忠次仁旺加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1301班指导老师张寿春摘要:铜元素是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的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金属酶和金属蛋白的活性部位均含有双核铜(Ⅱ)结构单元。
此外,铜的配位点较多,有很好的配位性能,能够跟绝大多数配体形成铜配合物,使得铜在配位催化上的研究更加方便。
铜配合物在催化、光电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本文介绍了一些配合物的常用合成方法并对铜离子配合物的应用前景作出了介绍与展望。
关键词:配位化学;金属配合物;铜离子;合成方法;光学应用;医学应用1.引言近年来.由于金属配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过渡金属对探索和研究药物分子抗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催化、光学材料以及电学材料等方面具有新型功能的金属配合物的研究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铜元素在动植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是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金属酶和金属蛋白的活性部位均含有双核铜(Ⅱ)结构单元.铜化合物具有多变的配位结构和活化小分子的催化特性,常被用作双取代过氧化物分解的催化剂。
此外,铜的配位环境易于调变,结构的易变性导致合成了多种单核或多核的铜配合物。
铜配合物以其独特的性能、结构优势,在催化、光电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我国的铜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铜的开采技术也相当成熟,因此,获取铜的成本并不高,这为铜在配位化学各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
2.铜离子配合物简介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属于重金属,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1 最常见的价态是+1和+2。
铜的配位环境易于调变,结构的易变性导致合成了多种单核或多核的铜配合物。
2.1 Cu(I)配合物中心离子为一价铜离子的单核配合物称为Cu(I)配合物。
Cu(I)的核外电子排布为d10,d轨道填充电子全满使铜原子的电荷排布趋于对称。
《三核钴羰基簇及其桥联配合物(Ti、Zr和稀土)为前驱体的催化剂制备及费托合成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能源生产及其转换技术的研发变得尤为重要。
费托合成作为一种将合成气(CO和H2)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工艺,其催化剂的研发是关键。
三核钴羰基簇及其桥联配合物以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催化活性,被广泛用于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制备。
本文将重点探讨以三核钴羰基簇为前驱体,通过与Ti、Zr和稀土元素配合物的桥联制备催化剂的方法,并对其费托合成性能进行研究。
二、催化剂的制备1. 前驱体的选择与合成本研究所选用的前驱体为三核钴羰基簇,其合成过程包括钴源的选择、羰基化反应等步骤。
同时,Ti、Zr和稀土元素的配合物作为桥联元素,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与钴羰基簇进行连接。
2.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等方法,将前驱体与桥联元素混合,形成均匀的溶液或悬浮液。
经过干燥、煅烧等步骤,得到所需的催化剂。
三、费托合成性能研究1. 反应条件与过程费托合成反应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空速等条件下进行。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研究催化剂在费托合成过程中的性能。
2. 催化剂活性评价通过测定催化剂在费托合成过程中的转化率、选择性以及稳定性等指标,评价催化剂的活性。
同时,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如XRD、SEM、TEM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
3.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不同桥联元素的催化剂进行费托合成性能研究,发现Ti、Zr和稀土元素的引入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其中,以稀土元素为桥联元素的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费托合成性能。
此外,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对其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良好孔结构的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活性。
四、结论本研究以三核钴羰基簇及其桥联配合物为前驱体制备了费托合成催化剂,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其费托合成性能。
结果表明,Ti、Zr和稀土元素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其中,以稀土元素为桥联元素的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费托合成性能。
酚氧桥联多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磁性谢齐威;崔爱莉;寇会忠【摘要】利用柔性酚胺类配体N,N'-二甲基-N,N'-(2-羟基-4,5-二甲基苄基)乙二胺(H2L)与Cu(Ⅱ)反应,合成了2个新的酚氧桥联多核Cu(Ⅱ)配合物[CuⅡ3(L)2(CH3OH)2](ClO4)2(1),[CuⅡ3(L)2(CuⅠCl2)2](2).配合物1~2中,3个Cu2+之间通过2个酚氧桥连接,形成线性三核结构.两边的铜离子分别被配体L2-上的N2O2螯合配位,轴向与甲醇分子的氧(配合物1)或[CuCl2]-的氯(配合物2)配位,形成四方锥配位构型.中间铜离子与两侧L2-上的4个酚氧原子以平面四边形配位.CuⅡ-O-CuⅡ键角为100.14°~101.79°.对配合物1~2进行变温磁化率测量表明,铜离子之间通过酚氧桥存在强的反铁磁耦合,磁耦合常数.J分别为-277(9) cm-1(配合物1)和-299(3)cm-1(配合物2)(基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S2)·(S3)).J值与酚氧桥桥联键角有一定相关性,即Cu-O-Cu桥联键角越大,反铁磁耦合越强.【期刊名称】《无机化学学报》【年(卷),期】2015(031)009【总页数】7页(P1798-1804)【关键词】柔性配体;铜;多核配合物;磁性;混合价【作者】谢齐威;崔爱莉;寇会忠【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 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4.121分子磁性材料研究是配位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已引起了化学、物理和材料等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分子磁性材料在信息存储、量子计算机和分子自旋电子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1-7]。
其中,Cu(Ⅱ)特殊的电子结构和配位构型以及Jahn-Teller效应使得Cu(Ⅱ)基分子磁性材料被大量合成和研究[8-11]。
铜(ⅱ)与α,β—不饱和酸根形成的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磁性及晶体结构
超分子结构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结构,是由多种化学稳定和有益的分子组成的结构个体。
最近,Sun, et al.和Dong, et al.合作研究了一种新型的超分子配合物Cu(ⅱ)与α, β-不饱和酸根的合成、磁性及晶体结构.
首先, 通过不对称催化合成, 他们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超分子配合物的结构.该结构由Cu(ⅱ)与α,β—不饱和酸根组成,并介电带扭结形成。
其次,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配合物的磁性性质,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 利用扩散磁共振(DeR)分析了配体的磁性特征.最后, 通过X 射线结晶分析, 获得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研究表明, Cu(ⅱ)与α,β—不饱和酸根组成的超分子配合物形成一种特殊的平面结构, 并呈现异质双节点形态。
本研究发现, Cu(ⅱ)与α,β—不饱和酸根可以形成稳定的超分子配合物, 呈现出特殊的磁性和晶体结构. 它有助于丰富了有机-无机配体的分子结构解答, 也将可能开发出新型
的超分子材料. 并且, 这项研究结果对未来对超分子结构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第23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理论试题第1题用传统的工艺方法从矿物中提取锰和锌存在能耗高、三废排放量大和工艺流程长等缺点。
2009年报道,采用1:1硫酸溶液同槽浸出锰结核矿[质量分数20.0)(2=MnO ϖ]和锌精矿[质量分数70.0)(=ZnS ϖ]的工艺方法提取锰和锌获得成功,对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已知44.0)/(,77.0)/(223-==+++Fe Fe E V Fe Fe E θθ V ZnS S E V Mn MnO E V 265.0)/(,23.1)/(.22==+θθ。
1-1 锰结核矿和锌精矿单独酸浸结果很不理想。
请通过热力学计算,说明锰结核矿和锌精矿同槽酸浸时发生化学反应的可行性。
1-2 模拟实验发现,二氧化锰和硫化锌同槽酸浸时反应速率很慢,若在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铁屑则能明显使反应速率加快。
写出铁进入溶液后分别与二氧化锰和硫化锌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简述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
1-3 研究发现,2种矿物同槽酸浸4小时后,锰和锌的浸出率只有~80%,为了提高浸出率,在实际工艺中,须将过滤后的滤渣用四氯乙烷处理后再做二次酸浸,请简要说明四氯乙烷的作用。
1-4 锌精矿中常有部分铅共生,同槽酸浸工艺回收铅的方法之一是在浸渣中加入足量的食盐水使铅溶出,写出溶出铅的化学方程式。
第2题我国的稀土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80%,居世界第一位。
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极其相似,分离十分困难,仅从1794年发现钇到1945年从铀裂变产物中得到钷就花了150年。
稀土萃取化学的研究为大规模分离和提纯稀土元素带来了新飞跃。
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化学家徐光宪,以表彰他在创立稀土 串级萃取理论及其工艺方面的杰出贡献,该项成就使我国高纯稀土产品成本下降3/4,单一高纯稀土产品占世界产量的90%以上。
2-1 目前在稀土分离工业中广泛应用国产萃取剂P 507,它的化学名称为(2 乙基己基)膦酸(2 乙基己基)酯,画出其化学结构简式,写出萃取三价稀土离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萃取剂用HA 表示,稀土离子用RE3+表示)。
一种新型三核功能配合物及制备方法
随着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配合物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三核功能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配合物。
配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周围的配体组成的化合物。
其中,中心金属离子可以是过渡金属、稀土金属等,而配体则是指能够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分子或离子。
本文介绍的新型三核功能配合物是由三个不同的金属离子和三个不同的配体组成的。
其中,中心金属离子分别是铜离子、镍离子和锌离子,配体分别是2,2'-联吡啶、4,4'-联吡啶和苯并咪唑。
这种三核配合物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荧光性、磁性和催化性等。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这种三核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首先,需要将铜离子、镍离子和锌离子分别与2,2'-联吡啶、4,4'-联吡啶和苯并咪唑配体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三个不同的二核配合物。
然后,将这三个二核配合物混合在一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即可得到新型三核功能配合物。
这种新型三核功能配合物具有多种应用价值。
例如,它可以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细胞成像;它还可以作为磁性材料用于磁性储存和传输等领域;此外,它还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新型三核功能配合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新型配合物被发现,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两个带呋喃悬臂不对称大环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程清蓉;张雅;周红;潘志权;徐志高【期刊名称】《无机化学学报》【年(卷),期】2014(030)011【摘要】合成并表征了2个不对称大环双核铜配合物[Cu2(L1)Cl2]·CH3CN(1)和[Cu2(L)Br2]·CH3CN·H2O(2).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粘度实验,圆二色谱和凝胶电泳实验进行了研究.紫外-可见光谱的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6.2×105和7.2×105,圆二色谱的实验表明配合物能与DNA较好的结合,粘度实验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结合为非典型的插入模式,凝胶电泳实验显示配合物通过氧化机理对DNA有较强的切割活性.【总页数】10页(P2591-2600)【作者】程清蓉;张雅;周红;潘志权;徐志高【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武汉430074;武汉工程大学,武汉430074;武汉工程大学,武汉430074;武汉工程大学,武汉430074;武汉工程大学,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4.121【相关文献】1.六氮杂三十元大环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水解动力学性质 [J], 刘捷;郑玉娟2.新型大环双核铜配合物[Cu2(H2L)2(SO4)2(H2O)6]·CH3OH·6H2O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与催化性能 [J], 郭越新;马红翠;侯勇;李金鹏;侯红卫;樊耀亭3.两个基于呋喃-3-酮配体的钯(Ⅱ)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光谱性质 [J], 赵明霞;熊丽琴;蔡永乐;常进;任红玉;张华北;齐传民4.不对称大环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性质及抗菌活性 [J], 刘焕;刘郁;张雪梅;潘志权;高娟5.大环配体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Ⅳ)——Schiff碱型四呋喃[26]-N_4O_4大环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J], 张保隆;季振平;萧文锦;吴成泰;粱映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环双金属配合物单原子
大环双金属配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化合物。
它们由两个金属原子通过化学键相连形成一个大环结构。
这种配合物通常具有稳定性高、催化活性强等特点。
下面我将以人类的视角,向大家介绍一种单原子的大环双金属配合物。
我所要介绍的是一种由铂和铜组成的大环双金属配合物。
这种配合物的大环结构由铂原子和铜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铂原子作为配体与周围的铜原子形成稳定的配位键。
这种大环双金属配合物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
这种配合物在催化剂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有机合成中的氢化反应、氧化反应等。
通过调整铂和铜的配位环境,可以使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得到更好的控制。
这种大环双金属配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可以实现高效、高选择性的催化转化,为化学合成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除了在催化剂领域的应用外,这种大环双金属配合物还具有一些其他的特点。
例如,它们在电子传输和储能领域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由于大环结构的存在,这种配合物在电子传输过程中能够提供更多的传输通道,从而提高电子传输的效率。
同时,这种配合物还具有较高的电子储能能力,能够在能量储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这种由铂和铜组成的大环双金属配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
它们在催化剂和电子传输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相信这种配合物将能够在更多的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性质和潜力。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科学家能够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为人类的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桥环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桥环化合物的命名规则1. 桥环化合物的化学名称桥环化合物的化学名称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桥环结构,第二部分是配位团,可以是氧化物或氢化物。
桥环结构由一个中心多环结构和两个双金属配位团组成,中心是由一到多个元素所组成的多环结构,而两个双金属配位团可以是四价的或六价的,当两个双金属配位团都是四价的时,中心也可以是六价的。
当两个双金属配位团都是六价的时,中心可以是八价的。
2. 命名桥环化合物的步骤(1) 首先确定桥环结构的中心,也就是确定有多少个环,每个环上有多少个不同元素;(2) 确定中心环上元素的顺序;(3) 确定双金属配位团,有四价或六价之分;(4) 确定配位团的氧化物或氢化物;(5) 根据化学名称的规则,将所有的参数一一列出来,给出整个桥环化合物的化学名称。
3. 具体的命名规则(1) 五环结构上两个双金属配位团都是四价,中心是六价的五环结构上两个双金属配位团都是四价,中心是六价的,此时该桥环化合物的化学名称应该为“[中心环上元素]-[双金属配位团A]-[双金属配位团B]型[中心氧化物/氢化物]”,比如有一个以氯原子为中心环,由二氧化钛和氧矿物形成的双金属配位团,氧化物是氧,那么它的化学名称就是“氯-二氧化钛-氧矿物型氧化物”。
(2) 五环结构上两个双金属配位团都是六价,中心是八价的五环结构上两个双金属配位团都是六价,中心是八价的,此时该桥环化合物的化学名称应该为“[中心环上元素A]、[中心环上元素B]-[双金属配位团A]-[双金属配位团B]型[中心氧化物/氢化物]”,比如有一个以氮原子和氧原子双环结构为中心,由氧矿物和氧化铁形成的双金属配位团,氧化物是氧,那么它的化学名称就是“氮、氧-氧矿物-氧化铁型氧化物”。
4. 结论桥环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有两部分组成,即桥环结构和配位团,而桥环结构由一个中心多环结构和两个双金属配位团组成,根据中心的不同和双金属配位团的不同,桥环化合物可以被分成六价的、四价的和八价的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命名规则,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就可以得到一个桥环化合物的化学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