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第三章
- 格式:pdf
- 大小:392.53 KB
- 文档页数:48
什么是保护安装处的负荷阻抗、短路阻抗、系统等值阻抗答:负荷阻抗是指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保护安装处的电压(近似为额定电压)与电流(负荷电流)的比值。
因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电压较高、电流较小、功率因数较高(即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较小),负荷阻抗的特点是量值较大,在阻抗复平面上与R 轴之间的夹角较小。
短路阻抗是指在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的电压变为母线残余电压,电流变为短路电流,此时测量电压与测量电流的比值即为短路阻抗。
短路阻抗即保护安装处与短路点之间一段线路的阻抗,其值较小,阻抗角较大。
系统等值阻抗:在单个电源供电的情况下,系统等值阻抗即为保护安装处与背侧电源点之间电力元件的阻抗和;在多个电源点供电的情况下,系统等值阻抗即为保护安装处断路器断开的情况下,其所连接母线处的戴维南等值阻抗,即系统等值电动势与母线处短路电流的比值,一般通过等值、简化的方法求出。
什么是故障环路相间短路与接地短路所构成的故障环路的最明显差别是什么 答: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故障电流流通的通路称为故障环路。
相间短路与接地短路所构成的故障环路的最明显差别是:接地短路点故障环路为“相—地”故障环路,即短路电流在故障相与大地之间流通;对于相间短路,故障环路为“相—相”故障环路,即短路电流仅在故障相之间流通,不流向大地。
构成距离保护为什么必须用各种环上的电压、电流作为测量电压和电流答:在三相电力系统中,任何一相的测量电压与测量电流之比都能算出一个测量阻抗,但是只有故障环上的测量电压、电流之间才满足关系1U I Z I Z I Z L m m m m k m k ===,即由它们算出的测量阻抗才等于短路阻抗,才能够正确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之间的距离。
用非故障环上的测量电压与电流虽然也能算出一个测量阻抗,但它与故障距离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能够正确地反应故障距离,所以不能构成距离保护。
—解释什么是阻抗继电器的最灵敏角,为什么通常选定线路阻抗角为最灵敏角。
第三章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一、单项选择题1.( )是对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
(A)可靠性;(B)选择性;(C);灵敏性 (D)速动性。
答案:A2.母线保护装设应遵循的原则是:220kV~500kV双母线接线的应装( )套母线保护,对1个半断路器接线,每组母线宜装设( )套母线保护。
(A)1,2;(B)1,1;(C)2,1;(D)2,2 。
答案:D3.断路器失灵保护是( )。
(A)主保护;(B)近后备保护;(C)辅助保护;(D)远后备保护。
答案:B4.对于双母线接线形式的变电站,当某一联接元件发生故障且断路器拒动时,失灵保护动作应首先跳开( )。
(A)拒动断路器所在母线上的所有开关; (B)母联断路器;(C)故障元件的其它断路器; (D)所有断路器。
答案:B5.当故障发生在母联断路器与母联TA之间时,会出现动作死区,此时母线差动保护应该( )。
(A)启动远方跳闸; (B)启动母联失灵(或死区)保护;(C)启动失灵保护及远方跳闸; (D)退出母差。
答案:B6.电子式互感器一般采用()输出。
(A)数字量;(B)模拟量;(C)直流量;(D)交流量。
答案:A7.母线差动保护采用电压闭锁元件的主要目的是( )。
(A)系统发生振荡时,母线差动保护不会误动;(B)区外发生故障时,母线差动保护不会误动;(C)防止误碰出口继电器而造成母线差动保护误动;(D)进行辅助判据。
答案:C8.从继电保护原理上讲,受系统振荡影响的保护有( )。
(A)零序电流保护;(B)负序电流;(C)相间距离保护;(D)差流保护。
答案:C9.过电流方向保护是在过流保护的基础上,加装一个( )而组成的装置。
(A)负荷电压元件;(B)复合电流继电器;(C)方向元件;(D)复合电压元件。
答案:C10.线路的过电流保护的起动电流是按( )而整定的。
(A)该线路的负荷电流; (B)最大的故障电流;(C)躲过最大负荷电流; (D)最大短路电流。
答案:C11.变压器中性点间隙接地保护是由( )。
1.单选题1。
对于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当线路在最大运行方式下发生三相短路时,保护(). A.有最大的保护范围B.有最小的保护范围C.保护范围无论何时均相同D.保护范围为02.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能够保护( ).A. 本线路的一部分B。
本线路及相邻线路全长C. 相邻线路全长D。
本线路全长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规定,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最小保护范围不小于线路全长的().A.1%—5%B.15%-20%C.25%—30%D.45%-50%4。
对于仅反应于电流增大而瞬时动作的电流保护,称为( ).A.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B.限时电流速断保护C.定时限过电流保护D.反时限过电流保护5.电流保护的灵敏度受( )的影响。
A。
短路点B。
故障类型C.系统运行方式变化D.短路电流6.使电流速断保护有最小保护范围的运行方式为系统( )。
A。
最大运行方式B。
最小运行方式C。
正常运行方式D。
事故运行方式7.本线路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与本线路的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范围有重叠区,当在重叠区发生故障时由()。
A.本线路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跳闸B.本线路的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动作跳闸C.两个保护都动作跳闸D.两个保护都不动作跳闸8。
当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灵敏系数不满足要求时,可考虑( )。
A.采用过电流保护B。
与下一级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相配合C.与下一级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相配合D。
与下一级过电流保护相配合9。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规定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灵敏系数应( ).A。
≥1.3—1.5B。
≤1.3—1.5C。
≥2D. ≤210.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与相邻线路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在定值上和时限上均要配合,若()不满足要求,则要与相邻线路限时电流速断保护配合。
A。
选择性B.速动性C。
灵敏性D.可靠性11。
当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灵敏度不满足要求时,可考虑()。
A.采用过电流保护B.与下一级过电流保护相配合C。
与下一级电流速断保护相配合D。
MiCOM P141/P142&P143第三章继电保护装置简介MiCOM P141/P142&P143第三章继电器保护装置简介MiCOM P141/P142&P143 页码 1/16 目录1.继电保护系统概述3 1.1硬件概述3 1.1.1处理器板3 1.1.2输入模块3 1.1.3电源模块3 1.1.4IRIG-B 板31.2软件概述3 1.2.1实时操作系统3 1.2.2系统服务软件4 1.2.3操作平台软件5 1.2.4保护与控制软件5 1.2.5故障录波器52.硬件模块5 2.1处理器板5 2.2内部通信总线5 2.3输入模块6 2.3.1互感器板6 2.3.2多路转换开关6 2.4电源模块 (包括输出继电器)9 2.4.1电源板 (包括RS485 通讯接口) 9 2.4.2输出继电器板9 2.5IRIG-B板9 2.6机械布置103.继电保护装置软件10 3.1实时操作系统11 3.2系统服务软件11 3.3操作平台软件11 3.3.1记录日志12 3.3.2整定值数据库12 3.3.3数据库接口12 3.4保护与控制软件12继电器保护装置简介第三章页码 2/16 MiCOM P141/P142&P1433.4.1概述–保护与控制时序安排12 3.4.2信号处理12 3.4.3可编程方案逻辑13 3.4.4事件和故障记录13 3.4.5故障录波器13 3.4.6故障定位144.自检和诊断15 4.1启动自检15 4.1.1系统导入15 4.1.2初始化软件15 4.1.3平台软件的初始化和监视15 4.2连续自检16图 1: 继电保护装置模块结构和信息流程...................4 图 2: 主输入板...........................7 图 3: 保护装置软件结构........................11第三章继电器保护装置简介MiCOM P141/P142&P143 页码 3/16 1.继电保护系统概述1.1硬件概述继电保护装置硬件是基于标准化设计的,这也是为何继电保护装置都是由标准范围内抽出的一些模块装配而成的。
第三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一、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在运行中会发生故障,最常见的故障是各种类型的短路。
当短路故障发生时,将伴随出现很大的短路电流和部分地区电压降低,对电力系统可能产生以下后果:(1)破坏电力系统并联运行的稳定性,引发电力系统振荡,甚至造成系统瓦解、崩溃;(2)故障点通过很大的短路电流和燃烧电弧,损坏或烧毁故障设备;(3)在电源到短路点之间,短路电流流过非故障设备,产生发热和电动力,造成非故障设备损坏或缩短使用寿命;(4)故障点附近部分区域电压大幅度下降,用户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或影响产品质量。
电力系统运行中还可能出现异常运行状态,使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受到干扰,运行参数偏离正常值。
最常见的电力系统异常状态是过负荷,过负荷使电力系统元件或设备温度升高,加速绝缘老化,甚至发展成故障。
另外,电力系统异常状态还有电办系统振荡、频率降低、过电压等。
故障和异常运行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都可能在电力系统中引起事故。
电力系统事故是指整个系统或部分的正常运行遭到破坏,造成对用户少送电或电能质量严重恶化,甚至造成人身伤亡、电气设备损坏或大面积停电等事故。
针对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和异常运行状态.需要装设继电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装置是在电力系统故障或异常运行情况下动作的一种自动装置,与其他辅助设备及相应的二次回路一起构成继电保护系统。
因此,继电保护系统是保证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迅速检出故障或异常情况,并发出信号或向断路器发跳闸命令,将故障设备从电力系统切除或终止异常运行的一整套设备。
继电保护的任务是:1)反映电力系统元件和电气设备故障,自动、有选择性、迅速地将故障元件或设备切除,保证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将故障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
2)反映电力系统的异常运行状态,根据运行维护条件和设备的承受能力.自动发出信号,减负荷或延时跳闸。
二、自动装置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保证电能质量,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是必不可少的。
107第三章 电流、电压互感器和相 序 滤 过 器1.对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一、二次侧引出端子为什么要标出极性?为什么采用减 极性标注?答:电流互感器、单相电压互感器(或三相电压互感器的一相)的一、二次侧都有两个 引出端子。
任何一侧的引出端子用错,都会使二次电流或电压的相位变化ο180,影响测量仪 表和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工作,因此必须对引出端子做出极性标记,以防接线错误。
电流互感器和单相电压互感器一、二次侧引出端子上一般均标有“*”或“+”或 “.”符号,或脚注(如1作头,2作尾;或A 、a 作头,X 、x 作尾)。
一、二次侧引出端子上 同一符号或同名脚注为同极性端子。
以电流互感器为例,如图3-1所示,1N 为一次绕组的匝 数,2N 为二次绕组的匝数,它们的标有“.”号的两个端子为同极性端子。
这种标注称为减 极性标注。
其含义是:当同时从一、二次绕组的同极性端子通人同一电流时,它们在铁芯中 产生的磁通的方向相同;而当一次绕组从标“.”号端子通入电流时,则在二次绕组中感应 的电流应从非标“.”号端子流向标“.”号端子。
如果我们从同极性端(两标“.”号端, 或两非标“.”号端)观察时,一、二次侧的电流方向相反,故称这种标记为减极性标记。
减极性标记有它的优点,即当从一次侧标“.”号端子通人电流1I &时,二次电流2I &从其标“.”号端子流出(见图3-1),铁芯中的合成磁通势应为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磁通势的相量差,即02211=-I N I N &&或11212I I N N I '==&&&。
这表明,1I &、2I &同相位,或可用同一相量表示一次电流和二次电流(当忽略励磁电流时),因此采用减极性标记。
电压互感器的极性标示方法和电流互感器的相同,但应注意,对于三相电压互感器,其 一次绕组的首尾端常分别用A 、B 、C 和X 、Y 、Z 标记,其二次绕组的首尾端分别用a 、b 、c 和x 、y 、z 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