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起情感波澜_增强教学效果(刘自志)
- 格式:pdf
- 大小:597.81 KB
- 文档页数:3
巧用情感教育,激发学习激情——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共鸣发表时间:2019-01-09T11:35:09.980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9期作者:胡玉梅崔欣[导读]湖北省枣阳市太平镇中心小学441206时至今日,新课程改革已进入高潮阶段,语文教育在经历一次次改革、争论、探索、实践之后,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重升学、重应试的教学历史背景下,机械练习、题海战术、框架式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师中还普遍存在,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忽视了情感教育。
我认为,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听、说、读、写的情感体验过程,语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将教师、学生、教材的情感有机地融汇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强烈的感情共鸣?下面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一、引导学生喜好语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包罗万象,语文学习的时空广阔,我们在生活中时时都在接触语文,也就时时都在运用语文、学习语文。
基于这样的观念,应该这样认为:只要学生对语文有了兴趣,有了对它的关注,有了对它的自觉探讨意识,那么就等于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文。
因此,教师应以此为契机,揣摩学生的思想情感,使语文学习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如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之美,引导学生领略社会之美,引导学生欣赏语言之美等等。
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么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大胜利,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产生师生情感共鸣的基础。
教师此时应因势利诱,在很好地启发了学生兴趣的同时,使他们达到想求明白和想学习的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
同样,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入手,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
只有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学习中才能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巧设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语文课堂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不容忽视,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使学生始终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语文。
教学研究科技进课堂——对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思考刘志勇(甘肃省会宁县八里湾乡中心小学,甘肃 白银 730716)摘要:随着多媒体在课堂中应用,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学方式单一化的现状开始得到改善,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教师感受到了科技与课堂结合的益处。
在本文中,笔者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为例,具体介绍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建言献策。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小学各科教学中,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引导学生运用审美感官去发现生活之“美”的学科。
传统语文教学以板书配合教师口头讲课为主,教学形式单一,授课内容难免枯燥乏味,尤其教学生涩难懂的古文诗词时,更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随着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普及,语文课堂开始变得生动有趣,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在本文中,笔者就围绕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一番探讨。
一、以灵动的多媒体影像拉近学生与课本内容的距离以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为例:教师导语:同学们,谁来告诉老师西沙群岛属于哪个省?那里的气候是怎么样的?学生举手抢答:是海南省的。
在祖国最南面。
海南省一年四季都是暖和的!教师:(边说边点开多媒体视频课件)这就是富饶的西沙群岛。
喜欢海水的同学,看到海水了吗?当学生看到视频课件中波光粼粼的海面时,都会被这生动的画面吸引,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哇~海面闪闪的,是彩色的!”“阳光看着很暖和哦!”“海里应该有大鱼!”… …教师: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接下来请同学们和同桌讨论一个问题:海水为什么这么美?跟随教师的引导,学生会踊跃举手发言,通过读课文或自述来表达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在这节课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影像展示课文中的情景,有助于拉近课文情景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作者: 李志民
作者机构: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东平中心小学
出版物刊名: 吉林教育:教研
页码: 87-87页
主题词: 阅读教学 应让 《草原》 课程标准 思乡之情 《春江花月夜》 特定情境 知行 教学情境 诗心
摘要:<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情感注入,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美化语言,营造情感氛围。
教师运用优美形象、绘声绘色的语言娓娓道来,营造出诗情画意,让浓浓的情感淙淙地流进学生的心田。
师生在充满诗意的的语境中实现情感、思维、精神的交流。
如教。
作者: 刘克智[1]
作者机构: [1]甘肃省通渭县寺子川学校,甘肃通渭743321
出版物刊名: 学周刊
页码: 153-154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30期
主题词: 师生互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价值
摘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和互动状态,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设置师生互动环节,提升互动意识,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充分提升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作者:刘海霞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18期河北宽城●刘海霞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角,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一、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只有把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适当的指导,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育,都至关重要。
要使学生对语文有兴趣,教师就要根据课本内容,采用多种方式提出问题,并设计浅显易懂的启发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当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后,自然会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多鼓励、多引导、多组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当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也就是说只有45分钟的课堂时间是不够的,要放眼课外,让学生到课外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古代和现代文学名著,写读书笔记、写书评,定期进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慢慢地,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的营养。
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
首先,让学生有选择地看电视、报纸,了解时事政治,关心他人,培养关爱自然的意识,树立崇高的理想。
其次,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和现实,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教师要多组织学生了解大自然,多观察自然现象,利用大自然的纯净、美丽,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培养他们非凡的创造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内外结合,密切合作,能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因此,教师只有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利用“四个一工程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所谓“四个一工程训练”,是指“课前预习一遍”“课后复习一段”“每天写一篇日记”“每月读一本书”。
激起学生兴趣,焕发课堂活力——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种方法发布时间:2021-05-06T13:21:58.107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3月作者:加米汉·阿不旦[导读] 初中语文是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当前教师所重点思考的问题。
初中时期是为学生将来学习打下基础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阶段。
新疆塔城区沙湾市第二中学加米汉·阿不旦摘要:初中语文是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当前教师所重点思考的问题。
初中时期是为学生将来学习打下基础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阶段。
所以,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需求,教师就要及时的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方法探究前言:语文课程充满乐趣和新奇,其中具有大量的民族文化,将不同的教学方式融入课堂中,能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语文知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乐趣,真正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让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更加积极,注意力更加集中。
在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中,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随之出现,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课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一、立足语文教材,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之前要立足于语文教材,考虑学生综合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学核心。
在这个过程中,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工具。
在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虽然新课改在不断的实施,但是还有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存在偏差,对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理解的不够透彻,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但是没有重视学生真正的发展需求,从而导致课堂氛围依旧沉闷。
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爱莲说教案》精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单调和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为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采用创新的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掌握《爱莲说教案》精髓。
一、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创新教学方式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极其重要。
创新教学方式有助于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需求不断变化,他们需要一种能够引发兴趣、鼓励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创新教学方式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质量。
创新教学方式可以让教师发挥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可以鼓励教师探索和实验,创造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教学内容介绍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将以《爱莲说教案》为教学内容。
《爱莲说教案》是清代闫鹤龄所著的一篇散文,其文笔华丽,深入骨髓,涉及到的人生观、价值观十分丰富。
目前,这篇文章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三、教学过程介绍1.阅读理解我们将要求学生熟读全文,并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帮助学生,例如短暂的导入和读后续篇等。
我们还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设置一些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精髓。
2.视频展示在完成阅读理解后,我们将通过视频展示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爱莲说教案》的精髓。
通过展示清晰、生动的画面,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加深他们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
3.专家分享作为教师,我们往往需要借助外力来创造更好的教育氛围。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邀请专家或学者来分享他们对教育的见解和经验。
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可以邀请文学专家或文化学者来分享他们对《爱莲说教案》的评价、解读和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篇文章和其中所蕴含的思想。
4.互动讨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精髓,我们将安排互动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自由、开放、富有创意和激情的环境中展开自己的思考与交流。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时刻与时俱进,不断进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方法也必须不断创新。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提高语文素养,这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浪之歌教学法。
浪之歌教学法是一种以口号、歌曲、小说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创新教学方法。
浪之歌教案是八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节课,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说《浪之歌》和唱一首歌曲《浪之歌》来进行学习。
以下是本篇文章对八年级语文浪之歌教案的详细介绍。
一、背景分析《浪之歌》是刘庆峰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位叫小浪的农民工在城市打拼,经过生活中的种种磨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部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小人物的命运,体现了人性的真善美,是一部很好的读本。
而《浪之歌》这首歌曲是由广东的一位歌手陈辉阳所创作,以慷慨激昂的情感表现了小浪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和磨难,以及奋斗的过程和结果,鼓舞人心,启迪心灵。
二、教学目标此次浪之歌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小说《浪之歌》和唱一首歌曲《浪之歌》,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阅读、听说、写作等语文能力。
三、教学过程1、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先出一道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就“为什么读书”这个话题进行自由讨论。
2、阅读小说《浪之歌》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小说《浪之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轮廓、主题思想等知识点。
3、学习歌曲《浪之歌》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跟着唱,教师可以在唱完歌曲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4、合作学习、讨论共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合作,分享小说和歌曲中所涉及的关键信息。
并准备一份合作作业,以介绍一个与自己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主题。
5、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小组合作作品以及学生的个人评价进行评估。
第一节捕获“动情点”写作是对生活相识的逐步深化和再创建。
写作中的运思过程,就是相识的深化与成篇的过程。
所谓相识的深化与成篇,就是在写作中捕获“动情点”,让理性思维进一步深化,这是对写作提出的较高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索,体现出显明的特性化色调,从而达到写作创新的更高要求。
只有在写作时常常想着去表达个人的感受与思索,并且努力捕获情感世界中最令人感动的点,学会运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提升文章的思维深度,才能促进相识的深化,才能写出新奇的文章来。
另外,相识的深化还有待于我们从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去发掘。
我们讲“动情点”时所说的“横断面”,讲“理性思维深化”时所说的“递进式”结构,还有创新写作中的“新的形式”,都是从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上考虑文章的成篇的。
《捕获“动情点”》主要讲解并描述了“动情点”的作用,并进而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横断面”与“纵断面”的概念及作用,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捕获“动情点”,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理性思维的深化》从“感知须要理性的分析”等四个方面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着深刻、全面的方向发展。
《培育创新意识》从“开拓思路”“变换视角”和“寻求新的形式”三个方面讲解并描述了“创新意识”的培育方式及角度。
第一节捕获“动情点”让·彼浩勒助失明老人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花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不用说,他是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
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装扮美丽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麻木不仁,有的还淡淡一笑,便扬长而去。
这天中午,法国闻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
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日上午有人给你钱吗?”“唉!”那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说着,脸上的神情特别哀痛。
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静静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忙地离去了。
2016年第47期(总第311期)·课程改革·新课改形式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情感教育践行了“以生为本”,能够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师生间产生情感共鸣,建立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为语文课堂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知,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情感教学尤为重要。
一、情感教育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情感教育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教通过情感方式建立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课堂,为课堂良好教学效果奠定基础,进而达到使学生认知世界以及积极引导学生走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培养目标。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引入情感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语文知识教授的最大化效益,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能够帮助教师顺利的完成教学计划,提升教学效率,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基础上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可应用型人才,进而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二、新课改背景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状第一,教学模式的滞后性。
仍旧有一些教师惯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而当前新课改形式下提倡情感教学、创新教学。
第二,理解存在偏差。
部分语文教师对“情感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往往将其与德育工作混为一谈。
在传统灌输式模式中,忽略了情感教学的运用,在交流沟通中无法真正实现情感层面的互动。
第三,方法不合理。
部分教师情感教学方式不正确,对学生的行为不分青红皂白的肯定,这样背离了新课标的标准要求,影响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新课改背景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在新课改背景下,情感教学的优势能够推动其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更加坚定的实时推行,在推行的过程中其存在的不足也会得到科学合理的解决,进而实现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若想充分的践行情感教学,在实际应用中语文教师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文教师要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开展情感教育,提高教学内涵——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发表时间:2018-11-21T14:10:43.837Z 来源:《素质教育》20189年1月总第294期作者:曹锋高德全[导读] 通过初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中的积极引导,能大大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曹锋湖北省枣阳市太平镇三中441206;高德全湖北省枣阳市太平镇二中441206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初中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养以及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语文老师的要求更加多元化。
通过初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中的积极引导,能大大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方式语文这门学科在初中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然而,就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部分教师未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作用,不能更好地引导初中生高效学习语文知识,对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情感教学需要教师基于初中生的内心情感,利用积极向上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学生,使初中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初中生全面发展。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情感教育是有必要的。
一、初中语文和情感教育初中语文与情感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感教育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前进和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知识,还要在这个基础上拓展初中生与相关语文的情感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情感教育的内在优势,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从根本上增强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举例来说,在学习《树林和草原》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与草原有关的视频影像,以此来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试论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刘志宇
【期刊名称】《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4)B12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能起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完善人格及激发学习兴趣等作用。
【总页数】3页(P160-161,163)
【作者】刘志宇
【作者单位】山庄中学,江西安福343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试论情感教学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J], 姜海燕
2.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作用分析 [J], 邢汉波
3.试论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J], 刘志宇
4.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J], 潘加卓
5.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学 [J], 苗建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发布时间:2022-04-25T08:11:59.83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月第1期作者:刘京成[导读] 有了幼儿园和小学九年的学习作为基础,初中生已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储备,但语文知识的累积还需要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给养刘京成山东省莒县东莞镇中心初级中学 276528摘要:有了幼儿园和小学九年的学习作为基础,初中生已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储备,但语文知识的累积还需要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给养。
因此,课堂效率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将会影响学生语文水平提升的速度。
那么,应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本文认为,在强调人文情怀的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认识并克服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学生从学习的机器培养成满怀兴趣走进语文世界的探索者。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教学效果引言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便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但是很多教师依旧坚持“知识上位”思想,学生很难在课堂中发挥特长,语文学习效率也难以真正提升。
1.目前初中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1.1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世界上可能存在很多相似的人,却不可能有各个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即使是处于相同教学环境的同一个班的学生也会因为各自的语文基础和领悟能力之间的差异,呈现不同的语文水平。
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容易使能力弱的学生因为跟不上课堂节奏而变得更弱,伤害学生的自信心,阻碍学生发展。
1.2课外阅读严重匮乏胸无半点墨,下笔难成书。
语文教材在编写时虽然选材谨慎,入选课文都是优中选优,但教材毕竟篇幅有限,其带来的阅读量只能为学生打基础。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质量的综合提升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补充阅读。
然而,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考核压力和学生升学压力大,教师都忙着赶进度,抓复习,不仅每周没有留出二十分钟的课堂时间给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也忽略了培养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提升教师魅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发布时间:2021-09-07T11:13:17.0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2期作者:刘黎明[导读] 本论文探讨了农村中学课堂无吸引力,学生厌学,大量家庭不惜财力物力把子女送到城里学校读书的情况。
刘黎明重庆市渝南田家炳中学 401346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农村中学课堂无吸引力,学生厌学,大量家庭不惜财力物力把子女送到城里学校读书的情况。
作为一名老师,怎样才能让学生“亲咱”“信咱”?单靠老师的权威,是不足以让学生“亲”“信”的!这就需要老师要把自己培养成“有魅力的老师”。
老师只有不断增强自身魅力,不断为老师魅力指数加码,才能让学生去赞叹、仰慕、效仿,而且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魅力指数越大,影响也越大。
上的课就越有吸引力。
关键词:农村中学;课堂教学;对策研究所谓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
文章有魅力,读者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
一个老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正所谓《学记》有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作为一名老师,怎样才能让学生“亲咱”“信咱”?单靠老师的权威,是不足以让学生“亲”“信”的!这就需要老师要把自己培养成“有魅力的老师”。
老师只有不断增强自身魅力,不断为老师魅力指数加码,才能让学生去赞叹、仰慕、效仿,魅力指数越大,影响也越大,上的课就越有吸引力。
老师应从学识、涵养、兴趣、爱好等方面来提升自己的魅力。
一、农村学校的现状(一)城乡教育失衡。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乡村教育基本上全部属于基础教育,即小学和初中教育,全部属于义务教育的保障范畴。
由于社会变迁、观念转变和人口流动性增强,与城市教育相比,乡村教育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学生减少,教师的流动更加频繁,乡村教师学科结构性失衡日益加剧,部分学校只有采取转岗培训等方式配备所缺学科教师,但“半路出家”的教师能否完全胜任,则取决于该教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有效操控课堂作者:刘爱明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年第01期语文学科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本,以练习应用为本”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自育自学自助而助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引导学生思想上自育、人格上自塑、学习上自研、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控、心理上自调、方法上自炼、评价上自鉴,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上课伊始,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如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讲述与课题有关的自然、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通过一个小故事、出示一张图片、演示一个小实验,组织一个小游戏等方法生动地再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现象。
组织引导学生有目的从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强烈探究欲望求问题的答案。
尤其在习作教学中,有趣的兴趣引领是习作的催化剂。
创设一定的情境,犹如给学生再现了生活,活化了人物形象,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境可想(想象)。
比如在作文之前,我经常有意设计并组织一些小游戏、小表演、小动画、小音乐欣赏等活动,并相机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联想和想象。
这样,就很容易地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乐说。
然后再对选材、开头、结尾等方面加以指导,学生很容易就能做到有话会说,有话趣说。
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要点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要经常性地反思,形成对教育教学宏观追求的理解;教师还要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最好是研读整个学段的教材,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
1.带着目标走进课堂。
教学目标落实要求做到两点:一是落实到学生其体的课堂学习行动上,比如“说出”、“阐述”、“写出”、“做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