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性ERCP术的配合与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54.04 KB
- 文档页数:2
ERCP手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优化医院内的ERCP手术管理工作,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进行ERCP手术的医疗人员,包括但不限于主治医师、主治护士、麻醉医师等,所有医疗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医院应当加强对ERCP手术医疗团队的管理和组织,保证医疗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安全、有效的ERCP手术服务。
第四条医院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ERCP手术管理制度,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全流程管理。
第五条医院应当定期对ERCP手术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和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二章手术前的准备工作第六条医院应当建立严格的医疗设备及器械供应管理制度,确保所有用于ERCP手术的设备和器械均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七条医院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主治医师、麻醉医师、主治护士等专业人员,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第八条手术前,患者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并在患者手术前评估表上填写完整患者信息。
患者应当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手术风险和后果。
第九条医院应当进行术前宣教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流程、危险因素、手术后护理等相关知识。
第十条医院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术前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治疗方案,并由主治医师进行评估和确认。
第三章手术中的操作规范第十一条医院应当确保手术室内环境整洁、卫生,且符合手术操作要求。
第十二条手术室应当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包括但不限于内窥镜系统、设备清洗器械、气管插管等。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严格执行术前交接班制度,将患者的基本情况、重要信息等进行沟通和确认。
第十四条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主治护士必须严格按照手术治疗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五条手术医师必须严格遵守器械使用和操作规范,确保器械的洁净和安全。
第十六条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主治护士必须密切配合,做好团队协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护士在ERCP治疗配合中易发生的问题及防范措施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ERCP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大了内镜治疗护理技术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内容,不仅给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可能导致护理工作技术方面的风险增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
由于目前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护士在ERCP检查治疗的配合中可因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工作被动等原因,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诱发差错或事故。
因此,对易发生的问题,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1护士在ERCP治疗中易出现的问题1.1不能以病人为中心由于内镜工作的特殊性,内镜护士在治疗前往往忽视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对病人关心了解不够,术前访谈的一过或交代简单;而在ERCP治疗操作中,个别护士只注重单纯配合操作,缺乏与病人的沟通,由于病人始终处于清醒状态极易使其缺乏安全感而出现过度紧张,血压升高,呼吸心率加快,胃肠蠕动增快等症状,直接影响操作者操作,可导致治疗、手术时间延长,病人痛苦,甚至手术失败。
1.2理论知识不扎实重实际操作而忽视理论学习,仅局限于跟着医生后面被动操作。
具体表现在: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不能准确地回答;有时由于片面的解释,还容易给医生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预见性,准备不充分,甚至个别护士基础知识差,遇到问题或抢救病人时,束手无策,影响抢救。
1.3无菌观念差个别护士没有意识到无菌操作在整个ERCP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具体表现在:内镜附件未能严格按要求洗消;污染物与无菌物界限不明显;不经常更换无菌手套;操作手法不对,污染无菌区等。
极易造成胆系感染和交叉感染,使病情加重,导致手术失败,影响远期疗效,严重时可危及病人生命。
1.4责任心不强个别护士在操作中常常凭经验办事,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极易引发差错事故。
例如:术前查对不认真,导致病人上台先后次序有误,造成工作忙乱;器械错误使用,影响手术正常进行;医疗设备操控不准确,导致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过大,发生穿孔或出血;导丝插入时用力过大或过深,反复插导丝等引起病人疼痛;取石时操作动作粗暴,导致穿孔;造影剂推注速度过快、浓度配比过高引发胰腺炎等等。
ERCP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ERCP是“逆行胰胆管造影”英文缩写,指的是用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行麻醉,通常是静脉全麻。
麻醉成功后从嘴巴插入十二指肠镜(有点类似胃镜),镜子一直到达十二指肠中段的位置(肝胆胰系统的总开口胆总管,开口于此部位的十二指肠)。
在此部位找到胆总管的开口,并从十二指肠镜的头端往胆总管的开口插入特制的各种导丝及工具(十二指肠镜本身含有各种相关的工作通道,专门用于各种相关器械的操作)。
通过这些工具,就可以完成肝胆管系统/胰管的造影,同时进行相关的手术治疗。
如发现有肿瘤可以取标本送病理检查或是放置胆道支架,如有结石则可以通过相关工具把石头取出来。
总体来说,ERCP是一项技术活,具有创伤少、恢复快、疗效确切,同时具有检查、治疗等优点。
缺点是其是相对有创的操作,具有一定风险。
目前有MRCP“胰胆管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可替代此项检查,MRCP属无创检查。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插管造影的方法首先达到诊断目的,再根据诊断结果采取进一步介入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
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等介入治疗,由于不用开刀,创伤小,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
ERCP在术前、术中、术后都有很多的影响因素,而护理工作是ERCP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
1.术前护理1.1 心理护理十二指肠乳头平滑肌的松弛与否是ERCP术成功的首要条件,而情绪、精神状态影响了其松弛状态[2]。
由于患者对ERCP缺乏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具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术前应耐心地向患者介绍ERCP的操作过程、手术的优点、可能存在的风险、手术成功的百分率、术中配合知识,增加患者对ERCP的了解和信任,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促进患者的主动合作。
1.2 术前检查及药物准备检查患者有无严重的心、肺、脑、肾疾病,检查血压及凝血功能,做碘过敏试验及抗生素过敏试验,备好造影剂。
ERCP术中的临床护理配合要点研究ERCP(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项用于诊断和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在进行ERCP术中,临床护理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情况。
本文将从ERCP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对临床护理的配合要点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ERCP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一、ERCP术前的临床护理配合要点1. 了解患者病情和饮食史:在行ERCP术前,护士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饮食史,包括有无过敏史、妊娠史、手术史等,以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术前准备。
2. 术前文化教育:护士要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ERCP的相关知识,包括手术的目的、过程、术后护理等,让患者对手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增强患者的配合度。
3. 术前评估:护士要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生命体征、过敏情况等,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为手术进行提前准备。
4. 心理护理:术前护士应对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增强对手术的信心。
二、ERCP术中的临床护理配合要点1. 配合医生完成准备工作:护士要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包括帮助患者更衣、打开所需药品、器械、检查仪器等,为医生顺利开展手术奠定基础。
2. 观察患者状况:术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向医生汇报,确保手术安全。
3. 协助医生操作:护士要配合医生进行器械递送、病灶冲洗等操作,确保术中医生操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4. 疼痛管理:在术中,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时给予止痛药物,确保患者的舒适感。
三、ERCP术后的临床护理配合要点1. 观察患者恢复情况:术后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出血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2. 术后护理指导: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护理指导,包括术后饮食、活动、伤口护理等,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
浅谈导丝在ERCP中的应用与护理配合技巧随着内窥镜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发展,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内窥镜逆行性胆管-胰管造影术)已经成为治疗胆道、胰腺疾病的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
而导丝作为ERCP手段之一,在ERCP操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重点介绍导丝的应用和护理配合技巧。
一、导丝的应用1.导丝作为人工通道的介入手段在进行ERCP操作时,首先需要进入十二指肠或乙状结肠,此时桥接器不能自由穿行因此需要通过人工通道的介入手段。
而导丝便可作为人工通道的介入手段使用,导丝的细长柔性的特性使得它能够轻松地进入而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
2.导丝作为胆道或胰管的辅助工具导丝还可以作为胆道或胰管的辅助工具。
在进行ERCP操作时,如果需要在胆道或胰管内进一步进行检查或治疗,那么需要在内镜或已有导管的基础上再次进入导管。
而此时导管内部已经变得狭小,那么导丝的细长柔性的特性就可以帮助医生顺利进入导管,并进行检查或治疗操作。
3.导丝作为支持工具在进行进行胆道或胰管内的治疗操作时,如支架置入和取出,需要将治疗器械穿过导管口导入胆道或胰管,在此过程中导丝就成了重要的支持工具。
导丝能够在操作过程中稳定导管位置,帮助治疗器械更准确、更顺利地进入导管中。
二、导丝的护理配合技巧在使用导丝的同时,到必须注意好导丝的护理配合技巧,下面将对此进行介绍。
1.选择合适的导丝在ERCP操作中,选择适合的导丝至关重要。
在选择导丝时,应根据病情、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综合考虑,尽可能选用直径适合、柔软度适当的导丝。
如果导丝过于硬或太粗,则容易造成胆管或胰管的损伤或穿孔,如果导丝太细则可能无法顺利进入要检查的部位。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导丝。
2.导丝的无菌技巧在ERCP操作中,导丝需要与人体内部的组织接触,因此导丝的无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医务人员在使用导丝时,要注意洗手、戴手套,并将导丝在显微镜下使用。
ERCP操作中的配合技巧与护理发表时间:2019-03-15T17:26:08.71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作者:钟孝勤[导读] 分析ERCP操作中的配合技巧与护理。
梧州市工人医院内镜室广西梧州 543100 【摘要】目的:分析ERCP操作中的配合技巧与护理。
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ERCP操作患者,所选患者操作过程中均实施配合技巧与护理。
结果:ERCP操作时间为(42.33±14.23)分钟,2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7%。
结论:在ERCP操作中,配合技巧与护理非常重要,可以提高临床诊疗价值。
【关键词】ERCP;配合技巧;护理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通过口腔胃部使十二指肠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确定其乳头,将导管插入,并将造影剂注入,可以将胆胰管图像显示出来,并对其进行诊疗[1]。
因ERCP属于侵入性微创操作,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对于此应做好ERCP操作中的配合和护理工作,使诊疗效果提升[2]。
基于此,本文择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ERCP操作患者,分析ERCP操作中的配合技巧与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ERCP操作患者,其中75例男性,45例女性,年龄最大为77岁,最小为26岁,年龄均值为(45.63±12.04)岁,71例胆总管结石、34例黄疸原因待查、13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2例其他。
1.2方法ERCP操作:选择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术者经食管、胃部将十二指肠镜置入十二指肠降部,对十二指肠乳头进行确定,并于电视荧光屏监视作用下,将少量造影剂注入,直至部位充分显影,以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
所选患者操作过程中均实施配合技巧与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护理三部分。
术前准备包括:①器材准备。
ERCP操作中需要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电视监视器、冷光源、高频电及附件,同时还涉及到导丝、扩张管、切开刀、造影管等。
ERCP的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ERCP(经胆道镜逆行胆道造影术)是一种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内窥镜检查和治疗方法。
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对于术后恢复和康复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ERCP的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内容。
一、术中配合1.安全麻醉:ERCP一般采用全麻,术前需对麻醉用药过敏史进行了解,避免出现过敏反应。
麻醉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2.静脉通路:在术前患者需要进行静脉通路的建立,方便给予药物和输液。
3.术中监测:在ERCP过程中,需进行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呼吸、体温等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4.利尿:术前需给予患者充足的液体,术中如果出现尿量减少,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必要时进行利尿处理。
5.术中配合:在术中需要患者按医生的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配合医生完成内窥镜的插入和检查过程,保持体位稳定。
二、术后护理1.观察: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睡眠:术后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3.消化道症状:术后消化道症状比较常见,包括恶心、呕吐、腹胀等。
需给予止吐药物和胃肠解饿治疗。
4.规范饮食:术后患者需忌口油腻、辛辣等食物,宜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控制感染:术后需保持消化道通畅,避免便秘。
同时要注意手卫生,避免感染引起并发症。
6.镇痛:术后可能会有一定的腹痛不适感,可给予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7.出血风险:术后需监测患者的粪便颜色,如果出现明显的黑便或血便,可能是出血的表现,需要及时处理。
8.随访复查:术后需定期复查,包括胆道图像学检查、肝功能、血常规等,评估术后效果和是否出现并发症。
以上是ERCP的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的内容,合理的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在术后护理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并注重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促进术后的愈合和康复。
ERCR护理知识引言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一种常见的胆道和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作为一名护士,了解和掌握ERCP护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围绕ERCP的概念、适应症、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ERCP的概念ERCP是一种结合内镜技术和X线摄影技术的诊疗技术,用于胆道和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内镜将显像剂注入胆道和胰管,然后通过X光影像观察和诊断疾病。
ERCP可以帮助发现胆道结石、胰腺炎、胆囊炎等疾病,并进行相关治疗。
二、ERCP的适应症ERCP适用于以下疾病或情况的诊断和治疗:1.胆道结石:通过ERCP可以诊断和治疗胆道内的结石,例如行取石术或放置胆管支架。
2.胰腺炎:ERCP可以帮助观察和诊断胰腺炎,并进行相关治疗,如引流治疗。
3.胰腺囊肿:ERCP可以辅助诊断和治疗胰腺囊肿,如行穿刺引流。
4.胆囊炎:ERCP可以帮助观察胆囊炎的程度,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关治疗。
5.胆管狭窄:ERCP可以帮助观察和评估胆管狭窄的程度,并进行相应治疗,如支架置入术。
三、ERCP的术前准备在进行ERCP前,需要进行一定的术前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1.术前评估: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等,以及检查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2.饮食控制:在手术前一天,患者需要进行禁食,并且需要清除肠道,以确保手术操作的清晰度。
3.心电监护: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以识别潜在的心血管风险。
4.插胃管:在手术前需要为患者插入胃管,以减少胃内气体的干扰。
四、ERCP的术中操作在ERCP术中,护士有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
1.麻醉和镇痛:护士需要与麻醉师一起为患者进行麻醉和镇痛操作,以提供舒适的手术环境。
ERCP术的护理及配合术前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准备:术前要告知患者术前需要禁食禁水,一般要求患者在术前6至8小时不进食,2小时内停止饮水。
同时要告知患者术前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心电图、胸片等相关检查,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2.药物管理:术前要核实患者的过敏史,对可能过敏的药物要特别注意。
术前应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及镇静药物,使患者在手术时保持安静和舒适。
3.精神护理:术前要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对手术的认识和期望,解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并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术中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协助医生操作:术中护理要协助医生进行内镜引导下的器械放置和胰胆管造影。
护士要保持病人口腔和咽喉通畅,切保证器械的顺利放置。
必要时还需协助医生进行钳取,穿刺等操作。
2.监测患者情况:术中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变化。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还要观察患者的疼痛指数,观察是否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3.给予镇静:术中给予适量的镇静药物,使患者保持镇静状态,并减少疼痛感。
注意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如呼吸抑制、心率下降等。
术后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患者情况:术后要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处理。
2.口服及饮食:术后恢复期,可逐渐给予患者口服液体和半流质饮食,如稀饭、粥等,避免患者进食过快、过多,防止恶心、呕吐发生。
根据患者情况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3.疼痛护理:术后可能会出现轻度腹痛或不适感,可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
同时要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发作频率,如有必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协助康复:术后护理还包括康复指导,包括告知患者术后需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酒等。
综上所述,ERCP术的护理及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护士要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状况,及时观察异常情况,并与医生密切配合,提供全方位的护理,以确保术后患者的安全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