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术中配合
- 格式:ppt
- 大小:798.50 KB
- 文档页数:12
ERCP术中的临床护理配合要点研究【摘要】随着胆道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ERCP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探讨ERCP术中的临床护理配合要点,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安全性。
在ERCP术前的准备工作中,需重点评估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
术中的护理配合要点包括保持患者安静、注意监测生命体征等。
术后的护理措施应注重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团队合作与沟通也至关重要,以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无误。
风险评估与预防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必须严格执行。
临床护理配合在ERCP术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未来的研究方向应注重提高护理水平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ERCP, 临床护理, 护理配合要点, 风险评估, 沟通, 团队合作, 术前准备, 术中护理, 术后护理, 重要性, 未来研究, 结论, 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一种常用的内镜学检查与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胰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ERCP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操作技术,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护理配合,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由于ERCP技术的复杂性和操作的高风险性,需要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配合,准确把握术中各项操作细节,保障患者的安全。
加强对ERCP术中的临床护理配合要点的研究和总结,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ERCP术中的护理配合要点,分析ERCP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探讨团队合作与沟通,以及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全面的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ERCP术中临床护理配合要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分析在ERCP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不同阶段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配合,以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复杂情况和各种意外情况,提高团队的整体执行效能和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ERCP术中的临床护理配合要点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ERCP(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常见的胆道和胰腺疾病诊断及治疗的内窥镜手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胆道和胰腺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使得ERCP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ERCP术中护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认真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在国内,尽管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护理人才,但在ERCP术中的专业化护理水平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开展关于ERCP术中的临床护理配合要点研究,对提升我国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手术治疗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ERCP术中的护理配合要点,为提升我国ERCP术中护理水平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与标题等。
旨在探讨在ERCP术中的临床护理配合要点,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对ERCP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要点的详细分析和总结,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和护理技巧,以确保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通过对护理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的探讨,促进护理人员对于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最终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护理指导和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探讨ERCP术中护理配合要点的相关机制,为未来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ERCP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手术,用于检查和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
在ERCP术中,临床护理配合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对于ERCP术中的临床护理配合要点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的护理配合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准备手术所需的设备和药物,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提高他们对手术的接受度,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
精心的护理配合还可以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护士在ERCP治疗配合中易发生的问题及防范措施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ERCP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大了内镜治疗护理技术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内容,不仅给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可能导致护理工作技术方面的风险增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
由于目前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护士在ERCP检查治疗的配合中可因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工作被动等原因,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诱发差错或事故。
因此,对易发生的问题,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1护士在ERCP治疗中易出现的问题1.1不能以病人为中心由于内镜工作的特殊性,内镜护士在治疗前往往忽视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对病人关心了解不够,术前访谈的一过或交代简单;而在ERCP治疗操作中,个别护士只注重单纯配合操作,缺乏与病人的沟通,由于病人始终处于清醒状态极易使其缺乏安全感而出现过度紧张,血压升高,呼吸心率加快,胃肠蠕动增快等症状,直接影响操作者操作,可导致治疗、手术时间延长,病人痛苦,甚至手术失败。
1.2理论知识不扎实重实际操作而忽视理论学习,仅局限于跟着医生后面被动操作。
具体表现在: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不能准确地回答;有时由于片面的解释,还容易给医生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预见性,准备不充分,甚至个别护士基础知识差,遇到问题或抢救病人时,束手无策,影响抢救。
1.3无菌观念差个别护士没有意识到无菌操作在整个ERCP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具体表现在:内镜附件未能严格按要求洗消;污染物与无菌物界限不明显;不经常更换无菌手套;操作手法不对,污染无菌区等。
极易造成胆系感染和交叉感染,使病情加重,导致手术失败,影响远期疗效,严重时可危及病人生命。
1.4责任心不强个别护士在操作中常常凭经验办事,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极易引发差错事故。
例如:术前查对不认真,导致病人上台先后次序有误,造成工作忙乱;器械错误使用,影响手术正常进行;医疗设备操控不准确,导致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过大,发生穿孔或出血;导丝插入时用力过大或过深,反复插导丝等引起病人疼痛;取石时操作动作粗暴,导致穿孔;造影剂推注速度过快、浓度配比过高引发胰腺炎等等。
ERCP围手术期护理施凤娟(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普外科)【关键词】ERCP术;围手术期;护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注入造影剂做X线胰胆管造影检查,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胰胆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1]。
但作为一种侵入性的诊治方法,亦可发生相关的并发症,如何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ERCP的成功率是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
现将我科开展ERCP术以来总结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ERCP术的临床应用ERCP术主要应用于原因不明的梗阻性黄疸、良恶性胆管狭窄和畸形、肝胆胰腺肿瘤、疑有胆石症、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胆源性胰腺炎和疑难性腹痛等患者的诊断及进一步的治疗[2]。
自20世纪70年代应用以来,随着内镜器械的发展和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胆管引流术(ER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内镜下胰管引流术(ERPD)、胆管内支架引流术使众多胆胰疾病患者得以经过微创方式治愈。
我科自年月至年月,已施行ERCP检查及治疗例。
2 术前护理2.1 充分评估病情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出凝血时间,测定血尿淀粉酶、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了解有无胰腺基础疾病。
并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心理状况做全方面的评估。
2.2 心理护理通过对ERCP检查患者术前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情况[3]。
由于患者和家属缺乏ERCP的相关知识,因而多数患者有恐惧心理。
而患者精神状态、情绪及对操作者的信赖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十二指肠降乳头平滑肌的活动度,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
因此术前应向患者详细介绍ERCP的目的和方法、术中可能存在的不适和术后注意事项,对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2.3 术前准备 ERCP术前三日内不做钡餐胃肠检查和钡灌肠,防止钡剂存留而影响ERCP的效果。
ERCP术中的临床护理配合要点研究ERCP(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项用于诊断和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在进行ERCP术中,临床护理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情况。
本文将从ERCP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对临床护理的配合要点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ERCP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一、ERCP术前的临床护理配合要点1. 了解患者病情和饮食史:在行ERCP术前,护士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饮食史,包括有无过敏史、妊娠史、手术史等,以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术前准备。
2. 术前文化教育:护士要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ERCP的相关知识,包括手术的目的、过程、术后护理等,让患者对手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增强患者的配合度。
3. 术前评估:护士要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生命体征、过敏情况等,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为手术进行提前准备。
4. 心理护理:术前护士应对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增强对手术的信心。
二、ERCP术中的临床护理配合要点1. 配合医生完成准备工作:护士要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包括帮助患者更衣、打开所需药品、器械、检查仪器等,为医生顺利开展手术奠定基础。
2. 观察患者状况:术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向医生汇报,确保手术安全。
3. 协助医生操作:护士要配合医生进行器械递送、病灶冲洗等操作,确保术中医生操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4. 疼痛管理:在术中,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时给予止痛药物,确保患者的舒适感。
三、ERCP术后的临床护理配合要点1. 观察患者恢复情况:术后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出血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2. 术后护理指导: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护理指导,包括术后饮食、活动、伤口护理等,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
1例ercp,spyglass液电碎石术术中配合的护理体会赵一哲发布时间:2023-07-04T09:55:33.407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7期作者:赵一哲[导读]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西宁 810007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ERCP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发展,现阶段已将其用于胆道以及胰腺疾病等方面的应用之中。
胆汁对于困难胆结石类型的患者,ERCP难以达到理想的干预效果[1-2]。
传统的干预方式,如:内镜胆道括约肌切开术后,采用内镜球囊扩张或机械碎石术可能需要多次进行ERCP。
随着SpyGlassDS的应用,胆管镜逐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SpyGlassDS能够在直视胆管结石的情况下采用液电碎石。
其主要通过探针尖端的电极传输电荷,使得周围流体膨胀,进而产生振荡压力冲击波,将结石击碎,多数情况下能够取得优良的干预效果,但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对患者自身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3-4]。
本文将探究分析ercp,spyglass液电碎石术术中配合的护理体会,详情如下所示。
【临床资料】主诉:突发性上腹部疼痛不适2天,患者于2天前进食后出现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位胃内容物,伴浑身乏力,不存在腹泻、边学、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尿频、尿痛等异常症状。
腹部彩超显示:肝内胆管扩张伴结石,胆总管上端扩张并结石。
查体:共模以及皮肤中毒黄染,腹部可见7cm及腹腔镜陈旧性手术瘢痕,愈合可。
未触及腹部包块,腹式呼吸存在,未见腹壁静脉区长,上腹部牙痛,以剑突下最为显著,不存在反复跳痛以及肌紧张,肾无压痛、叩击痛,腹部血管搏动未见异常,输尿管压痛点无明显压痛。
初步诊断:急性胆囊炎。
【护理措施】①做好患者的检测,设置患者吸氧浓度为:2-3L/min,以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为基础,对氧流量进行调节,予以患者心电监护,每2min 进行一次心电图、血压、脉搏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之后为15min一次,当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躁动不安等情况时,应及时明确患者是否出现低血氧症等情况,避免直接提升药物剂量。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中医护理的现状摘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目前治疗胆石症的最常用方法,但是其术后并发症较多,给患者常常带来许多痛苦,中医护理能够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并能减少患者疾病上的痛苦,目前常规使用的中医护理有中药芒硝、穴位贴敷等,本文将结合临床上常规经验论述如下。
【关键词】ERCP;护理;中医【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318-03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是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
是目前临床上诊断和治疗胆总管结石、阻塞性黄疸等胰胆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但由于ERCP术后,患者气血耗伤,无以运化血液,瘀血内滞,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加之脾胃气血亏虚,纳运失常,气机不利,腑气不降,加剧疼痛。
患者病情反复、创伤较大,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较多。
中医护理具有改善症状、减少疼痛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其扶助正气,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除常规护理外,加上中医护理可增强护理效果。
1.一般护理1.1 术前护理实施手术之前必须将内镜下取石之相关注意项目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其中含手术的目的、手术的可行性、手术的操作流程、相关并发症及必要时的处理措施,徐海荣等[1]还认为为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应依据患者病情实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以提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度,从而保证手术进行顺利。
郭某等人还指出重视病房的环境,例如适宜的灯光、温度及湿度都能够帮助病人消除术前紧张感[2]。
另外有些学者认为认真倾听患者的不适是非常有必要性的,不但能够加强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并且缓解患者术前不适焦虑感[3]。
1.1.1感染护理干预手术实施前,先用预防量的抗生素为患者输液,加强巡视临床护理,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患者是否有寒颤、高热、黄疸、腹痛等感染的前驱症状。
1.1.2术前准备手术之前,必须对患者病史及病情详细的询问并记录,禁食禁饮6~8h,确保患者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及有无碘过敏史。
ERCP术中的临床护理配合要点研究ERCP(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一种诊断和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的手术,但是该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严格的护理配合。
术前护理术前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基本措施。
首先,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安全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和过敏史,对患者有特殊需要的情况进行特别照顾。
术前应告知患者手术的具体内容、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对病人早期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安慰。
同时应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确保手术安全。
1. 重点配合医生操作医生在术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如插管、引导导丝通过胆管等,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紧密配合。
在配合医生的操作时,要及时给予医生需要的工具和材料,保持手术区域的干净和整洁,确保医生能够顺利地进行操作。
2.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术中,护理人员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若出现严重不适,如呼吸困难、心悸等,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 注意患者的感受由于ERCP术需要在患者的胆道和胰腺中插入内窥镜,有一定的不适感。
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关注患者的感受,给予适当的物理和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紧张和恐惧。
4. 保持手术区域无菌ERCP术属于有创手术,要求手术区域无菌。
护理人员应注意消毒操作,严格保持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并定期更换手术器械。
2. 给予术后护理及宣教ERCP术后需要一定的护理和宣教。
在护理方面,需要注意患者的休息和营养,避免感染和出现术后并发症。
在宣教方面,要告知患者注意术后饮食、休息和生活方式等,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总之,ERCP术是一种高危操作,需要护理人员和医生紧密合作,严格控制手术的各个环节。
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要注重细节,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ERCP的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ERCP(经胆道镜逆行胆道造影术)是一种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内窥镜检查和治疗方法。
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对于术后恢复和康复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ERCP的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内容。
一、术中配合1.安全麻醉:ERCP一般采用全麻,术前需对麻醉用药过敏史进行了解,避免出现过敏反应。
麻醉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2.静脉通路:在术前患者需要进行静脉通路的建立,方便给予药物和输液。
3.术中监测:在ERCP过程中,需进行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呼吸、体温等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4.利尿:术前需给予患者充足的液体,术中如果出现尿量减少,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必要时进行利尿处理。
5.术中配合:在术中需要患者按医生的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配合医生完成内窥镜的插入和检查过程,保持体位稳定。
二、术后护理1.观察: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睡眠:术后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3.消化道症状:术后消化道症状比较常见,包括恶心、呕吐、腹胀等。
需给予止吐药物和胃肠解饿治疗。
4.规范饮食:术后患者需忌口油腻、辛辣等食物,宜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控制感染:术后需保持消化道通畅,避免便秘。
同时要注意手卫生,避免感染引起并发症。
6.镇痛:术后可能会有一定的腹痛不适感,可给予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7.出血风险:术后需监测患者的粪便颜色,如果出现明显的黑便或血便,可能是出血的表现,需要及时处理。
8.随访复查:术后需定期复查,包括胆道图像学检查、肝功能、血常规等,评估术后效果和是否出现并发症。
以上是ERCP的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的内容,合理的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在术后护理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并注重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促进术后的愈合和康复。
ERCP术中的临床护理配合要点研究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内窥镜检查技术,用于诊断和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
它涉及到许多临床护理配合要点,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研究ERCP术中的临床护理配合要点。
麻醉和镇静是ERCP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临床护士需要与麻醉医生密切合作,确保患者安全地接受适当的麻醉和镇静。
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的麻醉和镇静用药史,并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呼吸情况、心血管状况和麻醉过敏史。
在术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和血压,并及时纠正任何异常。
对于ERCP术中涉及的管道置入和内镜操作,护士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器械和设备。
护士应确保内镜设备和器械完好无损,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清洁。
在术前,护士应检查内镜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如灯光、摄像头和气体灌注系统等。
术中,护士应始终随时准备好必要的器械和器械,以便手术医生可以随时使用。
对于ERCP术后的护理,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并观察任何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或腹部不适等。
护士还应确保患者安全地恢复麻醉,并遵循适当的观察和护理指南,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教育和沟通也是ERCP术中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详细的术前和术后教育,包括手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
护士还应回答患者和家属可能有的任何问题,并提供心理支持,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不安情绪。
临床护士在ERCP术中还应注意文书记录的完整和准确。
护士应在术前和术后记录患者的详细信息,包括患者的个人资料、麻醉和镇静记录、手术过程和术后观察等。
这些记录对于医生的继续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并可用于日后的参考。
ERCP术中的临床护理配合要点包括麻醉和镇静管理、器械和设备准备、术后护理、教育和沟通以及文书记录等。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要点,护士可以确保患者安全地接受ERCP术,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护理。
ERCP术的护理及配合术前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准备:术前要告知患者术前需要禁食禁水,一般要求患者在术前6至8小时不进食,2小时内停止饮水。
同时要告知患者术前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心电图、胸片等相关检查,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2.药物管理:术前要核实患者的过敏史,对可能过敏的药物要特别注意。
术前应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及镇静药物,使患者在手术时保持安静和舒适。
3.精神护理:术前要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对手术的认识和期望,解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并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术中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协助医生操作:术中护理要协助医生进行内镜引导下的器械放置和胰胆管造影。
护士要保持病人口腔和咽喉通畅,切保证器械的顺利放置。
必要时还需协助医生进行钳取,穿刺等操作。
2.监测患者情况:术中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变化。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还要观察患者的疼痛指数,观察是否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3.给予镇静:术中给予适量的镇静药物,使患者保持镇静状态,并减少疼痛感。
注意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如呼吸抑制、心率下降等。
术后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患者情况:术后要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处理。
2.口服及饮食:术后恢复期,可逐渐给予患者口服液体和半流质饮食,如稀饭、粥等,避免患者进食过快、过多,防止恶心、呕吐发生。
根据患者情况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3.疼痛护理:术后可能会出现轻度腹痛或不适感,可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
同时要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发作频率,如有必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协助康复:术后护理还包括康复指导,包括告知患者术后需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酒等。
综上所述,ERCP术的护理及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护士要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状况,及时观察异常情况,并与医生密切配合,提供全方位的护理,以确保术后患者的安全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