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应力应变分析及应力应变关系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689.50 KB
- 文档页数:34
我所认识的应力应变关系一 在前面两章的分别学习了关于应力与应变的学习,第三章的本构关系讲述了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从而构成了弹塑性力学的本构关系。
在单向应力状态下,理想的弹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其简单满足胡克定律即εσX XE =在三维应力状态下需要9个分量,即应力应变需要9个分量,于是可以把单向应力应变关系推广到三维应力状态,及推广到广义的胡克定律本式应该是91个应变分量 单由于切应力互等定理,此时后面的三个应力与式中的切应力想等即现在剩余36个应变分量。
(1)具有一个弹性对称面的线弹性体的应力应变公式如下(2)正交各向异性弹性体的弹塑性体公式如下(3)各向同性弹性体的本构方程各向同性弹性体在弹性状态下,主应力方向与主应变方向重合容易证明。
在主应变空间里,由于应变主轴与应力主轴重合,各向同性弹性体体内任意一点的应力和应变之间满足:111213x x y zC C C σεεε=++ 212223y x y z C C C σεεε=++313233z x y zC C C σεεε=++ (2-3)x ε对x σ的影响与y ε对y σ以及z ε对z σ的影响是相同的,即有112233==C C C ;y ε和z ε对x σ的影响相同,即1213=C C ,同理有2123=C C 和3132=C C 等 ,则可统一写为:112233==C C C a =122113312332=====C C C C C C b = (2-4)所以在主应变空间里,各向同性弹性体独立的弹性常数只有2个。
在任意的坐标系中,同样可以证明弹性体独立的弹性参数只有2个。
广义胡可定律如下式1[()]1[()]1[()]x x y z y y x z z z x y E E E εσνσσεσνσσεσνσσ⎧=-+⎪⎪⎪=-+⎨⎪⎪=-+⎪⎩ 222xy xy yz yz zx zx G G G τγτγτγ⎧=⎪⎪⎪=⎨⎪⎪=⎪⎩v 泊松比 2(1)EG ν=+剪切模量 E :弹性模量/杨氏模量 虎克定律E G σετγ==对于应变能函数理解有点浅在此就不多做介绍了。
第九章 应力、应变分析、强度理论一、是非题9-1、单元体最大正应力面上的剪应力恒等于零。
( )9-2、单元体最大剪应力面上的正应力恒等于零。
( )9-3、依照剪应力互等定理,一单元体中两个平面上的剪应力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则这两平面必定相互垂直。
( )9-4、 只要构件横截面上的轴力N=0,则该横截面正应力处处为零。
( )9-5、 梁受横力弯曲时,其横截面上各点处的主应力必定是σ1≥0,σ3≤0。
( )9-6、 等截面圆杆受纯扭转时,杆内任一点处只有剪应力,而无正应力。
( )9-7、若受力构件中一点处,某方向上的线应变为零,则该方向上的正应力必为零。
( )9-8、若受力钢质构件中的一点处,某相互垂直方向的剪应变为零,则该方向上的剪应力必为零。
( ) 9-9、若各向同性材料单元体的三个正应力σx >σy >σz ,则对应的三个线应变也有εx >εy >εz 。
( ) 9-10、 各向同性单元体的三个主应变为ε1≠0,ε2≠0,ε3=0,若(1)、当ε1>0,则必有σ1>0;( )(2)、当ε1>ε2,则必有σ1>σ2;( )(3)、当ε1>ε2>0,则()()21max 12εεμτ-+=E 。
( ) 9-11、各向同性材料在三向均匀压缩或拉伸时,其形状改变比能恒等于零。
( )二、选择题9-12、单元体应力状态如图9-1所示,由x 轴至σ1方向的夹角为( )。
A 、+13.5°;B 、-76.5°;C 、+76.5°;D 、-13.5°。
9-13、 若已知σ1=5MP a ,则另一个主应力为( )。
A 、σ2=-85MP a ;B 、σ3=-85MP a ;C 、σ2=75MP a ;D 、σ3=-75MP a 。
9-14、 三种应力状态分别如图9-2a 、b 、c 所示,则三者间的关系为( )。
A 、完全等价;B 、完全不等价;C 、(b )和(c )等价;D 、(a )和(c )等价。
复合材料力学答案【篇一:材料力学】教程第二版 pdf格式下载单辉祖主编本书是单辉祖主编《材料力学教程》的第2版。
是根据高等工业院校《材料力学教学基本要求》修订而成。
可作为一般高等工业院校中、少学时类材料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多学时类材料力学课程基本部分的教材,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回到顶部↑本教村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本教材仍保持第一版模块式的特点,由《材料力学(Ⅰ)》与《材料力学(Ⅱ)》两部分组成。
《材料力学(Ⅰ)》包括材料力学的基本部分,涉及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与组合形式,涵盖强度、刚度与稳定性问题。
《材料力学(Ⅱ)》包括材料力学的加深与扩展部分。
本书为《材料力学(Ⅱ)》,包括非对称弯曲与特殊梁能量法(二)、能量法(二)、静不定问题分析、杆与杆系分析的计算机方法、应力分析的实验方法、疲劳与断裂以及考虑材料塑性的强度计算等八章。
各章均附有复匀题与习题,个别章还安排了利用计算机解题的作业。
..与第一版相同,本教材具有论述严谨、文字精炼、重视基础与应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专业面宽与教学适用性强等特点,而且,在选材与论述上,特别注意与近代力学的发展相适应。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多学时类材料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成人高校师生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以本教材为主教材的相关教学资源,尚有《材料力学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参考》、《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书》、《材料力学网上作业与查询系统》与《材料力学网络课程》等。
...作译者回到顶部↑本书提供作译者介绍单辉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
1953年毕业于华东航空学院飞机结构专业,1954年在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结构专业研究生班学习。
1992—1993年,在美国特拉华大学复合材料中心.从事合作研究。
.历任教育部工科力学教材编审委员、国家教委工科力学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科评审组成员与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习题9-1图 x15-'x x'σy'x'τ 1.25MPa15 (b-1)15a 4MP15-y'x'τx'x'σa1.6MP x (a-1) 习题9-2图302MPa 0.5MPa-60x'σ'x ''y x τ 工程力学(工程静力学与材料力学)习题与解答第9章 应力状态分析9-1 木制构件中的微元受力如图所示,其中所示的角度为木纹方向与铅垂方向的夹角。
试求: 1.面内平行于木纹方向的切应力;2.垂直于木纹方向的正应力。
知识点:平面应力状态、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分析 难度:易 解答:(a )平行于木纹方向切应力6.0))15(2cos(0))15(2sin(2)6.1(4=︒-⨯⋅+︒-⨯---=''y x τMPa 垂直于木纹方向正应力84.30))15(2cos(2)6.1(42)6.1(4-=+︒-⨯---+-+-='x σMPa (b )切应力08.1))15(2cos(25.1-=︒-⨯-=''y x τMPa正应力625.0))15(2sin()25.1(-=︒-⨯--='x σMPa9-2 层合板构件中微元受力如图所示,各层板之间用胶粘接,接缝方向如图中所示。
若已知胶层切应力不得超过1MPa 。
试分析是否满足这一要求。
知识点:平面应力状态、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分析 难度:易 解答:55.1))60(2cos(5.0))60(2sin(2)1(2-=︒-⨯⋅+︒-⨯---=''y x τMPa 1MPa 55.1||>=''y x τMPa ,不满足。
9-3 结构中某点处的应力状态为两种应力状态的叠加结果。
试求叠加后所得应力状态的主应力、面内最大切应力和该点处的最大切应力。
知识点: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难度:难 解答:习题9-2图yσxσxyτ=yσxσxyτx=yσxσxyτ=左微元⎪⎪⎪⎩⎪⎪⎪⎨⎧-='-='-=-='+=--+='000000022cos 122sin )2sin(222cos 10)2cos(22σθσσσσθθστσθθσσσx y xy x 叠加 ⎪⎪⎪⎩⎪⎪⎪⎨⎧-=+'=-=+=+=+'=''000022cos 1022sin 022cos 3σθσσσθττσθσσσy y y x xy x x0)cos 1()cos 1( )22sin (4)22cos 122cos 3(21222cos 122cos 330020202021=⎩⎨⎧-+=-+--+±-++=⎭⎬⎫σσθσθσθσθθσθθσσ 面内最大切应力:θσσστcos 2021max=-='该点最大切应力:031max2cos 12σθσστ+=-=左微元0023))30(2sin()(ττσ=︒-⨯-='x ,0230τσσ-='-='x y ,2))30(2cos(00τττ=︒-⨯='xy 右微元0023)302sin()(ττσ=︒⨯-=''x,0230τσσ-=''-=''x y ,2))30(2cos()(00τττ-=︒⨯-=''xy 叠加 03τσσσ='+'=y x x ,03τσσσ-=''+'=y y y ,0=''+'=xyxy xy τττ 013τσ=,02=σ,033τσ-= 面内031max32||τσστ=-='xABOσOσαα(a)习题9-4图A60CB60100-x σxσyxτxyτ92MPa(a)习题9-5图该点031max 32||τσστ=-=叠加[]⎪⎪⎪⎩⎪⎪⎪⎨⎧=⎥⎦⎤⎢⎣⎡︒-⨯--+==--+==⎥⎦⎤⎢⎣⎡︒-⨯--+-++=MPa 30))45(2sin(2)30(5070MPa 1010)3050(0MPa 90))45(2cos(2)30(502)30(5080xy y x σσσ主应力0MPa 0MPa100304)]100(90[212109022231=⎩⎨⎧=⨯+-±+=⎭⎬⎫σσσ面内及该点:5021002||||31max max=-=-=='σσττMPa9-4 已知平面应力状态的最大正应力发生在与外力作用的自由表面AB 相垂直的面上,其值为0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