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情绪实验心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81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特征的中间学科。
2.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5.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在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6.皮亚杰心理发展历程:出生--2岁感觉运动阶段;2--7岁前运算;7--12岁具体运算;12岁左右形式运算。
7.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年人的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包括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发生发展和个性心理形成及变化的一般原理。
8. 测验法是指运用标准化测试(问卷或量表)工具度量个体间对某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一组被是在不同时间或情境中反应差异。
典型的心理测试要求被试回答一系列问题,研究者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某些结论。
9.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说他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他一直包括在哲学的母体中,如公元前4世纪在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中就论述了人类的各种心理现象。
说他年轻,是因为直到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由德国哲学家,心理学教授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开始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迄今为止只有百余年的历史。
10.笛卡尔[法] 洛克[英]11.派别①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②机能主义,詹姆士、杜威、安吉尔、卡尔。
③行为主义,华生。
④格式塔心理学,威特海默、考夫卡、科勒。
⑤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⑥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⑦认知心理学第二章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2.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第十四章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一种在人们生活中经常发生并发挥作用的心理现象,它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引起个体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变化。
社会影响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作用方式,它规模宏大,作用力强,触及和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随着大众媒介的日益发展,社会影响的作用方式也越发广泛。
在本章里,我们先探讨一下社会影响的一些基本理论——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社会影响的反应机理。
然后再分门别类地探讨几种社会影响的基本形式,包括暗示、感染、模仿、从众和服从。
一个人在社会上无时无刻不在受着这几种方式的影响,也无时无刻不在通过这几种心理现象影响着他人,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发生了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
第一节社会影响概述一、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一)概念界定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感到有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他的活动效果,在一些场合会促进活动的完成,在另一些场合反而会干扰活动的完成。
我们把这两种情况分别称为社会促进(social facilitation)和社会懈怠(social loafing),也有的学者称为社会助长和社会抑制,也常常合称为“他人在场”。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干活时,如果和几个人合伙干,干劲就大一些,活也干得快一些。
一些高中学生也反映说,在家里一个人做作业,不如在学校和同学一起做得快,做得准确率高。
做作业这个行为,并没有提出竞赛的要求,仅仅只是因为结伴活动,就提高了活动效率。
这种现象,被称为“结伴效应”。
结伴效应指出,几个人共同从事相同的一项活动时,相互之间会产生一种刺激作用,从而大大提高行为效果。
因此,这种情况也称之为“共同行为效果”。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发现,在演员表演和运动员比赛时,观众越多,情绪越激烈,他们的劲头就越大,技术发挥得就越好;一些老教师上讲台也是如此,听者越多,他讲得越起劲,思路越开阔,而且越发地兴致勃勃,神采飞扬,论述问题甚至比备课时还深刻。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视觉表象动觉表象内部表象外部表象2. 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符号学习理论唤醒—注意理论3. 表象的感官觉察训练表象的清晰性训练表象的控制能力训练4. 合理的信念情绪行为5。
舒尔茨6。
与技术动作或战术有关的自我暗示激励性暗示情绪性暗示7. 自身语言系统认知情绪8。
挖掘潜能性非指责性积极性9。
自我暗示他人暗示表情和体态暗示环境暗示10. 特质运动自信状态运动自信11。
成功的亲身体验可借鉴的他人的成功经验言语上的鼓励适宜的情绪唤醒水平二、单项选择题1。
C。
2. C。
3。
A。
4。
A. 5。
C. 6。
A. 7. C。
8。
C. 9. D. 10. B。
三、多项选择题1.A。
B。
C.D2.C。
D3. A。
B 4。
A。
B。
C 5.A。
B.C。
D 6。
A。
B。
C 7.A。
B。
C.D8.A。
B.C 9.A。
B。
C。
D 10.A.B。
C。
D四、匹配题1。
运动表象自我暗示视觉表象动觉表象他人暗示表情暗示体态暗示2。
心理暗示内部表象外部表象环境暗示标志暗示五、判断题1。
√ 2. √3。
×4。
× 5. ×6。
×7。
×8。
×9。
√10。
×六、简答题1. 简述表象训练的作用。
答:(1)表象训练有助于加快运动技能的学习,巩固和改善已学会的运动技术动作。
(2)有助于调节人的情绪以及生理唤醒水平的作用.(3)能够增强动作练习者的信心,使注意力更加集中于当前的任务。
2。
简述表象训练的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答:心理神经肌肉理论认为,当人进行运动动作的表象演练时,与动作有关的神经和肌肉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在反应模式上与实际完成动作的情况一致,在强度上略低.这是因为在大脑运动中枢和骨骼肌之间存在着双向神经联系,人们可以通过主动表象运动动作,引起有关的运动中枢兴奋,兴奋经传出神经传至相关肌肉,往往会产生难以觉察的运动动作。
尽管表象训练所产生的肌肉运动并不外显,肌电活动也轻微到让人难以觉察的地步,但却足以激发和拓通技术动作的神经通道,强化技术动作的心理图式.多次激发可以起到加深动作记忆、巩固完善动力定型,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的目的。
实验心理学(1)复习提纲复习范围:一、实验心理学的早期代表人物P2实心定义:主要内容为心理实验理论、心理实验设计及相关的统计处理技术。
保留内容为反应时间和心理物理学。
(狭义)是以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科学。
(广义)1879年,以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冯特的心理学第一次确立了实验法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实验心理学由此成为科学心理学的先锋。
代表人物: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
1、费希纳: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以及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方法,即心理物理法,为实验心理学指明了方向。
率先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
身心合一二元论。
1860年出版了《心理物理学纲要》,奠定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①联系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S=KlogR,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为常数。
刺激量增大时,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所需要的变化量也越大。
(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②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创造了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分别为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
第一次将人类心理现象量化地表达出来。
后人→信号检测论2、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
在《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一书中第一次讲到“实验心理学”,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起被看做新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
1873-1874出版了《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誉为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蔡元培1917年在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并于1926年设立了心理学系)3、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之先河,铸造出实验心理学的雏形。
(扩展了实验心理学的领地,最终确立了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
1908年出版了《心理学概论》,“心理学仅有短期的历史,却有着长期的过去。
”发现并证明了实验法在整个心理学研究中都是有效的工具,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第十四讲七十年代以来的宏观效果论1.议程设置功能2.知沟理论3.沉默的螺旋4.教养理论5.对真实的社会建构议题设定理论(Agenda-setting)大众传媒每天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为我们提供关于外部世界的最新事件和变化的报告,虽然它们不断强调他们报告的客观公正和合理性,但是他们所报告的毕竟不等于显现实本身。
因此我们所知的世界是由传媒所塑造的第二现实。
但是谁能保证这第二现实是对世界的真实反映呢?传播媒介不只是被动地传递信息,一字不差地重复官员讲话或精确地传递事件发生过程。
他们也不会按现实的比例来选择和放弃每日新闻。
而通过他们日复一日的新闻选择和展示,编辑记者们强化了公众的注意力影响了他们对什么是重要事件的感知。
我们头脑中对外部世界的图画是由新闻记者们编辑故事的方式而形成和修改的。
第一次关于议程设定假设的系统研究来自1972年Maxwell McCombs and Donald Shaw的报告。
在1968年总统选举中的Chapel Hill调查在他们之前已经有人提出类似的假设。
5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对新闻报告与公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感知调查。
利用盖乐普民意测验的结果。
“您认为我们国家今天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判定公众对重大事件的感知。
通过统计10年中每一年在三家周刊(《时代》、《新闻周刊》、《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上出现各种事件的次数,来获得媒介内容方面的情况。
而根据《美国统计摘要》及其他信息来源分析一个事件在实际生活中重要程度的高低。
结果表明,媒介的报道并不能与事件的真实很好地吻合。
McCombs and Donald Shaw的第二次研究(夏洛特研究)。
考察选民感知和媒介报道之间的因果关系。
结论:媒介在影响公众议程方面缺有效果。
Iyengar的控制实验。
(环境污染,通货膨胀,防卫)媒介报道的铺垫(priming)作用。
总统议程与媒介议程的相关性研究:是媒介设置了总统议程还是总统设置了媒介议程(卡特、尼克松、克林顿)总统需要媒介进一步强调并解释他认为重要的问题。
第十四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社会角色一、教师的角色角色是社会中存在的对个体行为的期待系统。
它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
教师由于其任务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师社会角色的多样性。
教师的角色主要有:教书的角色、育人的角色、朋友的角色、管理的角色、研究的角色和学生心理调节者。
(一)教书的角色研究者张承芬等人认为,教师要扮演好教书的角色,必须很好地完成如下任务:(1)激发学习动机。
(2)有效组织教学。
(3)评定学习。
具体落实就是完成三种角色身份:教学的设计者、教学的执行者、教学的监控者。
(二)育人的角色1.言传育人者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必须向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给他们对事物的正确观念、正确认识、正确态度,教给他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想方设法把正确的道德观念转变成学生的道德信念。
2.身教育人者优秀的教师会努力成为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要用智慧启迪智慧,用良心培养良心,诚实地为祖国服务去培养学生忠于祖国。
教师不但要教知识,更要“传道”、教做人。
(三)朋友的角色教师要想扮演好学生的朋友角色,就要努力做到:(1)淡化自己教师身份,多考虑与学生人格平等,尊重学生。
(2)平等待人,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并能理解和认可学生的不同意见与分歧,真诚地对待学生。
(四)管理的角色教师要充当的另一个角色是学生集体的管理者。
这个角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第二是纪律的监督和维持者。
(五)研究的角色1.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的,要教好知识,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案,教师就得不断地学习。
作为教师,一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这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二要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和技巧,这是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三要学习相关知识,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是增强教学效果、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
2.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而能够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灵活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第一节教师的范唱在唱歌教学中的作用问题导入: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是传达歌曲的思想情感、风格韵味和演唱方法等信息的第一使者,他或她的示范演唱对一堂音乐唱歌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教师的歌曲范唱在教学中有着怎样的意义?其重要性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一、中小学音乐教师歌曲范唱的意义作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但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和音乐专业的普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音乐教学能力和演唱、演奏的技术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环节,对教师的演唱和演奏能力就更加强调,教师的技术能力甚至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因此,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普遍进入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的今天,我们仍然强调音乐教师的演唱技术能力和歌曲示范能力是有其现实意义和重要性的。
由于现代化教育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及其手段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今天,多媒体、DVD、MP3等的广泛运用,使很多音乐教师习惯于在唱歌教学中放录音歌碟给学生听。
但是,我们知道,教师课堂的范唱更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歌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
有教师在唱歌教学的课堂上做过这样的实验: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欣赏同一首歌曲。
第一种是播放没有图像的 CD;第二种是播放有图像的 VCD;第三种是教师的范唱。
结果发现第一种方法效果较差,学生很难坚持,中途有人开始讲话,无心再欣赏下去了;第二种方式,学生能坚持听完,但反映平淡,;第三种方式,学生全神贯注、情绪激动,气氛也变得热烈起来,不仅能完整欣赏歌曲,还反映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兴趣。
这一实验表明,学生们喜欢“身临其境”,喜欢直观生动的教师范唱。
二、中小学音乐教师歌曲范唱的意义我们认为,教师的范唱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歌唱兴趣的培养、正确歌唱方法的掌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的范唱能促进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唱歌是中小学音乐基础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的目标之一是为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歌唱审美能力。
⼼理⾃我调节管理情绪⽅法⼼理⾃我调节的⽅法⼈们学习和掌握⼀些⾃我⼼理调节的⽅法是⼗分必要的,这有利于在受到挫折时有效地化解因挫折⽽产⽣的焦虑、紧张、郁闷等不良情绪,从⽽提⾼挫折承受⼒。
⼈们可以选择适合⾃⼰的⽅法来调节挫折⼼理,常见的⽅法有:其⼀,暗⽰调节。
⼼理学研究表明,暗⽰作⽤对⼈的⼼理活动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内部语⾔可以引起或抑⽌⼈的⼼理和⾏为。
⾃我暗⽰即通过内部语⾔来提醒和安慰⾃⼰,如提醒⾃⼰“不要灰⼼”、“不要着急”、“⼀切都会过去的”、“事情并不像我相象的那么糟”等等,以此来缓解⼼理压⼒,调整不良情绪。
其⼆,放松调节。
还可学习⾝体放松的⽅法来调节挫折所引起的紧张不安感。
放松调节是通过对⾝体各部分主要肌⾁的系统放松练习,抑制伴随紧张⽽产⽣的⾎压升⾼、头痛、⼿脚冒汗、腹泻、睡眠等⽣理反应,从⽽减轻⼼理上的压⼒和紧张焦虑情绪。
放松调节⾸先要学会体验肌⾁紧张时的感觉,即收缩肌⾁群,注意体验其感觉;然后再放松肌⾁群,注意体会相反的感觉。
呼吸调节也是放松调节的⼀种。
通过某种特定的呼吸⽅法,来解除精神紧张、压抑、焦虑、急躁和疲劳。
⽐如,紧张时,采⽤深呼吸的⽅法可减缓紧张感。
平时也可以到空⽓新鲜的⼤⾃然中去做呼吸训练。
其三,想象调节。
受挫⼼理调节能⼒并⾮要等到受挫后再来培养,⽽是在平时就要训练。
想象调节法即是指在想象中对现实⽣活中的挫折情境和使⾃⼰感到紧张、焦虑的事件的预演,学会在想象的情境中放松⾃⼰,并使之迁移,从⽽达到能在真实的挫折情境和紧张的场合下对付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
想象调节的基本做法是:⾸先学会有效的放松;其次把挫折和紧张事件按紧张的等级由低到⾼排列出来,制成等级表;然后依据等级表由低到⾼逐步进⾏想象脱敏训练。
⾃我⼼理调节的七种⽅法1.倾诉倾诉可取得内⼼感情与外界刺激的平衡,去灾免病。
当遇到不幸、烦恼和不顺⼼的事之后,切勿忧郁压抑,把⼼事深埋⼼底,⽽应将这些烦恼向你信赖。
头脑冷静、善解⼈意的⼈倾诉,⾃⾔⾃语也⾏,对⾝边的动物讲也⾏。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学时:54学时学分:3理论学时:44学时实验与讨论学时:10学时适用专业:心理学专业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实验心理学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心理学类课程的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一门主要课程。
本课程以自然科学实验为基础,讲述实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实验设计,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及心理学常用实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独立的设计心理学实验和操作心理实验仪器,学会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在心理学方面的应用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加深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掌握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初步具有从事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和掌握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培养方法,培养学生从事心理实验的技能。
3.课程教学的方法本课程的教学以讲授、实验为主,适当安排观察、调查和讨论等。
4.教材郭秀艳主编,《基础实验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二、理论部分第一章引论(4学时)[教学内容]一、实验心理学:定义及简要历史回顾二、实验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区别三、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四、实验范式五、实验方法与非实验方法六、科学心理学七、心理学规律的性质[教学重点、难点]1.实验范式2.实验方法与非实验方法[本章思考题]1.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发展中占有什么地位?2.实验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应用? 授课方法:讲授第二章心理实验研究中的基本问题(4学时)[教学内容]一、心理实验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二、心理实验的基本要求三、心理学实验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四、心理实验研究中的常见仪器[教学重点、难点]1.信度、效度2.自变量与因变量[本章思考题]1.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是什么?2.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是什么?3.什么是自变量混淆?授课方法:讲授第三章实验设计(10学时)[教学内容]一、实验设计的概念二、实验设计的内容三、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教学重点、难点]1.被试内设计2.区组内设计3.混合设计[思考题]1.实验设计有什么意义?2.实验设计有哪些方法?各种实验设计方法是如何处理数据的?3.混合实验设计设计一个心理学实验。
情绪管理课程教案情绪管理课程教案1【活动设计的背景】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指南的指导,情绪心理是五年级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内容。
这里面的情绪心理包括了解情绪、控制情感;改变不合理想法、走出情绪低谷;我的情绪我做主。
这节课是情绪心理学习的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游戏讨论让学生了解情绪,懂得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并悦纳自己的情绪,还有就是初步了解如何调控情绪。
【授课对象】五年班【授课时间】十四周一课时【教学目标】1、懂得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悦纳自己的情绪。
2、让学生懂得合理的情绪不合理情绪对我们身心健康的影响。
3、初步了解如何妥善调控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了解、悦纳情绪认识情绪对我们身心的影响【教学方式】游戏、故事分享、小组讨论启发【课前准备】ppt课件、图片资料、故事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一)、图片导入(1)同学们喜欢看运动会吗?为什么喜欢?(2)刚刚结束的亚运会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精彩的瞬间、深刻美好的印象。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亚运会中的一些精彩、动人的场面。
(3)看到这些照片,你想说什么?这就是运动会的魅力。
比赛场上形势千变万化,观众和运动员的什么也跟着变化?师:情绪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情绪,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也有不同的情绪。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个《丰富多彩的情绪世界》。
(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以身边最近发生的热点时事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的兴趣,自然导出课题。
二、思辨探知,初步了解情绪的特点活动一:猜猜我是谁步骤:1、把同学分成小组,每组由教师发给两个写有情绪词汇的卡片。
2、请小组派代表根据词汇上台表演此词汇所表现的情绪。
3、其他小组同学竞猜该同学所表演的是何种情绪。
4、学生归纳情绪的特点:情绪是多样的;最基本的情绪有喜、怒、哀、惧四种。
(课件显示)教师讲解:喜、怒、哀、惧这四种情绪经过不同的调和,就有了形形色色的情绪,如惊喜、悲愤、悲喜交加、又恨又怕等。
40个实验带你了解⼼理学迷离的⼼理⼼理学是个⾮常复杂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科学。
我最早接触的⼼理学是弗洛伊德的三部曲,本以为很好玩看了后还觉得对我没什么影响,但若⼲年后才发现,我的整个感情观的基⽯就是来⾃于此。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你不觉得⾃⼰受制于任何⼈任何⼒量,但其实我们却⼜⽆时⽆刻的被各种隐性的⼒量所钳制,⽽束缚我们⾃⼰的不是外界,⽽是⾃⼰内⼼复杂的世界。
所以与其说这是本⼼理学实验书籍,不如说是帮你了解⾃⼰的书籍。
《改变⼼理学的40项研究》是本很经典的科普类书籍,⽂中列举了影响世界的最重要的40个⼼理学研究,这些⽚段也是我们了解⾃⼰了解世界的⼀个独特⾓度吧。
下⾯是这本书的拆解,没有太多记录研究过程,但是带⾛了部分结论和⾃⼰的⼀些想法。
前⾔须知阅读本书时,要关注这⼏个⽅⾯:①关注问题的提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②注意研究⽅法【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复杂的背景中抽离本质的东西,这些是通⽤的⼈⽣智慧】③批评部分【意识到缺点,并更多的督促⾃⼰去思考】第⼀章⽣物学与⼈类⾏为研究⼀:弗兰肯斯坦的两个脑理论1.每个⼈的颅⾻内有两个不同的脑,每个脑都具有复杂的能⼒。
加扎尼提出⼀种可能性,如果我们真的有两个脑,那么当⼤脑被分开后,也许就会有双倍的信息理解的潜⼒。
【⼤脑的每个半球的确有各⾃的思想】2.⼤脑左半球擅长于语⾔写作、数字运算、阅读等,是主要的语⾔中枢。
⼤脑右半球则在加⼯⼈像、解决空间关系问题、符号推理、艺术活动等⽅⾯更具有优势。
3.⼤脑左右半球,拥有不同的⾃我意识。
⼤脑右半球,可能通过⾝体⽽不是⼼理过程“知觉”⾃我。
对于切断左右脑连接处(即通过外科⼿术切断胼胝体)⽽形成的裂脑⼈,可以做出这样的解释:他们表现出两种不均衡⾃我意识,因为左半球有完整的⾃我意识,⽽右半球是原始的⾃我意识。
【精英⽇课提到⼈的⾃由意志,⼈的体验⾃我和叙事⾃我是分割开的】研究⼆:罗森茨威格的环境对⼤脑的影响:丰富的经历=更⼤的⼤脑1.在丰富环境中⽣活的⽼⿏,其⼤脑⽪层更重更厚,并且这种差别具有显著性。
实验⼼理学复习资料实验⼼理学学期复习指南(⼆1)⼀、实验⼼理学的早期代表⼈物1、费希纳①系统地探讨了物理量与⼼理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费希纳定律S=KlgR②于1860年发表了《⼼理物理学纲要》⼀书,⼤⼤发展了⼼理物理学,提出了三种测量⼼理量的⽅法:最⼩可觉察法,正误法和均差法。
2、冯特①1879年在莱⽐锡⼤学建⽴第⼀个⼼理学实验室,标志实验⼼理学正式建⽴;培养了⼤批⼼理学家,创办了⼼理学专业期刊。
②创建了构造主义⼼理学派,提出了实验内省法。
在实验室建⽴后的20年内,完成了100多项实验研究。
3、艾宾浩斯①把实验法成功⽤于⾼级⼼理过程研究,发现并证明了实验法在整个⼼理学研究中都是有效的⼯具。
②在对记忆的研究的过程中建⽴了第⼀个和⾼级⼼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费希纳开创性的提出了量化研究“⼼灵”的思想以及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法,为⼼理学指明了⽅向;冯特提出⼼理学必须⽤实验的⽅法进⾏研究,从⽽搭建了⼼理学的框架;艾宾浩斯开⽤实验的⽅法研究记忆等⾼级⼼理过程之先河,从⽽铸造除了实验⼼理学的模型。
⼆、认知神经科学常⽤⽅法的特点(fMRI,ERP,脑损伤技术)1、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术(fMRI):测量⼤脑⾎液动⼒学指标,以很⾼的空间分辨率(毫⽶)对复杂的⼤脑认知活动进⾏空间定位。
2、事件相关电位(ERP):测量与⼤脑特定认知功能相关的电活动,以很⾼的时间分辨率(毫秒)研究不同时刻复杂的⼤脑活动的时间过程,并通过记录⾼密度件相关电位来研究⼤脑活动的空间信息。
3、脑损伤技术(1)神经⼼理学研究,针对脑损伤病⼈,需与医院合作(2)透颅磁刺激(TMS):⽤微弱的磁场⼲扰⼤脑特定部位的神经活动,观察这些⼲扰与某种特定的认知活动的关系,从⽽确定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
4、三种认知神经科学常⽤⽅法优缺点的⽐较三、⼼理学论⽂写作的基本规范4、⼼理学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题⽬题⽬既要反映研究的主要问题,说明研究的主要变量和范围,⼜能作为编制分类索引和查找⽂献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