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891.25 KB
- 文档页数:2
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干预研究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和骨质变薄,导致骨骼易于发生骨折。
当前,中药在骨质疏松症的干预研究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
本文将从中药的治疗机制、常用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效果、临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机制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机制主要包括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改善骨微结构和调节骨代谢等方面。
许多中药成分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可以通过影响炎症因子、细胞信号通路、骨细胞活性和骨基质成分等,从而调节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二、常用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效果目前,不少中药已被证实对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例如,黄芪、当归、川芎、大骨秃等中药都含有一些对骨骼健康有益的成分,可以通过促进骨细胞增殖、刺激骨形成和减少骨质破坏等途径,来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和疾病进程。
三、中药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了中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潜力。
一些临床试验发现,与常用药物相比,中药在改善骨密度、减少骨折风险和减轻骨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同时,中药疗法还能够综合调节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中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安全性与许多西药治疗方案相比,中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的安全性较高。
一些中药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但通常较轻,并且通过调整用药剂量和合理配伍,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的特点,更有利于个体化治疗,减少了药物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五、中药在骨质疏松症研究中的挑战和展望尽管中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中药治疗涉及的成分较多、作用机制复杂,导致疗效评价和临床疗效转化的难度较大。
此外,多数研究还停留在预临床或小样本的水平,临床证据的确切性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干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中医护理在老年人疾病管理中的应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群体的疾病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中医护理在老年人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中医护理的概念和特点、中医护理在老年人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成功案例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中医护理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结合现代护理科学技术,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一种综合性医学模式。
其特点包括综合性、个体化和可持续发展。
中医护理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的整体健康纳入视野,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通过综合运用中医药常规治疗、针灸、按摩、中药膏方等手段,达到维持健康、防治疾病的目的。
在老年人疾病管理中,中医护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首先,中医护理强调预防为主。
老年人容易出现多种慢性疾病,中医护理通过合理的膳食调养、适当的运动、针灸理疗等手段,加强体质调养,提高老年人自身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其次,中医护理注重治疗和康复并重。
中医护理在针灸、推拿、中药熏蒸、中药浴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可以有效缓解老年人的疼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中医护理强调综合治疗。
老年人疾病往往伴随着多个系统的紊乱,中医护理通过辨证施治,综合运用中医药的多种手段,可以全面调节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在老年人疾病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是理论上的,也有着广泛的实践基础。
例如,在老年人糖尿病管理中,中医护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中医护理帮助老年人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管理中,中医护理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能够改善老年人的呼吸道症状,提升肺功能。
此外,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关节炎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医护理在老年人疾病管理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挑战和改进空间。
首先,中医护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深入研究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护理方案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骨代谢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质的丢失和骨密度的降低。
中医护理方案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研究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护理方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中医理论中医理论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肾虚、气虚、阴虚等因素有关。
肾主骨生,肾虚导致骨质丢失;气血运行不畅,导致骨质供养不足;阴虚导致骨质受损。
因此,中医护理方案应着重调理肾气、补益气血、滋养阴液。
中医护理方案1. 药物治疗:选用具有滋肾、益气、养血、滋阴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等,可通过调理体内阴阳平衡,促进骨质生成和吸收平衡。
2. 饮食调理:推荐患者摄入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豆类、海产品、奶制品等。
此外,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骨质修复和生成。
3. 中医按摩:采用中医按摩手法,如推拿、拨筋、拍打等,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增强骨骼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功能。
4. 针灸疗法:运用针灸刺激经络,调理气血,增强体内阴阳平衡。
常用的穴位包括肾俞穴、足三里穴、太溪穴等。
5. 中医体育锻炼:推荐患者进行适度的中医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
这些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调理气血,提高骨密度。
结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简单、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理、中医按摩、针灸疗法和中医体育锻炼等综合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提高骨密度。
然而,为了取得更准确的疗效,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验证中医护理方案的有效性。
中医药干预老年常见病护理措施
中医药可以在老年常见病的护理中发挥一定的干预作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疾病的中医药干预护理措施:
1. 高血压: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改善体质、调整心境等方式控制血压。
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食疗等。
2. 糖尿病: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改善胰岛功能等方式控制血糖水平。
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饮食控制等。
3. 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调理气血、改善循环等方式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按摩等。
4. 骨质疏松症:中医药可以通过滋阴补肾、活血化瘀等方式改善骨质疏松症状。
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运动疗法等。
5. 慢性疼痛:中医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调节经络等方式缓解慢性疼痛。
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干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并且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与西医
药并用,根据具体疾病情况综合应用中医药和西医药,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
引言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质的稀疏和
骨强度的降低。
中医护理方法可以作为辅助治疗,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一些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
中医护理方法
1. 中药治疗: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可以促进骨骼组织的
代谢和再生。
常用的中药包括补肾益骨方、活血化瘀方等,具体的
选择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2. 食疗调理:合理的饮食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建议增加富含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如豆类、鱼类、奶制品等。
同时,减少食用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以维持骨
骼健康。
3. 中医按摩:通过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骨骼和肌肉的营养
供应。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推拿、捏揉等,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
下进行。
4. 中医针灸: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针灸治疗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如腰酸背痛、关节疼痛等。
5. 中医运动疗法:中医运动疗法包括太极拳、气功等,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运动方式和姿势,增强骨骼和肌肉的力量,提高身体的平衡性。
结论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然而,中医护理方法并不是独立的治疗方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结合其他医疗手段。
为了取得最佳疗效,患者应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法前咨询医生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质的减少和骨骼的脆弱性增加。
中医护理方法可以作为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手段,帮助患者提高骨密度、减轻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法。
中医护理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法,可以帮助骨质疏松症患者改善症状和骨密度: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肾虚有关,因此建议患者多食用一些有益于肾脏健康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
此外,适量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也很重要,如豆制品、乳制品、海产品等。
2. 中药调理:中医药可以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症,常用的中药有骨碎补、地龙、防风、熟地黄等。
但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从而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症状。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刺激经络和穴位,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和促进骨骼健康。
患者可以通过按摩腰部、背部和四肢等部位,缓解骨质疏松症引起的不适。
5. 锻炼养生:适量的运动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非常重要。
中医推荐一些适合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气功、散步等。
这些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感,减轻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症状。
6. 调节情绪:中医认为情绪不稳定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该保持积极的情绪,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通过放松、休息和与家人朋友交流来缓解情绪压力。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护理方法时,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需要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医治疗,避免自行使用药物或方法。
- 饮食调理时,应避免过量摄入某些食物或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 针灸疗法和推拿按摩应由专业医师进行,避免误伤或引发其他问题。
- 锻炼养生时,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骨折或其他伤害。
- 在进行中医护理的同时,仍然需要遵循医生的西医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效果更好。
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医药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就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行探讨,并介绍相关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中医药认为骨质疏松症是由于肾虚导致的骨髓虚损所引起,临床表现为骨量减少、骨质减低、骨组织疏松和易碎等症状。
中医药通过调理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肾脏功能的调理来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二、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选择具有益气养阴、滋补肾脏的药材,配合使用来调理肾脏功能和骨髓健康。
常用的中药有黄精、杜仲、枸杞子等,这些中药具有滋补肾脏、强筋健骨的功效。
同时,中药还可以通过减少钙质流失,促进钙吸收等机制来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
2.针灸治疗:针灸疗法也是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刺激,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改善骨质疏松症。
针灸治疗不仅可以减轻疼痛,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研究进展1.中药新制剂研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药新制剂被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例如,一种基于丹参制备的中药新制剂被证明可以通过促进骨细胞生成、减少骨吸收及增加骨密度等机制来改善骨质疏松症。
这些中药新制剂的研发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途径。
2.中医药与西医药结合研究: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研究是当前骨质疏松症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将中医药与西医药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将中药新制剂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3.中医药的药理研究: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过程中,中医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揭示了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护理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减少,骨骼脆性增加的一组全身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
西医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物理因素,免疫功能,营养状况,激素调控,生活习惯,饮食方式等因素相关[1]。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痿”范畴[2]。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骨骼有赖髓以充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肾生骨髓,在体为骨,在脏为肾”。
如果肾精不足骨和骨髓营养不足就会发生骨骼病变。
故《灵枢?本神论》有“精伤则骨酸痿厥”之论,指出人体骨骼的强健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肾中精气充盈,阴阳协调,则骨骼的化生有源,强健有力; 若肾精不足、肾气亏虚,阴阳失调则骨髓失充,骨骼失养而导致骨质疏松症。
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因而在骨质疏松症开展具有独特的优势。
现将我科骨质疏松症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常规护理1.1生活起居生活起居护理春夏季节保护病人的阳气不要消耗过分,秋冬时节注意防寒保暖,平时洗用之水温度适宜,冷暖交替时,注意衣服的添减,避免风寒侵袭,走平地,穿平跟鞋,上下楼梯时动作宜缓慢,勿持重物。
病人应有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多的工作和活动。
生活起居有规律,多进行户外运动,指导病人在室外多晒太阳,防止跌倒及受伤的可能性。
1.2饮食护理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很早就注意到疾病与饮食的关系。
早在《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中就有这样的论述:“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3]。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禽兽虫鱼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中提到:“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灾。
” [4]给骨质疏松的病人以正确的饮食指导非常必要,亦可以防患于未然。
1.2.1 应摄入足够的钙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主要有牛奶、豆制品、虾皮,每日饮牛奶二杯。
膳食中应给予充足的钙,正常成人每日需要钙800mg,老年人应给予1000mg。
中医护理在老年慢病管理中的应用(一)中医护理在老年慢病管理中引言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较高,造成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中医护理作为一种综合疗法,能够有效帮助老年人管理和控制慢病,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的概念中医护理是指基于中医理论和疗法的护理方式,通过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中医护理在老年慢病管理中的应用1. 中医药养生•通过中药的使用,调整老年人体内整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采用针灸、艾灸和推拿等物理疗法,刺激人体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
2. 中医饮食疗法•根据老年人患病类型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包括药膳和食疗。
•注重草药的应用,如黄芪、当归、人参等,以及食材的选择和烹饪方法,以达到调理和治疗的效果。
3. 中医按摩疗法•通过按摩经络、推拿穴位等手法,促进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改善身体状况。
•可以缓解老年人的关节疼痛、肌肉僵硬等问题,提高其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4. 中医心理疏导•给予老年人心理的支持和安慰,增强其抵抗压力的能力。
•通过中医的心理疏导方法,如音乐疗法、气功和冥想等,减轻老年人的焦虑、烦躁和抑郁等不适。
5. 中医运动疗法•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特点,制定适宜的运动计划。
•通过中医运动疗法,如太极拳、气功和五禽戏等,改善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身心健康。
结论中医护理在老年慢病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中医药、饮食疗法、按摩疗法、心理疏导和运动疗法等多种手段,可以帮助老年人管理和缓解各种慢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6. 中医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气血流通和平衡身体功能。
•针灸可以用于缓解老年人慢病引起的疼痛、炎症和神经系统问题,如关节炎、失眠和帕金森病等。
•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和经络通畅,针灸能够促进老年人的康复和身体功能的恢复。
7. 中草药熏蒸疗法•中草药熏蒸疗法是一种利用中草药的挥发成分对身体进行温热刺激的疗法。
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施护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由于骨量减少和骨骼结构破坏引起的。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是由肾虚、气虚、血虚等因素导致的。
在中医中,对于骨质疏松的辨证施护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医辨证施护骨质疏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医辨证施护骨质疏松有多种方法。
首先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辨证。
根据中医理论,骨质疏松可分为肾虚型、气虚型、血虚型等不同类型。
肾虚型表现为腰酸膝软、精神疲倦、大便干燥等症状;气虚型表现为气短懒言、心悸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血虚型表现为面色萎黄、月经不调、头晕目眩等症状。
通过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可以针对性地制定施护方案。
其次是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的辨证施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肾虚型骨质疏松患者,可以使用补肾壮骨的药物,如巴戟天、菟丝子等;对于气虚型患者,可以使用益气养血的药物,如人参、当归等;对于血虚型患者,可以使用补血滋阴的药物,如黄芪、熟地等。
中医药治疗是一种温和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增强骨骼的健康。
此外,中医辨证施护骨质疏松还可以采取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例如,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经络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加骨骼的营养供应,达到保护骨骼的目的。
推拿按摩和理疗也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
此外,适当的运动是骨质疏松患者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升骨密度。
然而,中医辨证施护骨质疏松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个体差异很大,同一种辨证施护方法对于不同的患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在施护前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施护方案。
其次,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病,施护过程需要坚持并与西医治疗相结合。
中医辨证施护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患者也需要耐心等待。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施护是治疗骨质疏松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辨证施护,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改善症状和保护骨骼健康的目的。
然而,中医辨证施护骨质疏松仍然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总结,以提升其疗效和安全性。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对老年病的护理作用老年疾病是指人类在晚年时期,由于机体衰老和多种原因引发的一系列疾病。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老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具有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在老年病的护理作用。
一、经络穴位养生的概念中医经络穴位养生是指通过按压和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调整和改善身体的气血流通,增强免疫力及自身修复能力,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1. 肝火旺盛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往往受到生命规律的影响,肝阳虚弱,病变易反复发作。
经络穴位按摩可以调整肝火旺盛的现象,缓解失眠、多梦等症状。
2. 风湿病老年人因为年龄增长,体温、代谢等系统降低,常伴随着关节疼痛、血液循环不畅等症状,经络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增强血液循环,促进身体代谢,减轻风湿病症状。
3. 骨质疏松老年人的骨骼系统往往受到内分泌等多种因素影响,易产生骨质疏松。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可以通过刺激适当的穴位,增加血液灌流,增加骨骼细胞,加强骨骼组织的存活。
1. 高血压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降低,常伴随着睡眠不足、精神不佳等症状,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可以通过刺激穴位,降低血压,增强心脏功能,改善睡眠。
老年人因为身体的调节能力下降,常伴随着糖尿病等症状,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提高胰岛素的分泌量,缓解糖尿病症状,改善生命质量。
3. 中风中医经络穴位养生适合的老年人范围比较广泛,经络穴位养生适合于多种科学并有一定经验的老年人,不仅能缓解生理功能衰退的症状,还能提高免疫力及自身修复能力,使身心得到放松。
五、结论中医经络穴位养生是一种比较安全、实效、温和的老年疾病护理方法。
通过对相关穴位的按摩、刺激等措施,可以达到调节身体机能、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的目的。
有需要的老年人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参与相应的穴位养生。
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我所在社区管理辖区内的八个小区的老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在病人骨折及疼痛现象和用药及锻炼等方面进行干预。
结果:干预组病人疼痛现象、用药及锻炼有较大改善(p0.05)。
结论:护理干预在减少疼痛和骨折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护理干预社区中老年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3-01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发生在全身骨骼的综合征。
特点是骨成分减少及组织破坏引起强度及韧性下降,最严重可导致骨折。
在骨质疏松症病人中有相当数量的人群被骨折折磨。
而髋部骨折和椎体骨折对老人身心都有较大打击。
对社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干预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对象为2006年11月——2009年10月我所在社区管理辖区内的八个小区的老人,随机选四所为干预组四所为对照组。
合格指标:活动不受限且智力正常。
不合格指标:行动不便或智力差。
对照组205人,干预组200人。
2护理干预2.1心理干预。
由于病人全身关节痛导致行动和生活质量低下,易产生暴躁和绝望之感。
应按照病人心理情况进行护理,再按照病人的文化水平,有目的的进行心理干预。
鼓励老人子女多配合。
使病人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提高机体抵抗力和病情康复有益。
2.2饮食干预。
合理饮食,多吃坚果和蔬果,减少盐酒的摄入。
禁止吸烟,减少对心肺的伤害。
此外,因酸性食物可腐蚀骨骼,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
2.3运动干预。
指导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症发生。
如散步、快走和慢跑等,以加强骨骼强度和韧性,防止发生骨折。
运动量要逐步增加,以不觉劳累为宜。
2.4补钙干预。
骨质疏松症是机体骨成分减少、组织破坏引起的。
所以,首要环节是补钙。
每天要摄入600mg钙,还应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导致骨骼易于骨折。
传统的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中医药理论与骨质疏松症中医药认为骨质疏松症是由肾虚引起的,肾为先天之本,主管生长发育和骨骼健康。
肾虚导致气血不足,无法充养骨骼,进而出现骨质疏松。
根据中医药理论,治疗骨质疏松症需要调理肾气,补益气血,以及配合适当的饮食和锻炼。
二、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1. 补肾药物:黄精、淫羊藿、枸杞子等补益肾气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
这些药物能够补益肾精,提高骨骼的营养水平,从而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2. 健脾药物:中医药认为脾胃与气血生化密切相关。
健脾药物如党参、白术等能够提高脾胃的功能,促进气血的生成和吸收,对改善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疗效。
3. 益气药物:人参、黄芪等益气的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骨骼组织的修复能力。
三、中医药康复治疗骨质疏松症中医药康复治疗骨质疏松症是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
康复锻炼包括传统的太极拳、气功等运动,这些运动能够增强骨骼的负重效应,促进骨密度的增加。
康复治疗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穴位刺激,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提高骨骼的健康水平。
四、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应用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应用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见方法。
西医药主要通过激素类药物、双磷酸盐等药物进行治疗,而中医药主要通过调理肾气、补益气血来治疗。
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与西医药结合应用可以减少西医药副作用,提高疗效。
结论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基于中医理念的骨质疏松症护理方案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密度降低和骨质变薄,容易发生骨折。
中医理念认为,骨质疏松症主要与肾虚、肝郁、脾虚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本文将提出一份基于中医理念的骨质疏松症护理方案,旨在通过中医调理,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防骨折的发生。
方案1. 中药调理根据中医理论,可以采用以下中药调理骨质疏松症:- 补肾壮骨方:使用补肾壮骨的中药方剂,如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以滋养肾脏,增强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
- 理肝疏肺方:使用理肝疏肺的中药方剂,如柴胡桂枝汤、逍遥散等,以调节肝脏和肺脏功能,促进气血循环,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 健脾和胃方:使用健脾和胃的中药方剂,如四君子汤、八珍汤等,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骨骼的养分供给。
2.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饮食调理的建议:- 补充钙质:增加钙质的摄入,可以选择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腐、鱼类等,或者适当补充钙质的保健品。
- 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可以通过阳光照射和食物摄入来补充维生素D,如鱼肝油、蛋黄等。
- 避免过酸性食物:过酸性食物会导致钙质的流失,应避免过多摄入酸性食物,如咖啡、酒精等。
- 适量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摄入蛋白质有助于骨骼的修复和建设。
3. 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骨骼的力量和稳定性,预防骨折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运动方式:- 散步: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有助于骨骼的负重运动,促进骨骼的健康。
- 太极拳:太极拳可以通过平稳的动作和呼吸调节来改善气血循环,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功能。
- 游泳: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可以减轻关节的负担,同时增加骨骼的力量和灵活性。
结论基于中医理念的骨质疏松症护理方案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饮食调理和运动调理。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预防骨折的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
92!南中医中约杂志2017年第38卷第11期
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
吴霞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昆明650021)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我科的优势病种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择本科2017年1月一 2017年5月已确诊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则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运动护理、中医外治的护理等干预措施。
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疼痛情况、临床疗效、康复情况、骨密度的提高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较前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患者通过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充分发挥了中医整体调理的优势,实施个体化的护理,使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老年;骨质疏松症
中图分类号!R248. 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 -2349(2017 #11 -0092 -02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学的“骨痿”与“骨痹”等范畴,与《黄 帝八十一难经•二十九难》中督之为病,脊强而厥,,⑴相关,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可引起患者骨痛、睡眠差、易骨折、乃至致残等后果。
其防治与护理已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我科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从 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对64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对于防治、护理老年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的骨痛、睡眠差等情况均有一定疗效,可有效减轻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1月一2017年5月在本院骨伤 科二病区住院的骨质疏松症并愿意接受护理干预的患者64 例,其中男23例,女41例,年龄60〜90岁,平均70岁,随机分 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
2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主要临床表现及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作者简介:吴霞(1982 -),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中医护理。
表2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0(L)组别 0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照组 3011(36.67)12(40.00)7(23. 33)76.67
治疗组 3012(40.00)18(6.00)0(0.00)100.00#注:与对照组比较,<0.05
3讨论
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促使其压力耐受性降低而生成压疮,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3]。
在严格有效的护理基础上采用艾灸联合龙血竭治疗,可加速患者疮面结痂,提高治疗效果[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疮面结痂情况、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说明艾灸联合龙血竭治疗,可加速疮面愈合。
艾灸可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祛湿散寒,活血化瘀和调节脏腑,利用灸艾时释放出的热量促使患者局部皮肤增热、抗 菌,从而扩张血管,达到调节血流循环的效果,并可有效减少炎症,有利于加快疮面愈合。
同时可有效提高与免疫功能相关的白细胞等数量,以增加患者的免疫力。
艾灸疗法有利于缓解患者压疮局部压力。
龙血竭是一种中药,可有效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及敛疮生肌等,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有效通络、活血、抑菌止痛,可最大限度的加快疮面愈合[5^]。
综上所述,艾灸联合龙血竭使用,可通络活血,消炎止痛,敛疮生肌,有利于加快疮面愈合,从而提尚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赵琦,蒋红,孙晓春,等.基于JC I标准的医院压疮现患率和院内
压疮发生率调查[3.护理学杂志,2014,29(7):47 -49.
[2] 郭春梅,赵旭,李红月.神经外科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180 -181.
[3] 周玉洁,杨美玲,张洪君,等.压疮分期及其护理进展[J].中国护
理管理,2014,14(7):683 -686.
[4 ]方丽云,杜晓桦,陈自武,等.艾灸联合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治
疗-期压疮的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 (8): 1104 -1106.
[(]吕芳,朱梦甜.凡士林纱布配合龙血竭药物在压疮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2):86 -86.
[6]黄红霞,陈勇,孔天东,等.艾灸联合喜辽妥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压疮的治疗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 (19): 120-122.
(收稿日期:2017 -08 -16)
2017年第38卷第11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93
义(D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治疗组则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治疗,给予心理、健康教育、饮食、功能锻炼、生活护理、中医外治的护理如中药热敷、中药熏洗、热奄包,通络仪治疗等干预措施,比较常规护理组和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组患者在疼痛情况、临床疗效、疾病恢复时间、并发症情况,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问卷情况。
2中医护理干预措施
2.1情志调护老年人多因疾病的长期折磨,对生活的态度不积极,多数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出现恐惧心理,但良好的情绪能调节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对防治骨质疏松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要做好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宣教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宣教,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生活指导患者在生病期间要做好防寒保暖、祛湿等防护措施。
坚持做局部热敷治疗,用热水泡脚,疼痛部位可用腰围或护套,指导患者做好安全防范(如上厕所、起床等站稳后移步,地板不要过湿,穿舒适而防滑的鞋子等),尽量去除周边环境的障碍,防止跌倒以减少骨折的发生。
2.3饮食指导在辨证施治的原则下进行辩证施食,充分发挥饮食疗法的积极作用,调节其骨质代谢。
中医把骨质疏松症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肾虚血瘀型。
可选用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益肝健脾的药食为主,如黄豆、猪血、大枣、韭菜、桂圆等,有滋阴补血、益肾强筋的作用,多食含钙丰富的食品,乳制品最佳,如牛乳、乳酪等,不吸烟和少饮酒,减少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的摄人,少食肉,减少摄盐量,以免过多的钙质被排出。
2.4运动干预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气滞不行,血经不通,筋膜失养是慢性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加强功能锻炼是温经通络的最有效的方法。
运动能增强骨骼的弹性和韧性,防止摔跤和骨折的发生,同时还可提高患者消化功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饮食中营养物质的吸收[2^3]。
老年人宜选择逐渐加量的力量训练,如慢跑和跳健身舞等;体质差的老年人宜选择太极拳和散步等。
鼓励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与户外运动,清晨锻炼时间不宜过早,锻炼地方宜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环境中进行,多晒太阳以促进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使吸收。
2.5用药指导本病发病与肾虚证密切相关,肾虚证患者因肾精亏损,导致骨髓和血化源不足,致骨失髓血充养,出现骨骼脆弱无力、易骨折等表现。
可给予滋补肾阴、强筋健骨、补肾益气的药物,护士应指导、监督患者用药的情况,以达到真的用药的。
2.6中医外治的护理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目前本科采用中药加电疗、中药热敷、中药熏洗、中药热奄包,通络仪治疗等,均达到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温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3结果
对治疗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后,患者掌握了自我保健、饮食、用药的方法,积极参加功能锻炼,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痛、睡眠差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增加。
2组各项指标在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0.05),见表1。
表12组患者中医护理干预前后相关项目比较
项目对照组治疗组
生活护理2132#
理1929#
功能锻炼2532#
用药1530#
注:与对照组比较,#D<0.05
4讨论
在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和老龄化的今天,老年骨质疏松症日益受到关注。
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不断增高,因此易骨折且骨折愈合期较长,并且老年人由于易疲劳,不爱活动,参加体育锻炼较少,极易发生并发症,不但给患者生活上带来很大不便,而且也给家庭和社会增添不少负担。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康复有个过程,对患者实施精心护理极为重要,尽管目前国内外有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护理措施研究较多,至今未发现公认特效防护治疗法。
防治骨质疏松应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因人而异,给予及时高效,有针对性防治措施至关重要,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发现中医护理干预能降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并对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痛、睡眠差、易骨折等起着积极的作用,使患者形成了健康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了自我调护的方法,提高了服药的依从性,增强了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44]。
参考文献:
[1]沈澍农,武丹丹.《难经》导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7.
[2] 李敏文.中医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作用[J].临床医药实
践,2010,25(14):89 -90.
[3] 唐海梅.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中
医药导报,2012,7(1):14 - 02.
[4] 张顺仙.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0,
22(8) :102.
[5] 梁毅玲.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7,
28(13) :2746 - 2747.
(收稿曰期:2017 -09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