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试验(完整)
- 格式:ppt
- 大小:430.50 KB
- 文档页数:26
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实验实验报告学号:2010010131班号:结02实验日期:2011.11.16实验者:陈伟同组人:吴一然建筑材料第三次实验// ///区累计筛余百分比在85%~71%属于I区,在70%~41%勺属于n 区,在40%~16% 的属于川区。
实验目的1、学习砂筛分析和石子捣实密度的试验方法;2、通过砂的筛分析实验,判断砂的粗、细和砂的级配是否合格;3、了解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松堆密度等试验方法;4、了解轻骨料的筒压强度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砂表观密度测定;2、砂筛分析试验;3、石子捣实密度试验;4、石子针状、片状颗粒含量测定(演示);5、石子压碎指标测定(演示);6、轻骨料筒压强度试验(演示)。
三、实验原理1、表观密度的定义:3包含闭孔体积在内的单位体积的质量,称材料的表观密度。
(单位:g/cm),如果两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2g/cm 3,应重新进行实验。
2、细度模数:砂的粗细程度用通过累计筛余百分比计算的细度模数(M)表示,其计算公式为(A2 A3 ' A4 ' A5 ' A6) _ 5 A iX100 —A(1)式中,A1、A2……A6分别为5.00、2.50……0.160 mm 孔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2)砂按细度模数(Mx)分粗、中、细和特细四种规格,由所测细度模数按规定评定该砂样的粗细程度;(3)用M=3.7~3.1 为粗砂,3.0~2.3 为中砂,2.2~1.6 为细砂,1.5~0.7 为特细砂来评定该砂的粗细程度。
并根据0.630mm筛所在的区间判断砂子属于哪个B3、石子捣实密度实验要求及说明: 1) 通过对两种单粒级石子不同比例的搭配 ,观察其捣实密度的变化 ,画出石子比例和捣实密度的曲线,并进行分析;2) 实验使用的石子是石灰岩碎石 ,粒径分别为5 — 10mm,10-20mm 单粒级; 3) 所用容积升体积为10L ; 4) 石子的称量总质量为 20Kg 。
判断骨料能否用于配置混凝土一、实验目的:测定骨料的性质,了解检验混凝土用砂、石基本性质的方法,熟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
Purpose: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the aggregate, to understand the test concrete sand, stone basic nature of the approach, familiar with the releva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二、实验原理:砂的颗粒级配,即表示砂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纱、中砂与细纱之分。
在配制混凝土时,这两个因素(砂的颗粒级配和砂的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
控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意义,它们是评定砂质量的重要指标。
用级配区表示砂的颗粒级配,用细度模数表示砂的粗细。
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是其基本性质指标,同时也是配制混凝土所需的的重要指标。
砂子的空隙率取决于砂料各级粒径的搭配程度。
级配好的砂子,不仅可以节省水泥,还提高了混凝土和砂浆的密实度及强度。
Principle: s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t means that the case with sand size particles. Degree sand thickness refers to the thickness of the overall extent of sand mixed with different sizes after, usually with roving, spinning in the sand and the points. In the preparation of concrete, these two factors (how thick s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sand)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Control s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ickness have a great degree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 sense, they ar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quality assessment of sand. District represented by graded s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hich means that the thickness of the sand with a fineness modulus. The apparent density of the sand, the basic nature of its bulk density index is also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preparation of concrete required. Sand with porosity levels of particle size depends on the degree of sand material. Level with a good sand, cement can not only save, but also improve the density and strength of concrete and mortar.三、实验内容:测定骨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骨料的筛分析,测定骨料的颗粒级配。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年6月l日1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 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 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 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 , 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卵石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含泥量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砂的泥块含量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 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 m 的颗粒的含量。
2.1.8石的泥块含量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 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 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石粉含量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表观密度 apparent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供管二班第一项目组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取样、标准及检测作业指导书编制:蒋宏权日期:2013年12月一普通混凝土用砂的取样、标准及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普通混凝土中天然砂、人工砂、的合理使用,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2.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取样及质量检验。
特细砂混凝土及山砂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尚应遵照有关的专门标准执行。
3.检测项目筛分析、细度模数、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含水率、含泥量、泥块含量4.技术标准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B/T14684-2011 《建筑用砂》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5.相关定义及规定天然砂:自然形成,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含泥量: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0.080mm的含量。
砂泥块含量: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0.630 mm的含量。
表观密度: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紧密密度:骨料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骨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坚固性:骨料在气候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压碎指标:人工砂、碎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碱活性骨料: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的骨料。
6.试样的取样和缩分6.1砂的取样6.1.1应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
用大型工具(如大车、货船、汽车)运输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
用小型工具(如马车等)运输的,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
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6.1.2在料堆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共8份,组成一组样品6.1.3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4份,组成一组样品;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 月l 日1 总则1.0.1 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 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 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天然砂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 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 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 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 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 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泥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特性。
2. 掌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3. 熟悉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和强度试验的操作步骤。
4. 分析实验数据,评估混凝土的性能。
二、实验原理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水、骨料(砂、石子)和掺合料等组成的复合材料。
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在加水后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水化产物,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
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主要取决于水泥的水化程度、骨料的颗粒级配、掺合料的使用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混凝土搅拌机、坍落度筒、试模、量筒、天平、捣棒、钢尺等。
2. 材料: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坍落度等指标。
参考相关规范和资料,选择合适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
计算水泥、砂、石子、水的用量,并进行试拌,调整配合比,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2. 混凝土拌合物制备按照设计好的配合比,准确称量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
使用混凝土搅拌机进行搅拌,直至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无离析。
3.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1)坍落度试验:将拌合物倒入坍落度筒,用捣棒进行捣实,测量坍落度值。
(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将拌合物分三层装入试模,用捣棒捣实,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4. 数据分析与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评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指标。
比较不同配合比混凝土的性能,得出最佳配合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坍落度试验通过坍落度试验,可以评估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坍落度值越大,拌合物的流动性越好。
本实验中,坍落度试验结果如下:| 配合比 | 坍落度(mm) || ------ | ------------ || A | 70 || B | 80 || C | 90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也随之增大。
2.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通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可以评估混凝土的强度。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检验标准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2.1.11 紧密密度 tight density骨料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混凝土细骨料常规试验一、试验目的:第一是为检验砂子本身的各项技术指标是否合格,第二是为混凝土配合比提供计算依据。
二、取样:1.砂子取样应按批进行,400m3为一批。
2.(1)从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应先将取样部位的表层除去,于较深处铲取试样。
取样时应自料堆均匀分布的八个不同部位各取大致相等的一份,组成一组试样,总量约30kg。
(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用接料器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定时抽取大致等量的4份为一组样品。
(3)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8份为一组样品。
3.将取回试验室的试样倒在平整洁净的拌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和均匀,用四分法即将拌匀后的试样摊成厚度约为2cm的圆饼,于饼中心画十字线,将其分成大致相等的4份,除去对角的两份,将其余两份照上述四分法缩分,如此持续进行,直到缩分后的试样质量略多于该项实验所需的数量为止。
三、准备:1.将砂样放入瓷盘内,再放到烘干箱内,在105℃±5 ℃温度下烘至恒重,拿出砂样,放置冷却。
2.将干燥在一起的砂子粘团散开待试验。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目的:为了计算砂子的空隙率和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主要仪器设备:天平、容量瓶、烧杯、蒸馏水、白磁盘、塑料纸板等试验步骤:(1)通过4.75mm筛子,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G0).(2)向容量瓶内加水至500mL刻度线,擦干瓶外水分,称取其质量(G1),将水部分倒出,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排出气泡,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 的刻度处,擦干瓶外水分,称取其质量(G2).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1)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2)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 Kg/m3,须重新试验。
砂的堆积密度:试验目的:为了计算砂子的空隙率和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实验实验报告学号: 2010010131班号:结 02实验日期: 2011.11.16实验者:陈伟同组人:吴一然建筑材料第三次实验一、 实验目的1、 学习砂筛分析和石子捣实密度的试验方法;2、 通过砂的筛分析实验,判断砂的粗、细和砂的级配是否合格;3、了解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松堆密度等试验方法;4、了解轻骨料的筒压强度测试方法。
二、 实验内容1、砂表观密度测定;2、砂筛分析试验;3、石子捣实密度试验;4、石子针状、片状颗粒含量测定(演示);5、石子压碎指标测定(演示);6、轻骨料筒压强度试验(演示)。
三、 实验原理1、 表观密度的定义:包含闭孔体积在内的单位体积的质量,称材料的表观密度。
(单位:g/cm 3),如果两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2g/cm 3,应重新进行实验。
2、 细度模数:砂的粗细程度用通过累计筛余百分比计算的细度模数(M x )表示,其计算公式为(1) 式中,A1、A2……A6分别为5.00、2.50……0.160 mm 孔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2) 砂按细度模数(Mx)分粗、中、细和特细四种规格,由所测细度模数按规定评定该砂样的粗细程度;(3)用M x =3.7~3.1为粗砂,3.0~2.3为中砂,2.2~1.6为细砂,1.5~0.7为特细砂来评定该砂的粗细程度。
并根据0.630mm 筛所在的区间判断砂子属于哪个区累计筛余百分比在85%~71%的属于Ⅰ区,在70%~41%的属于Ⅱ区,在40%~16%的属于Ⅲ区。
11654321005)(A A A A A A A M x --++++=3、石子捣实密度实验要求及说明:1)通过对两种单粒级石子不同比例的搭配,观察其捣实密度的变化,画出石子比例和捣实密度的曲线 ,并进行分析;2)实验使用的石子是石灰岩碎石,粒径分别为5—10mm,10-20mm单粒级;3)所用容积升体积为10L;4)石子的称量总质量为20Kg。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标准混凝土用粗骨料质量标准及检验TGPS01-1998 1 总则1.1 三峡工程混凝土的粗骨料,主要使用花岗岩碎石,也有部分工程采用卵石,为了合理地生产和使用粗骨料,保证粗骨料质量,特制订本标准。
1.2 粗骨料的质量标准及检验,除本标准规定外,其他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
1.3 本标准适用于三峡大坝、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和附属工程等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标准及检验。
2 质量标准2.1 碎石和卵石按150(120)mm~80mm;80mm~40mm;40mm~20mm;20mm~5mm方孔筛分级,代号分别为D150(D120)、D80、D40、D20。
不同部位混凝土的最大骨料粒径,按SDJ-207-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规定,尽量采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
骨料的不同级配组合,在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设计中选定。
各粒级粗骨料的质量要求见表1。
2.2 各粒级成品骨料的分离,会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胶凝材料用量、砂率与质量稳定(尤以D20级小石)。
骨料分离由运输、堆放或卸料不当引起。
粗骨料的分离可用各粒级骨料的中径筛即115mm、60mm、30mm、10mm 方孔筛的筛余量作检验。
各粒级中径筛的筛余量应在40%~70%范围,否则应对骨料防分离措施作改进。
表1 粗骨料质量要求序号项目卵石碎石1含泥量(卵石) (%)石粉含量(碎石)(%)D20、D40粒径级<1D80、D150(D120)粒径级<0.5D20、D40粒径级<1D80、D150(D120)粒径级<0.52泥块含量(%)不允许有不允许有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53坚固性(%)无抗冻要求的混凝土<12<54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 (%)<0.5<0.55有机物含量浅于标准色不允许存在6表观密度(kg/m3)>2550>25507吸水率(%)<2.5<2.58针片状颗粒含量(%)<15<15C55~C40混凝土≤12≤169压碎指标(%)≤C35混凝土≤16≤2010超径含量(%)<5(原孔筛)<5(原孔筛)11逊径含量(%)<10(原孔筛)<10(原孔筛)注:泥块含量按JGJ53-92规定测定。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