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句法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6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摘要:句子是各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转换的基本单位,而不同语言之言句法现象的差异决定了翻译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因此,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现象差异充分地了解。
本文从语序,主动与被动,代替与重复等方面对英汉句法进行了对比,从而更好的进行翻译。
关键词:句子对比翻译一引言英译汉或汉译英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
因此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英汉句法的对比,从而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在翻译是就可以自觉地运用这些特点,还可以使我们重视一切难译之处。
英语和汉语在句法方面差异很大。
所有的英语句法规则,并不适合于汉语。
同样,所有的汉语句法规则也不都适合于英语。
本文从语序、意合与形合、主动与被动、代替与重复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句法对比,从而使我们更好地进行翻译。
二语序英语中由于有动词的形态变化,加上各种关联词语,分句的安排比较自由,多数可前可后;而汉语分句的位置则不然,尽管有关联词语标示分句间的关系,但位置仍然比较固定,仍然要遵循时序先后,逻辑事理的规律安排顺序。
对比英汉语的语序实际上就是比较英汉语复合句中按时间和逻辑关系的顺序。
(一)英汉语复合句中的时间顺序1、英语复合句中,表示时间的从句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叙述顺序很灵活;汉语则通常先发生的事先叙述,后发生的事后叙述。
例:1)After I had my dinner , I went out for a walk. (前置)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
(前置) 2)I went out for a walk after I had my dinner. (后置)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
(前置)3)Jake apparently was hit by the first of what witness believed were three shots.原译:杰克先生明显地是被目击者相信开了三枪中的第一枪击中的。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
无论语音、语汇、语法,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
下面从翻译的角度出发,通过例子对英语和汉语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准确地把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精神风貌,尽量把这种“特点”和“风貌”真实地反映到汉语译文中。
一、英汉句法结构的互换A.英语简单句可转换成汉语复合句例1:This attitude has been described as anything from a “merciful loss of memory” to “escapist therapy”.【译文】人们对这种态度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好心的遗忘”,有的说是“逃避现实的疗法”。
【分析】英语简单句→汉语联合复句.例2:His superior grades at high school enabled him to enroll at the tuition-free Beijing University.【译文】由于中学成绩优异,他免费上了北京大学。
【分析】英语简单句→汉语偏正复句的因果句.例3:His weariness and the increasing heat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译文】她很疲惫,也感到越来越热,于是决定一遇到有阴凉的地方就坐下来休息。
【分析】英语简单句→汉语偏正复句的因果句.B.英语并列句、复合句可转换成汉语简单句例1:He doesn’t know what life means to him.【译文】他不知道人生的意义。
【分析】英语主从复合句→汉语简单句.例2:What troubles me is that I don’t have much experience in this kind of work.【译文】使我苦恼的是我做这种工作经验不多。
GAO DENG JIAO YU/高等教育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于洪江一、引言英汉是世界上两种非常重要的语言,为更好的学习英语,我们通常要对英语与汉语进行对比与分析,二者分别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它们的句法结构有非常大的差异,英语特别重视形式、句法呈现树的形状、主语明显、被动语法较多;而汉语特别注重意境、句法结构呈现竹子的形状、主题显著、主动语法较多,这是它们的区别与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但可以在充分分析二者的区别,利用学习模式、知识体系及学习技巧来强化学习的成效。
通过对比英语、汉语的差异性特点,它们的差异特别大,在部分情况下它们的句法使用规则是不能通用的,假如直接套用翻译出的语句可能就会特别生硬、死板、甚者是错误,在翻译时需要有区别的对待英语、汉语翻译句法的使用,可以将它应用到英语翻译过程中,更好的将东西方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呈现出来,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充分化解,提升英语、汉语翻译的效果。
因此,需要分析英汉语句法结构上的差异,促进英汉翻译时的成效。
二、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一)词序语法通过对英语、汉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总体上来说它们的语句成分是差不多的,在组成上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只是前三个是大致相同的,而后两个具有较大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在我们汉语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定语一般在名词前面作为修饰,而英语在应用定语时要将其后置,这是英汉用法的不同,需要我们留意。
(二)主动与被动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有主动与被动。
英语经常利用被动语法,时常将物当做主语,而汉语经常利用主动语法,时常将人、物作为主语。
被动语法在英语的使用中,其典型的句式是be-ved-by,整体上来说句式比较单一,可以举个典型句子:Three books were given to Tom as presentby Mary. His book will be published nextmonth.针对英语而言,汉语在此类语法的表达上比较多样,可以举几个典型句子:他是好人;他人很好;他特别好。
英汉句法对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在20世纪初,中外语言学家们就开始对比研究英汉之间的异同。
到了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家和外语专家们便开始逐渐将英汉对比的原则和研究成果运用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以英汉在句法层面的对比为例,来强调和证明英汉对比的研究成果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等具体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句法;对比;大学英语教学在对比中教授和学习语言,无论对于语言的学习者,还是对于语言的教授者,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方法。
对比语言学的思想和理论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它主要是在共时的层面上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语际的对比描述,其主要目的是在语言共性的基础上重点探寻语言间的差异。
外语教学中的英汉对比法,以对比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是英汉语言对比的研究成果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是课堂教学的手段。
Fries(1945)和Lado(1957)提出,最有效的外语教材是建立在外语与母语的对比基础上的。
该理论目前仍在实际的外语教材编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这一教材编写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
一些需要解释和练习的重点有时并不一定、也不可能详细地在教材中反映出来,而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操练。
在此,笔者以英汉在句法层面上的对比,来强调和证明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详细介绍并运用英汉对比的理论以及研究成果的必要性。
一、英汉句法的对比首先,从语言发展的起源来说,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它们在语音、拼写、词汇以及语法等各个层面都相差甚远。
其次,从语言发展的分类来说,世界上的语言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综合型语言和分析型语言。
英语属于综合型语言,它的形态变化主要指一些表示语法意义的屈折变化,所以英语中存在着人称、时态、数和语气、语态的形式和形态变化,其变化主要通过词尾的改变来体现;而汉语属于分析型语言,在汉语中,词与词的关系不是通过词形变化,而是通过词序或虚词等手段来表示的,所以在汉语中没有词尾变化的现象。
汉语语法化不应受英语语言学理论过多的影响汉语和英语都经历过漫长的发展,都处于高度完善的状态,词汇分类非常相似,语句结构在表面上也大致相同,从表面上看许多英语语言学理论应该适用于汉语语法学的学科建设,特别是汉语语句的解析是完全可以套用英语的句法解析模式的。
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汉语语法化不应受英语语言学理论过多的影响,因为汉语与英语相比在构词造句方面具有许多本质上的差异。
例如,我们暂时认定英语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翻译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
从表面上看这两个句子结构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认定这两个句子的结构都为SVOC,其中S为主语、V为动词、O为宾语、C为补语。
但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可能是因为本质不同而带来的不同之处。
第一,在英语语句结构中人群与其他事物一样,在主语结构中可以被任意划分,如,some of us, any of us, all of us,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 people。
而汉语则不同,人群一般都作为整体充当主语,在谓语中用“完全”、“大都”等副词来履行英语中的“some of ”、“all of ”等成分的职责。
在汉语中我们一般不会用“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做主语,而用“我们大多——”、“我们当中多数人——”等结构代替。
“我们当中有一些人不同意你的看法。
”这样的句子才是典型的汉语语句。
第二,英语的动词有词形的变化,汉语的动词则没有。
例如,在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
”中,“相信”一词没有任何词形变化,因此我们单从这个句子来看可以认定“现在,我们都相信他诚实。
”是正确的理解。
但是在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由于“believed”为动词“believe”的过去形式,我们只能认定“过去,我们都相信他诚实。
”是正确的理解。
因此,可以相信,汉语中的动词根本不具有许多英语中的动词在语言表达中担当的语法功能,所以英语的句法解析模式和规则,甚至其他语法范畴中的某些规则、解析方法可能不适合于汉语语法化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
英汉语言句法差异概述英汉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宾语”,但是在形式结构上有较多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句序和句子结构等方面。
1. 句序的差异A. 修饰语位置差异英语的修饰语,如定语等,既可置于被修饰成分之前,又可置于其后。
但修饰语若为短语或分句,如定语从句等,则一般置于被修饰成分之后,成为后置。
而汉语的修饰语,无论是词、短语或是句子,一般都放在所修饰的词之前,成为前置。
例如:1) The son whom he had turned out had gone to a distant land, and his daughter was dead; so that there was no one left to help the old people.被他赶走的儿子已远走他乡,女儿也去世了,所以没人能帮助这两位老人了。
2) Then the guest called to the old woman who was seated behind the curtain: “Tell me, old woman, what you think concerni ng your former happiness and your present misery.”于是这位客人就大声询问坐在帘子后面的老妇:“告诉我,你对以前的幸福生活和现在的悲惨境况有什么想法?”B. 复合从句的语序差异英语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的顺序与汉语有较大的差异。
以状语从句为例,时间状语从句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叙述顺序灵活,而汉语则通常先发生的事先叙述,后发生的事后叙述;英语的因果状语从句中,表示原因的从句可以放在主句之前,也可以放在主句之后,汉语一般是“因”在前,“果”在后;英语的条件从句位置也较为灵活,可以放在表示结果的主句之前或之后,汉语中常常为条件在前,结果在后。
例如:1) It suited their master to have them in his service, since the old people had been in authority themselves, and so knew how to do things.因为老夫妇曾经是主人,知道怎么干活,所以穆罕默德有他们服侍自己,感到称心如意。
汉英翻译的理论基础—汉英语言对比3.汉英句法对比3.1.汉英思维方式比较:傅雷: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
汉语学家王力: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
……所以中国语法以达意为主。
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写文章却往往化整为零。
⏹西方人重形式论证,崇尚个体思维,重分析。
表现在语言中,重形合,不求全面、周到,但求结构上的严谨。
⏹汉民族重悟性,重整体、重综合。
在语言表达上重意合。
语言简约、模糊,语义较笼统、朦胧,形散而神聚。
汉语注重注重形象思维,惯于将事物具体话:四字格词语(成语):形象鲜明,形式对称,音韵和谐。
讲究结构的对仗和文采的华丽。
其词义往往虚实杂糅,甚至有繁复重叠之处。
(混水摸鱼,五光十色,画饼充饥,开门见山)3.2 英汉句法差异(语言结构)英语重形合(hypotaxis) ,形合是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需要一种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具体说来,英语的句子通常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借助诸如分词、介词、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之类的明示的连接手段,使句子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结构。
注重结构的完整,以形显义。
There are various categories of bag ladies: those who live on the streets, claiming they enjoy the freedom from constraints of society; those who became homeless because a relative died or because they c ouldn’t keep up rent payments, and they didn’t know where to go or how to apply for relief; and quasi bag ladies who have an anchor point --- a sister or brother whom they can visit once in a while to take a bath.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意合是指词语或句子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进行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来表达,是隐形的连贯,注重逻辑事理顺序,以神统形。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
1.语序差异:英语采用SVO(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强调语法角色
之间的顺序关系。
汉语一般采用主谓宾的语序,强调句子的主题和信息重
要性。
2.修饰成分:英语中修饰成分一般位于被修饰词之前,如形容词放在
名词之前,副词放在动词之前。
而汉语中修饰成分一般位于被修饰词之后,如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后,副词放在动词之后。
3.从句结构:英语中从句结构比较灵活,可以位于主句中的任何位置。
汉语中从句结构相对固定,通常位于主句之前或之后。
4.动词结构:英语中动词的变化较为复杂,有时需要辅助动词来表示
时间、语态等。
汉语中动词的变化相对简单。
这些对比点只是一部分,实际上英汉句法结构对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
问题,受到语言的特点、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