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第七章 常用零件的特殊表示法
- 格式:pptx
- 大小:82.79 MB
- 文档页数:76
《机械制图》习题库第一章:《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规定练习1-1 字体练习1-2 线型练习1-3 尺寸注法练习1.标注圆的直径。
1.标注圆弧半径。
1-4 尺寸标注改错:将改正后的尺寸标注在右边图上.1-5 按下图所示尺寸及图形在指定位置绘制图形,并标注尺寸第二章:绘图方法练习2-1 参照图形,在指定位置按1 :1 画出图形并标注尺寸。
2-2 参照图形,在指定位置按1 :1 画出图形并标注尺寸。
2-3 根据小图尺寸按比例要求完成大图2-4绘制平面图形2-5绘制平面图形2-6按1:1 绘制平面图形.第三章:点、线、面习题3-1找出立体图与三视图的对应关系,将相应的编号填入三视图的括号内3-2对照立体图补画第三视图(1)(2)(3 )(4 )3-3 作点的投影图,并填写出各点距投影面的位置(1)已知各点的空间位置,试作投影图,并填写出各点距投影面的位置(2)已知各点的空间位置,试作投影图,并填写出各点距投影面的位置(单位:mm )。
3-4画出各点的空间位置。
3-5 求下列各点的第三面投影,并填写出各点距投影面的距离。
3-6 已知各点的坐标值,求作三面投影图。
3-7 已知点A 的三面投影,并知点B 在点A 正上方10mm ,点C 在点A 正右方15mm。
求两点B 、C 的三面投影图。
3-8已知各点的投影,试判断各点与点A 的位置,并对投影图中的重影点判别可见性。
3-9已知各点的三面投影,填写出各自的坐标值。
3-10根据立体图,在三视图中分别标出A、B、C的三面投影3-11 已知直线上两端点A (30 ,25 ,6 )、B (6 ,5 ,25 ),作出该直线的三面投影图。
3-11已知直线AB 上一点C 距H 面20mm ,求点C 的V 、H 面投影。
3-12 在直线AB 上有一点C ,且AC ∶CB =1 ∶2 ,作出点C 的两面投影。
3-13 判别下列各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并补画第三面投影。
3-14 判别下列各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并补画第三面投影。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是智能制造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近机类公共基础课程。
工程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
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设计能力以及认真细致踏实的工程师素质。
通过课程的学习,达到对学生四种能力——即工程设计表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一种素质——即包括培养发散思维习惯、工程综合素质、质量与标准意识、设计审美意识、工作责任心的培养。
为培养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自信心的培养;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日常作业严格要求,养成对工程问题一丝不苟的作风。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学习和掌握用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和图解几何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课程目标2:培养绘制和阅读投影图的基本能力,能够清晰完整的标注尺寸。
课程目标3:培养绘制、阅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1 学习和掌握用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和图解几何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第三章立体第四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智能制造系统的分析、设计、集成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智能工厂和制造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课程目标2 培养绘制和阅读投影图的基本能力,能够清晰完整的标注尺寸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第三章立体第四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第五章组合体的视图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智能制造系统分析、设计、集成的复杂工程问题。
第九章装配图1. 以下关于装配图画法错误的是()A 不接触的表面和非配合表面间隙很小时可以画一条线B 零件的倒角、倒圆、凹坑、凸坑等细节可不画出C 螺栓、螺母等紧固件的投影可省略不画,用细点画线和指引线指明它的位置D 断面厚度在2mm 以下的图形允许以涂黑来代替剖面符号2. 以下不属于装配图尺寸的是()A 性能尺寸B 规格尺寸C 中间尺寸D 总体尺寸3. 以下不属于装配尺寸的是()A 92H8/h7B Ф16H7/h6C Ф40K8/h7D Ф40K84. 零部件序号编排的形式有()种A 2B 3C 4D 15. 看装配图时应先看()BA 明细栏B 标题栏C 技术要求D 主视图6. 从标题栏中可以了解到装配体的()和大致的用途A 名称、比例B 名称、零件的数量C 标准件名称D 专用件名称7. 以下不属于分析视图时常用的分析方法的是()A 利用剖面线的方向和间距来分析B 利用画法规定来分析C 利用零件序号,对照明细栏来分析D 利用零件序号,对照标题栏来分析8.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分析零件时应从主视图中的主要零件开始分析B 读装配图时可配合零件图来读C 装配图上零件的加工尺寸应全部标注出来D 装配图中的传动带用细实线表示9. 以下不属于装配图特殊画法规定的是()A 简化画法B 拆卸画法C 假想画法D 剖面线画法10. 装配图中其他视图选择时要()A 反映装配体的工作原理B 反映装配体的工作位置C 反映装配体的总体结构特征D 重点突出,相互配合,避免重复第八章零件图1. 对轴套、轮盘等回转体类零件选择主视图时,一般遵循的原则是()A 加工位置B 结构形状特征C 工作位置D 简化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其单位是()A mB μmC mmD cm3. 轴、孔的基本偏差代号分别用()字母表示A 大写B 小写C 小写、大写D 大写、小写4. 符号∠表示的形位公差特征项目是()A 垂直度B 圆柱度C 平行度D 倾斜度5. 零件图标注尺寸的形式可分为()A 链式、坐标式、综合式B 点基准、面基准C 点、线、面基准D 主要、辅助基准6. 尺寸Ф50JS(±0.015)的公差是()A +0.015B 0.030C -0.015D 507. Ra 表示()A 轮廓最大高度B 微观不平度C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D 不加工8. 极限偏差包括()A 最大极限数值B 最小极限数值C 上偏差、下偏差D 基本偏差9. 零件图的内容包括()A 一组图形、一组尺寸、技术要求、标题栏B 一组图形、一组尺寸、技术要求、明细栏C 一组图形、一组尺寸、技术要求、零件序号D 一组图形、一组尺寸、标题栏、明细栏10.在下列对零件图尺寸标注的要求中,错误的是()A 避免注成封闭尺寸链B 重要尺寸也可以随意标注C 按测量要求,从测量基准出发标注D 辅助基准和重要基准间,要标注联系尺寸第七章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1. 在普通螺纹的标记中,粗牙螺纹()A 必须标注B 不注螺距C 不注大径D 标注螺柱2. 在剖视图中,内螺纹的牙顶线用()绘制A 粗实线B 细实线C 细虚线D 点画线3. 下列螺纹代号中能相互旋合的是()1. R21/22. Rc1/23. R1/2—LH4. G1/2A 1 和2B 2 和3C 3 和4D 1 和44. 下列螺纹标记中,表示细牙普通螺纹的是()A M20 х2B M30—5g6g—SC G3/4D G1/25. 以下不属于螺纹紧固件连接形式的是()A 双头螺柱连接B 螺栓连接C 螺钉连接D 键连接6. 单线螺纹时()A 导程/螺距B 导程X 螺距C 导程=螺距D 导程—螺距7. 以下标准直齿圆柱齿轮计算公式错误的是()A p=mB d=mzC h=2.25mD a=1/2m(z1+z2)8. 滚动轴承309 的内径尺寸为()A 9 mmB 309 mmC 90 mmD 45 mm9. 在装配图中绘制螺纹紧固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当剖切平面通过螺杆轴线时,均按未剖切绘制B 两个被连接零件的接触面要画两条线C 相邻两零件的剖面线方向相反或间隔不同D 螺纹紧固件的工艺结构,如倒角、退刀槽等可省略不画10.以下关于螺纹代号的解释,错误的是()A G3/4 表示非密封的圆柱管螺纹,公称直径3/4 mm,左旋B M16 X 1 表示细牙普通螺纹,公称直径16 mm,螺距1 mmC Tr32 X 5 表示梯形螺纹,公称直径32 mm,螺距5 mmD M12 表示粗牙普通螺纹,公称直径12 mm,单线右旋第六章图样的基本表示法1. 以下不属于基本视图的是()A 左视图B 仰视图C 局部视图D 主视图2. 物体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A 向视图B 基本视图C 斜视图D 局部视图3. 剖视图简称()A 剖面B 剖面区域C 剖切面D 剖视4. 以下不属于局部剖视图断裂分界线的是()A 波浪线B 粗实线C 双折线D 细点画线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6 个基本视图之间,可以不符合“三等”投影关系B 剖切面即剖面区域C 在剖切面后方的可见部分应全部画出,不能遗漏,也不能多画D 在剖视图上,虚线一律省略不画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指示剖切面位置的线称剖切线B 剖切面与物体的接触部分称为剖面区域C 全剖视图适用于内外形都较复杂的零件D 通用剖面线用细实线绘制7. 以下不属于剖切面种类的是()A 单一的剖切平面B 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C 几个相交的剖切平面D 移出的剖切平面8. 以下不属于剖视图种类的是()A 局部放大图B 全剖视图C 半剖视图D 局部剖视图9. 以下关于剖视图省略标注错误的是()A 剖切线B 转折处位置较小,难以注写又不至于引起误解时,可以省略字母C 当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可以省略箭头D 当单一剖切平面的剖切位置明显时,局部视图可省略标注10. 关于局部放大图说法正确的是()A 局部放大图一定是放大比例B 局部放大图比例大于原图比例C 局部放大图可以没有比例D 局部放大图与被放大部分的表达方式有关第五章组合体视图1. 相贯线一般为封闭的空间曲线,有时则为()A 直线B 平面曲线C 水平线D 铅垂线2. 截平面倾斜于圆柱轴线时,截交线的投影()A 可能是一个矩形B 可能是一个圆,两条直线C 可能是一直线,两椭圆D 可能是一直线,两个圆3. 两形体以()的方式相互接触称为相接A 曲面B 平面C 相交D 相切4. 截平面平行于圆锥的任一素线时,截交线的形状为()A 圆B 双曲线C 抛物线D 椭圆5.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几何体构成的物体称为组合体B 两形体的表面彼此相交称为相切C 用一截平面截切球的任何部位,所形成的截交线都是圆D 叠加类组合体分为相接、相切、相贯三种6.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由平面截切几何体所形成的表面交线称为截交线B 截交线是截平面和几何体表面的共有线C 截平面垂直于圆锥轴线,截交线的投影为圆D 截平面过圆锥锥顶时,截交线的形状为三角形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相贯线不是两个互相贯穿形体的共有线B 相贯线也是机器零件的一种表面交线C 相贯线一定是闭合的空间曲线D 当两个回转体具有公共轴线时,相贯线为一直线8. 当物体上的接合面不平齐时,两者中间()A 没有线B 应该有线隔开C 画一虚线D 怎么都行9. 以下关于绘画组合体底图时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 先画主要部分,后画次要部分B 先画看见的部分,后画看不见的部分C 先画直线,后画圆或圆弧D 先画主视图,再画俯视图和左视图10. 以下不属于看组合体视图形体分析法方法步骤的是()A 确定基准,分析尺寸B 认识视图,抓住特征C 分析投影,联想形体D 综合起来,想象整体第四章轴测图1. 轴测投影简称()A 立体图B 正等测C 轴测图D 斜二测2. 正等轴测图中各轴间角均为()A 135 度B 270 度C 90 度D 120 度3. 绘制轴测图依据的投影法是()A 中心投影法B 正投影法C 斜投影法D 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4.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轴测投影中,任两根轴测轴之间的夹角称轴间角B 空间相互平行的线段,在同一轴测图中不一定平行C 轴测投影的单一投影面称为轴测投影面D 轴测投影面上坐标轴称为轴测投影轴5. 斜二测轴测图中,XOZ 轴间角为()A 135 度B 270 度C 90 度D 120 度6. 与轴测轴()的线段,按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进行度量A 垂直B 平行C 倾斜D 相切7. 绘制轴测图时,必须沿()测量尺寸A 水平方向B 铅垂方向C 轴向D 径向8. 工程上应用最广泛的轴测投影有()种A 2B 3C 4D 6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斜二轴测图是根据中心投影法绘制的B 斜二轴测图是根据正投影法绘制的C 正等轴测图是根据平行投影法绘制的D 正等轴测图是根据斜投影法绘制的10. 当物体上一个方向的圆和孔较多时,采用()比较方便A 正等测B 斜等测C 正等测或斜二测D 斜二测第三章正投影法和三视图1. 已知M 的坐标为(20,15,0) 则M 点属于()A V 面上的点B H 面上的点C W 面上的点D 一般空间点2. 在三视图中,左视图反映物体的()A 上下方位B 前后方位C 左右方位D 上下前后方位3. 以下不属于平面立体的是()A 三棱锥B 四棱锥C 圆柱D 六棱台4.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叫铅锤面B 平行于V 面直线的叫正平线C 正投影法一定是平行投影法D 有一个视图为圆的基本几何体一定是圆柱5.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点的投影永远是点B 直线的投影可以聚成点C 平面的投影可以聚成直线D 以上说法都不对6. 正垂线一定()A 与V 面平行B 与W 面垂直C 与H 面平行D 与W 面倾斜7. 水平线一定()A 与V 面垂直B 与W 面倾斜C 与H 面垂直D 与V 面平行8. 直线A(5、10、15)B(8、10、16)和C(12、16、20)D(20、16、20)分别是()A 正平线、水平线B 正平线、侧垂线C 侧垂线、正平线D 侧平线、铅垂线9. 关于曲面立体说法正确的是()A 组成立体的表面一定都是平面B 组成立体的表面一定都是曲面C 组成立体的表面都是曲面或是曲面与平面D 以上说法都不对10. 关于正平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 平行于V 面B 垂直于H 面C 一定不平行W 面D 倾斜于W 面第二章几何作图1. 圆锥体高度为40mm 底圆半径为10mm,则该圆锥的锥度为()A 1:2B 4:1C 1:4D 10:402. 圆弧连接的实质是()A 使连接圆弧与相邻线段相切B 圆弧与圆弧连接C 直线与圆弧光滑过度D 直线与圆弧连接3. 图样中通常把斜度的( )化成1:n 的形式A 比例B 比值C 长度D 对称度4. 基准是标注尺寸的()A 起止点B 范围C 起点D 方向5.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确定图形中各部分几何形状大小的尺寸称为定形尺寸B 确定图形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基准之间相对位置的尺寸称为定位尺寸C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为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和总体尺寸D 平面图形中标注和分析尺寸时,首先必须确定基准6.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根据已知的定形尺寸画出的圆弧称为已知弧B 根据已知的定位尺寸画出的圆滑称为中间弧C 根据已知的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画出的圆弧称为连接弧D 平面图形的线段分为已知线段、中间线段和连接线段三类7. 图样上的锥度符号应配置在()A 基准线上B 图形的轮廓线上C 中心对称线上D 尺寸线上8. 图样上斜度的符号应和图形中的()保持一致A 对称中心线B 斜度C 基准线D 斜度的方向9. 画平面图形的底稿时,应先画出()A 主要的基准线B 图框和标题栏C 图形D 尺寸界线和尺寸线10. 以下描深图形应遵循的顺序错误的是()A 先曲后直B 先细后粗C 先水平后垂、斜D 先大后小第一章制图的基本规定1. 图样中字体的号数即字体的()A 长度B 宽度C 高度D 所占面积2. 图样中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A 3 mmB 0.7 mmC 1.0 mmD 1.8 mm3. 虚线一般用来表示()A 轮廓线B 可见过渡线C 不可见轮廓线D 尺寸界线4. 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的字体高度最小值为()A 1.8mmB 2.5mmC 0.7mmD 3.5mm5. 尺寸界线表示尺寸的( )A 范围B 方向C 大小D 结构6. 当表达对象的尺寸较大时,应采用( )绘制图样A 原值比例B 放大比例C 缩小比例D 局部缩小比例7. 标注角度时,角度尺寸线应呈( )A 直线状B 圆弧状C 水平状D 铅垂状8.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纸加长幅面的尺寸由基本幅面成整数倍增加后得出B 标题栏即明细栏C 尺寸数字必须注在尺寸线的上方D 尺寸线、尺寸界线均用细实线绘制9. 5:1 为( )比例A 原值比例B 放大比例C 缩小比例D 没有比例10.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尺寸线与尺寸界线必须相互垂直B 1:2 是放大比例C 虚线与点画线应相交于画D 机件的真实大小与图样的大小相同机械制图阶段练习(单项选择题)机械制图阶段练习参考答案一图形类1 2 3 4 5 6 7 8 9 101 基本体B C C D B D C B B A2 轴测图B D C B B D C A B B3 组合体B D D C B C D A B D4 基本表示法B A D A C A D C A B5 特殊表示法C C B C A D A D B B二文字类1 2 3 4 5 6 7 8 9 101 第一章C B C A A C B D B C2 第二章A A B C C D A D B D3 第三章B D C C D C B B C D4 第四章C D D B C B C A C D5 第五章B D B C B C B B C A6 第六章C C D B C C D A C B7 第七章B A A A D C A A B A8 第八章A B C D A B C C A B9 第九章A C D A B A D C D D。
《机械制图》习题库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1、将所给图线或图形抄画在右边2、参照右图所示图形,按给定尺寸用1:2比例画出图形并标注尺寸3、参照右上角图列,用给定的半径R作圆弧连接第二章正投影作图基础1、根据立体图中各点的空间位置,画出它们的投影图,并量出各点距各投影面的距离(mm),填入下列表格。
2、已知点A距V面15毫米,距H面25毫米;点B在V面,距H面20毫米;点C距V面20毫米,距H面15毫米;点D在H面,距H 面10毫米。
完成它们的投影图。
3、已知直线AB的V面、H面投影,AB上有一点C,使AC:CB=3:2,求点C的三面投影。
4、已知A、B、C、D四点的两个投影,求作第三投影。
5、比较C、D两点的相对位置。
D比C相比,D在C 的方(上或下);方(前或后);方(左或右)。
6、求出直线的第三投影,并判断各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1)AB是线。
(2)CD是线。
(3)EF是线。
7、按已知条件画出直线的三面投影。
(1)已知正平线AB,距V面20毫米,与H面的夹角=30°,实长30毫米。
(2)已知铅垂线CD,距V面15毫米,实长20毫米。
8、画出下列各平面的第三投影,判断其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并标出特殊位置平面对投影面倾角的真实大小。
(1)三角形ABC 是面。
(2)三角形ABC 是面。
(3)四边形ABCD 是面。
(4)多边形ABCEFGH 是面。
9、已知点K在平面三角形ABC,试完成三面投影。
10、已知点K在平面ABC,求出其正面投影。
判断点D是否在平面。
11、试完成平面三角形ABC的水平面投影。
12、完成五边形ABCDE的正面投影(已知AB为侧平线)。
13、根据已给的新投影轴,求出点A、B的新投影。
14、求出点的H、V面投影。
15、根据点的投影,画出新投影轴。
(1)(2)16、用换面法求出直线AB的实长及、角。
17、已知直线AB的端点B比A高,且AB=25毫米,试求其正面投影。
18、试求出五边形ABCDE的实形。
机械制图的教学计划机械制图的教学计划1一、培养目标1.培养使用正投影的方法以二维图形表达三维形体的能力。
2.培养对空间形体的形象思维能力。
3.培养尺规绘图和阅读专业图样的能力。
4.培养工程意识和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1.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提倡特色教学,应精选内容,打好基础,加强实践,培养能力。
2.本学期学时为80左右。
3.本课程能为学生制图和读图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4.江汉石油一个班学生普遍底子薄,基础差,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降低教学难度,而且还要深入浅出,让学生容易接受。
三、教材分析《机械制图》课程特点:理论抽象,难懂,要求空间想象能力强,实践性强,空间转换能力要求强。
为了最大限度的克服以上困难,搞好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放慢进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2.讲课要做到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让学生容易接受。
3.在讲清理论的`基础上,要做到精讲多练。
4.在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讲清制图的重要地位,明确学习目标。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点、线、面的投影规律。
2.基本体、组合体的三视图和轴测图的画法。
(二)、难点:1.组合体的三视图的画法。
2.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
五、教学措施应用模型、图片、动画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空间问题很形象的摆在学生面前,变抽象为形象,促进学生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的教学计划2一、课程名称《机械制图》(机械类)二、课程简介机械制图是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工程专科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
它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基本方法、技能和空间想象力的重要课程。
三、课程目标1、了解国内外机械制造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3、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4、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5、培养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6、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第五章组合体视图◆知识结构框架叠加类相贴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外表连接关系:1、组合形式切割类2、外表连接关系相切综合类相交棱柱截交线平面体截交线截交线棱锥截交线圆柱截交线形体外表交线曲面体截交线圆锥截交线圆球截交线D≠d时的相贯线相贯线两圆柱垂直相交时的相贯线组合体D=d时的相贯线叠加类组合体的投影画法组合体的投影画法切割类组合体的投影画法尺寸标注的根本要求组合体的尺寸注法尺寸基准及尺寸分类尺寸布置要求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1、根本方法2、读图步骤3、补视图和补缺线线面分析法◆知识要点1、组合体的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根本几何体构成的物体称为组合体。
2、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叠加型、切割型、综合型;外表连接形式:相贴、相切、相交。
3、截交线:由平面截切几何体所形成的外表交线。
求截交线的实质就是求截平面与立体外表一系列公有点的集合。
4、相贯线:两个几何体互相贯穿所形成的外表交线。
求相贯线的实质就是求两立体外表一系列公有点的集合。
求截交线和相贯线的作图步骤如下:⑴分析形体的外表性质,根据根本形体的投影,求出外表交线的特殊点,以确定外表交线的范围。
⑵选择适当的辅助平面,在特殊点之间的适当位置求出一定数目的一般点。
⑶根据外表交线在根本形体上的位置判断可见性。
⑷根据可见性的判断结果,依次光滑连接各点的同面投影,即得外表交线的投影。
5、组合体视图的画法:首选主视图。
用形体分析法画组合体视图就是将比较复杂的组合体分解为假设干个简单的根本几何体,按其相互位置画出每个根本几何体的视图,将这些视图组合起来,即可得到整个组合体的视图。
6、形体分析法标注组合体尺寸就是将组合体分解为假设干个根本几何体后,逐个标出其定形尺寸及定位尺寸,然后标出组合体的总体尺寸。
通常容易遗漏的是定位尺寸,因此在标注和检查尺寸时应特别注意〔要求:正确、完整、清晰〕。
7、形体分析法看组合体视图就是通过形体分析法将组合体分解为假设干个根本几何体,分别想象出它们的形状,从而想象出整体形状。
机械制图教材7第七章零件图⽬的要求:1)了解零件图的作⽤与内容,能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的零件图2)掌握零件测绘的基本⽅法,进⼀步培养徒⼿画图的能⼒3)零件图的尺⼨标注要完整、清晰、正确、合理,符合国标4)了解常见⼯艺结构的作⽤和尺⼨注法5) 了解常⽤的零件(齿轮、弹簧)的结构和画法6) 了解表⾯粗糙度、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能识别它们的标注代号及其含义重点难点:1)培养⼯程意识,达到能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2)培养具有⼀定的⼯艺意识,深刻领会零件图的尺⼨标注合理性3) 掌握零件测绘的技巧以及零件相关技术要求的确定4) 理解配合的含义和尺⼨公差及表⾯粗糙度的标注5) 掌握螺纹的结构要素及其规定画法和标记6) 掌握齿轮、弹簧的结构及其规定画法和标记授课学时:8学时本章主要作图练习:1)标记各种螺纹,并能查阅相应的国家标准。
2)已知螺纹标记,按规定画法绘制螺纹及螺纹连接图。
3)绘制单个直齿圆柱齿轮以及两圆柱齿轮的啮合连接图。
4)标注零件图的尺⼨。
5)表⾯粗糙度注写练习。
6)配合尺⼨各符号的意义以及配合尺⼨、零件图基本尺⼨和公差尺⼨查阅和注写。
7)看典型零件图。
8)抄绘零件图。
授课内容:任何机器(或部件)都是由若⼲零件所构成。
表达零件的图样称为零件图。
本章主要讨论零件图的作⽤和内容、零件上的常见结构及常⽤零件的画法、零件的视图选择、零件图中尺⼨的合理标注、零件的技术要求、读零件图的⽅法及步骤、零件测绘及零件草图、计算机绘制零件图等。
要学好本章的内容,应具备⼀定的设计和制造⼯艺知识,并具有⼀定的计算机绘图能⼒。
§7-1 零件图的作⽤和内容⼀台机器是由若⼲个零件按⼀定的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装配⽽成,我们把构成机器的最⼩单元称为零件。
在⽣产中,零件图是指导零件的加⼯制造、检验的技术⽂件。
⼀张零件图包括下列内容:(1)⼀组图形:合理运⽤各种机件表达⽅法(视图、剖视图、断⾯图)等,正确、完整、清晰、简洁地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
《机械制图》课程试题库(中专)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一、填空题1、机械制图当中基本图幅有哪五种A0、A1、A2、A3A4其中A4图纸幅的尺寸为210×297。
2、机械制图当中常用的线型有粗实线、细实线、虚线等,可见轮廓线采用粗实线,尺寸线,尺寸界线采用细实线线,轴线,中心线采用细点画线。
3、机械制图当中的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
*4、图样中的尺寸以㎜为单位.5、在标注直径时,在数字前面应该加φ,在标注半径时应在数字前加R。
6、尺寸标注由尺寸界线、尺寸线和尺寸数字组成。
7、在标注角度尺寸时,数字应水平书写。
★8、机械制图中通常采用两种线宽,粗、细线的比率为2:1。
9、线性尺寸数字一般应注写在尺寸线的上方或左方。
★10、平面图形中所注尺寸按作用分为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二、选择题1、下列符号中表示强制国家标准的是(C)。
A.GB/TB.GB/ZC.GB2、不可见轮廓线采用(B)来绘制。
A.粗实线B.虚线C.细实线3、下列比例当中表示放大比例的是(B)A.1:1B.2:1C.1:24、在标注球的直径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C)A.RB.ΦC.SΦ4、下列比例当中表示缩小比例的是(C)A.1:1B.2:1C。
1:25、机械制图中一般不标注单位,默认单位是(A)A.㎜B.㎝C.m6、下列尺寸正确标注的图形是(C)7、下列缩写词中表示均布的意思的是(C)A.SRB.EQSC。
C8、角度尺寸在标注时,文字一律(A)书写A.水平B.垂直C.倾斜9、标题栏一般位于图纸的(A)A.右下角B.左下角C。
右上角三、判断题1、国家制图标准规定,图纸大小可以随意确定(×)2、比例是指图样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3、2:1是缩小比例。
(×)4、绘制机械图样时,尽量采用1:1的比例(√)5、使用圆规画图时,应尽量使钢针和铅笔芯垂直于纸面。
(√)6、丁字尺与三角板随意配合,便可画出65度的倾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