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CDIO模电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8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 模拟电路;所属专业: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学分: 4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模拟电路》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基础课, 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程通过对常用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的学习, 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 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本课程应开设在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未开设)课程之后, 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系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基础课程之一。
也是后续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四)教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主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电于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线路线性部分》谢嘉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二、课程内容与安排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元器件(要求列出章节名)第一节半导体基础知识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第三节双极型晶体管第四节场效应管第五节晶闸管(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教学, 8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场效应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晶闸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重点掌握】: PN结特性及PN结方程;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了解】: 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结构及主要参数。
【难点】: 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第一节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第三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第四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第五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教学, 12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甲流通路, 图解法, 微变等效电路法;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The Outline of Analog Circuits Course Project课程编码:0001319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等专业学时:2周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撰稿人:吕承启日期:2010 年12月一、目的与任务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综合性训练,这种训练是通过学生独立进行某一个或两个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来完成的。
通过模拟电路课设要求学生:1、根据给定的技术指标,从稳定可靠、使用方便、高性能价格比出发来选择方案,运用所学过的各种电子器件和电子线路知识,设计出相应的功能电路。
2、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4、学会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技能,掌握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及了解印刷线路板的设计,制作方法。
5、进一步熟悉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6、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7、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1、内容:课题名称:(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命题)(1)多用途温度监测及控制器(2)音频功率放大器(3)集成电流稳压电源的设计(4)函数发生器的设计2、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并独立完成总结报告。
3、进度安排及方式:(以四学时为一个单元)第一单元:集中讲课,主要内容如下:(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2)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3)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4)课设题目介绍(5)学生自由组合,选择题目。
第二单元:确定题目,教师就题目的基本要求答疑。
学生讨论、查资料。
第三、四、五单元:查资料、设计、仿真。
学生根据课题要求,独立完成课题的设计方案,并可以运用PSPICE软件或EWB软件在微机上完成对所设计电路的仿真。
第六单元:经指导教师审查后,领材料,组装。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它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获得模拟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电子电路分析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注重学生应用电子技术能力的培养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
2.掌握模拟电路的设计方法。
3.熟悉集成电压比较器、集成功率放大器、集成稳压器以及串联型稳压电源等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受到必要的实验技能的训练,能独立完全电子电路的实验,并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5.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1、半导体的基础知识2、二极管的特性及主要参数3、二极管的基本应用4、特殊二极管5、二极管应用电路的测试教学目标及要求:(1)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结构及PN结的形成;(2)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3)掌握晶体二极管的原理、伏安特性及性能参数;(4)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模型及应用电路。
重点:半导体材料、PN结、二极管。
难点:二极管的基本电路及分析方法。
第二章半导体三极管及其基本应用1.晶体管的特性与参数2.晶体管的基本应用3.场效应管及其基本应用4.晶体管基本应用电路的测试教学目标及要求:(1)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2)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3)掌握用图解法和微变等效电路法分析放大电路的静态及动态工作情况。
重点:三极管与场效应管的特性和主要参数。
难点:三极管与场效应管的导电机理及外特性。
第三章放大电路基础1、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2、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3、差分放大电路4、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5、多级放大电路6、放大电路的调试与测试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2)掌握放大电路的分类分析方法;(3)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点稳定问题;(4)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特点及分析方法;(5)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交流性能计算;(6)掌握功率放大电路的分类及分析方法;(7)掌握电流源电路的分类及分析方法。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学分: 4 总学时:64 实验学时: (单独设课)其它实践环节:电子生产实习适用专业:电类专业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电子技术是当今世界应用最广泛、发展最迅速的科学技术之一。
可以预计,在新世纪里,它仍然是最瞩目的应用技术之一。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学位课。
本课程作为电子技术的基础之一,是电类本科的专业基础课,其前续课程为《电路》。
本课程为多门后续课程和电类多种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
通过深化和衍伸,就是一门独立的实际应用技术。
由于电子技术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所以本课程的教学应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相互验证、充实和促进。
2、本课程的任务结合实践环节,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
3、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号和电子系统的概念,半导体基本知识和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模拟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以及反馈放大、功率放大、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直流稳压等各种基本功能的典型电路。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了解信号和电子系统的概念,了解模拟信号放大概念、放大模型及主要性能指标。
二、运算放大器1.基本要求(1)掌握: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线性工作条件下虚断、虚短以及虚地的概念及应用:同相和反相放大电路,加减运算,积分微分运算。
(2)理解:运算放大器的模型。
2.教学重点比例放大,加减运算,积分运算。
3.教学难点线性、非线性工作的概念,虚短、虚断概念的运用。
三、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1.基本要求(1)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正向V-I特性的模型及分析方法,二极管及稳压管电路的应用。
(2)理解:P型和N型半导体,二极管的V-I特性及主要参数,稳压管的性能特点。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代码: 0730081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学分: 4 总学时: 72 理论学时: 56 实验(上机)学时: 16 先修课程: 电路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线性电子电路中基本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主要性能指标等, 获得信息传递技术必备的理论知识, 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各章节基本内容, 对基本电路原理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是学习模拟电路课的最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很好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本课程是电专业的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电信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 且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背景。
因此, 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模拟电路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同时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与课程设计。
本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式包括三大部分:基本理论课、习题课、实验课、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实验课将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设计, 使学生加深对电路、器件模型等内容的理解, 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3.本课程考核由期末卷面考试、期中考试、平时抽查、平时作业、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等部分组成。
期末考试: 50%;平时成绩(含平时考勤、提问、作业): 20%;实验: 10%;期中: 2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元器件(10学时)内容①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半导体的导电机构--电子和空穴、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半导体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和扩散运动、PN结的单向导电性②普通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主要参数及注意事项稳压管的结构、伏安特性、主要参数及注意事项③双极型三极管的结构、电流分配与放大原理、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主要参数及注意事项结型及绝缘体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及使用注意事项。
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内容一、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1、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3、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4、温度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5、基本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共射、共集和共基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6、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绝缘栅场效应管);7、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定性分析);△8、多级放大电路的三种耦合方式(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和直接耦合)的特点,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
二、集成放大电路基础1、集成电路的特点;2、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单元:差动放大电路、互补对称输出级,偏置电路3、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指标;※4、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双极型和CMOS集成运放)。
三、放大电路中的反馈1、反馈的基本概念;2、反馈的分类和负反馈的四种组态;2、反馈的一般表示法;4、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定性分析);5、深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6、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及消振措施(定性分析);※7、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应用举例。
四、集成运放的应用1、集成运放应用中的几个问题;(1)运放应用电路的分析方法理想运放的概念,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和非线性区时的特点。
(2)三种基本输入方式(以三种比例运算电路为例)(3)实际应用中注意的问题2、运算电路:求和、积分和微分,指数和对数,集成模拟乘法器;3、信号处理电路:有源滤波器,电压比较器;4、正弦波发生电路: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RC振荡电路,LC振荡电路,石英晶体振荡电路;△5、矩形波和锯齿波发生电路:工作原理和输出波形;6、输出功率的扩展。
五、数—模和模—数转换电路1、D/A转换器:基本概念,倒T型电阻网络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影响转换精度的主要因素。
2、A/D转换器:基本概念,逐次渐进型和△双积分型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影响转换精度和转换速度的主要因素。
模电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模电课程教学大纲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10030 学时: 56学分: 3.5开课学期:4 英文名称: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课程性质:必修开课专业:通信工程等一、课程任务和目的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l、了解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和PN结的形成。
掌握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掌握它们的特性和主要参数。
2、掌握基本放大电路及其组合电路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图解、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以及放大电路技术指标的计算。
3、掌握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掌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的有关概念,理解单管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频率特性。
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了解集成运放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特点。
掌握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三种基本输入方式及集成运放的基本单元电路(差动放大电路、OCL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的性能特点以及电路技术指标的计算。
5、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
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及深度负反馈下的闭环增益的计算。
正确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的方法。
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稳定判据和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
6、掌握由集成运放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技术指标计算。
理解模拟乘法器在运算电路中的应用。
掌握有源滤波器的组成、特点、分析方法和电路技术指标计算。
掌握电压比较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电路技术指标计算。
7、了解非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和振荡原理。
了解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类和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电路技术指标的计算。
2010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工程系编制2010年09月目录《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2)《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0)《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20)《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24)《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28)《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 (33)《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41)《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48)《Matlab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53)《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56)《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60)《专业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64)《新技术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67)《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70)《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74)《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80)《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93)《微电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98)《光电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04)《光纤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10)《半导体器件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115)《半导体传感器》课程教学大纲 (121)《纳米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大纲 (126)《LED制造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31)《信息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135)《实时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141)《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47)《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52)《互动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59)《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64)《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170)《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76)《语音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182)《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185)《DSP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89)《SoPC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195)《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号: 31100380总学时:64(讲授/理论 64学时,实验/技术/技能0学时,上机/课外实践0学时)适用专业:物理学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后续的理论物理课程(如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等)和其它一些专业课程(如傅里叶光学等)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工具,是物理系的一门主要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 属核心必修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外特性,半导体二极管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及应用;晶体管共射组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法、低频小信号模型分析方法以及相关指标的计算;掌握由场效应管组成的共源基本放大电路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
掌握AB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极性、反馈组态的判断方法,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特性能的影响以及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近似计算;掌握由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的分析及相关计算;掌握线性直流稳压电源工作原理。
理解共基与共集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RC正弦振荡器和非正弦振荡器基本工作原理;理解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基本概念和有源滤波器电路原理和参数计算;了解开关直流稳压电源工作原理、模拟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电磁兼容概念。
(二)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应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加强实践训练,注重理论和实践项目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课程同步并进的方式,教学环节中适当引入EDA辅助设计工具,通过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内容的更新,不断引入新器件,新技术的介绍及其应用知识。
三、相关课程及关系本课程是继《电路分析基础》之后又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应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电路分析基础知识上进行,与此同时,本课程也为后续的《通信电子线路》,《数字逻辑设计基础》等课程打下了必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64学时+24学时实验)(一)模拟电子技术概论(2学时)1、电子信息系统与模拟电路2、模拟电路的应用3、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4、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本章学习的重点是要求学生了解电子系统的组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同时了解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软件的方法。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方法,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本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2. 理解模拟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3. 能够进行模拟电子电路的仿真和分析;4. 具备一定的模拟电子电路实验设计和实现能力;5. 培养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领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1.1 模拟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2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与联系1.3 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意义2. 模拟电子电路基本知识2.1 电路元件与电路参数2.2 电路定律与电路分析方法2.3 电路等效与电路简化技术3. 模拟电子放大电路3.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3.2 放大电路的增益与频率响应3.3 放大电路的稳定性与失真分析4. 模拟电子滤波电路4.1 RC、RL、LC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与性能 4.2 积分与微分电路的应用与设计4.3 主动滤波电路的设计与实现5. 模拟电子功率放大电路5.1 BJT功率放大电路5.2 MOSFET功率放大电路5.3 类AB、类D功率放大电路的应用与设计6. 模拟电子振荡电路6.1 反馈振荡电路的基本概念与振荡条件6.2 RC、LC振荡电路的分析与设计6.3 晶体振荡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7. 模拟电子技术实践7.1 实验室中基础电路的实验与测量7.2 模拟电子电路的仿真与分析7.3 模拟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解析典型电路案例。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电路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一定的模拟电子电路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 属核心必修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外特性,半导体二极管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及应用;晶体管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法、低频小信号模型分析方法以及相关指标的计算;掌握由场效应管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
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极性、反馈组态的判断方法,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特性能的影响以及在深负反馈条件下的近似计算。
牢固掌握由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的分析及相关计算,并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分立元件和集成运放电路的应用设计及相关技术指标的测量方法。
理解RC正弦振荡器和非正弦振荡器电路起振条件判断和基本工作原理;熟悉有源滤波器基本参数计算;理解并掌握线性和开关直流稳压电源工作原理;了解模拟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电磁兼容概念。
(二)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应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上应加强实践训练,注重理论和实践项目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课程同步并进的方式,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训练引导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内容的更新,不断引入新器件,新技术的介绍及其应用知识。
三、相关课程及关系本课程是继《电路分析基础》之后又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应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电路分析基础知识上进行,与此同时,本课程也为后续的《通信电子线路》,《数字逻辑设计基础》等课程打下了必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64学时+24学时实验)(一)模拟电子技术概论(2学时)1、电子信息系统与模拟电路2、模拟电路的应用3、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4、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本章学习的重点是要求学生了解电子系统的组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同时了解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软件的方法。
(二)常用半导体元器件及应用(24学时)1、半导体基础知识(2学时)(1)本征半导体、本征激发、空穴载流子。
(2)杂质半导体:N型、P型半导体的形成及结构特点。
(3)PN结:PN结的单向导电性,伏安特性,反向击穿特性及电容特性。
2、半导体二极管(4学时)(1)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2)二极管基本应用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二极管的理想模型与恒压降模型,整流、限幅及保护电路的基本应用。
(3)特殊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变容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的基本特点与应用。
要求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出发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主要参数以及稳压二极管的稳压特性和分析方法。
通过实践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二极管基本电路应用。
3、晶体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1)晶体三极管(3学时)a.晶体三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b.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及内部电流分配关系。
c.晶体三极管正常放大的外部条件,深刻理解晶体三极管三种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偏置条件及特点。
掌握晶体三极管的结构、类型及共射伏安特性,了解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的检测与选用。
(2)基本共射放大电路(4学时)a.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
b. 静态工作点的基本概念及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方法。
c. 晶体管微变等效和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
(3)晶体三极管的三种组态与特点(4学时)a、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分压偏置式工作点稳定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和动态指标的计算。
b.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和动态指标的计算。
c.共基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d.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
要求学生了解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理解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对输出电压波形的影响。
掌握三种组态放大电路的性能特点。
熟练掌握共射(分压偏置式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方法以及利用微变等效电路进行动态指标的计算。
4、场效应管(4学时)(1)场效应管的基本概念。
(2)结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3)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共源、共漏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偏置方式。
要求学生了解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
掌握场效应管的基本概念以及场效应管与双极型三极管的主要区别。
掌握由场效应管组成共源和共漏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动态参数计算。
5、半导体器件的应用(2学时)(1)晶体管的基本应用:基本放大、开关应用、接口驱动等。
(2)场效应管的基本应用。
(3)晶闸管(可控硅)的应用。
6、分立元件电路分析与设计(1学时)(1)扩音机MIC放大电路分析(2)声光控路灯控制器设计分析举例(3)介绍IGBT等新器件应用电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基本应用,了解分立元件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以及相关技术指标的测量。
(三)集成运算放大器(12学时)1、多级放大电路(1学时)(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动态分析。
(2)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
2、差分放大电路:电路结构、工作原理、静态、动态分析。
(4学时)要求学生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两种耦合方式的特点以及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估算方法。
掌握理解零点漂移和共模抑制比的概念以及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了解差分放大电路四种不同输入、输出方式的性能特点。
3、集成运算放大电路(2学时)(1)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结构特点、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集成运放中的电流源电路:镜像恒流源、微电流源、比例电流源。
(3)集成运放电路简介。
要求熟悉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正确理解主要指标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4、放大电路中的反馈(5学时)(1)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组态。
(2)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分析计算。
掌握负反馈的判断和深度负反馈电路的分析计算。
(四)集成运放的应用(10学时)1、集成运放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1)基本运算电路:加法、减法、积分、微分、对数、指数电路。
(4学时)(2)电压比较器:单限电压比较器,迟滞比较器和窗口比较器。
(2学时)2、集成运放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1)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2学时)a. 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与波特图。
b.滤波器的功能描述与分类。
(2)有源滤波电路:高通、低通、带通、带阻源滤波电路。
(2学时)3、开关型滤波电路。
本章要求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比例运算电路、加法、减法、积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掌握电压比较器的作用和分类以及迟滞比较器和窗口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和传输特性。
熟悉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并熟悉波特图的意义和有源滤波电路的作用和分类。
4、集成运放的应用与设计(1学时)(1)扩音机电子分频电路分析。
(2)温度控制电路设计。
(五)信号发生电路(4学时)1、正弦波振荡电路:RC、LC、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学时)2、非正弦波产生电路:方波、三角波、锯齿波产生电路。
(1学时)3、压控振荡器和寄生振荡。
(1学时)要求学生了解产生正弦波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和幅度平衡条件,各种非正弦波发生电路(包括方波、三角波和锯齿波等)的工作原理,了解压控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寄生振荡现象以及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
4、振荡电路的应用与设计(1学时)(1)扩音机频率响应测试信号源分析(2)频率可调简易函数信号发生器(六)功率放大器(4学时)1、功率放大器组成与原理(2学时)(1)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形式与分类(2)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主要技术指标(3)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的算,交越失真的概念以及克服交越失真的基本方法。
2、实用功率放大电路分析与设计(2学时)(1)集成功率放大器。
(2)D类功率放大电路(3)扩音机功率放大级分析(4)小功率D类功率放大电路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功率放大的基本概念以及主要技术指标。
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以及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
掌握甲乙类互补对称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的估算方法。
掌握交越失真的概念以及克服交越失真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和训练加深对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特点、工作原理以及主要技术指标的理解。
(七)直流稳压电源(6学时)——(考试6分)1、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和分类(1学时)2、整流与滤波电路(1学时)3、串联型线性稳压电路与集成线性稳压电路(1学时)4、串联、并联型开关型稳压电路(2学时)5、稳压电源设计与应用(1学时)要求学生掌握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构成、工作原理。
熟悉稳压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线性串联稳压电路、开关集成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八)模拟电子系统分析与设计(2学时)1、模拟电路的读图(0.5学时)2、模拟电路的电磁兼容设计(0.5学时)3、电子系统设计基本知识(1学时)通过实际操作和训练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电子电路识图方法与技巧,在此基础上理解和掌握电子系统设计基本知识和方法。
(九)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课外学时)五、实践教学环节《模拟电子技术》开设的实验课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
六、作业(习题)要求要求每章节结束后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业量以学生在2小时左右完成为宜。
七、考核本科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所列全部内容,以大纲所列要求为主。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一)推荐使用教材:电子实验中心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自编教材。
(二)主要参考书目:华成英、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