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项目1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27
变频及伺服应用技术教案-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标题:《探索变频与伺服应用技术的创新教学实践——构建高效能工控技术教案》引言:在当今工业自动化领域,变频及伺服应用技术作为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提升设备性能、节能降耗以及实现精确控制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技术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设计并实施一套科学且实用的变频及伺服应用技术教案,培养适应未来智能制造需求的技术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体部分:一、变频与伺服技术基础理论概述这部分将详细解析变频与伺服技术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核心地位,为后续的应用教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变频与伺服系统结构及功能分析深入探讨变频器和伺服驱动器的硬件组成、软件算法,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其在速度控制、位置控制、转矩控制等应用场景中的具体实现。
三、变频与伺服应用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实施1. 教学内容设计:根据技术发展前沿和企业实际需求,设计涵盖基础知识、故障诊断、系统集成调试等内容的教学模块。
2.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论授课、模拟仿真、实物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验实训、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变频与伺服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
3. 评价体系构建: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知识、技能、素质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检验学生对变频与伺服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
四、变频与伺服技术的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展望结合工业4.0、智能制造等大背景,阐述变频与伺服技术在未来发展趋势,提出针对此类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策略,强调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结语:变频与伺服应用技术教案的编制与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素养,更能有效对接产业需求,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输送大批具备先进控制技术的专业人才。
只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走在科技发展的前列,为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示例2:标题:探索变频与伺服应用技术的创新教案设计一、引言在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变频技术和伺服技术作为核心技术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变频及伺服应用技术》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电气自动化技术》教材第十二章《变频及伺服应用技术》,详细内容包括:变频调速原理、变频器的种类及选型、变频器控制电路设计、伺服系统的组成及原理、伺服驱动器的应用和调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变频调速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 学会分析变频器的种类及选型,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3. 能够设计简单的变频器控制电路,并了解伺服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频调速原理、变频器及伺服驱动器的选型和应用。
难点:变频器控制电路设计、伺服系统的调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板书、实物模型、示波器、万用表。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箱、变频器、伺服驱动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变频及伺服系统,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变频调速原理:讲解变频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变频调速的优点。
(2)变频器种类及选型:分析不同类型变频器的特点,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选型。
(3)变频器控制电路设计:讲解设计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4)伺服系统组成及原理:介绍伺服系统的基本构成,讲解其工作原理。
(5)伺服驱动器应用及调试:分析伺服驱动器的应用场景,讲解调试方法。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变频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搭建。
(2)学生进行伺服系统的调试,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变频调速原理2. 变频器种类及选型3. 变频器控制电路设计4. 伺服系统组成及原理5. 伺服驱动器应用及调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变频调速原理及其优点。
(2)分析变频器选型的依据,举例说明。
(3)设计一个简单的变频器控制电路。
(4)简述伺服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答案:(1)见教材第十二章第一节。
考试学期2020~2021第二学期 开课部门 电气工程系考试课程 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期末考试试卷B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考试班级 自动化1931/1933考试形式开卷,考试允许带以下参考资料,查阅相关产品的技术参数: 1. 课堂笔记; 2. 教材题号一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本试卷共 2页,请核对试卷页数,班级、姓名等信息写在左侧,否则试卷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在转速低于5000r/min 、精度要求很高的场合,应优先选用的调速装置是…………… ( B )A. 变频器B. 交流伺服C. 交流主轴D. 机械变速2. 在廉价、低性能、小范围调速的场合,应优先选用的交流调速装置是………………… ( A )A. 变频器B. 交流伺服C. 交流主轴D. 机械变速3. 变频器与交流主轴驱动器的主要区别是 ………………………………………… ( D ) A. 调速原理 B. 电路结构 C. 控制器件D. 控制对象(电机)4. 交流伺服和变频器逆变回路常用的电力电子器件是 …………………………… ( B )A. GTRB. IGBTC. 二极管D. 晶闸管5. 通用变频器的控制对象是 ………………………………………………………… ( B ) A. 伺服电机 B. 感应电机 C. 直流电机D. 专用电机6. 3~380V 输入的变频器直流母线电压约为 ………………………………………… ( D ) A. 230V B. 320V C.500VD.610V7. 额定转速为3000r/min 、磁极对数为4的伺服电机,其额定频率为 ……………( D ) A. 50HzB. 100HzC. 133HzD. 200Hz8. 额定电压为3~AC380/480V 的驱动器,其输入电压允许的范围为 ……………( C ) A. 380~480VB. 325~552VC. 325~528VD. 342~528V9. 采用2线制控制时,CNC 的M03/M04指令输出应连接到变频器的…………… ( C ) A. A1/ACB. A2/ACC. S1/S2D. S510. 机床调试时发现所有主轴转速都略低于指令转速,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B ) A. 降低增益 B. 提高增益 C. 减小偏移 D. 增加偏移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可用于机电设备速度控制的系统是……………………………………… (A 、B 、C 、D ) A. 交流传动 B. 直流传动 C.交流伺服 D.直流伺服2. 以下属于安川交流伺服产品的型号是 ………………………………………… ( A 、B ) A. ∑II B. ∑V C. CIMR-G7D. CIMR-A10003. 以下产型号中属于三菱变频器产品是 …………………………………………… ( A 、C ) A. FR-A540 B. MR-J3 C. FR-A740 D. CIMR-G74. 可实现感应电机的无级调速方案是 ……………………………………………… ( B 、C 、D ) A. 变极B. 变频C. 调压D. 变转差率5. SGDV-120A01A 驱动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是 ……………………………………… ( B 、C 、D ) A. 额定输出电流为120A B. 额定输入电压为3~200V C. 额定输出电流为12AD. 带位置脉冲输入接口6. 以下对SGMSV-20ADA 电机描述正确的是……………………………………… (A 、B 、D ) A. 高速小惯量电机 B. 额定输出功率为2kW C. 额定输出电流为20AD. 额定输入电压为3~200V7. ∑V 驱动器DI 可直接连接的信号为………………………………………………… ( A 、B 、C )A. 按钮B. NPN 集电极开路输出接近开关C. 继电器触点D. PNP 集电极开路输出接近开关8. 机床主轴控制应选用的变频器为…………………………………………………… ( B 、D ) A. 普通型变频器 B. 紧凑型变频器 C. 节能型变频器 D. 高性能变频器9. CIMR-AB4A0005用于ND 负载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B 、C 、D )A. 额定输出电流为5.4AB. 可控制的电机功率为2.2kWC. 额定输入电压为3~AC400VD. 输入电源容量为6.1kVA10. 安川变频器DI信号可选择的连接方式有………………………………………… (A、B )A. DC汇点输入B. DC源输入C. AC汇点输入D. AC源输入三、理论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某数控车床的X轴导程为6mm,Z轴导程为10mm,CNC分辨率为0.001mm,电机内置编码器为220 P/r,试计算并确定∑V 驱动器的电子齿轮比参数。
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及应用(第4版)配套习题及答案习题一:伺服系统基本原理1.请简要介绍伺服系统的基本原理。
答:伺服系统是一种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将反馈信号与期望信号相比较,并根据差异进行调节和控制,以实现准确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等功能。
伺服系统由电机、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组成,其中电机负责转换电能为机械能,传感器负责采集反馈信号,控制器根据期望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控制计算,执行机构负责输出控制信号。
2.什么是PWM调制?它在伺服控制系统中有什么作用?答:PWM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是一种将模拟信号转换为脉冲信号的技术。
在伺服控制系统中,PWM调制被用于控制电机的速度和位置。
通过改变脉冲信号的占空比,即高电平时间与周期时间的比例,可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位置精度。
PWM调制技术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控制电机的输出功率和响应速度。
3.请说明伺服系统的静态误差、动态特性和稳定性分析。
答:伺服系统的静态误差是指系统在达到期望位置后的偏差。
静态误差可以通过改变控制器参数或增加反馈环节来进行补偿。
动态特性是指系统在输入信号发生变化时的响应特性,包括响应时间、超调量和稳定性等方面。
稳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判断系统的闭环极点位置来决定系统是否稳定,在控制系统中,极点位置在左半平面表明系统是稳定的。
习题二:交流伺服系统的电机选择与控制1.交流伺服系统选择电机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答:选择交流伺服系统的电机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负载特性、转矩要求、转速要求、输出功率、尺寸和重量、成本以及可靠性等。
负载特性包括负载惯性、负载转矩和负载扭矩等,转矩要求和转速要求决定了电机的选型范围,输出功率需要满足负载要求,尺寸和重量需要适应装置的安装空间,成本和可靠性是选择电机时重要考虑的因素。
2.请简要介绍交流伺服电机常用的控制方法。
答:交流伺服电机常用的控制方法有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
位置控制是将电机控制到预定位置,通常使用PID控制器来精确控制电机的位置。
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及应用教学方案伺服与变频技术是现代控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技术分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械控制以及能源调节等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对伺服与变频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方案。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伺服与变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概念;2.掌握伺服与变频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控制和能源调节中的应用;3.能够使用相关的软件和硬件工具进行伺服与变频技术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1.伺服技术概述(2学时)-介绍伺服技术的背景和发展历程;-理论知识回顾:控制理论、传感器、执行器等。
2.伺服系统建模与控制(8学时)-伺服系统的建模方法;-伺服系统的闭环控制方法;-伺服系统的开环控制方法;-伺服系统的参数识别和校正。
3.变频技术概述(2学时)-介绍变频技术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变频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4.变频器的控制技术(8学时)-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模式;-变频器的控制方式与参数设置;-变频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5.伺服与变频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6学时)-伺服与变频技术在机械控制中的应用;-伺服与变频技术在能源调节中的应用;-伺服与变频技术在智能控制中的应用。
6.实践与应用案例分析(4学时)-使用伺服与变频技术进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分析伺服与变频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伺服与变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实验教学法:设计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伺服与变频技术的软硬件设备,加深对技术的理解;3.案例分析法:选取实际的工程案例,分析其中的控制问题和应用技术,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专业教材: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教材,如《伺服技术基础与应用》、《变频器技术与应用》等;2.实验设备:准备一批伺服与变频技术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如伺服电机、变频器、控制器等;3.计算机与仿真软件:提供计算机和相关的仿真软件,用于演示和实验;4.实际工程案例:准备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大作业参考
本次大作业共三题合计100分。
第一题:使用MM440变频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进行5段速运行控制,要求用三个按钮组合进行选择速度,五种速度分别是15HZ,25HZ,35HZ,50HZ,-20HZ,加减速时间均为1s,请画出接线图并写出主要功能参数(电机参数不需写出)。
(共30分)
答:
(1)接线图(15分)
(2
第二题PLC通过MM440控制电动机七段速运行
控制要求如下:
利用S7-1200PLC控制MM440变频器实现电动机七段速频率运转,按下启动按钮后每隔10秒钟进行一次速度切换,实现七段固定频率连续切换控制。
七段速度设置如下表。
请绘制出接线图和PLC程序。
(共30分)
七段速度设置表
答:
(1)地址分配(10分)
停止按钮
开始按钮
接线图
(3)程序(10分)
第三题使用S7-1200通过V90PN控制伺服电动机工作,要求能控制伺服电动机进行点动,和相对位移,点动速度为系统默认速度,相对位移距离为30000,速度为200。
速度倍率为100。
尝试编写PLC程序并写出伺服驱动的主要参数值。
(共40分)
答:
(1)伺服参数的设定(10分)
本次任务中的大多数参数可以使用默认值,需要设置的参数不多,对下列参数进行设置即可。
P29000设置为54,P29001设置为0,P29002设置为0,P29108设置为1,P29301设置为3,P29302设置为4.
(2)变量表(10分)
(3)PLC程序(20分)。
《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课程编码:10731108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开课部门:机械工程系适用专业及参考学时:专业名称专业方向参考学分参考学时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各方向通用464一,前言1. 课程性质交流伺服与变频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地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交流调速代替传统地直流调速已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地趋势。
为了使学习内容能紧跟技术发展,以适应职业岗位地需求,特开设本课程。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机电设备维护》等机电类专业地通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掌握面广量大地通用型交流伺服与变频器基础知识与应用,维修技能地支撑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应用与维修员在交流伺服与变频器应用与维修方面所需地理论知识;使得学生能够根据不同地控制要求,规划问题解决方案;能利用变频器与交流伺服地功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熟练操作,使用通用型交流伺服与变频器;并初步具备故障地分析与维修能力。
课程开设一学期,64 学时/4 学分。
2. 课程定位《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课程地教学重点是用于通用机械,纺织机械,包装机械,自动线,工业机器及配套产数控系统地普及型数控机床等机电一体化设备地通用型交流伺服与变频器,课程不包括全功能型数控系统所配套地交流伺服与主轴系统方面地内容。
课程内容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分变频器与交流伺服两个学习领域。
由于变频器与交流伺服地结构,原理,用途相近,出于知识与技能体系地考虑,课程设置时原则上应将两个学习领域合并,以增加系统性,避免学习内容地重复与交叉。
《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开设前,学生通过《机床电气控制与 PLC》,《电工与工业电子学》等课程地学习获得强电控制,变频调速与伺服,PLC 等数控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地知识基础与安装调试地基本技能,然后进入本课程地学习。
本课程学习获得地知识与技能是后续地《数控系统连接与调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课程学习过程地数控系统连接与调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排除准备了知识与技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