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控制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1.0 目的促进公司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了解,增强团队精神,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公司的各项工作目标;以及便于公司与外部的沟通与信息交流。
2.0 适用范围公司范围内所有部门、员工之间的沟通活动和外部信息交流。
3.0 职责3.1 综合部负责公司收集统计员工意见、建议和外部信息交流。
3.2 综合部负责开启投拆箱,对顾客和员工的意见进行分析和采纳并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
3.3 综合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信息的接收、传递和处理。
3.4 其他职能部门和管理处负责相应业务范围内的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与交流。
4.0 程序内容4.1 内部沟通内容及方法:4.1.1 公司采用适当的沟通方式:工作例会、宣传栏、工作总结、内部文件、内部刊物、监督检查、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还可通过电话/传真、座谈/书信、员工活动、问卷调查等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相结合的形式及时沟通。
4.2 会议流程4.2.1 总经理办公会,总结上一周/月管理、经营任务完成情况;布置下一周/月主要工作;汇报本周/月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公司协调解决的问题。
4.2.2 公司管理人员例会,涉及各部门、管理处重大事务及汇报上周工作,需要探讨的;各部门业务中需要协调、探讨、共同研究的。
4.2.3 员工大会,传达上级重要会议精神和公司的重大决策,总结上一年度的工作情况,部署下一年度的工作安排;公布员工考评情况;需要向全体员工报告的其它事项。
4.2.4 部门例会,传达公司例会精神,总结上一周本部门的工作,布置本周的工作。
4.2.5 管理处工作例会,传达公司精神,总结上一周本管理处的工作,布置本周的工作。
4.2.6 各班组工作例会,传达公司精神,总结上一周本班组的工作,布置本周的工作。
4.3 合理化建议4.3.1 员工以书面、面谈等形式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投诉;4.3.2 公司设总经理信箱,受理员工建议或投诉,总经理信箱由办公室专人每周开箱一次;4.3.3 综合部将员工提出的建议或投诉汇总成书面,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后报总经理审批;4.3.4 对无需公开的资料,需做好保密措施。
内部沟通控制程序1 目的规定内部沟通的程序、方法和内容,确保内部不同层次和职能之间得到有效的相互沟通和协调,促进工作高效进行,保证公司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和实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 范围适用于公司上下级之间、同级人员之间、部门之间及会议、文件请求、汇报、告知等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沟通。
3 职责 3.1 行政部负责内部沟通有效性的管理。
3.2 副总经理负责内部沟通的领导,主持召开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和生产经营会议,并负责总3.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对外和对内的沟通工作,主持召开部门协调会议和本部门的内部会议。
将本部门的工作部署传达给员工,回复员工的工作请示、汇报,将本部门的重大或特殊情况和问题向副总经理汇报,由副总经理向总经理报告并回复。
保持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
3.4 品质技术部经理负责主持召开品质技术会议,并负责会议决议、决定的编审, 3.5 生产部经理负责主持召开生产会议,并负责会议记录及会议决议、决定的编审。
3.6 销售部经理负责主持召开销售财务会议,并负责会议记录及会议决议、决定的编审。
3.7 行政部主任负责主持召开行政人事会议,并负责会议记录及会议决议、决定的编审 3.8 行政部主任负责总经理办公(扩大)会议记录拟制工作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4 程序 4.1 文件、信息沟通4.1.1 文件沟通本公司可以通过文件的形式传达上级方针政策和精神、安排和布置工作、通报工作情况、表彰有关部门和人员,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
文件的制定、签发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1.2 信息沟通各部门负责的重大事项、活动应提前做好上下沟通。
各部门信息的报送填写《内部沟通单》。
4.2 会议沟通4.2.14.2.14.2.24.2.3g) 通报公司领导层做出的公司经营策略、人事变动等重大决定。
4.2.34.2.5.3会议内容:a)汇报、总结、上月新产品研发、产品改进、产品质量等情况,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决定改进措施。
沟通、协商与信息交流控制程序1目的规范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内外信息的沟通、协商与交流,以促进人员充分参与、增进理解、协调行动,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2适用范围适用于顾客、员工和相关方在参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相关信息的收集、沟通与协商、交流、反馈和处理。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建立沟通、协商与信息交流渠道,主持生产经营重要信息的沟通、协商与交流。
3.2分管领导负责组织日常信息的沟通、协商与交流,信息处理意见的审核和实施落实情况督查。
3.3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员工沟通、协商与信息交流,信息处理及反馈的督办。
3.4各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沟通、协商与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和反馈。
4程序4.1沟通与协商的方式及内容4.1.1内部沟通与协商的方式及内容4.1.2顾客沟通的方式及内容4.1.3相关方沟通与协商的方式及内容4.2信息的分类及交流方式4.2.1内部信息的分类⑴体系运行信息:包括管理方针、目标、指标、方案、不符合、内审和管理评审、纠正与预防措施等信息。
⑵产品实现信息:业务拓展、产品开发、业务实施任务书、设计策划、施工(养护、生产)实施方案,产品及过程监视测量、不合格品。
⑶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信息: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测、事件等信息。
⑷资源配置信息:固定资产添置与维修、人力资源配置及培训、绩效考核、劳动保护、资金安排等信息。
⑸其他信息: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及其代表关注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员工合理化建议与经验交流、常规报表和通报等信息。
4.2.2外部信息的分类⑴顾客要求信息:合同订单、与顾客沟通、顾客投诉及抱怨等信息。
⑵相关方信息:上级或地方主管部门的规定、要求、指示,供方、分包方及相关方的业务实施和专业管理工作、投诉及抱怨等信息。
⑶法律法规信息: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等信息。
⑷其他信息:外部认证审核、环境监测、职业健康安全监察及反馈的结果等信息。
Q/XX目次封面 0更改控制页 (1)目次 (2)1.目的 (3)2.适用范围 (3)3.术语和定义 (3)4.引用标准/文件 (3)5.职责 (3)6.工作程序 (3)7.记录 (6)沟通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沟通,提高效率,减少失误,以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各环节内部、外部沟通的管理。
3. 术语和定义本程序应用GJB9001C-2017和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的术语和定义。
4. 引用标准/文件4.1Q/XX QF01-2018《质量手册》4.2Q/XX PF18-22《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 职责5.1总经理负责公司内横向、纵向的沟通协调工作,并负责与外部相关方进行沟通联络。
5.2管理者代表负责统筹与公司管理相关的信息,并做好相关的传递、处理、汇总及保存工作。
5.3销售部负责与顾客有关要求的沟通,并及时传递到内部相关部门。
5.4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及外协/外包加工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并及时传递到内部相关部门。
5.5质量管理部负责顾客抱怨、顾客产品质量要求或验收标准、供应商/外协/外包方产品质量情况、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5.6 各部门负责做好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内、外部沟通和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及时准确的传递、处理、汇总及保存工作。
6. 工作程序6.1内部沟通6.1.1内部沟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内审会议、管理评审会议、公司员工大会、管理层会议、部门会议、班组会议、现场交流、电话联络、书面通知、公告、宣传栏。
6.1.1.2会议a)内审会议、管理评审会议: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b)公司员工大会:年度总结;公司的发展方向及企业规划的宣导;公司上级的重要决策;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标准的宣贯。
会议由部门经理及以上管理人员主持,公司全体人员必须参加,由行政人事部负责保存相应的记录。
1目的对公司内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予以规定和沟通,以促进有效的质量管理,确保质量方针和目标得以落实和实现。
2 范围适用于组织内对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的规定。
3职责3.1 高层领导职责3.1.1 总经理1)全面领导公司的日常工作,确保公司内的职责、权限的规定;对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标,向公司员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3)制定质量方针,确保其与公司的宗旨相适应;并以适当的方式宣贯、执行;4)确保在公司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可测量的、与质量方针一致的质量目标,包括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5)确保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策划,包括组织机构、职能、接口;6)任命管理者代表,授权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和权限;7)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8)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主持管理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在适宜持续性方面得到评审;9)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持续改进所需的资源投入。
10)主持营销工作,并组织对顾客与产品有关的要求按《质量手册》进行控制,确保与顾客间的沟通顺畅;11)本着“与供方互利”的原则,建立本公司采购网络渠道,并按《质量手册》的要求组织对供方进行评价(包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满足本公司要求的能力);对本公司产品营销所需的外协件、外购件、外包项目按《质量手册》的要求进行控制12)组织对产品防护的控制、交付及交付后的活动安排进行控制(售后服务);13)组织营销人员进行市场调查和顾客访问,以检测顾客对本公司产品服务的满意情况,形成记录,向管理评审报告;14)组织对营销工作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措施;15)批准公司的各种招投标项目(报告),批准合同评审文本文件和合格供方名单;16)组织编制和批准采购/销售价格;17)负责公司经营能力、产品竞争能力、市场发展前景的分析和预测,制定相应的发展措施和具体的赶超目标;18)负责组织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构思、编制、评审、立项、报批、招标、实施、验收、移交等;19)负责组织公司技改项目的立项、评审、报批、招标、实施、竣工验收、移交等。
1、目的为了使本公司质量管理全过程的信息收集、整理、传递、管理得到有效控制,促进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层次间的信息交流,增进理解,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性。
2、范围适用于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内部沟通活动。
3、职责3.1各部门负责收集质量信息并及时汇报,确保各项措施及时有效执行。
4、工作程序4.1内部沟通原则4.1.1自上而下的沟通,可以越级检查,但不能越级指挥;4.1.2自下而上的沟通,可以越级申诉,但不能越级报告;4.1.3沟通各方应互相尊重、信任、有耐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避免冲突;4.1.4适用时,沟通过程应保留相关记录,必要时,应经过审核与批准;4.2信息分类4.2.1外部信息a)各级监管部门、认证机构等验证结果及反馈的信息;b)顾客反馈的信息、投诉等;c)政策法规、标准类的修订升级等;d)其它外部信息,如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有关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4.2.2内部信息a)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如质量方针和目标、监视和测量记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等相关记录;b)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信息,如不合格品记录、内部审核不合格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及实施报告等;c)其它内部信息,如员工的建议、培训等。
4.3信息的收集、处理与沟通信息可采取书面材料、质量记录、公告、电话、通知、会议、培训、报告、邮件等形式呈现;4.3.1外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4.3.1.1品质部门协助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管部门、认证机构、检测中心等监测、检查结果及反馈信息的收集,并传递到本公司相关部门;当监测或检查结果出现不符合情况时,参照《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相关要求执行;4.3.1.2法规人员负责政策法规、标准等资料信息的识别、收集、整理、更新,并及时进行受控、分发与回收管理;4.3.1.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关方的信息收集、整理与更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汇报、评审、传递和归档;4.3.1.4销售部门、售后部门负责与顾客沟通,收集信息,参照《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的相关要求执行;4.3.1.5管理者代表与总经理、相关部门沟通,传递监测和检查报告、审核结果及质量改进的计划和安排,并监督和检查各部门执行情况;4.3.2内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4.3.2.1管理者代表负责传递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内部审核结果及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安排,监督和检查各部门执行情况;4.3.2.2不符合和潜在不符合信息的处理,参照《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相关要求执行;4.3.2.3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等紧急情况时,发现部门可采用电话沟通的快捷方式向品质部门、研发部门及管理者代表汇报,由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紧急会议,并视情况决定向监管部门汇报的需求;4.3.2.4其他内部信息的沟通与传递,除填写专用表格外,可由发起部门填写《内部联络单》,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并组织处理;4.3.2.5人员培训,参照《员工培训操作规范》的相关要求执行;4.4内部沟通的时效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应及时、有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可进行再次沟通;必要时,可提请上级部门协助处理;4.5内部信息的记录与归档各部门负责对接收、传递的信息予以记录、保管,参照《记录控制程序》相关要求执行;5、术语及缩略语无6、支持性文件及记录记录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内部沟通控制程序公司建立内部沟通渠道,保证顺畅有效的沟通过程,以便协调处理内部事务。
2.0 范围公司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3.0 定义无。
4.0 职责4.1 最高管理者负责公司各层级、各部门之间沟通渠道的建立,信息及时有效的沟通。
4.2 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各层级、部门之间的沟通信息,及时传递信息或公司决策等文件。
4.3 每位员工应参与公司管理,注意日常工作信息收集和汇报,及时有效传递信息。
5.0 流程图反馈6.0 程序内容6.1 公司与部门、各部门之间沟通6.1.1 公司各部门应建立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会议由公司最高管理者主持,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6.1.2 月例会内容主要以本月工作总结及下月工作计划,讨论工 工作汇报、工作协调、公司决策、开会讨论信息交流 信息处理 信息保存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各部门的月工作总结及计划保留存档。
6.1.3根据公司工作需要,公司定期和不定期对各部门负责人或相关人员组织各种培训学习或多样化活动,以增进人员素质教育和凝聚力。
6.1.4当部门存在问题需要向公司汇报、报告或请示时,各部门以公文形式按程序书面向公司进行工作汇报、报告或请示,使公司了解、掌握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请示申请需经公司最高管理者审批后,由行政部及时反馈或转发相关部门,并将各种材料进行保存归档。
6.1.5日常工作中,公司与部门之间通过电话形式进行有效传递信息、下达指令、决策等,双方保持正常工作沟通和协调关系。
6.1.6沟通的形式:⑴月度工作例会;⑵培训学习。
⑶书面公文传递,比如工作汇报、报告、请示、函件。
⑷电话传达或沟通。
6.1.7公司会议中决议事项,各部门应按事项认真执行。
6.2管理处与下属部门的沟通:6.2.1当管理处需要传达公司文件精神、会议纪要、公司决策等文件时,根据管理处自行时间组织会议传达相关文件信息。
6.2.2当管理处下属部门或岗位人员存在问题需要必要沟通时,由管理处要求下属相关部门或个人进行工作汇报、报告或请示,或通过谈话方式进行沟通,以掌握存在问题和工作进度,制定合理的工作安排计划并要求实施。
1.目的:确保在公司内各个层次和部门之间能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2.范围:适应于本公司范围内就质量体系的运作事项进行的沟通。
3.权责:3.1总经理:3.1.1对会议中所提出的问题作出方向性决策。
3.1.2下行沟通并监督和指导各部门间进行有效沟通。
3.2各部门主管3.2.1上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3.2.2总结、准备需要在工作例会中提出的事项。
3.2.3负责就特定事项与其它部门之间的沟通。
3.2.4负责监督和指导本部门内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4.定义:4.1上行沟通:下属以建议、请示或报告的方式向上级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汇报工作成果或实际困难等,做到上情下达。
4.2平行沟通:同级之间沟通,多属工作情况的交流,工作步调的协商,工作接口的协调等。
4.3下行沟通:上级以政策、指示、命令等方式下达于下级有关人员,把目的、目标、任务、方法等各种信息告知下属,使上情下达。
5.流程图:(无)6.程序6.1 沟通的方式本公司除使用质量体系内其它文件中规定的文件、表格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外,还使用了如下的沟通方式A电话联络:电话联络方式适用于各部门间、部门内就简单事项的联络进行沟通.B 联络单:在没有书面文字可能导致错误产生或在部门负责人认为有必要时, 就特定事项进行联络时使用.C 班前会:主持: 生产各部门的班长或组长参会人员:生产各部门的:全体员工内容:了解单位生产和质量现状,布署当天的工作任务,协调解决本部门的工作D生产会议:主持:生管参会人员:各部门主管以上人员参加(财务除外)内容:了解生产计划达成状况、物料状况、生产异常讨论处理E:品质会议:主持:品质部主管参会人员:相关部门主管级以上人员参加内容:材料、制程、成品的品质状况及客户投诉处理状况。
F:建议(提案)书对公司内部的各种改善活动,可通过建议书或提案的形式提出G:公布栏人事总务部通过创办公布栏的方式进行沟通,内容涉及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
H.年度总结会主持:董事长参加人员:管理者代表、各部门主管及负责人内容:总结一年中之生产效绩,布署下一年的工作目标6.2 品质会议、生产会议、年度总结大会均应生成记录,并经主持人签字以确认。
XXX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程序文件拟制:批准: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发放编号:20xx-xx-xx 发布 20xx-xx-xx实施XXX科技有限公司发布9、内外部沟通控制程序文件编号:IQM09-2017B1 目的为促进公司内部各职能层次之间和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凡公司内部各级人员及公司与顾客之间有关信息的交流均适应。
3 职责3.1内部意见收集与整理:体系中心。
3.2内部意见处理及预防:责任部门/相关部门。
3.3外部意见收集与整理:销售部/市场部。
3.4外部意见处理及预防:责任部门/相关部门。
3.5外部意见回复:系统事业部/结构事业部/板卡事业部。
4 程序4.1公司内外部意见沟通流程(附件一)。
4.2内部沟通4.2.1公司内部沟通的主要方式:a)会议形式。
如各种例会、协调会、座谈会和研讨会等;b)文件传递形式。
如内部问题反馈表、技术服务报告、顾客抱怨处理报告、内部刊物等;c)电子媒体传递形式。
如电子邮件、内部网络等。
4.2.2内部沟通的主要内容:4.2.2.1关于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信息:公司制定或需重新修订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时,由总裁负责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以会议形式进行沟通、交流,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对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宣导、学习和贯彻实施,确保在内部得到沟通。
4.2.2.2关于质量体系流程信息:当因各种因素导致现有流程影响运作效率时,各部门可以《内部问题反馈表》的方式向体系中心进行反馈,由体系中心调查分析后,可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讨论确定新的运作流程或方式,之后修改相应的二、三阶文件并发行到相关部门执行。
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相关信息还可以通过质量例会、内审、管理评审等活动确保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在公司内得到良好的沟通。
4.2.2.3关于部门职责信息:当公司内部部门之间或部门内个人职责之间发生冲突、职责“真空”或因部门或个人未能尽职尽责做好自身工作而影响到其它部门或人员时,相关部门/人员可以《内部问题反馈表》的形式反馈到人机资源部,由人机资源部对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明确职责,传递到相关部门,并追溯因职责问题引起的待解决的事项,直至该事项解决为止。
内部沟通控制程序一、目的:为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有效沟通,达到迅速及时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不良状况和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而改善及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增强各部门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
二、范围:凡本公司各部门职员工之间单向沟通、双向沟通、直接沟通、间接沟通均适应本内部沟通控制程序。
三、权责:3.1 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及管理人员。
3.2 内部沟通控制程序建立在各部门日常工作平台及运用。
3.3 各部门针对工作中异常事项应本着平和心态、积极主动沟通。
3.4 凡参与沟通人员都必须遵守相关事项的约定及负责。
四、定义:沟通:针对工作中的事项、信息等,将自己心中的意念通过文字、语言、动作和图表等方式表达出来,令对方明白,并采取相应行动,配合完成工作任务,以期达到意念目标;沟通是意义的传递与理解。
五、内容:5.1 沟通方式5.1.1 合理运用沟通方式: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部门研讨会议、非语言沟通及电子媒体等方式进行相关信息传递。
5.1.1.1 口头沟通分为语言、电话等方式沟通。
5.1.1.2 书面沟通分为广告、张贴、宣传栏、书面文件、例会、意见箱等方式。
5.1.1.3 电子媒体沟通为QQ、手机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
5.1.1.4 非语言沟通为肢体语言等的沟通。
5.2 沟通内容5.2.1 公司内部不同层次之间的沟通5.2.1.1 下属与直属上司之间的沟通a) 下属随时向主管上司反映工作情况。
b) 下属向主管上司提供信息时,需准备好所有资料、现状、数据、观点等,形成书面文件以增强判断的影响力。
c) 陈述内容和意见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得有偏见、故意夸大其词等现象。
d) 如在工作中不能肯定的事实,须写书面报告并要求协助解决。
e) 严禁下属越级上报。
5.2.1.2 上司和下属之间的沟通a) 上司与下属交流工作时,须用简单易懂的语言。
b) 对下属分配工作时,应该告诉为什么要做,怎样去做。
c) 工作发生错误时,上司与下属应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怎样改善和预防。
协商和沟通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确保全员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内、外部职业健康安全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
3术语和定义3.1内部信息交流:是指本公司内部各部门利用多种形式对职业健康安全信息进行检查、传递、报告和交流。
3.2外部信息交流:是指本公司对外部相关方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反馈。
3.3员工代表:是指本公司各部门员工代表。
4职责4.1人事行政部负责职业健康安全协商和沟通的归口管理,并负责对全公司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考核。
4.2各职能部门负责相应范围内的内部信息交流。
4.3员工之家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的信息交流及内部员工反映问题的反馈工作。
5工作程序5.1总则5.1.1信息交流与沟通的途径可以是口头或书面文件,也可以是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通讯工具。
5.1.2职业健康安全信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5.1.3信息内容应准确可靠。
5.2内部信息交流。
5.2.1公司下发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文件统一由人事行政部公室接收和下发至各部门。
5.2.2公司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办公会、生产调度会。
5.2.3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以板报、有线电视等宣传工具公诸于众。
5.2.4员工之家、人事行政部接待员工信访,员工之家通过巡视、座谈、检查和职代会等形式收集员工意见,并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或上报。
5.2.5紧急状态下信息按《应急准备或响应控制程序》规定进行交流。
5.2.6各部门职业健康安全报告、报表等按体系文件相应要求传递,有关的建议或意见以报告或公文的形式传递。
5.2.7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单位必须要在整改过程中将信息传递到人事行政部。
5.3外部信息交流5.3.1有关法律、法规或上级部门要求的接收按《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办理。
5.3.2外部职业健康安全参观、访问由人事行政部、人事行政部接待并将结果报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
5.3.3相关方的信息(员工家属来访、来信等)由员工之家、人事行政部接待或接收。
xx公司企业标准Z/XX·C-10-2020沟通控制程序版本:A0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20-10-10发布 2020-11-2实施x x公司发布Z/XX·C-10-2020目次前言 (Ⅱ)1 目的 (1)2 范围 (1)3 引用标准 (1)4 职责权限 (1)5 程序要求 (1)6 相关文件 (2)7 产生记录 (2)8 流程图 (2)9 附表 (2)Z/XX·C-10-2020前言本标准由xx公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xx公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xx公司总经理办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
Z/XX·C-10-2020沟通控制程序1 目的规范公司内外沟通的方法,在公司内部与外部建立适当的信息沟通过程,以确保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信息沟通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各层次和职能间的内部信息沟通,以及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文件化形成和答复等沟通。
3 引用标准无4 职责权限4.1总裁办负责与政府机关单位的信息沟通。
4.2客户部负责与公司客户的信息联络沟通。
4.3采购部负责与供方厂商的信息联络沟通。
4.4 各部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所涉及的工作内容的沟通。
5 程序要求5.1内部沟通5.1.1公司内各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沟通a)管理层以发放文件的形式将管理信息传达至各部门,以利于各部门及时了解公司的领导方案。
b)公司建立工作例会制度,通过各种会议及时将最高管理者的指示传达到各级人员,同时也能倾听各部门负贵人的意见及合理化建议,以便有效的进行改进。
与会人员在此《会议签到表》签字,必要时应填写《会议纪要》进行决议事项跟进。
5.1.2公司内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a)各部门需建立良好的联络沟通渠道,凡须大家周知的事项将以公司内部公告的形式转达到各相关部门。
b)总裁办负责将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方针、管理目标以墙报、板报或文件的形式进行宣传,各项需要掌握的内容也可通过培训的方式进行交流。
信息沟通与交流控制程序1.目的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机制, 确保员工充分参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事务的沟通与管理, 确保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及处理有关的信息, 保障本组织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组织内部信息的沟通、外部各方的信息交流, 以及本组织内职业安全健康的内部协商。
3.职责3.1 品质部负责内部各部门间质量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记录的监督管理及外部相关方、政府职能部门有关质量要求信息的接收与处理。
并检查相关部门内外部质量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反馈、记录归档等管理工作是否规范并保留记录。
3.2 生产部负责内部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 并检查相关部门内外部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反馈、记录归档等管理工作是否规范并保留记录。
3.3 人力资源部负责内部各部门间环境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记录的监督管理及外部相关方、政府职能部门有关环境要求信息的接收与处理。
并检查相关部门内外部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反馈、记录归档等管理工作是否规范并保留记录。
3.4 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职工代表、女工代表参与本组织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制度、风险辨识结果的评审、监督等工作及外部相关方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的接收、处理。
3.5 市场部负责就合同签订前期、履行中有关招投标、合同相关事宜以及合同履行后的售后服务工作与顾客进行沟通与交流;3.6 各部门负责与本部门有关的各类信息的接收、传递、处理、反馈, 信息传递要及时、准确。
4.信息交流工作程序4.1 信息内容: 包括内部信息、外部信息。
4.1.1 内部信息:a)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传达至全体员工;b)目标、指标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细化和指令的传达;c)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信息;d)运行控制信息, 包括产品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方面;e)职责和权限的信息;f)内部的培训信息;g)不符合与纠正措施的信息;h)内审及管理评审信息。
内外部沟通控制程序范文1目的:确保在内部和外部,就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及其有效性进行沟通。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各单位、各层次人员及外部客户、供应商的沟通活动。
3定义:无4职责:4.1项目营运部负责与客户及供应商沟通管理。
4.2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内各单位、各层次人员沟通管理。
5作业程序:5.1内部沟通5.1.1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公司各单位应建立纵向和横向联系,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各种资讯进行有效的沟通,必要时,处理的结果报管理者代表。
5.1.2各层次人员沟通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各种资讯,达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援,全员参与的效果。
5.1.3沟通方式a.各种会议(包括营运会议、服务品质会议、经营会议等)b.宣传栏、公告栏;c.业务联系便函;d.人员教育培训;5.1.4沟通内容a.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b.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c.客户的需求和期望;d.明确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及要求;e.全员参与持续改善并做出贡献;f.其它。
5.2外部沟通5.2.1与供应商的沟通a.通过询价对服务质量需求、交货期、价格各方面与供应商沟通;b.根据考核与评估的结果,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包括要求事项、异常事项、政策变动等),以明确对品质的要求;c、通过服务质量检讨,与供应商谋求服务质量管理标准一致化。
5.2.2与客户沟通a.与客户沟通,确保公司与客户间的合同,能符合相互间的要求,使双方的利益得到保障;b.客户有要求或抱怨时,要及时处理,及时回复;c.定期询问客户对公司产品的满意程度,作为客户满意度调查分析的参考;d.利用各种交流会、展销会,向客户、社会展现公司的优势。
5.3内外部沟通资料、记录的管理:5.3.1内外部的沟通资料、记录必须形成“会议记录”或文件,并分发文相关部门。
5.4将沟通的结果重大问题部分反馈到管理评审的输入。
6相关文件:6.1《管理评审控制程序》6.2《物流项目策划管理程序》6.3《对供方提供服务的控制程序》6.4《顾客满意度控制程序》7记录表单:NO 记录名称编号保管部门保存年限1 会议记录Q/CRC2-004-01 人事行政部二年。
1目的
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使公司全体员工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开展工作,为更好地完成和实现公司工作任务与既定发展目标而达成共识,通力协作并有效地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协作以实现组织目标。
2适用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各职能部门以及相关方。
3 职责和权限
3.1行政部负责公司内横向、纵向的沟通协调工作;以及与外部相关方进行沟通
联络。
3.2业务部负责与客户的沟通。
3.3质保部负责客户抱怨、供货商材料不良处理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3.4 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及外发加工厂之间的有效沟通。
4 定义
无
5 工作程序
5.1内部沟通
5.1.1内部沟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内审会议、管理评审会议、公司大会、主管例会、部门会议、班组会议、书面联络、电子平台、现场交流、电话联络、公告、标语。
5.1.2内审会议、管理评审会议参照《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5.1.3公司大会。
5.1.3.1会议内容包括:上月重大事件的回顾与总结,后期公司发展方向性展望与宣导。
5.1.3.2会议由总经理主持,公司全体人员必须参加。
5.1.4主管例会
5.1.5.1一般为每月一次。
a.会议内容包括上周各部门重大事件的回顾与总结,后期各部门发展的计划与展望,对
各部门的合理建议。
b.主管例会由部门负责人轮流主持,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
必要时,部门负责人可带与
会议相关的本部门员工参加会议。
c.会议记录执行情况由行政部追踪落实,并于下一次主管例会上公布。
5.1.5部门会议
5.1.5.1各部门根据部门运作情况召开部门会议。
5.1.5.2部门会议一般由部门负责人主持,部门内中基层干部参加;必要时可全体参加,部门会议可形成记录。
5.1.6班组会议
5.1.
6.1班组会议可采用早会、班前会等形式进行。
5.1.
6.2班组会议由班组长主持,各班组员工参加。
1)班组会议一般不会形成记录,但会议内容在班组范围内具有强制性。
2)书面联络、电子平台、现场交流、电话联络、公告等。
5.1.7各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属较简单处理的事宜可用现场口头交流或电话方式
沟通;属较重要的事宜应以书面联络或电子邮件的形式沟通。
书面沟通必须确保相关信息的传递质量、及时性、有效性,以免耽误处理问题的时机。
5.1.8企管部对公司的规章制度、会议精神或各部门的好人好事、奖罚公告等在公布栏内公布,以传递公司管理趋向和员工操行现状。
5.1.9标语是宣导公司精神和管理目标的标识,亦是更新员工的思想理念,营造团队精神和管理氛围的有效工具。
企管部可根据公司现状及发展要求,张贴相关的企业文化标语等宣传品。
5.1.10上司与下属以谈话方式进行沟通或布置工作任务,在巡视与指导工作时进行现场的机会教育。
5.1.11下属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向上司口头报告或以书面形式汇报上司,上司应作相应的处理并反馈给下属。
下属要适时向上司汇报所交付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5.1.12可利用公司内部网站发布相关信息。
5.2外部沟通
5.2.1外部沟通包括与客户、供应商、相关方的沟通。
5.2.1.1与客户的沟通
1)与客户的沟通一般以营销中心为窗口,必要时,其它部门应参与和协助。
b.与客户相关的订单接收与评审、客户意见反馈、满意度调查、退货处置的相关沟通过
程参照《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5.2.1.2与供应商的沟通
a.与供应商的沟通一般以采购部为窗口,必要时,其它部门应参与和协助。
b.与供应商相关的评审、退料处置等参照《供应商管理规定》规定执行。
5.2.1.3与外部相关方沟通时,各部门与对应的相关方进行沟通。
包括联络的接收,文件形成和答复。
5.2.1.4无论内部、外部沟通。
属较重要事项的沟通效果都要上报部门负责人。
必要时,须在沟通记录上签核。
5.3记录
5.3.1各种沟通后可形成的记录,应在相应层级予以保存,以作后续跟踪与追溯。
5.3.2各层级沟通形成的记录形式可包括书面、电子档、影像、实物等多种形式。
5.3.3各种沟通记录作为公司管理文件的合理补充,具有相应层级的强制性,任何部门及个人都必须遵照执行。
必要时,记录内容可分解到各级管理文件内,以便标准化的执行。
6 流程图
无
7 相关文件
7.1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7.2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7.3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8 相关记录
8.1 会议记录
8.2 工作联络单。